古诗《赠刘景文》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赏析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赏析《赠刘景文》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前言】《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佑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注释】⑴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⑵已无:已经没有办法,没有能力。
⑶擎:举,向上托。
⑷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⑸菊残:菊花凋谢。
⑹犹:仍然。
⑺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⑻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⑼须记:一定要记住。
⑽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
第一句写枯荷。
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
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
”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
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
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
古诗词《赠刘景文》原文欣赏及翻译赏析(二年级学习)
三一文库()/小学二年级〔古诗词《赠刘景文》原文欣赏及翻译赏析(二年级学习)〕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第1页共3页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23。
古诗词《赠刘景文》原文欣赏及翻译赏析(二年级学习)
古诗词《赠刘景文》原文欣赏及翻译赏析(二年级学习)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个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赠刘景文翻译
赠刘景文翻译《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下面我们走进这首诗!1《赠刘景文》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2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写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4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 1 -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5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
古诗赠刘景文翻译
赠刘景文
苏轼〔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古诗《赠刘景文》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 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的好景你必须记住,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一诗中,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 傲霜枝”是景物描写。描写的 是“荷尽”、“菊残”的萧瑟 景象。
再见
尽 :完,指败尽。 擎 :举,往上托 。 擎雨盖 : 指荷叶(比喻)。 残 :枯萎、残败 。 犹:依然。 傲: 坚强不屈的样子。 傲霜:不畏寒霜。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荷叶败尽了,已经看不见能像雨伞一样撑 起的荷叶,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菊花也已枯萎,但还有枝条傲然挺立着, 不怕风吹霜打。
赠刘景文古诗解释意思
《赠刘景文/ 冬景》是宋朝苏轼的诗作。
全文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释:荷已残,茎如擎雨之伞,菊已败,仍有抗霜之枝。
一年之中最美的景色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黄桔子绿的时节。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翻译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草原的主要内容老舍作品《草原》主要内容为: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草原》是作家老舍创作于1961年一篇散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作者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制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情。
【古诗专项训练】《赠刘景文》苏轼
【古诗专项训练】《赠刘景文》苏轼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qíng)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叶已经凋残,不能再挺立起来遮风挡雨;菊花也已经枯萎,但是枝条仍然傲视冰霜。
擎:举,向上托举。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初冬时节。
好景:好时光。
橙黄橘绿时:初冬时节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为什么选择枯萎的荷花和凋谢的菊花刘景文,名叫刘季孙,景文是他的字。
这个人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刘平是北宋名将。
所谓“虎父无犬子”,刘景文身上有一股子习武之人的豪爽之气,为人仗义,慷慨大度。
更难得的是,他还博古通今,有一身好学问,特别喜欢收藏一些古书石刻什么的,鉴赏水平很高,他自己那点儿工资基本也都搭在这件事情上了。
这人文武双全,性情又随和,跟苏轼特别对脾气,两个人是好朋友。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曾经花了大力气去治理西湖,当时帮助他一起做这个事情的人,就是刘景文。
苏轼夸奖刘景文是“慷慨奇士”,“奇”是“奇怪”的“奇”,“士”是“士兵”的“士”。
“奇士”指的是品德和才智都特别突出的人,可见刘景文在苏轼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五十三岁了,刘景文也已经五十八岁。
在古代,这俩人都算老头了。
一个老头子给另外一个老头子写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安慰,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虽然是写景,但是重点却不在景色上,而在于精神。
虽然荷叶落尽,菊花凋残,再也没有夏秋时的茂盛与生机,但是,这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没必要感到凄凉忧伤。
你看,那菊花的枝干不是还傲然挺立在风霜之中吗?苏轼写这两句诗的潜台词就是:老兄弟,别看现在处境艰难,世道不好,只要咱有毅力,够坚强,还是坚持得住的。
诗的后两句,苏轼又发起了一波心灵鸡汤,他对刘景文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们通常认为一年之中景色最美的时候是夏天、是秋天,这两个季节里气候更好,植物也茂盛,哪哪都好看。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如下: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如下: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孤傲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样还表达出诗人对于深处困境之中友人的劝慰与勉励,以及诗人自己旷达的胸襟。
这首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全诗用比兴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品格相联系,寓意深刻。
语言简洁明快,音律和谐优美。
古诗《赠刘景文》赏析
古诗《赠刘景文》赏析一、诗文《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二、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三、释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四、词语解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五、赏析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
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
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
然则此诗也不妨看做诗人本身的一生写照。
盖苏轼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却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而稍摧其志。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古诗《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赠”,也就是?的意思。 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
赠刘景文
苏轼
宋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一年 好/景 君/须记,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和荷花这两种 品性高洁的代表,赞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 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要 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赠刘景文
苏轼
北宋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一年 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 橘/绿时。
就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 橘子绿了的时候。
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 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 花谢了,还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 枝条。这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你 要记住,就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 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著名 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 苏轼在诗、词、散文 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 卓越成就,是一个多 才多艺的诗人。
zèng 赠送
liú 姓刘
qíng gài 擎雨盖
jú 菊花
cán 残枝
yóu 犹有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菊花 残枝 犹有
正是 橙/黄 橘/绿时。
擎雨盖
荷花பைடு நூலகம்萎
荷尽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 一样撑起的荷叶。
小学古诗: 《赠刘景文》
小学古诗:《赠刘景文》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个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所以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翻译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猜猜我是谁作文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刘若曦八岁半了,在火花第三小学读书,我住在奥斯丁小镇,我是我妈妈爸爸的女儿。
我耳朵很大,特别是耳垂很大,我妈妈说:“多妹你很有福气!”我有一张樱桃小嘴又小又短很好看,我长着一个圆圆的小脸蛋。
眼睛很小,但我是家里的火眼金睛。
帮助家人找东西找我没问题,我的小名叫“多多”全名叫“刘若曦”。
爱好弹琴、看书、玩游戏、做试验等等。
我也爱和一些人做东西,喜欢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平常喜欢和祖父一起在小区散步。
和爷爷一起去王府井玩,和妈妈一起为家人做小吃。
王府井旁边是嘉陵江,夏天我和爸爸爷爷去嘉陵江游泳,那里水很清凉。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导语: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赠刘景文古诗
赠刘景文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
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一)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凋谢
菊残
傲 霜 枝
傲霜枝
犹 还 -----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 打的枝条。
一年好景君须记
• 大家想想“君” 是什么意思?
• 记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 草儿绿的春天。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 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赠刘景文
“赠”,也就是?的意思。 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这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第一句 写的是什么?
秋末的景色,写的是荷败、菊残,写出了 秋末的特征。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表达了 怎样的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 和荷花这两种品性高洁的代表,赞美刘 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 的品行和节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 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 送给谁的呢?
(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 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 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 你想知道些什么?
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liú qíng gài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jú
菊花
jūn
君子
cán
yóu
残枝 犹有
bì xū chéng jú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擎菊残 犹君须橙 橘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一年 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 橘/绿时。
擎雨盖
荷花枯萎
荷尽
荷尽已无擎雨盖,
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 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 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丰收的好年景
• 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 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 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人们都说:冬天 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可是, 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 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我会写
我 会 写
我会写
我 会 写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