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论述题知识分享
人文地理学考博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博试题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及其特点是什么?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其主要特点包括:首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次,人文地理学注重研究的是人类的意义建构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
它探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观念和意义,以及不同社会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再次,人文地理学采用综合、系统的研究方法。
它结合了自然地理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利用实地考察、统计数据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和问题。
最后,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它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和城市发展等问题的回应和管理。
2. 解释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空间分异。
空间分异是指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不同特征的分布现象。
它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首先,空间分异强调了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
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
其次,空间分异强调了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不同地理现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
最后,空间分异强调了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
地理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空间分布也会发生演变。
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都会导致空间分异的变化。
3.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综合、系统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获取有关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数据和信息。
统计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索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1. 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2) 请简要介绍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市的人口结构和规模,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多样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其次,人口迁移还促进了城市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城市的多元文化。
此外,人口迁移还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升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3) 解释城市化过程中的“空心化”现象。
城市化过程中的“空心化”现象指的是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减少,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空心”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和功能结构的调整所致。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向城市郊区或新兴城市转移,城市中心地区的经济功能和地位减弱。
此外,城市中心地区的老旧城区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也导致了人口和经济的外流。
(4) 简要介绍城市扩张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扩张对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消耗和破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其次,城市扩张带来了大量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加剧了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城市扩张还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影响了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因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行可持续发展等,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5) 请分析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全球互动。
这使得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多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全球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终版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论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意义学科性质: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不仅是地理学最可信的科学成分,而且还是可以为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作出重要贡献的基础学科之一。
其研究主题是社会的空间组织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地理学者提供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经济区划及其规划,其中分为经济区划(如经济带划分等)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等”)。
②城市与区域规划,其中分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城镇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与管理。
③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其中包含城市化问题(如城市化越来越集中、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贫困问题和区域不平衡问题。
④行政区划与地名学,分为行政区划和地名学两类。
2、概述人文地理学思想形成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阶段:相关古籍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礼记·王制》篇,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论述;《孟子·公孙丑下》,人定胜天思想论述;中国东汉的王充的《论衡·明雩》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古罗马,古希腊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载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近代阶段:新航路的开辟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①德国李特尔研究创立了早期的理论,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②德国拉采尔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了环境的严格限制。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笔记赵荣、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一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题1.分析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文地理学论述题总结
人文地理考研简答论述整理
人文地理考研简答论述整理一、论述:分析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学科特性、研究任务、发展趋势2014二、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新特点2010 K12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二战后,地理学吸收了近代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作为理论研究的指导,推动了人文地理学的革新。
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者研究的主题。
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观等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当代人文地理学在哲学方法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一方面,科学哲学引入人文地理学,大大增强了学科的自然科学基础。
另一方面受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其他社会学科引入新观念、方法和技术,大大的丰富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①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他学科的定律、规律也用来3、三、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阶段2012 K141、古代:产生了人地关系的思想萌芽,对人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积累了大龄的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人文地理学开始在我国发展。
此时期代表人物有:张相文、竺可桢等。
3、现代:1949-1978年:受前苏联影响,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
(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1980-199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阶段。
199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
无论是在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些分支学科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
一些薄弱的分支学科如乡村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军事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也出版了一些论著。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了更多的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使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更具有国际性。
(任务趋势:中国人文地理学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改革、开放、搞活的需要,研究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相互此案的一些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问题,把解决人文地理学的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既是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第三章
第三章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单选: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是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通常取决于人口自然变动,即取决于( )。
A、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之差B、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差C、出生人数D、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比值2、( )因素通常是人口增长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社会经济D、公民道德3、人口分布的( )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
A、不平衡B、均一性C、地带性D、连续性4、在各种自然因素中,( )是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一种自然力。
A、水B、气候C、地形D、土壤5、( )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
A、城乡迁移B、人口流动C、国际迁移D、人口迁移二、多选题: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 。
A、政治状况和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C、婚姻宗教风俗D、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2、人口分布通常用( )等形式表示。
A、人口密度B、比较密度C、人口移动密度D、人口经济密度3、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在空间上体现为( )。
A、人口纬向分布B、沿海分布C、人口垂直分布D、人口城乡分布4、人口自然结构包括( )。
A、民族结构B、年龄结构C、性别结构D、种族结构5、人口年龄金字塔可分为( )。
A、扩张型B、稳定型C、不规则型D、收缩型6、按不同人口年龄构成比例,可将人口划分为( )。
A、幼年型B、年轻型C、成年型D、老年型7、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有( )。
A、社会生产方式B、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变动C、交通运输业发展D、新地区开发和社会政治三、名词解释:1、人口分布:指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与一定地理空间的集散状态2、人口结构:各特征的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3、人口年龄结构:一个地区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4、人口性别结构:一个地区男女人口数的比例关系5、人口产业结构:按产业部门划分的在业人口所形成的比例关系6、性别比:反映两性人口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7、就业人口:劳动适龄人口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人口。
人文地理学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正文)一、简答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适应,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产业布局、农业发展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 地理空间中的人类行为: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发展、交通网络等;- 城市规划与管理: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3.请简要解释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区别。
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变和自然过程。
两者相互关联,但侧重点不同,人文地理学更强调人类的角色与影响。
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料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探讨人类活动的模式和变化;-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人类行为和态度,揭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地理现象的规律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5.请简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的特点,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研究土地利用的空间模式和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城市设计与环境保护:考虑地理环境对城市设计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措施;- 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研究人类行为与交通网络之间的联系,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自然地理环境B. 人文地理环境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 地理信息系统2.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不包括: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扩大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A. 建筑B. 语言C. 宗教D. 气候4.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灾害D. 所有以上选项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拥有者?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快于________的增长速度。
8. 文化扩散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________数量。
10.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城市化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描述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
14.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以一个具体的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文地理特征。
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正确答案: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3. 正确答案:D. 气候4. 正确答案:D. 所有以上选项5. 正确答案:D. 巴西(注:此题答案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需根据最新数据判断)二、填空题6. 正确答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GIS分析7. 正确答案:城市用地8. 正确答案:扩散、迁移、传播9. 正确答案:人口10. 正确答案:经济活动三、简答题11. 城市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热岛效应等负面影响。
人文地理学论述题总结【最新】
人文地理学论述题总结【最新】人文地理学第一章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⒉★人文地理学的特性: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
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
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终版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论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意义学科性质: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不仅是地理学最可信的科学成分,而且还是可以为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作出重要贡献的基础学科之一。
其研究主题是社会的空间组织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地理学者提供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经济区划及其规划,其中分为经济区划(如经济带划分等)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等”)。
②城市与区域规划,其中分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城镇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与管理。
③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其中包含城市化问题(如城市化越来越集中、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贫困问题和区域不平衡问题。
④行政区划与地名学,分为行政区划和地名学两类。
2、概述人文地理学思想形成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阶段:相关古籍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礼记•王制》篇,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论述;《孟子•公孙丑下》,人定胜天思想论述;中国东汉的王充的《论衡•明雩》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古罗马,古希腊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载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近代阶段:新航路的开辟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①德国李特尔研究创立了早期的理论,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②德国拉采尔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了环境的严格限制。
③美国森普尔和亨廷顿等人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哪类现象?A. 自然现象B. 社会现象C. 经济现象D. 政治现象答案:B2. 人文地理学中,“文化景观”是指什么?A. 自然景观B. 人造景观C. 历史遗迹D. 人文与自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景观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A. 人口分布B. 城市发展C. 气候变化D. 语言分布答案:C4. 人文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冯·杜能D. 哈格斯特朗答案:B5. 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扩散”是指什么?A. 文化在空间上的传播B. 文化在时间上的传播C. 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D. 文化在经济中的传播答案:A6. 人文地理学中,“城市化”一词指的是什么?A.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B. 城市面积的扩大C. 城市人口的增加D. 城市经济的发展答案:A7.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空间相互作用”主要涉及哪些方面?A. 人口流动B. 货物运输C. 信息交流D. 所有以上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中的城市等级划分依据?A. 人口规模B. 经济实力C. 政治地位D. 自然资源答案:D9. 人文地理学中,“区域”的概念是指什么?A. 一个封闭的地理空间B. 一个开放的地理空间C. 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地理空间D. 一个具有特定边界的地理空间答案:C10. 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区”是如何形成的?A. 通过自然演变B. 通过人为划分C. 通过文化扩散D. 通过政治决策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空间分析D. 历史分析答案:ABCD2. 人文地理学中,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哪些?A. 气候条件B. 资源分布C. 经济发展水平D. 政策导向答案:ABCD3. 人文地理学中,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A. 工业化进程B. 农业发展C. 交通设施的改善D. 教育水平的提升答案:ACD4. 人文地理学中,文化景观的类型包括哪些?A. 农业景观B. 工业景观C. 商业景观D. 宗教景观答案:ABCD5. 人文地理学中,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包括哪些?A. 地理位置B. 历史背景C. 人口数量D. 经济规模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认识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文地理学的课后答案。
一、选择题1. 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C. 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D. 地球表面特征答案:B.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以下哪个学科不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A. 历史学B. 社会学C. 经济学D. 生态学答案:D. 生态学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考察B. 文献研究C. 统计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1.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领域较广。
答案:√(正确)2.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答案:×(错误)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人类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索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通过研究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请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直接数据,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演变和影响因素。
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历史和现实情况,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
统计分析是对人文地理学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测,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请论述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地理学代表人物。
2、扩散类型的应用。
3、种族分布。
4、古文明分布(文化特殊性)。
二、多选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近代德国地理学流派的主要地理学家。
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4、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哲学方法论。
三、填空1、民族具有的共同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2、民俗的特性。
(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相对稳定性、传统与变异性)四、名词解释1、文化2、形式文化区3、适度人口(要先解释人口容量的概念)五、判断题(主要以各个地理流派、地理学家经典理论论述为重点)六、简述题1、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哪些主要理论。
(人地关系论的七个学说)3、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以课件上的内容为主)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5、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半特征。
(10点)6、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七、论述题1、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尼罗河古文明形成的优越条件。
2、人地关系论的基本思想,举例说明人地关系。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的原因。
(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5、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重大意义。
(6点)6、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利弊。
7、从狩猎到农耕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伟大创新。
(7点)八、读图题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图,分析其特点与原因。
(分5阶段)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图,分析原因。
(6个)3、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图。
(分6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及特征)第二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109012009006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人文地理学简答及论述复习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作者:姚峰满简答题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2.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的社会性?3.简述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的综合性?4.近代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的形成标志?(科学地理学形成的标志?)5.人地关系的实质?6.解释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7.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给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带来的革命变化及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不足?8.对比西方人文地理学与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9.战后中西人文地理学的区别?10.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11.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1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4.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15.研究适度人口的重要意义?16.文化的定义?17.文化适应与生物适应的相同点及不同点?18.文化扩散的类型与特点?19.民族的迁移与集聚?20.民族的变化和整合?21.民俗的特点?22.语言的语系分类法?23.影响语言传播扩散的因素?24.语言传播扩散的结果?25.宗教及其在文化中的作用?26.佛教的产生、发展、主要派别及其重要的分布地区?27.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28.伊斯兰教及其主要的派别?29.客源地、目的地及他们的相互关系?30.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31.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32.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3.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34.城市化的形成机制?35.城市化的类型?36.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37.国家的基本特征?38.国家边界的类型?39.国家领土形状类型与作用?40.国家权力的主要因素?(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41.简述政治地里过程并举例说明?42.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43.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44.地缘政治学说的主要理论?45.马汉海权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实践作用?4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内涵?一、论述题1.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你是如何理解的;及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的特征?2.论述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流派?3.文化区的类型,及他们的区别与联系?4.论述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5.试述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及中国人口的迁移特点?6.论述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7.论述旅游对区域的影响?8.论述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9.论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注意:由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会专门学习经济地理学,故人文地理学复习题中没有农业和工业方面的知识!)答案参考:赵荣王恩涌《人文地理学》(第二版)2011年7月11日。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 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着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 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 2.二元论 3.人地关系适应论4.人文地理学 5.人地关系 6.人地相关论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第二章一、填空题1、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 ..2、文化有三部分组成;即、、 ..3、文化景观具有三个特点;即、、 ..4、文化景观的构成包括、、和四个部分..5、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和 ..6、文化的扩展扩散分为、和三种类型..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2、文化地理学3、形态文化区4、功能文化区5、文化6、物质文化7、制度文化8、精神文化9、文化整合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第三章一、填空题1、人口分布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素特别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2、人口在国家内部的空间移动包括、、和 ..3、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指向、指向和指向..4、计算人口经济密度时可以采用、、等经济指标..5、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的..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3、胡焕庸线4、人口算术密度5、比较密度6、国际人口迁移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四、分析题1、从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出发;谈谈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2、以周围一定区域范围为基础;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通过实际调查;分析该区域人口空间流动的原因..第四章一、填充题1、人口增长是否过快;应比较人口增长的速度与自然资源的速度、环境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2、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和 ..3、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和等..4、适度人口有和两种..5、人口因素的两重性是指人既是 ;又是二、名词解释1、适度人口2、人口转变3、人口构成4、人口年龄构成5、人口性别构成三、问答题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四、分析题1、以具体的区域为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适度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意义..第五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土地荒漠化包括A.草场退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 土地沙漠化 D.森林锐减2、对我国人口问题的不正确阐述是A.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就业压力大B.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人口素质不高C.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老年人口数量近年内迅速达到高峰;对社会福利保障带来巨大压力3、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是属于问题A.水污染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浪费D.资源供需空间的分布不平衡4、温室效应合全球变暖是属问题..A.臭氧空洞B.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C.光化学烟雾D.热污染5、我国的“北煤南运”是为了解决问题..A.后备资源不足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平衡D.资源消耗的迅速增长6、人口迅速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A.资源短缺B.人地矛盾尖锐C.人口素质下降D.营养不良二、填空题1、自然资源是指的、的物质和能量..2、环境问题包括和 ..3、从人类时空关系来定义;持续发展是且的发展..4、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最重大的是人口问题、问题和问题..5、资源供需不平衡包括资源供需不平衡和资源供需不平衡..6、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指环境系统本身的能力降低; 增多..二、解释题1、持续发展2、人口问题3、环境问题4、土地荒漠化5、自然资源: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源问题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3、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4、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5、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6、资源危机论和资源无限论各自观点如何两者有何共识四、分析题1、试以你所熟悉的某一区域为例;针对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特点分析其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关系..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3、什么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在持续发展研究中;如何发挥地理学的优势4、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综合福建自然、人文、经济的发展特点;试述21世纪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措施..人文地理的一些习题人文地理学试卷考研提高部分1. 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地理学的特性主要是、;1.2 文化由、 |和三个层次组成..1.3 第一产业指;第二产业指;第三产业指 ..1.4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1.5 原始宗教主要指 ;民族宗教主要有 ; 世界三大宗教是 ..2. 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2.1 文化 2.2 拉采尔 2.3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 2.4 综合国力2.5 领土3.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2分;共18分3.1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2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可能论3.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3.4种族、民族、国民 3.5旅游的客源地与目的地 3.6文化景观与文化区3.7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3.8环境、资源、能源 3.9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4. 辨析题每个2分;共11分4.1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生产力布局特点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4.2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1传染病的扩散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5. 论述下列各题88分5.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6分5.2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12分..5.3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5.4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8分5.5分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5.6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2分5.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 12分5.8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 12分5.9分析西部大开发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意义..10分7、我国七大方言的分布状况如何8、语言的传播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六章宗教地理学1、宗教的本质是什么2、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有哪些第七章聚落地理学1、城市的概念2、城市体系有着怎样的等级规律3、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原则5、简述城市内部地域的有关理论3个模型..6、简要分析村落呈集聚现象的原因..第八章旅游地理学1、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2、什么是旅游决策;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到2003年止;我国已有4A以上景区愈千家..请你列举10个以上你所在省4A景区的名称;并把它们按旅游地的开发类型进行分类..5、结合你所在地的一个旅游景点的开发;谈谈该旅游景点开发对本区域的影响..6、什么是旅游“示范效应”你对旅游“示范效应”有什么看法..第九章政治地理学1、政治地理要素有哪些组成2、如何理解政治地理过程3、国家政治地理哪些特征;如何体现4、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实力5、论述当代全球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并阐述当代的全球政治格局对我国的影响..6、论述现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第十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1、人口的过快增长给人类带来什么问题2、可持续发展是怎么样提出来的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4、世纪之交的政治格局有哪些表现5、新的政治地理的有哪些特点6、政治格局与人地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7、什么是文化景观 8、简述当前文化景观研究进展..9、当前文化景观建设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结合实例;分析某个地方的文化景观建设情况..1答案要点一、1 C; 2 A;C; 3 B; 4 B; 5 A;B; 6 B;C;7 D; 8 A;二、填充题1、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神的意志生产关系3、文化政治4、对立统一5、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6、人地关系研究人地关系论7、人地相关论 8、行为革命 9、经济地理 10、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地理学系统;三大子系统;五大圈层;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二元论: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基础..3.人地关系适应论:人地关系的本质是适应;即人对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4.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5.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6.人地相关论:人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是积极因素;人地互为因果..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人文现象是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时间发展即变化..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断加强..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人地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内含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新的科学理论:和谐论、人地共创论新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调论、耗散结构..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原因..包括1空间分析2时间序列分析3人地关系分析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方法论;2应用理论: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3应用学科:综合人文地理学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全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人地相关论人地协调论相同1人地相关2人地关系中人是主要因素差异1人地互为因果2 或自然论因果观 1人地相互作用和影响;人是最关键因素..2人地对立统一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拉采尔地理决定论1直接生理影响2心理影响3对社会组织和经济的影响4对人类迁移和最后分配的影响评价:1进步意义:反种权;促进人地关系研究;现实意义2消极方面:否定人地相关;否定的能动性;人地关系的直线化..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1新的科学理论何方法论2新的研究方法何手段..3新的研究内容何方向..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环境自身的演变规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必须约束自身的行为;以取得人地协调;人地之间不是简单的因素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三个阶段:包括地理繁荣阶段;否定人文地理阶段;人文地理的复兴..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古地理环境地质时期、纯自然环境现代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三个层次的综合:1人文地理与全球问题 2区域综合研究 3特定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1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发展方面之一.. 2人地关系研究不是人文地理研究的唯一课题..3并非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1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2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的中心课题3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的相对性、多样性、动态发展三大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地理环境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相同 1否定人地关系 2人地之间是因果关系差异 1地理环境为因了人类社会为果2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1人的意志为因;环境发展为果2否认地理环境的自然基础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如何利用取决于人的选择能力;人地关系是一种或多些的关系..白吕纳的观点:1人可以能动地改造环境2人地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3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评价:1较为完善和正确的人地观:认为人地相关;而人是积极的因素.. 2全面强调心理因素的作用..3或然论的因果观..2答案要点一、填空题1、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4、自然地理背景具象材料非具象材料氛围5、战和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6、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人类活动的烙印..2、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类型的文化空间组织的特征;形成及发展规律..3、形态文化区:具体某种或多种文化特征的人群所分布的地理范围..4、功能文化区:根据政治、经济或社会上的某种机能机制而组织起来的地区..5、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6、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7、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8、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9、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体系中;各文化综合体;各综合体的文化特征在功能上形成协调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附着在自然景观上人类活动的烙印四个组成要素1自然地理背景2界象材料3非界象材料4氛围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五个方面: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起源和传播;文化区、文化综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自然景观是文化景观的底色;同一自然景观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景观..纯粹的自然景观几乎不存在..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景观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 略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略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形式文化区的特点核心区: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相对来说是该文化特征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外围区:在核心区周围;该文化的典型性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边缘区:文化上的过渡带;在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特征;形成两种化相混现象..功能文化区的特点中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位置是明确..功能联系:该区内部因某种功能活动而相互联系..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由于受环境及文化的影响;在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对环境的印象..这种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分析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环境感知为该环境中共同文化集团内所有成员共有..人们一旦形成某种环境感知以后;他对现实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就必然受已存在的环境感知的影响;就不可能十分准确地理解现实环境..其对该环境做出的反应和决策必然是以其不全面的理解为依据..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居民从源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就越来越大..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速度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的不连续..3答案要点一、1、社会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城市间迁移3、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4、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商品零售额5、气温雨量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2、人口迁移: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3、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4、人口算术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用每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表示..5、比较密度:单位面积农用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6、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界改变住所并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五大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历史和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分布特征:极不平衡一般规律:四大人口密集区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亚、欧洲、北美洲东部;四类人口稀疏区;高纬、高海拔、湿热、干旱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东西差异: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沿海与内地的差异。
《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第一章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第二章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第四章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五章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第七章1、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题论述题
1、人口移动对移出地和移入地所产生的影响?1、人口移动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总数的变动(使地区人口在短期内发生数量上的明显增加或者减少,这种增减,一方面由移民本身引起,另一方面来自移民的生育行为)影响人口自然构成的变化(造成移入地和移出地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的变化)2、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迁出地的利与弊。
利:1、减轻迁出地人口压力并解决部分失业问题,增加国内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暂时缓和国内矛盾。
2、外出人口的劳动收入汇回迁出地,成为本地收入的一个来源,对于平衡货币支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3、外出工人学到新的技术和接受一定的教育,对本地区的生产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弊:1、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而且迁入地区其经济技术发展很快,要求输入的劳动力不再是一般的苦力,而是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熟练技术的劳动人口2、大规模劳动力迁出造成迁出地经济上的依赖性和脆弱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3、离开家乡而漂泊去异地工作的人,由于没有永久居留权而没有政治发言权,其社会地位之底下可想而知,因此移民寄人篱下的心理损伤是无法估量的。
迁入地的利与弊。
利:1、有利于迁入地经济的发展。
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加快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和发展。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外来人口如果来自于文化优势地区则他们的迁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3、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外来人口的迁入使人口的流动成为常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弊:1、外来人口的迁入给当地的各种基础建设带来压力,人口密度的增大,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如学校,住房等。
2、交通压力加大。
春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人口增多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
4、人口的增多也会给当地治安带来巨大挑战。
2、种族与民族的区别?(1)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制特点的人群,而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里素质的共同体。
《人文地理学》论述题
《人文地理学》论述题四、论述题(2×10分,共20分)1.试以具体都市为例分析都市区位及自然环境对都市形成发展旳影响。
答:1)自然地理条件重要是指地质、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综合起来旳一方面作为人类生存旳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口旳分布来影响都市旳形成和发展。
其中以气候、地形和纬度位置对都市旳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明显。
ﻫ①气候因素气候旳重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地球上气温和降水组合好旳地区是温带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适合农作物旳生长,并且更适于人们旳居住、生存。
世界人口以不同旳密度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如今没有受人类活动影响旳自然环境几乎不复存在,但是世界旳都市,特别是大都市旳重要分布区却明显地集中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旳温带气候区,近几年有缓慢向亚热带气候区移动旳趋势。
我国旳大都市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半湿润旳温带、亚热带地区。
美国旳大都市绝大多数分布在较湿润旳地区,并有几十年来持续从“雪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旳趋势,其中美国人口增长最快旳前10个50万人口以上旳大都市区所有在南部各州。
ﻫ②地形因素区域地形条件与都市旳形成和发展也关系密切。
地势旳高下起伏,坡度旳陡峻和缓,直接影响着人们旳出行和生产。
因此人们旳汇集一方面选择地势起伏不大,坡度不陡旳地区。
世界大都市多集中分布在海拔100米~200米如下旳平原区、滨海、滨湖区及沿江河地带。
海拔较高旳都市多集中于低纬旳高原地区或山间盆地区,由于气温直减率旳影响,海拔虽高,但纬度低,温度仍然适中,合适人们生活居住。
ﻫ③纬度位置因素地球表面纬度不同,获得太阳旳热能不同。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因此世界大都市以中、低纬位置居多。
但也有纬度较高旳都市,其一般都受大洋暖流旳恩惠。
如斯德哥尔摩市,北纬59度20分;圣彼得堡城,北纬59度58分;尚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等均是位于高纬度但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旳都市。
2)地理位置是影响都市形成发展旳重要因素揭示某一种都市形成发展旳特性,除了社会生产方式、区域地理条件外,都市地理位置也是重要旳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论述题《人文地理学》论述题四、论述题(2×10分,共20分)1.试以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及自然环境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
答:1)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地质、地貌、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综合起来的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以气候、地形和纬度位置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为明显。
①气候因素气候的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地球上气温和降水组合好的地区是温带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且更适于人们的居住、生存。
世界人口以不同的密度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如今没有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几乎不复存在,但是世界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地集中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温带气候区,近几年有缓慢向亚热带气候区移动的趋势。
我国的大城市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亚热带地区。
美国的大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并有几十年来持续从“雪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的趋势,其中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前1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全部在南部各州。
②地形因素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关系密切。
地势的高低起伏,坡度的陡峻和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生产。
所以人们的聚集首先选择地势起伏不大,坡度不陡的地区。
世界大城市多集中分布在海拔100米~200米以下的平原区、滨海、滨湖区及沿江河地带。
海拔较高的城市多集中于低纬的高原地区或山间盆地区,由于气温直减率的影响,海拔虽高,但纬度低,温度仍然适中,适宜人们生活居住。
③纬度位置因素地球表面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的热能不同。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所以世界大城市以中、低纬位置居多。
但也有纬度较高的城市,其一般都受大洋暖流的恩惠。
如斯德哥尔摩市,北纬59度20分;圣彼得堡城,北纬59度58分;还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等均是位于高纬度但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城市。
2)地理位置是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揭示某一个城市形成发展的特性,除了社会生产方式、区域地理条件外,城市地理位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城市地理位置是指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存在的事物在空间上的组合。
城市地理位置不仅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如大同、金川等矿业城市要邻接矿床、矿体地;上海、连云港等港口城市要邻接江河湖海。
而且城市地理位置还具有绝对个性化的特点,地球上没有地理位置完全相同的城市,充其量只有某些方面地理位置相似的城市。
因为自然、经济、政治、地理要素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城市与这些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千变万化,各种要素本身在历史上又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尤其是人文要素变化更加频繁,即使是变动较小的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存在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
所以,有利的地理位置必定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利的地理位置则要抑制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试述旅游活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前提。
旅游业是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其他经济行业一样创造经济收入。
旅游不仅创造直接收入,而且还其间接影响更加广泛。
(1)积极影响①赚取外汇,改善国际收支平衡。
扩大国家外汇收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外贸途径赚取外汇;如出口创汇;另一条是通过非外贸途径创汇,如发展旅游业和劳务输出创汇。
②积累资金,回笼货币,促进财富再分配。
商品和服务回笼,财政回笼,信用回笼是国家回笼货币的三大渠道。
③扩大劳动就业。
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者的专门技术较易掌握,有利于吸收剩余劳动力。
④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综合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非生产性行业,具有文化产业的特性,关联性强,对相邻产业有很强的劳动功能。
为了与旅游者的消费结构相适应,必须调整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直接提供旅游消费资料的各部门,如交通、通讯、轻工、农业及建筑等,随着这些部门的发展,又要求各重工业部门相应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合理化和综合发展。
⑤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
旅游业可为当地居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增加地方税收和地区商品经济的扩大,整体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指明了道路。
在此基础上,旅游扶贫应运而生。
所谓旅游扶贫就是种用发展旅游业的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服务对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通过旅游综合效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从而尽快摆脱贫困。
(2)消极影响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自身的经济结构和供给能力,如果不顾自身条件,片面地强调积极作用,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表现为:①旅游是一个创汇行业,也是一个用汇行业。
②经济欠发达而旅游资源充足的地区,旅游过度超前发展,旅游业配套设施投资巨大,旅游门槛高,对区域经济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③旅游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经济危机、战争、自然灾害、社会时尚等因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旅游业需求大幅度下降,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将遭受致使打击。
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④旅游发展会使旅游目地的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损害当地居民文化传统和利益;旅游的季节性也会造成大量设备闲置浪费和劳动力和季节性失业。
总之,要正确认识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对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总体规划,扬长避短,使其发挥应用的作用。
3.请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谈谈你如何认识农业形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于农业的形成,农业所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食用,还有剩余的可供储存,是人们可以过着食物供应稳定的生活。
另外,农业生产的粮食都需要加工、煮熟才能食用。
这对于人的肠胃来说,既便于食物的消化,也便于营养的吸收。
这对于成人的身体健康,寿命延长大有好处,同时,对婴儿的成长与发育也有利。
因此,农业的出现使人口增长速度比过去大大加快。
随着农业在世界范围的扩散,人口的普遍增长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可能。
农业生产活动与原来人类长期进行的狩猎与采集活动有三点特异:1、狩猎与采集活动要不断地迁移,而农业生活则需要定居;2、农业活动的单位群体人数少;3、农业活动群体大,并聚居在一起。
因此,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首先是生产单位群体变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状态促进了村落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导致了文明的出现,这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变化。
农业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产品出现了一定的剩余(超过生存的必须量),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农业而从事其他工作,社会化分工逐渐发展,劳动成果的交换就产生了,从而为维持秩序的一切——法律、宗教、国家等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就很自然地成为现实,人类文化就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文明阶段。
4.你如何理解“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的关系。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
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批判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但不能把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那就陷入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但随着科学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发现,"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的更替,相对不变的地理环境不能说明显著变动的社会生活。
相反,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5.分析旅游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要点:(1)积极影响:○1.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度社会文化的交流(如意识、科学技术等)。
○2.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复兴。
○3.发展旅游业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文明。
(2)消极影响:○1.不良的“示范效应”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失去纯朴的美德。
○2.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旅游开发、服务中,使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退化。
6.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农业、欧洲传统农业和美国殖民农业的特点及原因。
要点:(1)中国传统农业:集约经营是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旨,即在有限的一小块地里,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有限的土地尽量多提供一些产品。
原因:在劳动力多、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农业走上了集约式的精耕细作与大量劳动力的投入。
(2)欧洲中世纪农业:在早期较长时期实行的是短期休闲的农业,在生产上实行敞田制。
敞田制,即庄园中的农户,在各耕作区获得耕种的份地,在作物收获后,各户废除沟渠和篱栅,敞开庄园,共同放牧牲畜,并且份地每年都要重新划分,防止好地被人独占。
特点:就是采取土地定期休闲的办法,牲畜在休闲地上放牧,以增加土地肥力,而不是作物轮种,以维持地力。
后来16、17世纪,由于人口压力及市场对农业提供的机会,发展了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
多养牲畜可以为土地提供需要的肥力,而苜蓿和根茎作物的种植、榨油后的菜籽增加了牲畜饲养的饲料来源。
农业开始轮种,取消了休闲制。
(3)美国殖民农业发展的特点:1. 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的作物与技术的融合;2.殖民农业反映了农业技术、劳动投入和可利用土地的利用强度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
开始带去了欧洲的较为集约的生产技术,但由于耕地面积过大,地块过于分散,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无法解决大量的劳动力,不能实行集约生产。
而且产量还很低。
反之,印第安人的粗放生产方式,投入少获得的产量要高一些。
因此,殖民者又否定敞田制,开始占有更多的土地,实行粗放耕作,一家占有大片的土地,实行轮种休闲。
形成了粗放的耕作方式——灌木—休闲制。
原因:土地资源广阔,劳动力稀缺,通过轮种休闲,可以自然恢复地力,解决劳动力稀缺的问题,比在小块土地上实行投入大量劳动力的集约经营要经济的多。
总之,上述三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说明了人、地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特点:中国:较早时期的农业休闲--------由于人口压力,消除休闲------靠劳动力集约化的道路;西欧:休闲农业------饲料与饲养业发展------混合农业;美洲:农民来自发达的地方-----土地多而劳力少-----退回到灌丛—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