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庐山瀑布的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望庐山瀑布》古诗分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分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分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

描写了庐山上
流水飞瀑的景色,将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惊心动魄的视觉体验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首古诗采用了四言五句的句式,整首诗以瀑布为核心,通过夸张
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瀑布壮丽景观的深刻感受。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意味着阳光照耀下瀑布喷溅起的水汽如同紫
烟一般升腾上升,给人一种神秘而令人陶醉的感觉。

这种紫烟的形容,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梦幻般,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用“挂”一词形容瀑布的景象。


种描写使瀑布看起来悬挂在前方的山谷之上,形成了视觉上的张力。

与此同时,诗人的“遥看”一词,更加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增加了读者
对景物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进一步展示了瀑
布的壮丽。

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冲而下,形成了水流的飞跃之态,
给人一种陡峭和猛烈的感受。

诗人将瀑布的高度夸张地说成“三千尺”,使得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

而将瀑布与银河相对应,更是赋予了
瀑布神秘和宏大的意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通过夸
张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将庐山瀑布的景色描绘得庄严而壮美。

这首古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赞美之情。

【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讲解简单

【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讲解简单

【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讲解简单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代表作,本文整理了《望庐山瀑布》的诗意以及全文,欢迎
阅读。

唐诗《望庐山瀑布》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所作,诗人以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
瀑布,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
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全诗融情于景。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
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

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
的色彩。

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

读后,不仅使我们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受到思想教益;更加激起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给人以鼓
舞和力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红泉落》翻译赏析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红泉落》翻译赏析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红泉落》翻译赏析《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红泉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前言】《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名相、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瀑布水的远景的写景诗,张九龄通过写山水以抒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作,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赞美,抒发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注释】湖口: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故称湖口。

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

红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

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

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

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翻译】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

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有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

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鉴赏】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

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

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

不久,出为冀州刺史。

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

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

张九龄传》)。

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

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

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翻译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

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

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注释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天清:天气清朗。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

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

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赏析第一句中“万丈洪泉落”,万丈有多高,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要表达的正是心中那种不可确凿道出的对匡庐飞瀑雄奇险壮之气势的深深折服与崇爱之情。

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诗人以泉喻瀑,言飞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将泉跟倒置了过来,任其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所述情状极为形象,令人啧啧生叹。

“迢迢半紫氛”一句状写的则是伴随着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

李白七绝《望庐山瀑布水》开篇就说高峭挺拔的香炉峰在旭日红光的映照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如同幻境一般,张九龄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这种“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神奇气象。

迢迢,写雾霭之高;半,写紫雾似将色瀑截断。

高高漂浮的水雾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万丈的源头,自然是深隐于一派迷蒙与虚无之中了。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第二联着重于展现瀑布飞泻云天的动感之美。

庐山峰青峦秀,嘉木成阴,喷雪鸣雷般的银瀑从几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荡着嶙峋的山岩,穿越过层叠的古木,义无反顾地坠入深密的涧谷,这壮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富有艺术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令人钦佩。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1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翻译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

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

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注释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天清:天气清朗。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

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

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赏析第一句中“万丈洪泉落”,万丈有多高,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要表达的正是心中那种不可确凿道出的对匡庐飞瀑雄奇险壮之气势的深深折服与崇爱之情。

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诗人以泉喻瀑,言飞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将泉跟倒置了过来,任其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所述情状极为形象,令人啧啧生叹。

“迢迢半紫氛”一句状写的则是伴随着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

李白七绝《望庐山瀑布水》开篇就说高峭挺拔的香炉峰在旭日红光的映照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如同幻境一般,张九龄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这种“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神奇气象。

迢迢,写雾霭之高;半,写紫雾似将色瀑截断。

高高漂浮的水雾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万丈的源头,自然是深隐于一派迷蒙与虚无之中了。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第二联着重于展现瀑布飞泻云天的动感之美。

庐山峰青峦秀,嘉木成阴,喷雪鸣雷般的银瀑从几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荡着嶙峋的山岩,穿越过层叠的古木,义无反顾地坠入深密的涧谷,这壮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富有艺术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令人钦佩。

【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及解释

【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及解释

【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及解释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
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本文整理了《望庐山瀑布》原诗及翻译,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原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鉴赏
三千飞流,九天直落。

具有如此雄浑的气魄与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古今恐怕只有诗仙
李白一人。

这首诗中,有三个字用得十分精妙: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
山间烟云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现出来:一个“挂”字描绘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一个“落”字点出了瀑布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通过这三个字的融会贯穿,仿佛庐山瀑布就
在眼前。

入乎其内,发乎其外。

想落天外,形神兼备。

这是古人对此诗的评价,在众多的
望瀑诗中此诗可谓佳品。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
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望庐山瀑布》诗意及注释

《望庐山瀑布》诗意及注释

《望庐山瀑布》诗意及注释《望庐山瀑布》诗意及注释《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一首经典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望庐山瀑布》诗意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诗意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唐代诗人: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⑧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一的解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绕,故名。

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xū):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

“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zōng):众水汇在一起。

“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一道飞流从高空中直泻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人间。

前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陡峭,又显出水流之迅疾。

后句想象奇特,惊人魂魄,“疑是”二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生动、逼真,新奇而又真实。

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译文:(1)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2)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

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写作背景: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

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

文学_描写庐山的古诗词及赏析

文学_描写庐山的古诗词及赏析

描写庐山的古诗词及赏析一、望庐山瀑布朝代:宋朝|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简介《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翻译/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⑶侧:侧面。

⑷各不同:各不相同。

⑸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⑹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⑺缘:因为;由于。

⑻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赏析/鉴赏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的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古诗《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标签写景、早教古诗100首、小学古诗、山水、瀑布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含义为: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着名的风景区。

2.香炉含义为: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含义为: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含义为: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古诗词简析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词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含义为: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李白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词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词,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二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庐山瀑布二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庐山瀑布二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

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作品原文:望庐山瀑布二首⑴其一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⑶。

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⑹。

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⑾;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⑿。

而我乐名山⒀,对之心益闲⒁;无论漱琼液⒂,还得洗尘颜⒃。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⒄。

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⒅。

飞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银河落九天⒇。

词句注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

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

此指南香炉峰。

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

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

歘(xū):迅疾貌。

飞电:空中闪电。

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望庐山瀑布》赏析

《望庐山瀑布》赏析

《望庐山瀑布》赏析《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诗歌的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远远地看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川之间。

这两句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进一步强调了瀑布的高度之大,以及水流之急。

而“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则将瀑布比作银河,使人仿佛看到瀑布从天而降的壮观景象。

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富想象力,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整首诗气势磅礴,格调豪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通过对瀑布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流畅,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在诗歌的开头,“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便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出的紫烟,仿佛是仙境中的奇景,又像是诗人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而刻意描绘的画卷。

这种描绘方式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又彰显了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接下来的“遥看瀑布挂前川”,则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远方的瀑布。

瀑布如同一道白色的绸带,从高处倾泻而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挂前川”的描绘,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仿佛瀑布在山川间跳跃、舞动,充满了生命力。

而在诗的最后,“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更是将人们的想象力推向了高潮。

瀑布被比喻成银河,从天而降,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整首诗气势磅礴、格调豪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通过对瀑布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流畅、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李白高超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视角。

《望庐山瀑布》古诗原文

《望庐山瀑布》古诗原文

《望庐山瀑布》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望庐山瀑布》古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望庐山瀑布朝代:唐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赏析一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水二首》中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唐代: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其一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其二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

南见:一作“南望”。

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望庐山瀑布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词赏析望庐山瀑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倾慕的一处自然景观。

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激发了无数文人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本文将通过对几首古诗词进行赏析,一同领略庐山瀑布的壮丽与韵味。

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对庐山瀑布景色的华美描绘:登天游望庐山瀑布,日出云霞飞渐近。

险心如何奈,宠辱立意交辉分。

逸躅听潺湲,流光德东溱溱。

世途茫茫路,岂知晓类蠹仙恩。

李白以登天游的形式,展示了对庐山瀑布的景色赞美。

他以“日出云霞飞渐近”来形容瀑布的壮丽景象,生动勾勒出了山水与云雾的美妙融合。

诗中抒发的“险心”和“宠辱立意”的主题让人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艰辛与挑战。

通过“逸躅听潺湲”,李白将自己置身于瀑布之间,领略到了其中的流光溢彩与清新动人的气息。

而“世途茫茫路”的描述,则更加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流变。

整首诗充满了豪放的情感和奔放的笔触,让人一同陶冶于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之中。

除了李白,《唐宋诗选》中还收录了许多其他诗人写的描绘庐山瀑布的佳作。

北宋文学家苏洵的《庐山谣》将庐山瀑布景色与人生的忧愁相结合:险峰云屯阵,幽谷月凝光。

心随白石水,愁向青山长。

苏洵通过将“险峰云屯阵”与“幽谷月凝光”相对照的手法,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与自己内心的忧愁相映衬。

他以“心随白石水,愁向青山长”来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诗中的白石水,象征着瀑布的清新与奔腾,洵以心随水流的方式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

而愁向青山的描写,则更加贴切地表达了他心中的愁苦与忧伤。

整首诗通过瀑布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苏洵内心的情感痛苦。

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庐山谣》则以庐山瀑布的雄浑与壮丽来喻示英雄气概:危若高人蟠九垓,云雾飞腾迷九霄。

烟雨濛濛谢帝社,万流青史尽西奈。

纳兰性德以“危若高人蟠九垓”来形容瀑布的气势磅礴,使人感受到山水的威严和雄浑。

他以“云雾飞腾”来描绘瀑布的磅礴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体会到瀑布的壮美和神奇。

诗中的“烟雨濛濛谢帝社,万流青史尽西奈”,深刻地表达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望庐山瀑布赏析(整理23篇)

望庐山瀑布赏析(整理23篇)

望庐山瀑布赏析〔整理23篇〕篇一:望庐山瀑布赏析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覆盖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古诗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风光,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宏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竭力夸大,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疑心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敏泼,假设真假设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大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非常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确实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篇二:望庐山瀑布赏析望庐山瀑布李白朝代:唐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庐山瀑布的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所写的一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日照香炉生紫烟”句点出了庐山瀑布的位置。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位于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山上有座巨大的香炉冉冉升起团团的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说明诗人是在远远地眺望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句,是诗人从近处对瀑布的细致描写。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的情景;“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湍急;“三千尺”极尽夸张,突出庐山的巍峨、瀑布的高大。

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觉得写得不够,没能把瀑布的气势写到极点,于是紧接着又是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看到如此宏大的场面,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说这瀑布就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的。

一个“疑”,用得空灵,若实若幻,似真似假,引人遐想,给瀑布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的九龄也写过一首关于庐山瀑布的诗《湖口望庐山瀑布
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诗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对庐山瀑布进行重彩浓墨的渲染烘托,以山相衬,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其中“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两句,是诗人对庐山瀑布的概括性描写,是诗人的第一眼所见。

“万丈”突出庐山之高。

庐山耸峙于长江南岸和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山体四周悬崖峭壁,气势巍峨雄奇,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山间经常云雾弥漫,宋代诗人苏东坡形容这种景象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见庐山之高大。

“迢迢”谓天之遥远,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辉相映,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