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方言电影的得失探微与未来愿景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ab6c4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7.png)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无名之辈》是饶晓志导演的一部作品,陈建斌、任素汐、章宇等人主演。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对社会边缘人物的描绘,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影片围绕着主人公马先勇展开,他是一个普通的保安,努力寻找着自己失落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
与他相关的人物众多,包括他的妹妹马嘉祺、老板高明、抢劫手机店并绑架其妹妹的蠢贼李海根和胡广生等。
这些人物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故事,通过一系列偶然的事件交织在一起。
电影采用了方言,这不仅增添了地方特色,也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在叙事方面,《无名之辈》显得有些混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
例如,影片中出现的一支枪贯穿了整个故事,但对于这支枪的来源和用途,以及它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交代。
这使得观众在理解剧情时感到困惑,影响了整体的观影体验。
此外,电影结尾的情节设计也有些尴尬。
众多人物在西门大桥下的大杂烩式的相聚,虽然展现了各种情感的碰撞,但缺乏情节上的逻辑性。
每个角色的动机和目的并不明确,使得观众难以深入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让人感觉编剧只是为了让所有角色团聚而团聚,而忽略了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在人物设计方面,任素汐饰演的因车祸下半身瘫痪的毒舌女马嘉祺是最出彩的角色之一。
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情节的发展和演员的精彩表演得以展现。
从最初的绝望和想死,到与蠢贼们的接触中逐渐产生的情感变化,马嘉祺的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然而,其他人物的设计则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和理想化。
蠢贼李海根和胡广生的行为和动机在某些情况下显得过于突兀,缺乏真实感。
他们的偷盗行为也缺乏足够的铺垫和解释,使得观众难以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无名之辈》在表现社会转型时期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挣扎方面,有一定的立意和努力。
但在叙事和人物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电影缺乏必要的逻辑性和情感铺垫,使得观众难以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这使得影片在深刻表达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无名之辈》观影心得优秀范文5篇
![《无名之辈》观影心得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f7052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7.png)
《无名之辈》观影心得优秀范文5篇观影心得一:《无名之辈》什么是真正的缘分?《无名之辈》是一部非常值得深思的电影,它讲述了两个莫得感情的小人物,在一次意外的相遇中,因为一起犯罪而被迫成为了同伙。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磨砺之后,他们渐渐成为了朋友,体会到了生命中不同的温暖和帮助。
电影中没有帅气的英雄和虎胆的女侠,只有一些小人物在世界的边缘挣扎。
但是他们却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了真正的缘分。
在这个现实主义的故事中,观众想起了自己曾经遇到过的人和事,也想起了那些与自己心灵有所联系的人。
当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之间有了真正的缘份,这个世界就不是那么孤单了。
观影心得二:《无名之辈》何为生存?《无名之辈》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周以为自己拥有了一切,却在露营活动中失去了所有财产;昆正面临同样的窘境,情势迫切,最终将两个人迫到了一起。
两个结怨已久,互相不悦的人变成了互相合作的搭档,渐渐地成为了朋友。
而关于生存,这也是电影中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两个人拼尽全力为了生计,能吃饭就是好事。
他们没有选择,也没有任何内心的正义感,只是为了生存而奋斗。
这种生存方式虽然人人谈而色厉内荏,但在现实世界中也不难找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也有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电影中的两个小人物正是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观影心得三:《无名之辈》让人深思的人性《无名之辈》是一部让人感到很有思想的电影。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非常出彩,他们的行为和语言都充满了特色。
这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而这也是电影最为成功的地方之一。
影片的故事情节十分剧情,表达了无声无息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和演变。
生活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
这两个沉迷于犯罪的小人物,本来构成了对立面,却变成了团结互助的朋友。
这种变化也是人性中的一种特点。
人性并不是一成不异的,而是因人而异的。
观影心得四:《无名之辈》需要更多的探讨与思考《无名之辈》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影片展现了一对极端反人类又熟悉的反英雄形象。
喜剧类型电影《无名之辈》影片分析
![喜剧类型电影《无名之辈》影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193e3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b.png)
172任怡璇:喜剧类型电影《无名之辈》影片分析喜剧类型电影《无名之辈》影片分析任怡璇(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4)【摘 要】《无名之辈》是2018年11月中旬上映的一部喜剧电影,在社会以及业界反响强烈,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
《无名之辈》是一部使用黑色幽默艺术形式的典型作品。
影片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悲喜人生,引发了人们对于当前现实社会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喜剧电影;黑色幽默;《无名之辈》;影片分析;现实关怀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1)33-0172-02影片《无名之辈》作为一部国产低成本喜剧,对当代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2018年11月,《毒液》《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两部人气很高的电影上映。
同档期的国产喜剧《无名之辈》在上映的17天内票房就突破了6个亿[1]。
在这部影片中,多种影片创作元素、现实主义凝重的主题、多线叙事相融合。
这部影片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好评不断。
影片中的黑色幽默聚焦生活艰难的社会底层,彰显现实关怀,足以体现导演对于小人物的怜悯。
一、以情节符号和人物符号表现情绪(一)情节符号在《无名之辈》中,所有的人物都以“老子”自称,这样的台词不仅展现了小地方的语言习俗,还表达着小人物对于尊严、社会地位的渴望[2]。
这在电影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情节,情节一:胡广生和李海根帮助马先勇的妹妹实现了站着拍一张照片的愿望,在谈论到肇红霞的职业时,他们发生争执,李海根说,“老子不管她以前是做什么的,老子只管她以后是做什么的。
”情节二:胡广生抢劫模型手机的监控视频曝光后,被人制作成鬼畜视频。
胡广生对着电视中的自己大哭:“老子要是犯法,你抓老子啊,你抓老子,老子认账啊,你为啥要恶搞老子,要侮辱老子。
”这些台词不仅生动体现出小人物对于当前生存状况的反抗,还放大了底层人物对于尊严的敏感度,让观众沉浸在艺术表演中,充分扣住现实价值[3]。
无名之辈观后感
![无名之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db6cf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1.png)
无名之辈观后感前言《无名之辈》是一部由韩寒执导的黑色幽默电影,于2018年上映。
该片以贫困小人物的生活困境为背景,通过荒诞而搞笑的剧情和犀利的社会讽刺,展现了现实社会中不同人物的欲望、追求和复杂关系。
主题和剧情该片通过主人公杨洋(饰演者为韩昊希)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自甘堕落的中年“无名之辈”的故事。
杨洋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与前妻离婚,恋爱期间的女友也因为他经济拮据而离他而去。
他每天过着无聊而乏味的生活,整日为生计奔波。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女子李娜(饰演者为马思纯)。
杨洋决定做一个残酷的决定,他打算和李娜合作绑架拥有财富的人,以换取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影片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
整个故事充满了讽刺和荒诞,以夸张和令人啼笑皆非的表现手法,剖析了小人物背后的欲望和对社会地位的追求。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社会中,杨洋的境遇以及他的决定引发了观众对权力、金钱和社会不公的深思。
影片风格和技巧韩寒在《无名之辈》中运用了诙谐的对白和搞笑的情节来营造紧张而荒诞的氛围。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够发现其中的社会意义。
影片的开头,通过一个草率的警局讯问环节,让观众对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
他因为和前妻离婚而情绪低落,对生活感到迷茫。
这种快速引入的手法能够快速建立观众的情节认识,并吸引观众继续观看。
影片通过讲述杨洋与李娜的绑架计划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人们在追逐金钱和地位的诱惑下,不断与自己的良知和道德进行搏斗的过程。
反思和启示《无名之辈》在讽刺和笑声背后,其实也包含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影片中的杨洋,虽然经历了一系列荒谬的事件,最终也实现了个人的升华,但同时也失去了纯真和善良的一面。
这部电影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和阶级固化现象。
小人物的奋斗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唯有当他们不顾行业伦理和道义而选择为恶,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这种社会现象令人深思,让人对于道德和价值观产生了质疑。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337f14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7.png)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无名之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以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讲述了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
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出色的表演,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无奈。
陈建斌在影片中的表演令人惊艳。
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形象,将角色的憋屈、挣扎和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电影的黑色幽默风格为观众带来了不少笑点,同时也让故事更加深刻。
然而,影片在前半段的节奏略显拖沓,一些情节的发展过于缓慢,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
但是,从胡广生和李大头天台翻脸的那一刻起,故事开始变得深刻而精彩,情节的紧凑感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
任素汐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用套路塑造了一个悲惨倔强还泼辣的人物,完成了剧本角色的主线任务。
然而,我也认为她的表演存在一些模式化的问题,情感、挣扎和细节的表现相对较少。
她更像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街头大乱斗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主线、支线情节交汇,主人物和几个游离之外的人物都凑在了一起,可谓高潮迭起。
但是,我生性喜静,对这种乱糟糟的场面并没有太多感触。
高明和他情人逃跑的这条线一直不出彩,剧本上没有给演员太多发挥的空间,演员也没有抓住机会丰富人物形象,使得这条线的情节显得有些平淡。
马先勇、胡广生和李大头在救护车上狭路相逢的场景扣人心弦,两枪对峙,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整个画面中。
然而,马先勇女儿冲上来给他看作业的情节却略显刻意,这种煽情的处理方式让我感到有些突兀。
远景看混乱的被警察包围的现场,响起影片量身定制的主题曲,这种设计虽然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但也让我觉得音乐和画面的搭配有些不协调。
陈建斌在中弹瞬间和见到女儿这两个情感冲突很大的节点上的表现,我认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的表演似乎有些套路化,没有给观众带来太多的惊喜。
演戏时间长了容易变成“行活”,这是每个演员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以《无名之辈》为例浅析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以《无名之辈》为例浅析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5c20e0336c1eb91a375dd7.png)
推荐以《无名之辈》为例浅析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杨璐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摘要:从百年前的传统戏曲到今时今日出现在大荧幕和电视中的影视剧,方言都以主流或者陪衬式语言出现。
从上世纪末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到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大众主流影视作品,方言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且大众对其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就是大致梳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近二十年左右流传最广、观众接受度最大的几部方言影视作品,重点以电影《无名之辈》为代表,分析方言在影视剧中运用的效果及影响。
关键词:方言;台词;综合艺术;无名之辈一、方言在综合艺术中的体现所谓综合艺术,就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类艺术的长处,获得多种手段和方法的艺术表现力,其主要包括了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1]而综合艺术主要就是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语言将人物塑造出来,将故事情节推动,所以,语言可以说是表演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了。
而在汉语这门语言中,语音的差异性体现的最为明显,而方言就是最好的体现。
方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随着朝代更迭、战乱、迁徙、地域等各类因素,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方言也是呈区域型分部的。
众所周知,我国主要分了七大方言区,而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是北方方言,使用的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占汉族人口的73%。
而北方方言又分成了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
[2]方言虽然只通用于它自身所在的某些地区,是局域性的,但是它与普通话也不是相互对立的,甚至某些方言,流行全国,比如:北方方言中的东北方言与西南方言(主要以川渝地区口音为主)这两种次方言。
(一)地方戏曲与方言说到方言在综合艺术中的体现,除了近几十年出现在大众所熟悉的电影、电视剧之前,我国已流行百年的传统戏曲中所运用的语言才是方言出现在综合艺术中最早、最明显的体现。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戏曲的种类有上百种,除了大家最为熟悉的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被纳入世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外,还有很多地方戏,比如:川剧、平调、落子等。
《无名之辈》荒诞主义与现实的错位与和解
![《无名之辈》荒诞主义与现实的错位与和解](https://img.taocdn.com/s3/m/095e45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0.png)
|RADIO &TV JOURNAL 2021.5电影《无名之辈》采用多线叙事结构,使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将保安马先勇的寻枪之路、劫匪胡广生与李海根的乌龙抢劫与逃亡、房地产商高明和情妇的跑路与回归、高中生高翔和马依依的青春线这四条故事线在同一时空中交错穿插。
每个人物都是各自故事中的主角,每一个故事都相对独立,每条故事线各自独立又潜移默化产生着照应、对立、递进的关系,最终在故事的结尾支撑起同一个主题:小人物的尊严守护。
一、现实的残酷与生存的荒诞有学者总结现实的荒诞化喜剧特点包括三个方面:1.现实化的时空环境,荒诞喜剧电影的时空环境设置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因而显得更有现实性,由现实性产生电影的真实感;2.荒诞感的故事逻辑,与现实化的时空环境不同,这类喜剧电影的故事逻辑主线通常是荒诞的,具有强烈的“假定性”;3.人物性格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主题的暧昧性和多义性,荒诞喜剧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发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在《无名之辈》中,主要故事线一是胡广生和李海根二人有着“完美”的抢劫计划,甚至准备好了摩托车、头盔、枪等道具,还精心地进行了伪装,却在抢劫过程中失误连连。
先是因为银行有保安而将目标转移到隔壁手机店,却没砸开手机店展示柜。
开枪胁迫店员打开展示柜后,却稀里糊涂地抢走了一堆手机模型。
最后在逃跑时,因为驾驶问题把摩托车开到了树上。
这一系列荒谬的行为在现实化的生活场景中看起来幽默搞笑,实则给影片带来一种荒诞的凄凉无助之感。
主要故事线二是马先勇给破产的房地产公司老板做保安,只为要回自己买房的钱;他竭力制止来公司暴力讨债的债主,却在警察来的一瞬间倒地,骗取医药费;他借钱买水果送给老师,只是为了让女儿的学费晚交几天;他不断地冒充警察,寻找丢失的枪支。
这些片段化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前后呼应,配合主人公荒诞的解决方式,让本来平常的事情变得富有戏剧性,增添了荒诞感,而且每一个小故事的冲突所产生的情感,又增加了很多现实意义。
《无名之辈》方言中的权威消解与喜剧建构
![《无名之辈》方言中的权威消解与喜剧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8ea5655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7.png)
《无名之辈》方言中的权威消解与喜剧建构作者:王丽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08期饶晓志执导的荒诞喜剧《无名之辈》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披露,导演在叙事中最成功的地方不仅体现在以小人物为叙事主体,还体现在导演将叙事建立在喜剧类型的现实主义题材上,并将小人物与社会的关系刻画得游刃有余。
影片中,社会地位较低的保安为实现协警梦的苟且与辛酸、游走在犯罪边缘的一对憨贼对成功的渴望、身受重创的马嘉祺面对残酷人生的无力等人生百态都通过电影戏剧化地呈现出来。
导演没有渲染英雄主义,也没有刻意塑造马嘉祺的身残志坚,更没有为这些小人物的生存故事打造一个完美的结局,而是利用荒诞的手法将两位憨贼绳之以法,使得观众深入平凡角色内心感知人性美好的同时亦接受法律和社会舆论的现实束缚。
[1]整部影片选择方言进行对白,体现了导演的创作意图。
尽管方言可能会让部分观众在获取信息和理解影片时受阻,但西南官话可以体现特定的喜剧效果,义有助于更加真实地刻画特定阶层形象。
饶晓志希望通过方言的运用将人物形象表现地更具内涵且更加真实。
方言在该片中营造出了一种以笑为标志的审美范畴,虽然导演在剧情上追求插科打诨的喜剧效果,但该片亦彰显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折射出社会底层诙谐滑稽的人生百态。
一、方言之韵在电影中的基本功能良好的视听语言可以增加观众对影片的共情,对白作为影视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其语言的选择需要适应影视作品题材、类型、叙事结构、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的需要。
我国方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重庆话、河北话、青岛话、闽南话、东北话等。
而东北话、京片子、西北话、上海话、西南官话在影视作品中较为常用。
一方水土,有一方的语言特色,方言在影片中凭借其独特的声调特色适应艺术作品的需要,发挥艺术功能。
正如饶晓志说:“方言其实是特别美的,对于电影中想表现的生活中的人和事,表达的又是那么的准确。
”[2]方言的运用蕴涵着多重文化指向,可以凭借其自身特色传递良好的喜剧效果,协助影视作品更好地完成叙事。
从陌生化理论看电影《无名之辈》
![从陌生化理论看电影《无名之辈》](https://img.taocdn.com/s3/m/d8f27f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2.png)
从陌生化理论看电影《无名之辈》【摘要】电影《无名之辈》背景介绍了一群普通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引发了人们对陌生化现象的深刻思考。
本文从陌生化理论的角度对该电影进行分析,探讨了人物行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的陌生化现象。
通过解析观众对这些现象的反应,讨论了陌生化理论在电影《无名之辈》中的应用和启示。
最后展望了陌生化理论在电影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强调了其在揭示现实社会问题和引发观众思考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电影《无名之辈》中的陌生化现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和思考的视角。
【关键词】电影《无名之辈》,陌生化理论,人物行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观众反应,启示,应用,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电影《无名之辈》的背景《无名之辈》是由导演饶晓志执导,沈腾、宋芸桦、张小斐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
该片于2018年12月28日上映,讲述了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男子因为意外变得无所作为,最终通过与陌生人的相遇和冲突,找回了自己的勇气和尊严的故事。
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了当时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电影《无名之辈》以其幽默诙谐的剧情和富有现实意义的情节,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被认为是一部兼具娱乐性和思考性的佳作。
影片中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无名之辈》背景的介绍,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整体情境和主题,为后续对陌生化现象的分析打下基础。
1.2 概述电影故事情节《无名之辈》是一部由陈志刚执导,陈建斌、任素汐、潘斌龙主演的中国喜剧电影。
该电影讲述了无业游民许三观和走失的小女孩儿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许三观是一个生活拮据,游手好闲的中年男子,他与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一段特殊的关系,从而展开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电影故事情节始于许三观在街头表演变脸秀,被小女孩误认为是她失散多年的父亲。
许三观经过一番犹豫之后,决定帮助小女孩寻找她的父亲,于是展开了一段有趣而感人的旅程。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7160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e.png)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对于中国式喜剧,我一直持谨慎态度。
在众多商业大片中,总有一些尴尬的笑料,也总有一些人在电影院里笑得前仰后合。
我不得不再次提及那部被我诟病多次的烂片——《摆渡人》……尽管我对它评价不佳,但两年过去了,仍有人在豆瓣上反驳我的观点。
而当我看到《无名之辈》的简介中写着“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时,我起初也带着同样的防备。
然而,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却一边笑一边哭得稀里哗啦……这种感觉真是酣畅淋漓,很久没有一部国产片能让我如此又哭又笑。
于是,我决定与导演饶晓志聊一聊(后文有专访)。
电影名为《无名之辈》,英文名是《a cool fish》。
导演饶晓志解释说:“可以理解为一条咸鱼,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的那样。
同时,也有无耻之辈的意思。
”多年前,我非常喜欢的PK14乐队主唱杨海崧出过一本短篇小说集,名为《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
如果将其用于《无名之辈》,我很想将其改名为《现在让我们赞美失败》。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失败的劫匪引发的故事。
两个从乡下来到城里的蒙面劫匪怀揣着一杆枪,意图在店里实施抢劫。
其中一个想抢些钱来娶自己喜欢的姑娘,而另一个则心怀成为悍匪的壮志。
然而,他们两个人都既愚蠢又胆小,看到银行有保安就不敢进去,最终只打劫了一家手机店,抢了一堆手机,却自以为即将发财。
他们逃进了一户居民楼,却发现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只有头部能够活动的女人。
女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谩骂和嘲笑,丝毫不惧怕他们手中的枪,因为她一心求死。
这杆枪又引发了一个烂尾楼事件。
在烂尾楼的工地上,债主们拉横幅讨债,为逃走的房产商举办葬礼,但他们唯一能对付的,只有工地的保安。
这个保安的生活也过得一团糟,他借钱买了这里的房子,欠了别人十万元,女儿的学费也交不起,而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成为公安局的协警。
所有的故事都交织在一起。
到你会发现《无名之辈》中的所有人都是失败者。
更让我感慨的是,导演饶晓志在选角方面真是独具慧眼!保安马先勇是个失败者,导演选择了陈建斌来饰演。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2064f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6.png)
《无名之辈》电影观后感在结束影片的放映后,我坐在座位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触,让我对电影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在多线性叙事和环形叙事方面的尝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巧妙地交织不同人物的故事线,影片营造出了一种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趣味性,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然而,我也不得不指出,这种设计在技巧上显得过于粗糙。
虽然多线性叙事和环形叙事是电影中常用的手法,但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本片中,一些情节的发展显得过于突兀和不合理,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衔接。
这使得观众在理解故事时感到困难,也影响了整体的观影体验。
除了叙事和风格上的问题,影片在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刘五选择在特定地点举办丧礼、王砚辉为何走了又回以及匪徒哥俩为何如此轻易地到达结尾地点等情节,都显得过于随意和缺乏说服力。
这些情节的发展没有很好地与整个故事的主题和情节线索相契合,给人一种拼凑和不连贯的感觉。
同样,影片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也显得过于单薄和平面化,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复杂性。
例如,任素汐饰演的马嘉祺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但她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在悲情和苦难的层面上,缺乏更多的内心挣扎和成长。
然而,尽管存在以上问题,我认为《无名之辈》并不是一部完全失败的电影。
它仍然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影片的演员表现可圈可点。
陈建斌、章宇等演员的出色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给观众带来了真实而动人的表演。
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
摄影师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运用光影效果,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氛围;而音乐的选择也与影片的情节和氛围相得益彰,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我想谈谈对导演的看法。
作为一部电影的创作者,导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风格、叙事和表现方式。
在本片中,导演的一些决策和处理方式可能是出于对市场和观众的考虑,但这种妥协也导致了影片在艺术品质上的一些损失。
《无名之辈》: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揭示
![《无名之辈》: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揭示](https://img.taocdn.com/s3/m/968693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4.png)
无名之辈: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揭示一、简介《无名之辈》是一部由陈建斌执导,陈建斌、任素汐等主演的中国电影。
该电影以黑色幽默和社会讽刺手法,深刻探讨了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普通底层人民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和人性困境。
二、社会现实揭示1.城市贫富差距:影片中展现了城市中底层工薪阶层与富有上层阶级之间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
2.官商勾结:通过塑造角色和剧情展开,电影暗示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不正当行为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广泛存在,并严重侵犯民众利益。
3.腐败与权力滥用:通过呈现反派角色的陷害与压迫,电影揭露了腐败和权力滥用对普通人民造成的深远影响。
三、人性困境揭示1.活命的边缘:电影中的主人公们为了生存和利益,不得不在道德底线上徘徊,迫于现实的压力做出种种不符合常理的选择。
2.放弃与抗争之间:电影通过角色形象塑造,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常常陷入放弃和无奈、或者选择勇敢抗争的两难境地,并探讨了这其中背后的人性考量。
3.道义与生活:电影通过情节发展呈现了道义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人们在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同时,也要为生计和自身利益而做出妥协。
四、启示与反思1.社会责任感:电影提醒观众应当关注底层民众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在我们每个人有限能力之内,尽可能地关心并帮助那些处境困难的人们。
2.价值观念反思:观看该片可以促使人深入思考个体在面对社会压力时勇敢坚持内心价值观,并且在道德底线上守住原则。
3.热爱生活:影片告诫人们虽然面临困难时存在着各种压力和无力感,但是始终要对生活保持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总结起来,《无名之辈》通过讽刺幽默、黑色喜剧等手法,揭示了中国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官商勾结以及腐败与权力滥用等问题,并通过角色形象塑造,深刻探讨了人们在困境中所面临的人性困境。
观看这部电影可以使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并反思个体在面对困境时应如何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
最重要的是,电影还呼唤大家关注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无名之辈》社会底层的观后感
![《无名之辈》社会底层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31c0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8.png)
《无名之辈》社会底层的观后感电影《无名之辈》是一部让我深感触动的作品。
它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通过展现他们的生活、挣扎和内心世界,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影片以其真实、质朴的风格,引发了我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影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阿牛的小摊贩生意,还是老二的修车技术,影片都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努力和苦衷。
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每天都在为了温饱而奔波劳累。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生活击垮,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面对困境。
这种坚韧和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其次,影片深入挖掘了社会底层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阿牛和老二都是有着自己梦想的人,但他们却常常被生活的压力所迫。
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去迎合社会的现实需求。
这种内心的挣扎让我感到心痛和无奈。
影片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深入感受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心路历程。
影片还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片中的一些场景和对白,让我忍俊不禁,同时也让我深思。
比如,阿牛和老二为了生计而做出一系列荒唐可笑的事情,这既引人发笑,也让我反思社会对底层人群的不公和压迫。
影片通过幽默的方式,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此外,影片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底层人物之间的真挚友情。
阿牛和老二虽然性格迥异,但他们却因为共同的处境和理解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这种真挚的情感让我感动不已。
影片通过这样的情感描写,传递了一种温暖和希望。
总之,电影《无名之辈》以其真实、质朴的风格,通过展现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挣扎和内心世界,引发了我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和思考。
影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幽默的批判,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同时,影片还通过真挚的友情描写,传递了一种温暖和希望。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坚韧和勇气,也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压迫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无名之辈 影评
![无名之辈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870d55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7.png)
无名之辈影评
《无名之辈》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片,更是一部关于
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影片通过三个主要角色的故事,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腐败、道德沦丧和生存困境。
首先,影片的幽默和讽刺让人印象深刻。
导演在处理严肃的社会议题时,巧妙
地融入了许多幽默的元素,使得观众在笑声中思考。
特别是主角们的对话和行为,常常让人捧腹大笑,但又不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这种幽默与讽刺的结合,让观众在欢乐中感受到了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影片对于人性的描绘令人深思。
三个主要角色各自代表了不同的人性面向,他们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让人唏嘘的选择。
影片通过这些角色的命运,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人性的触动和共鸣。
最后,影片对于社会现实的揭露让人深感震撼。
通过主角们的遭遇和行为,影
片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中的腐败、道德沦丧和生存困境。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直面和揭露,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社会现实的震撼和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无名之辈》以其幽默讽刺的风格,深刻地揭露了当代中国社
会中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片,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
![《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https://img.taocdn.com/s3/m/1154c4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8.png)
《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一、引言在电影《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成为了该电影的一大特色。
作为观众,我们常常会忽视或者忽略片中的细节,然而这些细节往往是对电影情感和主题的深入展示。
在本文中,我将对《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撰写一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电影《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的展现在《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贯穿始终,从主角对于财产的追求,到对国家的理解和态度,都贯穿在电影的情节之中。
让我们来看一下电影中对于财产的呈现。
1. 对财产的追求在电影中,主角对于财产的追求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无名通过各种手段努力谋取一些财富,可以说是财迷心窍。
通过各种搞笑和荒诞的情节,导演成功地勾勒出了主角对于财产的执着追求。
这也让观众对财产的理解和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2. 对国家的态度除了财产,电影中还展现了对国家的方言词。
导演通过片中的对话和情节,进行了深刻的道德和社会批判。
电影中对于国家的态度,让观众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以及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三、个人对于《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的思考作为观众,我对《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在电影中,财产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追求和鞭策,然而财产的追求常常忽视了道德和伦理。
这无疑给观众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国家的方言词也让我们思考了国家利益和个人理想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意识到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理想是可以共融共生的。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无名之辈》中财产和国家的方言词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影的情感和主题,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懂得如何平衡个人的追求和道德的伦理,如何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理想之间取得平衡。
《无名之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一部值得深思和回味的佳作。
银幕“黑马”《无名之辈》之审美探微与文化溯源
![银幕“黑马”《无名之辈》之审美探微与文化溯源](https://img.taocdn.com/s3/m/567710e227284b73f24250f8.png)
352019第06期电影《无名之辈》讲述了在贵州的一座小城中,一对憨实的劫匪、一个瘫痪的“毒舌女”、一个命运多舛的中年保安、一个携情妇躲债外逃的商人,以及一系列社会小人物,因为一把丢失的枪和一桩手机店的乌龙劫案,被命运裹挟而演绎的一场场啼笑皆非、极具黑色幽默色彩的故事。
本片从上映首日的票房低迷到几周后的成功逆袭,使这部以小人物群像为表现主体的电影成为近年来难得的银幕“黑马”。
本文从《无名之辈》的意象与格调展开“黑色幽默”的美学探微,并基于历史、时代、地域追溯影片审美的文化之源。
一、美在意象:物件指涉与意义王国《无名之辈》的意象使用增添了道具的指涉意义与画面的情感调性。
饶晓志作为具有戏剧功底的电影导演,在物件的意象化上具有独到的艺术敏锐力。
枪:向往与伤痛。
枪在《无名之辈》中是一个核心意象,故事围绕一把失踪的枪展开,悬念设置也缘于此。
枪是一种权威的象征,即人物不遗余力甚至舍生忘死追求的身份外化。
影片中的枪是一种身份与尊严的代名词,是人物追求的一种隐喻。
同时,枪也是一种伤痛的表征,即人物越是靠近它,越是为其所伤。
所以,枪的存在似乎在告诫底层小人物,对权威的渴望和对尊严的向往需要付出伤痛的代价,这是实现阶层跨越难以避免的磨难。
门:隔离与弥合。
门在《无名之辈》中是一个充盈着感情力度的意象,是一种暗示命运转折的象征。
马先勇没能推开妹妹马嘉旗的家门,带有一种情感隔阂的意味。
然而,马嘉旗决定和哥哥诀别的一刻,她强忍泪目、故作洒脱地“贬斥”马先勇,就是担心和哥哥见面后无法控制胸中情感的闸门。
此处,门的存在直接避开了直面的尴尬,客观上带给三个人物独立的心灵空间。
这一切都以门内“眼镜”的视角,见证马嘉旗与哥哥的亲情弥合。
作为倾听者的“眼镜”,此刻也与马嘉旗敞开了彼此的心扉。
画:泡影或蓝图。
画在《无名之辈》中是美善的写照,同时隐喻着新生。
当一切尘埃落定,马嘉旗醒来看到“眼镜”留下的画。
画上留言“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也是美善本质的彰显。
电影《无名之辈》方言叙事的表现范式
![电影《无名之辈》方言叙事的表现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de8fc612998fcc22bdd10da0.png)
电影《无名之辈》方言叙事的表现范式作者:曹忠彭勃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21期【摘要】近年来,“第六代”导演创作了一批广受好评,表现底层文化与人物的口碑之作。
2018年上映的电影《无名之辈》,虽然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却在短时间内取得了7.5亿票房,成为票房黑马。
究其原因,除了电影对普通小人物命运的反映,还与导演在电影中使用方言叙事手段分不开。
实际上,正是方言叙事手段在电影中的使用,将“底层空间”小人物的身份认同焦虑赤裸裸地展现在银幕上,引起观众的普遍情感共鸣,创造了小成本电影的票房奇迹。
【关键词】《无名之辈》;方言叙事;后现代;身份认同近年来,“第六代”导演制作了一批质量可圈可点,反映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为中国电影注入了鲜活的现实主义血液,成为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这些电影中,方言成为导演热衷使用的叙事手段,如在《人在囧途》里叶伟民使用了河北方言,《狗十三》里曹保平加入了陕西方言,贾樟柯在《山河故人》和《江湖儿女》中展现了山西话,毕赣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用了贵州方言。
2018年11月,饶晓志在其导演的电影《无名之辈》中使用的重庆方言,成为该片最大的看点之一。
而且,这部电影中方言的使用除了让电影更加生动外,还将“底层空间”里小人物的身份认同焦虑赤裸裸地展现在银幕上,引起了观众的普遍情感共鸣。
1. 方言折射出的后现代叙事美学美国学者艾瑞克.克莱默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中提到,在一个特定群体中,语言所起的作用等同于粘合剂,把同属于这个群体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划定了这个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边界。
中国的地域文化,很多时候都体现在方言上,甚至可以说,方言是中国区分地域的核心标志。
因而,用方言作为电影的叙事手段可以更好体现一个地方的真实文化,能使电影更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感。
但在新中国建立后,除了1963年拍摄的方言电影《抓壮丁》外,在1978年前,大陆官方几乎没有拍摄过方言电影。
《无名之辈》:戏剧导演对电影艺术的,一次完美“倾诉”
![《无名之辈》:戏剧导演对电影艺术的,一次完美“倾诉”](https://img.taocdn.com/s3/m/4a87b50d81c758f5f71f673f.png)
《无名之辈》:戏剧导演对电影艺术的,一次完美“倾诉”孟庆波杨鹏【摘要】 20__年11月,国产方言电影《无名之辈》低调上映并连续两周蝉联票房冠军,其单月累计票房就已经达到惊人的37.33亿元。
在赢得业界一致好评之余,导演饶晓志成功地摆脱了之前转型处女作《你好,疯子!》所留下票房惨淡的阴影,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然而,对于饶晓志而言,电影《无名之辈》的現实意义更多呈现为艺术手法的再现与人文情怀的延续。
毕竟,从戏剧舞台到电影艺术的转型并没有改变饶晓志的初衷。
【关键词】《无名之辈》;饶晓志;封闭性空间;底层人物;人性[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20__年11月,国产方言电影《无名之辈》上映,其取得的票房成绩优良与否却早已与影片同期的竞争对手、拍片档期无关,而影片所承载的艺术风格与人物形塑才是饶晓志追求的电影“智慧”。
这部“浮世绘般、情节剧式的作品指向了一种非常能够打动那些生活在当下的人们的力量”[1]24-26,它所凝聚的人物之感伤能量将现实主义进行吞噬,并形塑出一番平凡世界的奇观。
其实,相比第一部票房并不理想的导演转型之作《你好!疯子》,影片《无名之辈》则更能体现出饶晓志电影艺术风格的雏形。
一、对封闭性空间构建的胡塞尔式想象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戏剧舞台艺术还是在电影影像艺术方面,饶晓志对视听艺术的创作大都倾向于在封闭的时空里构建时代化的群像矛盾进行表现,囿于时空的闭塞,人物群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矛盾冲突的演绎,进而塑造出具有现实主义的价值主题。
质言之,影片《无名之辈》无论是从场景空间的把控,还是从整体叙事空间的操作,都能将一种紧凑的人物关系裹挟其中。
也正是基于这种封闭性空间的营造,饶晓志对《无名之辈》的艺术创作才能真正达到一种荒诞与现实的无缝衔接。
相较而言,《无名之辈》比处女作《你好,疯子!》布置的艺术场景更能体现出饶晓志戏剧舞台一贯的构造特点——封闭性,其运用得更加灵活多变,并且采用的是一种整合性的艺术创作手法。
从陌生化理论看电影《无名之辈》
![从陌生化理论看电影《无名之辈》](https://img.taocdn.com/s3/m/3e0db82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9.png)
从陌生化理论看电影《无名之辈》《无名之辈》是一部以黑色幽默为主线的电影,讲述了两位小人物在困境中相互依靠,最终逃离生活困境的故事。
通过陌生化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中表现出的一些现象和意义。
首先,影片中的陌生化表现得非常明显。
在陌生化理论中,人们在面对陌生事物时,往往会觉得陌生和不可思议,而这种陌生感会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个事物,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它。
在电影中,小人物们身处的环境和处境都具有很强的陌生化效果。
他们所处的环境非常凄凉和荒凉,刻画了现代城市中的硬朗和孤独。
影片中的角色都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没有高大上的背景和经历,生活却充满着意外和危险。
这些情节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一种与平常生活相去甚远的异化感,这种感觉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让观众在看到这些场景时,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现实中的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
其次,电影中的讲述方式也呈现了一种陌生化的设计。
影片采用了一种比较被动的叙事方式,扭曲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增加了观众的陌生感。
在电影中,男主角大飞和小涛的关系很少直接表述,许多信息都隐含于所述背景之中,观众需要自己揣摩,从多个细节中去推断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主流电影的叙事结构,让观众不仅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节奏,同时也被挑战思考当代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最后,电影中所蕴含的意义也是一种陌生化效应。
电影中描绘的是少数人在困境中的故事,既有关于现实生活中底层人物所面临的困境,也具有一种对于正义和人性的探讨。
电影的结尾,也让许多观众产生了思潮,他们反思了社会中的贪污现象以及弱者之间的相互依赖。
这种思考不仅是对影片本身的回应,也是对社会而言的一种反思和审视。
总之,电影《无名之辈》具有很强的陌生化效果,不仅体现在场景和关系的表述上,也体现在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探讨上,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电影的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同时,以这种难以捉摸的方式,电影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名之辈》方言电影的得失探微与未来愿景近年来,方言电影不断兴起,并且越来越多样化。
方言电影较为大众
化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以某个特定地域中的土生土长的一群人的方言为电
影的语言背景,多个主要角色根据需要而使用特定方言,如《三峡好人》
的山西方言、《寻枪》的贵州方言、《江城夏日》的武汉方言、《唐山大
地震》的唐山话等。
二是纯地域方言电影,影片所有人物完全用原汁原味
的地域方言为影片对白甚至叙事语言,非本方言观众必须借助字幕才能看
懂故事。
如《我叫刘跃进》《鸡犬不宁》《不是闹着玩的》《秋菊打官司》等。
《无名之辈》亦属于后者。
影片围绕一把丢失的老枪,讲述了一对低
配版的劫匪,一个落魄的保安,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毒舌女,这些“无名之辈”身上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故事。
电影的拍摄地在中国的“山水
桥城”——贵州都匀市,对白语言用的是西南方言,所以《无名之辈》完
全称得上是一部方言电影。
一、方言电影的优势
大众所认为的方言电影,比较熟知的,有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用的是重庆方言;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用的是南京话;冯小刚
导演的《1942》,用的是河南话,等等。
这些电影在剧中使用了大量方言,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而饶晓志导演的《无名之辈》,用的是西南方言,据猫眼票房统计,该影片累计票房7.95亿。
作为一部小成本、小投入的
电影作品,能取得如此成功,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二)可以增加情感认同。
作为《无名之辈》的编剧加导演,饶晓志
在回忆起影片的创作灵感时坦言,是歌手尧十三给了他灵感:“有一次,
圈里一个朋友问我认不认识尧十三,说他也是我们贵州人,夸他的民谣非
常有特色,于是我找到他的歌,听到了这首《瞎子》。
我还记得那时我是
在飞机上,整个下降过程,我都在单曲循环,从音乐里我感受了家乡的味道,竟然不自觉地听哭了,于是沿着这份乡愁创作出了电影的剧本,几乎
是一气呵成。
”[2]饶晓志感慨自己在30岁之前并没有乡愁,直到听到尧
十三的《瞎子》之后,心中才有了乡愁:“而且那种乡愁排山倒海涌来。
可以说是靠着这种乡愁我才完成了这部电影,我要谢谢十三。
”[3]至于
电影为什么要用方言,“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西南的一座城市里,如果
让他们说普通话,我自己觉得不生动。
我会觉得怪怪的。
我会觉得这些人
物也没有灵魂。
”[4]饶晓志谈到这部在贵州都匀取景拍摄的电影时说。
同时,电影用方言的好处有利于该地域的观众能在观影中找到自身的情感
认同,许多观众观影后都表达出了这样的感受。
二、方言电影的不足
方言电影虽然受到一定地域的观众的欢迎,但方言电影本身却没有得
到业内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也没有专门的激励机制。
这其中,有几个方面
值得探讨和深思。
(一)语言把握不够精准。
方言电影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一个地域真实
的大白话再现,所以要想真正融入当地的语音语调等特点比较困难。
尤其
是导演和演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语言综合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无名
之辈》的导演饶晓志自不用说,他是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对家乡语言的
把握自然不在话下。
但几位主演,除了章宇,陈建斌、任素汐、潘斌龙等
都不是贵州人,所以讲贵州方言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通过短时
间的培训和训练来解决,而短时间的培训和训练是无法深入语言的精髓的。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表达不够自然。
当一个人运用他熟悉的语言来说话时,
表演更容易与之融为一体;如果语言不熟练,甚至是对不同的语气,尤其
是方言中一些特殊的、特别的尾音把握不准,就极容易破坏人物的整体感
觉。
所以影片中潘斌龙的表达偶尔会夹杂混入一点北方味,陈建斌也实在
很难让人认同他就是个“当地人”。
而这有时会使电影角色本身的剥离。
但方言电影就是这样,说得好,就容易让演员贴近人物,给人物加分;反之,也会是减分项。
(二)传播面相对比较窄。
有时候,观众会觉得方言电影很有趣,而
这些观众往往都是电影本身所要体现的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观众。
但有时候,方言电影也很令人无奈,这主要是因为语言不通而导致的。
比如粤语片,
懂粤语的人观影效果会比较舒服,而不懂粤语的观众看起来就会比较吃力。
纵观这些年的方言电影,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很大程度是迎合自身定位受众,也就是说这一方言的受众的需求。
但也因为地域的限制,不懂此方言
的观众必须借助于字幕了解内容,影响了其流畅传播。
《无名之辈》中,
字幕有时候和对白之间是有差异的,如果不懂这部电影方言的观众,看起
来就会比较吃力。
同时,在很多方言电影里,实际上为了电影传播的需要,电影里的方言,尤其是主角们使用的方言是被“普通话”化了的方言,听
起来会让人尴尬。
这些原因,导致了方言电影达不到一个相对的高度,阻
碍了其传播面。
(三)阻碍普通话的推广。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政策,
而普通话的推广,有赖于媒介的传播。
电影的传播就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
宣传阵地之一,一定意义上,它担负着舆论导向的作用,如果语言文字不
规范,就会对社会产生误导。
前不久,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频繁登上热搜榜单。
尴尬的是,令该剧引发众多关注的并非剧情,而是台
词中存在的大量语病。
比如,“手上的掌上明珠”,构成语义重复;“恃
宠不骄”,构成语义矛盾;“继承大统”,误用继承皇位的说法……种种
表达问题,不一而足。
这种语法不规范的台词对年轻观众会构成误导,阻
碍传统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传播。
方言电影兴起,其中夹杂着一些很不规
范的方言用法,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用语多少会有误导作用。
方言电影
里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一旦进入传媒这种公
共领域,人们会自觉地将交际语言转换成普通话。
这样一来,受众标准语
接受的心理定势就无法使方言纯方言化,致使方言显得不伦不类。
三、方言电影的未来思考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电影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已经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可以说,中国电影已经进入“百花齐放”时期,成为
重要的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方言电影作为电
影大家庭中的一员,面对整个电影市场的压力,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要想促使方言电影行业获得稳定发展,就应该认清当前电影发展形势,明确未来发展趋势,逐步探寻方言电影的特色化发展出路。
(一)质量永远是第一要素。
纵观这几年中国的方言电影市场,优秀
的片子还真不少,不但票房高涨,而且口碑也不乏较高的评价,也算是对
中国方言电影行业这么久努力的一个认可。
所以像《疯狂的石头》《金陵
十三钗》《无名之辈》等,一部部优秀作品的出现,令人欣慰。
“《无名
之辈》虽然没有著名的IP和流量明星加持,但凭借着各位实力派演员的
优秀演技,影片依旧为观众献上了一出教科书般的群像表演,各条支线剧
情在导演出色的调度下融汇成一起跌宕起伏的荒诞喜剧,而片中小人物们
为了生活和尊严各自努力挣扎,也让不少观众感同身受,笑泪与共。
”[5]但也必须看到,不是所有的方言电影都是好片。
所以,方言电影要想长稳
中国电影市场,质量还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
结语
方言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特殊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
的欢迎,这对电影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好的现象。
虽然一段时间内方言电影
并不会占据中国电影的主流市场,但却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突破口。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未来电影发展的走向如何,方言电影都会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必须抱着一种客观宽容的态度,促使其在保持自身独特魅力的同时,如何与更多的观众实现有效的沟通。
更要站在时代的潮流中去思考方言电影本身的优势与不足,权衡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也只有这样,电影才能多元化、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