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及计算(精)

合集下载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等、四等⽔准测量(教程)三、四等⽔准测量三、四等⽔准测量所使⽤的⽔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

⽔准仪望远镜放⼤倍率应⼤于30倍,符合⽔准器的⽔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注:表中L 、K 均表⽰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观测⽅法三、三、四等⽔准测量主要采⽤双⾯⽔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法⼤同⼩异。

在每⼀测站上,⾸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准仪,以满⾜要求。

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观测,并计⼊三(四)等⽔准测量⼿簿中(表2)。

(1)读取视尺⾯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读取视尺⾯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读取视尺⾯读数:中丝(7)。

(4)读取视尺⾯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站。

⼆、测站计算与校核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项(表2)。

1.视距部分(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10)= [(5)-(6)] × 100(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2.⾼差部分(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准尺的⿊、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

表2观测所⽤双⾯(⿊、红⾯)⽔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

尺常数的作⽤是检核⿊、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17)= (8)-(7)(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由于两⽔准尺的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测得的实际⾼差应为(17)±0.100。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
|
0.1265
|
-0.1445
|
1.892
|
1.881
|
0.6155
|
0.159
|
-1.5525
| -4 0.663 0.375 28.8 -0.3 0.743 0.568 17.5 3.9 0.832 0.498 33.4 -4.6 0.417 0.218 19.9 -0.4 0.993 0.612 38.1 0 1.518 1.338 18 -0.1 2.412 1.729 68.3 -0.1 1.937 1.618 31.9 3.1 0.942 0.762 18 1.6 -6.9 2.753 2.462 29.1 -7.2 1.958 1.822 13.6 -3.3 2.752 2.372 38 -7.9 2.36 2.157 20.3 -8.3 1.861 1.48 38.1 -8.3 2.039 1.858 18.1 -8.4 1.165 0.481 68.4 -8.5 0.486 0.198 28.8 -5.4 1.912 1.748 16.4 -3.8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0.519 2.609 -2.09 0.655 1.883 -1.228 0.662 2.562 -1.9 0.345 2.259 -1.914 0.802 1.672 -0.87 1.428 1.949 -0.521 2.071 0.822 1.249 1.778 0.341 1.437 0.853 1.828 -0.975 5.304 7.295 -1.991 5.342 6.671 -1.329 5.452 7.25 -1.798 5.032 7.046 -2.014 5.59 6.359 -0.769 6.114 6.735 -0.621 6.858 5.511 1.347 6.464 5.13 1.334 5.64 6.514 -0.874 2 1 1 0 -1 1 -3 -1 -2 0 0 0 -1 0 -1 1 1 0 0 -2 2 1 -2 3 0 1 -1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步骤:(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6站。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表6.15)中(1)、(2)、(3);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4)、(5)、(6);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④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

(3)随测随记: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视距之差⑾=⑼-⑽,要求(11)不超过5m∑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要求(12)不超过10m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⒁=⑶+K-⑻,要求(13)、(14)均不超过3mm黑面高差⒂=⑶-⑹;红面高差⒃=⑻-⑹;红黑面高差之差⒄=⒂±0.100-⒃,要求(17)不超过5mm测站高差观测值⒅=1/2{ ⒂+⒃±0.100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

(4)每页计算校核:①高差部分: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

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2[(3)+(8)]—2[(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2[(6)+(7)]= ∑[(15)十(16) ±0.100]=2∑(18)②视距部分: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__________ 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 司尺者: _______________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

尺号
标 尺 读 数
点号
视距读数 (m)
中丝
读数 v(m)
竖盘读数 L
( o ′)
水平读数 β
( o ′)
水平距离 (m)
碎部点高程 m)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上下丝之差 (m)
请将所测地形图粘贴在此处:
测点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
水平角
示意图及边长
半测回值
° ′ ″
一测回值
° ′ ″
边长名: __________
第一次 =__________m 。
第二次 =__________m 。
平 均 =__________m 。
边长名: __________
第一次 =__________m 。
第二次 =__________m 。
校核
角和闭合差 f=
经纬仪法测量碎部点外业记录表
日期: _____________ 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 司尺者: _______________
测站点:_________ 后视点:________ 仪器高:_________m 测站高程:_______m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2008-10-10 23:27:42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3 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 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3、每页计算校核①高差部分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23+8—2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26+7= ∑15十16=2∑18±0.100②视距部分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校核无误后,可计算水准路线的总长度;∑9—∑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12,水准路线总长度=∑9+ ∑104、成果整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闭合差应满足表7-10 的要求;然后,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参见第二章有关部分,最后按调整后的高差计算各水准点的高程;若为支水准路线,则满足要求后,取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据此计算水准点的高程;5、四等水准采用塔尺进行观测的步骤如下:后上、下、中---前上、下、中----改变仪器高----前中--后中§7-8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原因:1、丘陵地区和山区,地面高低起伏较大2、水准点位于较高建筑物上;方法: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图根高程控制实验七四等水准测量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双面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验方法;3.高差的闭合差应≤±6 mm山地,或≤±20mm平地;4.每四人一组,轮换操作仪器;二、仪器准备级水准仪一台,双面尺2根,记录板1块,尺垫2个,测伞1 1.由仪器室借领:DS3把;2.自备工具:计算器、铅笔、小刀、计算用纸;三、方法与步骤1.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沿线标定待定点转点的地面标志;2.在起点与第一个待定点分别立尺,然后在两立尺点之间设站,安置好水准仪后,按以下顺序进行观测:①照准后视尺黑面,进行对光、调焦,消除视差;精平将水准气泡影象符合后,分别读取上、下丝读数和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1、2、3顺序栏内;②照准前视尺黑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上、下丝和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4、5、6顺序栏内;③照准前视尺红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7顺序栏内;④照准后视尺红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8顺序栏内;这种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目的是减弱仪器下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3.测站的检核计算①计算同一水准尺黑、红面分划读数差即黑面中丝读数+K-红面中丝读数,其值应≤3mm,填入记录表9、10顺序栏内;9=6+K-710=3+K-8②计算黑、红面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填入记录表11、12、13顺序栏内;11=3-612=8-713=10-9③计算高差中数,填入记录表14顺序栏内;14= 11+12±0.100/2④计算前后视距即上、下丝读数差×100,单位为m,填入记录表15、16顺序栏内;15=1-216=4-5⑤计算前后视距差其值应≤5m,填入记录表17顺序栏内;17=15-16⑥计算前后视距累积差其值应≤10m,填入记录表18顺序栏内;18=上18-本174.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施测其它各站;5.各站观测和验算完后进行路线总验算,以衡量观测精度;其验算方法如下: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11+∑12=2∑14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11+∑12=2∑14±0.100m末站视距累积差:末站18=∑15-∑16水准路线总长:L=∑15+∑16高差闭合差:=∑14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允=±20或允=±6,单位是mm,式中L为以公里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N为该路线总的测站数;如果算的结果是<允,则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若>允,则应立即进行重测该闭合路线;四、注意事项1.每站观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计算、检核,若有超限则重新设站观测;全路线观测并计算完毕,且各项检核均已符合,路线闭合差也在限差之内,即可收测; 2.注意区别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并记入记录表相应的顺序栏内;3.四等水准测量作业的集体性很强,全组人员一定要相互合作,密切配合,相互体谅;4.严禁为了快出成果而转抄、涂改原始数据;记录数据要用铅笔,字迹要工整、清洁;5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司尺者:。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

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

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10)= [(5)-(6)] × 100(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2.高差部分(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

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

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17)= (8)-(7)(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

三等水准测量外业数据整理(往返测)

三等水准测量外业数据整理(往返测)

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往测)
日期:2018 年05 月19 日天气:晴仪器型号:DSZ-2 组名:二组匚B 日. ******
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返测)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为:土 4 Ls =5.6mm
往测高差为:+1232mm;返测高差为:-1226.7mm;实际测得高差不符值为:+5.3口口<符合限差规定) 往测前后视距累计差为:-0.5m
单程水准路线长度为:S=1897.3m
返测前后视距累计差为:-1.3m
所测结果均符合各项限差规定
该水准路线共24站,分4个测段
其中第一测段为1-6站<S 1=432.4m)
第二测段为7-11 站<S 2=449.2m)
第三测段为12-16站< S 3=409.2m)
第四测段为17-24站<S 4=606.5m)
第一测段高差:h1=124.6mm
第二测段高差:h2= -11.5mm
第三测段高差:h3=23.8mm
第四测段高差:h4=1095.1mm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H = +5.3mm
亠、Z H
各段咼差改正:f1= - x S仁-1.2mm
S
送H
f2= - x S2= -1.3mm
S
Z H
f3= - ----- x S3= -1.1mm
S
Z H
f4= - x S4 = -1.7mm
S
改正后各段高差:H 1=h1 +f1= 123.4mm
H 2=h2 +f2= -12.8mm
H 3=h3 +f3= 22.7mm
H 4=h4 +f4= 1093.4mm。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和内业计算表完整版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和内业计算表完整版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观测日期:
测 站 编 号

八、、

后Hale Waihona Puke 尺上丝■、八 刖 尺
上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红(mm)
咼差 中数
(m)
备 注
下丝
下丝
后视
见距离
前视距离
黑 面
红 面
视距差
(m
累积差
(m
后视
1#标尺
的常数
K=
2#标尺 的常数
K=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
点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咼差
(m)
高程(m)
备注
已知点

助fh=fh允20"=V1km¥


说明: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2008-10-10 23:27:42)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及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及计算

三四等水准观测手簿记录
自 至 测 后 下丝 站 尺 上丝 编 后距 号 视距差d 1 2 15 17 1571 1197 1 374 -2 2121 1747 2 374 -1 测 天气 时间 前 下丝 尺 上丝 前距 Σd 5 6 16 18 739 363 376 -2 2196 1821 375 -3 观测者 成象 方向及 尺号 后 前 后-前 后 12 前 13 后-前 标尺读数 黑面 3 4 11 1384 551 833 红面 8 7 12 6171 5239 932 6621 6796 -175 K+黑 高差 -红 中数 10 9 13 0 -1 1 0 -1 1 备注
三四等水准
(一)示例表格内幕方格中( (二)测站上计算方法 高差分布:
)内
视距部分4 前 12 2008 后-前 -74
-370
(三) 观测结束后之检查与计算 观测结束后,应全面检查13=11 高差中数14=(11+12±100)/ 并用Σ 15-Σ 16=18(末站)校核 (四)档用但面标尺时,变换仪器水
三四等水准手簿记录与计算方法说明
)示例表格内幕方格中( )内之号码,表示相应的观测读数与计算之次序 )测站上计算方法 高差分布: 10=3+K-8 , 9=4+K-7 K表示标尺黑红面之间之常数差。本例中 K=4.687或4.787 11=3—4 , 12=8-7 13=10-9 校核 视距部分: 15=1-2=后视距离 , 16=5-6=前视距离 17=15-16 18=前站18+17 观测结束后之检查与计算 观测结束后,应全面检查13=11-12±100=10-9检查无误后,用下列计算(校核)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4=(11+12±100)/2=11-13/2=12±100+13/2.此外,应求Σ 15、Σ 16之值, 并用Σ 15-Σ 16=18(末站)校核,无误后算出所测路线总长视距=Σ 15=Σ 16。 )档用但面标尺时,变换仪器水平面后之中丝读数,记入红面8、7栏中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课件:11四等水准测量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课件:11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概念 2.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3.外业观测与数据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概念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外业观测与数据 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的应用; 3.掌握四等谁找你测量的外业步骤与数据计算方法。
前进方向
中丝读数
后视尺
前视尺
四等水准测量概念
3. 外业观测与数据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外业观测与数据 计算
①后视黑面,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入(1)(2)(3)中; ②前视黑面,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入(4)(5)(6)中; ③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7); ④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8)。
外业观测与数据 计算
2.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基本定义
三、四等水准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仪
视线 长度
前后 视距
级 型号
m 差m
前后视 距累积 差m
视线离地 面最低高 度m
基本分划、辅 助分划(黑红 面)读数差 mm
基本分划、辅 助分划(黑红 面)高差之差 mm

DS1
100
3
6
0.3
1.0
1.5
DS3
75
线路长度 km
观测次数
与已知 点联测
附合成 环线
每千米高差中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误差mm
平地mm
山地mm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50
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

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

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10)= [(5)-(6)] × 100(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2.高差部分(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

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

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17)= (8)-(7)(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及初步处理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及初步处理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及初步处理摘要:由于目前在进行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推算、录入、平差等一系列工作中存在许多人工处理的方式,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

而本文正是针对这些缺陷,编制程序自动处理,有效减少在内业操作中的人工参与,从而提高作业自动化的程度。

为测绘工作全电子作业的无纸化办公做准备。

关键词:测绘工程水准测量 excel vbaabstrac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any artificial processing mode is currently in leveling survey data check, calculate, record, adjustment and a series of work, the work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s affected by.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se defects, programmed automatic processing, effectively reduce, industry operation in the artificial particip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level of automation. no paper office to prepare for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electronic homework.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excel vba中图分类号:p20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概述目前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格式如下表(部分):其中外业实际观测数据为前后尺三丝读数及其辅助分划读数共8个数据(即1~8)其他均为依据此8个读数计算所得,其关系式如下:(9)=(4)+k-(7)(10)=(3)+k-(8)(11)=(10)-(9)(12)=(1)-(2)(13)=(5)-(6)(14)=(12)-(13)(15)=前站(15)+本站(14)(16)=(3)-(4)(17)=(8)-(7)(18)=((16)+(17)±100)/2每页可记录8站观测数据,最后一栏将此页作为一个小节进行合计检核。

四等水准测量的施测与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的施测与计算

任务
❖ 在校园内布设一条四等水准路线,各小组完成外业 观测和数据计算等任务,上交观测手簿和计算成果。
下丝 距
前尺 前
下丝 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黑面 红面
K+黑 减红
高差 中数 (m)
备 注
视距差d
∑d
1571
1
1197
后1 前2 后-前
1384 6171
后2
前1 2
后-前
后1
前2 3
后-前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上丝
上丝
测站 编号
后尺 后
下丝 距
前尺
下丝
前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黑面 红面
K+黑 减红

一、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 3.观测人员:仪器操作1人、扶尺2人、记录1人。
一、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 4.一测站上水准仪照准双面水准尺的顺序为:
❖ 照准后视标尺黑面,按视距丝、中丝读数; ❖ 照准前视标尺黑面,按中丝、视距丝读数; ❖ 照准前视标尺红面,按中丝读数; ❖ 照准后视标尺红面,按中丝读数。
标尺读数 黑面 红面
K+黑 减红
高差 中数 (m)
备 注
视距差d
∑d
1571
0739
后1
1384
6171 0
1197 1
37.4
0363 37.6
前2 后-前
0551 +0833
5239 -1 +0932 +1
+0.8325
-0.2 2121
-0.2 2196
后2
1934

地形测量微课程《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教学设计3.7.3 教学设计

地形测量微课程《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教学设计3.7.3 教学设计

— 1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和高差配赋计算;2、能够对水准测量结果合限与否进行判断; 技能目标 1、能独立完成四等水准测量的高差配赋计算;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认真的测量职业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

二、背景分析学情分析学生能够对水准仪进行熟练操作,能够完成水准记录手簿的记录和计算工作,对水准路线有较清楚的认识。

教学内容分析为了得到未知点的高程,可以采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在外业测量结束以后,经过内业计算才可以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才能计算出未知的高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高差不符值的分配;2、 外业观测成果的质量判断。

教学难点1、外业观测数据整理;2、高差不符值的分配;四、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基本思路:课程导入 → 计算步骤演示 → 计算结果分析 → 归纳总结。

采用多媒体课件、例题演练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将四等水准的高差配赋全过程与各部分数据检核、计算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可以模仿学习。

— 2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课程导入 明确本次微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法 2、数据分析通过动画讲解演示外业观测数据整理方法。

分析法3、计算步骤学习通过实例讲解演示四等水准概算的基本步骤。

❖ 高差不符值的分配绘制草图,填入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A B h H H h f --=∑允h h f f ≤(2)计算改正数∑-=L L f v ihi∑-=n n f v ihi h f v -=∑(3)计算改正后高差ii i v h h +=改A B i H H h -=∑改❖ 计算各点高程改i i i h H H +=-1 (已知)算)B B H H =(案例讲解 讲授法4、计算过程总结通过演示实例中数据,进行数据计算和检核等内容的讲解,完成四等水准概算整个过程。

归纳总结六、教学评价通过案例讲解演示四等水准高差配赋的过程和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及四等水准测量启记录计算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及四等水准测量启记录计算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及四等水准测量启记录计算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40 1 2 引用标准……………………………………………………………………………40 1 3 水准网的布设………………………………………………………………………40 1 4 选点与埋石…………………………………………………………………………40 2 5 仪器的技术要求……………………………………………………………………40 3 6 水准观测……………………………………………………………………………40 4 7 跨河水准测量.................................................................................407 8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409 9 外业成果的记录整理........................................................................410 附录A 选点埋石资料绘制格式与标石造埋说明 (412)A1 水准路线图的绘制…………………………………………………… (412)A2 水准点之记的绘制…………………………………………………… (413)A3 水准网结点接测图的绘制…………………………………………………… (414)A4 水准标志图…………………………………………………… (415)A5 水准标志类型图及造埋说明…………………………………………………… (415)A6 水准标石材料用量表及混凝土施工要求……………………………………………………417A7 水准点的外部整饰…………………………………………………… (418)A8 水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421)附录B 仪器检验方法 (423)B1 标尺的检视…………………………………………………… (423)B2 水准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 (423)B3 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423)B4 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的测定 (423)B5 一对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 (425)B6 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 (427)B7 水准仪的检视…………………………………………………… (429)B8 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 (429)B9 水准仪的十字丝检校…………………………………………………… (429)B10 水准仪视距常数的测定…………………………………………………… (430)B11 水准仪调焦透镜运行误差的测定…………………………………………………… (431)B12 气泡式水准仪交叉误差的检校…………………………………………………… (433)B13 水准仪i角检校…………………………………………………… (434)B14 水准仪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和竖轴误差的测定 (435)B15 经纬仪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的测定………………………………………………………437 B16 经纬仪一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的测定…………………………………………………438 附录C 跨河水准测量觇板制作与跨河水准测量记录………………………………44 1C1 跨河水准测量觇板的制作…………………………………………………… (441)C2 跨河水准测量记录…………………………………………………… (441)附录D 观测手簿格式与高差表编算…………………………………………………44 3D1 水准测量手簿和高程导线测量记录格式……………………………………………………443D2 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 (450)D3 外业高差与概略高程表…………………………………………………… (45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三、四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