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 (朱道华)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一)(013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及其应用,既研究农业生产力的组织,又研究现代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协调。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要求学习者有较广阔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自学考试的专业课之一。

可以对农学专业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经济学基础,并在农业技术知识中融入经济学意识与思维。

学习农业经济学的任务和作用是:阐明农业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性,并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总的要求是:在认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基础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运动规律;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布局与结构,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综合开发的原理及其组织实施。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本专业课开设课程联系紧密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农业经济学之前应先修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1、重点:(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一般了解:(1)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体系3、一般掌握:(1)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熟练掌握:(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经济学的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考核要求1、识记:(1)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2)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综合应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农业、农村、农民(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和农业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难点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基础;了解农业的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特征;深入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

农业经济学课程介绍(doc 11页)

农业经济学课程介绍(doc 11页)

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二)课程代码:0317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熟知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农业宏观调控的意义与方法等内容,为今后从事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实际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农业经济学的有关概念、知识的内涵,并能正确表述;正确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经济范畴、基本原理和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正确分析和阐释农业经济学的各种理论问题;运用本课程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和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的有关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专业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与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村财政与金融、税收基础、经济法,及畜禽产品特色加工等专业课程知识有密切联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对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特点,中外农业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对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农业,农业的特点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的地位(二)(次重点)识记: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方法理解: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一般)识记: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理解:中外农业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农业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二章农业生产方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方式的含义,熟悉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河北农大商学院农经系《农业经济学》历年考试题库

河北农大商学院农经系《农业经济学》历年考试题库

[河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农业经济学》历年考题范围。

(更新时间2012年8月)河北农大农经系学生注意啦,每年考题基本上都是从这个题库里出,请好好复习该题库。

《农业经济学》参考教材为朱道华主编第四版红字部分为梁山教授补充,必须记得。

()内的数字为该题在书内的页码。

填空1.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

2.农业生产力的要素:实体性要素,组合性要素,渗透性要素,激励性要素。

3.农业生产力系统的组合方式:质态组合方式,量态组合方式,空间组合方式,时间组合方式。

4.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5.农业中市场调节的特点:作用过程的缓慢性,作用范围的部分性,作用效果的有限性。

6.农产品差价的主要方式: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

7.改革我国农产品价格体制,实现农产品价格合理化,需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各种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工农产品比价关系,农产品价格合理化与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8.农业资本的投放,应遵循的原则:讲求效益,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9.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经济上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

10.农业社会化服务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自愿原则,有偿原则。

11.农业中的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包括:公有制,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

12.农业中的公有制主要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

13.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的特征:农业家庭经营的商品化,农业家庭经营的企业化,农业家庭经营的专业化,农业家庭经营的规模化,农业家庭经营的社会化。

14.1966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所提出来的六项原则:入社自由,民主管理,资金报酬适度,盈余返还,合作社教育,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15.农业市场机制失灵的表现:农业的外部性,农业的弱质性和波动性,农业基础设置的公共物品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16.在农业中,主要经济手段有:价格手段,财政手段,信贷手段,保险手段。

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贵州大学
考试范围 无 无 无 无 1、《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006年重印);2、《兽医 药理学》陈杖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家畜病理学》第四版,马学恩,中国农业出版社;4、 《兽医临床诊断学》王俊东,刘宗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7月;5、《家畜生理学》陈杰,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 《植物学》金银根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土壤学》黄昌勇编,中国农业出版社。《生态学》李博 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农业生态学》陈阜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遗传学》朱军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生理学》王忠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动物营养学》(第2版)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饲料学》(第2版)彭健、陈喜编, 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家畜繁殖学》张忠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7月。《家畜生理学》陈 杰,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 《食品卫生学》何计国、甄润英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吴 谋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夏延斌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5年出版。 《发展经济学》张培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3年。《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历代碑帖法书选》文物出版社,2007年4月。《国外现当代素描研究》于艾君,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9年6月。《素描-新世纪美术教育出版社》罗小航、文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艺 术学专业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文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社会工作实务基础: 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童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3、《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 》(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 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2、《新伦理学教程》魏英敏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宪法》周叶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6年第二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人口理论新编》李竟能编 著,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许庆朴、郑祥福等编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 10次印刷。 1、《人类学通论》庄孔韶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6年。3、《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1、《现代汉语》,黄伯荣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增订第3版。2、《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修定2版。2、《中国历代文论选》(一 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 然等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按全国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八级大纲中规定的读、写、听、说四种技能进行考试。以下书目仅供 英语水平提高参考:1《新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指南》邹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1月。2、《2007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指南》何中清、陈娟主编,新华出版社,2006年8月。3《英语专业八 级阅读200篇》常青藤英语考试研究丛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4、《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 程》戴炜栋、何兆熊主编,2002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英国文学简史》(英文版)刘炳善 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1、《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周柱铨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再印刷。2、《欧 洲音乐简史》钱仁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版,2002年再印刷。 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2006年再印刷。2、《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数学分析》(上、下)陈纪修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量子力学》钱伯初,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年。

农业经济学(朱道华)

农业经济学(朱道华)

教学重点:本教材的第二篇、第三篇
教学难点:本教材的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


第一篇 导论 (第1-3章) 第二篇农业生产力 (第4-9章) 第三篇 农业生产关系 (第10-12章) 第四篇 农业与农业外部经济(第13-15章)
第一篇 导论(第1-3章)
目的要求:通过本篇内容的学习,要学习 和掌握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知 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概念、任务和 内容,研究指导思想和主要方法、农业 的概念、地位和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 方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理 论和演变,把握好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 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发 展脉络,从总体上了解一门学科的基本 要求,为学好全书打好基础。
关于本书
• 主要研究动植物生产的狭义农业 • 扩展到广义农业产业系统的相关方面 • 包括农村经济中与农业经济有密切关系 的经济问题 • 涉及到农业的外部联系问题 • “三农”问题是个复杂的大系统,是个 艰巨的沉重任务
二、农业的地位
• 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 农业是其它活动和产业赖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 础 •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普 遍规律 • 农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 以农业为基础是符合国情的规律 • 把农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表明了解决“三农” 问题的决心和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解决的工作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力的、 农业生产关系的、以及两者相互间的矛盾运 动规律三个方面。 • 广义上,应包括生产方式的更迭,各历史时 期的和现阶段的表现。 • 通常是研究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规律。 • 现阶段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学和社 会主义农业经济学。
• 农业:种植业-农作(狭义农业) 果树 广义 林木 农业 …… 畜牧业 饲养业-驯养业 水产业

《农 业 经 济 学》讲稿

《农 业 经 济 学》讲稿

《农业经济学》讲稿*******学时数:64学时二零零七年八月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课程性质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分配。

因此,稀缺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如何选择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生产资源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供求均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在农业部门中的应用。

2、课程地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64学时,全部为理论讲授。

二、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农业发展的滞后、贫穷与工业的高生产率、高收入水平之间的反差,主张将农业经济作为经济体的一部分去研究,并将研究延伸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著作有《世界粮食》、《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农业生产和福利》、《农业经济组织》、《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经济价值》、《改造传统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农业刺激的扭曲》、《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等。

(二)最近四年四个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农业经济管理参考书

农业经济管理参考书

农业经济管理参考书第一篇:农业经济管理参考书农业经济管理参考书1、陈吉元、陈家骥、杨勋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2、陈娆、田淑敏主编《农业经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党国英著《农村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4、丁长发编著《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方天堃、陈仙林主编《农业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6、郭翔宇主编《农业经济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7、姜春云主编《中国农业实践概论》,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8、李秉龙、薛兴利主编《农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9、宋洪远主编《农村改革三十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0、谭向勇、辛贤主编《农业经济学(第二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11、田永胜编《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12、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13、温铁军著《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三联书店,2005年14、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姜春云主编《中国农业实践概论》主要内容:第一章光辉灿烂的中国农耕文明第二章新中国农业的辉煌成就第三章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第四章不可替代的农业基础地位第五章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第六章水利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第七章森林是农业和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第八章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第九章增加现代投入是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第十章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第十一章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第十二章迎接农业信息新时代第十三章风光无限的现代农业装备第十四章做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篇大文章第十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第十六章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第十七章消除贫困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第十八章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第十九章实现乡镇企业新发展第二十章积极稳妥地实施小城镇战略第二十一章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第二十二章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二十三章加强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第二十四章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十五章建设山川秀美的良好生态环境第二十六章坚持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第二十七章村民自治是农民当家作主的好形式第二十八章充分发挥法制在农业发展中的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第二十九章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第三十章加强和改进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第二篇: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A一单项选择题1.城乡人口迁移学说是由哪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托达罗)2.由于市场是一种“效益和效率”为先的经济形态,所以当劳动力在某一生产部门形成劳动力成本过高而不经济的状态时,市场将迫使该生产部门或单位排除多余的劳动力。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朱道华)《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雷海章)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农业经济专题研究是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究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农问题的产生和由来,农业生产问题,农村合作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居民消费与购买力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与农业保险,农村金融问题,乡镇企业,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社会问题,城郊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与对外开放和WTO 问题,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希望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熟悉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具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掌握当代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经济理论和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经济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经济学、农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二、课程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农业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现状及其趋势,系统掌握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运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分析和研究我国的农业经济问题。

三、课程基本内容第1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初步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讲授内容: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讲授内容: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系统地了解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农业经济管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认真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历史,深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努力探索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规律。

(三)素质目标:具有创新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成为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用这些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二)理解农业经济学与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关系以及农村社会成员内部的关系。

(三)掌握农业经济形成、发展、变迁的规律以及农业经济和整个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为农村社会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农业的起源与演进1学时知识点:1.农业的概念与内涵2. 中国原始农业的形成3. 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二节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管理思想与实践0.5学时知识点:1.中国古代农业管理思想2.中国传统农业管理的特点3.古代传统农业的管理实践第三节中国近代农业经济0.5学时知识点: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对农业发展的桎梏2.现代农业的萌芽与乡村建设实验第四节社会主义农业经济1学时知识点: 1. 土地改革2. 农业合作化3. 农村人民公社化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 农业经济大发展第五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0.5学时知识点: 1. 农业的本质与特点2.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第六节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0.5学时知识点: 1.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性质2.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3.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任务4.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农业的起源与演进,重点讲解了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管理思想与实践,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近代农业经济概况。

外国农业经济1

外国农业经济1

15
外国农业经济1
9
每讲结构
▪ 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简史; ▪ 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情况; ▪ 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关系; ▪ 一个国家的农业政策和发展前景。
外国农业经济1
10
外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通过对世界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典型国 家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各种新的现 象进行分析,来研究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运 动的规律。
外国农业经济 第一讲
外国农业经济1
1
教材及授课安排
▪ 教材:朱道华主编,外国农业经济,中国 农业出版社,1999
▪ 授课安排:1-6周,每周两次 ▪ 考核方式:以某一个国家的农业经济问题
或农业政策为议题撰写一篇3千字左右论文, 第8周交。
外国农业经济1
2
世界农业
外国农业经济1
3
世界农业类型
▪ 季风水田农。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东亚、东南亚、 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外国农业经济1
12
战后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
▪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 国,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欧盟 一体化程度加深,并不断扩张;
▪ 亚太地区发展中国成长为世界新兴力量, 中国的崛起;
▪ 发达国家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和科学化, 农业生态功能得到重视;发展中国家正在 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得到重视。
▪ 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加 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 草原植被。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第一章 农业经济管理导言17

第一章 农业经济管理导言17

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 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 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 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 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 牧的是畜牧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 成部分。
(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利用现代物质技术和最新 科学技术成果而发展起来的农业。 如对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 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 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 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精准农业
至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了“11连增 ”,但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更为尖锐。最近召开 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显示,决策层已意识到当 前的四大难题:一即“天花板”,国内主要农 产品价格已经全面超过国际价格。二是“地板 ”问题,农产品成本仍在不断上升。三是补贴 “黄线”。中国加入WTO时承诺,与农产品现 期产量、面积等挂钩的直接补贴等对贸易有较 大扭曲作用的“黄箱补贴”不得超过产值的 8.5%,据测算,中国已经到了这条“黄线”。 四是生态环境对农业亮起了红灯。四面碰壁, 中国农业显然难以按照原有道划 协调 控制 组织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言、农产品供
给与需求、农产品市场与价格、现代农 业与农业现代化、循环农业与农业可持 续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农业微 观组织、农业宏观调控、农业生产要素 管理、农业经营预测与决策、农业项目 投资管理、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 一、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的需求、供给 和农产品市场); 二、农业生产要素(土地,农业劳动力 , 农业中的技术进步,农业资金); 三、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家庭经营,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政府对农业 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 展)。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导论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制度的类型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五、期货交易的功能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

《农业经济学》考研大纲

《农业经济学》考研大纲

《农业经济学》考研大纲大纲要点:第一章1.掌握农业的概念、农业的地位和农业的特点2.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3.了解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第二章1.了解生产方式的概念、组成及其关系:2.掌握五种基本生产方式及英复杂性特点:3.掌握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4.了解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点、分析的两条线索:5.掌握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成就;6.了解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阶段及其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的类型、典型形式、结构、农业危机,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国家)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原苏联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对它的评价;第三章1.了解旧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2.了解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演变的四个历史时期及英演变脉络;3.掌握改革开放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变革点:4.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5.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点第四章1.了解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组成及其含义:2.掌握农业生产力系统的概念及英各组合方式含义:了解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及含义3.了解农业生产力增长的意义、规模和速度;4.掌握农业生产力增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5.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必须重视的国情现状6.掌握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反映战略目标的指标体系7.掌握战略措施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第五章1.了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对发展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意义:2.掌握为农业商品经济发展应积极创造的条件:3.掌握农业资源配置、市场农业的槪念、农业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和特点、促进实现农业市场化的措施:4.掌握农产品需求的概念、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农产品需求规律的例外,需求曲线的表达,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人口弹性的概念及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5.掌握农产品供给的概念、影响农产品市场供给的因素,农产品供给规律的例外,供给曲线的表达,供给弹性的概念及貝计算公式,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6.了解农产品供求平衡曲线的表达及其分析,蛛网理论的泄义及其图示表达与分析,我国农产品供求的基本状况7.了解农产品流通的意义和特点,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体系及苴含义,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策略:8.掌握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含义及英影响因素,农产品差价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的含义9.掌握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的槪念、产生原因、缩小对策,农产品价格合理化的意义及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六章1.掌握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含义、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掌握上地的概念及英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我国农用上地资源的基本状况、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3.了解扩大与节约农用用地的措施,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途径及其衡量指标:4.了解上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现象描述,追加投资适合度的概念、意义及英指导农业投资的原则,对土地报酬递减现象的科学认识:5.掌握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劳动的特点、农业劳动力的作用6.了解我国农业劳动力作用的特点,影响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因素和提髙途径;7.了解劳动生产率的槪念、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和提髙途径,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核算,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的一般分析:8.了解农业资本的概念、分类,农业资本的作用,农业资本运动特点,农业资本的来源与合理使用原则、资本投放主要方向,加快农业固左资本、流动资本周转的途径9.了解农业资本使用经济效果的槪念、作用、评价基本指标及苴表达式,农业投资效果边际分析的槪念、作用、边际效益变化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分析方法的扩大运用,农业投资的三个效益综合性分析:10.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征,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及其实现;第七章1.掌握农业产业结构的槪念,其量变指标的含义、质变阶段的含义,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及英影响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分析;2.掌握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阶段特点,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向对策:3.了解我国主要农业产业部门的发展概况:4.认识粮食的重要性及英粮食安全的意义,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概况和内部结构, 我国粮食问题的展望:第八章1.了解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概念,现代农业的一般特征,农业科技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2.了解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途径,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内容,对21世纪农业科技进步的展望:3.了解农业科技的经济类型及其含义,农业科技进步途径的国际经验类型及其含义,一般务国农业科技进步途径选择的决左性因素,我国的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进步国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选择途径:4.掌握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农业科技进步的条件,确定科教兴农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及英应注意的问题,农业适用先进技术的概念,大力发展农业教育:第九章1.了解农业分工与合作的含义及其动力源,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槪念、特点、意义、基本趋势:2.掌握农业规模经营的形成原因和主要标志。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它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的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规律及其运用的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即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本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60学时(含18学时实验),3.5 学分;也是农林大学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农业中生产力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农业中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与农业外部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述,来阐明我国农业发展的经济规律及其运用。

学习该课程,要求掌握农业经济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农经问题的基本方法,明确党的有关农业经济的方针、政策及其所依据的客观规律。

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总结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农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分析国外发展农业经济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课外阅读报刊,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教师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多媒体教学。

三、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第四版)(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 年10月版.参考教材: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参考资料:《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学》F2等杂志。

四、学分与学时分配:本课程60学时(含18学时实验),3.5 学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42学时)第1 章导论(3 学时)第一节农业与国民经济1、农业的概念2、农业生产的特点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容与方法1、体系结构2、内容3、方法第2章农业制度的建立(2 学时)第一节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原因2、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第二节农业合作化运动1、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历史背景2、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三节农村人民公社1、人民公社的起因2、进度与做法3、结果第3 章农业经营制度(4 学时)第一节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建立1、经营制度的含义2、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重要性3、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职能第二节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1、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2、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3、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经营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3、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对策第4 章农民组织制度(4 学时)第一节合作经济组织1、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3、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第二节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1、产生的背景2、发展极其特点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情况第三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与经验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效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第四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1、章程的制定2、制定章程的方法第5 章农业产权制度(4 学时)第一节我国农村产权的改革1、产权的概念2、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第二节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1、现代产权制度的概念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三节农业多种企业组织1、合伙制企业2、股份制企业3、股份合作制企业4、农业中的公司制第四节农地产权制度1、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问题2、完善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对策第6章农业劳动力资源(3 学时)第一节农业劳动力资源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2、农业劳动的特点3、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第二节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1、农业劳动力利用率概念2、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第三节农业劳动生产率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2、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第四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农业剩余劳动力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4、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7 章农业中的土地(3 学时)第一节土地的作用1、农业土地的概念2、土地的作用3、土地的利用第二节保护和扩大农业用地1、我国土地资源2、扩大农业用地第三节农业的集约经营1、集约经营的概念2、集约经营的类型3、农业集约化的道路第四节级差土地收入1、、级差土地收入概念2、级差土地收入的性质3、级差土地收入的分配第8 章农业科技进步(3 学时)第一节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1、内涵2、农业技术进步的特征3、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因素第二节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1、农业高新技术的概念与特点2、农业高新技术的优势3、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4、农业高新技术的领域第三节利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1、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分析2、利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第9 章农业中的资本(2 学时)第一节农业资本的作用及其运动规律1、农业资本的概念2、农业中资本的主要作用3、农业中资本运动的规律第二节农业资本的来源和合理使用1、农业资本的来源2、农业资本的合理使用3、农业资本的管理第三节农业资本使用的经济效果分析1、农业资本使用的经济效果分析的作用2、农业资本使用经济效果分析的基本指标3、农业投资效果的边际分析4、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第10章农业生产社会化(4 学时)第一节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客观必然性1、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概念2、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形成3、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方向第二节农业企业专业化和农艺过程专业化1、农业企业专业化2、农艺过程专业化第三节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发展1、农业地区专业化发展2、农业的综合发展第四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第11章农业的市场化(3 学时)第一节农业商品化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2、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第二节市场农业和市场调节1、市场农业2、农业中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3、我国市场农业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供给1、农产品的市场需求2、农产品的市场供给3、农产品的供求平衡第四节农产品流通与价格1、农产品流通2、农产品价格第12 章农业的产业结构(3 学时)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的一般原理1、农业的产业化2、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3、农业产业结构的量变和质变4、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5、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第二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1、改革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2、改革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3、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向第三节主要农业产业部门的发展1、狭义的农业2、林业3、畜牧业4、渔业第四节粮食问题1、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2、我国粮食生产的内部结构3、我国粮食问题展望第13 章农业的宏观调控(2 学时)第一节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性1、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2、农业市场机制失灵3、农业宏观调控的合理性第二节农业宏观调控目标1、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作用2、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内容3、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方式第三节农业宏观调控手段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第14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学时)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基本理论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2、可持续发展含义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6、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1、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模型(二)实验教学内容(18 学时)实验一:讨论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2学时)1、目的: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 以科技改善农业生产要素品质,改进生产方法、 管理水平
• 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增加农用 工业物品和能量的投入
• 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提高专业化水平 • 改进耕作制度,改良土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农业规模经营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经营 •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大,使
• 二、农业的特征 • 1、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
交织
• 2、一般特征 •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命体 •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 •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 生产空间的分散性与地域性 • 具有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的基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和特点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地价与地租 农业水资源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
• 一、概念 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要素;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 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表层面;主 要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等要 素构成。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 一、农业的范畴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
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 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 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 二、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
第二节 农业的经济属性
• 一、农业的分类 • 狭义农业与广义农业 • 粗放农业、集约农业 • 三色农业 • 等等

经济学全套教案

经济学全套教案

河南财经学院教案2006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分院(部)工程管理系教研室经济管理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任教专业年级、班级农区2004 级教师姓名叶立赞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农业经济学》课程介绍一、基本概念1、经济与经济学关于经济的概念。

具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分配、交换、消费,即通常所说的经济活动;二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三是日常生活中的节约、节省;四是古汉语中的经邦济世、经世济民,即治理国家、拯剂庶民,等。

关于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因此,稀缺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2、农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学(1)农业经济是农业中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2)农业经济学是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以及开发利用的规律与应用等。

二、农业经济学的性质1、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即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

也就是说,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的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规律及其运用的科学。

2、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即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农业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即农业生产及与之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其内容包括农业中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规律及应用等。

同时,该课程还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三农”发展现状,阐述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政策。

三、农业经济学的地位1、农业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用一名话来概括:“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

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二)农业生产要素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最大特点是供给与需求的不对 称性,容易形成卖方或买方垄断,这也成为政府管 理与扶持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理由之一。
由于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和信息等生产要素 的特性不同,因而其各自市场的运作机制与政府的 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农业经济学的分化或者说细化不断加快,各 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 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第二,农业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 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 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 作。
第三,农业经济学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 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从广义上看,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农业生产方 式的更选和各个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方式。但通常的农业 经济学是狭义的,是以研究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 的,所以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 学,或以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
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变化的特征
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本书关于农业经济学的定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 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 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 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 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 政策的部门经济科学。
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农产品市场
(二)农业生产要素
(三)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四)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方式的 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是和生产力状况 的规律,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都起作用的规 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 又不断解决,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人 类社会不断前进
2农业生产 方式
农业生产力发展 的历史阶段
1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量变和质变2原始 农业3古代农业4近代农业5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特征:现代农业是全面科学化 的产业2现代农业是市场化的产业3现 代农业是规模集约化的产业4现代农业 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5现代农业是不断 发展完善的产业 1农业生产关系的更迭2原始社会农 业生产关系3奴隶制社会农业生产 关系4封建制社会农业生产关系5资 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6社会主义农
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农业科技贡献率是指农业科技的增量投入对农业增量 产出的影响,用农业科技投入带来的农业产出增量在 农业总的产出增量的比例表示
农业科技进步的途径
途径:1从现代工业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引入农业2是 各类基础科学发展基础上,以生物科学为核心的农业 科技体系形成与发展,日益成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 组成部分3是与前两项变革相适应的管理科技的兴起 三条途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构成现代科技体系
它是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防止农业 市场机制失灵,弥补市场缺陷 市场机制失灵表现在:1农业的外部性2农业的 弱质性3农业生产的波动性4农业基础设施的公 共物品性5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6国家管理职能 的非对等性6农民权利的分散性
农业科技进步的 条件
1正确制定科教兴农战略目标2要有一个科教兴农 总体规模3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 广工作5加强农业教育6加大科技政策和投入的倾 斜7加快非农化速度和进程8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 济9积极应对和融入世界一体化
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客 观必然性
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需求多样多层、 生产力发展、利益驱动、欲望膨胀、市场竞争加剧、社 会经济发展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是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为了促进农 业现代化,必须促进生产社会化 是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农业的地区专业化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内容:1产前服务2产中服务3产后服务4经营服务 5金融服务6农村建设和生活服务 方式:1提供信息服务2提供商品服务3承包某些 环节服务4分离一些环节形成新的产业部门 原则:1自愿原则2有偿原则
农业中的生产资 料所有制
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资 料或企业资产归谁所有、由谁分配、谁受 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等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 经济制度的概括 原则:必须使所有制与农业生产力发展状 况和发展要求相适应 我国农业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 我国国情符合广大农民的心愿并且极大推 动了农业生产力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1991.4联合国农粮组织在荷兰召开《登博斯宣言》 概念: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 其需要的发展的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 害环境的生产方式
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原 理
概念: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 业产业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比 例关系。它包括:1农业总产值结构2农业商品产值 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4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5农业资金 利用结构。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2经济发展水平特 别是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3人口的变化4粮食的供求 状况5交通运输加工商业等6农业经营的体制7历史上 形成的产业结构特点8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 况
农业生产力的增长
农业提供人类的基本生活生产资料的 增长,是人类社会得以改善的基础性 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力增长表明人类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 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使我 国跻身于先进国家之列的重要而迫 切的历史人物
农业现代化的历 史任务
农业商业化
农业商品化是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 转化过程。 意义;1使商品经济规律发挥日益广泛而深刻 的作用2必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生产结构3市 场使农民学习和改进生产技术和方法大大提 高生产率4逐步提高农业的商品率5使农民与 社会发生日益广泛地联系转化为新型农民
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 维护和改善各自生产、生活条件,在自愿协助和平等互 利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 式。本质是劳动者在经济上的联合 1966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提出原则:1入社自由2民主管 理3资金报酬适度4盈余返还5合作社教育6合作社之间的 合作
11农业经济的微 观组织
农业合作经济组 织
农业中多种企业 组织
种类:1合伙制企业2股份制企业3股 份合作制企业4农业中的公司制
它是经济发展内在需要所发生的制度变迁, 该创新具有消除农业企业进入市场的体制 障碍、形成规模优势、生长新的发展机制、 降低交易成本等功能,是经济利益驱动的 产物
农业产业化经营 组织
农业宏观调控的 必然性
农业中的土地
6农业集约经 营
农业中的劳动力
概念:能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以及农业劳动力的体力 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 我国特点:数量多,比重大素质低,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
农业中的资本
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 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也是市 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可 获缺少的重要手段。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归纳法:根据大量的事实, 归纳出新的认识或理论。 数量分析法:进行质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其发 展的大体趋势和达到预期目标所应当遵循的原 则
农业生产方式的结 构
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生 产力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过程中,通过劳动把自然物质和能量改造 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与生态环境 的力量。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必然要结成的,不依他 们的意志专一的深灰生产关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在中国发展新阶段形成 的科学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依据
第二篇 农业生产力结构
农业生产力要素
1农业劳动者2农业劳动资 料3劳动对象
农业生产力系统 4农业生产结构
内部要素:1实体性2组合性3渗透性4 激励性 外部要素:1自然系统2社会条件3国 民经济4国际国内政治风俗习惯等
农业生产关系 发展的历史阶
旧中国的农业 生产方式
1农民的贫困和反抗2农业 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停滞 甚至倒退3官僚资本主义对 中国农业的通知和剥削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农业
新中国农业生产 方式的演变
1土地改革时期2农业合作化时 期3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4改革 开放时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农业的基 本理论
10农业生产关系 结构
农业中的经营制度
指一定所有制中经营单位的具体形式和经营 管理的制度 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 体劳动为主体的经营制度。这种双层经营的 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 生产力发展,走上了经济健康发展道路
农业中的分配关系
公有制分配和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农业 分配关系 个体农业:缴纳税费和统筹后,收入归该 个体 私营农业: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混合制农业:交织着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
农产品的市场需 求与供给
农产品流通与 价格
集约经营是农业增 长的基本方式
集约经营指通过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 定土地面积上集中投放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改善 经营方式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分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 土地是地球表面高于最低海水潮位的陆地部分以上和以 下一定幅度的空间中的自然物质,人类活动的某些结果 所组成的自然、政治社会经济综合体 作用:农业生产的形成离不开土地,农业生产规模取决 于土地面积,土地是农业必须的基本生产资料,发展农 业生产就是对土地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
农业企业产权制 度
概念:依据一定标准对所评价资产及其影响可产生的相 关价值、范围和归属等权利进行明确界定的结果 农业产权主要是围绕土地所发生的权利体系:土地产权 也可分化为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收益权、处置权 以及承包权出租权主权和管辖权。
农业的家庭经营
是指农民家庭以独立或相对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 生产经营单位,又称农户 家庭经营具有较大的潜力、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 的生命力。
市场农业和市场 调节 5农业的市场化
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市场对农业 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 农业 市场机制是指构成市场的各种要素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方式 农业市场调节特点:1作用过程的缓慢性2作 用范围的部分性3作用效果的有限性4作用势 能的辐射性5作用机制的波动性
农产品的市场供给是指生产经营者在一定的时 间内、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 的数量 供给量:包括本期的产品量、过去的存货和加 工品 意义:1保证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加速农业 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2是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 的条件3对保障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持 社会稳定4促进农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的发展5 有利于开拓国内外新市场 农产品价格是以农业生产单位生产某农产品的 平局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价值来确定商品农产
农业中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使农业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会引起产量提 高、成本下降,使企业受益增加
9农业生产社会化
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指农业生产在较大地区之 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逐步转变为较集中地为 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 需要注意的问题:1不能急于求成和盲目追求地 区专业化水平2不能忽略地区的总和发展3粮食布 局要相对均衡4既要考虑各地自然条件又要考虑 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5经济效益社会状况和生态 效益还有思想观念和宗教风俗
农业与农业外 部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