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
在当今社会,罪犯改造是社会治安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罪犯的改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罪犯改造,以及它对罪犯改造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多种思想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顺、诚信等传统美德,主张人伦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注重养生、修身、达观,主张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墨家思想注重兼爱、非攻,主张以爱化解仇恨,以非暴力解决矛盾;法家思想重视法治、权威,主张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兵家思想注重军事战略、战术,主张以智取胜,以德服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法治、兼爱、非暴力等价值观念,以及修身养性、顺其自然、以智取胜的思想理念。
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为罪犯改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1. 弘扬传统道德,培养正面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融入罪犯改造中,培养罪犯的正面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罪犯能够深刻理解仁爱的力量,感悟孝道的伟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内心的蜕变和自我修复。
2. 借鉴典故启发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典故和故事,这些典故和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对于罪犯改造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通过讲述古代君王、贤人、英雄的故事,罪犯能够深刻领悟到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注重修身养性,实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
3. 强化责任意识,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强调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儒家思想中的忠孝尽责、道德自律等观念,能够对罪犯改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在当代社会中,罪犯改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罪犯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使得罪犯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有用的人。
但是,罪犯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造。
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有效的改造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其融入罪犯改造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它包括了诗、书、画、印、像、乐、舞、戏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其中集成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情感和人生哲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文化的瑰宝,也是构成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
而如何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罪犯改造中,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
中华文化中蕴含着古人非常多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如孔子的“仁爱”和“君子克己”,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自由自在”等等。
这些都是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的根本准则。
同时,中华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了人们的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华文化还具有规范行为的功能。
在中华文化中,通过一些典型的文化形式来规范人的行为,如武侠小说、诗歌、戏曲等。
这些文化形式都能够教育人们做人的道理和处世之道。
另外,中华文化也是锻炼人性格的有效手段。
中华文化中有着很多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和理念,如“仁者爱人”,“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人格修养。
这些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素质都能为人生的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罪犯改造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改造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1、打造德育教育将中华文化中的道德准则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可以帮助罪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罪犯的道德境界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罪犯在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文化形式来了解其中的人生道理,从而产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的宝贵遗产,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孔孟之道、中医药、易经等等,这些文化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而罪犯改造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那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罪犯改造工作中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对于罪犯的道德品质和心灵修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罪犯改造过程中,传统文化可以帮助罪犯重拾人生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中,对于罪犯的心灵重建和行为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中。
首先可以通过教育方式,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让罪犯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孔孟之道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进行读书教育,引导罪犯从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可以借助中医药、易经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进行心灵疗愈和心灵激励,帮助罪犯摆脱罪恶,拥抱阳光。
可以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进行审美教育,激发罪犯的美感,培养罪犯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改变内心的丑恶。
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罪犯在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也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心灵的激励。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些罪犯可能由于长期犯罪行为,已经形成了执迷不悟的思想模式,对传统文化可能会持有排斥态度,需要耐心引导和疏导。
由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性和神秘性,可能会给罪犯带来一定的困惑和迷茫,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耐心的讲解和引导。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罪犯入狱,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违法犯罪,而根源却在于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
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范的问题。
而我们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治疗这些缺陷和失范的一剂良方。
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范畴,可以说是这些年来监狱思想教育的创新然而,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的范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目前仍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尝试,而不是整个中国罪犯思想教育体制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还存有疑虑,各个试点单位在实践中对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关系(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观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系统、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
〔1〕这些文化积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因此,承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地域上说,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等等;从流派上说,在先秦有儒、道、墨、名、阴阳、法六家的不同,汉魏以后,又出现儒、道、佛三教的鼎立。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生“修、齐、治、平”,把个人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浅析对罪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方法1
浅析对罪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其具有两面性,即:精华与糟粕。
由于受特定历史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存在家长专制、等级观念、唯古是法等与现代社会思想观念不符的方面。
因此,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要坚持辩证的文化观,采取批判继承的精神,更好地汲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摒弃糟粕的成分,避免传统文化对罪犯的消极影响。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我认为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认识,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三个层面必须提高认识,一是监狱领导层面要提高认识,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注重研究方法和途径,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二是民警教师要积极应对罪犯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增强课堂教学渗透,增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意识。
三是罪犯要提高认识,唤醒道德成长的内在自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强化素质,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丰富,既包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伦理观念、包容意识、责任态度、道德标准,还包含仁爱、诚信、感恩、共处等传统美德。
丰富的民族文化结晶,是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生动教材,不断培养罪犯的“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识,仁爱、诚信的优良品质,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正己、修身的道德标准,在促进罪犯健全人格、积极改造方面,有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着眼于提高罪犯的综合素质,立足于促进罪犯改造的基础之上。
三、创新载体,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培养和提升罪犯的文化素养,应努力创新教育载体,着手实施“六个一”教育,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一个纳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课堂。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 改造领域的应用当全面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成为监狱综合行刑工作的源动力和奋斗LI 标的时 候,其积极推动着监狱机关在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等多方面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的 探索和创新。
海南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开创性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罪犯教育改 造领域,并积极地在基层监狱单位试点实施,初步取得较好的成效。
笔者作为海南 省监狱系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训班学员,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对此新的教育模 式亦深入思考。
凤凰涅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灿 烂,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兴盛、失落、复兴,一代代国人在继承、引进、发掘、反 思、创造的道路上披荆斩苗,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今天,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大 放异彩,在注入时代因素后体现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罪犯,作为公民的特殊群体, 道德的审视和重塑亦迫不及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介入对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狱内在押犯道德缺陷分析加强罪犯德行教育,必先对在押犯的道德状态进行调查、分类与分析,根据实 践调查,将罪犯道德缺陷略分如下:1、家庭观念普遍淡薄,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正确的培养,叛逆情绪严重,对家 庭成员缺乏“孝”,伦理肤浅,严重者无视尊长,角色倒置,并从家庭角色义务淡 薄演化为社会角色,社会责任义务丧失。
2、 价值观念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标准以自我为核心缺乏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为狂妄、自大、自负、自私自利口视无人,视法律为儿戏。
3、重物资享受,轻精神修养,价值评价严重扭曲,崇拜“金钱万能”,为积敛财富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消费荒淫挥霍,形成恶性循环。
4、文化水平低带来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力,大部分罪犯文化水平处于高中以下,在不好的生存环境影响下形成目光短浅,轻信流言,盲动性大,不分是非唯利是从,身陷低级犯罪低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具有强烈的正能量。
罪犯常常因为思想境界低下、道德观念淡薄等问题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确道路,使其逐渐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罪犯的改造,不仅仅是对其犯罪行为的制止,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灵和思想的重新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身养性、顺应天命、尊重他人。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改造工作中,可以帮助罪犯正确认识自己、关注他人,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和仁爱。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破裂和道德观念的淡化是导致犯罪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可借助孝道、礼仪和仁爱的教育引导他们重建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际关系,提高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使他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自觉管理和自我思考。
传统文化强调“以治观己,以礼观人,以德观世”,要求每个人明辨是非、自省自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中,可以帮助罪犯自觉反思自己的错误,深入思考犯罪的根源和危害,逐步重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经受诱惑和风险的自觉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法和途径的选择。
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注重实践和体验。
可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法绘画、文化讲座等,让罪犯亲身参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实践中体会到其中的智慧和美好。
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育、多媒体展示,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让更多的罪犯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不但能够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摘要: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全新的课题,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是一种探索和创新。
通过对影响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的现状分析,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改造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操作性论证,以求对转化罪犯思想有所裨益,切实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思想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这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也是对传统教育改造罪犯方式的挑战。
一、犯罪原因之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现状分析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社会转型期,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传统道德观念提倡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现代经济体制下提倡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国外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思想道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局面。
思想观念混乱,道德失范以及价值观念冲突使得社会中意志薄弱者无所适从,他们的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失衡甚至于伦理道德沦丧,成为违法犯罪主要思想因素。
可以说,一切犯罪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古人说:治国之道有二,一为道德,一为养力,德教与法制相辅相成,“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1]无可争议,新中国的监狱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转型,思想观念改变等一系列因素使监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着挑战。
首先,监狱在押犯构成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黑涉毒等罪犯数量不断增多,与危害国家安全罪犯、“法轮功”罪犯的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尖锐,改造罪犯的难度加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代社会中,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为了让犯罪者重新回归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和谐,需要用到多种手段,其中一种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过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精神力量和教化意义。
在罪犯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传授和引导罪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逐步认识到犯罪的错误和罪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可以通过传授儒家思想,让罪犯在思想上有所转变。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治、人本、天人合一等观念,鼓励人们要尊重道德、尊重人性、守备雅俗,为人做好事、促进社会和谐。
这些思想可以引导罪犯理解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自己、他人和社会。
而对于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人的罪犯来说,了解仁爱的观念可以让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在未来的生活中尽可能地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可以通过传授佛家思想,让罪犯在心境上有所转变。
佛家思想强调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涅槃解脱等观念,教导人们要厚德载物、乐善好施、无私无我,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超越。
将这些思想引导罪犯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后,可以在心中形成一种自觉的惭愧感,自觉地反思自己所做出的种种伤害他人的行为,从而有所悔改。
同时,佛家思想也能够启示罪犯要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积极向上地面对未来。
最后,可以通过传授道家思想,让罪犯在实践上有所转变。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心静自然等观念,鼓励我们要顺应天地自然之道,达到平衡、和谐和自然的状态。
这个思想可以培养罪犯的自律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内心中找到自己的本我,明白人生道路的本质,为自己制定正确的人生规划方案。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可以运用到罪犯改造的过程中。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运用法律是底线伦理。
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
罪犯无视法律的存在,违反法律的规定,不仅是一种法律行为,也是一种低劣的道德行为。
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一定的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道德品质为基础。
根据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罪犯的犯罪行为与他们的道德品质低下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约束,常常以黑白颠倒的道德标准调节自己的行为,公然藐视法律和道德,藐视一切正常的社会秩序。
所以,罪犯需要对罪犯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让他们运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对照、调整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但是,当前的罪犯道德教育出现了很多弊端,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并不能完成提高罪犯道德水平的使命,这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以倡导仁义道德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享有盛名,建立起了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并积极地把道德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开我国道德教育之先河,可谓中国历史教育家中重视德育的“先师”。
十七大报告首次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阐述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总体构想,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目前,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国学热”持续升温,中国传统文化日渐走进学校、企业、机关,成为提升素质、陶冶情操、构建和谐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首要标准”,许多监狱创新教育改造模式,将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省部分监狱也在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因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众所周知,教育改造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长期养成教育,要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在教育矫治罪犯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解决“改造什么”、“如何改造”的认识问题,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内容与方法问题。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当全面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成为监狱综合行刑工作的源动力和奋斗目标的时候,其积极推动着监狱机关在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等多方面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海南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开创性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罪犯教育改造领域,并积极地在基层监狱单位试点实施,初步取得较好的成效。
笔者作为海南省监狱系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训班学员,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对此新的教育模式亦深入思考。
凤凰涅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灿烂,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兴盛、失落、复兴,一代代国人在继承、引进、发掘、反思、创造的道路上披荆斩苈,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今天,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大放异彩,在注入时代因素后体现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罪犯,作为公民的特殊群体,道德的审视和重塑亦迫不及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介入对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狱内在押犯道德缺陷分析加强罪犯德行教育,必先对在押犯的道德状态进行调查、分类与分析,根据实践调查,将罪犯道德缺陷略分如下:1、家庭观念普遍淡薄,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正确的培养,叛逆情绪严重,对家庭成员缺乏“孝”,伦理肤浅,严重者无视尊长,角色倒置,并从家庭角色义务淡薄演化为社会角色,社会责任义务丧失。
2、价值观念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标准以自我为核心缺乏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为狂妄、自大、自负、自私自利目视无人,视法律为儿戏。
3、重物资享受,轻精神修养,价值评价严重扭曲,崇拜“金钱万能”,为积敛财富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消费荒淫挥霍,形成恶性循环。
4、文化水平低带来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力,大部分罪犯文化水平处于高中以下,在不好的生存环境影响下形成目光短浅,轻信流言,盲动性大,不分是非唯利是从,身陷低级犯罪低层。
5、自身意志力薄弱,在善恶之分上经不住诱惑,导致犯罪,突出的表现在职务犯罪类型。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的提高,监狱的作用也逐渐从单纯的惩罚转变为教育改造,帮助罪犯重返社会。
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监狱改造工作中。
在监狱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经典文化,引导罪犯认识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二是通过传授传统技艺,提高罪犯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三是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加强罪犯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
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效果也是显著的。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下,罪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积极转变。
同时,通过传统技艺的学习,罪犯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就业能力得到了增强。
此外,文化活动也为监狱内罪犯提供了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缓解了监狱内的紧张气氛。
然而,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一方面,由于罪犯基础知识较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耐心细致地讲解,难以达到快速、高效的效果。
另一方面,一些罪犯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对学习没有积极的态度。
因此,在实践中,监狱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罪犯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
比如,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设计一套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模式;同时,监狱也可以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让罪犯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
实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实际情况,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帮助更多的罪犯实现改造、重返社会的目标。
浅析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
浅析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新时期监狱工作面临着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的历史重任,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行刑理念为先导,探索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首要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思想文化素质,我们就必须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载体,结合罪犯改造实际,探索教育罪犯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内涵丰富,在罪犯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去熏陶、影响罪犯,对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对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世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对于罪犯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比如孔子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通过让罪犯学习传统文化,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可以让其进一步懂得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为他人着想,从而逐步做到与同犯和谐相处。
再比如孟子曾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体现了儒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罪犯学习了解之后,他们会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锐意进取,才能多创佳绩,早获新生。
传统文化对犯有过错的人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利于罪犯的改造;如《左传》曾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会犯错,不必要求太过苛刻,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大大的好事。
这话虽然是古人所说,但是里面包含了对犯有过错的人的包容和怜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犯人的良知其实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们内心深处也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一定的自责和悔恨,如果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不闻不问,可能导致他们终日沉溺与懊悔和烦恼中不能自拔,影响改造,但是如果让他们去读一读“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样的句子,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感受到古圣贤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积极改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罪犯改造中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在罪犯改造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倡导做人做事讲究道德准则,有利于引导罪犯正确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过失。
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教化,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文化熏陶,能够触动罪犯内心最深处的良知和良善,激励其自我反省和改过自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罪犯的思想道德培养和行为规范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有助于增强罪犯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引导其秉持中华传统美德,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罪犯改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罪犯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中华文化强调道德、仁爱、孝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中华文化强调仁爱和宽容,通过教导罪犯仁爱之心,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
中华文化也注重孝道,教导罪犯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培养他们正确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中华文化还注重节俭、诚实等品质,通过教导罪犯这些品质,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贪念、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在实际的罪犯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罪犯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的向上力量。
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引导罪犯找到改过自新的正确道路,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意识。
通过培养罪犯正确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可以让他们在改造过程中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走向阳光的未来。
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
监狱作为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惩治犯罪的重要职责。
然而,监狱改造罪犯的任务并非易事,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其中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传统文化教育是指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知识、道德观念、精神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具有强大的熏陶力量。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启迪罪犯的精神,提高其自我认识和道德水平,促进其心灵的净化和奉献。
具体来讲,监狱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组织文化活动、阅读经典著作等方式,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监狱可以针对罪犯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例如,针对思想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针对暴力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启迪其道德意识和理性思维;针对经济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传授传统商道和道德观念,引导其积极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效果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
在一些监狱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许多罪犯的心理和道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些改变不仅有助于罪犯的心理健康,也为其回归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由于罪犯的文化水平、教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教育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罪犯的实际需求。
总之,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为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特点,能够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灵疗愈,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良好的心态和行为的改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化,尊重家庭、敬老爱幼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罪犯改造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惩罚,更应该是对他们内心的触动和感化。
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罪犯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明白了亲情、友情及社会责任的意义。
这些都能够促使罪犯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悔过自新,为重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传统文化强调礼仪和仁义,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
罪犯在犯罪过程中往往丧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因此他们急需进行心灵的治愈和情感的修复。
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礼仪和仁义观念,能够帮助罪犯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修复和解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忠义、诚信等美德。
这些美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罪犯改造工作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罪犯重树孝道忠义等美德,重新认识到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帮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良民,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重视教化和教育,注重修身致用。
在罪犯改造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传统文化经典,引导罪犯明辨是非、悔过自新,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教育罪犯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懂得感恩、懂得怀疑、懂得报恩,懂得知错能改,知错能改。
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罪犯重拾人生信心,获得内心的平静,重新踏上正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内涵,对罪犯改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可以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文明素质,为其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摘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提倡以德服人,通过开展美德教育来提高人员自身的素养,使其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问题,真心实意地去进行改变与补救。
在我国司法领域中,针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便采用了传统文化这一理念,通过传统文化来对罪犯的思维与想法进行改造,使其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从而为后续回归社会奠定良好的实际基础。
正因如此,本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措施进行相应的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犯罪;以德服人;思想改造对于犯错程度较低,并且有明确认知的罪犯,通过相应的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给予其生活下去的机会。
对于相关人员来讲,在对罪犯进行思想培养与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使其明确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能够来到这里的人员在价值观与人生观念上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因而需要对其开展道德修养教育,从而来确保罪犯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这对其后续的发展与生活而言也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影响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信息种类越来越多,很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的社会道德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从社会形态上来讲,西方国家的精致利己主义与我国的德道兼并理念有着较为明确的冲突,而这些意识形态的渗入往往会导致部分人群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其自身所具备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会因此发生消极改变,从而引发犯罪现象的出现。
从本质上来讲,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道德思想,加上缺乏对法制的尊重,这才引发了犯罪的出现[1]。
二、教育改造的现状分析目前,在监狱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育改造模式具有较强的纠正性与可行性,能够对罪犯进行有效的思维培养。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罪犯的犯罪情况更加偏向于高智商犯罪,对于教育改造工作而言往往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其现状如下所示:(1)整个监狱的结构相对复杂,很多罪犯都是在明知道自己会触犯法律的情况下,选择了这条歧路,这就导致我国的罪犯思想改造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开展,所面临的罪犯改造难度相对较大,加上传统的教育方法无法紧跟时代发展需要,这才导致罪犯思想改造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开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罪犯改造工作已经成为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一部分。
而罪犯改造的过程也不再是单纯的对罪犯进行体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改造,包括心理治疗、职业技能培训、社会饮食文化习惯的学习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准则,可以为罪犯的改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尊重生命“人命至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尊重生命的观念源远流长,孔子说过“生君自由也”,强调生命自由,儒家思想中也强调“仁爱一切”,对生命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对于罪犯改造工作而言,这种尊重生命的观念非常重要。
罪犯可能因为某些原因犯罪,但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尊严的,必须受到保护。
教育罪犯尊重生命,可以帮助他们重拾人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注重道德建设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了非常多的道德准则,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四海为家”的胸怀等等,这些道德准则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在罪犯改造工作中,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罪犯可能因为自身道德观念出了问题,才会做出犯罪行为,所以加强道德建设,培养其正义、良知、善心的道德观念,有助于罪犯改过自新。
三、强调家庭价值观念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影响。
《弟子规》中就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条目,这项规定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今年CCTV春晚也有关于孝顺老人的节目,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罪犯,一些犯罪行为可能和家庭关系有很大的关系,在罪犯改造工作中,强调家庭价值观念,教育罪犯孝顺家长,关心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其改变不良行为。
四、注重人性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性教育,强调爱、仁、诚、信等道德观念。
孟子说过“仁者,人也”,提倡“仁爱一切”的道德观念。
在罪犯改造工作中,注重人性教育,帮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人性和他人的人性,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有助于改变罪犯的不良行为,重塑其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问题 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问题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罪犯,作为公民的特殊群体,犯罪入狱与其人生观的扭曲、价值观的错位和道德观的沦丧息息相关。
改造罪犯的根本在于改造人的思想,关键是要解决他们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衡问题。
因而,在对罪犯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其人格和道德品质的重建。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从根本的道德问题上入手,对改造他们的道德思想,重塑他们的道德观念;从最能体现人性的情感问题入手,以亲情唤醒他们的良知与觉悟,对改变他们的改造态度,激发他们内在的改造动力大有裨益。
而如何有效运用这一伟大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它为罪犯道德的重塑和再社会化作出贡献,提高罪犯教育改造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新课题。
我国个别监狱在此做出了积极探索,逐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罪犯教育改造的范畴,并在一些罪犯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一种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施必须是全面、务实的,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效果评估各方面要认真客观加以研究,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现代社会有着诸多差异,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对象的分类等等,在此,笔者尝试用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的5W(也称“拉斯维尔程式”)来回答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 Says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一、who――即谁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取决于讲授者的水平。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问题 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问题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罪犯,作为公民的特殊群体,犯罪入狱与其人生观的扭曲、价值观的错位和道德观的沦丧息息相关。
改造罪犯的根本在于改造人的思想,关键是要解决他们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衡问题。
因而,在对罪犯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其人格和道德品质的重建。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从根本的道德问题上入手,对改造他们的道德思想,重塑他们的道德观念;从最能体现人性的情感问题入手,以亲情唤醒他们的良知与觉悟,对改变他们的改造态度,激发他们内在的改造动力大有裨益。
而如何有效运用这一伟大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它为罪犯道德的重塑和再社会化作出贡献,提高罪犯教育改造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新课题。
我国个别监狱在此做出了积极探索,逐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罪犯教育改造的范畴,并在一些罪犯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一种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施必须是全面、务实的,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效果评估各方面要认真客观加以研究,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现代社会有着诸多差异,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对象的分类等等,在此,笔者尝试用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的5W(也称“拉斯维尔程式”)来回答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 Says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一、who――即谁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取决于讲授者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罪犯入狱,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违法犯罪,而根源却在于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
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范的问题。
而我们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治疗这些缺陷和失范的一剂良方。
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范畴,可以说是这些年来监狱思想教育的创新然而,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的范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目前仍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尝试,而不是整个中国罪犯思想教育体制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还存有疑虑,各个试点单位在实践中对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关系(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观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系统、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
〔1〕这些文化积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因此,承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地域上说,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等等;从流派上说,在先秦有儒、道、墨、名、阴阳、法六家的不同,汉魏以后,又出现儒、道、佛三教的鼎立。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生“修、齐、治、平”,把个人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当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但是作为良好人格具体体现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这些基本要素就是能否以真正的爱同他人相处,即“仁”。
“有人把我国传统美德的内涵归结为‘尊道贵德、律己修身、仁爱孝悌、诚信好礼、精忠报国、天下为公、以义制利、勤俭廉正、务实宽厚、自强不息’等”〔2〕,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丰厚道德文化遗产是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中可借鉴和利用的宝贵资源。
当然,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部分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其精华和糟粕。
不能只看到精华而看不到糟粕,或者只看到糟粕而看不到精华。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精华和糟粕各居其半,没有轻重,而是精华是主,糟粕是次,精华是根本,糟粕是枝叶。
当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思想,是我们思想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罪犯思想教育的意义分析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教育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思想教育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以宣传本阶级的思想体系、政治主张为内容,以对人的道德情操、思想认识进行引导、规范为任务的思想意识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监狱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罪犯的成功经验及其制度。
“我国监狱对罪犯进行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三个方面。
与西方国家相比,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可谓我国监狱的特色。
我们不仅开设思想教育课程,而且在实践中非常重视对罪犯思想教育,并且把它放在首位。
”〔3〕按照《监狱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监狱对罪犯的思想教育主要包括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前途等几方面内容。
对罪犯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对改造罪犯工作的基本政策要求,有利于“端正罪犯政治方向、培养罪犯优良品德、促使罪犯认罪服法、激发罪犯改造动力。
”〔4〕“如果我们不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认罪服法,深挖犯罪根源,解剖犯罪思想,使其最终在真理面前低下头,要想改造这些反动思想根深蒂固的罪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罪犯思想教育是我国监狱改造罪犯成功的法宝之一,今后必须继续坚持乃至发扬光大。
”〔5〕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比较忽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般也不开设思想教育课程。
比如美国,从社会(包括家庭和学校)到监狱,基本上都没有思想教育工作制度。
美国监狱虽然有牧师和心理学工作者,但牧师的实际教育作用很小,心理学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同道德基本上不相干。
人的改造从根本上说是思想道德的转变,只有现实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使狱中的犯人得到真正的改造。
美国监狱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制度不能不说是美国监狱效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6〕直至现在,美国联邦监狱对罪犯的矫正,思想教育仍不够重视,其教育计划仅是“帮助囚犯获得了读写能力和相关技能,这些技能有助于他们释放后的就业。
”〔7〕所以,在我国当前监狱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这些经验和制度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是监狱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应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前提。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当社会化过程把传统文化内化为人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了主体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性格、感情和倾向性。
所以人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带着一定的倾向从事活动,其自身的文化素质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并熔铸于活动的结果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学者概括为十大特色:“1、勤劳智慧,奋发有为;2、爱国爱家,仁政恤民;3、勇于创造,革故鼎新;4、廉洁奉公,为民请命;5、轻利重义,舍生取义;6、自强不息,艰苦奋斗;7、尚贤选能,注重文事;8、敬老慈幼,尊师重教;9、诚信谦和,敬业乐群;10、胸怀博大,协和万邦。
”〔8〕这十大特色,无不对人性的锤炼和品性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同样,对于罪犯思想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罪犯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有助于唤醒罪犯的良知,唤醒罪犯的“孝心”、“爱心”、“廉耻心”、“恻隐之心”、“仁义之心”,唤醒罪犯的“礼仪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消除对物质及其他非分的欲望。
从实践来看,我国监狱对罪犯的思想教育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传统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影响的必然结果。
二、当前罪犯思想教育中推行传统文化存在的困难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排斥的思想残余仍在作祟。
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
但近代以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却被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五四”时期是历史大变动大转折时期,新旧思潮的激烈交战,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撞击,一些人“把传统文化当作了一堆僵死的、既定的、静止的、封闭的东西,把传统文化当作现代化的阻力和障碍,把传统文化当作现实中的问题、消极的东西、社会的阴暗面、一切不如意的东西的替罪羊,把现实中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传统文化。
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要进行现代化,就要彻底清除传统文化,‘不破不立’,‘打倒孔家店’、‘消灭汉字’等等。
”〔9〕意图用新道德代替旧道德,用“自由主义”、“人道主义”、“科学主义”代替传统的儒家伦理观念。
建国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也是只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教育,而排除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且往往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中国传统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对立。
文化大革命中排斥传统文化的诸多做法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在经过哲学的反思以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这种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霾至今仍未散尽。
另一方面是监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尚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标准。
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必须实事求是,遵循教育的规律,遵循人的特性,民警必须有时间、有耐心开展教育工作,如此,才可能收效。
反思我们现在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个很不到位的方面就是不实事求是,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过于急功近利。
迄今为止,各个监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除海南省由司法厅自上而下推行,统一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外,其他所有监狱均系自行在罪犯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监狱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五花八门。
教育内容的选择,师资的缺乏,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是否认同等因素常使各个监狱自行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陷入窘迫的境地。
加之目前各监狱普遍存在重经济效益,轻改造的现象,正如毛泽东曾说的“有些人只爱物不爱人,只重生产,不重改造。
把犯人当成服劳役的。
”〔10〕,罪犯教育的时间常常被劳动的时间挤占,没有时间的保障,最基本的教育任务都难以正常完成,又何来额外的时间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硬性的要求,各个监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功利性较强,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想起来就搞,有时间就搞,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罪犯思想教育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一是消除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辩证的态度,而不应该采取排斥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兴衰变迁的积淀,在形成的过程中难免带有时代烙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因此,在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了解其腐朽传统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
对传统文化的糟粕进行认真的批判和清算,以消除其对人们的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十七大的这一号召,为我们从事罪犯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思想,如爱国爱民、孝梯仁德、敦厚信实、勤劳勇敢、先义后利、自强不息等等,是罪犯思想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是建立强要求强内化的教育机制。
“强要求,强内化”机制是指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依靠某种措施,使教学内容得到强化。
罪犯思想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必须自上而下推行,建立长效机制,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加强考核。
教育中,可采取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规定一些罪犯必须掌握的经典名篇,规定一些罪犯可以选择掌握的内容。
如近两年来,江苏省金陵监狱在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中,通过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考核机制,明确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开展月度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在社会各界帮助和支持下,监狱向服刑人员发放了数千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中华文化经典读本,并在服刑人员中组织开展了古代圣贤经典诵读活动。
并注意从新入监罪犯抓起,确保人人接受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