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合集下载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阶级和国家进行区分,军事思想可分别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中国和外国的军事思想等。

一、军事思想发展概况人类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角度讲,军事思想可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一)古代军事思想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即中国和地中海一带沿海国家,内容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的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l世纪至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

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等。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经历了发生、发展的沿革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约公元前2l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

从此阶级矛盾便成了社会的中心矛盾,战争成了实行阶级统治、维护阶级利益、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在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很多关于军事与战争活动的记载,据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已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在《易经》、《尚书》、《诗经》中也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及其代表

古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 思想。主要国家是古罗马、古希腊、古中国。 代表国家: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 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便是 一朵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 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 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营口
淮海战役示意图
第三阶段 又歼杜聿明集团
滕县

第一阶段
首歼黄伯韬兵团
砀山
商丘
徐州
碾庄
新安镇 河
连云港
陈官庄
宿县
双堆集 蚌埠
再歼黄维兵团
吃一个 夹一个 看一个

江 南京
第二阶段
(五)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思想
1.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 3.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 4.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5.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
《孙子兵法》
▲孙子生平: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陈完— 0 — 0 — 0—田无宇 ·· ·· (厉公) (田)
田桓(已) —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田书(孙)
—孙凭—孙武—0—孙膑
功绩: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孙子兵法》的主要贡献
4.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 略转变 (2)建设现代化国防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 和军队建设 (1)新形势下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和 平,局部战乱。 (2)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 战略任务的关系。 (3)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主要⼤国军事思想(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主要⼤国军事思想,包括代表著作、思想家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以避免战争为主,认为战争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段。

这在孙武所著的《孙⼦兵法》中有集中阐述。

孙武也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乃⾄现代军事思想影响最⼤的军事思想家,被誉为“兵圣”。

《孙⼦兵法》开篇便是“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书中最早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其外⽐较著名的还有《孙膑兵法》作者孙膑,《吴⼦》——作者吴起,《六韬》——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依托,作者已不可考。

《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也就是说这是戚继光打⿁⼦的经验总结。

另外再推荐⼀本《周易》(或称《易经》),“要说这本书,那可真算得上是万⾦油,上⾄外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明,⼈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

”——出⾃《明朝那些事⼉》,据此书说明朝另⼀位抗倭名将俞⼤猷就在《周易》中领悟了所谓百万合⼀之兵法(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也)。

值得⼀说的是俞⼤猷有可能最早提出了海战的⼤炮巨舰理论,其所著的《正⽓堂集》明确指出:“海上之战⽆他术,⼤船胜⼩船,⼤铳胜⼩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已。

”另外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的著作中可能也有关于军事⽅⾯的论述,据说⽇本海军⼤将东乡平⼋郎和⽇本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佐久间象⼭都是他的粉丝。

西⽅主要⼤国军事思想最开始主要受普鲁⼠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影响,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的就是要战胜敌⼈、打败敌⼈,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种盲⽬的⾃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种⾃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种纯粹的理智⾏为。

这三个⽅⾯,分别主要同⼈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

克劳塞维茨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

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概述

2021/4/18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军事思想主要内容
战争观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
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
军队建设思想
理论基础
国防建设思想
精髓和灵魂
2021/4/18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学习军事思想的重要性
军事思想先进与否, 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的生死存亡
2021/4/18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学习军事思想的重要性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思想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军事思想特点: (一)以天命观指导战争
(二)军事不仅用于对外发动战争,同时 也用于镇压内部奴隶反抗
(三)军队管理严格而残酷
墨1000 劓1000 非500 宫300 辟300
2021/4/18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军事思想
2021/4/18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作业题
1、谈谈你对学习军事思想重要 意义的认识。
2、《孙子兵法》中有哪些重要 的军事观点?其含义是什么?
2021/4/18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军事思想
关于战争和军队问 题的理性认识。
2021/4/18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军事思想主要内容
战争观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 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 军队建设思想 国防建设思想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三)秦汉至宋元时期军事思想
公元前221年~公元1368年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时期
军事思想特点:
1、战略思想逐步成熟完善
2、注重整理和研究历史兵书
3、形成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2021/4/18
水师 骑兵 南京林业大学 马健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四个时期:
1、初步形成阶段——夏、商、西周
2、基本成熟阶段——春秋、战国
3、完善发展阶段——秦至隋唐五代
4、自成体系阶段——宋到明清
八、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1、产生阶段:1840—1860 民族独立求解放求生存的时期
2、形成阶段:1860---1894 中华民族处于极度的危机
3、发展时期:1894—1925
九、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军事思想、代表人物
一、产生阶段
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第一个里程碑
二、形成阶段(1860—1894)
主要的军事思想:洋务图强,塞防海防并
三、发展时期
军事思想:武装革命,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第三个里程碑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蔡锷
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
命问题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使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

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

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

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

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

②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

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

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产生、发展及代表人物的军事思想。

了解古代军事思想中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产生的特殊国内外环境。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部代表性兵书-《孙子兵法》二、中国近代军事思想1.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2.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特点3.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军事思想要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鸦片战争期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1840年),中国古代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哲学等,是当时人们对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夏、商、西周时期——萌芽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3.秦至五代时期——发展时期4.宋代至鸦片战争时期——成熟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在以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易经》《尚书》、《诗经、》中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

▪夏、商、西周时期,车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是车上的甲士三人,车左(一车之长)主射箭,中间一人为御者,车右手拿戈、矛、戟等长兵器作战。

在自己一方各战车之间的隙缝中,是与各车上的甲士配合作战的步兵,由平民或奴隶来担任。

他们的数量多少不一,平时也担负杂役工作。

典型的一乘战车示意图夏、商、西周时期,在以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基础上天命观在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表现在:一是用占卜的方式来决定是否采取战争行动。

占卜有两种结果:吉、凶,前者暗示可以采取军事行动,后者则相反。

二是在讨伐敌人前的誓师大会上,国君会以上帝、上天的名义去讨伐。

中国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 中国古代先哲孙子, 天下第一神灵。 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 必须顶礼膜拜, 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 真背诵,灵活运用, 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 能兴旺发达。 能兴旺发达。 松下幸之助
《孙子兵法》在海湾战争 孙子兵法》
1991年1月,美国记者从海湾 1991年 战场发回一条消息: 战场发回一条消息:尽管中国在这 里没有派一兵一卒, 里没有派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 中国人却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中国人却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他就是2500年前的孙子。 2500年前的孙子 他就是2500年前的孙子。
军 事 思 想
了解军事思想的 形成与发展过程,初 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 的主要内容,明确我 军的性质、任务和军 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 方法论。
中国军事思想
安康学院军事教研室
中国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概述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三、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四、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概论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与成熟、 与成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 古代各阶级和政治集团以及军 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与军 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与军 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1、军事思想的概念: 、军事思想的概念
军事思理性认识。 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 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部分。
2、军事思想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关于战争的问题 )
A.关于战争的起原 关于战争的起原 B.关于战争的性质 关于战争的性质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使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

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

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

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

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

②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

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

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

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要

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要
常规军常规军35003500人人4848小时可动员小时可动员5050万人万人1庙算制胜樊城新野襄阳当阳江陵华容葫芦口赤壁汉口钟祥曹操军刘备军关羽水军周瑜军孙刘联军邯郸大梁国别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国度人口正义性国际态度支持反对日本中国孙子兵法在战国时就广为流传汉时作为教科书南北朝之后尊为兵经宋朝元丰年间被朝廷定为武经之首孙中山高度赞扬孙子兵法
蜀军 秭归
宜昌
夷陵
夷水(清江)
枝城
吴军
备战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 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 所不可攻也
全民皆兵 —— 瑞士
面积:41300平方公里 人口:625万人
兵力: 常规军 3500人
瑞 48小时可动员50万人 士
600年无战争
善战
《孙子兵法》的核心
是以谋略制胜的用兵思想
(1)庙算制胜
2、《武经七书》包括哪几部著作?其作者 是谁?
3、《孙子兵法》的影响有哪些?
4、《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5、《孙子兵法》中主要提出了哪几个 谋略制胜思想和作战用兵原则?
(智、信、仁、勇、严)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1、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2、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争指导思想。 4、“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5、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6、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方式。 7 、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1、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战争支柱——以仁为本。 战争准则——师出有名。
四、研究《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二)古为今用,使之成为民族奋发向上的推进器
1、要学会运用孙子的思想和方法来观察现实斗争, 正确认识形势,保持清醒头脑。 2、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寻找“未战先胜”之良策。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课后小结: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

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

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

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

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

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

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为骨干——坚决依靠人民 群众,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地方 武装、民兵与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 争相结合。
四、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要敢打必胜的信心, 讲究斗争策略和斗争艺术)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辨证地认识战争的本质,实现战 争的目的) 3、积极防御(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不断削弱和消耗强敌, 改变力量对比)。 五、国防建设理论 1、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军队,抵御外敌入侵 2、发展尖端国防科技 3、积极防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弹、核武器的出现,给战争本身及其作
战方法带来许多新特点。美国历届政府提出的《核战略》、 《遏止战略》、《战略防御倡议》、《空地一体战》等。
(基本执导思想: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凭借先进的技术兵 器,特别是核武器,保持强大的威慑力量和军事优势。新军 事革命的到来,必将会对军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三)、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1、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需 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政治和军 事上有利。) 2、坚决执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 定的。 3、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4、立足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五)、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两面作战;强调进攻战、速决战、闪击战;防御不应该是单 纯守势;运用间接路线战略等。许多内容反映了近代、现代 战争的客观规律,因而也成为各国军事理论体系的重要认识 来源。
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拿破仑 (1769.8.15~1821.5.5) 20多年欧洲战场,指挥大 小战役60次,没有留下理 论著作。“真正的军事艺 术巨匠”。马克思称赞: “伟大的军事家”。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

1.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

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战争的问题上,军事从属于政治;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

在解决国内外矛盾时,如果政治措施达不到目的,就必须使用军事战略。

战争的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八项内容:1.先发制人2.速战速决3.力争主动4.集中兵力5.出其不意6.奇正互变7.兵贵其和8.先戒为宝治军如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1.将帅修养2.以治为胜3.教戒为先2.《孙子兵法》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一、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二、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

三、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四、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3.简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

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

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

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一、填空题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

3、近代西方军事思想: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侧重于探讨指导战争的一般性原则,强调军事艺术不仅应研究军事行动,还应研究战争的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政治问题,并提出了进攻于防御的方法,以及阵地战、运动战、建立预备队等一些原则。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战争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战争的基本问题,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军队建设、战争艺术、战争计划以及精神因素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独到、精辟的见解。

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地缘战略论”,美国军事家马汉的“制海权”理论等,便是当时“寂静战场”上理论竞争的产物。

一战后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理论和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之中。

意大利军事家杜黑提出了“空权论”,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和德国陆军总长古德里安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法国戴高乐提出的“职业军队理论”等,都主张依靠少数精锐的职业部队,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战争主战并去夺去战争的胜利。

《拿破仑军事语录》反映出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主要有:(1).强调要积极采取攻势行动,为了达到消灭敌军兵力的目的,把积极发动进攻作为自己的主要手段;(2).强调要善于集中兵力,即在必要的时候,在必要的地点,集中比敌人在此时此地更为强大的兵力;(3).强调快速机动,认为行动拭迅速可以弥补军队的不足,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增加取胜的机会;(4).强调突然性,注重出奇制胜;(5).重视国家军事组织的完善和军队骨干力量的培养;(6).重视选拔将领,强调统帅的素质。

4、八七会议的内容: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是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浅析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军事思想变化

浅析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军事思想变化

浅析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军事思想变化摘要:中国军事思想时刻都在变化,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至清代时期。

每次变化都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关键字:军事思想,兵法,近代革命不同的时代、阶级和国家,有着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指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它从人们的军事实践中产生,同时又为人们的军事实践作理论的引导。

1中国上下五千年,每个阶段的军事思想都在改变.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至清代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军志》作为西周时期的军事代表作,反映了当时西周时期的军事思想。

“有德不可敌” “‘德’就是‘得’,就是做事做得适宜,于人于己都过得去,无愧于心。

它提出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战争观念。

《军志》又说:“允当则归”,用兵要适可而止,不要乐兵好战、穷兵黩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战斗开始讲究军事智谋,春秋时期出现了迂回、包围、侧击、奇袭等机动作战方式。

而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更是表现了当时的军事思想大爆炸。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共十三篇。

2十三篇既自成一体,相互连贯,构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其中集中阐述了当时以避免战争为主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

“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意思是不通过双方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战争本身是损人伤己的事,孙武认为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地方土地、将士、官员、兵卒等完整无损的归降为上策。

所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本章主要掌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孙子兵法以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一、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在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军事家与军事理论家。

在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这种思想一般体现在他们的军事著作中。

古代人的军事著作一般称为兵书。

后人了解前人的军事思想,除兵书外,还可以通过对战例、战法的分析。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分为这样三个阶段:1、夏、商、西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至清代前期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

现在将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战争指导思想、治军理论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下:1、战争的性质和作用2、战争的指导思想3、治军理论四、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历经2500年而不衰,堪称东方的兵家圣典。

1、作者简介《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

因齐国四姓田、鲍、栾、高争权内乱孙武出奔到吴国,以《孙子兵法》13篇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

之后的六年中,孙武指导吴军小股部队以游击战术,骚扰了楚军正规部队,达到了“疲楚”的战略目的。

公元前506年,吴军以迂为直,放弃逆长江而上的路线,挥军北向,从大别山直插楚军背部。

结果以3万之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五战五捷,并攻取楚国都城郢。

接着,吴军打败齐军,使晋国屈服,奠定了吴国的霸业。

孙武曾屡次提醒吴王要防范南方的越国,但没有受到吴王的重视。

据专家研究,孙武后来挂冠而去,在富春(今富阳)有吴王封赐的采邑。

2、《孙子兵法》简介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战争频繁发生,军事斗争开始由夏、商、西周时期的蛮力作战转向军事智谋。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

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

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

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

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基本因素
h
40
中国古近代军事代表作
《孙膑兵法》
孙膑简介 主要内容
持久战的观点:以弱胜强的基本战略 预备队的观点:作战时留有足够的兵力作为后续
力量 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重大贡献
h
41
中国古近代军事代表作
《尉缭子》
共分5卷24篇 朴素唯物论的思想 战争观:“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
h
3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夏商 (第二阶段:商)
社会背景:
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手工业发展尤为突出
武器装备和军队建制:
以青铜兵器为主,质量有很大提高,军队数量增多 出现了由最高统治者直接掌握的常备军
军事思想
也以天命观为基本内容 逐步认识、掌握了审势而动、避敌锋锐、诱敌出击、 量力而行、众可击寡等军事原则
铜兵器的制造技术有了显著改进,青铜器制造达
到了鼎盛时期
武器装备和军队建制:
出现了合戈、矛为一体的戟
军队编制:军、师、旅、卒、两、伍
军队主力是战车兵,以车乘为基本作战单位
在上层社会中逐渐形成尚武的习俗
h
13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西周
军事思想
《军志》、《军政》: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基本上仍以天命观为基本内容 更注重谋略的同时,开始注重人本身的力量 作战中注意人心项背问题 揭示了“权出于战”的战争本质观点,“天下虽安,忘战必
h
36
孙子兵法——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 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 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 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 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也” 军事从属于政治的观点: 治军思想:“杀之贵大,赏之贵小”
h
42
中国古近代军事代表作
《六韬》
“文、武、龙、虎、豹、犬”六卷 贵民轻君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治军思想: 爱兵思想: 果决思想:
h
43
中国古近代军事代表作
《李卫公问对》
以古兵书立论,用古代战例论证,较深 刻地阐述孙武、曹操、诸葛亮等前辈军 事思想家的论述,并有创新和发展
扳机“悬刀”。扳动
悬刀,牙向下缩,所
钩住的弦弹出,箭就
被发射出去。弩机最
早见于战国,盛行于h26源自机h27抛石机
h
28
战国皮甲
h
29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一、秦代至五汉
社会背景:
封建社会处于上升期,“汉唐盛世”,开疆拓土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
武器装备和军队建制:
制、战法上都引起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在战术 思想上注重发扬火力、注重纵深配置、协同作战 等近代战争精神
h
32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二、宋元明清(前期)
军事思想的特点
《武经总要》 清朝未能认识到骑兵时代即将过去、火器时代已
经到来的时代特点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另一个高潮:
实用型的兵书大量增加:《纪效新书》、《车营 扣答合编》、《武备志》、《筹海图编》等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 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 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
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h 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h
35
中国古近代军事代表作
《孙子兵法》(续)
《军争篇》:在实施机动时如何争夺有利战机 《九变篇》:灵活多变 《行军篇》:为将之道:运用、使用军队 《地形篇》:非自然地形,根据地形的不同组合分为
“通”、 “挂”、“支”、“隘”、“险”、 “远”,相应战术 《九地篇》:胜敌之地:各种地形组合的特点 《火攻篇》:火攻的种类、目的、条件以及实施方法 《用间篇》:使用间谍的重要性、种类及其方法
……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 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
己,每战必殆。
h
38
中国古近代军事代表作
《吴子兵法》
吴起简介 主要内容
国防观:“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战争观:“先和而造大势”与“战胜易、守胜难” 战略战术原则:“料敌”、“应变”、“因形用
h
44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清朝后期
师夷长技以制夷
辛亥革命时期 国民党统治时期
h
45
中国古近代军事思想
h
1
我国各朝代的年份
五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约公元前21世纪初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周: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
h
2
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夏商 (第一阶段:夏)
危”的战备观,“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决定 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 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根基
h
14
西周的兵器
铜短剑
西周早期,长25厘米, 柄首作鹰头形。
h
15
西周的兵器
铜短剑
西周早期,长34厘米, 柄首作马头形。
h
16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春秋战国
社会背景:
经历了奴隶制社会的后期和封建制社会的初期 王权下移导致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霸天下 战国时,形成了齐、秦、楚、赵、燕、魏、韩七
h
33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司马法 六韬 李卫公问对
吴子兵法 尉缭子 三略
h
34
中国古近代军事代表作
《孙子兵法》
孙子简介
《计篇》: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天、地、将、 法
《作战篇》:作战的指导思想——速战速决 《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 《形篇》:胜兵先胜 《势篇》:以变化莫测的手段取胜 《虚实篇》:作战贵立于主动地位,避实击虚
产生了专职的将帅
h
18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春秋战国
军事思想的特点:
学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促进了军事思想的空前发展
注重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的结合和敌友力量的分化组合
产生了《六韬》、《司马法》、《孙子兵法》、《吴子 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等巨著,探讨了战 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在战略战 术上总结了带有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标志着中国古代军 事思想的成熟
社会背景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立
文字的出现直接促使了古代军事思想萌芽的产生
武器装备和军队建制:
生产工具与作战兵器逐渐分化
兵器以石兵器(包括木制及骨制)为主
能够制作铜戈、铜镞、铜钺等青铜兵器
军事思想
无兵书出现,散见于国家典章法令和其它文献中
以天命观为基本内容
包含了一定的谋略思想,注意获取情报
吴王夫差矛
h
23
春秋战国时的兵器
战国铜戈
h
24
春秋战国时 的兵器
铜钺
战国,高9.5 厘米,刃宽 12.4厘米,正 背面皆有纹饰, 整体呈靴形。
h
25
春秋战国时 的兵器
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
弓,弩机就是装置在
弩的木壁臂后部的机
械。构件包括:钩弦
的“牙”,攻外的
“郭”,郭有的瞄准
器“望山”,郭下的
军事交通、运输、军事工程作业等技术较突出 作战以骑兵为主要兵种 全国军队分为京师兵、州郡兵和边防兵,增强了政
权的统治能力
h
30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一、秦代至五汉
军事思想的特点:
前人留下来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展 西汉时期,曾对兵书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整理,颇有成绩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兵家地
权” 治军思想:“以治为胜”
h
39
中国古近代军事代表作
《司马穰苴兵法》
司马穰苴简介
主要内容
“相为轻重”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及“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
战备观
以仁为本的治军思想
“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的揭示战争本质的
观点
“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决定战争胜负
h
4
商武丁时期甲骨文
h
5
商朝的兵器
目雷纹铜刀
商后期,长38.7厘 米,刃作曲刃,有 脊镂雕,其末端可 安柄。
h
6
商朝的兵器
铜羊首剑
商后期,全长30.2厘米,刃锋长18.6厘米,柄 饰斜线纹带,首端铸一下垂的羊首,卷角。
h
7
商朝的兵器
商 公元前12世纪
高30.4厘米,西柏林东方艺术博物馆 h
强鼎立的局面
武器装备:
青铜器在形制和重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铁制武器被发明并逐渐运用于战场 远射武器大量使用
h
17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春秋战国
军队建制:
改变以车兵为主的体制,出现了以步兵为主,骑 兵、弩兵、舟师等兵种并协同作战
战国时普遍实行郡县征兵制;同时采取募兵制, 选武士以充当军队的骨干、组成国君的卫队
37
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