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新加坡居住及环境景观规划

合集下载

新加坡绿色建筑案例解析汇报

新加坡绿色建筑案例解析汇报

1.热带生态环保大楼2.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3.新加坡植物园——滨海南花园(30米高的巨大植物塔群)4.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邱德拔医院“热带生态环保大楼”即将开建的这幢绿色大楼名为“热带生态环保大楼”。

这幢大楼有26层楼高,最让设计师自豪的是其中的不少生态环保设计,建筑的外墙和顶部有不少太阳能板,总面积为855平方米,可以搜集绿色的太阳能,提供建筑内39.7%的能源需求。

为了降低建筑的能源需求,大楼设有自然的通风设计,大楼里种满了植物作为隔热墙之用。

大楼下安装有热泵,可以充分利用地热能,让整幢大楼冬暖夏凉。

大楼内还有生物燃料的生产设备,居民的排泄物、有机废弃物和树木的枯枝落叶,都可由细菌作用产生可燃的甲烷气体,用于照明、烧热水、煮饭;生产生物燃料的副产品是可以让树木更好生长的肥料。

这幢长满植物的摩天大楼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并借此优化当地的生态系统,增进城市的绿化,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美丽的大自然。

这幢大楼的四周也几乎被植物所包围,它可经由斜坡连接上面的楼层与下面的街道。

这幢大楼也考虑到了未来的扩充性,有很多墙壁与楼梯都是可以移动与拆除的。

新加坡是一座雨量充沛的热带城市,这样的气候决定了建筑中的树木能够茁壮地成长。

设计师还专门开发了雨水和家庭废水的收集系统,可以用来灌溉大楼内及其周边的绿色植物。

整幢大楼约有55%的用水都是使用雨水和废水,十分节省淡水资源。

环保大楼的建材大量采用再生与可回收利用材料,甚至每一层楼也设计有资源回收的系统。

整幢大楼的设计能够让人们循环利用资源,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幢大楼就能建成,它的绿色环保效应将得以推广,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将在我们身边出现。

空中花园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由新加坡著名建筑事务所WOHA操刀设计的“PARKROYAL on Pickering”皇家公园酒店虽然地处繁闹的新加坡CBD、唐人街与克拉码头之间,但这里却彷如对面芳林公园中的延伸,酒店外部种植了大量棕榈树、开花植物、灌木丛及庭荫树,郁郁葱葱的空中花园成为了屹立在这中心商区里的一处热带景观,同时也孕育著多个物种,吸引著周边的雀鸟与昆虫前来栖息。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地40%;建设公共住宅区项目,新建地高层建筑物只能占地35%;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地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地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地楼房居住区,500M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地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地开放空间;在道路和建筑物之间应留下15M以上宽度地空地种树、栽花、种草.新加坡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至今,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有相应地目标.21世纪后,新加坡实施了前12年绿色规划,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强化公园与自然地带地可达性,强调生物多样性地保护与建设.新加坡地绿地疏朗大方、自然朴素,强调实用功能和成本节约.新加坡大多数公共绿地设计一般比较简单,除了少数精品园区以及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地园林绿地中极少看见经整形地绿篱和灌木.城区内部接近居民活动场所地绿地多采用简洁地乔木与草坪结合地模式,高大地乔木能极好地提供遮荫,满足了热带地区必要地绿化需求;耐粗放管理地开阔草坪则有利于城市卫生,提供一定地户外活动场所.而距离城市居民活动较远地地带则尽量保持自然地群落配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地人为干扰,大大减少因过度修剪养护造成地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约3000公顷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新加坡尊重自然地思想.3概念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地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代写毕业论文能地空间, 它由相互作用地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地各类绿地组成, 具有重要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 ] , 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地基础设施, 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 2 ].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差异, 但总地来说, 其基本内容是一致地, 即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直接影响地所有绿地[ 3, 4 ].根据2002 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 5 类[ 5 ].1. 2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复杂地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具有如下特征[ 6, 7 ]: (1> 多要素.它是人工干扰较强地生态系统, 也是城市地主要自然因素,包含大气、地文、水圈、生物因素, 这些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地基本地域特征.(2> 多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风景区、游憩区、休养保健区、公园、花园、游园、专类园、苗圃以及以绿化配植为主地各种绿地.(3> 多功能.城市绿地功能随时代地变迁各有侧重, 但总地来说, 始终兼容着景观、社会、生态三大基本功能.(4> 动态性.绿地系统因时代、年代不同以及季节更替, 其内容、重点与形式都发生着变化.(5> 空间尺度性.城市绿地系统因空间尺度地不同(主要指城区、市区及区域> , 其数量、布局、结构、功能等都有所变化.(6> 多因素协同调控性.绿地系统地多元性、动态性及它同城市地交织特征, 决定着其持续发展需有多因素协同调控.1. 3发展历程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 经历了自然萌生、人工创意、公共绿地及生态绿地系统阶段[ 1 ].自然萌生阶段主要指以狩猎围牧为目地地园圃.人工创意阶段指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为目地地宫苑、寺院, 主要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19 世纪中下半叶, 工业化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促使城市进入公共绿地阶段.欧洲、北美掀起第一次高潮, 即“公园运动”。

新加坡 公共空间通用设计导则

新加坡 公共空间通用设计导则

一、概述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各种人裙的需求,还要符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

新加坡的公共空间通用设计导则旨在确保公共空间的无障碍通行,促进社会共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背景新加坡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国际化城市,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公共空间的通用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公共空间的通用设计,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公共空间的无障碍通行性。

三、立法支持新加坡《公共空间通用设计导则》是在2007年颁布的,导则规定了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其中包括了关于道路、步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求,要求公共空间必须能够适应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不同裙体的需求。

四、设计原则1. 无障碍通行:公共空间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无障碍通行必须得到保障。

2. 舒适度:公共空间的设计要考虑到气候的影响,确保人们在公共空间中能够舒适的活动。

3. 安全性:公共空间的设计要考虑到安全因素,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 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包括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考虑。

五、实施效果《公共空间通用设计导则》的实施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新加坡的公共空间的无障碍通行性。

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裙体在公共空间中的体验得到了显著改善,社会共融的目标逐渐实现。

六、展望未来,《公共空间通用设计导则》将继续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新的导则中,还将进一步强调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城市绿化、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要求,努力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七、结论公共空间通用设计是新加坡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导则的实施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加坡政府将继续努力完善公共空间的通用设计,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可持续性发展水平。

八、公共交通设施的通用设计新加坡《公共空间通用设计导则》也着重关注公共交通设施的通用设计。

公共交通设施的无障碍通行性对于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家长推着婴儿车的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设计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设计

有序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是一个
小 岛国, 土地 资源有限 . 仅有 60平方公里。在经济 5 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所 面临的挑战之一 ,就是如何适 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化 ,充分合理地规划利用有 限的土地 资源 , 为新加 坡人民创造一个清 洁 、 美丽 、 高效和舒适的城市环境 。 从新加坡建设环境来看 , 已 经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 .其 中重要的原因就是 建立 了
为了保留岛屿的自然风光新加坡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营造出舒适恬静向人居环境使得人们在走出办公室家或学校时仿佛有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感觉
M EI SHUYUSHE J
新 加 坡 的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许 明星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设计对于新加坡社会经济的 就业 、 交通 、 商业 、 闲 、 休 居住等功能 , 民就近就业 , 居 就近消费 . 尽可能减少对市 中心交通的需求 , 缓解 了 上下班时 间交通拥挤的程度。科学的空间布局造就 了一流的人居环境 ,新加 坡人的生活变得越 来越舒 适和便捷 .新加坡这 个花园城 市规 划的又一特点就 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构 划与打 造 ,突出表现在其道 路、 水系 、 建筑的风格 上。新加坡 的建筑受寸土寸金 的 国土影响 . 主要以高层为主 , 其标 志性建筑大多集

划的重要 内容 。在这个 岛国上 , 公路密如蛛 网 , 地铁
四通 八达 . 路贯 穿东 西南北 , 铁 并计划 修建通 往邻 国, 交通十分发达 便捷 。新加 坡大型住宅 区的设 计 严格按照“ 城市规划一 一总规设 计一 一建筑设计一
景观 设计 ” 的步骤进行 。按照这个设计步骤 , 一方

国外优秀居住区案例

国外优秀居住区案例

国外优秀居住区案例在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居住区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在建筑设计、环境规划和社区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更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国外优秀的居住区案例。

首先,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居住区。

这里有优美的海滩、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定居。

黄金海岸的居住区规划非常合理,不仅有大片的绿地和公园,还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居民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城市其他地方。

其次,加拿大的温哥华也是一个备受称赞的居住区。

这里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文化活动。

温哥华的居住区不仅建筑风格多样,而且绿化率很高,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此外,温哥华的社区管理也非常出色,居民们之间的互动频繁,社区活动丰富多彩,让人们感到生活充满乐趣。

再次,新加坡的滨海湾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居住区。

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滨海湾的居住区规划非常科学,不仅注重建筑的美观和实用,还重视社区的互动和共享。

居民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现代化城市的便利,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社区生活的温馨和和谐。

最后,美国的西雅图也是一个备受推崇的居住区。

这里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繁华的城市生活。

西雅图的居住区不仅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还重视社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居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现代化城市的活力,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社区生活的温馨和舒适。

综上所述,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居住区案例,它们不仅在建筑设计、环境规划和社区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更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中学习到许多好的做法,为我们国内的居住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和舒适。

希望我们国内的居住区也能够像这些国外优秀的案例一样,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新加坡:科学规划推动城市绿化进程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的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的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

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的进程制定了科学的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的管理。

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

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的目标:60年代的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的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的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前12年的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的珍惜。

政府将大面积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的鸟类庇护所,其严格的管理和细微的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的理念。

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的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新加坡总体规划(2019)

新加坡总体规划(2019)

新加坡总体规划(2019)2019年3月27日,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发布了总体规划草案(2019),新加坡总体规划是一项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指导国家今后10至15年的发展,努力为所有年龄段的人创造一个经济上充满活力和适宜居住的家园。

总体规划确实做得很细,地块边界、用途、容积率都很清楚。

这是因为新加坡的规划是动态更新的,自1991年起,开发指导详细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就融合了,新加坡分成55个分区,每个分区的详细规划批准以后就更新总体规划成果,这有助于后续的行政审批和执法。

2019年总体规划草案的重点是:1、营造一批包容、绿色的街区,为人们提供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2、创造就业,打造本地枢纽和全球门户;3、重视历史文化,复兴人们熟悉的地方;4、提升公共交通水准,建立便捷高效交通体系;5、创造面向未来的能力,发展可持续和韧性的未来城市等等。

接下来选择每个部分典型阐述一下。

1、宜居和包容的社区本规划强调为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更愉快、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构建儿童友好和老年人友好的社区。

居民会有更丰富的住区选择,从更接近大自然的登加(Tengah)到海滨的榜鹅(Punggol)、从中央地区边缘的皇后镇(Queenstown)、到尝试新住房概念的甘榜武吉士(Kampong Bugis),建屋局将设计出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新住房类型,以适应居民喜欢的生活方式。

新镇的规划和设计将更加注重智慧和可持续,都是以科技为动力,为居民带来更加方便和自然的环境以保障他们的福祉。

一些住宅项目将与城市绿化和屋顶花园相结合。

为了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环境,住区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尽可能地优先考虑的流动而不是汽车的移动。

本规划利用数据分析,预测了未来对儿童保育和老年人护理的需求,并对现有设施进行了评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为了使生活更加方便和尽量减少交通,社区中心整合多种服务设施,包括商业、医疗、文化、体育等等,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并促进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社会互动。

2050年新加坡总体规划方案

2050年新加坡总体规划方案

2050年新加坡总体规划方案在09年新加坡设计周上,WOHA展示了为2050年新加坡设计的“建筑设计师拯救世界,并为数百万人带来欢乐”的总体规划方案。

设计周上展出的作品被编撰在一份名为“Strange Times”的报纸上。

这份报纸中有各种各样关于新加坡未来建筑发展情况的报道,以及一些相关的旅游和工业建筑方面的广告。

2050新加坡总体规划方案借鉴了一个名为CPR2100的最初的设计方案,这份方案首次将一条沿海保护环(CPR)引入到新加坡周围,同时许多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也将被建造在这里。

总的方案由四部分组成:太阳城、潮汐湾、东海岸邸园和Jurong大农场。

太阳城太阳城位于CPR2100方案的东北方向,它是新加坡最为成功的一处能量收集地,是国家最大的住宅供电厂。

这里将建造90000个新的住宅,同时这一地带将为新加坡提供一半的能量。

这一地带的主要能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能。

在这里将建造数个不同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厂,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一个发电厂是新加坡能量塔,这是个高900米的建筑,它可以从周围100平方千米的区域中收集太阳能。

潮汐湾潮汐湾,也叫Agrobath,是一个有着堤坝,发电厂和高密度住宅开发区的综合性区域。

它位于Poyan水库,也起到了潮湖的作用。

文丘里效应提高了每日的潮汐水位,产生了一种更高速率的水流,这些水流通过CPR的狭窄的出入口流入到泻湖之中。

水流可以使得出入口处的水下涡轮机开始运转,之后获得水流产生的能量然后在白色塔中将其转化为电能。

位于住宅区和泻湖中间的小岛屿之间的几个带有发电机的竖直风涡轮机可以获取高空气流,包围在建筑上的PV在无云的日子里能够捕获到足够的太阳光线。

Agrobath不仅仅能够为开发区提供足够的电力,同样它也可以为国家电网提供电能。

东海岸邸园东海岸邸园(ECPL)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区域,这里将建造住宅和娱乐场所。

超过30万的新加坡人将在这里定居,每年大约有1500万游客来此游玩。

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城市规划

摘要:新加坡作为一个仅有700K㎡的国家聚集新加坡了将近500万的人口,但是这并没有对它带来影响,新加坡的土地利用还是井井有条,交通从来不拥堵,这一切都可以归功于新加坡合理健全的城市规划体系。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法规借鉴正文新加坡本是一个土地狭窄、资源匮乏的小岛,自1965年独立以来,仅用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的花园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城市规划体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借鉴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来给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新加坡规划行政体系新加坡内阁由总理公署和15个部组成, 各部内设局、属等行政机构, 同时各部下属63个半官方的法定机构。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发展部及其下属法定机构———市区重建局。

国家发展部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 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 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而其他各部及其行政机构、法定机构以及地区政府都不具有规划职能。

这样的权力分布保证了城市规划可以顺利的进行,而不像中国一样,受到其他比自己职权大的领导或者部门的干涉。

市区重建局市区重建局全面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古迹保护, 主要职能是: 规划、建设指引、发展管制、旧屋保留、土地标售、房地产市场研究与信息汇集。

市区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

专业人员的配置使新加坡能够更专业,更有远见的来规划城市,而中国在规划建设部门里的人员配置参差不齐,有专科学历的,也有完全跟规划建设无关专业的人员,这样的情况就使得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性,系统性显得不够强。

总体规划委员会内阁中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部门有国家发展部、交通部、贸易与工业部、环境发展部、律政部等。

为了有效协调和落实这些部门和法定机构的公共建设计划和用地需求设立了总体规划委员会。

总体规划委员会由市区重建局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国家发展部部长任命, 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 如国家发展部、环境部、贸工部、国防部、社会发展部、土地管理局、建屋发展局、经济发展局、裕廊镇管理局、陆路交通管理局等。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新加坡现代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的独特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真总结和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及规划管理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就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未来4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战略指导。

新加坡无论是概念性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都体现了先进的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区域生态经济、城市意象等规划理论,有效引导了“花园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

二是长远性。

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比如,新加坡自60年代就把地铁规划出来,把所有的管线都规划到地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有了这些长远的规划,就避免了各类管线铺设带来的道路重复开挖和对城市交通的负面影响。

三是权威性。

新加坡城市概念规划、城市景观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

在规划的调整上,概念性规划期限为40—50年,每10年修订一次;景观规15年,每5年修订一次。

这样,既保证了规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划期限为10—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四是可操作性。

新加坡政府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每个住宅小区都规划有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区,居民步行5分钟均可到达商业区。

每个规划都集思广益,进行公示,征求多方意见。

五是和谐性。

新加坡的规划特别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

从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可以看到新加坡人尊重、崇尚自然的思想。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中国高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的借鉴典范13281150 张泽英运输1305摘要:透过新加坡城市规划成果,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思路与模式,探析城市规划新理念及新思路,寻求值得借鉴的城市规划经验,为我国高人口密度城市的规划探寻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高人口密度城市、借鉴新加坡作为著名的热带花园城市,成功平衡了城市发展与人居生活环境改善关系的规划要素。

新加坡的规划者和城市经营者们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最优化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两大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高人口密度城市所面临的亟待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新加坡1965年建国初期,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国情与欧美不同,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及人口密度方面,大大地高于欧美各国。

新加坡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提高,成为一个典型的、怡人的现代化热带花园城市。

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1.制度设计合理(1)建立统筹空间规划的专门部门。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统一协调规划编制.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负责与空间利用有关的规划和管理。

所有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发展管制、市区设计及旧屋保留等都由市区重建局完成.与土地局、建屋发展局等公共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不存在权力交叉和重叠。

(2)健全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协调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从体制上将专业规划编制的权力赋予市区重建局.专业部、]不再单独编制专业规划。

通过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来反映和落实各专业部门的用地需求,从而从体制上解决了规划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规划不协调的问题。

(3)通过成立多部门委员会制度来协调各专业的规划编制。

其委员会制度包括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发展管制委员会。

老旧小区改造的国际经验——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更新

老旧小区改造的国际经验——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更新

新加坡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国家,2020年的人口为569万,目前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进程。

怎样才能在这种高密度的城市化地区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是这些年来新加坡一直在致力探索的一个重要目标。

新加坡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公共住宅区(组屋),至2016年,组屋区约101万户居民中800个居住组团(约40万~80万户居民)受惠于“住宅区更新策略”。

可见新加坡公共住宅区改造是一个量大面广、经历数十年的历程,研究其实践路径和经验,希望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借鉴。

1 新加坡公共住宅区的更新背景1.1 1960年代—1980年代新加坡公共住宅区的更新从1960年代开始,按照其城镇化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60年代—1980年代,新加坡处于一个“发展型国家”阶段,以清除居住条件差的贫民窟、大规模新建住宅区来解决当时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当时的目标是以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投入资金模式,为国民提供可负担的、数量足够的公共住宅。

1.2 1990年代——2000年代初在第二个阶段,新加坡走向“新型的发展型国家”,目标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国家。

为此,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1960年代—1980年代建造的公共住宅区的更新改造计划,主要是对住宅区的物质空间环境进行改造。

1.3 2000年代初——至今在最近这一阶段,新加坡进入“后发展型国家”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人口面临老龄化,新移民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经济转型挑战。

民众对于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营造,以及参与到这个营造过程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人本主义、社区赋权、空间正义、生态智慧等理念注入公共住宅区的改造计划中。

这个阶段的更新改造策略更多强调整体化和社区参与的特色,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区综合性复兴,并从原来重点关注住宅建筑单体扩展到整个新镇范围。

过去几十年间,针对不同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新加坡陆续出台了很多各有侧重的更新改造计划。

总的特点有四个:一是逐步有序地将不同年代的组屋纳入各更新项目;二是应对社会转型的理念和任务再界定;三是与时俱进的改造内容与不断拓展的空间尺度;四是社区参与范围和程度不断提升(表1)。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20多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

今年九月受中心委派,我们有幸到新加坡进行了考察学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一个具有深厚的多文化底蕴与现代环境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比于一处的“非常新加坡”。

我们在参观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其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特色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学习。

一、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可分为两种: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规划。

1、发展规划:主要指战略性的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的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

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图是示意性的,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建设。

1991年新加坡对其第一个概念规划进行了调整,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构架。

其中2001年新加坡概念规划(The ConceptPlan 2001)提出了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在熟悉的地方建设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的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形成全球的商业金融中心;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

2、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总体规划曾经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到了八十年代开发指导规划逐渐取代了总体规划,成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新加坡的55个分区都制定了开发指导规划,该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制定土地用途、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和控制参数。

这种规划类似我国的控规。

二、城市规划管理新加坡目前的规划系统是由规划法令规定的一套法制系统。

规划主管部门是市区重建局,它由法律授予权力,包括:规划的权力,规划管理的权力,征收发展费的权力。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
一、基本介绍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赤道北面137km,由新加坡岛和许多 小岛组成。总面积626km,其中有30km是近年来填海开垦的。新加坡地势较低,平均 海拔为15m,岛的中部是山,由花岗岩和火成岩组成,最高峰在BukitTimash山顶,海拔 162m;西部较低是由沉积岩组成;东面是由沙、石砾和冲击土组成的相对平坦的地区。 除了填海开垦地外,新加坡大部分土地属酸性、沙粘壤土。 新加坡属典型的热带气候,年降雨量2 375mm,旱季不明显。月平均温度26℃ ,季 节变化非常小。由于缺少季节变化树木终年常青。 新加坡人口大约280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 313人,在密集区,每平方公里达9 000人。人口增长率为2%。新加坡是重要的地区商贸中心,在亚洲其生活水平最高,人 均GDP达25 000多新加坡元。 新加坡经过30多年的园林绿化和花园城市建设,已经实现了“热带最佳园林城市” 的目标。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吸引高科技产业和金融 业在新加坡落户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学习的典范。
二、新加坡花园城市的主要经验
• • • (一)重视城市森林的保护 早在1819年英国人刚到新加坡时,除了海岸的红树林外,新加坡全岛都覆盖着典型的热带雨 林(龙脑香林)。由于不断扩大Uncaria gambir的种植面积,以扩大出口量,导致原始森林的面积迅 速的减少。到1848年,全岛只幸存64%的原始森林。Uncaria gambir的种植对土壤肥力消耗很大, 种植Uncaria gambir后,土地常被抛弃,到1859年岛上1/3的土地被抛荒。采伐木材和薪材也严重 威胁仅存的森林。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气候恶化,1848年新加坡政府就禁止在山坡毁林,这对Bukit Timash坡 地保护非常有效。1882年成立植物园,组织科技人员对岛上植物进行研究。植物园的科技人员 对岛上植被进行研究后提出设立保护区的建议,得到政府的批准。这样使岛上10%的面积得到 保护。1890年,政府又把水库周围的次生林也划为保护区。因此,BukitTimash山和海边的红树林 在植物园和保护区的管理下得到保护。 1952年新加坡政府把Bukit Timash山、整个中部流域和部分红树林及其它特殊生境划为自然 保护区,在保护区,新加坡大部分的红树林得到保护。目前,新加坡在岛的中部地区有自然保护区 2 795hm2。新加坡绿化工程计划划出5%的国土面积作为自然保护区,面积为3 1 3 0 hm2。保护 区的选择主要考虑自然景观和生态稳定,可持续的支持大量各种野生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 也注意保护区休闲、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与作用及保护区与周围地区发展的协调。保护区 包括原始森林、次生林、红树林及湿地。保护区属国家所有,新加坡还重视动植物的廊道建设, 建设公园联结网把主要的公园、保护区及其它各种生态类型的生境联结起来,通过动植物的廊 道建设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探秘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

探秘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

2021·6从落地在樟宜机场的那一刻起,笔者便被这个南洋洲岛上的花园城市持续惊艳着。

这里没有钢筋、水泥、森林,有的只是贝聿铭、伊东丰雄、丹下健三、罗道夫、萨夫迪等东西方建筑大师的作品,疏疏落落、参差有致地散落在热带植物丛中,整个城市犹如一座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园。

很难想象,新加坡的生态基础曾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在1819年仅残留200公顷原生雨林,只占当时国土面积的0.28%。

如今,新加坡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园林面积达到9500公顷以上,占国土面积的近八分之一。

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源于新加坡在生态建设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

高视界的城市规划“花园城市”的概念由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主旨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新型城市中。

1898年,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出版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具体阐述了“花园城市”理论。

新加坡立足国土面积狭小的现实,在生态、美观的基础上,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绿化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构想。

于1965年确立了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聘请联合国专家,用4年时间编制了新加坡未来30年至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概念性规划。

1991年,政府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行了修编,提出将24%的土地保留为绿地,并将现有天然森林的82%保留下来的目标。

此后每隔10年,都会修编一次城市规划,但始终以建设“花园城市”为目标,在保证绿化总量提升的同时,向“亲自然、亲生物”方向转变,对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区域公园、邻里公园、生态廊道、建筑立面等的绿化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让想要接近自然的公众能停留在公园,同时把保护区留给野生动植物,从而在市民生活与生态保护间取得平衡。

高品质的生态建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大致经历如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洁与绿化阶段。

实施清洁新加坡行动;同时快速绿化新加坡,选择速生、冠幅大的高大树种(如原产巴西的雨树),大力种植行道树;加快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绿色开放空间。

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

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

水质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加坡 面临水质污染问题,包括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河 流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水资源治理措施
雨水收集与利用
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行雨水收集系 统,通过雨水收集、处理和再利 用,减轻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污水处理与回用
新加坡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达 标后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 护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CONTENTS
• 新加坡环境治理现状 •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 空气污染防治与改善 •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 •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实践案例分享
01 新加坡环境治理现状
自然环境概况
01
02
03
地理位置与气候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介绍
01
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
益双赢。
02
清洁生产
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减轻对环境的
压力。
03
资源回收利用
企业建立废弃物回收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
耗。
社会组织参与方式及成果展示
红树林种植与恢复
在退化的红树林区域进 行人工种植和生态恢复 ,提高海岸带防护能力 。
水源地保护与治理
对重要水源地进行隔离 保护、污染治理和生态 修复,保障城市供水安 全。
珊瑚礁保护与修复
建立珊瑚礁保护区,限 制渔业活动和旅游开发 ,采取人工培育珊瑚等 措施进行生态修复。
06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实践案 例分享

新加坡规划管理规定(3篇)

新加坡规划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安全、卫生、美观和功能,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加坡所有区域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二)合理布局,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五)持续创新,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水平。

第四条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应当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二章规划编制与审批第五条新加坡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一)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二)详细规划:包括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规划。

第六条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组织编制单位提出规划编制方案,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向社会公示。

(二)组织编制单位根据公众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三)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

(四)市规划委员会将评审结果提交市政府审批。

第七条新加坡城市规划的审批权限如下:(一)总体规划:由市政府审批。

(二)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委员会审批。

第八条新加坡城市规划的修改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组织编制单位提出规划修改方案,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向社会公示。

(二)组织编制单位根据公众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三)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规划修改进行评审。

(四)市规划委员会将评审结果提交市政府审批。

第三章土地利用与开发第九条新加坡土地利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二)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三)节约集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保障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十条新加坡土地利用分为以下类型:(一)居住用地;(二)商业用地;(三)工业用地;(四)公共设施用地;(五)其他用地。

新加坡公共住宅的精明之举

新加坡公共住宅的精明之举

新加坡公共住宅的精明之举作者:王颖辉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1期自从我国城市住宅建设市场化以来,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长足的改善。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住宅高价位、低实用性的问题突出。

一方面,开发商在营建“高品质”的楼盘时,过多的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外包装,无形中增加了建造成本,附加到高房价上,居民难以承担。

另一方面,住宅的室内外功能设置不能完全切实地满足居民实际生活需求,高价位并未带来相应的高使用品质。

究其原因,除去政策方面的因素,住宅从规划、设计到管理与维护较为粗放,缺乏精细化是主要原因。

一、新加坡住宅政策新加坡是世界少有成功解决居民住宅问题的国家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借鉴西方公共住房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国情,创造出一套从政策、规划、设计到管理的住宅建设体制。

新加坡住宅分两种类型:组屋和私宅。

组屋是新加坡住宅的主要类型。

组屋也叫组合房屋,由一栋栋相似的高楼组合而成,其规模相当于我国的小区。

组屋属于公共住宅,性质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由政府的建屋发展局(HDB)统一规划建造,带有一定津贴出售给本国居民。

组屋价格低廉,但在建筑质量、环境品质方面毫不逊色,得益于建屋发展局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设计的精细考虑。

目前,80%以上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组屋区内。

“居者有其屋”,是新加坡住房政策的核心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二、住宅建筑设计1. 外立面新加坡组屋外立面造型简洁,很少有大型、纯粹装饰性的构件。

而是强调建筑的细部处理,在檐口、窗口、阳台板等部位,运用色彩调配或简单的图案造型,突出组屋的特色,体现建筑风格(图1)。

值得一提之处在于外墙材料——涂料的选择上。

新加坡组屋外立面几乎清一色采用涂料粉刷,即使少量留存下来的早期低层住宅的砖墙外立面,也被用涂料重新粉刷翻新。

如此一来,有诸多好处:一、造价低廉。

相对于瓷砖铺贴的外立面,涂料物美价廉;二、色彩丰富多样。

设计师选取绚烂、纯美的颜色,精心搭配,组屋外立面美观高雅,呈现出浓郁的东南亚风情(图2);三、易清洗。

新加坡的绿色可持续规划上海城市规划

新加坡的绿色可持续规划上海城市规划

新加坡的绿色可持续规划上海城市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的持续增加,大都市传统的粗放扩张性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城市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尤其是从城市永续发展的视角对新加坡在绿色生态规划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剖析,对于促进上海等国内大都市集约、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新加坡的绿色可持续规划实践绿色生态住区出于节地、节能、节水等多因素考虑,新加坡对于居住生态化建设一直十分重视。

在生态社区领域,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主导开发的榜鹅新镇绿馨苑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在规划与建筑设计方面体现了以下一些特点:榜鹅新镇-绿馨苑规划图1.绿馨苑所处的榜鹅新镇从总体规划开始就十分注重居住用地与绿地水系、公共设施的结合。

尤其是通过利用人工改良的水道及两侧绿地,营造优美的滨水社区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

2.以新镇TOD开发模式为依托,通过便利的步行系统,将绿馨苑与环绕新镇的全自动无人驾驶LRT系统、公交接驳站、小区服务中心等重要设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居民步行5min—10min即可抵达。

3.绿馨苑除了充分考虑了日照、通风、雨水收集等布局因素,还采用传统组屋社区惯用的垂直绿化及生态绿化空间层,即底层为架空停车库,上面为种满植物的绿化空间和儿童游戏场。

生态绿化空间层绿馨苑的成功离不开两方面的努力:一是重视区域层面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各部门利益协调,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生活服务、绿化游憩等综合系统、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为单个住区开发奠定基础;二是目标导向明确,即以成本合理、可持续的绿色住区为目标,在环境营造上重视生活功能、气候改良与景观美化三者结合,而不是单纯追求华而不实的景观装饰;在建筑建造上注重多种生态技术的集成应用以提高能源等综合效率,而不是建筑外观的标新立异和华丽粉饰。

生态科技园区新加坡的科技园区一般以高等院校为依托,普遍重视绿色生态技术在建筑单体上的综合应用,建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办公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化的新加坡居住及环境景观规划
关键字:人性化;新加坡;景观规
Mercer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2006世界生活
质量调查”(World-wide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 2006)结果显示,新加坡是亚洲生活质量
最高的国家[1]. 政治与经济风险顾问公司(Political & Economic Risk
Consultancy)的“污染及其他环境问题调查”(Pollu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rvey)表明,新加坡是世界环境最好的国家[2].花园般的居住环境是新加坡
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在居住方面,新加坡的住宅大体分为 3 类:(1)富人区的独立式或联排式花园洋房;(2)房地产商开发的用以出售的公寓;(3)政府出资为普通收入居民建造的组屋。

新加坡拥有人口 448 万[3],其中 84的人口居住在组屋[4],所以正是组屋规划及其环境设计代表了新加坡住宅环境的主要发展现状、趋势和风格。

今天的新加坡,由于卓有成效的城市规划,住宅建设已向追求环境效益方向发展
1城市住宅规划布局
在整体住宅规划布局方面新加坡有其自己的特点。

注重绿化率是其特点之一,自 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就积极开展绿化运动。

他强调,新加坡必须建设成赤道上一个翠绿又美丽的岛国,才能显得与众不同,并找到生存与发展之道。

他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诸如从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引进数百种植物品种,为摩天大楼制定条例,在组屋区开辟公园,并确保道路两旁有树木遮荫。

在整个新加坡住宅的开发规划方面,除了保证绿化率的前提外,更注重公共活动空间的预留和建筑风格的管理
1.1设立开放的公共空
1.1.1河滨带状公共空
像大多数城市起源一样,新加坡河是新加坡的母亲河,新加坡老城的布局乃至城市的发展都是以两岸为起源发展起来的,老城区基本沿新加坡河展开。

时期沿河发展的住宅虽已整修而现多为商用,但从其布局规划仍能看出其明显的特点。

在新加坡河畔两岸都是带状公共空间。

在新加坡河边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沿河两侧的绿化带和步道畅通无阴,即使遇到桥梁,也有专门的通行隧道。

因此,沿河两侧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的重要区域,也是外地游客的主要旅游地之一
1.1.2住区集中绿地空
新加坡的任何都设有大面积的集中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以供居民休闲使用。

不同邻区根据居民年龄结构特点多规划成不同特色的公共空间。

例如:大巴窑、红茂桥等老镇的住宅景观规划多以老龄活动空间为景观特色,辅以儿童设施;而后港、淡宾尼等新镇则以年轻人的朝气为公共空间特色,辅以其他年龄结构的设施等。

每个邻区的大片公共绿地空间都综合了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并富含浓厚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化地域文化。

同时,新加坡住区的绿地空间多与外围的城市公共绿地、公园等连成一体,共同构成了城市绿地系统
1.2 住宅建筑风格及布
新加坡住宅在风格定位上比较考究,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相邻的建筑或整个区域的建筑外立面设计都有比较统一的风格和形态,以体现街区的整体性。

在建筑高度上,多呈错落状,强调天际线的变化,给人一种逐渐开阔的视觉享受。

在色彩上则以热带的绚烂为基本色调
2住区布局
在住区布局方面,强调和新市镇、交通站点有机结合,综合开发。

在新加坡,一个典型的新镇拥有 5-8 个邻区(nEighbourhood),每一个邻区由 6 个以上邻里(precinct )组团组成,每一个邻里由相近的 4-8 幢组屋组成。

每一个邻里中心都设有儿童游乐场和小型商店。

每一个邻区中心都设有购物商场、银行、诊疗所等服务设施。

每一个市镇中心都建有百货公司、超市、图书馆、影剧院和邮政局
3空间规划
3.1底层架空空间灵活多
综合新加坡自身气候条件,新加坡组屋的底层基本都是架空的,架空底层不仅有利于通风、遮阳、避雨、防潮和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给小区居民一个不受日晒雨淋的交际场所,为老人儿童等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从长远看,还为未来底层商业再开发留下了空间
3.2竖向空间简洁干
新加坡住宅建筑外立面多实施内嵌式装置的晾衣架、空调机位等。

这种把功能性设施与外立面有机结合的处理方法,使得住宅建筑外立面更加洁净美观
3.3强调空间组合变化和建筑美
3.3.1多样
新加坡住宅规划设计极富多样化,平面布局形式丰富,建筑高低错落、舒张有度,进而形成了良好的天际线。

且住宅建筑色彩丰富、浓烈、大胆,体现了炫彩的东南亚风情
3.3.2合理利用各种空
为了有效利用空间,一些建筑的顶层被辟为公共活动场所,诸如网球场类的运动场地,以供居民登高观景、进行社交活动或体育活动等
3.3.3自然采光及通
在新加坡住宅设计上最值得推荐的是:其任何室内空间皆为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这种人性化设计,既合理利用了新加坡热带气候特点,又提高了居住品质
4住宅环境景观设计及配套设施
4.1住宅环境景
新加坡住宅环境景观具有很强的综合服务功能,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表现为满足感知需求。

新加坡住宅环境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欣赏人工美学的本能和对自然的情感依托这种双向情节,并通过小品、色彩、设施等而表达出来,而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加坡住宅环境景观。

在使用功能上,则把住宅环境景观与文化艺术、市民休闲等方面的关系紧密连接在一起。

此外,住宅环境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更强调城市景观的整体性。

从宏观角度出发,住宅中的每一片草、每一颗树都是城市整体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1.1注重立体绿
新加坡植物品种丰富,但新加坡住区绿化并不满足于通常意义上的多层次绿化结构。

把高楼大厦变成“空中花园”是新加坡住宅景观中最常见的设计手法。

在阳台、屋顶、车库进行立体绿化,从而形成了更加美好的视觉效果和居住环境
4.1.2坡景宅
新加坡住宅多是尽可能利用地利用原有的自然起伏地形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多保留原有绿地和大树。

这种充分尊重场所精神而建设的坡景宅邸式住宅环境景观在新加坡随处可见
4.1.3营造人性化和实用性景
新加坡住宅环境景观非常强调居民的可达性和参与性,并多是亲人、适度和怡情的空间。

设计注重细节、强调编辑部,但没有任何繁琐的浮夸式装饰,材料质朴简洁,以舒适、实用为主,却不乏高雅品位
4.2配套设
4.2.1突出邻里概
新加坡组屋“以人为本”,突出“家庭”和“邻里”,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在每个居住密集区建设“邻里中心”,集小区服务和商业功能于一身,有各种文化、娱乐、商业、饮食和便民服务设施,为邻区内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服务
4.2.2人性化设
新加坡全部组屋都实现了最大可能的人性化设计,例如楼与楼之间建有盖遮棚和连接走廊,并连接所有组屋及巴士站,使居民出行时免受日晒雨淋之苦;还建有宴会场所(居民进行宴会的地方,可办红白喜事)和聚会场地;有许多凉亭、花棚等遮荫设施:电梯有盲人触摸按钮;信箱口采用密封式,避免一些人乱投广告;小学则和住区离得很近,为了儿童安全学校和住区间同样设有长廊作为专用通道,以避免学生遭遇机动国的碰撞;几乎所有的邻区都建有老年和儿童活动设施
4.2.3预留用
新加坡住区开发规划时,多预留一定的公共设施用地。

当居民入住并产生公共活动需求时,各项公共设施的负责部门便应时而建各自的设施。

合理有序的开发建设,既避免了公共设施过多而造成的浪费,也有利于住区的不断优化配置
4.3停
4.3.1停车
住宅区的停车以地上多层停车楼为主,几乎每个新邻区都配套有几种停车楼。

停车楼楼顶及周围多进行了大量绿化,既美化了环境,又减少了对周围的污染和影响。

新加坡组屋总的停车楼位率在 65左右,地下停车位较少
4.3.2区域车位统配利
在新加坡住宅规划中不强调每个住区都有足够的停车位,而是从区域的角度综合考虑停车位率,实行停车场的组合使用,这样,既弥补了一些住区停车位的不足,又提高了停车位的利用率。

为解决停车场区域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把一定区域内相邻住区的停车场归为一组,实行统一调配和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户型设计
5.1平均家庭住房为四
新加坡组屋的面积比较适中,基本上属于紧凑型房型,以三房(54-75㎡)[5]、四房(90-100㎡)、五房(110-120㎡)为主[6](以上面积均为使用面积)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住房供应的增加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已不再兴建一房、两房及三房的组屋,只建四房以上的组屋,但建筑面积大多在 160 ㎡以内。

目前,新加坡平均家庭住宅为四房式
5.2内空组屋逐渐流
内空组屋是只包括墙、窗口、大门、厨房和卫生门的户型。

这类组屋可使居民在决定其组屋布局与装饰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也正在为居民所接受
6结语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居住建设已持续了40 多年,居民居住品质随着社会发展也在逐步提升。

住区环境景观及服务设施的更新和建设也是新加坡政府不断努力的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佳人居环境之一的新加坡,不仅把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入住宅规划和设计中,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新加坡住宅文化,而且把住宅规划及环境景观设计与整个城市规划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营造了独特的新加坡城市人居风貌,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各方借鉴。

而新加坡的住宅环境,如同新加坡国泰民安的时局一样,更被东西方普遍赞赏。

多年来,新加坡住宅环境景观的发展,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得新加坡成为有口皆碑、名符其实的花园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