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
5G承载网面临的挑战及关键技术探究
透视Hot-Point PerspectiveI G I T C W 热点144DIGITCW2020.121 5G 应用场景根据ITU (国际电信联盟)建议,对5G 网络可能要服务的业务类型进行了分类,主要有以下3种。
(1)eMBB (增强型移动宽带),也就是超大带宽,主要满足用户对大流量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流量已成为各个互联网企业必争之地,而运营商5G 商用的第一目标就是提升客户的体验速率,一般使用情况下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Gbps ,峰值速率达到数10Gbps ,流量密度最高可达和数10Tbps/km 2。
适用于连续广域覆盖和热点高容量的场景,也是5G 初步商用的第一目标。
(2)uRLLC (超低时延、高可靠),这类应用对时延及其敏感,并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主要面向的是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垂直领域,主要满用户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并为时延敏感型的特殊行业提供高可靠性保证。
(3)mMTC (低功耗、大连接),这类应用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包较小、功耗较低但是连接数量巨大,主要面向的应用场景是智慧城市(例如垃圾分类)、智能农业、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要求网络能够支持海量连接,具有支持千亿级别的连接的能力,满足100万/km 2的连接密度要求,对终端产品也提出了要求,即满足低功耗和超低成本的特点。
总之,5G 关键能力指标所必须具备的特点有: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海量连接,与4G 网络相比,在速率、时延、移动性、流量密度及连接数密度等关键指标上必须具有较大的飞跃。
表1 5G 关键指标与4G 参考值进行对比关键指标用户体验速率峰值速率时延移动性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4G 参考值10Mbps 1Gbps空口10ms 350km/h 0.1Mbps/m 210万/km 25G 取值0.1-1Gbps 20Gbps空口1ms500km/h10Mbps/m 2100万/km 22 5G 承载网应具备的特点(1)灵活性:随着各项业务不断发展,5G 网络必须具有灵活性及丰富性的特点才能够充分适应各类业务要求,与传统的4G 网络相比,必须具有更好的业务实现能力、更强的带宽承载能力、更合理的网络组织架构,与不断更新的新技术能够更好的融合。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富通信业务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3 运 营 商 构 建 富 通 信 业 务 体 系架 构 及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虽然国际标准组织 G M S A对富通信业务从运营商的
角度做了业务需求的规范定义, 但只是引用各种国际标准 组织 O A 3 P 、 T M 、G P I F的现有规范和协议。 E 还没有一个完 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定义如何整体实现运营商的富通信业
运营商富通信业务的实现架构包括终端接人、 核心控
终端通信能力信息。 用户基于增强通讯录的联系人状态可
有选择性地进行通信, 降低多媒体业务( 如文件传输、 图片 共享、 视频共享等) 因终端能力、 网络状态导致失败 的几 率。 统一消息是指基于运营商号码的全局地址进行发送和 接收的消息通信能力 , 融合短信 、 彩信 、 即时消息 、 邮件等 功能 。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转发策略和最为灵活便捷的消 息接收方式. 具有更强的互通性。增强通话是指支持多形 态终端的语音和视频的通信 ,语音与视频通话可灵活切
长的用户规模
发展趋势。运营商 3 G网络的建成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普
及不仅强有力地推动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也促使用户的 通信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将时间花在浏 览社区网站和微博上. 并且希望在通信过程中可根据 自己 需要灵活地在多媒体信息 、文件传输和语音/ 视频等功能 间切换或 自由组合. 基于社区化形式 的分享、 沟通和互动 的富通信需求 日益凸显。此外, 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纯数 据通道接入互联 网( 语音、 即时消息等) 业务 , 加剧了运营
综合以上互联网新兴应用 、 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规划和 国际标准组织对富通信业务的研究, 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 时代的运营商应将传统通信业务结合互联网应用进行融 合和提升, 以具备呈现好友状态的通讯录为基础将运营商 现有的用户社区化, 提供融合消息、 视频 、G U C共享 、 社区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
字如何处理,画面如何安排,图片如何显示等。浏览器按顺序阅读 网页文件,然后根据标记符解释和显示其标记的内容,对书写出错 的标记不指出其错误,且不停止其解释执行过程。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style&g览器打开后的显 示效果如图2-8。
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 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
相借鉴和靠近,从而加快了MIMO和OFDM 等新技术的引入。
合,将使得人们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享受 到更加灵活的、更加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
度理解,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使用手机通过 移动网络获取访问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服务。
源,将任务合理分配到两端,降低了系统的 通信开销。
图2-7 C/S模型示意图
服务器
(a) (b)
(c) (d)
客户甲
客户乙
数据库、文件等资源
数据库 数据库
一般对象
(f) (e)
客户丙
端,将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集中到服务器上, 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和GIF图像格式,还可以利用插件来支持更多文件类型。这样,网 页设计者便可以把图像、动画、视频、声音和流媒体包含在网页中, 或让人们透过网页而取得它们。
可用于通过移动电话或其他无线终端来访问 和显示多种形式的无线信息。
置上或在移动中保持与IP主机的单一链路层 连接,完成移动中的数据通信。
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平滑过渡提供一 个良好的无缝解决方案。
软件化、智能化、通用化、个人化和兼容性 带来深远影响。
行了串并变换后的数据流,再用每个数据流 来调制不同的载波。
建立XHTML的目的就是实现HTML向XML 的过渡。
TD—LTE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
TD—LTE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作者:李显红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第06期摘要:将TD-LTE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从TD-LTE未来期间建设与发展的方向与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这两个方面入手。
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并以此论证了TD-LTE技术在丰富移动互联网业务乃至进一步深化优化升级整个信息产业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TD-LTE;关键技术;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6-1189-02LTE本质上来讲它代表“准4G”技术中最典型的标准,同时该项目标准也保证了3GPP等相关通信技术在整个信息产业结构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席位。
LET项目标准的最关键分支就是TD-LTE技术,涵盖了大量的“中国专利”、“中国制造”,并兼有国际性特质是TD-LTE技术最大的特点。
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必然选择就是同时具备的时延性、高速性以及充分的频谱利用率的TD-LTE技术。
1 分析TD-LTE关键技术TD-LTE,含有大量的“中国专利”、“中国制造”,并兼有国际性特质的标准。
以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继广泛应用TD-SCDMA之后,传统意义上TDD的优势资源被TD-LTE标准继承的同时,该标准也将多天线技术以及频分复用技术引入其中。
这就标志着,TD-LTE的系统性能已经远超之前的系统。
1.1 LTE 系统结构作为网络给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之一的LTE 技术中的传统语音通信,设计TD-LTE的关键在于整个网络建立在分组交换上。
在LTE 网络中,双核心网结构不会被采用,也就是分组核心网和语音核心网,取而代之的唯一核心网,可以在处理信令的同时管理UE移动性,也就是分组核心网,多种业务通过多媒体系统来实现,继而服务于终端用户。
与双核心网络相比,RNC节点被省略了,只剩下了若干eNodeB节点,这样就节省了需要汇集的接入点数,同时使得网元数目也减少了,使网络更容易维护,且部署相对简单。
5G核心网关键技术及业务能力研究
5G核心网关键技术及业务能力研究摘要:本文结合5G核心网的结构体系特点,对5G核心网关键技术和业务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5G核心网;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业务能力一、前言5G核心网是一个虚拟化、分层的核心网络。
5G核心网是一种资源可以共享的网络体系架构,极其适用于当下新发展背景所需,并且完成从网络运营到业务服务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5G标准的出台,商业部署被提上议事日程,描述整个社会更好的信息生活的5G需求变得可以想象。
作为连接社会一切服务和业务支持业务之间的现代社会信息基础设施架构的一项重要基础组成结构部分,移动宽带核心网络架构将力争在移动5G阶段时实现对其整体架构、功能和平台等的一次全面的重新配置。
与目前传统运营商的移动4G核心网部署(EPC)技术相比,5G核心网技术采用了适应云平台技术的先进设计规划思想,采用了面向云服务的底层架构技术和功能优化设计,提供用户更方便通用的和更经济适合的数据接入、更灵活快速的数据控制操作和网络传输功能以及用户更多易于扩展使用的扩展能力开放。
二、5G核心网网络架构体系分析为了能够满足不同情景下多样化服务的需求,必须建设一个核心网络,必要时进行灵活部署。
随着NFV技术和SDN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日益深入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础网络系统也已经通过整合运用了这些移动网络基础新的架构技术来有效实现和完成实现了运营商对原有网络功能进行划分和的网络重新分配,传统的移动通信基础技术网络结构模式将向逐渐地面向基于移动基础IT支撑服务的网络新技术方向的转变。
图1中所示便是以第五代核心体系结构为设计理论基础,将移动第五代核心网络体系结构依次再拆分为成若干个功能模块。
5G核心网络模块系统的网络基本的功能特性设计之一即是要通过设计将其每个核心网络功能块都划分为至少几个功能不同的层次上的核心功能模块,在这种将核心网络功能模块完全按照模块化原理设计出来的新技术基础上,网络模块中的控制面功能又可被和核心网络的转发和平台功能相较完全有效地分离。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
现数据的同步。
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表示 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SCII、ASN.1、JPEG、MPEG等。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为操 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提供用户接口。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
推动这一网络延伸到人们的手机终端。
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 主要计算机连接起来,后来美国其他一些高校和科 研机构也陆续加入进来。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 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公 司加入到民网当中,渐渐的,这个民用网络发展为
今天的互联网。
1973年,卡恩和瑟夫以包切换理论为基础,开 始研究一种对各种操作系统普适的协议,这个协议 即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Internet Protocol,IP)。通俗而言,TCP负 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 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而IP是给网络上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1974年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
2.1 互联网技术 2.2 移动通信技术 2.3 移动互联网 2.4 移动智能终端与操作系统 2.5 云计算技术
是由全世界千千万万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相互 连接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网络。这个网络在不断扩 大,不仅新的计算机在持续接入,而且新的技术也 在不断融入。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以这个 现有互联网实体为基础而不断发展的,它又反过来
SPTN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SPTN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王敏学;程伟强;张婷婷【摘要】分组传送网作为高质量传送网,承载重要集团客户业务和移动回传业务.近年来,中国移动在业界首次提出SDN化的PTN技术,软件定义分组传送网(SPTN)定义面向业务的层次化网络信息模型抽象,模型驱动和面向策略的控制数据运行架构等核心技术,实现移动回传网络和政企专线的快速开通、性能可视和安全可靠,并且自主研发SPTN系列产品,包括超级控制器、小型化接入SPTN域控制器和APP应用平台.本文首先全面介绍SPTN系统的整体架构,应用需求,其次重点研究分析SPTN关键组件及其架构,接口模型和功能特性,最后简单介绍SPTN标准化进展和试点情况.【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7(030)010【总页数】7页(P4-10)【关键词】SPTN;控制器;APP;北向接口;Openflow【作者】王敏学;程伟强;张婷婷【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 100053;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 100053;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4随着未来网络业务与应用的发展需求,网络将向流量大幅度增加,流向灵活变化,业务时延敏感,网络成本降低等方向演进发展。
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DN)能够实现对网络和业务解耦,通过转控分离、控制集中提升网络规划调度能力,通过跨域跨平台的业务协同简化运维,适应向云化新型数据中心和面向数据中心的新型网络演进。
分组传送网(PTN)设备已在全国部署150万端,承载无线及集团客户专线业务。
面对未来业务的发展需求以及现网运维的挑战,PTN有进一步演进的诉求。
SDN技术具有开放性、智能化、虚拟化等优势,同时PTN转发与控制分离,管理控制集中化的架构也具有向SDN技术演进优越性,中国移动将SDN的先进理念与PTN电信级可靠性、业务高质量的优势融合,打造软件定义分组传送网(SPTN),通过标准化的南北向接口、开放性的应用和服务,进一步增强网络资源的智能化调度能力、进一步扁平化客户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实现PTN的平滑演进,满足运营商未来网络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日益成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手机作为移动通信的工具出现,人们可以通过短信和拨打电话进行通信。
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这款手机的出现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iPhone通过使用触控屏幕和操作系统的创新设计,使用户可以通过应用下载、移动支付和社交媒体等功能实现从任何地方访问互联网。
自此以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和普及。
二、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前沿的技术,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现对于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建立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
当前,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依靠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
在移动互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4G/5G 网络,通过高速无线网络实现手机的快速联网和流媒体数据传输。
2、移动设备技术移动设备的不断进步和革新,也是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移动设备终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性能、屏幕、触控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为人们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各种功能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移动应用技术移动应用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关键。
通过设计开发各种移动应用的软件和程序,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移动设备上进行信息接收、交互、购物和社交等各种活动。
移动应用通过操作系统、服务器、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各种功能,并可以通过各种商店和平台进行下载和更新。
三、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前沿研究当前,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中,有许多技术正在进行前沿的研究和实现,例如:1、移动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人工智能技术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各种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典型应用
2.位置应用业务
位置应用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
目前主流的位置应用业务主要分为两种 类别:移动电子地图和基于本地化服务的位 置应用业务。 • 高德地图:最专业的地图导航、最全面的
生活信息、最智能的出行指南。 • 嘀嘀打车
13
2.位置应用业务
位置应用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
图5.4 高德地图的架构
互联网 信息世界 一维(时间) 信息实体
静态 容易 非实时 存在性搜索 较为成熟
物联网 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 三维(时间、空间、属性) 信息实体和物理实体
42
5.移动物联网业务
移动物联网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
移动物联网的应用: • 宜居通、物联通、关爱通、爱贝通 • 电梯卫士 • 车务通 • 危险源监控系统 • 基站监控系统 • 直放站监控系统 • 企业安防监控管理系统 • 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 城消通
43
5.移动物联网业务
移动物联网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
44
5.移动物联网业务
移动物联网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
智慧安徽小型生态链
各类免费信 息服务
违章查询 社保查询 物价查询 。。。。
翼支付
支 话费 付 能 力 积分
银付
便民生活
水费 缴费
燃气 缴费
交通 罚款
电力 缴费
有线 电视
彩票
游戏 充值
物业 缴费
政府 部门
盈利
相互收益
组织
公益 组织
图5.18 智慧安徽小型生态链
社交应用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
新浪微博是传统移动社交应用的佼佼者, 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和社会重要的 信息传播渠道;腾讯微信是移动即时通信业 务的代表应用,使用率位居第一,已经成为 网民最基础的应用之一。
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
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联合我院等14个单位合作的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经中国通信学会推荐,拟申报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要求,现将该项目公示如下,自公示之日起至1月17日为异议期。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内容持有异议的,应在异议期内提出。
提出异议的单位须表明真实身份,并在异议的书面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提出异议的个人,须在异议的书面材料上签署(不能打印)真实姓名。
我院按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护。
凡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XXX电话:XXX邮件:XXX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6年1月7日项目公示内容如下:一、基本情况奖励种类: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名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主要完成人:二、推荐单位意见及客观评价第四代移动通信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4G),面向移动互联网需求提供更高速、更低时延的宽带接入能力,是全球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促进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该项目实现了我国主导的TD-LTE技术战胜了美国主导的WiMAX等竞争技术,成为全球主流的4G标准;突破了我国通信产业在芯片、终端、仪表等薄弱落后环节,使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搭建公共试验验证平台,推进产业链整体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克服规模组网应用中的挑战,构建了全球领先的TD-LTE精品网络,推动TD-LTE在全球快速发展及规模应用,首次实现我国主导的移动技术标准走向世界;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有效组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实践,成为可以借鉴的重要典范。
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本项目攻克了TD-LTE 帧结构设计、智能天线技术等关键基础性技术,形成了TD-LTE标准核心;系统性解决了时分双工(TDD)技术规模应用的干扰消除、网络覆盖、语音方案等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面向TD-LTE大规模运营的技术体系;创新研发了多制式高集成度网络设备,重点克服多频多模终端芯片设计与集成电路开发技术瓶颈,实现多频多模网络、芯片、终端、仪表等全产业链的群体突破。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6章 5G支撑技术6.6
基于通用服务器,采用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方式,为MEC应用平台层提供 底层硬件的计算、存储等物理资源。
2)MEC应用平台层
由MEC的虚拟化管理和应用平台功能组件组成。其中,MEC虚拟化管理 采用以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的思想,为应用层提供一个灵活高效、 多个应用独立运行的平台环境。
面向各种上层应用及业务开放实时的无线及网络信息,实现对 无线网络条件及位置等上下文信息的实时感知
作用:
➢ 提供各种与情境相关的服务,使业务对网络条件的改变做出 及时响应
➢ 高效应对业务流量增加等情况,更好地优化网络和业务运营 ➢ 提高用户业务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业务方面:边缘计算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用户偏好 定制具体的业务应用,让业务类型多样化、个性化,丰富移动 宽带业务的用户体验。
➢ 为了解决移动终端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功耗问题, 需要将高复杂度、高能耗计算任务迁移至云计算数据中心 的服务器端完成,从而降低低成本终端的能耗,延长其待 机时长。
➢ 计算任务迁移至云端的方式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传输, 增加了网络负荷,而且引入大量的数据传输时延,给时延 敏感的业务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1-7
6.7.2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架构
边缘计算系统(MEC)平台的基本架构,如图所示。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 平台设计主要涉及2 个部分: ➢ 移动边缘系统层 ➢ 移动边缘服务器
层
1-8
6.7.2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架构
移动边缘系统层
位置:运营商网络或子网络中 功能:运行各类移动边缘应用所需的移动边缘主机和移动边缘 管理实体的集合。 系统层包含: ➢ 运营商的运营支持系统(OSS) ➢ 移动边缘编排器(Mobile Edge Orchestrator)
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 盛小宁
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盛小宁作者:谭樯杜鹏赖磊洲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16期【摘要】 2014年是4G移动通信技术广泛投入使用的第一年,4G时代的来临无疑带动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更进一步的融合,使传媒与电信间可以相互地渗透,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而本文则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对其基本的概念、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予以阐述,以期移动互联网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是通信与信息领域中发展最为快速的,在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发表的统计中,中国的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仍位居全球第一,且远远超越了全球的平均水平。
而随着4G移动互联网的迅猛来袭,移动互联网再次成为了焦点。
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可以为逐渐走向高潮的4G移动互联网研究作索引。
具体内容如下:1 移动互联网概念的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业务的革新而不断变化的,学术界也因此具有颇多争议。
若将移动互联网以技术角度进行定义,则为开放式的具有多种业务的基础电信网络[1],若以终端角度进行定义,则为通过移动终端为广大用户提供移动网络及互联网服务。
而近年来也有较多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基于浏览器而进行的手持移动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访问互联网的业务,对移动互联网做出了新的定义。
在本质上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并无明显的不同,都是以IP层来进行互联网业务服务的,但移动互联网却在基本的互联网业务服务之上,真正的实现了“可移动”这一特点,使其打破了指定站点信息锁定与服务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而4G的移动通信技术更代替PC成为了引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主角。
手机也因此从单一的通讯功能而逐渐的转变为当今信息采集与传播的主要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用户的在线聊天,下载等功能,更能实现炒股、在线交易等应用。
这种以网络、终端及应用为一体的业务服务,不仅是固网业务的变形与革新,更是对移动互联网进行的最完整的定义与概括。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1、大规模天线MIMO技术已经在4G系统中得以广泛应用。
面对5G在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等方面的性能挑战,天线数目的进一步增加仍将是MIMO技术继续演进的重要方向。
根据概率统计学原理,当基站侧天线数远大于用户天线数时,基站到各个用户的信道将趋于正交。
这种情况下,用户间干扰将趋于消失,而巨大的阵列增益将能够有效地提升每个用户的信噪比,从而能够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支持更多用户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大规模天线,基站可以在三维空间形成具有高空间分辨能力的高增益窄细波束,能够提供更灵活的空间复用能力,改善接收信号强度并更好地抑制用户间干扰,从而实现更高的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
大规模天线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应用场景与信道建模大规模天线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宏覆盖、高层建筑、异构网络、室内外热点以及无线回传链路等。
此外,以分布式天线的形式构建大规模天线系统也可能成为该技术的应用场景之一。
在需要广域覆盖的场景,大规模天线技术可以利用现有频段;在热点覆盖或回传链路等场景,则可以考虑使用更高频段。
针对上述典型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大规模天线信道的实测结果,对一系列信道参数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建模,从而反映出信号在三维空间中的传播特性。
(2)传输与检测技术大规模天线的性能增益主要是通过大量天线阵元形成的多用户信道间的准正交特性保证的。
然而,在实际的信道条件中,由于设备与传播环境中存在诸多非理想因素,为了获得稳定的多用户传输增益,仍然需要依赖下行发送与上行接收算法的设计来有效地抑制用户间乃至小区间的同道干扰,而传输与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则直接与天线阵列规模和用户数相关。
此外,基于大规模天线的预编码/波束赋形算法与阵列结构设计、设备成本、功率效率和系统性能都有直接的联系。
基于Kronecker运算的水平垂直分离算法、数模混合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分级波束赋型技术等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大规模天线系统计算复杂度。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
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促进了通信产业的发展,在无线通信产业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概念,随后简单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所应用的技术及发展趋势,最后根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介绍了相关业务的应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业务发展1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采用移动接入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使用无线终端如手机通过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在移动网络资源状态下使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当然不是手机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各方面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产物。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优势相互结合,伴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具有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特点,概括起来这些特征主要有: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二是由于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往往会选择在零星的时间比如上下班途中、工作休息期间等,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呈现断续性和突发性;三是移动互联网深入用户的生活中,可以满足用户生活学习的各种不同需求;四是随着手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链接移动终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如此,而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却有着彼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接口协议还尚未标准化和统一化。
[1]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中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形成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离不开许多技术的支持,比如定位技术、切换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交互干扰抑制技术等。
其中定位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对准确位置的测量和计算;切换技术便于移动终端在不同位置之间、不同信号频率之间选择适当的通讯信号;智能天线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信号和自动调节等功能;交互干扰抑制技术可以消除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到高质量信号[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新选
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环境 内容与业务的发展
移动社交将成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 移动广告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 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 手机电视将成为时尚人士新宠 移动电子阅读填补狭缝时间 移动定位服务提供个性化信息 手机内容共享服务将成为客户的黏合剂
20
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环境 终端技术的发展
Advanced
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环境
用户的发展
互联网接入 主要方式
PC & 手机
移
PC & MID
动
互
联
手机 & MID
网
用
户
MID
手机
现阶段用户特征
白领、商务人士为代表; 无缝式信息交流欲求强烈; 有成熟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未来用户特征
以白领、商务人士向普通 大众渗透; 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 必要补充;
3 争取更多运营 商合作资源
在手机市场利润逐渐走低的形势下,终端厂商应争取更多 的运营商定制终端的合作,力求以定制终端的规模化有效 提升利润空间。
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电信运营商 基本的业务体系、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 模式受到巨大冲击,正遭受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全面 挑战
移动搜索 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即时消息 移动地图业务
移动VoIP 移动Mashup
…
短信 彩信 移动电话 彩铃 移动支付 移动定位 移动分组数据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 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这是移动 互联网业务的基础
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
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的有别于固定互 联网的业务创新,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方向,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关键是如何将移动通信的网 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聚合,从而 创新出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业务
5G 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1引言数据信息化的时代对于高速率、高质量通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5G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
2012年,欧盟正式启动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s for the 2020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进行5G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
此外,日本、韩国等作为对5G重点关注的国家也先后对5G开展了研究。
我国的IMT2020推进组也于2013年成立,共同推进5G的发展。
本文重点介绍了5G的关键技术,同时对于5G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5G概述5G是面向2020年以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5G具有更好的拓展性、节能性以及可靠性。
同时其传输速率的峰值要达到10Gbit/s,设备的连接密度要增加10到100倍,仅有1ms的超低空口时延等。
5G是包括多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与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集成,而不是单纯的几种新型通信技术的结合,是对4G网络的发展与提升。
5G网络的实现将不仅支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将极大地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
35G通信的关键技术3.1超密集异构网络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导致网络数据与信息交换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为保证未来的5G网络较当前的网络实现1000倍的数据流量增长,减小区域半径,降低节点功耗与增加节点的数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超密集异构网络将成为未来5G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大量节点的部署,拉近了终端与节点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与频谱的利用效率,扩展了系统的容量,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但是,由于此技术在运行时节点距离过短以及空间的变化会造成节点之间的自干扰,因此,节点距离的调整,系统结构的优化对于抗干扰的性能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这一技术提升与改善的方向。
3.2自组织网络技术自组织网络是指具有智能化、自组织能力的网络。
随着网络智能化的不断深入,这一技术的应用性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专网互联互通关键技术研究
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专网互联互通关键技术研究丁建文1,3,郑鹏2,3,李海鹰4,孙斌1,3,费丹3,5(1.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044;2.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3.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4.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上海200003;5.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摘要: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具有低时延、高速率的特点,同时在我国5G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
5G技术铁路应用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技术支撑,将5G技术应用到铁路有利于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运营效率、智能化水平并促进5G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对铁路5G专网架构、互联互通接口及协议栈进行论述,结合技术特点和信令流程提出铁路5G专网互联互通测试方案,提出将开源平台应用到铁路5G专网互联互通测试的方法,能够提高测试效率,扩大测试覆盖范围。
关键词:铁路5G专网;互联互通;核心网;无线网中图分类号:U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0)11-0031-10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0.11.0311概述高速铁路的便捷性、高效性和高安全性使其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同时高速铁路也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1]。
近年来,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瓶颈开始逐渐凸显。
当前GSM-R系统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承载业务量有限:GSM-R系统只有4MHz频段,带宽为200kHz,属于窄带通信,因此其容量受限。
(2)GSM产业链逐渐萎缩: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
(3)传输效率低:无法提供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34210);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N2018G07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P2020G004);中兴产学研合作项目(P20L00110);上海申铁课题(I20L00240)第一作者:丁建文(1980—),男,副研究员,博士。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
8
OSI模型采用分层结构,如图2-1所示,它把通信过程所 要完成的工作分成多个层面,每一层完成某个层次的工作内
容,如物理层实现物理信号的收发,网络层实现联网等。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
9
图2-1 OSI参考模型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
10
(1) 每一层都为其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为其上一层提供 一个访问接口或界面。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
19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 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
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 格式转换等。表示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SCII、ASN.1、 JPEG、MPEG等。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 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提供用户接口。应用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
12
图2-2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
第二章推,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也都 要分别给上层递交下来的数据加上自己的报头,分别是会话
层报头(Session Header,SH)、传输层报头(Transport Header, TH)、网络层报头(Network Header,NH)和数据链路层报头 (Data link Header,DH)。其中,数据链路层还要给网络层数 据加上数据链路层报尾(Data link Termination,DT)形成最终 的一帧数据。
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
20
2.1.3 TCP/IP模型 1.TCP/IP模型层次结构 OSI模型的提出本来是为了解决不同厂商、不同结构的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行业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快递行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许多创新和突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行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订单管理中的应用快递业务的核心是订单管理,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订单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
首先,快递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直接与物流平台连接,及时接收订单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环节。
其次,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直接下单,实现了在线支付和订单追踪功能。
这种便捷的方式提高了订单处理速度,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运输中的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快递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快递公司可以通过GPS 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并实现路径的优化规划,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天气信息,帮助司机选择最佳的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配送中的应用快递配送是快递业务的最后一环,也是与客户接触最紧密的环节。
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快递员提供详细的配送地址和联系方式,提高配送效率。
同时,快递员可以通过手机APP与客户实时沟通,解决配送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四、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快递信息管理是快递业务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同步和云存储技术,实现快递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存储。
同时,快递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订单信息中的商业价值,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售后服务中的应用快递售后服务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在线客服系统和问题跟踪系统,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快递公司可以通过APP推送和短信提醒等方式,及时为客户提供订单状态和售后服务信息。
六、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快递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快递安全管理是快递行业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信科学2010年第10期Study of Opening Network Capabilities for Mobile InternetDong Bin ,Yu Yuhai ,Xi Pingya(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elecomCo.,Ltd.,Shanghai 200122,China)AbstractMobile Internet service is a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service 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both aredeveloping rapidly.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network ,we analyzed the mobile Internet service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gave a technical network framework to meet these demands.We also put forward technical solutions try to realize the network framework.Key wordsmobile Internet ,open network capability ,Mashup ,mobile network and Internet convergence (收稿日期:2010-09-19)9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电信科学,2009,25(10)10杨震,陈晓勤.电信企业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电信科学,2009,25(10)11中国电信.观察与分析———移动互联网Widget ,2008本文聚焦Web2.0、SaaS 、云计算等新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征、用户需求、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基本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最后提出新型业务模式建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Web2.0;SaaS ;云计算;3G 应用;业务模式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沈晶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上海200122)摘要1前言移动互联网一般指用户使用手机等无线终端,通过3G (WCDMA 、cdma2000或者TD -SCDMA )或者WLAN 等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可以在移动状态下(如在地铁、公交车等)使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
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基于FDMA 的模拟移动终端的出现,专题: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5专题: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满足了人类随时随地通话的要求,即在5W场景下(whenever、wherever、whoever、whomever、whatever)进行自由通信。
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发挥着日益巨大的影响力,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从自由通话逐渐上升到在4A场景下(any where、any time、any data、any device)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且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壮大。
根据爱立信的研究显示,2010年7月全球移动用户数量突破50亿,每日新增移动用户200万,3G用户数量超过5亿。
CNNIC的统计表明,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越了传统互联网。
笔者认为,从本质上看,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一种新的网络,而是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利用移动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络的方式。
因为与互联网一样,移动互联网也是基于TCP/IP的,按照小的子网将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由于接入方式是无线,接入终端具有移动特性,因此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具有与传统互联网不一样的新特征。
2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征相对于PC,移动终端的CPU处理能力有限,存储空间较小,键盘操作较不方便,电池电量以及带宽有限,从外形到操作系统内核个性化,用户一般都会随身携带。
概括地说,移动终端在个性化、永远在线、位置性等方面强于PC,在处理能力、显示效果、开放性等方面则无法和PC相提并论。
由于移动终端具有小巧轻便、随身携带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应具有下列新特征,而不是传统互联网应用的简单复制和移植。
·接入移动性: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场合接入网络,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是动态变化的。
·时间碎片性: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往往是上/下班途中、工作之余、出差、等候间隙等碎片时间,数据传输具有不连续性和突发性。
·生活相关性:移动终端被用户随身携带、具有惟一号码、与移动位置关联等特性使得移动应用可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需求。
·终端多样性:目前各手机厂商分足鼎立,有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终端类型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协议。
笔者认为,人们使用手机不可能像使用PC那样,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搜集资料、筛选有用信息,因此,贴近生活、方便实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核心所在。
如果手机应用能充分挖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将极有可能形成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轻量级应用,依托移动互联网庞大的用户规模,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
3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需求随着终端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移动终端正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在沟通、生活、娱乐、商务等方面对移动互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手机能随身携带,用户要求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娱乐、生活、商务相关的信息,进行支付、查找周边位置等操作。
·由于屏幕和运算能力有限,手机上显示的内容较少,用户不会在手机上采取复杂的输入操作,这就要求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要以小巧和方便为主。
·移动通信网比互联网成本贵,用户需要用更少的流量获得更加精准和更能满足需求的信息,而不会像PC那样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消化冗长、复杂的信息内容。
·在当今个性张扬的年代,移动互联网应用不仅仅满足用户生活需要,用户需要通过手机展示自己的个性,手机上的应用也趋向个性化。
4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随着LTE、OFDM等移动技术不断发展和终端软、硬件性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发展也呈现出以下趋势。
·高带宽:随着PON、WLAN、LTE等技术发展,接入网络日益宽带化,理论上4G技术能够以100Mbit/s的速度下载,以前无法使用的多媒体、高清视频等高带宽应用都可以逐步实现。
·多媒体:3G网络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内容从文字、图片走向音频、视频、游戏等多6电信科学2010年第10期媒体形式,以高清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业务多媒体化特征更加明显。
·生活化:终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终端硬件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感应器,如重力感应器、陀螺仪等,推动了定位、遥控、测量健康指数、记录运动状态等生活应用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个性化:当今时代内容过剩,富有个人特色、彰显用户个性的内容UGC制作、分享、交流、订阅对用户越来越有吸引力。
·开放化:开放是互联网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移动互联网更加强调开放和聚合,能够开放各种CT和IT能力,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和应用,通过统一标准的接口进行开放,方便SP调用、组合和产生新的应用。
5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代表了互联网演进趋势的Web2.0技术,体现新一代软件架构的SOA、SaaS (软件即服务)技术和满足大规模计算需求的云计算技术。
(1)Web2.0Web2.0是新的互联网应用的统称,相对于早期的Web1.0服务,Web2.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既是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内容的消费者,侧重用户之间的交互和用户对于网络内容的贡献,由此带来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深刻变革。
Web2.0包含一系列技术,如Mashup、RSS、P2P、Ajax、Widget等。
Mashup是一种把多个来源的数据聚合,整合成新的Web应用程序的技术。
Mashup核心思想是通过开放的API,将多个使用公共或者私有数据库的Web应用叠加,构成新的服务。
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能够实现基于网页的Web应用到基于数据的应用之间的转换。
例如在基于数据的应用中,用户的联系人列表可以从独立的服务器数据库中获取并动态地写入网页,使得Web应用体验类似本地桌面应用。
Ajax有机地利用了如下一系列相关技术:·基于Web标准的XHTML+CSS表示;·使用DOM进行动态显示及交互;·使用XML和XSLT进行数据交换及相关操作;·使用XMLHttpRequest进行异步数据查询、检索;·使用JavaScript进行组合。
RSS(聚合内容)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技术,是资源共享模式的延伸。
RSS技术被广泛使用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中,例如在网站发布一个RSS Feed,这个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用户可以快速获取网站上最新更新的内容。
P2P(点对点技术),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用户终端之间不通过中介设备直接交换数据和资源的技术。
P2P的本质是把集中处理和存储转化为分布式处理和存储,它改变了互联网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状态,使得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扩散到终端设备。
P2P典型应用包括服务共享、应用协作、构建充当基层架构的互联系统等。
Widget又被称为微技,可以使用户在任意一个基于HTML的Web页面上执行移动应用程序,表现为在浏览器界面之外运行的Web页面、视频、地图、新闻、小游戏等。
手机用户借助Widget不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服务。
(2)HTML5.0与以前的HTML版本相比,HTML5.0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属性,如嵌入了音频、视频、图片的函数、客户端数据存储和交互式文档,内建了WebGL加速网页3D图形界面的技术标准,有利于搜索引擎进行索引整理和手机等小屏幕装置的使用。
(3)SOASOA可以使用户通过定义好的独立接口联系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使各种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便于构建开放式、可扩展、集成的分布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