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及实验》教学进度表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上册
实验教学进度表
一、分组实验与探究:
1、饲养和观察蚯蚓-------------------------第二周
2、动物的绕道取食(课外探究)--------第六周
3、蚂蚁的通讯(课外探究)-------------第六周
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课外探究)-----第七周二演示实验
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模型)--------------第一周
2、观察鱼口和鳃盖后缘是否同时张开、闭合------第一周
3、家兔解剖(标本)------------------第二周
4、鸽解剖(标本)--------------------第三周
5、观察蝗虫模型------------------------第四周
6、人体解剖模型(示骨骼)----------第五周
7、人体解剖模型(示肌肉)----------第五周
8、发酵实验------------------------------第十周。

2023高二生物科教学计划和进度表

2023高二生物科教学计划和进度表

2023高二生物科教学计划和进度表
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供高二学生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1. 级生物与界的界定和分类
2. 细胞结构与功能
3. 遗传与遗传变异
4. 生物进化
5. 生态学基础
第二学期
1. 免疫系统
2. 植物生长与发育
3. 动物生理与行为
4. DNA与基因工程
5. 环境科学
教学进度表
请注意,教学进度可能会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适当调整。

该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安排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准。

感谢您对本学科教学的支持!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九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

九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

九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第一学期单元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 第一课: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课:生物圈的层次结构- 第三课: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四课: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五课: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单元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特性- 第二课:物质的改变与反应- 第三课: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第四课:能量守恒定律- 第五课:能量转化的效率单元三:地球科学- 第一课:地球的结构和组成- 第二课:地球的动态与演变- 第三课:地球的气候和气象- 第四课: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第五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学期单元四:力学- 第一课:力与运动- 第二课: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三课:机械能的转化- 第四课:摩擦力与斜面运动- 第五课:力学定律的应用单元五:光学- 第一课:光的传播与反射- 第二课:光的折射与色散- 第三课: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第四课:光的干涉与衍射- 第五课:光的应用与技术发展单元六:化学- 第一课:化学元素及其周期性- 第二课: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性质- 第三课: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第四课: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五课:化学实验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学期单元七:生命科学- 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遗传与基因- 第三课:细菌与病毒- 第四课: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第五课: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单元八:热学- 第一课:热与温度- 第二课:物质的热传导和热扩散- 第三课:功与能量转化- 第四课: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运动定律- 第五课:热力学定律和热机效率单元九:天文学- 第一课:星体和星系- 第二课: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课:地球和太阳系- 第四课: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第五课:探索宇宙的科学和技术以上为九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仅供参考。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教学内容和顺序可能会有所调整。

七年级、八年级(上下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八年级(上下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八年级(上下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日期实验内容课时数备注 9.3—9.6 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 4 9.11—9.13 采集与制作植物、昆虫标本 4 11.8—10.11 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4 11.15—11.18 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4 12.8—12.11 观察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4 12.23—12.26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4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日期实验内容课时数备注 3.25—3..28探究唾液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 4
4.13—4.16 观察小肠绒毛 4 4.23—4.26 观察人血涂片并分析血常规化验单 4
5.20—5.23 探究骨的成分 4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日期实验内容课时数备注 9.12—9.15 观察种子的结构 4 9.16—9.19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4 9.21—9.24 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 4 10.22—10.25 观察叶片的结构 4 12.4—12.7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4
4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
日期实验内容课时数备注 3.8—3.11 观察花的基本结构 4 3.22—3.25 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 4 6.11—6.14 探究食物保鲜方法 4。

八年级下生物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下生物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下生物教学计 划及教学进度表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进度表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圈中绿色植 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 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
讲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 尔遗传定律和基因的概念,同时
介绍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实验安排
进行遗传学实验,如杂交实验和 基因分析。
复习与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点。
第8-9周: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教学内容
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
实验安排
进行生态学实验,如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
复习与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第10周:复习与测试
教学内容
01
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和记忆。
测试安排
02
进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复习与作业
03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2 3
启发式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 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探究式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亲 身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其科学探究 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其交流和表达能力 。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闫云君、徐莉、黄瑛一、课程名称:生态学实验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24/1.5四、先修课程:五、课程教学目标:生态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

因此课堂实验和野外实习是生态学专业学生学习十分必要的教学环节。

本课程通过课堂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操作,认真按时地完成实验报告。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技术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溶解氧的测定(3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氧测定的一般方法(化学滴定法/氧电极法)(2)重点掌握化学滴定法的操作实验内容:采水样,处理水样,然后用滴定法(碘量法)滴定,用脱氧后的水做对照分析。

然后对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化学滴定法测溶解氧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生物气候图(4学时)实验目的:气候图是地学中用以表示某地多年(或一年)气候的直观的简表,例如常用的温湿年变化图是以标明在坐标上的逐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或降水量)的12个点,按月顺序连接起来的多角形图。

把生物的生态特征与气候图相结合,就成为生物气候图。

生物气候图是分析生物的分布、潜在分布区域和预测引种驯化结果有用的工具。

实验内容:提供一些数据,绘制生物气候图。

实验要求:掌握生物气候图的绘制,理解●金鱼(蝌蚪)耐性实验(4学时)实验目的:通过金鱼(蝌蚪)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忍耐程度的实验,加深生物对环境因子耐性的理解。

实验内容:观察金鱼(蝌蚪)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忍耐程度,计数死亡个体,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制作耐性曲线。

实验要求:理解耐性定律,熟练操作实验,掌握耐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生命表编制与存活曲线(4学时)实验目的: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

可以体现各年龄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种群内个体平均期望年龄。

生命表是种群统计的一种重要技术。

实验内容:根据给出的人口统计资料编制静态生表和动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

《生态学实习》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习》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习》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生态学实习2、课程类别:实践教学课程3、课程学分:_____学分4、课程总学时:_____学时,其中实习_____学时5、适用专业:生态学及相关专业二、课程目标通过本实习课程,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生态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态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具体目标如下:1、加深学生对生态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熟悉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样地设置、样本采集、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3、培养学生观察、识别和描述生态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4、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5、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习内容1、生态环境观察(1)带领学生到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观察其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

(2)让学生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态习性。

2、植物群落调查(1)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如样方法、样线法等。

(2)在选定的样地内,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统计,测量植物的高度、胸径、盖度等指标。

(3)分析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等特征。

3、动物生态观察(1)观察不同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规律。

(2)学习使用望远镜、陷阱等工具进行动物观察和监测。

(3)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生态系统功能监测(1)测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初级生产力等。

(2)监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过程。

四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四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四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含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本期我班有学生52人。

小学生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

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是至关重要。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1、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人的生命周期。

积极面对困难、挫折与危机,懂得尊重善待生命。

在教室、同学的评价中正确审视自我。

提高在学习活动和班级活动中自主管理能力。

2、了解日出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养成对还击友善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会初步在服务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技能。

知道老大创造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能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

3、了解营养保健、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

4、了解容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熟悉预防与简单处理的方法。

了解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避险和逃生常识,初步形成相应技能。

三、教学措施1、凸显“体验性学习”,利用好教材,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丰富活动的多样性,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

使用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阅历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吻合。

3、开展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

除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增加“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老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热爱生命第一课:家庭树教学目标:1、知道亲戚、直系亲属、旁系亲属。

共同祖先的亲属之间会有相似之处。

2、初步了解亲戚的称谓。

3、能说出家庭成员的故事。

每个家庭的成员组成不同。

4、懂得只要有爱,彼此关心,相互照顾,无论怎样的家庭组成都是温暖的。

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态学实验(Practices of Ecology)课程编码:1313118213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实验时数:16学分: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课程类型是专业课的基础实验;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园林生态学研究的一般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园林生态学一般实验技能和方法,从而巩固课堂学习;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园林植物城市环境特点调查掌握借助常规仪器野外进行园林植物城市环境调查的基本方法[3];掌握城市环境的主要特征[3];了解城市环境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1];实验二、园林植物受害或死亡原因诊断设计训练对自然生态现象及过程的观察与分析能力[2];掌握具体生境下主导生态因子分析过程及调查方法的设计[3];实验三、群落种类组成、表现面积及生活型谱调查掌握群落表现面积、生活型谱的调查与确定方法[3];初步认识群落种类组成、生活型类型与群落结构的关系[1];了解生活型谱与气候条件的关系[1];实验四、园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测定加深对群落多样性基本概念的理解[2],掌握物种多样性指数,如香农指数的计算方法[3],了解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1],掌握相似性的计算方法[3];实验五、园林植物种间关联系数的测定理解种间关联的概念[2];掌握种间关联的测定、计算和检验方法[3];了解种与生境的关系及种间关联在植物群落研究上的意义[1];实验六、植物群落基本结构与演替趋势调查掌握植物群落基本结构特征及其调查方法[3],熟悉调查群落沿提取时的方法步骤,并掌握群落演替趋势的分析方法[3];实验七、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的影响了解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深刻理解生态入侵概念及其入侵机制[2];掌握植物浸提液的提取、制备方法[3];学会用常规的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2];四、实验方式与要求1.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课程名称:四年级上册科学
授课教师:XXX
课程时长:共XX周,每周XX学时,总计XX学时
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导论(科学探究的意义与科学探究的方法)
第二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第三周:物质的状态(物质的三态、物质的性质)
第四周: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第五周: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水的循环)
第六周: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组成、土壤的肥力)
第七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八周: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九周:人体的呼吸与循环(人体的呼吸系统、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十周:人体的排泄与调节(人体的排泄系统、人体的体温调节)
第十一周:地球的运动与四季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四季的形成)
第十二周: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形成、月球的探索)
第十三周:太阳系与宇宙(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探索)
第十四周:复习与总结(总结本学期所学知识,强化科学探究能力)
第十五周:实验操作与考察(实验操作训练、实地考察)
第十六周:课程结束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备注:本教学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七年级上

生物实验教学进度表七年级上

1.3
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1.3
萌发的种子吸收氧

实验教学进度表
科目:生物年级:七年级上
时间
实验名称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实验开出情况记录
未开实验情况简要说明
备注
必做
选做
必做
选做
9.12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0.8
练习使用显微镜

10.11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0.15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0.24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观察草履虫

11.28
观察种子结构

12.3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2.5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2.7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12.7
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12.19
观察叶片的结构

12.26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1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1.1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3
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生态学实验课程设计

生态学实验课程设计

生态学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

2.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态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

2.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实际生态问题的案例分析,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解决。

4.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理解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态问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寻找解决方案。

4.实验法:进行生态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态环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态学基础》等相关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更深入的生态学知识和案例分析。

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态学概念。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显微镜、样本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学实验。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生态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解决实际生态问题做出贡献。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评估其对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研究报告,让学生独立完成,以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或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等学校《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析

高等学校《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析

高等学校《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析发布时间:2023-02-20T01:49:54.94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9月第19期作者:陈劲松1 雷泞菲2 付长坤1但一1邓洁1 [导读] 生态文明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学?课程在宣传和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术和教学优势。

陈劲松1 雷泞菲2 付长坤1但一1邓洁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 四川省成都市 610101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2 四川省成都市 610059摘要:生态文明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学?课程在宣传和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术和教学优势。

本文提出了坚持“一条主线、三个层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四维一体”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搭建以实施评价为反馈的闭环式课程设计思路,以期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提供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思政元素生态文明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单纯依靠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专业课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1]。

2016 年 12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但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思政课堂上体现,也要在专业课上加强对学生的熏陶[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复杂,研究内容广泛。

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都是生态学研究范围。

特别是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预下的运行机制及其变化规律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且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第二 部分 种群 生态学”的 作业
布置“第三 部分 群落 生态学”的 作业
周次 周 (按校 学 历表) 时
授课章节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授课方式 (包括讲授、实验操作、上机、观
摩录像、分组讨论等)
作业布置
13 生态系统 掌握生态系统物质 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 以讲授为主
14 2 的物质循环 循环的过程和规律 类型;水循环;碳循
以讲授为主
6 生活史对策 掌握种群的生活史 种群的生殖对策。
以讲授为主
7
4
7 种内与种间 。
种群的种内种间关系;
关系
掌握种群的种内种 生态位等。
间关系。
7 种内与种间 掌握种群的种内种 种群的种内种间关系; 以讲授为主
8
2 关系
间关系。
生态位等。
8 群落的组成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 生物群落的概念、基本 以讲授为主
温州大学教学进度和计划表
课程名称: 生态学及实验 开课班级: 17生科
(2019-2020学年 第1学期)
总学时:66 (其中,理论:48 实验:18 上 机:)
教师姓名:胡仁勇
职称:副教授
所在学院(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周次 周 (按校 学 历表) 时
授课章节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授课方式 (包括讲授、实验操作、上机、观
使用教材:牛翠娟 等 基础生态学(第三版)
选读参考书::
必读参考书:杨持 生态学(第三版)
注:1、本表作为检查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的依据,请务必认真填写;
2、本表壹式叁份,教务部、所在学院(系)、本人各留壹份,并向教学班公布;
3、本表务请在开学初第二周内报教务部。
温州大学教务部制
摩录像、分组讨论等)
作业布置
0 绪论
掌握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定义;生态学发 以讲授为主
1 生物与环境 、形成与发展的过 展趋势和特点;生物圈
程。
的概念。
掌握生态因子的概 生态因子的概念、分类
14
念及分类;作用特 、作用特征。最小因子
征。最小因子、最 定律;限制因子;生态
小因子定律;限制 幅;耐受性定律。
9 4 与结构
念、基本特征和种 特征、群落性质的观点
类组成等。
、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
10
2
8 群落的组成 掌握生物群落的结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
与结构
构。
时间结构。
以讲授为主
9 群落的动态 掌握群落的动态特 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 以讲授为主
11
4
10 群落的分 类与排序
征。
、演替系列及其有关演 替理论等。
3 物质环境 掌握土壤的生态作 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及生 以讲授为主
42
用及生物对土壤的 物对土壤的适应。 适应。
5
2
4 种群及其基 掌握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概念;种群分布讲授为主
6
2
5 生物种及其 掌握种的概念及物 物种的概念;物种形成
变异与进化 种的形成。
的过程及方式。
因子、耐受性定律
等。
2 能量环境 掌握光的生态作用 光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 以讲授为主
22
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对温度等生态因子的适

应。
2 能量环境 掌握温度、水的生 温度、水等生态因子对 以讲授为主
3
4 3 物质环境
态作用及生物对温 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温 度、水等生态因子 度、水等生态因子的适
的适应

物多样性与保育的 与保育。
有关理论。
15 应用生态 掌握温室效应、生 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 以讲授为主
17 2 学
物多样性与保育的 与保育。
有关理论。
该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学时数和本学期实际学时数发生冲突时,你的教学安排的处理意见:补课
布置“第四 部分 生态 系统生态学 ”的作业
教学承担单位审批意见:
2019 年 9 月 6 日

环,氮循环。
14 地球上生 掌握地球上主要生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 以讲授为主
态系统的主要 态系统类型。
型。
15 4 类型及其分布 掌握温室效应、生 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
15 应用生态 物多样性与保育的 与保育。

有关理论。
15 应用生态 掌握温室效应、生 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 以讲授为主
16 2 学
11 生态系统 掌握生态系统的基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以讲授为主
12 2 的一般特征 本概念;一般特征 与结构;食物链和食物
等。
网、营养级和生态金字
12 生态系统 掌握生态系统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以讲授为主
的能量流动 流动的过程和规律 、次级生产;能流分析
13 4

和能流途径。
布置“第一 部分 有机 体与环境” 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