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研究-2019年文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基础数学技能的重要阶段,其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生活化教学强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教学理念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理念逐渐被接受和推广。
教材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生活化教学的需求,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增加了更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评价体系的改革: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向多元化评价转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家校合作的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教师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以及评价体系改革的落实难度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
2. 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他们对数学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数学教学资源的丰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应用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购物、找零等生活场景,学习人民币的使用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和情景化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和情景化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生活化和情景化是指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得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和情景化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学理论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将学习内容融入到生活情景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1、生活化教学: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活化教学是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活动、情境等,将数学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情景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情景化教学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情境设置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情景化教学使得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和情景化策略2.1、利用生活化教学:(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来引入课堂内容,比如在讲解面积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房间、床铺等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比如在讲解分数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分数应用,如食物的分配、比较等。
2.2、利用情景化教学:(1)设计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解决,比如在讲解时间时可以设计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安排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时钟和时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让数学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9年07月 小学教育新教育时代 31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李芳飞(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 广东广州 510095)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存在较大的难度,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正是各项能力较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实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小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遇到生活困难时主动面对并解决,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提升理解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生活化小学生缺乏对数学课的兴趣,主要是由于数学课堂与生活相分离,小学生对数学课讲授的数学知识极其陌生,同时也难以理解,教师如果想要帮助小学生认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就必须缩减日常生活语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只有改变自己的教学,才能使数学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意义(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数学实践应用中的能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生活化,就是为了让学生把学习的理论找到在现实生活中的依据,具体的理论和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使高深的数学变得显浅,变得回到我们具体的生活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到课堂的知识,再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的实践中去,提高自身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更加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生活化就是从生活的角度具体适时的去施教。
教师通过学生具体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去授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同生活背景联系起来,让教学回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浅谈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其可能性(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
儿童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能性当前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从古到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
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鸡兔同笼等实际问题。
现在,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
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也反映这一特点,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如市场营销、银行贷款、统筹运输等问题。
例如,在《教育储蓄》一节,课后设计如下练习:为了使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设立了助学金贷款,助学金贷款分0.5-1年期,1-3年期,3-5年期,5-8年期四种,贷款的利率分别为5.85%,5.95%,6.03%,6.21%,贷款利息的50%由政府补贴,某大学一位新生准备贷6年期的款,他预计6年后最多能一次性还清20000元,他现在至多可贷款多少元?这个例子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银行贷款的问题,体现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特点。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候学习数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如何让数学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数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一、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以真实生活情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导向,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实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化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的美好。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可以使孩子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学习潜能。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关联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是实用的,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时可以引入购物、银行、游戏等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这些情境进行数学计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体验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数学游戏和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探索数学知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也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3.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一、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数学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的教学理念。
因此,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 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深入研究。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文献,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2. 实证研究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3. 案例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证研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4.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建议:结合研究结论,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 � .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读物数与总人数的比是46
数学 2008� 1
18
学" 的转变, 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但数学 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 实践, 模拟, 推断等探索 性与挑战性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必须做好 数学教学科 学性和 生活性 的有机 结 合, 把探索过程生活化.例如, 在进行 "圆的周 长" 教学时是 这样设计的 : 首 先, 复习迁移 , 激 疑导入. 出示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三种图形卡 片, 让学生说 一说它们周 长的计算 方法, 并思 考: 圆的周长指什么? 怎么测量? 其次, 小组合 作, 动手操作. 各小组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铁环,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铁环的周长.方法一: 用 线绕铁环 一周, 再拉直量 出它的长 度, 得到 铁 环的周长.方法二: 把铁环沿着展开的卷 尺滚 动一周, 直接测出它的周长. 方法三: 沿直线滚 动铁环, 测出 它走过的长 度, 除以它 滚动的 圈 数, 计算出它的周长.通过这几种测 量结果的 对比, 得出一个比较精确的周长数据 .然后自 主探索, 合作交流, 展示各组的铁环, 观察 其大 小和它所对应的周长数据, 猜想圆的周长与什 么有关,最后探讨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并进行实验检验, 巩固提高. 这样, 通过亲身经 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 不是深不可测的, 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 趣, 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 目 的.因此, 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 "学" 和 "用" 之 间的桥梁, 把练习设计生活化. 这样, 既加深了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在解 决问题的过 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并产 生积极的情 感体验.如教学 "最大公 约数" 后, 根据生活实 际, 为学生留下一道开放性 , 实践性的作业: 学 校新建的语音室需要铺设地板砖, 请你抽时间 去测量一 下语音室 的长和 宽,逛一 逛建材 市 场, 帮学校选 择一种适合 的方形 地板砖 , 并算 一算需要多少块才能正好铺满教室. 在这个过 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 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而且在 实践活 动中渗透 了合作 意 识, 社会交流 能力的培养 , 充分体 现了素质 教 育由 "重知识传授" 向 " 重能力培养" 的转变, 使 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 向生活延伸. 总之, 数学教师 不仅要 有广博 的数学 知 识, 还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 .这样才能帮助学 生学有价 值的数学 ,让学 生在生活 中运用 数 学,从而 让学生的 数学学 习生活变 得丰富 多 彩.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总结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
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方法,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课题研究过程1、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理念渗透到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教师思考着新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正是这样,我们进行多种新课改的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情景导入、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化……努力使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每一堂数学课;可是,在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中,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碰到的这样的一个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上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学生喜欢的贺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测量、合作、实践等方式探究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似乎无懈可击;然而课后从学生数学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唯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显然没有到位,特别是过程与方法;于是,我们从学生“学”的角度加以琢磨、研究,不免生疑:“为什么要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要测量长方形的长、宽”这些在学生眼中“未完成的知识”,却被老师简单地认为是“已完成的知识”而忽略了,使学生直接跨越了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的数学化过程,失去了对数学问题再发现、再创造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已完成的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知识”来教,把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生成过程,并据此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发现,一堂课中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用了多媒体没有,变成了关键,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变得可有可无起来;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新理念的实践、新技术的运用,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一些数学课沾染上了形式主义色彩,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针对这些困惑,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策略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现在有很多人提出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活动化、探究化,那么我们要在这里提出在数学生活化、活动化、探究化的同时我们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有效的数学化;二、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现状冯振业博士在1998年推动〝数学化教学〞,在香港凝聚了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社群,持续地进行教学发展工作,他透过〝数学化教学〞进行教材研发及教师培训中提出〝数学化教学〞采用的策略是透过具有实效的教学设计,吸引教师重新学习数学;〝在国际上,数学化是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数学化”就是数学认知的产生和演进过程,这过程让数学观念形成和改进,由门外汉的认识过渡到具有数学特质的认识,或是由简陋的认识进化到精密的认识;他认为数学教育对一般人的意义,主要在于掌握数学化过程,而非数学产物;在弗赖登塔尔看来,数学化有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之分;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也可以这样理解:横向数学化的产物是生成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纵向数学化的产物是生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的一些专家也提出:没有数学化的数学教学很难说是有效的,没有数学化的数学教学满足不了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堂堂搞数学化谁也做不到,孰轻孰重需探索,必须围绕每个新的概念、方法寻找数学化的切入点,一旦发现机会可别放松;三、小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数学化”:是指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数学化过程教学具体是指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相互作用,使学生准确理解数学表达或运算所需的规则和准则,最终形成自己关于各种物体和情境的数学模式;2、“生活问题数学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策略研究”:一是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二是研究如何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生成过程,并据此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现实世界是数学的源泉,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我们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并让课堂走向生活,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探索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有效策略,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利于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思想、方法,构建一种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内容:1、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①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②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规律;③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2、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①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②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③探索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发现——运用新知——拓展新知;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主要观点: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创新之处:研究形成小学数学教学在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一般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发现——运用新知——拓展新知;策略,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七、研究对象与范围重点在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进行,后再扩大到其他年级;八、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1、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在自然常态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是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过程;以行动研究为抓手,研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一般模式、途径与策略;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理论、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6、对比法:实验班老师上对比课,进行比较研究;3、研究的步骤准备阶段:采用问卷调法进行调查分析,确立课题,采用文献法组织教师学习与收集相关资料,确定人员分工,填写申报表,制订课题实施方案主要成果: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实施阶段:①实践研究,主要是数学课堂中数学化过程教学的策略研究;②以学习、讨论、开课、研究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第三阶段:实验总结①对研究所获材料,数据进行分析;②撰写研究报告,编辑有关成果;九、一年来的研究成果一我们的做法1、坚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平时在备课时尽量体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思想,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先布置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的地图;可以是校园里的地图,可以是一些中国地图等等;学生在找的同时自然的会学习有关比例尺的知识,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把大家收集来的地图逐一展示,并说说它们都代表怎样的含义;学生在这动手与动口的活动过程中表现的很积极,真正的是全员参与;经历了上面的一系列活动之后,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地图知识,把数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2、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解决问题根据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于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和课后作业之中,为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在教学新知识之前,经常安排学生调查、上网或通过书籍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为新课准备学习素材;如在教学回收废品之前,学生先去在生活中收集 ,在课堂上展示;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去把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课后作业设计上也注重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用途;体会数学化过程;3、以数学周记和自编数学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生活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活的教科书,也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活头脑中的知识储存,使学生自觉地养成用生活的眼光来观察生活,逐渐建立生活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但是学生往往对身边存在或发生的事难以察觉或视而不见,通过对数学周记的辅导,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促进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联系,能自觉地扑捉生活信息,并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思考,以数学周记的形式记载自己的所思所得;但刚开始学生觉得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知所措,而且数学周记的取材仅限于买东西;老师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联系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一些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思考;平时指导学生多看一些有关生活数学的练习,获得提示和灵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编成一道道生活数学题,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六年级的数学周记效果显着;二研究成效的分析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发现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教学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三个班级的学生本来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学生,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学之后对数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对数学学习渐渐的感兴趣了,慢慢的恢复了学习的自信心;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从平时的作业反映,特别是研究课的作业设计反馈上看,学生能够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懂得借助几何直观研究生活问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在一些实际问题中能够抽象出数学的本质,运用数学的计算、推理等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对他的后续学习以及走上社会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学习积极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到现在的主动的去学习数学,去应用数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很不在乎的态度;4、教师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研究中,教师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和借鉴他人优秀的教案、案例和教学实践,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内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合作备课、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督促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注重课堂的组织艺术和教学效果,教学后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写作和教科研的能力;三形成的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策略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全体成员注重对“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这充分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浓,活动能力更强;1情境导入——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学的良好土壤由于儿童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天性,因此,儿童的课堂应是有趣的课堂、应该是生动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真情实感的课堂;特别是上课伊始,教师更要积极创设活泼生动的有趣的生活场景,抓住孩子的思维,吸引住孩子的眼球;只有这样,孩子们的活动才是自主、自愿的,孩子们的探索才能付之真情实感,获得的知识才会是永久、有效的,在这一点上低年级教师的课堂导入尤其显得重要;本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每一节都能将孩子们带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空间自由地学习,积极地探索新知;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一课,课的开始,李老师充分运用生活知识,让学生计算土地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进行面积的计算,学生在这样的生活问题中积极主动的进入新课,效果都是比较显着的;2活动体验——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有效策略如果说,第一个环节的设计功夫放在课前,是教师的任务的话,那么活动体验环节就是检验情境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了——创设的生活场景对孩子们是否熟悉,是否有趣,最主要的是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牵引的作用;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自由翱翔了原先的数学课堂,学生学习的方式被动、单一,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本环节的设计,给予孩子是多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3对话互动——引发学生由生活问题转入数学思考的有效策略对话互动的环节设置,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打破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格局,凸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便课堂大放异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心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一年级回收废品一课,老师利用几何直观让学生进行活动体验,但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没有直接进行教学,而是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呢”“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小林有23个,我就先摆23根小棒,小红多了6个,我就再增加6;23增加6可以用加法算式23+6来表示;生2: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多6个,也就是说在小林23个的基础上再多加6;”在师生的对话互动中数学思维得以发展,新知得以让学生掌握;4建构生成——实施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有效策略这一环节是给予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孩子们对于课堂上的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会感到茫然;学习有什么用学了干什么在这里,孩子们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对于孩子们建立地科学的数学模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终身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学生的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让数学思维在建构的过程中生成形成;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十、结论与反思一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数学历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不是计算就是证明,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摆脱枯燥与乏味就需要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以学生身边的事和物来引入新知,然后在生活问题中体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对在生活情境中接受知识更感兴趣,数学知识用于生活,能让学生清楚数学的生活化,数学的实际用途;这样他才能有动力去学习数学,因为他能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什么学生怕应用题我想可能还是和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有关,如果你平时不把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的话,学生对数学知识只能停留在表层,还不能达到应用的层次,所以学生一遇到应用的问题就没有解决的策略;而当我们实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带着学生去学数学、用数学;教育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意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逐步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教学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教学的策略;由于我们实践时间较短,还需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因此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本学期的研究大部分是理论学习,在研究课的实践上,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上,作业设计上也有更进一步加强的空间;教师的总结不足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
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
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那就是“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
让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数学课是不是特别枯燥无味,总是让人犯困?哈哈,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数学也可以很有趣,只要我们把它和生活联系起来,就能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现在,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因此,如何让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如购物时的打折计算、测量物体的长度、计算时间等。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数学游戏与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场“数学接力赛”,让学生在传递物品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或者开展一场“猜谜语”活动,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 数学故事与案例: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讲述“华罗庚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或者介绍一些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师生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支持和帮助。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们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步骤: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
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30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Һ高登祥㊀(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甘肃㊀武威㊀733110)㊀㊀ʌ摘要ɔ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发现数学知识,同时将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ʌ关键词ɔ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一㊁引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先从实际生活到数学知识,再从抽象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的教学理念,这是数学教学活动应当始终坚持的基本观念.教师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二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及其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方式的生活化.由于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呈现数学知识,将教材中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变为富有现实性㊁生活性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实践的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解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形成和发展.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将日常生活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在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㊁理解知识,能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更加形象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有时候对数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教师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三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1.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 四基 目标.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理解得不够,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方式,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较少,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选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日常生活实例展开教学.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充分理解生活化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3.教学情境的设计过于形式化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然而,在设计教学情境案例时,一些教师有时只考虑生活化的要求,未能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导致学生在看到教学案例时不能与学习内容形成联想,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化.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列举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案例,这虽能与学生形成互动,但是互动效果与教学内容的关联不大,拖延了教学进度,失去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4.教学方法单一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㊁枯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在数学教学中形成惯性.教学中教师讲㊁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还经常出现.教学方式的.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30单一且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往往使得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意愿,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和学习效率的低下.(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问题的原因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体系不完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但是,数学生活化教学体系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和体系.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盲目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状况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方式不切合自身实际的情况,进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2.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比较片面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接受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的了解,恰当选取能够体现所学内容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将所学知识成功地应用于生活中.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但在思想上仍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生活化教学作为新颖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的理解比较肤浅,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做到融会贯通.3.教学方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主要是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实施的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学生学习往往存在知识遗漏,面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掌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教育方式只适用于考试需要,忽视了对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无法将学习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四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问题解决的策略(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加深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深刻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其次,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生活化教学方式恰当地引入数学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生活 数学 生活的学习思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积极担负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使命,积极主动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二)对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通过融合补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数学课本中的一些老旧教学案例,为了避免学生无法理解案例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案例替换为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亲切感.另外,教师在准备教学材料时应该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和材料,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三)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生活化为了避免生活化教学的表面化和形式化,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时,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课堂教学案例的结合,更应该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生活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了解㊁分析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使在课堂上应用的教具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术语更加契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便学生学习和理解.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课后数学作业的布置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也相当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后作业中要融入实践应用环节,使学生可以通过课上所学内容进一步完成实践作业,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巩固.(四)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情境教学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采用语言描述㊁实物教具㊁数学游戏㊁多媒体演示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㊁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在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五)加强家校之间的配合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外,家庭对学生的培养和熏陶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校和家庭需要互相配合.例如,学生家庭中也有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调查㊁统计类的问题,也可以设计参观方案一类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解决.教师通过这一过程能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五㊁结束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ʌ参考文献ɔ[1]贾世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H小学为例[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2]吴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3]李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4]沈冰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影响因素的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体系,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践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研究如何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生活化的研究研究如何建立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态度和需求,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综合 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 入,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对策一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生活 化教学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问题二
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不利 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对策三
加强家校合作,争取社会资源, 共同推进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0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 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案例
01
案例一
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02
案例二
时间与日期的计算
03
案例三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04
案例四
比例与分数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效果分析
01
02
03
04
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 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 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 合。
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更多与 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资源,如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案例等。
加强家校合作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孩子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理念
评价体系改革
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和 实践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教学 理念。
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生活化教学 的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
跨学科研究
研究生活化教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以及生活化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 结合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与方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中各学科的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促使学生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将教学生活化是必然的趋势,而如何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也自然成为当下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重点讨论的问题。
对此,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引言: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其中不乏存在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更加注重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对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创设生活化教学环节,使同学们在发现所学知识生活应用价值的同时,逐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这门学科提出的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进行的背景下,新颖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其中便包括情境教学法。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就是指针对所讲知识创设与之相联系的情境,由此使同学们进入到情境中进行深度学习,并培养他们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了达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教师便可以采用上述教学方法,从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同学们在情境中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1]。
例如在讲解“小数加法和减法”这章节知识点时,学生经过学习需要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方法及算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材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当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后,便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
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口头叙述生活场景:张同学到文具店进行采购,他总共需要买4种商品,分别是中性笔、橡皮、文具盒、格尺,而这4种商品打折后的单价分别为2.5元、2.7元、11.3元、3.2元。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二、前阶段概况:1、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真正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
(2)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
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生活化”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3)深入开展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研,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课堂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
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
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形式。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研究
数学教育生活化不仅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要注重从日常数学到学校数学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渐渐地产生了一种极端的做法:为避免“数学味”过浓而导致日渐产生的“生活味”过浓。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生活化”的几种表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过于“生活化”
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学生的计算发展能力,无论什么计算内容,都鼓励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实际上却失去了计算的本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设置过于“生活化”
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已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出现了一些误区,一些教师刻意追求形式,东施效颦,创设的教学情境并不能产生预想的效果,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大致有这么几种:
1.目的不明确
2.脱离生活的实际
3.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如何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
(一)好的情境创设的特点
1.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标
【案例一】《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片断: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特意在鞋底沾上石灰。
当走进教室时,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兴致立刻高涨起来。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走进我们教室,在地上留下了什么?生:(看了看地面,笑着回答):“石灰脚印。
”师:“如果现在老师要退回到教室外,但地板上又不能留下了新的脚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
生:“用你的脚尖踏着刚才脚印的脚尖,脚跟落在刚才脚印的脚跟上,退回去。
”
师:“哦!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想让老师的新脚印与刚才的旧脚印合在一起,是吗?”
生:“高兴地点了点头。
”
师:“那么谁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同学的意思呢?”生:“可以用‘完全重合’这个词语来概括刚才老师的新旧脚印。
”
本案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完全重合”的概念,学生学得活跃。
2.情境创设要贴近事实生活
【案例二】:《最大公约数》的教学片断:
师:“王老师有两根木棒,一根长12厘米,另一根长18厘米。
想把这两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短的小段(整厘米数),王老师可以怎样截呢?”
生:(四人分组交流):“可以怎样截?有几种截法?”(组织大家交流,得出:分别可以截成1、2、3、6厘米。
)师:(追问):每段4厘米不行吗?为什么?
生:(反思):想到每段必须同时是12和18的约数。
最后建立模型,尝试解决。
师:如果一根长24厘米,另一根长36厘米,把这两根木棒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整厘米数),可以怎样截?
生:在交流基础上,得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这几个概念。
本案例中,如果让学生直接从几个数中找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学生很容易掌握。
但关键是学生很难把这一内容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通过以上情境教学,从公约数的运用入手,学生印象深刻,以后碰到类似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情境创设要具有相应的吸引力
【案例三】:《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导入
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①1块,猴②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
”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
猴③更贪心,说:“我要3块。
”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吗?”
生:“同样多。
”
师:“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猴④要4块,猴⑤要5块,那么猴王又该怎么分?”
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百思不得其解时,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
本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巧妙设计并自然地引出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又不超脱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几大原则
1.现实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比较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2.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大多具有好动、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年龄特点。
趣化枯燥僵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诸如迷宫、找朋友等,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动态性原则。
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来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4.开放性原则。
创建的课堂情境能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的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如果能更广阔,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答案呈现不唯一的创新意识。
(三)创设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课堂情境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在大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学习内容。
1.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所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构建开放性的生活情境。
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应当要大一些,要能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从中可以得到培养。
2.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1)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
①直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如:学校、教室。
②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
如:模拟登长城、模拟赛船游戏。
③借助实物来演示。
④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活动图等教具(学具)展示生活情境。
⑤通过游戏活动等。
(2)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
①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像:游戏、演示、多媒体等。
②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总之,“生活化”与“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矛盾。
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切实把握好“生活化”与“数学化”两者之间的平衡,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不失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