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角度浅析艺术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角度浅析艺术设计
作者:吴美齐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1期
摘要:我国的艺术设计经历了百年的发展,百年设计历史留下了许多成就和经验,也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我国的艺术设计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正是通过艺术设计独特视角,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观点”,“史学的观点”及“文化的观点”对于艺术设计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探讨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观点看待中国的艺术设计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文艺理论;美学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85-01
中国的艺术设计被马克思主义所指引,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具体指导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由完全西化走向符合中国人独特审美观,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国情密切结合,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观点”、“美学的观点”及“文化的观点”。
一、从马克思主义看待艺术设计的“史学的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整个实践活动发展的历史,“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关系中生存的活动,亦即是在具体的自然关系中、在具体的人际社会关系中、在各特色的文化传承关系中的活动,因此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艺术设计作品,都必须放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来考察分析。就拿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艺术设计作品而言,那时候都是革命宣传画、邮票、唱片封套等都有明显的时代痕迹,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艺术设计作品,例如当时的手帕﹑印花布的主要图案都是大吊车、拖拉机、火车头等。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最突出的例子来说,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将传统的印章与奥运五环以及中国字结合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面对艺术设计作品总是与他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具体的关系、具体的实践活动相联系这样一个基础事实。马克思主义提出“史学的观点”,是要求把艺术设计作品置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看艺术设计作品对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是促进的还是阻碍作用,进而得出中肯的判断。从而对艺术设计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和指引。
二、从马克思主义看待艺术设计的“美学的观点”
而从马克思主义看待艺术设计的“美学的观点”,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必须把艺术设计作品看作审美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纯粹思辨的哲学思想活动的结果,更不是可以随便利用的工具。
艺术设计中的工业设计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直接结果,它作为某种功能的物质形态,具有不同的美,比如说功能美、造型美、形式美、材质美、装饰美、色彩美等。当然一个艺术设计作品要被认可,也就是艺术设计作品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产物,让人们接受它。例如好孩子牌儿童车,作为艺术设计作品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物,人们愿意购买它,接受它。在人们心里买儿童推车就买好孩子牌,这样大家是对这个艺术设计作品的认可,同时无论从推车的结构美,还是功能美,还是色彩美等都持认可态度。而正是它的功能美帮助这款童车打开了市场。
三、从马克思主义看待艺术设计的“文化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看待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的观点”,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思想体系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而更加中肯而准确地艺术设计作品作出评价。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也生活在文化世界里。所以,人总是要被镶嵌在一种文化传统之中。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人不仅受制于文化,还创造文化。作为精神生产者的艺术设计者,不仅要传承文化,更重要的还在于根据历史的发展变化,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或者文化的新形式来。例如:过去的日历,图案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服饰旗袍,里面的图案是一个穿旗袍的东方女子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中国的艺术设计的未来趋势,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替的,是具有审美性的设计理念在里面。艺术设计作品,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是一种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拿艺术设计的分支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说,设计的内涵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变。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本质是“让人诗意地栖息”,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本土,回到人们日常的需要,回到文化的跟。
因此,马克思主义把“文化的观点”作为一个衡量艺术设计的准则,非常有利于评价艺术设计作品对民族精神塑造方面的贡献。以此为尺度,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特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04).
[2]范玉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路径探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