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翻译赏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自古就存在的格言中蕴含着一种现实的真理,那就是由俭而奢的时候容易,而要从奢回归俭则费不少心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起初贫穷孤寒,只有苦干求学而渡过最艰难的日子,由俭而奢,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断进取才获得了成功。
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才可以从穷困中走出,从俭到奢。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奢华的生活让某些人慢慢放纵,慢慢肆意妄为,贪欲加剧,很快便把自己搞进了坠落的深渊,从奢进俭不可谓不是费尽心机。
因此,倡导从俭入奢的理念,是现实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的。
从一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大致方向明确,然后再步步为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慢慢积累,再加上勤奋节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就能晋升社会地位,过上舒适宁静的生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一步步的向上改观。
但是,一旦走上了“由奢入俭”的路,却又为之放弃殆尽。
但是,如果坚定自己的意志,艰苦奋斗不懈,脚踏实地,就可以重振旗鼓,再次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从新重建心中的梦想家园。
总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句老生常谈,正是古老智慧提醒人们要知足常乐,不能贪心障眼,更要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念,秉持节俭意识,享受俭朴简约的生活,完成一次心灵的自我修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谚语,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司马光这个名字是和砸缸联系在一起的。
此外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他那部巨著《资治通鉴》。
其实真正让司马光在历史上赢得巨大声望的还是他一生的磊落和廉洁。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就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生活十分朴素。
他家一贯粗茶淡饭,绝不奢华。
即使招待上等官员,也只是用当地的山果、土产的蔬菜,而且也只限于三五道菜。
父亲的俭朴影响了司马光的一生。
司马光为官50多年,历仕宋四朝,还做过宰相,按理说他应该很富有,其实并不是这样。
他有一位老友刘蒙从河北到了当时的京城开封,以父母无钱安葬,弟妹嫂侄需要抚恤为由,开口就向司马光要万钱。
对此司马光回信一封:“我司马光一贯小心谨慎,简朴为官,一分一毫也不敢妄取于人,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衣帛,视地而后敢行,顿足然后敢立,连亲属故旧都拿不出钱来帮助,哪来的钱给您啊!”司马光做官几十年,只在洛阳有田三顷。
司马光的老伴儿张氏伴随他46年,妻子死后,家里没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
最后,他还是把自己这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
他的品德,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佩服,愿意与他为邻。
司马光曾给儿子写信说:“我们家本来就是清寒的,清白的家风代代相传。
至于我本人,从来不喜欢豪华奢侈。
小时候,大人给一件华美的服装,就不愿意穿;考中进士后,别人戴花,自己也不愿意戴;只是出于对皇上的尊崇,才不得不勉强插戴一枝。
我认为,平时穿的能够御寒、吃的能够饱腹,也就行了。
但是,许多人却嘲笑我寒酸。
对此,我从未后悔过。
古代的人都把俭约视为美德,现在的人竟看俭约为羞耻,真是咄咄怪事!”司马光年老体衰时,他的一位朋友准备花五十万钱为他买位婢女,以便伺候他。
他当即谢绝,说:“我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穿不敢有纯帛,怎敢拿五十万钱买一婢女?”随着司马光职位的升迁,有不少人想通过他捞些个人好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10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二:“日入之数,多于己出,此所以常有余。
有不之悟者,何以支梧。
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耳。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易,由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训俭示康》《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为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文章先写司马光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注重节俭,接着写近世风俗趋向奢侈靡费,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进而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从理论上说明“俭”和“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
原文节选如下: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译文: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
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
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创作背景在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俗习惯日益变得奢侈腐化,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奢侈之风盛行——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脚上也穿着丝鞋,许多人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大操大办。
这种习气上的破败,让熟悉历史的司马光感到深深的焦虑,他深知那种社会风气对年轻人的思想腐蚀作用很大。
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那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其大哥司马旦的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为什么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原理是
什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训俭示康》,这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这句话意思是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很容易的,但是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
在这封家书中,司马光不仅以父亲的威严口气,告诫其儿子当须身体力行,而且还严格要求其儿子“当以训汝子孙”,使子孙后代也照此规程行事,忠实地继承和发扬祖宗遗风。
扩展资料:《训俭示康》所讲述的道理
文章首先先叙述自己素来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对别人的讥笑不以为然,并说自己并非故作不同流俗而沽名钓誉,乃顺应自己的性情;又追忆天圣年间士大夫往来宴聚普遍尚俭的旧事,慨叹近日愈趋侈靡的风气。
接着以本朝有识之士的俭朴美德为例,说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引述古人的遗训,分析“俭”与“侈”的得失利弊;最后以古人俭、奢的历史事实,阐明俭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祸自败,勉励子孙行俭戒奢,保持家风。
所论虽是为子孙后代保全身家性命着想,但于后世颇具教益。
全文平实自然,明白如话,广征博引,说理透彻。
虽是告诫后人,却不板着严肃面孔正面训诫,而是以老人回首往事、今昔对比的亲切语调信笔写来,未经心组织而自然成理。
文言文阅读《勉谕儿辈》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勉谕儿辈》并回答问题
一、文言文原文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
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二、回答课后习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办粗饭几日
(2)何必图好吃好着
(3)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三、习题参考答案
1、①用来做成②衣着,衣服③不要
2、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
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
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
训俭示康原文、翻译及赏析
训俭示康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代:司马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由奢入简易,由俭入奢难的意思
由奢入简易,由俭入奢难的意思
由奢入简易:指从过度奢侈的生活方式转变为更加简单节约的生活方式。
比如改变花费无度的作风,把收支平衡,设法使生活更加紧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精打细算,多做节省的努力,将未来留出更大的储蓄,以获得某种程度的稳定和安宁。
由俭入奢难:指从节俭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奢侈的生活方式,由于原有的生活习惯已习惯于节约,改变起来很难,即使有财力,也容易拖泥带水,在不必要的地方挥霍,造成钱财的浪费,因而由节俭入奢侈难度较大,学习改变也比较困难。
- 1 -。
古诗勉谕儿辈翻译赏析
古诗勉谕儿辈翻译赏析
文言文《勉谕儿辈》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俭:节俭。
2奢:奢侈费用。
3费用:花费钱财。
4着:穿。
5办:用来做成。
6莫:不要。
7饥:饥饿。
8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9若:如果。
10馋:这里指饥饿的意思。
11图:贪图12粗饭:粗茶淡饭13特:只、仅14则:那么15待:等待16足:足够【翻译】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
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
/b/20489,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由俭入奢易,由俭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俭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由俭朴节约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相对容易。
这是因为人在拥有更多财富和资源时,往往会面临更多诱惑和消费机会,容易陷入奢侈享乐的境地。
然而,相反地,由俭入俭却相对困难。
一旦一个人习惯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并意识到储蓄的价值,他们很难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尽管可能面临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经济状况,但他们仍然坚守着节约的原则,并且继续节制自己的开支。
这种坚持节俭的品质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但也可能使个人错失一些享受生活的机会。
总的来说,由俭入奢易和由俭入俭难都是指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转变。
前者表示当人们面临更多资源和财富时,很容易过度消费;而后者则指坚持节俭的生活方式不容易改变。
这两种转变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需要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价值观来平衡。
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理解
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理解
答案:
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出处:
宋・袁采《袁氏世范》二:“日入之数,多于己出,此所以常有余。
有不之悟者,何以支梧。
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耳。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
明・周怡《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
《勉谕儿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勉谕儿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办粗饭几日
(2)何必图好吃好着
(3)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参考答案:
1、①用来做成②衣着,衣服③不要
2、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
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
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
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但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这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奢侈的生活方式,对于节俭的生活方式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和困难。
这句话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是司马光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旨在教育儿子要保持节俭的品德,不要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
这封家书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育,也是对后人的警示,提醒我们要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不要陷入奢侈的陷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不要追求过度的奢侈。
因为过度消费会导致财务危机,也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掌控。
相反,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的意思是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
这句话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原文: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译文: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
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
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句著名的谚语,表达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节制奢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避免浪费。
本文将探讨这句话的意义,并分析它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这句话强调了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一开始过着节俭的生活,那么我们很容易进入奢侈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一开始过着奢侈的生活,那么我们很难回到节俭的生活方式。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并且避免浪费。
其次,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节制奢侈。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消费的诱惑。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来推销产品。
这些产品可能是奢侈品,也可能是不必要的商品。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那么我们可能会陷入奢侈的生活方式中,从而导致我们的财务状况恶化。
因此,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节制奢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避免浪费。
最后,让我们看看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开始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甚至是不必要的商品。
这些消费行为可能导致人们的财务状况恶化,也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
因此,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节制奢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避免浪费。
总结起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句著名的谚语,表达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节制奢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避免浪费。
本文探讨了这句话的意义,并分析了它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凭借清白(的家风)相继承。
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
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
”(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谦虚,宁愿固陋。
’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
’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及译文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及译文勉谕儿辈阅读答案及译文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2.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就难了。
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勉谕儿辈》作者:明朝,周怡周怡(1505—1569),字顺之,号讷溪,明代仙源人。
注释:1.俭:节俭。
2.奢:奢侈费用。
3.费用:花费钱财。
4.着:穿。
5.办:用来做成。
6.莫:不要。
7.饥:饥饿。
8.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9..若:如果。
10.馋:这里指饥饿的意思。
11.图:贪图12.粗饭:粗茶淡饭13.特:只、仅14.则:那么15.待:等待16足:足够【参考译文】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一餐吃肉喝酒,可以用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
生活中不挨饿不受冷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好的'穿好的呢?经常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好东西吃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会常常享受温饱了。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办粗饭几日
(2)何必图好吃好着
(3)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参考答案:
1、①用来做成②衣着,衣服③不要
2、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
得好呢?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
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
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翻译赏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文言文《勉谕儿辈》,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b/20490,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
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