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宝成收藏马未都23期.ppt

合集下载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02)床前明月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02)床前明月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02)床前明月【画外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开始就最为熟悉的唐诗了,但是恰恰就是这样一首人人皆知的唐诗,却要在今天引来重重的疑案,这其中的床是我们睡觉用的“床”吗?当年的李白当真是睡在床上“举头望明月”的吗?我们在很多的记载和影视剧中所看到的祖先们都是席地而坐,他们又是为什么坐到椅子上了呢?而李白这首《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又与我们后来象征权力的交椅有什么关系吗?这些貌似不相干问题的背后却有着神秘、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带您寻找历史背后的蛛丝马迹,理清关系千万重,揭秘“床前明月光”的真相,为您娓娓道来马未都说收藏之家具收藏,新解“床前明月光”。

【正文】我们先读一首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凡知道一首唐诗的人就知道李白这首静夜思,但我看到所有的解释都有一个错误,大致是这样解释,就是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了,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不由地生起思乡之情。

这首写进小学课本的诗影响非常非常地广,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说的床不是我们睡觉的床,就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我们一会儿会非常仔细地讲到胡床,我们要了解这段历史,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的起居。

中国人是改变过起居习惯的民族,唯一改变过起居习惯的民族,其他的民族都没有改变过,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

[字幕:人类的起居方式:1 席地坐:2 垂足坐。

]以专业论呢,人类的起居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席地坐,一种叫垂足坐。

垂足就是坐在椅子上,把两条腿垂下来。

人类的起居方式就这两种。

在两千年前以前的时候,亚洲地区都是席地坐,我们都知道日本、韩国、包括朝鲜、印度、尼泊尔、泰国,都坐在地上,只有我们民族改变了起居习惯,由席地坐转为了垂足坐,而其他民族都没有改,我们看日剧、韩剧,回家就坐地上面,坐办公室是非常西化的一件事情,但平时是坐在地上的。

欧洲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坐在椅子上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欧洲地区气候比较湿冷,我们今天去欧洲也能感受到它的湿冷。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笔记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笔记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笔记第一讲陶器人类用火的目的:取暖、熟制(用火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烧造陶器的原始目的:容器(容器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广泛的概念:住房、澡盆、U盘)* 陶器并非由中国人发明,之前在欧洲有出土,但是瓷器确实由中国人发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定居,自给自足,生产发达,但是贸易不发达游牧名族:贸易发达,使用金属器、皮制、木制(不易碎、轻便)陶器的缺点:易碎、吸水* 现代仅存的陶器使用:花盘(利用了其吸水、透气性)早期陶罐:以数量取胜,因质量较差(甘肃、青海在历史上大量出产彩陶)战国时期便可大量烧造高质量的砖(秦砖并非起始烧造于秦朝,汉瓦同)* 当时的骑兵不能在马上打仗,因为没有马鞍、马镫,使不上力;骑兵只是一种行进速度,在马上行至敌人面前后下马作战,当时多为步兵,马鞍、马镫等大概在三国以后才出现灰陶比红陶更加坚硬,因多加了一道工序* 兵马俑都是灰陶,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代替了人殉制度(孔子反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国历代的陶俑大致分两种:1)兵马俑(庄重——中原,战争连连)2)说唱俑(生活富足,歌舞升平地区——如四川,大量出土,国家的后方)釉陶的出现,克服了陶器吸水率高的问题* 含铁呈黄色,含铜呈绿色——汉绿(黄)釉,开始反映生活,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反铅”:长时间的地下埋藏,使器物表面泛着金属光泽(似云母)“唐三彩”:典型的釉陶,陶器非瓷器;也并非只有三种颜色;烧造温度比灰陶提高一百度,硬度提高;多用于陪葬(明器、冥器),汉、唐为中国历史上两次厚葬之风;古时认为三彩并不吉利(挖到就打碎)唐代爱马:唐太宗“昭陵六骏”(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清骓)——最心爱的六匹马* 唐太宗:“马,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强国,对军事重视* 唐玄宗过生日时:舞马衔杯(陕西出土的金银器酒壶)第二讲早期瓷器陶、瓷的界限:1)烧造原料:只要一定黏度的土即可烧造陶器,瓷器一定要用瓷土(景德镇的高岭土最佳)2)烧结温度:陶器都在1000度以下(唐三彩除外:1100左右),瓷器1200度以上3)吸水率:陶器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4)透光率:陶器不能透光,瓷器在一定条件下要求能透光瓷器的优点:1)强度大于陶器2)原材料便宜(铜、漆器)3)原材料分布广泛我们对瓷器的追求:由青到白瓷器出现:商代有原始青瓷出现,东汉有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后陶器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早期陶器都为青瓷(含铁),含铁量越高瓷器越黑,将铁去除后即为白瓷——瓷器的生产史是摆脱黑暗的过程(理论上说,白瓷、黑瓷均可称作青瓷)两晋南北朝:中国处于分裂状态,文人逃离政治,艺术长足发展(绘画:顾恺之;书法:王羲之:文学:刘勰《文心雕龙》;诗歌:陶渊明),士大夫们强调内心的感受,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更多地关注外在* 代表人物: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魏晋人坐牛车——放缓生活节奏,停下来享受生活* 该时期陶瓷:大量动物造型(受整体社会风气影响,喜欢这种情趣)唐代:* 瓷器高速发展——政府“禁铜令”(经济发展,导致货币的需求上升,铜只可用于铸造货币,不能生产生活用品,逼迫陶瓷发展)* 瓷器“南青北白”,两方对峙的局面南:越窑(最早期泛黄,青中泛黄——糖黄色)北:刑窑(“盈”款——大盈库,供皇上赏赐使用;“翰林”款)执壶:唐代受工艺所限,不能烧造长嘴的壶(短流),五代后出现长流早期的壶都是酒壶,现代的喝茶方式为明代确定下来* 其他小窑口:长沙窑(开文字装饰的先河)鲁山花瓷(色块的装饰,没有具象的表达,很“现代”)*鲁山花鼓* 晚期:秘色瓷(越州窑的改进版:已由早期的糖黄色,改进为青翠的绿色)——法门寺:共14件瓷器至秘色瓷,渐渐有了宫廷的特征(官窑的形成:宋代)第三、四、五讲宋代五大名窑宋瓷:两个系统——官窑(汝官哥钧定)、民窑(八大系统)汝窑:* 汝窑为魁(历史记载)* 珍贵(推崇备至,上供用品)* 稀有(烧造时间短,仅二十余年)(全世界67件)* 特征:①蟹爪纹②鱼鳞状开片(裂纹为斜进,与其他各窑瓷器开片都不同)③胎薄与底同厚(香灰色)④裹足烧(足底有釉)⑤釉色为天青色* 多为素器,釉厚,无纹饰,釉色以玛瑙呈现* 款识:①序号:甲乙丙;②奉化:宋高宗宠妃刘贵妃的寝殿* 雍正时期仿制的汝窑程度最好(款识为“大清雍正年制”)* 汝窑收藏: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更加珍贵:柴窑(柴荣柴世宗时所烧)——“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只有记载,没有实物:“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汝窑的颜色最接近柴窑官窑:比汝窑透亮,显得更青绿* 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开始烧造,窑址不明,十分罕见(宋徽宗执政时间很短)* 宋徽宗对艺术的酷爱:设立文殊院(艺术的作坊)* 特点:紫口铁足(南宋明显:胎薄);有开片,规律不一;北宋官窑胎体厚重,南宋轻薄哥窑:类似官窑(紫口铁足、开片),二者极难分辨(窑址也不明),存世量较大(多为清代仿制)* 特征:金丝(细开片)铁线(大块开片)、紫口铁足钧窑: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 乳浊釉(不透明,遮盖力强);其余:玻璃釉* 划时代的贡献:以铜为成色剂,高温下一层呈现红色(之前的红色都为酱红色)* “蚯蚓走泥纹”:宋钧的鉴定特征(钧窑釉极厚,且黏稠)* 主要烧造时期:宋金元(官窑、民窑),官钧瓷器底部多有刻数字* 在晚清时期,钧窑地位极高:“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定窑:五代至北宋早期开始烧造(其余北宋晚期)* 底部刻“官”字最多的宋瓷(宋代早期),但白瓷与宋徽宗的审美倾向冲突,嫌白瓷刺眼,偏爱青瓷* 可以用纹饰表现——釉薄(其余不动雕工,以釉色作为表现形式)* 白瓷——牙白色(其余青瓷);其他定窑颜色:红定(紫定)、墨定(黑定)、绿定* 新工艺:覆烧(扣过来烧),涩口,足部满釉宋代审美:* 宫廷(徽宗重青瓷: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为表现形式,强调内心的感受)* 民间(重纹饰,强调对世俗的感受,对文字的装饰感兴趣)第六、七讲宋代民窑民窑:北方(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南方(饶州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存世量很大* 北方民窑的主力军,延续至明清,大量出口;窑口发现时间很晚(民国,外国人命名)* 特点:典型为白底黑花(强烈),率真、粗犷,非常丰富;大量的文字装饰(反映宋代人的哲学)发明技艺:化妆土(遮丑——该地烧制瓷器的材料不好)的出现,使磁州窑的内容非常丰富* 宋代瓷枕造型丰富:动物形、人形、几何(方、圆、银锭、如意……)* 宋代典型器型:梅瓶(盛酒)耀州窑:北方最著名的青瓷(橄榄绿),窑址位于陕西省* “刀刀见泥”:斜向入刀刻划钧窑:广泛的生产,质量得不到保障,宋后一路衰落* 发展:红---蓝(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定窑:白瓷* 工艺简化,提高产量:凸雕---阴刻---印花---素器* 孩儿枕(故宫)饶州窑:现景德镇“饶玉”* 影青:非常薄,透明度高,以柴窑形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完全符合* 宋代以后,实用玻璃器停止生产(中国在战国、汉唐有大量的玻璃器,明清都为观赏器):①生活中的坚实度低于瓷器;②导热快于瓷器;③成本高* 景德镇的优势:①高岭土;②地理位置(昌江---运输);③江西人文墨客;④优秀工匠云集* 仿金属器:瓷土好,韧性高龙泉窑:南方最重要青瓷* 欧洲人称“塞拉同”:法语,《牧羊人》男主人公的青色上衣,以此指代龙泉的青瓷* 最好的龙泉在南宋:胎薄、釉厚、不开片,青绿色(粉青、梅子青)建窑:黑瓷——“曜变”“天目”* 主要生产茶盏---黑色茶盏,保温* 仿生:兔毫、鹧鸪斑、油滴、玳瑁* 宋人:斗茶(挂盏为佳---“咬盏”)* 唐代煎茶(茶饼煎热、碾碎、过箩、煮、三沸、加盐姜),宋点茶(沸水注茶,连茶带水一起喝)现代喝茶方式:明代人朱权发明,“瀹饮”(音越),滗去茶叶吉州窑:* 表现内容精巧、纤秀、细致* 仿耀州窑,代表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第八讲元青花元青花:①蓝色(蒙古族,尚蓝尚白)②没有初创期(在元代中晚期出现)③题材众多(受元曲、小说影响;朱元璋长期驻扎)④多为大件(蒙古人性格)元青花:①汉、波斯、蒙古文化的结晶(蒙古尚蓝尚白、波斯重装饰)②市场的热爱* 浮梁瓷局(景德镇)* 装饰层数很多(没有七层:元朝人“重九恶七”)* 多画牡丹(表示富贵;少数民族心胸开阔,喜大件的花)* “至正型”:层次丰富的元青花青花瓷特点:①以优雅、悦目的蓝色为陶瓷开辟了装饰的新路②发色稳定,成品率高(工艺保证)③质地优良,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元青花的出现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只有清代中后期出现的粉彩能与之抗衡)* 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 强调人工美、装饰美,改变了宋代以来追求含蓄、自然的美学观,大罐“鬼谷下山”:①题材:有情节(朱元璋:关心军事题材——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鬼谷下山)* 人物纹青花罐全世界不足十个:昭君出塞(东京)、尉迟恭救主(美国)、百花亭(大阪)、锦香亭(英国)、三顾茅庐、西厢记、细柳亭②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先河六艺:礼——礼节——道德水准乐——音乐——修养射——射箭——技艺御——驾驭——行动书——书法——形象思维数——算术——逻辑思维第九、十、十一讲明青花永乐:朱棣(迁都北京、建故宫、永乐大典、组织下西洋)* 报恩寺、报恩寺塔(南京):青花做地砖* 压手杯:虎口大小,胎厚有沉重感;带有明确纪年款“永乐年制”全世界仅三件* 一束莲:莲花、藕蓬配水生植物,丝带捆为一束——为官清廉(青花、莲花)* 永乐青花特点:①尺寸大:永乐气魄大;②形制特别:波斯文化;③内容特别:龙纹凶猛(中国最凶猛时期)* 苏麻离青(高铁低锰——浓重、晕散):青中泛黑,有锡光斑,手感凸凹不平宣德:雅好艺术* 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永宣后为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期间,没有官窑(永宣刚建立起官窑制度)* 共28年,三朝两帝: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明朝中叶:上三朝+ 成化、弘治、正德(三位皇帝均短寿:成年之前登基、40岁前过世)成化青花以淡雅、柔弱著称(永宣:浓烈)* 染料:平等青(国产)——色彩疏淡(强调平涂、线条)* 婴戏碗:求子心切(万贵妃的严格控制,成化的性格柔弱)* 官窑无大器弘治:一生未纳妾(中华历史上唯一一夫一妻制皇帝)* 官窑极少:勤俭* 青花特点:大量留白正德:无子,好女色、尚武* 青花:上启成弘、下接嘉万* 存在大量方形的瓷器*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直接用阿拉伯文字进行装饰):①开国上层贵族信奉回教;②出口需要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 明朝瓷器第二次高峰:千变万化的造型、醒目的蓝色、贴近生活的装饰,商品特性明确嘉靖:回归浓烈* 开始使用回青(蓝中带紫)* 题材:道教内容丰富(嘉靖受道教影响深重)——八卦、云鹤、葫芦、八仙(清朝使用“暗八仙”)隆庆:“隆庆开关”——对晚明的商品社会有很大好处,并推动第二次收藏热* 蓝得发紫(颜色好看);隆庆人物腰长;款识:大明隆庆年“造”万历:* 瓷器特征: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明确主题* “克拉克风格”:晚明时期的外销瓷——开光瓷器(用轮廓线勾画外框,其间绘制主题图案)第十二讲明亡清初青花明亡清初(过渡期,约20年):明代晚期:天启、崇祯清代:顺治* 政局动荡(1644年:崇祯、李自成、顺治同时为帝),官窑产品单一,多为青花,少量五彩、单色釉,民窑蓬勃发展* 瓷器与社会形态关联很大,呈现出思想的自由解放,生命状态的自由倾向* 晚明青花并非“粗大明”,摆脱了嘉万繁缛、密不透风的装饰风格,走向清丽、疏朗,为康熙朝青花奠定基础* 崇祯年间青花多写“干支”,不写年号* 文房用具中,笔筒出现最晚(于明朝晚期:万历),其他在宋代就已齐备屠隆(晚明)《文具雅编》,笔筒最早作为案头的装饰(竹制,后有玉、象牙等),或只放置不用的毛笔,使用过的毛笔都是悬挂,而不能倒置(笔毛散开、墨汁流入笔杆)* 顺治:青花龙纹“一身三现”(五、七、九现)该时期青花基本沿袭明代风格统瓶:上有收口,并不一般粗,不是桶状(政治涵义:大清一统)(多画刀马人)帽筒:上下一般粗康熙:* 在期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边境:平等,其后的一百多年两国边境安定)* 瓷器的官窑生产定制:如《耕织图》《棉花图》(棉花:保暖)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康熙亲自耕种,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初期多描绘战争场面的刀马人青花(三国、水浒),少见歌舞升平画面(西方喜欢:①题材:与当时欧洲的战争背景契合;②工艺:精致、流畅)* 初期不写本朝款,多写大明宣德、成化、嘉靖、万历年款,一来认为打碎不吉利,二来也是给当时文士的一种情感宣泄* 康熙有一半汉族血统,并写一手很好的董其昌字,后期多有《圣主得贤臣颂》笔筒,讲述西汉一位帝王得贤臣的颂,康熙深明稳固江山需汉臣出力,并了解汉文化的影响,《圣主得贤臣颂》便是满汉、君臣皆能接受的范畴* 康熙青花特点:①翠毛蓝(历代中最蓝的,取悦于人);②墨粉无色(同是青花,能分层次);③分量重(技术提升,釉质增厚);④紧皮亮釉* 该时期动物形态生机勃勃(麒麟:卧-- 坐-- 立)龙纹:最为凶猛枯枝花鸟(鸟:很肥)康熙青花:自由开放雍正青花:不再青翠,变得规范历史背景:①政治:吏治力度大(政治康熙晚期遗留的历史问题:贪污腐败、亏空钱粮、假公济私、结党怀奸)②艺术:雍正艺术造诣高(45岁登基);审美倾向收敛雍正青花风格:①直追永宣(仿制多可乱真)②淡描(仿成化)* 万历时期有铁线描:替代平涂(为省颜料)雍正仿制:清淡(为“雅”)元明大盘:多变形、花鸟处在常态(神态较呆)清代仿制:形制周正、鸟为绶带鸟(倒挂树枝、追逐小虫)=====参考不同时期画家作品的整体风格,可以对陶瓷的鉴定起到很大帮助,触类旁通====* 赏瓶(玉堂春瓶):以青花、缠枝莲,暗喻为官“清廉”(奖状+警示)景德镇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康熙晚期至雍乾时期):“督陶官”制度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雍、乾)唐英: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严格按照上头旨意做事)乾隆:盛年登基(25岁)、基业雄厚(康雍)、在位最久(89岁)、花钱最多的皇帝* 千叟宴(御赐养老牌)* 艺术能反映当时社会形态:《渔家乐》:康熙:捕鱼(出击)、享受成果乾隆:钓鱼(等待)、享受过程动物纹:康熙:凶猛,瑞兽(以麒麟为蓝本),为祈愿(安定)——担心乾隆:狮子绣球、百子龙灯(喜庆)——放心乾隆:陶瓷烧造达到工艺的高峰* 唐英:在任期间创新57种(e.g.大花觚[姑]、六方大瓶)康乾盛世(清中期、18世纪):(官窑)摹古、创新——形制规范、工艺熟练、熟能生巧(民窑)烧造量很大、质量很高乾隆后期:陶瓷风格走向僵化清晚期: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嘉庆、道光时期的瓷器合称“嘉道”(收藏界的蔑视):康乾盛世优秀的官窑瓷器到此结束;作品因循守旧(不再求创新,呈简单定式);过去该时期瓷器不作为收藏品;原因:国力衰竭,督陶官制度终结龙纹:凶猛,具有侵略性、杀伤力(康熙)——平缓、标注(乾隆)——妩媚软弱(嘉庆)陶工的工艺水平下降、偷工减料:莲花纹饰:缠枝莲(清早期)——钩子莲,釉面大面积不平整:波浪釉(雍正时期:“橘皮皱”,只是局部的起皱)清朝的五个辛丑年:1661:康熙即位1721:康熙做满60年皇帝(又辛丑年制)1781:《四库全书》首发1841:《广州条约》(割让香港)1901:《辛丑条约》咸丰期间:景德镇停烧,所以这个时期存世的陶瓷数量极少特点:非常细弱,没有生机(像道具布景一样,“纸片”),仿了大量的雍正瓷(款为“大清雍正年制”,实为仿品)同治青花:彻底不讲艺术性(日用瓷、艺术瓷相差不大)此时开始,粉彩与青花平分天下,粉彩是陶瓷中唯一可与青花比肩,能撼动其霸主地位的“同光中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贸易增加。

宋民窑瓷器PPT学习教案

宋民窑瓷器PPT学习教案
装饰技法:主要是印花和刻花,也有剔花及划花等。花纹
有莲花、缠枝花卉、波浪纹、鱼鸟纹等。刀法熟练,刀锋圆 活,犀利有力,主次分明。主花纹的刀锋较深,陪衬部分刀 锋则浅,均有一定倾斜度,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浅浮 雕的艺术效果。
器型:较为丰富,以碗、盘、瓶、罐、盆、炉、壶、钵等日
用瓷为主。 耀州窑与龙泉窑青瓷相仿,故称“北龙泉”。
宋人评茶以白为上,蔡襄<<茶录>>的第一句就是 “茶色贵白”。为了衬托茶液之白,宋代崇尚以黑色 的磁器为评茶的上品。
第46页/共53页
建阳窑茶盏-“兔毫紫瓯新、蟹眼清
为泉适煮应”当年的饮茶习惯,陶工们才设计出了这种
撇口、斜壁、小底式样的瓷碗。用这种式样的瓷 碗饮“碾茶”,能够收到“易干不留渣”之效。

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之
称。
第15页/共53页
磁州窑
磁州窑多生产民间日用陶瓷,故又名“杂器窑” , 是最富有民间特色的瓷窑

磁州窑自唐始,至北宋时兴盛并成为北方名窑,历经 明清至今河北邯郸(古属磁州窑产地)仍然有许多窑 在烧制瓷器,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其艺术风格也仍旧 保持,是北方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民窑体系。 成为景德镇以外的全国第二大窑。
釉层稀薄 ,看起 来干涩
吉州窑特点
见水则灵动
第40页/共53页
建阳窑
建阳窑,也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位于福建省建阳县 永吉镇,从晚唐、五代始烧青瓷,宋代以烧黑瓷为主,兼 烧青白瓷。
建窑以生产黑釉茶盏为大宗,建盏颇受文人喜爱,苏 轼的“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黄庭坚的 “纤纤捧,研膏溅浮,金缕鹧鸪斑”,杨万里的“鹧鸪碗 面云荥字,兔褐鸥心雪作泓”,蔡襄的“兔毫紫瓯新,蟹 眼清泉煮”等诗词都可以体现。

马未都:玩瓷器,看底足,元青花底足(组图)

马未都:玩瓷器,看底足,元青花底足(组图)

马未都:玩瓷器,看底足,元青花底足(组图)承诺:只卖真货,假一赔十喜欢精品寿山石,请加美女微信交流古陶瓷鉴赏有一句行话叫“举足轻重”,意思是说鉴定瓷器真伪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关键,所谓举其足而知其轻重(比喻瓷器的真伪和年代)也。

“看瓷不看底,断代没道理”说的意思也差不多。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收藏大纵横尽量多给藏友一些收藏参考!1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瓷器的底足传递了许多不同时代瓷器制作的诸多信息(包括原料信息、泥料加工制备信息、器物成型信息、修坯整形信息、施釉信息、窑具使用信息、装烧信息、窑室火焰信息、出窑脱匣信息、后期修整信息……等等)还传递了瓷器的时间信息、流传信息(出土或传世)等等,瓷器底足也是赝品制作的“软肋”,可以“形似”,而“神似”极难。

所以观察瓷器的底足对鉴定瓷器的真伪和年代意义重大。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藏家天下给藏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公众号元青花的底足具有一切古瓷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个性。

即元青花本身的底部特征也非整齐划一。

早些年也上手过国内部分元青花瓷,时间匆忙,也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反而不如后来陆续收集的图象资料看得真切。

故对元青花底足的观察和领悟大多也是得自图象资料,再就是亲自在元代土层采集的瓷片中带底者。

以下所论元青花瓷器的底足以至正型为主。

所选图片资料均为国内外馆藏品中入藏时间早、有明确档案记录或明确出土地点者,近年入藏而无初始档案或明确出土地点者,虽国家级著名博物馆亦不予选用,以保证讨论材料的真实可靠性。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奇迹》收藏奇迹收藏奇迹公众号1)圈足之大小:大盘类为大圈足。

罐类也是大圈足。

小盘和大碗为小圈足。

瓶类适中,与瓶身成适当比例。

按器型排列圈足之大小依次为:大盘、大罐、瓶、小盘和大碗。

前者圈足大于后者。

2)挖足之深浅:大瓶及玉壶春瓶为深圈足。

中小瓶类为浅圈足。

罐类都是浅圈足。

大盘也是浅圈足。

小盘反而有深圈足者。

河北省博物馆藏元代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底部3)足墙之宽窄:大瓶为窄墙。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笔记(2008-07-08 22:57:25)去博物馆看陶瓷必读!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最好的陶器在黄河流域甘肃彩陶青海柳湾彩陶秦兵马俑灰陶汉俑兵马俑,说唱俑(四川出土多,歌舞升平)汉代绿釉陶楼汉代为厚葬高峰期唐三彩明器唐代为第二个厚葬高峰期唐人爱马昭陵六骏舞马衔杯陶用黏土烧制,瓷器用瓷土烧制/烧陶的温度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陶器吸水,不透光,瓷器不吸水,透光魏晋,士大夫强调内心的感受。

内心的感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被人忽略。

唐代南青(越窑)北白(邢窑)禁铜令促使瓷器业的发展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长沙窑首创釉下彩鲁山花瓷大色块,鲁山花鼓唐代晚期秘色瓷出现越窑改进版开始有了宫廷特征五代钱王政权烧制大量秘色瓷进贡北宋北宋官窑汝窑汝州五大名窑之首烧制时间仅二十多年,寥若晨星全世界约67件蟹爪纹,鱼鳞状开片,香灰胎,芝麻钉,裹足烧,天青色(柴窑,后周柴世宗的御瓷,雨过天请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欧阳修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官窑宋徽宗时期烧造北宋抑武尚文琮式瓶南宋官窑紫口铁足,开片规律不一,北宋厚重南宋轻薄哥窑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大片为官,小片为哥,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钧窑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呈现红色,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蚯蚓走泥纹定窑定器有芒不堪用,红瓷,金彩描花宋代北方民窑磁州窑白地黑花率真,粗犷,化妆土,文字装饰,瓷枕耀州窑北方青瓷,橄榄绿,刀刻纹饰,刀刀见泥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景德镇影青,青白瓷,胎质地致密,透光性非常好宋代人追求生活的情趣,比其他朝代更甚龙泉窑Celadon 最好的时期不是北宋而是南宋胎薄,釉厚,不开片建阳窑福建主要生产茶盏,黑胎,鹧鸪斑吉州窑和磁州窑非常接近,画得更为精巧纤秀南北融合宋代陶瓷美学的追求中含有强烈的哲学因素元青花蒙古人尚白尚蓝,元朝大量穆斯林知识分子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基调没有初创期,突然成熟题材众多,造型硕大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明早期青花(永宣青花)永乐定调,尺寸大受波斯文化影响龙纹凶猛郑和带回大量波斯纹样,苏麻离青永宣不分彻底摆脱宋以来建立的官方陶瓷美学系统,宋代朴素,青花繁华官窑瓷器第一次署上本朝年款,成为定制明中期青花成化成化帝性格柔弱成化青花柔弱,使用平等青“成化无大器”,人物纹“成化一件衣”表面油腻弘治官窑少见,勤俭,弘治黄釉正德上继成弘,下接嘉万阿拉伯文图案明晚期青花嘉靖佛头青(回青),蓝中带紫隆庆青花最为浓艳万历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主题明晚期瓷器大量出口欧洲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读书笔记一,陶瓷过渡期“过渡期”指明天启朝-崇祯朝-顺治三朝。

第四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课件

第四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课件

二、藏品分类与库内管理
(一)藏品分类
➢ 藏品分类就是划分藏品类别,是按一定的原则方法,根据藏 品性质或形式上的同和异把藏品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具有 同一特征的藏品聚集一起,不具有这 一特征的藏品区别出去 ,另行归类的过程。
➢ 目前,我国博物馆大都采用既按藏品质地、用途,又按藏品 时代的综合方法对藏品进行分类。
(二)登记
➢ 博物馆对入藏的文物、标本等物件进行逐件、逐项记录的工作, 是藏品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即履行登记的手续。
➢ 藏品登记工作,主要包括登记藏品总登记账,建立藏品登记的辅 助账册和藏品登记卡片等内容。
➢ 藏品总登记账是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财产账,是国家依法管理、 保护藏品的法律依据,每一个博物馆都必须建立本馆的藏品总登 记账。
• (二)藏品管理的目的
➢ 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 丢失和 Nhomakorabea坏;➢ 二是研究其内涵,为社会上 的广泛利用提供方便条件, 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
• 四、藏品管理的要求
• (一)制度健全 • (二)账目清楚 • (三)鉴定确切 • (四)编目详明 • (五)保管妥善 • (六)查用方便 • (七)科学保护 • (八)加强研究
遗产相关物件的抢救性征集 ➢ (五)严格做好科学的原始记录
第三节 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
• 一、藏品征集的范围
• 藏品征集的范围,主要应根据博物馆的性质、特点来确定。
• 二、藏品征集的政策
➢ 藏品征集政策,是指为完成藏品征集任务而制定的可以依据的 标准或原则。
➢ 征集政策应包括征集对象和范围、征集条件标准、 征集方式方 法等内容,还要规定征集主体的资格,即实施征集工作的单位 、个人的资格。
• 五、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捉刀代笔科罗曼多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捉刀代笔科罗曼多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捉刀代笔科罗曼多中国漆器的装饰手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笔,比如带有描绘的漆器和素漆器;另一类是动刀。

这两类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动笔相对来说比动刀容易一些,体现出平民化的特征。

比如我做了一个素漆盒,心中有一份寄托,那么我就画几笔竹子或兰花。

而所谓动刀,就是要在漆器上雕刻,对技艺的要求会高很多。

相对来说,动刀的漆器贵族化倾向就比较重一些。

剔与雕漆器有一个特性,就是干燥比较慢。

由于它的这个特性,聪明的工匠发明了动刀的漆器。

我们生活中都有经验,水很容易干,比如桌子上洒了一杯水,很快就会干掉;如果洒了一滴油,很长时间都不会干;如果洒了漆,也不容易干。

漆的干燥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我们有时对漆的干燥问题还有一点误解,认为气候越干燥,漆干燥得越快。

其实不是这样,有的漆器是在非常潮湿的条件下才能加快干燥速度。

由于漆的干燥速度比较慢,就形成一个特性,在它半干不干的时候会形成一层软软的膜。

当这层膜出现的时候,古人发现,在膜上可以再度刷漆。

也就是说,不等第一道漆彻底干透,就刷上第二道漆;等第二道漆半干的状态,又刷第三道漆,循环往复,可以使漆膜增厚。

等到漆膜增厚到一定程度以后,古人就开始在上面做文章,用刀在半干状态的漆上面剔出纹样,由此出现了中国独有的用刀代笔装饰的一类漆器,比如剔犀、剔红等等。

为什么把这种工艺称之为“剔”,而不是“雕”呢?因为中国的语言非常严谨,剔和雕之间有区别。

雕,是雕刻。

雕刻在我们心目中是硬碰硬的概念,比如篆刻印章、雕刻石像,都是硬碰硬;硬碰软的时候才称之为剔。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词汇呢?有,比如说剔肉,肉比骨头软吧。

吃饭时牙被塞住了,剔牙,不是真的去剔牙齿,是剔牙齿与牙齿之间那道缝。

中国语言的严谨性在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硬碰硬为雕,硬碰软为剔。

那么,当漆器的漆膜形成一定厚度,在半干的状态下,工匠用刀在上面轻轻剔出纹样,是硬碰软,所以叫剔,不叫雕。

后来由于很多外行的理解,把剔犀、剔红这种动刀的漆器称之为“雕漆”,从专业意义上讲是不对的。

收藏马未都7共15页文档

收藏马未都7共15页文档
他是为死人写的还是活人写的, 但有的清清楚楚是为活人写 的。 如宋枕中有这样的话“众中 少 语 无事早归”,瓷枕中有很 多吉祥语。 因此,古代的枕头有:保健、 嫁妆、镇宅、陪葬的功能。
宋 青白瓷枕

宋代著名的文字枕多见于磁州窑,历史上关于

磁州窑最早的记载是在明代,磁州窑是北宋北方最 大的窑口,但他是民间的一种行为,官方并不提倡,
磁州窑是北方最广泛的一个窑口,品种特别多,
磁州窑是北方最广泛的一个窑口,品种特别多, 装饰手法大约有58种之多,分得非常细,马未都老 师把他简单的分为三种:第一种方法叫硬碰硬,它 用刀或者竹片,用硬物在上面刻划而成;第二种方 法是软碰硬,用笔在上面画;第三种方法是软硬兼 施,就是既有刻,又有画。
磁 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 谢 观 赏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曹昭是明初的人,他在洪武年间写的《格古要论》 中第一次提到磁州窑。磁州窑作为学术上的命名并
州 窑
不是曹昭定下来的,而是到了民国初年由英国人定 的,当时外国人到中国的北方,看到如此众多精美 的瓷器的时候,为它正式借用曹昭磁州窑的这个
“磁州”,磁州窑的“磁”不是瓷器的“瓷”,所
以日本人的磁器就写的这个“磁”。
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 宋代(公元960~1279年) 北方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 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生产 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 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 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 的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较 为普遍应用的纹饰有动植物 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 纹等。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 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 生活中文化、习俗、时尚、 追求等方面。这一点尤其以 带有文字纹饰的瓷枕所表达 出的最为明显。

马未都:瞧瞧我收藏的老珠串!21:40《收藏马未都》

马未都:瞧瞧我收藏的老珠串!21:40《收藏马未都》

马未都:瞧瞧我收藏的老珠串!21:40《收藏马未都》预告珠如何辨别老珠子?古玩界常说“老东西自己会说话”,老珠子带着岁月的印记、工艺的痕迹、自身的时代风格,就像一张名片一样默默地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别看小小一粒珠子,它上面承载的信息量却十分丰富,就看你能不能读懂它的语言。

宏观看什么?包浆、时代特征包浆任何材质都会产生包浆,玉、玛瑙、琥珀蜜蜡、金属等无一例外,但是由于埋藏或保存条件、使用和盘玩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包浆的表现各有不同。

看包浆就是要看是否自然,是否符合正常规律。

时代特征看时代特征就是看珠子的材质、形制、纹饰、工艺等是否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吻合,吻合才可以判断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史前时期的珠子,总会带着石器时代的特征,从形制到工艺都带着早期的稚拙。

西周时期玉珠战国紫水晶微观看什么?工艺痕迹、风化痕迹、使用痕迹1工艺痕迹老珠子不可能如机器制作的那样规整和千篇一律,老珠子一定会自然地透着一股手工制作的拙劲,形状不完美。

工艺痕迹要从三个方面来看:打孔方式以及孔道内壁痕迹,表面痕迹(开料或制作痕迹以及表面抛光留下的工艺痕迹),纹饰的制作工艺。

老珠子的孔道特征西周绿松石琮形珠的孔道2风化痕迹珠子长期在使用或埋藏过程中受风化或淋滤作用影响,会多多少少留下可以寻觅的痕迹。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以及生物风化。

高古板珠的风化痕迹3使用痕迹老珠子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有些磕碰、损伤或其他使用痕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老伤和新伤有着明显区别:如老伤的伤痕处也产生了包浆和风化,老伤分布在容易磕碰受损的部位等。

源自中亚的镶蚀玛瑙珠玛瑙珠串老珠子与瓷器、玉器等文玩艺术品的辨别方法有相同之处,有辨识经验的人可以触类旁通。

但今晚节目五位选手会了解马先生收藏的这串老珠子吗?上面金珠除了有佛首形的,还有什么形状的?玛瑙线珠的发源地又是哪里?今晚21:40马未都将继续为您讲述与珠子有关的一切,复活赛第二场,重登舞台的五位学霸谁将突出重围进入总决赛?今晚广西卫视21:40,精彩不容错过!看精彩节目还可以微信摇一摇,赢取节目丰厚礼品啦!怎么玩?看第二条!选手小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一阵根雕收藏热,许多根艺作
品作为相互馈赠的礼品,从几千
元卖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不过,进入90年代,一大批在南
方厂房批量生产出来的根雕扰乱
了市场,使根雕艺术品身价大跌。
好在近几年来,根雕市场又重新
走向旺盛。”
观复学堂
被称为米寿是指多少岁呢?
A 77
B88
C 99
D108
米寿是我国传统的寿称之一:八十八岁的雅 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 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存放,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和病虫害,
造成霉变、虫蛀、产生腐烂空洞现象。根
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
意空气流通。
3、防止化学物质腐蚀性的东西接触根
雕作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根雕表
面保护膜毁坏或起壳等现象。
“早在战国中晚期,根雕
《辟邪》的出土,就表明根雕艺
术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喜寿:七十七岁。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 写的“七十七”,故称。
白寿:九十九岁。因“白”字乃“百”字去 “一”,故称。
一百零八岁。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 “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入”分 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 “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 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 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称“茶寿”。
原材料常用木料 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阴沉木

艺术品保养
根雕艺术保养,是使根雕作品长期流
传的措施,必不可少,须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根雕作品阳光下直接照射更忌
阳光长期照射,过强的光照会使作品颜色
褪化, 表面蜡层熔化,漆膜老化而脱落,
甚至出现材质开裂等现象。
2含有被誉为“植物脑黄金”的α-亚麻酸(ALA),是迄今为止
发现最有效的抗衰老和抗辐射植物,当地称之为“长寿麻”或“不老油”。火麻
对自然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目前只产于巴马北部的石山,产量稀少且价格昂
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谁?
A杜甫
B杜牧
C王维
D王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遍 插 茱 萸〔zhū yú〕少 一 人。
有两位古代神仙代表老人健康长寿,一位是南极仙翁,另一 位是谁?
A 西王母 B嫦娥
C 麻姑
D何仙姑
道教神话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 东南姑馀山,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
被称为巴马第三宝的是什么?
A人参
B火麻
C 玉米
D红薯
巴马火麻是巴马人长期食用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火麻被当地人称之为
长寿麻,或长寿油。1999年联合国粮油调查署考察巴马火麻后向全世界特别推
荐火麻油为“最有开发价值的植物油”。火麻油是大自然中唯一能溶解于水的油
料,在所有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同时含有大量延缓衰老的维生素E、
根雕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 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 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 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 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 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 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 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 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 “根艺”。
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
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
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 取名麻姑献寿。
男寿星:南极仙翁 女寿星:麻姑
古玩门诊
璧一般是圆的,中间一个孔, 出郭璧的形式最早出现于西 汉,郭和廓是通假字,出廓 是指的出了圆的这个轮廓。 出廓在西汉是非常流行的品 种。
环绘笔筒不分 正面背面。
五色墨
颜色墨的一种,
如乾隆制造的“五
香”,即石青、石
绿、朱砂、石黄、 白五色墨。
谢谢观看!
到了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
熟。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
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
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
根雕
其他实用品,如树根太师椅、树 根拐杖等多种根雕艺术品。”谈 起根雕,裕丰花鸟虫鱼市场里的 根雕收藏家胡红兵可是一肚子的 “收藏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合
肥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也兴起
收藏马未都23期
重阳喜话福禄寿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 “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 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马未都先生说:中国人认为凡事都有阴阳, 数字中凡是单数都为阳,双数都为阴,而在 一,三,五,七,九中以个位数来说九是最 大的,把两个最大的阳数放在一起,故而称 为重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