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合集下载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内容提要: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共同发的,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差距的小康;从时间上看,总体小康是2000年达到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在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他称:“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对于什么是小康社会,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

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有两个标准——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面分别了解一下小康社会的这两种标准:一、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所谓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比如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所谓不全面,是讲我们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那么,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本文将从不同层面逐步探讨。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需要从经济发展角度进行考量。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因此,一个国家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达到标准。

具体而言,标准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指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经济上要求GDP稳定增长,不仅要保持较高增速,还要实现质量提升,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同时,人均收入要不断提高,劳动者要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

此外,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要求国家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保障人民的就业权益。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还需要从基本民生保障的角度进行评估。

基本民生保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主要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

在教育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取消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政策,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

在医疗方面,要求实现全民医保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住房方面,要求实现住房供应的有效保障,确保每个人都有体面的居住条件,解决住房问题。

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需要从社会稳定与安全的角度进行考虑。

社会稳定与安全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标准主要包括社会治安状况、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

社会治安状况要求社会上没有大规模的犯罪活动,人民群众能够生活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社会公平正义要求社会资源公平分配,消除各种不公平现象,确保人民群众公平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

社会和谐稳定要求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和谐,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障,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

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还需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评估。

全面小康标准及由来

全面小康标准及由来

全面小康的十项基本标准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到2020隼有可能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5%以上。

小康基本标准(此系基本标准,非全面标准,目前全国除第3、6、16条外,其余均已达到)(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总体小康"离"全面小康"有多远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十六大报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那么,总体上的小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提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标准,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指标。

据国家统计局介绍,到2000年,这16项指标中,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三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

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社会的标准

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社会的标准

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社会的标准小康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理想社会,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理解小康社会呢?它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小康社会的定义小康社会是指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较好满足的社会形态。

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小康社会的标准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见的是以恩格尔系数为参照的生活水平衡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该家庭的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另一种常见的小康社会标准是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为参照的。

例如,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

”。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指标,如人均住房面积、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成人识字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教育娱乐支出比重、电视机普及率、森林覆盖率等等。

小康社会的实现在中国,"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发展目标。

自1982年开始,中国就将"小康社会"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

到了20世纪末,中国成功实现了"总体小康"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小康社会"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它还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因此,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科技创新等。

总的来说,"小康社会"是一个既具体又抽象的社会发展目标,它既是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也是对精神生活水平的追求。

而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方面。

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

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

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

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

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

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

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

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对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要求,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要求,是对全体人民的全面要求。

那么,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才能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标准包括国民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就业率、贫困人口比例等方面。

经济发展要保持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增长,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再次,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达到一定水平。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此外,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最后,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生态环境保护达到一定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的目标,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只有全面实现各项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小康社会2024年的全面小康目标

小康社会2024年的全面小康目标

1979年,邓小平提出“小康 社会”概念
添加标题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 “新三步走”战略,其中第
二步是建设小康社会
添加标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

2024年,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全面实现,实现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 “三步走”战略,其中第二
步是实现小康社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小康社会2024年的发展现 状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教育医疗:教育、医疗等公 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预计达到8%以上
经济增长:2024年GDP增 长预计达到6%以上
加强与其他发 展中国家的合 作,共同推动 全球减贫事业
加强与其他国 家的文化交流, 促进不同文明 之间的相互理
解和尊重
小康社会2024年的影响和 意义
第六章
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经济方面:全面小康社会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方面:全面小康社会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环境方面:全面小康社会将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国际方面:全面小康社会将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 善,空气质量、水质量等指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根据"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总体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的20年间,我国的经济总量将翻两番,但根据GDP 增长和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关系测算,届时农民可支配收入只能增长1.5倍左右,人均接近6000元。

人均6000元以上农民的消费结构与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非常接近,也靠近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的平均消费结构(据测算,三者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34),这说明人均6000元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能够使农民享有全面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生活质量。

因此,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定在6000元以上。

要实现这个目标,今后20年农民收入每年要平均增长5%以上,而1990-2000年农民收入的平均增速只有4.5%,从近两年农民增收形势看,仍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的趋势。

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的目标其实是个不低的目标。

(二)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35%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在40%左右,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不低于35%,两项合计在75%以上,而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多数低于25%。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滞留在农业上的劳动力转移难度很大,因此达到工业化成熟阶段时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应比国际上的一般标准要低一些,农业劳动力比重可能要高于25%。

但也不能过高,否则不能称之为工业化成熟社会。

我们认为这一目标值确定为35%以下为宜。

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50%,今后平均每年要下降近1个百分点。

2000年,上海、北京、天津的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已在20%以下。

浙江省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已下降到38%。

因此,实现这一目标虽然压力很大,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三)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时,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超过农村。

目前世界平均城市化率已达到47%,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其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为66%,其下游国家也多在55%以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新华网2004-03-11 16:14:54 )来源:经济参考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十一.五”计划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李善同侯永志孙志燕冯杰内容提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

其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最新的发展理念,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要求,借鉴国际经验,以及体现综合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鉴此,我们建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16项指标。

在经济主题方面,有4项指标;在社会主题方面,有7项指标;在环境主题方面,有3项指标;在制度主题方面,有2项指标。

经济主题第一项指标: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实现这一目标,GDP必须保持年均7.2%的速度。

根据改革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有关预测,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9.7%。

考虑到增长条件的变化,未来20年,GDP增长速度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但是,保持GDP年均增长7.2%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

综合考虑,我们建议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目标设定为25000元。

按照汇率法计算,这一水平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左右。

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变动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间。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1980-2000年,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年均0.94个百分点。

中国的小康标准是什么

中国的小康标准是什么

中国的小康标准是什么
中国的小康标准是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小康
社会是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达到相对富裕的社会。

那么,中国的小康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小康标准也有所不同。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的小康标准包括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财富的普及。

同时,也包括了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发展均衡,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中国的小康标准还包括了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
障体系的完善。

人民享有基本的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和改善。

再次,从环境方面来看,中国的小康标准也包括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民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最后,从政治方面来看,中国的小康标准还包括了民主法治和社会稳定。

人民
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法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秩序良好,国家政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综上所述,中国的小康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包括了经济、社会、环境和
政治等多个方面。

只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

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

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中国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阶段。

小康社会的标准是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达到中等以上的程度,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经济方面,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首先要求国民经济总量逐步增长并稳定。

这意味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要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此外,小康社会还要求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这包括提高工资收入、增加社会保障待遇、改善就业和教育条件,增加自主消费能力等。

在社会方面,小康社会的标准要求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实现。

这包括推动形成更加公平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等。

此外,小康社会还要求社会风气向上,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

在生态方面,小康社会的标准要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包括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此外,小康社会还要求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生态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在政治方面,小康社会的标准要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

这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此外,小康社会还要求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社会组织,提高人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标准,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生产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协调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只有通过全面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农村全面小康测评方式及指标说明

农村全面小康测评方式及指标说明

农村全面小康测评方式及指标说明农村全面小康的测评采用综合评分法。

它的大体思想是按每一个指标规定的最高值与最低值肯定全距,然后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最后将单个指标实现程度与其权数想乘并加总,得综合分值。

一、计算各指标的实现程度计算各指标的实现程度咱们先对评价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置,即把性质、量纲各异的指标转化为可以进行综合的相对数。

其具体步骤是:一、肯定各评价指标的上下限进行标准化处置首先需要肯定各个评价指标的“优”、“劣”上下限,也即各个指标的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

由于整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起点,咱们规定各指标的全面小康值为目标值,整体小康值(见附表2)为起点值。

在具体计算中,对正向指标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值为Xmax,以整体小康值为Xmin;对逆向指标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值为Xmin,整体小康值为Xmax。

在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只有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三个指标为逆向指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适度指标,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3)对适度指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国际上明确规定,0.6以上是差距偏大,0.2以下是高度均等,差距偏大和高度均等都不好。

具体计算如下:实际值X在全面小康标准值0.3-0.4之间,实现程度为100;实际值X在0.4-0.6之间,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0.6-X)/0.2)×100;实际值X在0.2-0.3之间,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X-0.2)/0.1)×100;实际值X大于0.6或小于0.2,实现程度为0。

二、计算各目标层的实现程度一个区域(省、市、县)的全面小康社会整体目标实现程度是指这一区域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评价指标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水平。

各子目标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指组成各子目标的各个指标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实际水平。

这里咱们采用加法合成法计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整体实现程度及各个子目标的实现程度。

小康社会的标准

小康社会的标准

小康社会的标准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

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概念,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小康社会的标准,不断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首先,经济方面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翻番。

同时,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应当得到提高,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还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其次,政治方面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政治稳定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加强执法司法,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的服务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再次,文化方面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自信,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此外,社会方面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总之,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概念,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全面推进。

只有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十八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八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海、北京、浙江占据前
三名,甘肃垫底。从增幅 来看,海南增幅最高,达
17.9%。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7.4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和6.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 调查,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人民币,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医疗制度化
二、重在“预防”
三、大量培养医生
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一、什么是城乡低保标准? 城乡低保标准=必需食品消费支出+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 支出。其中,必需食品消费支出通过市场调查确定当地 食品必需品消费清单(即标准食物清单)、根据中国营 养学会推荐的能量摄入量、相应食物摄入量以及食物的
新起点 新目标 新战略
解读《十八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城镇化率达到50% 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大学入学率20% 九、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升至49.7%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
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继 2008年 中 国 成 为 名 副其实的第一网民大国之后, 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又取 得了两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一 是网民总数突破3亿,到年底 达到3.84亿人;二是互联网普
及率达到28.9%,第一次真
小康!小康!从繁华都市到美丽乡村,这个让13亿 中国人最感温馨、满怀期待的蓝图正在绘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小康社会的指标分为四个方面:
经济主题:
第一项指标:人均GDP。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一目标,GDP必须保持年均7.2%的速度。按照汇率法计算,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5000美元。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856美元。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以达到60%左右。综上,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60%以上。
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1980-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56.9%下降到39.4%,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1.8%下降到49.1%,年均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将继续下降。(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中国现阶段小康标准

中国现阶段小康标准

中国现阶段小康标准标准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

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

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

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

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

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小康社会的标准60橙

小康社会的标准60橙

小康社会的标准60橙
小康: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的标准。

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小康社会的标准如下: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入8000元。

3、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在95%以上。

4、城镇化率达到5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5、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6、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量达2.8人。

小康社会标准

小康社会标准

小康社会标准: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
三.根据世界银行的公开数据,2018年中国GDP总量为13.608万亿美元,人口13.93亿,
人均GDP约9770美元。

当年世界人均GDP 11312.452美元。

四.按小康社会的标准,人均GDP我们已超额完成,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

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联合国对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已达到富足水平。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3平方米,已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六.城镇化率达到5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

七.大学入学率20%
根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根据"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总体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的20年间,我国的经济总量将翻两番,但根据GDP 增长和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关系测算,届时农民可支配收入只能增长1.5倍左右,人均接近6000元。

人均6000元以上农民的消费结构与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非常接近,也靠近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的平均消费结构(据测算,三者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34),这说明人均6000元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能够使农民享有全面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生活质量。

因此,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定在6000元以上。

要实现这个目标,今后20年农民收入每年要平均增长5%以上,而1990-2000年农民收入的平均增速只有4.5%,从近两年农民增收形势看,仍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的趋势。

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的目标其实是个不低的目标。

(二)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35%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在40%左右,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不低于35%,两项合计在75%以上,而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多数低于25%。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滞留在农业上的劳动力转移难度很大,因此达到工业化成熟阶段时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应比国际上的一般标准要低一些,农业劳动力比重可能要高于25%。

但也不能过高,否则不能称之为工业化成熟社会。

我们认为这一目标值确定为35%以下为宜。

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50%,今后平均每年要下降近1个百分点。

2000年,、、的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已在20%以下。

省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已下降到38%。

因此,实现这一目标虽然压力很大,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三)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时,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超过农村。

目前世界平均城市化率已达到47%,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其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为66%,其下游国家也多在55%以上。

我国长期以来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率一直偏低,我们认为,到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时,全国城镇化水平应达到50%以上。

小城镇是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途径。

根据近年人口转移的地域分布特点,要实现全国城镇化率50%的目标,我们测算大约65%、约1.7亿左右的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小城镇,届时农村小城镇人口规模将由2000年的1.6亿增加到3.5亿,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将由16%提高到3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四)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几近解体,按照卫生部的调查与推算,2000年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只有10%左右。

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合作医疗滑坡的状况有所改变。

特别是上半年我国突发SARS疫情,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的政策。

我们估计,未来20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定会恢复和发展起来,到2020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比重达到90%是有可能的。

(五)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我国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基本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贫有所济的社会发展目标,否则就不是全面小康社会。

十六大报告强调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因此,今后20年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事业将呈跨越式发展。

20年后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农村老人享受到了社会养老保险,我们才能说农村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所要求的老有所养的目标。

从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现状看,2000年城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城镇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也达到了92%,农村不应该相差太远。

考虑到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刚刚起步的现实,把目标值确定为60%。

(六)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人目前中等收入国家每万人中参与研发活动的农业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平均为10人,而我国每万乡村人口中农业技术人员数才1.1人,差距较大,需要加快发展。

根据2000年我国RD清查中分省的农业科技人员人数与人均GDP回归,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每万乡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数可达到3.98人。

据此,将这一指标的全面小康值确定为4人。

(七)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0.4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适度指标,过高、过低都不好,过高表明收入差异太大,容易形成两极分化;过低则表明收入差异太小,容易导致平均主义。

市场经济国家对基尼系数取值的一般判断标准为:0.2以下高度均等,0.2-0.3之间相对均等,0.3-0.4之间相对合理,0.4以上差距太大。

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虽然不断扩大,但仍没有超过国际警戒线,2000年农村基尼系数为0.34。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是惠及所有人的小康,因此要防止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因此,我们将此指标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确定为0.3--0.40。

(八)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全面小康所预期的经济水平相似的人群或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年左右。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城市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镇人口为8.8年,、郊区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8.8年和8.6年。

根据2000年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回归关系,在经济发展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时,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7-9.1年。

再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目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预测,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可能在2020年达到9年。

因此,将9年以上确定为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目标值。

(九)平均预期寿命75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0岁,高收入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6岁。

我国是一个人均预期寿命相对较高的国家,2000年为71.4岁,已超过了世界中上等国家的平均水平。

2000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9.5岁,也接近世界中上等国家的平均水平。

我国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平均每10年增加2.5岁,今后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和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至全面小康社会时,人均预期寿命有望再延长5岁。

、等地2000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都超过了73岁,分别为74岁和75岁。

为此,我们将此指标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确定为75岁以上。

(十)恩格尔系数0.4以下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质量就越好。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高低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标准:0.6以上为贫穷,0.5-0.6为温饱,0.4-0.5为小康,0.3-0.4为富裕,0.3以下为最富裕。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质量只是比较富裕,因此,我们将此指标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确定为富裕围的下限值,即0.4以下。

2000年全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是0.49,其中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农民群体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是0.37,同期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0.39,后两者均低于0.40。

(十一)居住质量指数75%全面小康社会对农民居住质量总的要:人均要有一间高质量的住房,住房外要有硬质路面与村庄相连,多数人饮用清洁自来水、上卫生厕所和使用清洁能源。

具体要:(1)80%以上农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

从总体上讲,我国2000年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24.8平方米,但人均住房面积大于25平方米的农户只占43.5%,尚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按照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村居民住房面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木结构住房比重达到95%,基本消灭土坯房。

根据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0年房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农户占24.8%,房屋为砖木结构农户比重占54.9%,两者合计已接近80%,应该说消灭土坯房的目标并不高。

(3)80%以上的农户饮用自来水。

2000年全国农村有27.7%的农户使用自来水,37%的农户使用其他安全饮用水,35.3%农户仍在饮用河塘湖等非清洁饮用水。

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农村居民家庭中,有58.3%的户使用自来水,比全国农户平均数高30.6个百分比点;同期城镇居民家庭自来水使用率为81.1%(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我们希望20年后农村居民饮用自来水的比重达到城镇居民目前的水平。

(4)70%以上的农户使用清洁能源。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使用燃气或电等清洁能源的户只有6.6%,和郊区农民也只有30.5%和63.7%。

考虑到使用清洁能源不仅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把这一标准定为70%。

(5)70%以上的农户享有卫生厕所。

2000年全国农村有水冲式厕所的农户只占7%,大部分为不卫生的旱厕,有的连茅坑都没有,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一大问题。

因此,农村急需进行一次厕所卫生革命。

农村卫生厕所不一定非要象城市一样搞水冲式厕所,如沼气池式也行。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保证70%以上的农户享有卫生厕所。

(6)80%以上的农户室外道路为硬质路面。

目前农村的普遍情况是,农民很重视屋建设,很少关心屋外环境。

即使在东部一些发达地区,远看房子都不错,但近看蝇虫满地,下雨天道路泞泥。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不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我们在计算综合居住质量指数时,饮用水状况和卫生厕所状况各赋于25%的权重、使用清洁能源和居室外道路条件各赋于15%的权重,人均住房面积和住房结构各赋于10%的权重。

根据各单项标准和权数,计算综合居住质量指数为78%,考虑各地区差异情况,把75%定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农民居住质量标准。

(十二)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7%全面小康社会是文化更加繁荣的社会,人们对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将快速增长。

按照联合国《国民核算年鉴》资料,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平均值为7.6%;其中亚洲国家的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平均值为9.7%。

我们认为,将农村全面小康的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定为7%,符合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农民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提高的要求。

但2000年农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只有2.8%,城镇居民同口径的消费支出比重也仅5.3%,要实现10%的全面小康目标有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