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方法与记录
TP3
HB 未知
高差(m) 高程(m)
+1.275 +1.452 -0.761 -0.157
372.254 373.529 374.981 374.220 374.063
水准测量实习外业与内业
由临时水准点BMA,测未知点P,往测两站,返测两站。
已知临时水准点BMA点高程HA=50.000m, 求P点的高程。
《建筑工程测量》
(二)、路线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从已知水准点到待定水准点之间组成路线形式, 连续多站重复一个测站的基本操作,高程逐站传 递,从而求得路线上各待定点的高程。 1、水准路线的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
从已知水准点BM A出
发,沿各待定高程点逐站 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
到另一水准点BM B上。
《建筑工程测量》
2、路线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通常待定点离水准点较远或高差很大,就需要 连续多次安置仪器才能测定两点高差,例如下图:
第1站 :hA1 =a1- b1 第2站 :h12 =a2- b2 第3站 :h23 =a3- b3 ………………………. 第n站 :hnB =an- bn
____________________
往测
转点1
P
BMA
《土建工程测量》
往测
BMA
转点1
P
《土建工程点2
《土建工程测量》
外业结束,每人在室内独立进行内业计算。
已知临时水准点BMA高程HA=50.000m,求P点的高程 。
返测
P
A 转点
《土建工程测量》
仪高法计算高程
日期: 地点:
天气: 仪器:
观测: 记录:
测站
《建筑工程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
|
0.1265
|
-0.1445
|
1.892
|
1.881
|
0.6155
|
0.159
|
-1.5525
| -4 0.663 0.375 28.8 -0.3 0.743 0.568 17.5 3.9 0.832 0.498 33.4 -4.6 0.417 0.218 19.9 -0.4 0.993 0.612 38.1 0 1.518 1.338 18 -0.1 2.412 1.729 68.3 -0.1 1.937 1.618 31.9 3.1 0.942 0.762 18 1.6 -6.9 2.753 2.462 29.1 -7.2 1.958 1.822 13.6 -3.3 2.752 2.372 38 -7.9 2.36 2.157 20.3 -8.3 1.861 1.48 38.1 -8.3 2.039 1.858 18.1 -8.4 1.165 0.481 68.4 -8.5 0.486 0.198 28.8 -5.4 1.912 1.748 16.4 -3.8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0.519 2.609 -2.09 0.655 1.883 -1.228 0.662 2.562 -1.9 0.345 2.259 -1.914 0.802 1.672 -0.87 1.428 1.949 -0.521 2.071 0.822 1.249 1.778 0.341 1.437 0.853 1.828 -0.975 5.304 7.295 -1.991 5.342 6.671 -1.329 5.452 7.25 -1.798 5.032 7.046 -2.014 5.59 6.359 -0.769 6.114 6.735 -0.621 6.858 5.511 1.347 6.464 5.13 1.334 5.64 6.514 -0.874 2 1 1 0 -1 1 -3 -1 -2 0 0 0 -1 0 -1 1 1 0 0 -2 2 1 -2 3 0 1 -1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水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两个点之间的高程差。
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外业测量步骤:
1. 设站:选取测站点,并设置水准仪。
2. 观测:在各测站点上进行视线测量,记录水准仪读数。
3. 收站:移动至下一个测站点,重复观测步骤。
4. 控制测量:在适当的间隔处进行控制测量,以校正测量误差。
内业计算主要公式:
1.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 高差观测值 - 折差 - 改正数
其中,折差是由于视线折射引起的高差修正值,改正数是根据控制测量结果进行的纠正。
2. 高程改正数的计算:
高程改正数= Σ高差观测值 / 测站数
3. 闭合差的计算:
闭合差 = 高差观测值的代数和
4. 高程调整值的计算:
高程调整值 = 闭合差 / 测站数
5. 最终高程的计算:
最终高程 = 基准点高程+ Σ高程调整值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还涉及其他一些参数和计算公式,如观测误差的计算、闭合差限差的确定等。
具体的计算过程和公式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最好参考相关的测量手册、标准和指南,并遵循正确的测量程序和计算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等水准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步骤:(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6站。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表6.15)中(1)、(2)、(3);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4)、(5)、(6);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④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
(3)随测随记: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视距之差⑾=⑼-⑽,要求(11)不超过5m∑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要求(12)不超过10m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⒁=⑶+K-⑻,要求(13)、(14)均不超过3mm黑面高差⒂=⑶-⑹;红面高差⒃=⑻-⑹;红黑面高差之差⒄=⒂±0.100-⒃,要求(17)不超过5mm测站高差观测值⒅=1/2{ ⒂+⒃±0.100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
(4)每页计算校核:①高差部分: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
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2[(3)+(8)]—2[(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2[(6)+(7)]= ∑[(15)十(16) ±0.100]=2∑(18)②视距部分: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
水准测量记录表双仪高法示例
考试牌编号 :4- Ⅳ-06 考评员签字 : 高 斯
考生签考试牌编号 :4-Ⅳ-06
水准测量记录表 (双仪高法) 示例
项目名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 水准测量
考站号: 06
仪器: S3
测站
测序 点名
(流水号 )
B1 一次
B2
1
B1 二次
B2
B2 一次
B3
3 分;未
5、职业素养: 15 分
操作规范(仪器上、下脚架与中心连接螺旋松开时, 手不得离开仪器, 并且手要托住仪器照准 部或符合水准器部位) ;文明作业; 爱惜仪器(仪器完好、无损坏) ;仪器迁站过程中不奔跑,得 满分。否则,操作不规范,扣 5 分;不文明作业,扣 5 分;损坏仪器扣 10 分。
6、操作时间: 20 分
80 分,其他部分扣 10 分。
4、开箱、装箱: 5 分
按开箱时原样放回并扣紧箱盖锁扣,得满分。否则,仪器装箱但未扣紧箱盖锁扣,扣 将仪器放回箱内,扣 5 分。
3 分;未
5、职业素养: 15 分
操作规范(仪器上、下脚架与中心连接螺旋松开时, 手不得离开仪器, 并且手要托住仪器照准 部或符合水准器部位) ;文明作业; 爱惜仪器(仪器完好、无损坏) ;仪器迁站过程中不奔跑,得 满分。否则,操作不规范,扣 5 分;不文明作业,扣 5 分;损坏仪器扣 10 分。
一次成活。
( 4)钢筋工作业: 完成一简支梁, 截面宽 150mm,高 250mm,长 1500mm,下部受力筋 2 10, 架立钢筋 2 8,箍筋 6@150mm 的钢筋加工、绑扎工作。要求加工 2 根受力筋和 4 根箍筋,混凝 土保护层取 25mm。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__________ 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 司尺者: _______________
编
号
后
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 尺 读 数
点号
视距读数 (m)
中丝
读数 v(m)
竖盘读数 L
( o ′)
水平读数 β
( o ′)
水平距离 (m)
碎部点高程 m)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上下丝之差 (m)
请将所测地形图粘贴在此处:
测点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
水平角
示意图及边长
半测回值
° ′ ″
一测回值
° ′ ″
边长名: __________
第一次 =__________m 。
第二次 =__________m 。
平 均 =__________m 。
边长名: __________
第一次 =__________m 。
第二次 =__________m 。
校核
角和闭合差 f=
经纬仪法测量碎部点外业记录表
日期: _____________ 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 _______________ 司尺者: _______________
测站点:_________ 后视点:________ 仪器高:_________m 测站高程:_______m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和内业计算表完整版
观测日期:
测 站 编 号
占
八、、
号
后Hale Waihona Puke 尺上丝■、八 刖 尺
上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红(mm)
咼差 中数
(m)
备 注
下丝
下丝
后视
见距离
前视距离
黑 面
红 面
视距差
(m
累积差
(m
后视
1#标尺
的常数
K=
2#标尺 的常数
K=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
点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咼差
(m)
高程(m)
备注
已知点
辅
助fh=fh允20"=V1km¥
计
算
说明: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5)]Xl00m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第2章2.3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的成果整理
2、分配原则 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 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将高差 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四.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步骤
计算高差闭合差(closing error) (一). 计算高差闭合差 概念: 概念:所测高差与理论高差之间的差值
f h = ∑ h测 −∑ h理
公式: 公式:
对于闭合水准路线, 对于闭合水准路线,有:
f h = ∑ h测 −∑ h理 = ∑ h测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有:
(4). 前视标尺反向,使仪器照准 前视标尺反向 反向, 标尺红面 读取中丝读数; 红面, 标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5). 仪器转向后视标尺红面,读 仪器转向后视标尺红面 后视标尺红面, 取中丝读数; 取中丝读数; (6). 参照水准测量有关技术指标, 参照水准测量有关技术指标, 检查有关限差是否超限。 检查有关限差是否超限。
后A 前B 后-前
1726 1866 -0140
6513 6554 -0041
0 -1 475.537m, 假设第一站后视点高程为475.537m,则第四站前视点的高程为 475.537m,则第四站前视点的高程为
476.154m
。
3. 三、四等水准测量测站技术要求
2附合水准路线(annexed leveling line) 附合水准路线(annexed
由已知点BM1 已知点BM2 由已知点BM1——已知点BM2 BM1 已知点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及计算
三四等水准观测手簿记录
自 至 测 后 下丝 站 尺 上丝 编 后距 号 视距差d 1 2 15 17 1571 1197 1 374 -2 2121 1747 2 374 -1 测 天气 时间 前 下丝 尺 上丝 前距 Σd 5 6 16 18 739 363 376 -2 2196 1821 375 -3 观测者 成象 方向及 尺号 后 前 后-前 后 12 前 13 后-前 标尺读数 黑面 3 4 11 1384 551 833 红面 8 7 12 6171 5239 932 6621 6796 -175 K+黑 高差 -红 中数 10 9 13 0 -1 1 0 -1 1 备注
三四等水准
(一)示例表格内幕方格中( (二)测站上计算方法 高差分布:
)内
视距部分4 前 12 2008 后-前 -74
-370
(三) 观测结束后之检查与计算 观测结束后,应全面检查13=11 高差中数14=(11+12±100)/ 并用Σ 15-Σ 16=18(末站)校核 (四)档用但面标尺时,变换仪器水
三四等水准手簿记录与计算方法说明
)示例表格内幕方格中( )内之号码,表示相应的观测读数与计算之次序 )测站上计算方法 高差分布: 10=3+K-8 , 9=4+K-7 K表示标尺黑红面之间之常数差。本例中 K=4.687或4.787 11=3—4 , 12=8-7 13=10-9 校核 视距部分: 15=1-2=后视距离 , 16=5-6=前视距离 17=15-16 18=前站18+17 观测结束后之检查与计算 观测结束后,应全面检查13=11-12±100=10-9检查无误后,用下列计算(校核)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4=(11+12±100)/2=11-13/2=12±100+13/2.此外,应求Σ 15、Σ 16之值, 并用Σ 15-Σ 16=18(末站)校核,无误后算出所测路线总长视距=Σ 15=Σ 16。 )档用但面标尺时,变换仪器水平面后之中丝读数,记入红面8、7栏中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格及内业计算表格完整版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观测日期:
测后上丝前上丝
站
点
尺下丝尺下丝
编后视距离前视距离
号
号视距差累积差
〔m〕〔m〕记录员:
方向
标尺读数
K+黑高差
备及-红中数
黑红注尺号(mm)(m)
面面
后视1#标尺前视
的常数
K=
后-前
2#标尺
的常数后视
K=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表2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计算者〔号〕:
点号路线长度实测高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
高程(m)备注(km)(m)(mm)(m)
点
辅
助f h=f h允20L=v1km
f h
L 计
算
说明:1.距离取位至,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f h允20L v1km
f h
L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前尺2# 1.249 后-前 0.127
6.035 0.026
-0.1
1.8
1.589
1.741 后尺2# 1.417 6.205
|
1.244 34.5
1.382 35.9
前尺1# 1.561 6.25 后-前 -0.144 -0.045
-1.4
0.4
2.175
0.279 后尺1# 2.115 6.8
38 -7.9 2.36 2.157 20.3 -8.3 1.861 1.48 38.1 -8.3 2.039 1.858 18.1 -8.4 1.165 0.481 68.4 -8.5 0.486 0.198 28.8 -5.4 1.912 1.748 16.4 -3.8
后尺2# 0.519 前尺1# 2.609 后-前 -2.09
|
2.051 12.4
0.163 11.6
前尺2# 0.222 后-前 1.893
5.009 1.791
0.8
1.2
2.848
0.972 后尺2# 2.678 7.462
|
2.508 34
0.62 35.2
前尺1# 0.797 后-前 1.881
5.481 1.981
-1.2
0
1.735
1.111 后尺1# 1.621 6.309
3.9
0.832
|
0.498 33.4
-4.6
0.417
|
0.218 19.9
-0.4
0.993
|
0.612 38.1
0
1.518
|
1.338 18
-0.1
2.412
|
项目1.1 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4). 前视标尺反向,使仪器照准 标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5). 仪器转向后视标尺红面,读 取中丝读数;
(6). 参照水准测量有关技术指标, 检查有关限差是否超限。
前进方向
h1=-0543
1134
BMA
1677
h2=+0120 1444 1324
h4=+0385
h3=+0946 1820 1822 0876
例题解算(Page2)
第四步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
l Vi
V0
i
L
四舍五入后,使:
vi fh
故有:V1=-8mm,V2=-11mm,V3=-8mm,V4=-10mm。
第五步计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计算1、2、3各点的 高程。
改正后高差=改正前高差+改正数Vi
例题解算(Page3)
故可得:
H1=HBM-A+(h1+V1)=45.286+2.323=47.609(m) H2=H1+(h2+V2)=47.509+2.802=50.411(m) H3=H2+(h3+V3)=50.311-2.252=48.159(m) HBM-B=H3+(h4+V4)=48.059+1.420=49.579(m)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有:
fh h测 h理 h测 (H终 H始)
对于支水准路线,有:
fh h往 h返
(二)分配高差闭合差
1、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tolerance)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fh容 20 L 适用于平原区 fh容 6 n 适用于山区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 ——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 ——测站数 。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及初步处理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及初步处理摘要:由于目前在进行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推算、录入、平差等一系列工作中存在许多人工处理的方式,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
而本文正是针对这些缺陷,编制程序自动处理,有效减少在内业操作中的人工参与,从而提高作业自动化的程度。
为测绘工作全电子作业的无纸化办公做准备。
关键词:测绘工程水准测量 excel vbaabstrac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any artificial processing mode is currently in leveling survey data check, calculate, record, adjustment and a series of work, the work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s affected by.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se defects, programmed automatic processing, effectively reduce, industry operation in the artificial particip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level of automation. no paper office to prepare for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electronic homework.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excel vba中图分类号:p20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概述目前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格式如下表(部分):其中外业实际观测数据为前后尺三丝读数及其辅助分划读数共8个数据(即1~8)其他均为依据此8个读数计算所得,其关系式如下:(9)=(4)+k-(7)(10)=(3)+k-(8)(11)=(10)-(9)(12)=(1)-(2)(13)=(5)-(6)(14)=(12)-(13)(15)=前站(15)+本站(14)(16)=(3)-(4)(17)=(8)-(7)(18)=((16)+(17)±100)/2每页可记录8站观测数据,最后一栏将此页作为一个小节进行合计检核。
水准测量记录表_2
K0+376.429
180.96
180.951
K0+380
180.81
180.806
K0+400
180.02
180.027
K0+420Leabharlann 179.30179.297
K0+440
178.583
178.587
K0+460
177.83
177.826
K0+480
177.07
177.065
K0+500
K1+840
173.218
173.215
K1+860
173.698
173.693
K1+880
174.125
174.123
K1+895.703
174.45
174.444
K1+900
174.535
174.531
示意图:
测量人员:日期:
水准测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郴州市香雪路改造工程第8页共页
施工单位:郴州市苏仙政建设有限公司
166.362
K1+080
166.08
166.079
示意图:
测量人员:日期:
水准测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郴州市香雪路改造工程第5页共页
施工单位:郴州市苏仙政建设有限公司
起讫桩号:
施工项目名称:路右10.5米边桩C15砼垫层
施测时间:
桩号及转点
水准尺读数
实测高程
设计高程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M)
(M)
K1+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差 中数 (m) 已知水准点 ⒅ BM的高程= 备注
︱
45.891 1.227 1.88
-0.653 2# 1#
ZD8
︱
ZD9 ZD9
︱
ZD10 ZD10
︱
1.385 1.068 31.7 -2.3 1.71 1.37 34 -0.1
2.05 1.71 34 -2.3 1.19 0.849 34.1 -2.4
1.56 0.951
0.609
6.248 5.737
0.511
0.61
ZD12 ZD12
2.253 0.501
1.752
7.042 5.188
1.854
1.753
0 0
0 -2.4
2# 1#
0
︱
1.902 0.435
1.467
6.59 5.221
1.369
1.468
0 0
0 -2.4
1# 2#
0
︱
-0.05
0 0
0 -2.4
2# 1#
0
0
0
︱
-0.05
0 0 0 0 0 -2.4 使用说明: Ⅰ 蓝色字体表示计算时需要输入的项目,一定要对号入座!!! Ⅱ 此表仅共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为了加强经验交流,我推出了电话疑难解 答的服务。手机:13430220105 欢迎拨打本人的短号:620105 制作人:朱文忠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5月2日
本页高差中数总和
4.121
6.011 6.568
-0.557
-0.655
尺1 的 K= 4.687
#
1.54 1.019
0.521
6.228 5.805
0.423
0.522
尺2#的 K= 4.787
1# 2#
1.499 0.977
0.522
6.285 5.661
0.624
0.523
ZD11 ZD11
︱
0 0
0 -2.4
2# 1#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测 后 上丝 前 上丝 点 尺 下丝 尺 下丝 编 后距(m) 前距(m) 号 视距差(m) 累加差(m) ⑴ ⑵ ⑼ ⑾ ⑷ ⑸ ⑽ ⑿ 方向 及 尺号 后尺1 前尺2# 后-前 1 2#
# #
中丝读数 黑面 (m) ⑶ ⑹ ⒂ 红面 (m) ⑻ ⑺ ⒃
K+黑 减红 (mm) ⒁ ⒀ ⒄ -0.097 0.099 -0.196 0.099 -0.099 0.198 -0.099 0.103 -0.202 0.099 -0.099 0.198 -0.102 0.1 -0.202 0.099 -0.099 0.198 4.687 4.787 -0.1 4.787 4.68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