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包括

合集下载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六、婴儿盆浴法
注意事项
4.对头顶部的皮脂结痂不可用力清洗, 可涂液体石蜡浸润,待次日轻轻梳 去结痂后再予洗净。 5.在清洗全身过程中,操作者左手始 终将婴儿握牢,只在洗背部时,左、 右手交接婴儿,使头靠在手臂上。 同时,注意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目录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五、更换尿布法
注意事项
3.尿布包扎应松紧合适,过紧易影响 小儿活动或擦伤外生殖器,过松易造 成大便外溢。 4.若小儿较胖或尿量较多,可在尿布 上再垫一长方形尿布增加厚度,女婴 将加厚层垫于臀下,男婴则将加厚层 放于会阴部。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六、婴儿盆浴法
目的: 协助患儿皮肤的排泄和散热, 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肌肉和肢体, 使婴儿舒适;清洁皮肤、观察皮肤 表现,并可观察全身情况。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三、 臀红护理法 臀红皮损情况分度
轻度------表皮潮红 重度: 重I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 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 有皮肤溃破、脱皮。 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 有时可继发感染。护理目的 是为了减轻患儿疼痛,促进 受损皮肤康复。 操作流程:
小儿常用头皮静脉部位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注意鉴别头皮静脉与头皮动脉
头皮静脉
外观浅蓝色,啼哭时充血明显,树枝状 触摸静脉细小无搏动,管壁薄易压瘪,不易滑动 液体滴入顺畅,血液向心方向流动
头皮动脉
外观浅红色,啼哭时充血不明显,弯曲状 触摸动脉较粗有搏动,管壁厚不易压瘪,易滑动 液体滴入不畅,血液离心方向流动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儿童床使用法
注意事项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约束法【目的】防止病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防止碰伤身体。

【用物准备】1.全身约束法用物凡能包裹病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2.手足约束法用物手足约束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1.全身约束法(1)将大单折成自病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病儿放于中间。

(2)以靠近护士一侧大单紧紧包裹同侧病儿的上肢、躯干和双脚,至对侧自病儿腋窝处整齐地掖于身下。

(3)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

如病儿过分活动,可另加绷带系于大单外。

2.手足约束法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栏上。

(1)绷带卷及棉垫法:用约束带打成双套结,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将双套节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将约束带末端系在床栏上。

(2)特制手足固定带法:使病儿平卧姿势舒服,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病儿手腕、足踝处,将约束带两端紧系于庥档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目的】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使病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用物准备】暖箱。

【操作方法及程序】1.入暖箱条件(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者。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2.入暖箱前准备(1)暖箱需先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将水槽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4)将暖箱调温至所需的温度预热。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决定暖箱温度(表2),相对湿度为55%~65%。

表2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出生体重(g)暖箱温度35℃34℃33℃32℃<1000 出生10d内10d 3周5周1500 / 出生10d内10d 4周2000 / 出生2d内2d 3周<2500 / 出生2天内2天3.入暖箱后护理(1)密切观察病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儿科护理是专门针对婴儿、儿童等年龄段的护理工作。

儿科护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案例管理等,而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常规操作方法。

儿科护理的常规操作方法包括儿童生理检查、测量体温、测量血压,喂养、口腔护理、儿童皮肤护理等一系列操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儿科护理的常规操作方法。

一、儿童生理检查生理检查是指护士用手或器具对儿童进行身体各部位的检查。

生理检查一般从头到脚进行,包括头、眼、嘴巴、耳朵、鼻子、心、肺、腹部、生殖器等各个方面。

常规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前先与家长说明检查目的,让其自愿配合。

2、开玩笑、调侃或给予小礼物或小奖励,以增加儿童的合作性。

3、用手感触儿童的头颅,观察脆弱点是否闭合;同时检查头发、耳朵、眼睛和口腔的清洁状况。

4、听儿童的心率和呼吸声,检查心脏和肺部是否正常。

5、观察儿童的皮肤,检查是否有皮疹、斑点或其他症状。

6、检查妇幼科,观察尿裤的情况、外阴是否有分泌物等。

二、测量体温测量体温是儿科护理中最常见的操作方法之一。

由于儿童肉体抵抗力较差,所以即使轻微的发热也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常规操作步骤如下:1、向儿童解释体温的测量方法,让其平静下来并配合操作。

2、仔细清洁温度计,并涂上消毒液。

3、把温度计插入口中,让儿童轻轻咬住温度计。

4、等待3分钟左右,直到温度计的警报声响起。

5、拔出温度计,清洁并保存好。

三、测量血压测量血压通常是针对较大的儿童进行的,例如11岁以上。

需要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等专业工具,常规操作步骤如下:1、让儿童松弛并舒适地坐下,让其膝盖弯曲,腿下垂。

2、在儿童的上臂上找到肘部下方的基础动脉,用一只手的手指压住此部位,然后在肘部尺侧放置血压计气囊。

3、用另一只手分别抓住血压计的气管球和听诊器,开始操作。

4、向气囊内注入空气,使其充气直到气囊内的压力超过儿童的血压。

5、打开球阀,缓慢松开气囊,使气囊内的压力逐渐降低。

小儿科常用基本操作技能

小儿科常用基本操作技能

小儿科常用基本操作技能1. 体温测量测量小儿体温是常见的操作技能之一。

以下是测量小儿体温的基本步骤:- 准备好体温计和消毒酒精。

- 小儿躺下或坐着,选择适当的体温测量位置(例如腋下或口腔)。

- 拭去测量位置上的汗水或唾液。

- 插入体温计适当位置,并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测量结束。

- 读取体温计上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 清洁体温计并储存好。

2. 小儿心率测量测量小儿心率可以帮助评估其心血管健康状况。

以下是测量小儿心率的基本步骤:- 让小儿保持安静和放松。

- 使用手指找到小儿的脉搏位置,如颈动脉或腕动脉。

- 使用计时器计算心跳的数量,通常在15或30秒内。

- 将计算结果乘以适当的倍数,以得出每分钟的心率。

- 记录心率,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3. 小儿生命体征监测监测小儿的生命体征可以帮助及时察觉任何异常情况。

以下是监测小儿生命体征的基本步骤:- 测量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

- 观察小儿的皮肤颜色和湿度。

- 检查小儿的瞳孔大小和反应。

- 评估小儿的意识水平和行为活动。

- 记录并跟踪生命体征的变化。

4. 小儿饮食管理小儿的饮食管理对于健康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小儿饮食管理的基本要点:- 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 根据年龄和发育需要提供适当的食物。

- 鼓励小儿多喝水,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避免给小儿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 注意小儿的食物过敏情况,并避免对其过敏原。

5. 小儿卫生护理保持小儿良好的卫生惯可以预防疾病和感染。

以下是小儿卫生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给小儿定期洗手,尤其在进食和接触外界之前。

- 使用适合小儿的洗浴产品,并保持身体清洁。

- 剪短小儿的指甲,以避免划伤皮肤。

- 每天更换小儿的衣物和床单。

- 清洁小儿的玩具和周围环境,以避免细菌滋生。

以上是小儿科常用基本操作技能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记住,在实施这些操作技能时,要始终保持独立决策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约束法【目的】防止病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防止碰伤身体。

【用物准备】1.全身约束法用物凡能包裹病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2.手足约束法用物手足约束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1.全身约束法(1)将大单折成自病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病儿放于中间。

(2)以靠近护士一侧大单紧紧包裹同侧病儿的上肢、躯干和双脚,至对侧自病儿腋窝处整齐地掖于身下。

(3)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

如病儿过分活动,可另加绷带系于大单外。

2.手足约束法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栏上。

(1)绷带卷及棉垫法:用约束带打成双套结,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将双套节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将约束带末端系在床栏上。

(2)特制手足固定带法:使病儿平卧姿势舒服,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病儿手腕、足踝处,将约束带两端紧系于庥档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目的】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使病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用物准备】暖箱。

【操作方法及程序】1.入暖箱条件(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者。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2.入暖箱前准备(1)暖箱需先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将水槽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4)将暖箱调温至所需的温度预热。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决定暖箱温度(表2),相对湿度为55%~65%。

表2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出生体重(g)暖箱温度35℃34℃33℃32℃<1000 出生10d内10d 3周5周1500 / 出生10d内10d 4周2000 / 出生2d内2d 3周<2500 / 出生2天内2天3.入暖箱后护理(1)密切观察病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儿科护理第五章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儿科护理第五章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六、臀红护理法
臀红又称尿布皮炎或尿布疹,是由尿液、粪便及未洗净的湿尿布长 时间地刺激、摩擦婴儿的臀 部皮肤而引起的局部皮肤潮红、破溃,甚至 表皮糜烂及剥脱,也可由长时间使用塑料膜、橡皮布等 透气性差的尿布 所致。
1. 臀红的分类 臀红多发生于婴儿的外生殖器、臀部及会阴部。根据皮肤受损的程 度,臀红可分为以下几类。 1)轻度臀红 轻度臀红仅表现为表皮潮红。
3. 操作步骤 (1)选择合适的姿势:护士最常用的姿势是站立,双肩放松, 背部挺直。 (2)护士倒少量润肤油于手掌内,均匀涂布,按头部、胸部、 腹部、四肢、手足、背部依次对 新生儿进行抚触。 (3)头部抚触:两拇指指腹从新生儿前额中央推至两侧太阳穴 进行按摩;两手拇指从新生儿的 下颌部中央向外上方按摩,让其上下 唇形成微笑状;一只手托新生儿的头,用另一只手的指腹从前 额发际 向上、向后按摩,至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摩。 (4)胸部按摩:两手分别从新生儿的胸部两侧肋缘向对侧上方 推行至肩部进行胸部抚触,避开乳头。
(7)用右手从婴儿前方握住婴儿左肩及腋窝处,使其头颈部俯 于操作者右前臂,左手抹肥皂清 洗婴儿后颈及背部,用水冲净。
(8)洗毕,迅速将婴儿依照放入水中的方法抱出,用大毛巾包 裹婴儿全身并将水分吸干。必要 时用棉签蘸水擦净女婴大阴唇及男婴 包皮污垢。
(9)为婴儿穿衣、垫尿布,必要时修剪指甲。
4. 注意事项 (1)护士的动作要轻快,减少婴儿的暴露,注意为其保暖。 (2)婴儿沐浴应于喂乳前或喂乳后 1 h 进行,以免发生呕吐和 溢奶。 (3)水或肥皂沫不得进入婴儿耳、眼内。 (4)不可用力清洗婴儿头顶部的皮脂结痂,可涂液体石蜡浸润, 待次日轻轻梳去结痂后再予 以洗净。 (5)沐浴时注意观察婴儿的全身情况,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儿科护理操作

儿科护理操作

儿科护理操作
儿科护理操作是指医护人员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护理、观察和评
估时所需进行的操作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体格检查:儿科患者的体格检查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检查方式。

常见的儿科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头围、胸围、腹围、听诊、观察皮肤、口腔检查等。

2. 疾病护理:对于患有疾病的儿童,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疾病
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情感护理等。

3. 护理技术:护理技术包括静脉输液、给药、伤口处理、吸痰、
导尿、气管插管等常见的操作。

4. 实验室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儿童,医护人员需要
采集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进行常规检查或特殊检查,如血液生化
检查、血清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5. 康复护理:包括理疗、康复训练、康复饮食等,用于辅助儿童
恢复身体功能和发育。

总之,儿科护理操作必须根据具体病情、患者年龄、生理特点等
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科学规范地执行操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疾病护理操作技术第一节体温测量法【目的】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1.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

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1.直肠测量法(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 3cm。

(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

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第二节脉搏测量法【目的】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评估】1.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评估患儿适宜的测量脉搏方法。

【用物准备】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操作程序与方法】1.听诊法(1)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包括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包括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包括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包括:
1. 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测量儿童的体温,通常可以在嘴巴、腋下或者肛门进行测量。

2. 观察和记录呼吸:观察儿童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并记录下来,以便监测其呼吸状况。

3. 观察和记录心率:使用心电监护仪或手动检查儿童的心率,并记录下来以监测心脏功能。

4. 注射和静脉输液:根据医嘱,给儿童注射药物或者进行静脉输液。

5. 饮食护理: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需求,提供适当的饮食,监测儿童的饮食情况。

6. 卫生护理:帮助儿童进行洗澡、换尿布、清洁口腔等卫生护理工作。

7. 护理儿童的伤口:对儿童的伤口进行清洁、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或敷药。

8. 监测尿液和粪便情况:观察和记录儿童的尿液和粪便情况,以监测其排泄功能。

9. 转位和抬床:帮助儿童转位和抬床,保持其舒适和预防压疮。

10. 通气辅助和氧疗:如果儿童呼吸困难或缺氧,需要进行通气辅助或氧疗。

这些是儿科护理中常见的操作方法,护士和医生在提供护理过程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

实践一小儿体格测量方法实践目的:1.能熟练掌握小儿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腹围等的测量方法。

2.通过分析测量结果,能正确评价小儿的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

3.实习时表现出严谨认真的态度,关爱小儿,动作轻柔。

实践步骤:1、称体重(1)站立式磅秤:协助患儿脱下外套及鞋子,站在秤上,当磅秤指标稳定时读数;再将患儿穿衣鞋。

记录精确到50-100g。

(2)婴儿磅秤:适当除去婴儿衣服及尿布,磅秤放平稳并垫上一次性治疗巾,再校零;将婴儿轻轻放在磅秤上,当磅秤的指针稳定时读数;给婴儿穿衣,包尿布。

记录精确到10g。

2、测量身高(1)身高计:协助小儿脱下衣帽鞋,背靠身高计立柱,抬头挺胸收腹,使脚跟、臀部及肩胛同时接触立柱,移动身高计顶板与小儿头部接触,读数。

记录到0.1cm。

(2)量板:小儿脱下衣帽鞋,仰卧于量板,助手将小儿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按直小儿膝部,使两下肢伸直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两足底并与底板垂直,读数。

记录到0.1cm。

3、测量头围:以卷尺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记录到0.1cm。

4、测量胸围:以卷尺沿乳头下缘水平,经两侧肩胛骨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记录到0.1cm。

5、测量腹围(1)协助患儿平躺,拉起衣服至剑突处,露出腹部。

(2)用卷尺从患儿腰背部绕至脐上,测量腹部最高点。

如为小婴儿,通过剑突与脐的中点绕腹一周的长度。

记录到0.1cm。

实践二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践目的:1、学会鲜牛乳、全脂乳粉、酸乳和脱脂乳的配制方法,为人工喂养的婴儿提供适宜的食物。

2、学会乳瓶哺喂法、滴管哺喂法、鼻饲法,以满足不同吸吮能力的婴儿的进食需要。

实践步骤:(一)配乳法1、普通牛乳配制法(1)核对配乳卡,计算出婴儿全日所需的牛乳、糖及水量。

(2)天平称出所需糖量,量杯量出所需水量及鲜牛乳量,分别倾注于广口容器内并混合均匀。

如:用全脂乳粉,按比例1:8或1:4调成乳汁。

(3)按小儿一日哺乳的次数排列乳瓶,挂上床牌号。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首先,一个重要的儿科护理操作技术是体温测量。

对于儿童来说,精确测量体温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用适当的方法测量儿童的体温,例如使用电子体温计。

此外,对于年幼的儿童,护士应该使用非接触式体温计,以减少不适感。

其次,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还包括静脉穿刺。

在一些情况下,儿童需要给予输液或药物,而静脉穿刺是必要的。

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的过程,护士应该善于与儿童沟通和安抚,确保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护士应该具备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以减少儿童的痛苦和不良反应。

另外,喂食和胃管插入是儿科护理操作技术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喂食或无法口服的儿童,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和胃管插入技术。

护士应该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饮食需求,并且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以防止感染。

同时,护士还应该观察并记录儿童的吃饭情况和营养摄入量。

此外,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还包括腹部按摩和腹部灌肠等技术。

这些技术通常用于帮助患有肠胃问题的儿童,如便秘或腹胀。

护士应该了解正确的按摩手法和灌肠操作技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儿童的舒适和安全。

最后,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还包括儿童尿管管理、创面护理和疼痛评估。

这些技术在儿科护理中是非常常见的。

护士应该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尿管插入和管理,用正确的方法清洁和包扎创面,并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评估儿童的疼痛程度。

总的来说,儿科护理操作技术在提供儿童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士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确保儿童获得最佳的护理体验和结果。

此外,护士还应该善于与儿童沟通和安抚,以降低他们的焦虑和不适感。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护士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儿科护理操作技术,为儿童的健康和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儿科常见操作的科普

儿科常见操作的科普

儿科常见操作的科普儿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会进行一些常见的操作,以帮助儿童恢复健康。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儿科常见操作的科普知识。

1. 注射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给儿童注射药物。

儿科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注射,常见的部位有上臂、大腿外侧、臀部外上方等。

注射前,医生会先消毒皮肤,并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体内。

儿童在注射时可能会感到一些疼痛,但一般很快就会缓解。

2. 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是一种用于检测儿童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常见操作。

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是手背或手臂内侧的静脉,用采血针将血液抽取出来。

在采血前,医生会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然后用绷带或橡皮筋帮助静脉充盈。

采血时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感,但通常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3. 拔牙拔牙是一种治疗儿童牙齿问题的常见操作。

有些儿童可能会因为蛀牙或其他原因需要拔牙。

在拔牙前,医生会先给儿童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感。

然后,医生会用特殊的工具将牙齿从牙槽中拔出。

拔牙后,医生会给儿童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建议,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4. 输液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现脱水、感染等情况。

医生会在儿童的静脉或皮下组织中注入生理盐水、药物等液体,以补充体液和药物。

输液前,医生会先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消毒,然后插入输液针或导管。

输液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

5. 小手术有些儿童可能需要进行小手术,如皮肤病变切除、疝气手术等。

这些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手术前,医生会先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减轻儿童的疼痛感,并注意手术的安全和卫生。

6. 穿刺穿刺是一种常见的检查和治疗操作,常用于腹腔穿刺、胸腔穿刺等。

在穿刺前,医生会先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进行消毒和局部麻醉。

然后,医生会用特殊的穿刺针或导管将液体或气体抽取或注入到体腔中。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一、常规护理操作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

儿童的生命体征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护士应熟悉儿童的正常生命体征范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营养护理: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并进行饮食监管,确保儿童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澡、刷牙、指甲修剪、头发梳理等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对于不能自理或卧床的儿童,护士还应进行换洗床单和衣物的工作,确保儿童的卫生环境清洁。

4.安全措施:护士应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包括防止跌倒、防止烫伤、防止感染等。

护士还应教育家属和儿童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

5.压疮预防:对于长期卧床的儿童,应定期更换体位,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特殊护理操作1.静脉输液:对于需要输液的儿童,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医嘱,掌握静脉插管和维护技术,注意输液速度和药物的配伍禁忌。

2.留置尿管护理:对于需要留置尿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管路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尿袋,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

3.管道引流护理:对于需要胃管或鼻胃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导管的清洁和引流的正常情况。

定期拍胃部X线片,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

4.气管插管护理: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儿童,护士应熟悉插管技术,并随时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和气囊的压力,避免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5.留置胃管护理:对于需要留置胃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管路的无菌操作和固定,避免意外的拔除。

定期清洗胃管,观察胃液的pH值和颜色,及时记录。

6.心肺复苏:对于需要心肺复苏的儿童,护士应熟悉儿童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流程,迅速采取措施,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以上是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常规内容,护士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护理管理。

同时,护士还应加强对家属的沟通与教育,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儿童的康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儿科护理操作方法

儿科护理操作方法

儿科护理操作方法
儿科护理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儿童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测量。

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的儿童测量工具来准确测量,比如体温计、血压计等。

2.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正确给儿童按规定剂量和时间服用药物。

对于年龄较小或不合作的儿童,可以考虑使用或给予药物的方法,如液体药物、滴剂等。

3. 静脉注射及输液:儿科患儿静脉注射及输液时需要注意使用小婴儿注射针头和适当大小的输液针头,避免对患儿造成过大的刺激或疼痛。

4. 高危儿观察和护理: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病重儿等高危儿,要进行密切观察,保持周全的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喂养和哺育: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喂养需求,合理安排喂养时间和方式,如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等。

6. 洗护和更衣: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安排固定的洗护时间,使用温水和合适的洗护用品进行清洁,并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

7. 认真记录和汇报:对每位儿童的护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饮食、大小便等情况。

并及时向医生或上级护士进行汇报,以保证儿童护理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儿科护理操作时,要注重儿童的特殊性,关注儿童的情绪和需求,采用温柔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护理,保证护理过程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要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1.体温测量:儿童体温测量通常使用耳温枪或体温计。

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使用肛温计进行测量。

在测量体温之前,需要先对仪器进行消毒,并将儿童放置在舒适的位置,让他们放松并保持安静。

然后将测温仪器放置在相应位置测量体温。

2.记录生命体征: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饮食摄入量等。

对于婴儿和幼儿,需要使用合适尺寸的血压袖带和测量设备,并将脉搏和呼吸次数计算在内。

3.给药:给药方法有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需求,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和剂量,并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给药之前需要检查患儿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以及其他相关禁忌症。

4.导尿:如儿童由于其中一种原因需要排尿,护士需要进行导尿操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部位、插入导尿管,以及通过导尿管采集尿液样本。

5.换尿布:对于婴儿,护士需要定期更换尿布。

在更换尿布之前,需要准备好清洁的尿布、湿纸巾、清洁用品和床单等。

在处理尿布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将尿布投放到正确的垃圾箱中,并洗手消毒。

6.皮肤护理:儿童皮肤容易感染和受到刺激,护士需要进行皮肤护理,这包括清洗和保湿。

护士需要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清洁产品,并按照适当的方法进行清洁和保湿。

7.体位转换:对于长时间卧床的儿童,需要定期进行体位转换,防止压疮和肌肉萎缩。

体位转换需要注意儿童的体位改变,并确保合适的支撑和保护。

8.宣教和支持:对于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护士需要提供合适的宣教和支持。

这包括解释治疗过程、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料、回答问题和提供心理支持。

9.儿童安全:护士需要保证儿童的安全。

这包括定期检查儿童周围的环境,确保儿童不会受到意外伤害,如侧栏锁紧、儿童床的高度调整、检查婴儿床上是否有危险物品等。

10.协助医疗操作: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护士协助医生进行一些特殊的儿科操作,如血液采集、插管、吸痰等。

护士需要熟悉这些操作的步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综上所述,常见儿科护理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操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良好的护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包括
儿科护理常用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温测量:儿童体温的测量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耳朵或额头等部位进行。

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可以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或额温计进行非接触式测量。

2. 心率监测:通过触摸患儿动脉搏动位置,或使用心电图监护仪等设备,对儿童的心率进行监测。

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或心动过缓的儿童,需要定期检测心率。

3. 呼吸监测:通过观察患儿胸部的起伏、听诊呼吸音或使用呼吸监护仪等设备,监测儿童的呼吸情况。

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的异常都可能是患儿疾病的重要指标。

4. 静脉输液:对于需要补充液体的患儿,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药物。

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需要确保穿刺部位干净、消毒,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

5. 打针和抽血:儿童打针和抽血时需要采用轻柔、温和的方式,选择适当的针头大小和注射部位,以减轻患儿的疼痛和焦虑情绪。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操作部位的清洁,并遵循相应的操作流程。

6. 导尿:对于需要收集尿液样本或排除尿液潴留的患儿,可以进行导尿操作。

在导尿前,需要仔细准备导尿包、导尿管等器材,并注意避免导尿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7. 管道管理:对于需要留置管道(如胃管、膀胱导管)的患儿,需要进行相应的管道管理和护理。

包括定期清洁、更换导管、观察患儿的反应和监测管道的通畅度。

8.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干燥和整洁,预防皮肤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选用适当的皮肤清洁剂、保湿霜等产品进行护理。

9. 喂养和饮食管理: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制定适合的喂养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喂养和饮食管理。

比如对于婴幼儿,可以采用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对于较大儿童,可以根据情况提供特殊饮食或膳食补充。

10. 安抚和心理支持:在进行各种操作时,需要采取措施来安抚患儿的情绪,减轻其痛苦和不适感。

可以使用玩具、音乐、讲故事等方法,给予患儿关爱和陪伴。

以上是儿科护理中常用的一些操作方法,不同的患儿状况和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业技巧和温柔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