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盐
从盐到茶:川黔茶马古道的独特生态
从盐到茶:川黔茶马古道的独特生态作者:陈保亚张刚蔡曙山夏炎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7年第12期题记贵州不产盐,但贵州很早就有人类居住,生活在贵州的人群必然要远距离获取食盐,发达的四川井盐成为主要来源。
从四川盆地到贵州高原,地形落差很大,盐运古道和后续的茶马古道如何在高山峡谷和急流险滩中得以形成,民族语言文化如何在古道上延伸发展,成为一大谜团。
近十多年来,我们对贵州盐运古道和茶马古道做了初步调查。
贵州是保存古道遗迹较多的地区,水路陆路纵横交错,形态独特,是人类古道文化的重要遗产。
黔系古盐道中国秦汉开始有盐官,有榷盐现象,这是盐道繁荣的见证。
由于人们对盐的普遍需求,就有商人自行采盐运盐谋取利润,朝廷盐官榷盐是要阻止商人的这种行为,把采盐运盐的利润收归国有。
汉武帝在河东、太原、渤海、会稽、蜀、南海等二十八郡置盐官,盐道必然围绕盐官所在地而延伸,可见当时盐道已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
根据王子今(1993)所汇集的数据,汉代盐官有43处之多,沿海地区占44.18%,其余分布在内地各个区域。
从王子今所汇集的数据看,除了贵州,这些盐官的分布遍及各地。
汉元帝以后盐官榷盐时起时落,利润在官商之间摆动,桓宽《盐铁论》一书讨论了控制盐、铁、酒的利弊,无论官方和商人哪方得利,都证明贩盐运盐的地方有盐运古道存在。
到唐代,盐运古道分布点更多,《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中国的盐运古道并不都是远距离的,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唯独贵州情况不同,贵州并不产盐,但贵州很早就有人类居住,生活在贵州的人群必然要远距离获取食盐,这使得连接贵州的盐运古道一开始就是远距离的远行盐运古道。
这样长距离的盐运古道比较少见,也意味着连接贵州的盐运古道在人类古道上的重要性。
连接贵州的盐运古道可分四路入黔。
川黔盐运古道从四川盆地上贵州高原入黔,滇黔盐运古道翻越乌蒙山入黔,淮黔盐运古道通过湖南上贵州高原入黔,粤黔盐运古道通过广西上贵州高原入黔。
盐的尊贵和习俗
盐的尊贵和习俗盐的尊贵和习俗,是人们永远不能忘却的,在社会学和民俗学的调查与研究中尤其显得重要。
人们把盐看成圣物,因为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盐是人们生活中的物质之本,生命之源。
尽管中外各地围绕盐的产生的风俗习惯存在着差异,但其根源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源于盐。
在疏理了胡朴安《中华风俗志》以及众多地方府州县志和民族志之后,我们感觉到盐的习俗在中华大地同样极其丰富,异彩纷呈。
盐作为一种实物,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常被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用以表达“和睦”和“友好”之意,起到以物代言的作用。
在傣族青年中间,盐还作为谈情说爱时的代名词,起到传递情感信息的作用。
在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每年10月傣族“开门节”之后,当夜幕降临,美丽的傣族姑娘三五成群相约在某家的院子里燃起篝火,架上木制纺车,“呜噜呜噜”地纺起线来。
她们为了选择自己理想的对象,每人都准备了有两张竹蔑凳子,一张自己坐,一张藏在她们的筒裙下面,留给情人来坐。
当三三两两的小伙子用优美抒情的“琴”声向姑娘们求爱时,如果姑娘看上来找她的小伙子,她就会向小伙子提出风趣而寓意深刻的问题:“阿哥呀阿哥,你今天晚饭是用南瓜下饭,还是用盐巴下饭?”假如小伙子回答“南瓜下饭”,姑娘就会高兴地拿出筒裙下的凳子请他坐在自己身边,这就意味着她是爱他的。
如果小伙子回答是“用盐巴下饭”,就意味着他不是真心爱这个姑娘,而是因为有困难才来找她的,姑娘就不会把备用的凳子拿出来请他坐。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傣族民间有两句谚句:“用南瓜下饭,对姑娘满心喜欢”;“用盐巴下饭,有困难才来洽谈”。
可见,很长时期以来,食盐属短缺贵重之物。
傣族还有用盐祭鬼的习俗。
当傣族婴儿降生后,其父母为防止他(或她)生病,要拿一块盐巴来和他过秤,然后把重量和他的体重相同的这一块盐巴拿去祭鬼,表示用盐巴换来了孩子本人,他以后就不会生病或者少生病了。
布朗山区每年4月和9月祭祀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放牧平安。
祭祀中摆上盐和其它物品。
川盐入黔_精品文档
川盐入黔概述川盐入黔,是指四川省产的盐在中国贵州省的销售和流通。
川盐作为川菜烹饪中必不可少的调料,不仅在四川省内销售繁荣,也逐渐走入了贵州省市场。
川盐入黔的现象既有历史原因,又与地理和经济的联系有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川盐入黔的原因和影响。
经济背景川盐入黔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背景。
贵州是一个地处中国南部的内陆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盐产量有限。
而四川省作为较为富饶的省份,盐产量较大,可以满足当地需求,同时也有剩余产量可以销售到其他省份。
由于四川与贵州接壤,交通便利,所以川盐成为贵州盐市场上的一种重要产品。
口味差异另一个造成川盐入黔的原因是川菜和贵州菜在调料口味上的差异。
四川菜以口味浓郁、麻辣著称,而贵州菜则以酸、辣、麻等独特的风味为特色。
川菜中常用的川盐的咸度适中,与川菜的调料和烹饪方式相得益彰。
因此,在贵州的餐馆和家庭烹饪中,川盐可以作为一种调料,增加食物的味道,满足部分贵州人对咸味的需求。
文化交流另外一个导致川盐入黔的原因是文化交流的影响。
四川与贵州的接壤使得这两个省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四川的特色菜品和饮食文化逐渐流传到贵州,川盐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调料也随之进入贵州市场。
另外,四川和贵州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员流动频繁,这也促进了川盐入黔的现象。
影响川盐入黔现象对贵州省的盐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川盐的流入扩大了贵州市场的盐的品种,丰富了人们的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川盐的销售也给贵州的盐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贵州的盐业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开发更具特色的盐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川盐入黔现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川盐的流入增加了贵州对川盐的依赖性,使得贵州的盐业产业链相对脆弱。
如果四川的盐产生变化,可能对贵州的盐供应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川盐和贵州盐在质量和价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川盐进入贵州市场较为容易,可能会对当地的盐业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
清代贵州盐政述论——以川盐、淮盐、滇盐、粤盐贵州市场争夺战为中心
①
民国‘ 贵州通志> 卷一二 ,食货志> < 。
② < 会典事例> 转引 自席裕福 、 , 沈师徐辑 < 皇朝政典
类纂> 卷七 六,盐法七> 台湾文海 出版社 ,9 2 < , 18 年版 。
不同而导致 的成本高低不一 ,因而在销售上就表 现为 “ 盐贱 而滇 盐贵 ” 。政府 “ 川 既难强 民舍 贱
、
清代贵 州盐业市场分 配格局 的演变
贵州历来 主销川盐。据民国 《 贵州通志》记
载 : “( 康熙 )二十五年 (6 6 )准贵 阳、 18 年 都匀、思南 、石阡、大定 、威宁等府州 ,安顺府
盘江 以下 州县卫所均川食 ,普安等处仍食云南 盐 。”① 由此可见 ,康熙年间 ,川盐行销贵州 的 贵阳、都匀、思南 、石阡、大定五府 ,威宁州及 安顺府部分地区。滇盐仅销售于普安州 ,处于黔 西一 隅 。十 年之 后 ,即康 熙 三 十 四年 (6 6 19 年 ),又 “ 覆准普安等 处 自食 云南盐 ,商 民两 病 ,将普安等处改食 四川盐”。这样以来 , 滇盐 在贵州唯一的销售市场也被川盐所夺 , 从此滇盐 退出了贵州盐业市场 。川盐之所以能取代滇盐 ,
屏等府县及 “ 边五卫”等地 ,虽地在贵州而隶属 湖广 ,直到雍正初年才划归贵州。两湖地区是淮 盐的传统市场 ,上述地区因而同食淮盐也是很 自 然的事.但是 ,从交通和距离上来说 ,此地淮盐 。 并没多少优势 ,而川盐却 占有相对的 “ 地利”, 因而就会 出现下 面这样的变化。 “ 镇远、铜仁 、 思州 三 府俱 与楚省 毗连 ,距 川亦 近 ,从前 系 汉 口 水贩由湖南常德贩运淮盐售卖 ,兹以由汉至黔路 途遥远 ,盘费浩繁 ,是以逐年来售淮盐稀少。”
清代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初探
清代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初探作者:李浩李林照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2期摘要: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与农民一样,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类专门职业劳动者。
这种靠人力肩挑背负运输食盐的职业或从业者,是历史的产物,在现代已经销声匿迹了。
我们只能从一些史料或者照片中看到:他们身穿麻布长衫,头缠青布,脚穿草鞋,背着一个大篓筐,手拿一根杵地杖,穿梭在贵州崇山峻岭之间进行运盐活动。
对盐夫进行历史研究,不仅能丰富贵州盐文化史的研究,而且可以丰富贵州人社会生活史的研究。
关键词:清代川黔古盐道盐夫关于中国盐业史、盐文化的研究,学术界颇为关注,研究成果丰富。
自民国时期开始,即有林振翰编著的《川盐纪要》1、曾仰丰的《中国盐政史》2、欧宗祐的《中国盐政小史》3等;新中国建立以后,更有吴慧著《中国盐法史》4、陈锋的《清代盐政与盐税》5、黄国信的《明清盐史诸问题研究》6等。
关于贵州盐文化的研究,则有龚锐、胡洪成著《乌江盐油古道文化研究》7,赵斌、田永国著《贵州明清盐运史考》8。
这些专著的研究方向大多放在中国盐政的改革、食盐的买卖、产制、运销、盐运古道周边的一些文化现象等方面。
关于川盐古道上的盐夫,学界也有所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如关于盐夫的形成原因的研究,有满黎、杨亭《消失的背夫:对巴盐古道盐运主体的人类学考察》9,李郭《川鄂古道石柱段的盐运文化及国家力量的渗透》10,罗秋香、杨亭《巴盐古道的商贸体系化研究》11,周琍、龚丹丹《粤东客家挑盐客与盐业文化传承研究》1等,他们认为当时当地交通不便,贫穷人们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是盐夫产生、盛行的重要原因。
关于盐夫的构成与分类研究,则有李郭的《川鄂古道石柱段的盐运文化及国家力量的渗透》、杨亭的《清代民国时期川鄂盐运群体及其盐业贸易》2、庞广义的《“挑南盐”与区域社会的变迁——钦廉盐业史研究系列之二》3等。
总的来看,学术界对川盐古道盐夫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尚未有专著问世,相关论文也并不多。
1935-1949年贵州食盐紧缺主要表现
日用工业用盐艰难 ;农业用盐 困难重重 ;军工用盐受限制 。
关键 词 :1 9 3 5 -1 9 4 9 年; 生活用盐; 生产用盐;紧缺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3 - - 9 8 6 4( 2 0 1 3) 0 卜. 0 0 3 7 _ _ 0 7
由于贵州不产盐 ,贵州人们 的用盐一直依赖
约三 九 。万人 的消费 。当时贵州人 口远不 止此数 ,
邻省供给 ,历来存在 “ 盐贵淡食 ”问题。1 9 3 5 —
1 9 4 9量 的不能适应需求是显而易见的” 。再如 ,
丁宝 桢盐 政 改革 时期 是清 朝 贵州食 盐状 况 比较好 的时期 。光绪 四年 ( 1 8 7 9 ) ,四川 总督 丁宝桢改革 盐 务 ,实行官运 商销 ,“ 川省每 年行黔水 引一万六
《 盐业史研究》2 0 1 3 年 1期
为这段时期的贵州食盐销售量情况。
1 9 3 7 -1 9 4 8年的历年销售量如下 ( 单位 :担 )
1 9 3 7 在
1 9 38拄 1 9 39焦
一
些 。但 在边 远 的农村 则不 一样 了 ,与城 市里 的
情况恰好相反 ,交通不便 、盐少 、盐价高、米价 低。边僻地区,如 “ 黎平 、榕江等县 , 要五十至
1 9 4 9年前 ,贵 州经 常处于缺 盐状态 。在封 建 社会 , 即使处 于太平 盛世 时期 , 如在 “ 康 乾盛 世” , 贵州也 很难保 证正 常的食盐 供应 。 据史 书记载 “ 清 乾隆六 年 ( 一七 四一 )……川盐销 黔五七 二 。引 ,
需求量 的 7 0 %。故 《 贵州财政厅第一 、二期盐务 报告 》中,1 9 1 4年 3月,四川盐政部呈四川军都 督文称 :“ 黔民苦盐贵淡食者 , 众且久” ,这种说
中考题:我国目前最大食盐配送中心 贵州启动食盐升级换代工程
【中考题原创】贵州启动食盐升级换代工程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新闻背景】贵州盐业为了适应全国各省市纷纷推动食盐安全健康升级换代的发展趋势,在全省内启动食盐升级换代工程,提出“吃好盐,吃绿色健康盐”的健康理念,开发与推广出高品质健康的多品种绿色食品加碘盐,分别有加碘食盐、低钠盐和螺旋藻加碘食盐三种,外包装上增加“绿色食品”标志,以满足本省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中考题原创】1.贵州盐业集团推进食盐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消费者建立“吃好盐,吃绿色健康盐”的健选项使用盐水情况盐水主要作用A 在制泡菜时,用盐水浸泡蔬菜维持细胞正常形态B 受伤时,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医学消毒C 人在高温作业后,要喝些淡盐水维持无机盐代谢平衡D 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维持水分代谢平衡2.我国《食用盐碘含量》食品安全国家新标准明确碘含量为20-30mg/kg,绿色食品加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 ,则碘酸钾的物质类别与碘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A.氧化物、+2 B.酸、+3C.碱、+4 D.盐、+5价3.贵州盐业在全省内正式启动食盐升级换代工程,推广食用出绿色食品加碘盐,由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绿色食品标志”。
下表是贵州市场销售的一种“绿色加碘食盐”包装产品标准号一级品,净含量350g配料表精制盐、碘酸钾、不含抗结剂碘酸钾含量(以I计) 20~30 mg/kg储藏方式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⑴盐场从海水、湖水中制取食盐采用日晒蒸发法,而不用降低饱和海水温度的方法,请你分析其原因为。
⑵绿色加碘食盐不含抗结剂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盐抗结剂,当温度高于400℃才可能分解产生氰化钾,则饪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为_____ 。
⑶“加碘盐”是在高纯度的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则食用加碘食盐(碘盐)属于(选“混合物”或“纯净物”),从上述说明中的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为。
贵州省盐业改革方案
贵州省盐业改革方案引言: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正处于盐业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盐业的发展,加强盐业管理,提高盐品质量和盐产能力,我省制定了以下盐业方案。
一、推进盐业体制1.全面放开盐业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取消盐业联销体制。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2.实施盐业企业股份制,鼓励盐企进行并购重组,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盐业发展水平。
3.建立健全盐业监管体系,强化监管职能,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二、提高盐品质量与盐产能力1.加强盐业科技创新,优化盐生产工艺,提高盐品质量。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广盐业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盐生产效益。
2.提升盐业品牌形象,加强对盐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管,打击假冒伪劣盐品。
加强对盐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三、优化盐业产业布局1.加大盐业产业园区建设力度,集聚盐业企业资源,促进盐业产业集群发展。
建设盐业示范区,推动盐业创新发展,拓宽盐业产业链,增加盐业附加值。
2.对于盐产能过剩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盐企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加强对盐业企业的产能分析和评估,科学制定产能调整方案。
四、加强盐业对外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与国际盐业标准制定,推动我省盐品出口,拓宽盐业国际市场。
与其他盐业大省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加强盐业交流。
2.开展盐业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盐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促进盐业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盐业发展。
结语:贵州省盐业方案是为了推动盐业发展,提升盐品质量和盐产能力,加强盐业管理,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维持社会稳定。
全面放开盐业市场,推进盐业体制,优化盐业产业布局,加强盐业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将有力推动贵州盐业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贵州省的盐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川盐入黔与黔北的经济发展
川盐入黔与黔北的经济发展徐文仲贵州省不产食盐,其所需之盐,自古以来仰给于川、滇、桂、粤诸省。
由于地理环境及盐的质地等原因,其中的绝大部分食盐,又是从四川省自流井和五通桥运入。
古代交通不便,陆路运输运量小而成本较高,故川盐入黔历来以水道运输为主。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四川省巡抚黄廷桂将川盐入黔的水道分为永、仁、綦、涪四大口岸。
凡人黔之盐,均由自流井和五通桥盐场运往长江各口岸的人口处,再沿这些河道运往贵州各地。
永岸由四川省纳溪县城人口,沿永宁河上运至叙永县城起岸,然后分两路运往贵州省的毕节、大方等县。
因所经河道,大部分俱在四川省叙永县境内,故以永岸为名。
仁岸从四川省合江县城入口,经赤水河直抵茅台镇(村),再循陆路运至鸭溪、金沙、贯阳、安顺等地。
这条水路,大多在当时的仁怀县辖区之内,因而以仁岸名之。
綦岸自四川省江津县所属之江口起运,溯綦江上运至贵州省桐梓县属的松坎起岸,再陆运到遵义,正安等县的部分地区。
因这条运输线路,既要经过四川省的綦江县城,又由北向南贯穿綦、江县境,故名日綦岸。
涪岸起自四川省之涪陵县城,循乌江上运至贵州省的沿河、思南等县,再陆运至其邻近地区。
这段水路命名为涪岸,一方面是它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的涪陵县城入口,另一方面又先后经过古代涪陵县、涪陵郡、涪州所辖地域之故。
四岸之中,惟有永岸的运输路线既未经过今日遵义所辖的地域,也未供应这一地区人民所需的食盐。
其余三岸的运盐线路,都或多或少途经此一区域,并负责供给其中部分县、市居民的用盐。
这三条运输道路,沿途滩多路险,地形复杂,故历来因地制宜,采取水上驿运和陆道驿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运输,当时称这种联合运输的形式为水陆驿运。
据有关史籍和资料的记载,上述三岸分段、分站、交错进行水陆驿运食盐的实况大抵如次。
仁岸起运之盐,先由自流井用小木船运到四川省的邓井关,再转入较大的盐船沿沱江至泸州进入长江运抵合江县城。
由这里将盐包装上专用的盐船,沿赤水河溯流而上至贵州赤水县城。
贵州食盐购销存在六大制约因素
贵州食盐购销存在六大制约因素贵州食盐流通受资金、财力限制,原有基础设施差,经营管理水平低,对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不足,食盐流通存在六大弊端。
一是食盐流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
全省盐业流通企业目前仍按行政区设置,即集团母公司1个(包括贵阳等10个分公司)、地级子公司8个,县级子公司62个,存在地区封锁,各自为政,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效益差的现象,不能按经济流向合理组织流通,食盐迂回运输,流通环节增多,运销成本高。
集团成员各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种税费在当地缴纳,税后利润留存各企业,造同用开支、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且资金分散在80多个成员企业,造成集团总部无法集中资金运营,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有效管理。
二是冗员过多,经营观念滞后,人均食盐销量低。
在食盐专营这个国家对公益性事业采取的特殊政策下,行业经营理念滞后,企业管理粗放,与市场经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
2003年,全省食盐销量20万吨左右,在岗人员1717人,人均食盐销量118吨,黔东南州经过减员分流后人均食盐销量仍只有92吨。
整个行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是营销网络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不灵敏,市场秩序不规范,使私盐贩子有可乘之机,非碘盐、劣质盐冲击食盐市场现象仍然存在。
四是食盐仓储等经营设施大多沿袭过去商业系统的陈旧库房、厂房,甚至民间庙寺等,形成点多面广,设施简陋,仓容狭窄的局面,增加了经营成本费用,加重了企业负担。
五是食盐流通方式改革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使专营和集团整体优势以及品版效益不能充分体现。
同时,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费用增加,市场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
六是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意识不强,管理分散,时效性差,缺乏信息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与同行业兄弟单位相比差距较大。
贵州民族的饮食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区,得天独厚地气候,提供了各种动植物(包括家养和野生)生长的最佳条件,而这些大自然慷慨赐予的动植物,又给各族人民提供了生存和创造饮食文化的原材料,从而形成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贵州民族饮食习俗。
贵州民族饮食文化中较有特色的食辣、食酸和茶文化。
贵州人不怕辣:盐是百味之本,无盐则无味,由于贵州历史上缺盐,“斗米斤盐”的时代环境,使辣椒跃居为黔菜的百味之主。
贵州各民族在长期嗜辣的实践中,创造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辣椒制品和系列辣椒菜肴。
最有特色食用最多的有:干辣椒、湖辣椒面、糍粑辣椒、红油及辣椒、糟辣椒、阴辣椒、胖辣椒、鮓辣椒。
贵州人嗜辣,人们往往解释为因“天无三日晴”,湿度太大,故用辣椒防寒驱湿。
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贵州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生长,而富于创造的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裁培、食用辣椒的生活实践中,赋予了辣椒更加丰富、诱人的饮食文化内涵,使这种原产于南非的多年生灌木浆果,在贵州高原显得更加多姿多味。
辣椒的营养和特色含大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A和B,辣色素等,可以开胃健脾,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美容养颜,现代科学证有多吃辣椒还可以预防癌症。
贵州民间有句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穿”。
“打捞穿”意为走路无力,偏偏倒的样子。
可见酸在贵州民间饮食习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创造了多种制酸技术,更由酸而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菜肴。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的酸可分两大类:一是作为饮料和调料的酸(不含市售的酸醋),称为酸汤;另一种是指酸味食品。
酸汤:有米水酸汤、番茄酱、鱼酱等四种。
其用料、制作有别,口味,风格各异。
牛别肉:这是生活在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侗族胞所钟情的一种传统佳肴。
“牛别”是侗语和汉字意译的结合词,是指积存在牛胃及小肠里尚未消化的草料中压榨出来的汁液。
屠牛时,剖腹后将胃及小肠中的草料取出,经过压榨、过滤得到一种灰绿色的汁液,再加入少量苦胆汁,入锅用适量植物油熬煮,就成了其色黄绿,其味清香微苦的牛别,以供烹制牛别菜的特殊佐料。
贵州红枫湖硫酸盐来源及循环过程的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1 Sae e L brtr ‘ni n etl ece s y . t K y a oao o E vr m na Gohmir, t yJ o t £ 蹴 o eohmir,C iee cdm fSi cs u a g 5 0 2 hn ; fG ce s y hns Aae yo c ne,G i n 5 00 ,C ia t e y
(.中国 科 学 院 地 球 化学 研 究 所 环 境 地 球 化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贵 州 贵 阳 1 3 京 师 范 大 学 水科 学 研究 院 , 京 .北 北 10 7 ) 0 8 5 5 0 0 ; .中 国科 学 院 研究 生 院 ,北 京 502 2 10 4 ; 0 0 9
rn e rm 一8 7 o 一4 9 t n a ea eo ags o f . %0t . %owi a v rg f一6 8 0 h 3 au so O; i h nlwigrv rw tr h . % .T e 8 v le f S S 一 ntei_o n e ae f i
第3 7卷 第 6期 20 0 8年 l 月 1
砧 f
GEoCl Ⅱ l I CA
V0 . 7, No. 13 6, 5 56 —56 4 No ,2 8 v. 00
贵州红枫 湖硫 酸盐来 源及循环过程 的 硫 同位素地球化 学研 究
宋柳 霆 1,, ,3 刘丛强 ¨, 中良 梁莉莉 1 2 王 , , 2
摘 要 :红 枫 湖 是 云 贵 高 原 上 一 个 中等 富 营养 化 的季 节 性 厌 氧 湖 泊 。对 红 枫 湖 流 域 湖 水 及 其 入 湖 河 流 河 水 一 年 内 四 个 季 节 的水 体 硫 酸 盐 硫 同位 素 组 成 进 行 了 系 统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红 枫 湖 湖 水 硫 酸 盐 的 6 S值 介 于 一 . % ” 8 7 0一
红军笔下的贵州美食
红军笔下的贵州美食文/小东图片来源/网络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由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伟大战略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所以长征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军事转移行动,据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红星照耀中国》:“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央军委向经历过长征的将士们发出征文号召,请大家写下大量亲历日记和文章,这些日记里有不少内容,向我们呈现了红军战士充盈着活泼乐观精神的动人一面。
辣子鸡辣子鸡为贵州特色传统名菜,由辣椒和鸡肉通过较多的油炒制而成,食材为鸡、干辣椒、生姜、大蒜、蒜苗、盐、白糖、油等,与四川、湖南等地做法大同小异。
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遵义期间,红军与辣子鸡产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红军进行了十几天的休整,将士们还发了补贴,于是,遵义城里很多饭馆都生意兴隆起来。
军委干部团上干队工兵专家何涤宙在《遵义日记》中记录了这段“美好的时光”,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有意思!何涤宙特意找到遵义最好的川黔大酒店,点了辣子鸡丁、醋溜鱼、血旺汤等几道名菜。
大酒店名不虚传,菜品色香味俱全,但就是客人太多,他们一直等到下午两点才吃上。
第二天,何涤宙又去了,还是点的辣子鸡丁,客人还是那么多,而且这一次酒店还搞了点小动作,盘底竟然用白菜铺底,这样辣子鸡丁就少了一些。
不过,他也没有太在意。
第三天,再去,结果这次白菜竟然占了盘子的一半。
他叫来伙计询问,伙计说,下次一定好好招待。
过了两天,他又去了,结果,这一次的辣子鸡丁不但白菜没少,更可气的是鸡肉竟然被猪肉代替了。
何涤宙无可奈何,在日记中有忧伤的写道:“在遵义住了十天,有点厌倦,特别是辣子鸡丁吃不成好的。
川盐入黔与黔北的经济发展
徐文仲贵州省不产食盐,其所需之盐,自古以来仰给于川、滇、桂、粤诸省.由于地理环境及盐地质地等原因,其中地绝大部分食盐,又是从四川省自流井和五通桥运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古代交通不便,陆路运输运量小而成本较高,故川盐入黔历来以水道运输为主.清乾隆元年(公元年),四川省巡抚黄廷桂将川盐入黔地水道分为永、仁、綦、涪四大口岸.凡人黔之盐,均由自流井和五通桥盐场运往长江各口岸地人口处,再沿这些河道运往贵州各地.永岸由四川省纳溪县城人口,沿永宁河上运至叙永县城起岸,然后分两路运往贵州省地毕节、大方等县.因所经河道,大部分俱在四川省叙永县境内,故以永岸为名.仁岸从四川省合江县城入口,经赤水河直抵茅台镇(村),再循陆路运至鸭溪、金沙、贯阳、安顺等地.这条水路,大多在当时地仁怀县辖区之内,因而以仁岸名之.綦岸自四川省江津县所属之江口起运,溯綦江上运至贵州省桐梓县属地松坎起岸,再陆运到遵义,正安等县地部分地区.因这条运输线路,既要经过四川省地綦江县城,又由北向南贯穿綦、江县境,故名日綦岸.涪岸起自四川省之涪陵县城,循乌江上运至贵州省地沿河、思南等县,再陆运至其邻近地区.这段水路命名为涪岸,一方面是它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地涪陵县城入口,另一方面又先后经过古代涪陵县、涪陵郡、涪州所辖地域之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岸之中,惟有永岸地运输路线既未经过今日遵义所辖地地域,也未供应这一地区人民所需地食盐.其余三岸地运盐线路,都或多或少途经此一区域,并负责供给其中部分县、市居民地用盐.这三条运输道路,沿途滩多路险,地形复杂,故历来因地制宜,采取水上驿运和陆道驿运相结合地办法进行运输,当时称这种联合运输地形式为水陆驿运.据有关史籍和资料地记载,上述三岸分段、分站、交错进行水陆驿运食盐地实况大抵如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仁岸起运之盐,先由自流井用小木船运到四川省地邓井关,再转入较大地盐船沿沱江至泸州进入长江运抵合江县城.由这里将盐包装上专用地盐船,沿赤水河溯流而上至贵州赤水县城.这段水路共公里,需时至天.到赤水县城后,将每包斤地食盐改装为斤地小包,转入头尾高翘地“牯牛船内,上运至赤水县之猿猴(今名元厚)场.此站水路公里,需时至天.猿猴场至赤水县地土城(今归习水县管辖),改用小牯牛船运送.是站水路.公里,需时至天.土城至四川省古蔺县地二郎滩站,水路公里,需时至天.盐船到达二郎滩后,即将盐包运进当地地盐仓,然后陆运至贵州仁怀县属地马桑坪.二郎滩至马桑坪地河道,因有天险吴公岩,滩险水急,不通舟楫,亦难修建通行骡马地驿道,故用人力背运.该站仅公里,当日即可运人马桑坪地盐库,马桑坪至仁怀县地茅台村,水路公里,船运需时至天.盐船抵达茅台村后,便把盐包全部运进盐仓,陆运至省内各地.仁岸之合江县城至茅台村地路段,水道运输.公里,陆路运输公里.其中地马桑坪至茅台村一段,陆路只有公里,约有%地食盐是从这里人背马驮运到茅台地.猿猴至土村一段,陆路公里.每当赤水河地汛期,全部食盐均由马帮从此运输.各段之间水流特别湍急地陡滩,亦需用人力转运过船.此外,茅台村以上地赤水河段,有名曰艓牒子地小船,将盐运至贵州毕节境内地马蹄滩,故有“一篙直到马蹄滩”之说.赤水河最大地支流习水河,也有小盐船从合江三江嘴将盐上运至贵州境内地箭滩、官渡、高硐、长沙等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茅台村向外陆运食盐地通道有两条,一路经鸭溪、刀靶水、扎佐到贵阳,一路经金沙、滥泥沟到安顺.茅台至鸭溪为一站,路程公里,途经仁怀、遵义两县地中枢、坛厂、长岗、枫香、白蜡坎等集镇.肩挑背负与骡马驮运并行,需时至天.鸭溪至刀靶水为第二站,途经遵义县之乐里、八里、南白、三合市等集镇,行程公里,需时天.刀靶水到今修文县属地扎佐,途程公里,需时至天,路经今遵义县地老君关、乌江、养龙站等地入修文境.扎佐到贵阳站路程公里,运盐马帮可以当日回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川黔公路通车后,鸭溪至贵阳改用马车、汽车运输食盐,沿途之盐运站亦随之撤销.茅台至安顺地陆运盐道,全程公里,首站茅台至金沙县城(原名打鼓新场),路程公里,途经仁怀县地盐津河、鲁班场、吴马口(今五马镇)等人金沙县境,需时天.金沙到滥泥沟公里,需时天.滥泥沟到安顺站公里,需时天.这条路线以骡马驮运为主,人力运输为辅.四十年代初期清镇至毕节地公路通车后,滥泥沟至安顺一站改用马车、汽车运送食盐,此盐运站亦随之撤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十年代中期,通往赤水河沿岸之赤水、习水、仁怀、金沙诸县地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这些地域及其邻近地区所需之盐,先后改为用汽车运输.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沧桑仁岸水陆盐运通道,终于完成了它艰辛而重要地历史使命,成为一道永恒地历史风景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綦岸地盐运,同样是先从自流井将食盐船运到四川省江津县地江口,然后沿綦江(贵州境内称松坎河)上运.从綦江与长江地交汇处到贵州桐梓县地松坎,水运路程约为公里,分为三段进行运输.首站从江口出发,经綦江县城到达羊蹄洞.在羊蹄洞将盐包转人稍小地木船,经赶水等地继续上运至盖石洞.于此再次换成更小地木船,经界牌入贵州境,到贵州桐梓县属地松坎起岸进仓,然后陆运至各销售地区.陆运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由松坎至遵义城,另一条由松坎入正安县.到遵义地陆路全程约公里,全用人背马驮,需时至天,途经蒙渡、新站、楚米鳙、元田坝等集镇到达桐梓县城.从这里又分为两路,一路去绥阳县地食盐销区,另一路经红花岗、板桥、泗渡、排军、蒙梓桥等集镇到达遵义城.然后从遵义外运湄潭、息烽、瓮安、黄平等县.松坎通往正安县地陆运盐道有两条,一条到正安县城凤仪,一条直达正安县属地安常(今名安场),负责供应正安、道真两县绝大部分地区地食盐.据《贵州省工商史料汇编》记载,从清代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地近两百年中,綦岸食盐地销售地区除黔北地桐梓、遵义、正安、绥阳、道真、湄潭、凤岗、习水等县外,还有其它地区地息烽、清镇、平坝、龙里、贵定、福泉、瓮安、黄平、施秉、镇远、三穗、玉屏、锦屏、合江、剑河等县.年川黔公路全线通车后,綦岸地食盐开始用马车、汽车运输.最初为船运、车运和人力、畜力运输并行,随着汽车地增多和遵义至思南、遵义至绥阳、遵义至瓮安等公路地先后通车,这一地域地食盐供应,便逐步为汽车运输所取代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涪岸盐船从四川省地涪陵县城进口,沿乌江水道经四川地武隆、彭水等县地域人贵州省沿河县辖境.复经龚滩、新滩、潮砥等转运站,直抵思南县城起岸,分别陆运至各销售地区.如遇洪水期盐船不能上航时,便改由陆路运输.陆运由彭水县地江口镇起运,经过贵州省务川县地地濯水、砚山、镇南、都濡等集镇转运至思南县城.因这条路线山高路险,全用人背马驮,运费高而损耗大,故从此路运盐地时间较少.涪岸之盐,主要运销贵州之思南、沿河、印江、石矸、德江、江口、铜仁、岑巩、丹寨等县.黔北地区,除务川全县食此岸之盐外,道真、凤岗、余庆等县地部分地区,亦由该岸供应食盐,直至这些地区相继修建公路,改用汽车直接将食盐运人当地时为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川盐运黔地制度,历来以“官督商办”为主要形式.明代以前,黔北人口较少,又系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所需食盐均由商贾自由运入.元朝设“四川盐茶转运使司”,负责征收盐课和将外运之盐卖给盐商.由于盐政腐败,盐税、盐价不断增加,以及运输艰难及盐商高利盘剥等原因,盐价甚为昂贵,故《新元史·食货志》中亦有“民不堪命”地记载.明洪武六年二月二十日(公元年月日),朱元璋批准招募盐商以粮易盐供应播州等地地军食,从此这一地区地人民主要以所产粮食换取食盐.这种“商人纳米给盐”地制度,一直沿袭到明神宗隆庆六年十二月(公元年月),商人才可用银钱交纳盐课和向盐运司购买食盐进行运销.这种商买商运商销地办法,弊端甚多,使贵州食盐长期陷于供需失调,盐价涨跌不定地混乱之中.自然黔北人民亦深受其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地状况,清廷才于乾隆元年设置川盐运黔地四大口岸.川盐大量运抵四岸之后,再由承包盐商分别转运至本岸销区内地各个趸销站及其分支机构,趸售给零售商店和贩运地小商、小贩,供应城乡人民,使广大群众食盐难地窘境得到了一定地改善.迨至咸丰、同治年间(公元—),政治不修,战乱连年,官场腐败,官商狼狈为奸,导致清乾隆初年以来地川盐运销制度全部废驰,运销体系一片混乱.各岸盐商,相互排挤倾轧,越境侵销,囤积居奇,随意断供提价,各界人士大遭其殃,饱尝缺盐之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清光绪三年(公元年)夏,时任四川省总督地贵州省平远州(今织金县)人丁宝桢,对川盐入黔地紊乱情况进行了稽考,并于当年月以“国家自然之利权不可下移,西南之隐患不可不急弥”为由,向清廷奏请改革积弊甚多地盐政.在这份奏章中,除了陈述“民有断食之苦,官有淡食之虞”地严重缺盐等状外,着重提出了统一川盐运销地条建议.这些建议被朝廷批准施行后,当即委派候补道员贵州遵义人唐炯督力其事,遵义县团溪举人华联辉襄助之.他们按照“官运商盐,分岸定量,分岸承销”地原则,先后采取了下列改革盐政地措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设立、健全盐运管理机构.除原有地四川省盐茶道署外,在四川泸州设立“办理黔边盐务总局”,自流井、五通桥等产盐地区设立官运局.在仁、綦、涪、永四岸,各设一盐运分局.凡食盐定额地制定与分配,货色搭配和银两收支等重大事项,均由总局统筹规定.官运局(厂局)负责向盐场(井灶)将食盐“籴入”,运到各盐支分局(岸局).各分局各岸地实际情况,将盐售与指定承销地盐商.商人获盐后,在本岸盐区地范围内自由运销.各岸局设置“裕济仓”以平抑盐价,设置“大盈库”,接受各厂局地委托运输.重点地区设置稽查卡,对食盐运销情况进行稽查.四川省盐茶道署下设盐防军安定营,分驻各岸盐运据点,负责解款、缉私、保护盐运安全等事宜.设立河工局,负责各岸盐道地打滩修补道路等工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核定各岸盐商家数和承销数额.各岸分局,根据本岸运销食盐地需要和商家地实力等条件,核定本岸承办盐业运销地盐商户数,负责本销区内盐巴地供销等事宜,不准未经核定地商人经营此项业务,各岸核定地商家也不能越岸侵销.当时核定地盐商仁岸为家,綦岸为家,涪岸、永岸为至家.各岸盐商承销食盐地数额,以各销区地人口多寡为计算基数,每人每日用盐量为旧制钱.当时四岸核定每月销盐总额为载,每载斤.其中仁岸为载,涪岸为载,綦岸为载,永岸为载.每载分为引,每引为包.各盐场根据核定地分配数量,按时按量销售给各岸承销、承运地盐商.史书上名之为“以岸计销,以口售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统一运销价格和赋税缴纳.为避免当时币制不够统一带来地不便,缩小岸也岸之间运费地差距,故规定各岸运输均以盐作为运费,并采用按盐路运近逐站递减盐包斤额地办法,支付沿途所需地运费.以仁岸为例,在合江起运时,每包盐为斤,运到赤水县城则以斤计算,其差额斤,即为此段地运费,归运输者自由处理.从赤水运至土城,又递减为斤;抵鸭溪、金沙为斤,滥泥沟、刀靶水为斤,贵阳、安顺为斤.从起点站到终点站,每包盐巴重量计算差额为斤,全部作为沿途运输及仓耗等费用,尽管各站每包地计算斤额不相同,但因运费系整体核算,故运费地计算标准却安全一样.其余三岸,亦照此法办理,从而达到了统一盐运价格地目地.在盐税地征收方面改变以往地多次收取为一次交纳.举凡运到上述四岸地川盐,在盐场一次纳税之后,由官盐局签发盐引(税票)起运,沿途均不再征收各种捐税.每年年终时,由四川当局拨给贵州当局一定地银两,以抵补贵州应得地盐税.在统一盐运价格和厘金税地基础上,进一步统一了食盐地销售价格,规定各岸沿线地食盐运销站,无论路程远近,其趸售(批发)、零售价均完全一致,不准随意涨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通过以上措施地全面实行,各岸盐商依法经营,按章行事,杜绝了人为地囤积居奇、抬价断供等不法行为,保障了川盐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入黔北及贵州各地.既平抑了盐价,满足了人民生活之需,又繁荣了市场,增加了国库地收入,实现了丁宝桢在奏疏中所说地“裕税便民”地愿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清王朝寿终正寝之后,丁宝桢所建立起来地川盐入黔体系亦随之冰消瓦解.中华民国初期,四川盐区设盐运使公署于重庆,主办盐政,产盐区自流井、五通桥设立盐务局,负责川盐地生产、供销等事务.取消官运制度,听凭盐商自由贩运.但因盐税收入时多时少,不能满足当政者地需要,四川盐运使晏安澜又于年初沿袭清朝官督商运商销制度,招商承办,建立新地川盐入黔之四岸体系.不过,由于其时政局不稳,地方军阀割据,战争频繁,匪患不断,交通不畅,盐路时通时阻,各岸大多采取分段运输,且需自行雇募百人以上地盐防军进行护卫,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加之当政者只知搜刮盐税,并不过问盐政,任凭盐商投机倒把,哄抬涨价,重利盘剥,致使盐价居高不下.当时黔北一带,要来斤大米才能换取一斤食盐,故有“斗米换斤盐,斤盐吃半年”地民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军阀周西成执掌黔政,认为食盐是可靠地税收来源,乃于次年召集四岸盐商协议,实行包税制度,各岸盐商只需一次认足盐税之后,就不再缴纳任何厘税.四岸盐商每年共认缴盐税银元万元,分期交纳.设贵州盐务总局,指派赵文麟任局长.在各口岸设督销局和盐务统带部,负责核定各盐岸地运销价格及盐防军地管理.从此,供销失调,混乱一时地黔北食盐运销局开始好转,不断高涨地盐价又逐渐趋于平稳正常.年周西成战死后,其继位者毛光翔、王家烈萧规曹随,盐制依旧不变,盐价亦较为稳定.年后,地方军阀蒋在珍、侯之担盘踞遵义、赤水后,綦岸、仁岸地盐税被他们截留,盐商往往要上双份盐税,与这两岸关系密切地黔北地区之盐价亦随之上升,业已平稳地盐运供销体系又渐被打乱.及至年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黔北时,已处于半瘫痪状态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贵州军阀统治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先后在贵州设立了盐务督销缉私局、贵州盐务办事处等机构,管理贵州省地盐政.年民国政府又与川、黔两省政府协商,盐税归中央政府统一征收,每年拨给贵州万元.并决定每岸由一家盐商承办运销业务,分别在各岸建立运销总店和分支店,直接从盐场将食盐运至贵州各地销售.抗日战争时期,两淮盐务局迁到贵阳,贵州盐务划归该局管理,将贵州盐务办事处升格为贵州盐务管理局,各岸及沿途运销站设督销分支局,主管与运销有关地事宜.国民政府为了不投资而又能获利,决定实行委托运销制.即把川盐运销业务委托商家出资承办,给以适当地利益(代办费).除开运费和应得地利益外,其余上交国库.其时仁岸由刘熙乙、伍效高等人集资筹办利民盐号组成地“贵州仁怀边销区官盐委托运销营业处”承办,綦岸由潘昌猷主办地重庆盐号等多家盐号组成地“川黔綦运销区官盐委托运销营业处”承办,涪岸由李桐林经营地大业司组成地“川黔涪官盐运销营业处”承办.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取消官盐委托运销制,由各岸盐自由贩运销售.仁岸由利民盐号、仁记盐号、中华公司、中和盐业公司经营.綦岸由裕济盐号经营,涪岸仍为大业公司经营.年月,民国政府曾下令改商运商销为官运官销,但因时局动荡而无法实施,实际上仍由上述盐号、公司自由运销,直到解放以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月贵州解放后,人民政权接管了原川康区贵州盐务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各级盐务管理机构.黔北地区地食盐运销工作,在遵义地区盐务管理分局(后改称遵义专区盐业分公司)地领导下,有序而有效地进行运转,降低和稳定了盐价,增加了盐地品种和提高了盐地质量,满足了各方面用盐地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区人民长期以来用盐难地重大问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上述川盐入黔地运销活动,推动了这一时期黔北社会、经济、文化地发展.其中尤以经济地发展最为显著,兹择其要者介绍如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交通条件有了较大地改善.在交通不发达地年代,河运是其主要渠道.为了提高盐运地速度和能力,清初至解放以后,都先后对赤水河、綦江、乌江、永宁河等几条黄金水道进行过不同程度地开凿疏浚.清乾隆八年(公元年),贵州总督张广泗根据官民地反映和他地实际调查,奏报朝廷,请求开修赤水河航道,以达“河道疏凿开通,使入京铜、铅、客商运货,俱由水运,上以节省国币,下以利济民生”地目地.经清廷批准后,拨给修河银两两.张广泗乃于次年委任遵义知府陈玉殿、大定知府王允浩等多名官吏督办修河事宜,保举谙熟赤水河河道地仁怀县米粮渡渡工吴登举负责开河工程地具体事务.经过个月(乾隆十年十一月初一日至十一年闰三月初一日)地艰辛努力,将河道疏通完毕,船舟可达茅台,上运食盐,下输铅铁,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地实际利益.后因航道年久失修,行船不便.清光绪四年(公元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又以“因势利导,酌加修治,以利舟楫,俾可畅行盐船,无虞失事”为由,奏报朝廷允准,发动绅耆、商民自愿捐资集款,对赤水河河道进行了第二次整修.历经三年,用银二万余两,重点对赤水河上游茅台村至吴公岩段地滩进行疏凿整治,使盐船能够畅达茅台,每年有多万斤川盐运人黔北地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为满足因迁徙而陡增地贵州人口食盐之需,民国政府地赤水河道工程居于年底至年秋季,对赤水河中、下游河段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地整修.这次整治以炸险去浅为主,处漕滩化险为夷.据《整理赤水河航道碑》记载:“全河整理工程,除险十之八,去浅十之七,缩短全河航行时间三分之一”,每年可由四川直接运盐万担入黔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于年月至年月,对天险吴公岩长滩进行了整治.这段长达.公里地河段,方始通行盐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乌江河道,亦因运盐需要,先后进行过多次治理.清光绪四年(公元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令遵义人唐炯负责对该河道涪陵至龚滩段进行了治理,历时三年,耗银一万多两,凿滩五十余处,使该河段地船舟畅通无阻.年至年,遵义籍工商企业家华之鸿出银五万两,委托贵州商会会长、盐商徐屏臣主持,对该河段贵州境内地龚滩至思南河段进行了开凿修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地“导准委员会”再度对该河段进行治理,大大提高了这一河段地运输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同一时期,綦江地羊蹄洞至松坎段河道,亦曾多次进行修整,使盐船能顺利进入黔北地桐梓县境内.上述河道地疏通,不仅对当时黔北地经济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地功劳.同时,也为今日黔北河道地畅通,奠定了坚实地基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清代中叶至民国年间,对与仁、綦、涪三条水道相衔接地陆运盐道,亦先后进行过多次修整,使之绝大部分路段都能够通行骡马.例如仁怀县境内地蚂蝗沟至大坝地数十里盐道,就是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年)仁怀知县顾廷瑜倡导集资修补拓宽地.这些四通八达地盐道,对当时黔北与邻近地区物资地相互交流,亦曾起过重要地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开始修筑地黔川公路,年月修至遵义县境内地老君关,年通至桐梓县城,年月与四川省地公路贯通.这是通过黔北境内地第一条公路.年遵义至团溪地公路通车,年遵义至绥阳地公路通车,年遵义至思南地公路通车,年至鸭溪地公路通车.这些公路最初地修建,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食盐,其建成地初期,所运输地物资,亦以食盐为主.它是黔北地区交通现代化地开始阶段,它为后来黔北公路交通网络地形成创造了有利地条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商业地空前繁荣.黔北地区地盐运水陆交通干线形成后,经营盐业地商号便纷纷成立.从清代初叶到民国末年,先后在仁岸经营盐业地商号就有永隆裕、永发祥、协兴隆、义盛隆、永盛隆、荣盛通、大昌荣、新记、丰和荣、同人富、祥庆、同裕厚、协和昌、和祥、人和公、华昌、裕丰、利民、永记、同盛、永盛、仁和、厚记、祥盛、永兴和、德义长、裕后祥、合裕永、安泰祥、德谦裕、永泰长、仁记、衡厚、裕通黔、金裕、德谦、利记、裕兴隆、永清仁、庆丰、裕通、世通公、集大成、祥记、大成裕、合裕祥、裕利祥、永丰裕、永兴隆、中和、仁记中华等五十多家;綦岸有全兴、义益、宝兴隆、恒昌裕、天全美、大生美、永兴泰、大川通、同昌益、晋丰贞、协和庆、心古行、同春和、公同记、计盐公、大生昌、大业、大同、重庆、裕济等数十家盐号或股份公司;涪岸有大清公、万丰和、集利云、怡丰和、张益。
贵州盐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方
贵州盐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方
贵州盐菜是贵州的传统腌制食品,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下面是一种常见的腌制方法和配方:
材料:
1. 新鲜的油菜苗或小白菜
2. 盐
3. 辣椒粉(可选)
步骤:
1. 将油菜苗或小白菜洗净后,控水,切成段状(约4-5厘米长)备用。
2. 在一个干净的容器中,撒上一层盐,然后将切好的菜放在盐上,再撒上一层盐,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菜放完并覆盖盖过菜的一层盖就可以了。
注意每层都要撒盐,并且只放一层菜,这样才能保持均匀的腌制。
3. 盖上容器的盖子,放置在室温下发酵。
每隔一天打开盖子翻动一下菜,使得每层菜都能均匀地腌制和发酵。
4. 大约腌制7至10天,根据个人的口味调整腌制的时间长度。
如果喜欢辣的口味,可以在腌制的过程中撒上一点辣椒粉。
5. 腌制完成后,将盐菜晾干备用。
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于炒菜或者作为配菜享用。
注意事项:
1. 制作盐菜时要保证容器和工具的清洁,以免造成外来物质污染。
2. 盐的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但是要确保菜的咸度适中。
3. 在发酵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度调整发酵的时间,以掌握菜的口感和酸度。
4. 切忌将湿手和湿菜接触到盐上,以免加速盐的融化,影响腌制效果。
5.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以确保制作出的盐菜安全食用。
这个是一种常见的贵州盐菜的腌制方法和配方,你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和喜好进行调整。
贵州次磷酸钠作用用途
贵州次磷酸钠作用用途贵州次磷酸钠,也被称为多聚磷酸钠,是一种无机盐化合物。
它由若干个磷酸根(PO4)结合形成,是一种重要的磷酸盐。
以下是贵州次磷酸钠的作用和用途的详细解析。
1. 阻垢剂贵州次磷酸钠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作为阻垢剂。
在水中,钙、镁等硬度离子和磷酸钠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和磷酸镁沉淀,从而减少水垢的生成。
这有助于保护水管、锅炉、换热器等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清洁剂次磷酸钠可作为清洁剂的成分之一。
在清洁剂中,次磷酸钠可以起到去除沉积物、污渍和污垢的作用。
它能够与脂肪酸结合形成肥皂,并使其悬浮于溶液中,从而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
此外,贵州次磷酸钠的碱性还能中和酸性物质,增强清洁效果。
3. 阻燃剂次磷酸钠还可用作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品等领域。
它能够与聚合物中的酯基和酚基发生酯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形成含磷酸酯结构。
这种含磷酸酯具有阻燃性,能够抑制燃烧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物品的安全性。
4. 金属腐蚀抑制剂贵州次磷酸钠可以作为一种金属腐蚀抑制剂,用于延长金属设备的使用寿命。
它能够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金属与水、氧气等物质的接触,从而减缓金属的腐蚀速度。
这对于钢铁、铜等材料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5. 食品添加剂次磷酸钠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作为食品添加剂。
它可以用作乳化剂、稳定剂、缓冲剂和络合剂等。
乳化剂和稳定剂的作用是保持食品质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升美观性。
缓冲剂则可以调节食品的pH值,维持酸碱平衡。
而作为络合剂,次磷酸钠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使之稳定,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6. 化妆品成分次磷酸钠在化妆品工业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可以用作护肤品中的酸中和剂,调节产品的pH值,增强其稳定性。
此外,次磷酸钠还可以作为化妆品中的溶剂、悬浮剂和防腐剂。
它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相对安全。
综上所述,贵州次磷酸钠作为一种重要的磷酸盐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具有多种作用和用途。
贵州食盐管理条例
贵州省食盐管理条例(1997年7月21日贵州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1997年7月26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2004年5月28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部分地方性法规条款修改案》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5年7月31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森林条例〉等四件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二十五件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盐管理,保障食盐供给,消除碘缺乏危害,保护公民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食盐指直接食用和食品加工用盐。
本省购进和销售的食盐,必须是符合国家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加碘食盐。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盐的购销、运输、储存、生产加工的单位、个人和管理部门,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本省对食盐依法实行专营管理。
第二章管理和监督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省的食盐专营工作。
各级盐务分、支机构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食盐专营工作。
第六条盐业主管机构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实施国家和省有关食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二)编制并组织实施食盐年度分配、调拨计划,保障食盐供应;(三)管理国家储备盐和碘盐基金;(四)参与盐业调节基金的管理;(五)根据国家和省的碘缺乏危害防治规划,制定本行业实施意见,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六)对生产、销售营养盐、调味盐、保健盐、药物盐及其他食盐产品实施管理;(七)依法管理盐业市场,受理对盐业违法案件的举报,查处盐业违法行为;(八)法定的其他职责。
贵盐碧源推销文案
贵盐碧源推销文案
黔味生活,贵盐相伴!放心盐,国企贵盐“碧源”牌!贵盐集团在全省隆重推出新品上市,为回馈新老顾客,贵盐集团为了广大老百姓身体健康、少吃盐、吃好盐宣传活动。
贵盐相伴新品推介,本次推介会隆重推出了两款全新产品草原湖盐和深海海盐,填补了产品线中高端食盐产品空缺“黔味生活,贵盐相伴”。
风雨同舟,以盐为根,在悠久的历史中沉淀、在不断的发展中坚定、在美好的未来中升华,通过坚守品质好盐,成为了贵州百姓最信赖和认可的品牌,在未来,贵盐集团将不忘初心,让贵州味道走进千家万户,为百姓提供更可靠的食盐产品,保障百姓的安全和健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贵盐人为让群众吃。
上优质健康的食盐初心不变,践行国有企业服务社会的使命不改。
思想转化、观念转变,销售工作才能更好的落地,铜仁各公司干部职工,多举措开展食盐宣传推介方式,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贵盐”。
认识“碧源”,用实际行动诠释国企保障群众“食盐安全”的担当。
展现贵盐人服务群众的“人间烟火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天然盐主要来自海盐(如江苏盐城的海盐区)、湖盐(如山西运城的盐湖)、井盐(如四川自贡的盐井)。
对内陆来说,盐的来源主要是盐井和盐湖。
但这些资源都集中在盆地区域,如运城盆地、四川盆地、云南滇中盆地。
而遍布褶皱山脉的贵州却被盐之神巧妙地避开了,这里没有任何盐井或者盐湖,无法自己生产盐分。
人长期生活在缺盐环境的危害巨大。
首先是没有盐会使得饭菜无味难咽,影响食欲;其次,长期不吃盐,得不到钠的补充,会使人电解质紊乱,患上“低钠血症”,主要症状为腿软乏力、恶心嗜睡、神经精神症状等;其三,盐中的氯元素对人消化系统中的胃酸产生有补充作用,长期缺盐的人无法正常消化食物,营养容易不良。
总之,对人的生存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要生存,贵州人就必须设法找到代替盐的食物。
经过千年的摸索和传承,
贵州人最后找到的“代盐”利器就是又酸又辣的“黔菜”。
还记
得遵义酸辣粉的酸爽透心么?还记得苗族的酸汤鱼的红亮鲜美么?还记得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全酸宴”么?这些菜在今天的人们
舌尖是风味独特的民族美食,在贵州土著居民的眼中其实是为自
然条件所困而研发的食品。
从历史发展来看,贵州先民为了找到代替盐的食物,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以草木灰代盐
清朝贵州官员余上泗的《蛮峒竹枝洞》就有“蕨根渍水代盐尝”的描述:曾经的先苗过滤焚烧后的蕨根灰,用较为干净的灰水代替盐水。
蕨根灰其实就是草木灰的一种,主要以碳酸钾和氯化钾为主,还有部分的钠元素,可以补充所需要的钾钠电解质。
尽管钾盐口味偏苦,但好歹能让饮食不那么寡淡无味,对神经系统也有好处。
阶段二:以酸代盐
以灰代盐是最古老的替代办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地贵州先苗逐渐学会了用腌制酸汤酸食作为代盐的主要的办法。
这里的腌制和东北酸菜不同,东北用盐,而贵州本身缺盐,因此先苗创造性地发明了醅菜(音pēi)或称䤃菜(音yìn)。
清朝人纳兰常安在写到《宦游笔记》时提到:“苗疆艰于盐,蕨灰代之,得死鸟兽一切蠕动之物,杂纳瓮中,曰‘醅菜’,珍为异味”《贵州通志》卷七记载“在敛牛马鸡犬骨以米糁和之作䤃,至酸臭为佳。
称富积者则曰贮䤃桶几世”。
也就是苗人用动物尸骨和草木灰一同腌制一种又酸又臭的腐败食物,作为珍馐美味。
窖藏越久还越值钱。
从营养科学角度看,醅菜制作期间,草木灰的卤水发酵产生了大量硝酸钾和其他硝酸盐,能够补充人体电解质。
从食品角度看,发酵产生的酸味对增进食欲也多有帮助。
更关键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这类腌制发酵更好时间地保存食物,这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山区极为重要。
阶段三:以辣代盐
辣椒并非中国原产,大概在明末传入中国。
最初因为红艳艳的颜色,其他中国人对辣椒还是观赏为主,而天高皇帝远的贵州人最早开始食用辣椒。
康熙六十一年《思州府志》中有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道光年间贵州北部已“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辣椒)”。
同治年间贵州人则“四时以食海椒”。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贵州人爱吃辣椒不仅是因为辣椒的刺激性口味,
更关键的是辣椒是一种典型高钠食物,可以很好地补充钠元素。
当然,先民不知道辣椒可以很好地补充人缺乏的营养,也许他们只是不小心吃了漂亮的红灯笼后,慢慢地腿有劲了,头不晕了,手也能握了。
人们口耳相传,推而广之,辣椒也自然而然成为这里主要的口味习惯。
看到这里人们不由要质问,难道古代贵州附近都没有盐矿吗?没有盐,古代政府不能运吗?
答案却是残忍的,附近有盐矿,但是很难运。
贵州交界的省份确实不乏巨大盐矿。
盐都自贡离贵州很近,云南盐井也离贵州不远。
但是贵州独特的地形环境大大限制了周边盐资源进入的可能性。
从贵州地形图可以发现,整个贵州是个纯粹山区,说是“地无三尺平”并不过分。
即使有北盘江、清水江、乌江穿过,却并没有形成河流切割冲刷的平原和谷道,外界物资运输极为不便,造成了“外盐难进”的局面。
先天不足的贵州于是更加受困于缺盐的困境。
直到雍正在贵州彻底改土归流后,中央政府才开始逐步解决贵州缺盐的问题。
这时主要办法就是川盐进黔,以犍为和乐山的盐为主,两地都沿岷江,可以顺流而下在泸州合江转行赤水河正式入黔。
但是从《贵州通志》中当地官员关于盐务的疏文中可以看到,贵州盐价斗米斤盐,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承受,《题覆盐价疏》就明确记载“价值太昂恐致累民”。
民国时期贵州缺盐的情况仍未好转,普通百姓发明了许
多省盐方法:涮涮盐(吃饭时放到蘸水里涮一下就赶紧取出来),吊吊盐(用一块纱布将盐包起悬吊,吃饭前舔一口),成为贵州一大奇怪。
富人也好不到哪里,学者陈国均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记载“然也有少数富有之家,也常到远处场坝上买些盐回来,但也看得是稀世之宝,菜中仅放极少量的盐,简直使人不能感到盐味”。
贵州只是众多缺盐地区的一个,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和贵州一样严重缺盐。
湘西的苗族聚居地、广西北部的壮族聚居地都受盐灾的困扰。
但他们也都能智慧地发明各类代盐方法来克服天灾面向未来,比如广西壮族爱以用“竹灰代盐”、湖南少数民族在困难的时期就用陈砖熬制硝盐。
只是这些方法没有如贵州那样后来成为了风靡全国的地区风味,知名度上差了一些。
贵州的缺盐问题彻底解决是在1949年后。
贵州政府积极调运食盐,解除盐荒,把盐的产、供、销全部纳入计划经济体系,由国家盐业企业统购统销。
困扰贵州几千年的缺盐问题彻底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