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 (朱道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农业和市场 调节 5农业的市场化
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市场对农业 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 农业 市场机制是指构成市场的各种要素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方式 农业市场调节特点:1作用过程的缓慢性2作 用范围的部分性3作用效果的有限性4作用势 能的辐射性5作用机制的波动性
农产品的市场供给是指生产经营者在一定的时 间内、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 的数量 供给量:包括本期的产品量、过去的存货和加 工品 意义:1保证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加速农业 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2是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 的条件3对保障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持 社会稳定4促进农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的发展5 有利于开拓国内外新市场 农产品价格是以农业生产单位生产某农产品的 平局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价值来确定商品农产
农业与农业外 部经济
第一篇
导论
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国 民经济中称为第一产业。概念:人类利用生物 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 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 济活动。 农业的特殊重要地位不仅源于农业是 一切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 且还源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的重要性。 农业的特点;1农业生产中经济的再生产过 程同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密切交织在一起的2土 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3农产品是人们的 基本生产资料4农业是人们经营的产业
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农业科技贡献率是指农业科技的增量投入对农业增量 产出的影响,用农业科技投入带来的农业产出增量在 农业总的产出增量的比例表示
农业科技进步的途径
途径:1从现代工业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引入农业2是 各类基础科学发展基础上,以生物科学为核心的农业 科技体系形成与发展,日益成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 组成部分3是与前两项变革相适应的管理科技的兴起 三条途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构成现代科技体系
农业中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使农业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会引起产量提 高、成本下降,使企业受益增加
9农业生产社会化
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指农业生产在较大地区之 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逐步转变为较集中地为 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 需要注意的问题:1不能急于求成和盲目追求地 区专业化水平2不能忽略地区的总和发展3粮食布 局要相对均衡4既要考虑各地自然条件又要考虑 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5经济效益社会状况和生态 效益还有思想观念和宗教风俗
8农业中的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机制
内部动力:科技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需求在于人 口增长、消费的多元多样多层和发展的推动力等 外部动力:1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引起农业的科技进 步2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了农业科技进步3农业 产业化经营发展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4农产品对外贸 易发展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5消费者和加工者对农产 品的质量需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6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求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 维护和改善各自生产、生活条件,在自愿协助和平等互 利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 式。本质是劳动者在经济上的联合 1966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提出原则:1入社自由2民主管 理3资金报酬适度4盈余返还5合作社教育6合作社之间的 合作
11农业经济的微 观组织
农业的地区专业化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内容:1产前服务2产中服务3产后服务4经营服务 5金融服务6农村建设和生活服务 方式:1提供信息服务2提供商品服务3承包某些 环节服务4分离一些环节形成新的产业部门 原则:1自愿原则2有偿原则
农业中的生产资 料所有制
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资 料或企业资产归谁所有、由谁分配、谁受 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等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 经济制度的概括 原则:必须使所有制与农业生产力发展状 况和发展要求相适应 我国农业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 我国国情符合广大农民的心愿并且极大推 动了农业生产力发展
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
1农业经济学 的对象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 任务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 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 运动规律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方法;任务:科学揭 示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运动规律为农业 发展服务的科学的基本理论
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 思想与方法
它是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职能,防止农业 市场机制失灵,弥补市场缺陷 市场机制失灵表现在:1农业的外部性2农业的 弱质性3农业生产的波动性4农业基础设施的公 共物品性5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6国家管理职能 的非对等性6农民权利的分散性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归纳法:根据大量的事实, 归纳出新的认识或理论。 数量分析法:进行质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其发 展的大体趋势和达到预期目标所应当遵循的原 则
农业生产方式的结 构
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生 产力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过程中,通过劳动把自然物质和能量改造 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与生态环境 的力量。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必然要结成的,不依他 们的意志专一的深灰生产关系
农业合作经济组 织
农业中多种企业 组织
种类:1合伙制企业2股份制企业3股 份合作制企业4农业中的公司制
它是经济发展内在需要所发生的制度变迁, 该创新具有消除农业企业进入市场的体制 障碍、形成规模优势、生长新的发展机制、 降低交易成本等功能,是经济利益驱动的 产物
农业产业化经营 组织
农业宏观调控的 必然性
农业企业产权制 度
概念:依据一定标准对所评价资产及其影响可产生的相 关价值、范围和归属等权利进行明确界定的结果 农业产权主要是围绕土地所发生的权利体系:土地产权 也可分化为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收益权、处置权 以及承包权出租权主权和管辖权。
农业的家庭经营
是指农民家庭以独立或相对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 生产经营单位,又称农户 家庭经营具有较大的潜力、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 的生命力。
10农业生产关系 结构
农业中的经营制度
指一定所有制中经营单位的具体形式和经营 管理的制度 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 体劳动为主体的经营制度。这种双层经营的 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 生产力发展,走上了经济健康发展道路
农业中的分配关系
公有制分配和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农业 分配关系 个体农业:缴纳税费和统筹后,收入归该 个体 私营农业: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混合制农业:交织着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
农业生产方式的 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是和生产力状况 的规律,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都起作用的规 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 又不断解决,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人 类社会不断前进
Baidu Nhomakorabea
2农业生产 方式
农业生产力发展 的历史阶段
1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量变和质变2原始 农业3古代农业4近代农业5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特征:现代农业是全面科学化 的产业2现代农业是市场化的产业3现 代农业是规模集约化的产业4现代农业 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5现代农业是不断 发展完善的产业 1农业生产关系的更迭2原始社会农 业生产关系3奴隶制社会农业生产 关系4封建制社会农业生产关系5资 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6社会主义农
7农业的产业结构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 变
改革前:1旧中国单一种植业结构,其他各 业从属副业2解放后种植业比重下降,多种 经营上升,变化不大3各业比重变化时由副 业比重上升较快引起 改革后:1各产业产值增长较快2结构的变 化主要是粮食产值比重下降3结构变化呈阶 段性,不仅变动频率不同各有特点
粮食问题
粮食生产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产实现,播种 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历史经验证明粮食面积 不宜突减,卖难现象时低层次的,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提高单产是 今后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进步的 条件
1正确制定科教兴农战略目标2要有一个科教兴农 总体规模3构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 广工作5加强农业教育6加大科技政策和投入的倾 斜7加快非农化速度和进程8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 济9积极应对和融入世界一体化
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客 观必然性
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需求多样多层、 生产力发展、利益驱动、欲望膨胀、市场竞争加剧、社 会经济发展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是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为了促进农 业现代化,必须促进生产社会化 是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在中国发展新阶段形成 的科学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依据
第二篇 农业生产力结构
农业生产力要素
1农业劳动者2农业劳动资 料3劳动对象
农业生产力系统 4农业生产结构
内部要素:1实体性2组合性3渗透性4 激励性 外部要素:1自然系统2社会条件3国 民经济4国际国内政治风俗习惯等
导论
1农业经济学的对象 2农业生产方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 4农业生产力的要素 5农业市场化 6农业集约经营 7农业的产业结构 8农业中的科技进步 9农业生产社会化
农业生产力
农业经济学
农业生产关系
10农业生产关系结构 11农业经济的微观组织 12农业的宏观调控 13农业、农村与农民 14农民与国民经济 15农业与世界经济
农业生产力的增长
农业提供人类的基本生活生产资料的 增长,是人类社会得以改善的基础性 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力增长表明人类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 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使我 国跻身于先进国家之列的重要而迫 切的历史人物
农业现代化的历 史任务
农业商业化
农业商品化是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 转化过程。 意义;1使商品经济规律发挥日益广泛而深刻 的作用2必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生产结构3市 场使农民学习和改进生产技术和方法大大提 高生产率4逐步提高农业的商品率5使农民与 社会发生日益广泛地联系转化为新型农民
农业中的土地
6农业集约经 营
农业中的劳动力
概念:能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以及农业劳动力的体力 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 我国特点:数量多,比重大素质低,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
农业中的资本
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 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也是市 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可 获缺少的重要手段。
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1991.4联合国农粮组织在荷兰召开《登博斯宣言》 概念: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 其需要的发展的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 害环境的生产方式
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原 理
概念: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 业产业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比 例关系。它包括:1农业总产值结构2农业商品产值 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4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5农业资金 利用结构。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2经济发展水平特 别是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3人口的变化4粮食的供求 状况5交通运输加工商业等6农业经营的体制7历史上 形成的产业结构特点8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 况
农业生产关系 发展的历史阶
旧中国的农业 生产方式
1农民的贫困和反抗2农业 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停滞 甚至倒退3官僚资本主义对 中国农业的通知和剥削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农业
新中国农业生产 方式的演变
1土地改革时期2农业合作化时 期3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4改革 开放时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农业的基 本理论
农产品的市场需 求与供给
农产品流通与 价格
集约经营是农业增 长的基本方式
集约经营指通过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 定土地面积上集中投放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改善 经营方式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分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 土地是地球表面高于最低海水潮位的陆地部分以上和以 下一定幅度的空间中的自然物质,人类活动的某些结果 所组成的自然、政治社会经济综合体 作用:农业生产的形成离不开土地,农业生产规模取决 于土地面积,土地是农业必须的基本生产资料,发展农 业生产就是对土地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