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体育课程的编制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任何一种课程模式是适用于所有教学环境的,这也就需 要教师对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适时进 行决策与选择。在儿童时期,应当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兴 趣爱好来确定课程模式,当学生到了高年级后,就应考虑发展 学生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以考虑采用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 如果师资等条件允许,也可采用学生本位的体育课程模式。
Ⅲ、课题引入(2分钟):学习体育课程的编制这章,如何定 位体育课程的编制影响因素和过程?如何理解各种体育课程模 式?制定体育课程标准需要具备哪些理念?以及体育与健康课 程的设计思路?为此,在这章出现的上述问题本章给予了专门 论述。
Ⅳ、讲授新课(75分钟):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编制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编制影响因素和过程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工作者应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和学
试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学生本位课程模式又称为人本主义课程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 就是人本主义思想。学生本位课程模式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中 心学校”或是“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思想。特点是:学校的重 心从教授大学学者书斋的学问过渡到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 求,承认儿童的学习方式同成熟学者的研究活动有重大的质的 差异,学校课程必须同青少年的生活及现实的社会问题联系起 来。
二、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 学生本位论体育课程模式强调通过身体练习,发展学生的
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此其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安排 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少考虑到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 学生本位课程体育模式的评价注重整个学习过程,注重教
师和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价,没有固定不变的评价标准,以成 长(进步幅度)为导向,强调经验性,是一种“促进”非“竞 争”性的评价:采用陈述性报告、学习档案,契约评价、自我 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只强调学生在 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体验,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
(三)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体育课程评价就是对体育课程规划和体育课程实施活动以
及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以期对已有体育课程进行 反馈,为体育课程编制、修正和完善提供事实依据。
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和对体育课 程建设评价、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 1.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
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 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价:评价方 式包括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对学生及学 习成绩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 2.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
地统一起来。 (5)探求体育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
再次,编写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使学生掌握体育概念所 必需的事实、现象和素材,是学生发展的媒介。 (二)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 色。另外还必须考虑的因素有:安排课程表,明确体育课程内 各教学内容的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研 究所教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选择并确定与学生学习风 格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进行规 划;组织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 果,为改进下一轮的体育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理论课教案
授 课 日
授课 班级
体育学院
2008级 (本科)
课 型
新授 课


来自百度文库
应到 人,实到 人,缺席:


应到 人,实到 人,缺席:

课 题
《学校体育学》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编制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 教 和编制时应考虑的因素;体育课程编制与体育课程设 学 计的区别;了解学科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和综 目 合等编制模式的特点和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向;认 标 识与把握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编制的理念与设计
首先,体育课程编制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我国的学校体育目 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据此制定体育课程计划。体育 课程计划主要有体育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 置及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评价制度和 实施要求几部分构成。
其次,制定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规划阶段的重要工作 是体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制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研究体育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结构、体系,确定体育学 科的基础
另外,在整个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体育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采用持续性多次考核办法。 (3)制定客观、公正、合理并且易于操作的进步幅度评价标 准。
第二节 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 学科本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干
二、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 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课程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体育学科
本身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如生物、心理等),学生的需求 知识和社会的需求。
三、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 “横向性、综合性学习”,它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卷宗评价
法。整个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过程是一个公平的非竞争性 评价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重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 合,重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的结合, 从整体角度上来评价学生,而不是单一的从某个角度去评价。
技术促进并改变体育主要表现在:科学转化为技术用于体 育领域。大大提高了运动的外部环境质量;现代通讯技术的运 用,使得体育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广泛传播;科学技术的应用, 使体育运动竞技更加合理化,锻炼更加科学化使竞技体育的水 平不断提高,大众体育不断发展壮大。 (三)学生自身因素
学校体育课程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发展与心 理特征,根据学生智力、能力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和组织相应的 体育课程内容。
思路。
重点:1.体育课程的编制过程
2.学科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和综合等编
重 点
制模式的特点 3.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向
难 点
思路
4.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编制的理念与设计
难点:1.体育课程编制与体育课程设计的区别;
2.学科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和综合等编
制模式的特点
措 应用多媒体,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 施
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业务素养(专业素 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 面。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3.体育课程建设评价
体育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课程的任
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的评价。体育课程建设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 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 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在评价 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的 评价意见;
二、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 体育课程内容往往取决于课程的本质,社会本位体育课程
模式的本质是从社会出发,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有用的人才。 因此,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情感体验纳入体育课程内容之 中。
三、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 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中,评价从一开始就已开始进行,在课堂中.教师呵以对学生 的情景反应做记录,并对其做出评估,这种评估可能具有一定 的抽象性,对教师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节 综合体育课程模式 “综合课程应该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使学
校课程系统中分化了的各科知识、各要素及其成分之间形成的 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打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是原来学 科课程的补充和超越,而不是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
一、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上应该考虑到社会需求、体育学科需求和学
生需求三个方面。 第一,有效掌握体育学科知识,建立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
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 第二,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整合,使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生活
中所获得经验和知识相互转换,并能探究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 现实问题。
第三,实现知与情的整合,即达到人格的整体发展。 上述三种综合目标并不是鼓励同时并存于一种体育课程模式 之中,有时它们同时为一种综合课程模式的目标,有时则有所 侧重。
第四节 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 所谓社会本位,就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取
向”。
一、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 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不仅仅足让学生掌握好运
动技术,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积极进 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体质,能够承受当今 社会的压力与竞争。这样的模式注重的不是体育成绩的好坏, 而是重视教学的整个过程。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编制

课 时
2课时
授课方 法
讲解 教 具 多媒体

组织教 2分钟 学
检查复 时习
4分钟

课题引 间入
2分钟

分 讲授新 课
75分钟

配 巩固新 5分钟 记 课
布置作 2分钟 业
Ⅰ、组织教学(2分钟):
了解学生考勤情况;
Ⅱ、检查复习(4分钟): 提问: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你现在对“体育课程编 制”的认识。
二、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 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由学科本位论体育课程模式
的课程目标决定了体育课程内容是:人们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 体育学科的系统知识。主要强调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术、 技能。因此体育整个课程内容是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体 能的发展和能力培养。
三、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 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拥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采用测
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有关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 (2)要研究学生学习体育学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特点,探寻 体育学科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结合的最佳方式; (3)根据培养目标,分析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关途径和方 法,摆正
体育学科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4)研究与体育学科有关的学生体育学习活动方式,把教与 育学辨证
生与社会需要编制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体育课程。体育课 程设计是指选择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编制除包含选择和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外,还包括对体 育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评价。
体育课程编制过程是将预期的体育课程日标转化为预期的体 育课程过程,它起着转变、过渡和衔接的作用。
一、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一)社会需求
第三节 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 一、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
自我成功的目标,即心理学家马斯洛所称的自我实现:自 我实现作为课程的目标意味着学校应该使学生有自由和机会来 选择和追求他们的梦想。
学生本位体育课程目标应该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运 动知识,而且让学生在自由、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让学生能够 自我实现,体验成功。
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 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中。该课程模式具有 三大特征:学问化(即考虑学术性,然后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和 社会的一般需求)、专门性(反对学科的综合性)和结构化 (即重视学习每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概念)。 一、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
该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科发展为前提,而很少考虑 社会与学生对体育的具体需求。在具体课程目标设置上,强调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各种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 使每个学生能达到增强体质,掌握专项体育运动技能,甚至都 能成为专门的“体育人才”。 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拥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采用测试 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学生身心发展又呈现连续性和阶段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 个持续不断而又渐进的过程,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二、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 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三个阶段
体育课程规划阶段 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一)体育课程规划阶段
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 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 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一个人改变白己的两个维度:一是指人所在的社区到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发展需求的空间维度。二是社会 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时间维度。
体育课程对于运动技能的形成所提供的价值,更多的是为满
足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转换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方面。体育 课程在运动技能水准方面的评判标准更多的不是基于普遍社会 劳动的需要,而是个体的需要。 (二)体育学科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