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用中药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合集下载

生地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

生地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

生地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生地,又称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如下所示:1.补益肝肾:生地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清热凉血: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引起的口渴、咽干、便秘、尿热等症状。

3.养阴润燥:生地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盗汗、小便频繁等症状。

4.滋阴降火:生地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燥渴、目赤口疮等症状。

用法用量生地可以制成中药制剂使用,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以下是生地的一些常用用法用量:中药制剂使用1.生地煎剂: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煎药炉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汤液颜色呈红棕色,剂量一般为15-30g。

2.生地汤剂: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煮2-3小时,剂量一般为15-30g。

3.生地丸剂:将生地煎剂或生地汤剂浓缩至一定程度,加入糖或蜂蜜,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剂量一般为9-15g。

4.生地粉剂:将生地煎剂或生地汤剂浓缩至一定程度,晾干后研磨成粉,剂量一般为6-12g。

食品添加剂使用1.生地茶: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冲泡,沏泡5-10分钟后饮用。

2.生地炖品:将生地切片后,与其他食材(如糯米、莲子、百合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煮数小时即可。

3.生地糖水:将生地切片后,与冰糖一起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开,煮至冰糖完全溶解后即可饮用。

请注意,以上的用法用量仅为参考,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而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生地,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生地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生地过敏者禁用。

3.在使用生地时,应遵医嘱,量力而行,以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4.如果出现不适或不正常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生地并咨询医生。

总之,生地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中药材,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当的用法用量。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鹿角味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忌之。

2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大剂量可用15-30g。

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内服:煎服,10-20g,大剂量30-60g。

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生肌敛疮、利水退肿宜生用,补脾益气升阳宜炙用。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1)精选全文完整版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1)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

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

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

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

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黄萢,又名黄桑葚等。

产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

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

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

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3.夏枯草(夏枯头)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

味咸,能软坚散积。

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4.车前草(猪肚菜)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1. 人参
- 功效:补气养血、益气健脾、提神益智、调理免疫力、延年益寿。

- 使用方法:煮汤、炖煮、泡茶、制成药丸等。

2. 当归
-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益气活血、养血安神。

- 使用方法:煎汤、泡酒、炖煮等。

3. 甘草
- 功效:调和药性、补脾益气、解毒止痛、清热祛湿。

- 使用方法:煎汤、泡茶、制成颗粒剂等。

4. 黄芪
- 功效:补中益气、抗疲劳、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 使用方法:煮汤、泡茶、炖煮等。

5. 白芍
- 功效:养血调经、活血散淤、止痛祛痹。

- 使用方法:煮汤、泡茶、制成药丸等。

6. 丹参
-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降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

- 使用方法:煎汤、泡茶、制成颗粒剂等。

请注意,上述中草药的功效归纳仅为常见情况,具体使用中草药时,应遵循医生或草药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用量控制。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具体中药材的疗效,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草药师。

中药

中药

●山橙别名:冬荣子、屈头鸡、山大哥、猢狲果、猴子果、铜锣锤、马骝藤、马骝橙藤、犸镏果、檎那。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主治:行气;消积;杀虫。

主胃气痛;膈症胸满;小儿疳积;疝气瘰疬;皮肤热毒;湿癣疥癞●【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用于湿热痢疾腹痛。

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无名肿毒。

用法:煎汤内服,12—30克。

外用适量。

●紫玉盘别名:油椎、香蕉、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以根、叶入药。

苦、甘,微温。

功能健胃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水杨梅】: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药用部位:茎叶或花果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檀香】又叫白檀、白檀木、白银香、黄英香、旃檀、真檀来源:檀香科檀香属药用部位:干燥心材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止痛。

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萝芙木】又叫鱼胆木、矮青木、鸡眼子、万药归宗来源:夹竹桃科萝芙木属药用部位:根功能主治:镇静,降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失眠,高热不退;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汤内服,15—30克。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鸳鸯茉莉】又叫二色茉莉、两色茉莉来源:茄科鸳鸯茉莉属药用部位:叶功能主治:清热消肿。

治水肿。

●【麻风树】又叫臭油桐、羔桐、臭梧桐、假桐子来源:大戟科麻疯树属药用部位:叶、树皮功能主治:消肿散瘀,止血止痒。

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皮肤瘙痒等。

注意:本品有大毒●【翠云草】又叫蓝地柏、绿绒草、龙须、蓝草、翠云卷柏来源:卷柏科卷柏属药用部位:全草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止咳。

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风湿痹痛●【五指山参】又叫箭叶秋葵、红花马宁、梓桐花来源:锦葵科秋葵属药用部位:根和叶滋养强壮。

各种中药材的功效作用和用法用量

各种中药材的功效作用和用法用量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中医药理论认为川芎“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并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故常用于内服,主治头痛眩晕、风湿痹痛、胸肋刺痛、跌打肿痛、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寒痹痉挛、痈疽疮疡以及产后瘀阻腹痛等病症。
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且兼行气止痛。入心、肝、脾三经。心主血,肝藏血,脾通血,故能主治一切血症,为血病之要品,尤为妇科良药。因此,凡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胎产等症,不论血虚血滞,皆常用为主药。另外也可用于痈疽疮疡、跌打损伤、肠燥便秘。总之,凡属血虚血滞所引起的一切病症,均可使用,而以血分有寒者最为适宜。当归惟属补润之品,又有活血之功,故湿盛中满,大便泄泻,及崩漏经多之症,则不宜用。
茯苓【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法用量】9~15g。
生甘草: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黄芪是补气药,是用蜜炙过了的,增加了补中益气的补益作用.【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党参:[功效]:益气、生津、养血。[应用]:1、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等。能补益中气,常配黄芪、白术等。2、用于肺气亏虚的咳嗽气喘,语声低弱等。能补益肺气,可配黄芪、五味子等。3、用于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及气血双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有益气生津和益气生血的功效。
炒白芍:炒后长于养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炒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粉防己的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

粉防己的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

粉防己的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简介粉防己,又称白粉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来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防己的根茎,经过采收、晒干和研磨加工而成。

粉防己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粉防己的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粉防己可以内服和外用,具体用法和用量如下:内服用法•可以将粉防己直接冲服,每次服用5-10克,分2-3次服用。

•也可以将粉防己煎汤饮用,每次煎汤用10-30克,分2-3次饮用。

外用用法•可以将粉防己制成糊状敷贴,涂抹于患处,每次使用适量,每天2-3次。

•也可以将粉防己与适量的植物油混合,搓热后涂抹于患处,每次使用适量,每天2-3次。

注意事项 - 内服粉防己时,一般应先用研磨机将其研磨成细粉,以便更好地吸收。

- 外用粉防己时,应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防不适反应。

功能主治粉防己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作用:1.解表散寒:粉防己具有较强的散寒作用,能够缓解寒邪引起的头痛、鼻塞、畏寒等症状。

2.发汗解毒:粉防己可通过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排汗量,帮助身体排出毒素,起到解毒的作用。

3.祛风止痛:粉防己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缓解风寒、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

4.补益脾胃:粉防己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5.止血散瘀:粉防己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痛经、淤血性皮肤病等疾病。

6.抗菌消炎:粉防己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和炎症等。

除了上述功能主治作用外,粉防己还被用于辅助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

总结粉防己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

在使用粉防己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择内服或外用的方法,并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合理用量。

同时,也应注意遵循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药物应用。

以上是关于粉防己的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0

一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0

以下为七版教材摘录昆明山海棠药性:苦、辛、温,有大毒。

归肝、脾肾经功效: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应用:1、风湿痹证;2、跌打损伤,骨折;此外能够止血、解毒杀虫。

用量:煎服,根6-15克,茎枝20-30克,宜先煎。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珍珠草药性:甘、苦、凉。

归肝、肺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3、目赤肿痛;4、小儿疳积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

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夏天无药性:苦、微辛、温,归肝经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应用:1、中风半身不遂,跌扑损伤,肝阳头痛;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用量:煎服5-15克,研末1-3克,亦可入丸剂。

刺五加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应用:1、脾肺气虚证;2、肾虚腰膝酸痛;3、心脾不足,失眠、健忘用量:煎服9-27克。

目前多做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绞股蓝药性:甘、苦、寒,归脾、肺经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应用:1、脾虚证;2、肥虚咳嗽证;此外本品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者。

用量:煎服10-20克。

亦可泡服。

红景天药性:甘寒,归脾、肺经功效: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应用:1、脾气虚证;2、肺阴虚、肺热咳嗽用量:煎服6-12克。

沙棘(果实)药性: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应用:1、脾虚食少;2、咳嗽痰多;3、瘀血证用量:煎服3-9克。

灵芝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应用: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2、咳喘痰多;3、虚劳证用量:煎服6-12克,研末吞服1.5-3克。

蟾酥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应用:1、痈疽疔疮,瘰疠,咽喉肿痛,牙痛;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用量:内服0.015-0.03克,研细。

芍药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

芍药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

芍药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一、芍药的功能主治芍药,学名为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抗炎止痛:芍药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2.活血化瘀:芍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淤积,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各种疾病。

3.调经止痛:芍药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妇科疾病。

4.养血安神:芍药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

5.抗菌消炎:芍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对于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芍药的用法用量芍药可以外用和内服,具体的用法用量如下:1. 外用芍药外用主要是将鲜芍药或芍药片研末后敷于患处,具有镇痛、消肿、祛瘀等作用。

外用时使用的芍药用量一般为适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用方式:•芍药敷贴:将芍药研末加适量清水调成糊状,然后敷于患处,用纱布固定。

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芍药浸泡:取适量干芍药,加入适量温水浸泡15-20分钟,然后用浸泡的芍药液擦拭患处。

每日2-3次。

2. 内服芍药内服主要是将芍药煎剂或芍药颗粒口服,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调整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服用法:•芍药煎剂:取干芍药10克,加水适量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2-3剂。

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用量。

•芍药颗粒: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一般为每次10克,每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内服芍药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饮酒和烟草等刺激物。

三、使用芍药的禁忌虽然芍药有很多功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使用,以下是一些使用芍药的禁忌情况:1.孕妇禁用:芍药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妇在妊娠期和分娩后禁止使用芍药。

2.体质寒凉者慎用:芍药有一定的凉性,体质寒凉者使用芍药应适量,避免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常用中草药

常用中草药

常用中草药厚朴【别名】:厚皮(《吴普本草》)、重皮(《广雅》)、赤朴(《别录》)、烈朴(《日华子本草幻》)、原植物凹叶厚朴又名:庐山厚朴。

【处方名】:厚朴、川朴、姜朴、川厚朴、制厚朴、姜厚朴、姜苏朴、姜苏制厚朴等【功效】:燥湿散满,消食散痞,降气平喘,霍乱及腹痛。

【主治】: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肺、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孕妇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

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②《药性论》:“忌豆,食之者动气。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经疏》:“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子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菊花【别名】滁菊、毫菊、杭菊、怀菊、贡菊。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

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

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cm,宽3~4cm,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绒毛;有叶柄。

头状花序单生枝端、叶腋,直径2.5~5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绿色,线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

花期9~11月。

我国中部、东部、西南广泛栽培。

【采制】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性状】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

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

中药常用剂量

中药常用剂量

中药常用剂量
中药的常用剂量会因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药物性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药的剂量是按照克(g)来计算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中药的常用剂量范围供你参考,但请注意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建议剂量,具体剂量应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处方来确定。

- 根茎类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常用剂量为9-15g。

- 果实类中药:如五味子、枸杞子、酸枣仁等,常用剂量为6-12g。

- 全草类中药:如蒲公英、益母草、鱼腥草等,常用剂量为9-15g。

- 动物类中药:如鹿茸、阿胶、蜈蚣等,常用剂量为1-3g。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的使用应该遵循中医药理论,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

剂量的确定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患者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使用中药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正确的用法和剂量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常用中药材

常用中药材

• 药性:山药性平微温、 味甘无毒,为入脾、肺、 肾三经,山药成份含有 自由氨基酸、黏蛋白、 胆碱、淀粉 、维生素 B1 、 B2 、 C 及矿物质 钙、磷、铜、铁等。 • 功效:山药为和缓平稳 之补品,具有补而不滞, 温而不燥的特点,对于 老年小孩皆宜,应用小 儿慢性腹泻最为有效, 在药膳及食疗也常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 增强,故用于健脾止泻 及作散剂服用时宜炒用。
• 应用 • 1.脾气虚证。本品能补气以 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 不滞,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 溏或泄泻。唯其“味轻气薄,单用 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 • 2.暑湿吐泻。暑多夹湿。夏 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易致吐泻。 本品能健脾化湿以和中,性虽偏温, 但无温燥助热伤津之弊,故可用于 暑湿吐泻。
甘草
【性味】:甘,平
• 【功效与作用】:益气补中; 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 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 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 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 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 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 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 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 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9克(大剂量30~60克)。外 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 敷。
•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 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 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 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 止,肺虚喘咳,肾虚遗 精,带下,尿频,虚热 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 健胃。 【用法与用量】15~30克。
白扁豆

牛甘草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牛甘草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牛甘草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牛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牛甘草的主要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牛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暑、痈疽等疾病。

2.润燥止咳:牛甘草可以润肺止咳,对于咳嗽痰多、干咳少痰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和中养胃:牛甘草有助于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吸收,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4.止血散瘀:牛甘草可以活血化瘀,对于血瘀所致的症状,如瘀血经闭、创伤出血等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5.抗炎消肿:牛甘草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痛、瘰疬等疾病。

6.开窍醒神:牛甘草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提神醒脑,改善精神状态。

用量牛甘草的用量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和用量:1.煎汤剂:将牛甘草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煎汤饮用。

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6-10克的牛甘草即可。

2.煎剂外用:将牛甘草研成粉末,加水煎煮后外敷患处。

每次使用3-5克的牛甘草即可。

3.蒸馏饮片:将牛甘草与其他中药材一起蒸馏炼制成饮片,口服服用。

每次使用3-6克的牛甘草即可。

4.膏剂外用:将牛甘草研成粉末,与适量的基础膏剂混合,外敷患处。

每次使用3-5克的牛甘草即可。

5.煎膏剂口服:将牛甘草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煎煮成膏剂,口服服用。

每次使用6-10克的牛甘草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牛甘草的用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牛甘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2.对牛甘草过敏者禁用,对其他中药过敏者慎用。

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4.保存时避免阳光直射,防潮、保持干燥。

5.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随意增减用量,避免药物滥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使用牛甘草治疗疾病,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党参黄芪百合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党参黄芪百合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党参黄芪百合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党参黄芪百合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材,主要的功能主治包括:–补益脾胃: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脾养胃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提高免疫力:黄芪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效果,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几率。

–润肺止咳:党参与黄芪都具有润肺的作用,可以治疗肺虚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养心安神:黄芪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症状。

–抗疲劳:党参和黄芪都能够提高体力耐力,减少疲劳感。

用量•党参黄芪百合常用于煲汤或炖粥,下面是常规的用量参考:–党参:每次取10-15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量调整。

–黄芪:每次取10-15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量调整。

–百合:每次取15-20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量调整。

–水:适量,保证药材完全浸泡。

•煲汤方法:1.先将党参、黄芪和百合洗净,放入炖盅或煲汤锅中。

2.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让药材充分吸水。

3.放入火上,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3小时,直至药材变软糯,汤色呈浅黄色。

4.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炖粥方法:1.先将党参、黄芪和百合洗净,放入炖盅或煲汤锅中。

2.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让药材充分吸水。

3.加入适量的大米,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选择糯米或普通白米。

4.翻煮至沸腾后转小火慢炖2-3小时,直至粥熟软、药材变软糯,粥色呈浅黄色。

5.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患有湿热症、感冒等病症的人群慎用党参黄芪百合。

–在使用党参黄芪百合时应注意个人体质,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用量。

–若出现过敏、不适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以上是党参黄芪百合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使用药材时请遵循医生的建议,谨慎使用。

中药学数据表

中药学数据表

中药学数据表
该数据表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中药及其属性、主要功效以及用法
与用量。

中药在中国传统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被广泛用来
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这些中药拥有丰富的活
性成分,被认为具有药理学上的治疗效果。

为了达到最佳疗效,使用中药时应该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并且按照正确的用法与用量使用。

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效与适
应症,所以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材,并且遵循
专业人士的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药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但它们并不是万
能的,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

在使用中药时,应该了解中药的适
应症与禁忌症,并且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该数据表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关于中药的基本信息以及使用的参考。

对于更详细的中药知识和疾病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的医生或
中医师。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注意事项】无
野 菊 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内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
桔 梗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咳嗽多痰,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痰,疮疡脓成不溃。
【成分】含桔梗皂甙。
【药理】
1、祛痰止咳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
【用法用量】6-10g
【注意事项】大量与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
【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肺经。
【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等。
【药理】
1、薄荷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搔痒等。
2、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白 果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皮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然。

用法用量: 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 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只,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 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聪明目。

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 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用于气血缺少,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 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用于脾肺衰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害,
痈疽疮疡。

酒当归活血通经。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害。

赤小豆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 9 ~30g。

外用适当,研末调敷
菊花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5~9g
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用量: 6 ~15g
巴戟天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 3~9g
麦冬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

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用法用量: 6~12g
黄精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用于脾胃衰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缺少,内热消渴。

何首乌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
高血脂。

用法用量: 6 ~12g
西洋参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 3~6g
石斛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 6~12g
鹿茸
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
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用量: 1~2g,研末冲服
海马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散结消肿。

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症瘕聚集,跌扑损害;外治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9g。

外用适当,研末敷患处。

红参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
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弱竭,心源性休克。

用法用量: 3~9g
三七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

外用适当。

天麻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

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痹,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3~9g
地黄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 9~15g
陈皮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3~9g
灵芝
功能主治: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用法用量: 6~12g
柏子仁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止汗,润肠。

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3~9g
决明子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
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9 ~15g
玄参
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9~15g
无花果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

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罕;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9~15g。

外用:适当,煎水洗。

绿豆
功能主治:清热;消暑;利水;解毒。

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
药物及食品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30g,大剂量可用120g;研末;或生研绞汁。

外用:适当,研末调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