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10102 )一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具有高深哲学理论素养,热爱祖国文化,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际工作者。
2、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广博、深厚、精透的中国哲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中国传统学术方法和现代学术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独立地创造性研究。
3、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1. 先秦两汉易学哲学2. 易学史与易学哲学3 易学与汉唐哲学4 先秦儒学与哲学5. 儒道思想比较研究6. 宋明理学7. 中国近现代哲学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可提前1年毕业。
学习年限为3-7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学分,由导师自行安排,学分记入总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计2学分。
专业外语,计2学分学位专业课,计3学分第二外国语(英),计2学分。
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学生必修。
前沿讲座,计5学分(1)前沿讲座的形式:本专业的前沿讲座主要就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使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对当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有清楚的了解,以便使他们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前沿问题或重大课题的研究。
前沿讲座主要采取主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主讲人提出问题,阐明观点,随之进行讨论。
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9次,其中个人主讲不得少于2次。
(2)考核方式:每参加三次前沿讲座计一分,主讲一次计一分。
2、选修课可选修1至2门,计入总学分。
第二外国语,2学分。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Philosophy of Marxism一、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要内容是历史的辨证的唯物主义。
它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结晶,是对各门具体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它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科研实践为基础,不断总结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吸收理论思维的新成果,使自己的内容和理论形态不断得到发展。
列宁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本学科已成为多层次、多分支的学科联系。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0年批准建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中外哲学、科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和学风,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学、宣传和实际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历史知识,能独立担负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专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五、学习形式与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第一和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为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年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撰写和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注:各类课程开设门数、学时、学分允许在规定的基础上调整,但不能超过)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应写出有新意、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观点正确、资料翔实、有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
撰写论文的全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或具有已通过鉴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应用成果(位列前三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南大学”,否则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册01哲学0101哲学010101马克思主义
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册01哲学0101 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020204 金融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030110 军事法学030180 法律硕士0302 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040111 教育法学040180教育硕士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3 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47003教育经济与管理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 新闻传播学050301 新闻学050302 传播学0504 艺术学050401 艺术学050402 音乐学050403 美术学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050406 电影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8 舞蹈学06 历史学0601 历史学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3 历史地理学060104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060108 世界史07 理学0701 数学070101 基础数学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用数学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2 物理学070201 理论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070205 凝聚态物理070206 声学070207 光学070208 无线电物理0703 化学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 天文学070401 天体物理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5 地理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6 大气科学070601 气象学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 海洋科学070701 物理海洋学070702 海洋化学070703 海洋生物学070704 海洋地质0708 地球物理学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070802 空间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 地球化学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04 构造地质学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12 生态学0711 系统科学071101 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 科学技术史077001 教育技术学077002 运动人体科学077003 农药学0771 心理学077101基础心理学0771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77103 应用心理学0772 力学0772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77202 固体力学077203 流体力学077204 工程力学0773 电子科学与技术077301 物理电子学077302 电路与系统0773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773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7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74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774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774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775 环境科学与工程077501 环境科学077502 环境工程0776 生物医学工程0777 基础医学0777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077702 免疫学077703 病原生物学0777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77705 法医学077706 放射医学0777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0778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0778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0778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0778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077804 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077805 卫生毒理学077806 军事预防医学0779 药学077901 药物化学077902 药剂学077903 生药学077904 药物分析学0779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077906 药理学08 工学0801 力学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 固体力学080103 流体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2 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 车辆工程0803 光学工程注: 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6 冶金工程80601 冶金物理化学080602 钢铁冶金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080702 热能工程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0808 电气工程080801 电机与电器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80 软件工程0813 建筑学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081380 建筑学硕士0814 土木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081402 结构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081702 化学工艺081703 生物化工081704 应用化学081705 工业催化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 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1901 采矿工程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 油气井工程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3 油气储运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4 服装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082202 制糖工程082203 发酵工程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2 轮机工程082403 水声工程082404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1 飞行器设计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8 农业工程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9 林业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01 环境科学083002 环境工程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201 食品科学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70 科学技术史0871 管理科学与工程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0902 园艺学090201 果树学090202 蔬菜学090203 茶学0903 农业资源利用090301 土壤学090302 植物营养学0904 植物保护090401 植物病理学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 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0905 畜牧学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3 草业科学090504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0906 兽医学090601 基础兽医学090602 预防兽医学090603 临床兽医学0907 林学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090702 森林培育090703 森林保护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8 水产090801 水产养殖090802 捕捞学090803 渔业资源0970 科学技术史0971 环境科学与工程097101 环境科学097102 环境工程0972 食品科学与工程097201 食品科学097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97203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097204 水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2 免疫学100103 病原生物学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 法医学100106 放射医学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02 临床医学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02 儿科学100203 老年医学100204 神经病学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9 护理学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100211 妇产科学100212 眼科学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100214 肿瘤学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 运动医学100217 麻醉学100218 急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5 卫生毒理学100406 军事预防医学1005 中医学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00504 方剂学100505 中医诊断学100506 中医内科学100507 中医外科学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100509 中医妇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注:本二级学科1998年增设1006 中西医结合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701 药物化学100702 药剂学100703 生药学100704 药物分析学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6 药理学1008 中药学107002 运动人体科学1073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071 科学技术史1072 生物医学工程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01 军事思想110102 军事历史1102 战略学110201 军事战略学110202 战争动员学1103 战役学110301 联合战役学110302 军种战役学(含:第二炮兵战役学) 1104 战术学110401 合同战术学110402 兵种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501 作战指挥学110502 军事运筹学110503 军事通信学110504 军事情报学110505 密码学110506 军事教育训练学(含:军事体育学) 1106 军制学110601 军事组织编制学110602 军队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108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110801 军事后勤学110802 后方专业勤务110803 军事装备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202 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80 工商管理硕士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
2020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010102中国哲学专业学科介绍
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哲学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一)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哲学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
时间包括中国哲学的发生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以及明清时期。
研究特长包括:经学、东亚儒学、敦煌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宋明理学与心学研究、公羊学等。
主要导师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石立善教授、王江武副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2、中国近现代哲学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近代以来哲学问题。
时间包括中国近代哲学、中国现代哲学、中国当代哲学。
研究特长包括:中国近现代哲学、近现代哲学与中西文化比较、中国近代本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潮等。
主要导师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3、比较哲学方向。
本方向主要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所作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中国哲学与现象学和存在论、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儒家心性学与心灵哲学、中国哲学与日本哲学、中国古代政治学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等等,导师主要有吾敬东教授、樊志辉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石立善教授、王江武副教授、蔡志栋副教授和袁青博士。
(二)导师简介吾敬东1955年6月出生。
199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思维与哲学发生和范型问题研究,兼涉中国古代科学、伦理、宗教。
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思维形态——发生与成型期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从文化、思维和哲学的角度考察》(中华书局2002)、《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华书局2007)、《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巫术与伦理的对立和共存》(上海三联书店2009)、《中国哲学的起源——前诸子时期观念、概念、思想发生发展与成型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已出和将出中、英、俄、土耳其、伊朗、日、法、西班牙、塞尔维亚文)(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哲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介绍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是:1. 博士生:(1)中国佛学; (2)儒家哲学;(3)宋明理学;(4)周易哲学;(5)道家与道教哲学; (6)中国近现代哲学2. 硕士生:(1)先秦哲学;(2)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 (3)儒道与天人之学 (4)宋明理学研究 (5)中国近现代哲学。
师资力量:本学科有教授、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2名。
其中,五十至六十岁之间的教授2名,四十多岁的教授4名。
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
6名博导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
科研水平:本专业以儒学、佛学、道家道教及三教关系研究为其特色。
其中,中国佛学以及三教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科研、教学力量等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名列前茅。
多年来,由本专业的教师撰写的多种专着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必读参考书。
赖永海教授的佛教研究、佛儒关系研究、宗教学理论研究,洪修平教授的禅宗思想史研究、三教关系研究,徐小跃教授的老庄研究,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王月清教授的佛教伦理研究、先秦典籍研究,白欲晓教授的现代新儒学研究,沈文化副教授的道教研究等,都在学界具有相当的影响。
多年来,本学科点出版学术专着30余种,并且出版大型学术丛刊《禅学研究》一种。
近期科研项目:赖永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项目“中国佛教史”;洪修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佛教精华”;徐小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民间宗教与佛道二教关系研究”;李承贵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
中国哲学 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是全国民族院校中唯一从事哲学与宗教学教学科研的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系所合一,具有多层次、多专业的教学科研实体,逐步形成了中西哲学与少数民族哲学兼治、世界宗教与民族宗教并举的教学科研特色,道教、少数民族哲学、原始宗教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
本专业主要开设了三个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
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以及少数民族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培养既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发展趋势,又了解和把握人类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既具有创新意识并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又能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的理论型人才。
就业目标: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推广人员、党政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胜任有关单位的教学与研究等工作。
三、授予学位:哲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哲学2. 中国近现代哲学3.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1、采取主要指导教师负责的导师组集体培养制度。
基础课程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安排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和调查等活动,全面指导学位论文的写作。
2、充分发挥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活动等方式提高科研能力。
(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差不多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培养目标:系统掌握中国哲学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前沿学术动态。
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外文资料进行专业学术研究。
要紧课程和学位论文要求成绩达到优良。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差不多学制: 2.5年。
研究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与教研室共同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全面关怀研究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依照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关心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教研室〕对研究生培养进行集体指导。
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研并重的方式。
应修学分:总学分许多于7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许多于32学分。
必修课许多于18学分,必修环节许多于8学分,学位论文33学分。
【二】学科〔专业〕要紧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要紧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指导教师1 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国哲学史各历史时期的哲学,着重研究宋明理学及江西古代儒学、佛教、道教,推进中国哲学学科建设。
杨柱才教授苏树华教授2 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促进中国哲学的以后进展。
杨雪骋教授赖志凌副教授3 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问题和文化问题,促进当代哲学文化理论建设。
尹星凡教授4 中国人生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上的人生哲学问题,总结人生哲学理论。
郑晓江教授5 中国政治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家及政治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智慧和理论。
张仁木教授赖志凌副教授【三】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职称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0020005 英语144 6 1、2 考试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0 1 1 考试0020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42 2 2 考试专业核心5021001 中国哲学研究54 3 1 全体导师考试5021002 西方哲学研究★54 3 1 孙增霖副教授考试06级开始双语5021003 哲学方法论54 3 1 尹星凡教授考试课5021004 中国哲学史通论54 3 1 全体导师考试选修课专业方向课5022005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36 2 2 尹星凡教授考查5022006 宋明理学36 2 2 杨柱才教授考查5022007 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36 2 2 杨雪骋教授考查5022017 中国人生哲学史36 2 2 郑晓江教授考查5022017 中国政治思想史36 2 2 张仁木教授考查5022017 中国佛教哲学36 2 2 苏树华教授考查5022017 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36 2 2 赖志凌副教授考查5022018 江右哲学36 2 2 全体导师考查素质教育课公共选修课二外、数学、计算机、经济治理、法律、体育类36 2 2 考查至少选修一门跨学科的专业课程36 2 考查至少选修一门必修环节文献综术、开题报告 3学术活动 2社会实践60 2学术论文〔外语〕 1【四】必修环节开题报告〔3学分〕: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
川师研究生培养目标
002文学院010106▲美学01美学原理02中国美学03西方美学04审美教育05影视美学本专业创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哲学所属二级学科、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美学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著名美学家高尔泰、皮朝纲先生等曾任该点导师,现有专任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7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近些年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厅级科研项目。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比较扎实的美学理论,拥有较广博的美学史和艺术史知识,能够精深地解读和评论某一门类艺术,深刻理解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可独立地从事美学调研和实验,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胜任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新闻出版业的编辑工作、文化宣传单位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一般为高校、国家机关公务员、文化传播单位的从业人员;同时鼓励研究生继续升学,近年来本专业已有数十名研究生考入国内著名高校攻读得博士学位。
002文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语文教育史02语文教材研究03语文课程与教学原理研究04语文教育研究前沿05语文教育研究方法本学位点建于1998年,现有导师8名,其中教授4名,博士2名。
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曾多次荣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专业下设语文课程研究、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师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主要采用学分制与导师负责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较强语文教育研究能力的研究者与拥有较高专业学科素养的优秀语文教师与教研员。
002文学院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本学位点自1997年建立以来,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培养出了数百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和教研工作者。
目前,本学科已拥有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专职导师8名,其中教授4位,博士2位。
形成了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师教育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五、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标题均用小四、黑体)
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学位课(政治理论课、第一外语、方法论课程)、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及选修课程等不同课程群。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分不少于32学分,包括:学位公共课4门,共计9学分;学位基础课1门,3学分;学位专业课2门,共计6学分;选修课门数不少于7门,每门2学分,至少应达到14学分(其中限选课2门,4学分:一门为专业限选课,一门为相近专业拓展课,各2学分;本学科专业选修课至少达到10学分)。
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必须完成两门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中国哲学(学科代码 010102)
培养方案——中国哲学(学科代码:0101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儒、道、佛)和中国近现代哲学,注重开掘中国哲学精神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注重从哲学层面揭示中国思想 文化的基本内涵,并探讨中西思想文化的异同,梳理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以及传统思想文化在现代化转换中的价值和趋势等问题。
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传统哲学功底、宽广的现代哲学视野、敏锐的思想洞察能力、娴熟的理论阐释技能,造就涵摄中外而古今会通、理实交融而返本开新的创新性 人才。
学位获得者可以胜任高校、科研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政府机关、文化、出版部门的专业、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儒家哲学、2.道家哲学、3.佛教哲学、4.中西方哲学与文化比较、5.中国近现代哲学、6.中国科技文化与伦理、7.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8.中国艺术哲学与美学、9.中国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PL15201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选读(4) PL15202 中国美学原著选读(4)PL15203 中国哲学史专题研究(4) PL15204 中国美学史专题研究(4)PL15205 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4) PS152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4) 专业课:PL15212 道家哲学思想专题研究(3) PL15216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3)PL15217 逻辑学(3) PL15218 文化哲学(3)PL15220 中西哲学交流史(3) PL15224 中国文学美学专题研究(3) 五、科研能力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哲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介绍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是:1. 博士生:(1)中国佛学; (2)儒家哲学;(3)宋明理学;(4)佛教伦理;(5)道家与道教哲学; (6)中国近现代哲学;(7)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史。
2. 硕士生:(1)先秦哲学;(2)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 (3)儒道与天人之学 (4)宋明理学研究; (5)中国近现代哲学;(4)佛教文化艺术。
师资力量:本学科有教授、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2名。
其中,五十至六十岁之间的教授2名,四十多岁的教授4名。
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
6名博导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
科研水平:本专业以儒学、佛学、道家道教及三教关系研究为其特色。
其中,中国佛学以及三教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科研、教学力量等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名列前茅。
多年来,由本专业的教师撰写的多种专著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必读参考书。
赖永海教授的佛教研究、佛儒关系研究、宗教学理论研究,洪修平教授的禅宗思想史研究、三教关系研究,徐小跃教授的老庄研究,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王月清教授的佛教伦理研究、先秦典籍研究,白欲晓教授的现代新儒学研究,程恭让教授的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研究、沈文华副教授的道教研究,尚荣副教授的佛教文化艺术研究等,都在学界具有相当的影响。
多年来,本学科点出版学术专著30余种,并且出版大型学术丛刊《禅学研究》一种。
近期科研项目:赖永海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大项目“南京佛教通史”;洪修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佛教精华”;徐小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民间宗教与佛道二教关系研究”;李承贵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
本学科点于2000年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了十一卷本《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出版了全球首部《中国佛教通史》(700万字),荣获中国政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等多个奖项。
以上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相关成果,把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招生对象1. 博士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及应届硕士研究生。
2. 硕士生: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1. 博士生:三年2. 硕士生:三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这三门任选一门) (1学分) 公共外语 (4学分)B类:哲学动态与评论 (3学分)C类:中国哲学专题研究(核心) (3学分)佛教概论 (3学分)儒道与天人之学 (3学分)儒学概论 (3学分)儒佛道三教关系史与论 (3学分)D类: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 (3学分)道教概论 (3学分)佛教概论 (3学分)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方向必修) (3学分)现代新儒学专题研究 (3学分)宗教与文化 (3学分)佛教教义学 (3学分)信仰与文化研究 (3学分)中国民间宗教与信仰 (3学分)犹太教与世界文明 (3学分)基督宗教研究 (3学分)希伯来语基础(3学分)犹太教文献选读 (3学分)道家道教经典选读(3学分)佛教经典研究 (3学分)宗教与现代社会 (3学分)基督教史 (3学分)现代西方宗教哲学 (3学分)希伯来语(一) (3学分)希伯来语(二) (3学分)圣经诠释学 (3学分)佛教艺术研究 (3学分)跨一级学科选课 (3学分)(二)博士阶段: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中国佛学先秦诸子研究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佛教原著精读道家经典研究儒学专题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史六、培养方式1.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 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确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其博士培养工作。
3.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
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在读期间,成绩优秀、符合条件者可经个人申请、院系推荐申请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外海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为主)或联合培养(博士为主)的公派留学生。
5. 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考核方式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 专业课采取以课程论文为主,选以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补充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论文。
专业课必须在相应的下一学期规定时间内获得成绩,逾期成绩无效。
3. 硕士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硕博连读,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博士资格考核:资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对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对专业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重心,同时考察其学风和学术道德。
考核通过方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考核从博士二年级上学期开始,首先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进行预考核,然后是二级学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
预考核内容以资格论文(或研究综述)为主,要求体现出对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经典研究、前沿动向等的理解和把握。
正式考核皆以面试为主,或结合笔试。
考核内容及比例为:学位课程的完成情况占30%;开题综合报告占40%;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占30%。
最终以全系为单位,做出暂缓通过率不低于15%、优秀率不高于15%的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
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
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
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
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
详细细节参看《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方案》。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
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
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所以申请参加硕士答辩同学需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12月中旬拿出完整的初稿,并在当月的二年级中期考核时接受初步答辩审核。
所有申请参加博士答辩人员需要在每年四轮固定答辩时间之前三个月提出答辩申请,在预答辩后参加学校组织的送校外专家盲审的抽检。
被抽中论文的盲审需获得通过才能参加正式博士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
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对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不做要求;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两篇CSSCI期刊论文(或者一篇CSSCI期刊加两篇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或者一篇一流期刊,三个标准满足一个即可,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生)》)。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所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在毕业后,均参加省评估院与教育部组织的两轮论文质量抽查。
十一、参考书目: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上、下)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印顺《妙云集》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吕澂《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五卷)赖永海《中国佛性论》赖永海《佛学与儒学》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洪修平《禅学与玄学》李承贵《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教转型研究》李承贵《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徐小跃《禅与老庄》徐小跃《罗教·佛教·禅学》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陈来《朱熹哲学研究》卢国龙《道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