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方法研究及误差分析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及误差分析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及误差分析介绍在电学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动势是指电源的电压,是电源对外提供电能的能力。
内阻是电源内部的电阻,是电器运行时电源内部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这两个参数对于了解电源的性能和正确使用电器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测量电动势和内阻的简单方法和常见误差。
测量电动势直流电源我们一般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
如果是直流电源,直接将电表的钳形口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即可。
在测量前,一定要先检查电源的电压范围,保证电表的量程足够。
如果电源的电动势很小,我们还可以使用放大器来放大信号。
交流电源如果是交流电源,我们一般需要使用交流电压表进行测量。
把表的两个钳形口分别接到电源上,就能得到电源的电动势。
测量内阻理论基础测量电源内部电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简单的方法是用电桥;而另一种更易于实现的方法是测量空载电压和负载电压差异。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具体方法。
空载电压空载电压是指在电源未连接任何负载时电压大小,因此它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电源的空载电压。
满载电压当具有电阻的负载电路连接到电源时,相对于空载条件下的电源电动势,电源的电压会下降。
该电压被称为负载电压。
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电源在负载电路下的电压。
计算内阻假设电源的电动势为E,其内阻为r。
那么,当电源供电到电阻R上时,电路的总电流为I。
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E = V_R + V_r其中,V_R = IR表示电流通过电阻能产生的电势降;V_r = Ir表示流经电源内阻的电流所导致的电压下降。
在测量内阻时,我们假设负载电流已知,从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到内阻的表达式:r = (E - V_R) / I误差分析在使用上述方法测量电源内阻时,会有一些误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来源于万用表的量程误差和内部电阻。
当对于小电流测量时,电表内部分压和电流表内部电阻的影响将非常明显。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多种,它们的测量原理都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几种测定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比较如下:1.电流表外接法这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电路图,只要测出两组U、I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对电路的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
图1【分析方法1】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I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这样就得到多组数据,每两组数据就可以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设某两组U、I的值的大小关系为:U>U2,I1<I2。
1解得:,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I不是流过电源的电流I0,有I<I0,那么测得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 V,用E0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r0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应修正为:解得:,可见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分析方法2】图像法:以上是定量计算分析,还可以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如图2所示,直线①是根据U、I的测量值所作出的U-I图线,由于I<I0,而且U越大,I和I之间的误差就越大,而电压表的示数U就是电源的路端电压的真实值U0,除了读数会有误差外,可以认为U=U0,经过修正后,直线②就是电源真实值反映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线可以很直观的看出E<E0,r<r0。
【分析方法3】等效法:把电压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如图1虚线框所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 为r0和R V的并联电阻,也就是测量值,即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电压表和电源组成回路的路端电压,也就是测量值,即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知道,要减小误差,所选择的电压表内阻应适当大些,使得。
【实验方法拓展】教科书上介绍了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如图3所示。
图3调节R,测出两组U、R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是电压表示数,R是电阻箱示数。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本文介绍了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几种方法,并对它们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第一种方法是电流表外接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通过测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来计算电动势和内阻。
但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并不等于流过电源的电流,所以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都会偏小。
第二种方法是图像法,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通过绘制U-I图线,可以看出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都偏小。
第三种方法是等效法,将电压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并计算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同样可以得出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都偏小的结论。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选择内阻适当大一些的电压表,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采用电压表和电阻箱的组合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文章如下:
在电路中,电动势的测量值并不是电源的路端电压,而只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得到的两端电压。
因此,最终测得的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而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虽然第二种实验方法可以得到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但由于电源本身内阻较小,这种方法得到的内阻的测量值可能会有误。
因此,在实验中还是采用第一种实验方法较为可靠。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关于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几种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黎城一中物理组一、伏安法选用一只电压表与一只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测出两组U 、I 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与内阻。
1 电流表外接法 1、1 原理如图1-1-1所示电路图,对电路的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就是电流表外接法。
处理数据可用计算法与图像法:(1)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r U E +=,有:测测r I U E 11+= 测测r I U E 22+=可得:122112I I U I U I E --=测 1221I I U U r --=测(2)图像法:用描点作图法作U-I 图像,如图1-1-2所示:图线与纵轴交点坐标为电动势E ,图线与横轴交点坐标为短路电流rEI =短,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电源内阻IUr ∆∆=。
1、2 系统误差分析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I 不就是流过电源的电流0I ,由电路图可知I <0I 。
【1】计算法:设电压表的内阻为V R ,用真E 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真r 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应修正为:真真r R U I U E V ⎪⎪⎭⎫⎝⎛++=,则有:r R U I U E V ⎪⎪⎭⎫⎝⎛++=11真 r R U I U E V ⎪⎪⎭⎫ ⎝⎛++=22真 图1-1-2I 短图1-1-1解得:测真E R U U I I I U I U E V >----=21121221 , 测真r R U U I I U U r V>----=211221可见电动势与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2】图像修正法:如图1-1-3所示,直线①就是根据U 、I 的测量值所作出的U -I 图线,由于I <I 0,而且U 越大,I 与I 0之间的误差就越大,即VV R UI =随着电压的减小而减小,而电压表的示数U 就就是电源 的路端电压的真实值U 0,除了读数会有误差外,可以 认为U =U 0,经过修正后,直线②就就是电源真实值的 U -I 图线,由图线可以很直观的瞧出: 真测E E <,真测r r <。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及典型例题
选修3-1“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比较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流表,也可以用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或者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它们的测量原理都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但由于电表有内阻,以上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但是误差的情况不一样,下面就这几种测定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电流表外接法】这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电路图,只要测出两组U、I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对电路的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对外部电路电阻R来说却是内接法。
【分析方法1】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I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这样就得到多组数据,每两组数据就可以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设某两组U、I的值的大小关系为:U1>U2,I1<I2。
解得:,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I不是流过电源的电流I0,有I<I0,那么测得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 V,用E0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r0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应修正为:解得:,可见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以上是定量计算分析,还可以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分析方法2】图像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E=U+Ir 式中的U 是路端电压, 通过电源的电流I实,测量值和真实值的比较误差来源:电压表分流作用I 实= I A + I V = (I A +VR U )I 实 - I A = I V = VR U (1)可见:U 越小,差值(I 实- I A )就越小。
短路时U=0时,差值(I实- I A )也为0。
电流表外接法实际的U-I 图线中短路电流相等。
U 越大,差值(I 实- I A )就越大,当U 相同时(不等于0),通过电源的电流I 实总在测量电流I A 的右边,这样电动势的测量值E测就会在电源电动势真实值E 真的下方,如图2所示。
关于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几种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关于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几种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两个重要参数,测量它们的准确性对于电源的性能评估和电路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常用方法,并对其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
一、电源电动势的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连接一个高阻抗的电压表或电势计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差。
首先,电源内部可能存在一些电流泄漏,这会导致测量值偏小。
其次,电表的内阻会影响电路的等效电路,如果电表内阻比电源的内阻大,则会导致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偏大。
另外,直接测量法还需要保证测量电阻的阻值尽可能大,以减小测量误差。
2.伏安法测量法:通过测量电源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并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电动势。
这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与直接测量法相比更准确,因为电源的内阻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但仍然存在一些误差,比如电源在实际使用时可能存在的内阻变化,以及测量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接触电阻。
3.电桥法:电桥法是一种精确测量电源电动势的方法。
它通过将电源与标准电阻组成一个电桥电路,调节电桥平衡使得电桥两侧电压为零,从而计算电源电动势。
电桥法的精度高,而且可以消除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但在实际应用中,电桥法要求使用高精度的标准电阻和电压表,且操作较为繁琐。
二、电源内阻的测量方法1.空载法:空载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量电源内阻的方法。
它通过直接测量电源在空载状态下的开路电压和负载接入后的电压降,然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内阻。
但空载法只适用于内阻较小的电源,且测量结果容易受到电缆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
2.负载法:负载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源负载的方式测量内阻的方法。
它通过在电源输出端接入不同负载,并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和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计算内阻。
负载法的准确性更高,能够排除空载法中存在的接触电阻和线路电阻的误差。
但负载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负载的选择,避免电源过载或短路。
三、误差分析在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差源1.电表误差:电表本身的精度和内阻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多种,它们的测量原理都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几种测定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比较如下:1.电流表外接法这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电路图,只要测出两组U、I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对电路的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
图1【分析方法1】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I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这样就得到多组数据,每两组数据就可以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设某两组U、I的值的大小关系为:U>U2,I1<I2。
1解得:,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I不是流过电源的电流I0,有I<I0,那么测得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 V,用E0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r0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应修正为:解得:,可见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分析方法2】图像法:以上是定量计算分析,还可以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如图2所示,直线①是根据U、I的测量值所作出的U-I图线,由于I<I0,而且U越大,I和I之间的误差就越大,而电压表的示数U就是电源的路端电压的真实值U0,除了读数会有误差外,可以认为U=U0,经过修正后,直线②就是电源真实值反映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线可以很直观的看出E<E0,r<r0。
【分析方法3】等效法:把电压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如图1虚线框所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 为r0和R V的并联电阻,也就是测量值,即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电压表和电源组成回路的路端电压,也就是测量值,即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知道,要减小误差,所选择的电压表内阻应适当大些,使得。
【实验方法拓展】教科书上介绍了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如图3所示。
图3调节R,测出两组U、R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是电压表示数,R是电阻箱示数。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常用方法和误差分析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常用方法和误差分析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池的性能和质量。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其误差分析:一、电动势的测量方法:1.伏安法测量:通过测量电池开路电势和闭合电路后的电流,可以计算出电池的电动势。
这种方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精度,以及导线的电阻。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并使用低电阻的导线。
2.维尔斯通桥法测量:通过将电池与一个可变电阻和标准电阻组成的维尔斯通桥相连接,调节电阻使两个终端的电压为零,此时电阻的比值等于电池的电动势的比值。
这种方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电阻的测量精度。
3.伏安特性曲线法测量:通过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下的电流和电压,可以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从曲线中可以读取电池的电动势。
这种方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精度。
二、内阻的测量方法:1. 电池负载法测量:通过将一个已知电阻连接到电池的输出端,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和负载电压,可以由Ohm定律得到电池的内阻。
这种方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电阻的测量精度。
2.交流法测量:通过在电池上施加一个交流信号,测量电池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可以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这种方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交流信号源的稳定性和测量仪器的精度。
误差分析:1.电池的寿命:电池寿命的变化可能导致电动势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电池的电动势会随着使用时间而降低,因此在测试电动势时应使用新鲜电池。
2.测量仪器的精度:使用较低精度的测量仪器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因此在实验中应使用精度较高的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
3.温度效应: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的变化,并在实验室中保持稳定的温度。
4.测量环境:测量环境中的其他电磁干扰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验中应尽量减小电源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干扰,并在静音的实验室中进行测量。
总结: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一项复杂的实验,需要注意许多因素来减小误差。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多种,它们的测量原理都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几种测定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比较如下:1.电流表外接法这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电路图,只要测出两组U、I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对电路的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
图1【分析方法1】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I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这样就得到多组数据,每两组数据就可以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设某两组U、I的值的大小关系为:U>U2,I1<I2。
1解得:,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I不是流过电源的电流I0,有I<I0,那么测得的电动势E和内阻r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 V,用E0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r0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应修正为:解得:,可见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分析方法2】图像法:以上是定量计算分析,还可以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如图2所示,直线①是根据U、I的测量值所作出的U-I图线,由于I<I0,而且U越大,I和I之间的误差就越大,而电压表的示数U就是电源的路端电压的真实值U0,除了读数会有误差外,可以认为U=U0,经过修正后,直线②就是电源真实值反映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线可以很直观的看出E<E0,r<r0。
【分析方法3】等效法:把电压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如图1虚线框所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 为r0和R V的并联电阻,也就是测量值,即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电压表和电源组成回路的路端电压,也就是测量值,即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知道,要减小误差,所选择的电压表内阻应适当大些,使得。
【实验方法拓展】教科书上介绍了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如图3所示。
图3调节R,测出两组U、R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U是电压表示数,R是电阻箱示数。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常用的的方法及误差分析解析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常用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属于高中物理的“恒定电流"教学内容,它也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实验设计,增进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电流表外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电流表的外接法如下图所示,在这个实验电路中,学生只须测出两组U和I的值,即可以计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1.公式计算法分析误差如上图,假设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分别为E测和r测,真实值分别为E和r o假设将电表内阻的影响排除在外,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的原理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E)三=∪1+I1,r测=U2+I2r测。
如果将电表内阻的影响考虑在内,那么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原理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E=Ul+(Il+∪l∕Rv)r,E=U2+(I2+∪2∕Rv)r,将上面四个公式联合计算,可以得出:E测=(Rv/Rv+r)E,r测=(Rv/Rv+r)r o根据这个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2.等效电源法测量误差将电压表和电源视同为一个新电源,等效电源的内阻r效是r和Rv的并联电阻,那么,其测量值r 测=r效=(Rv/Rv+r)r<r o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效为电压表和电源组成回路的路端电压,其测量值E测=E效=(Rv/Rv+r)E<E,由此可知,真实值大于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
3.图像法如果将电表内阻的影响排除在外,测量的原理公式为:E测=U+k测,如果将其考虑在内,那么,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依据,可知其公式为:E=U+(I÷Iv)r,参照下图:在上图中,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的真实电压,而在I真=I测+Iv的实验中,对电压表的电流IV加以忽略而造成误差,当电压的求值越大时,其误差越大。
当U=O时,其误差为零,因而,可以由上图看出E测<E,r测<r。
二、电流表内接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1.公式计算法如上图,假设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分别可以用E测和r测加以表达,而真实值分别用E 和r表达,如果将电表内阻的影响排除在外,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的公式为:E测=Ul+Ilr测=U2+I2r测;如果不将电表内阻排除在外,则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其公式为:z E测E=U1+I1(r+RA),E=U2+I2(r+RA),通过对上述四个公式联立计算,可以得出:E测=E,r测=RA+r>r0由此可知,电动势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误差分析
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误差分析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误差分析1. 实验背景在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电源的电动势是指电源产生的电压,内阻则是指电源输出电流时产生的电阻。
电动势和内阻的大小直接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测定和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并分析误差。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性质和电路分析方法,同时也能够熟悉电路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技巧。
3. 实验原理及步骤(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电桥法测定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桥是用来测量电阻或电容的一种装置,可以测定任意两点间电阻之比或电容之比,从而求得待测电阻或电容值。
在本实验中,电桥的平衡态条件是R1/R3=R2/Rx,通过调整电桥上的一些元件,可以让电桥的电流为零,即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有下式成立:Ux/U0=R2/(R1+R3),其中,U0为电源的电动势;Ux为待测电阻Rx消耗电流时的电压降;R1、R2、R3分别为电桥上的三个电阻。
(2)实验步骤① 将电桥装置连接好,如图1所示。
② 开始测量前,应先调节电位器,使伏特计读数为零。
③ 调节电桥上的调节电位器,使伏特计读数最小。
④ 记录电桥两端电压U1,U2和两侧电阻R1,R2,R3的数值。
⑤ 更改待测电阻Rx,然后再次测量与记录数值。
⑥ 统计数值,并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
(3)实验注意事项① 在使用电桥时应注意电阻和电容的特性,以及测量的精度和误差。
② 在进行实验前,应检查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以及电源的电压是否稳定。
③ 在测量时应保证实验环境的光线明亮,以便观察仪表的指示值。
4. 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本实验共进行了3组测量,分别得到了以下数值。
其中,U1、U2、R1、R2、R3、Rx、Ux分别表示电桥两端电压、电桥电阻与待测电阻消耗电流时的电压降。
| 序号| U1(V) | U2(V) | R1(Ω) | R2(Ω) | R3(Ω) | Rx(Ω) | Ux(V) || --- | --- | --- | --- | --- | --- | --- | --- || 1 | 2.01 | 2.98 | 500 | 1000 | 1000 | 500.5 | 1.49 || 2 | 2.04 | 2.96 | 500 | 1000 | 1000 | 1002.2 | 1.46 || 3 | 2.02 | 2.97 | 500 | 1000 | 1000 | 1501.6 | 1.44 |(2)实验误差分析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实验测量中存在着一些误差。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误差分析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有内阻,使得该实验总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许多同学对此系统误差的分析感到十分棘手,现以甲乙两图为例,介绍三种系统误差分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等效法甲图由于伏特表分流I v 使安培表示数I 测小于电池的输出电流I 真,实验中把变阻器的阻值R 看成是外电路的电阻,因此伏特表应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见甲图虚框内),故实验测得是电池和伏特表这一整体的等效内阻和电动势,因为伏特表与电池内阻并联,所以r 测<r 真。
当外电路R 断开时,ab 两点间电压等于电池的电动势E 测,由于电压表有内阻,所以得到E 测<E 真。
乙图中由于电流表分压U A 使电压表示数U 测小于电池的路端电压U 真,因此电流表应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见乙图虚框内),故实际测得是电池和电流表这一整体的等效电阻和电动势,因为电流表与电池内阻串联,所以r 测>r 真。
当外电路断开时,cd 两点间电压U cd 等于电动势E 测。
二、公式法甲图中乙图中r 测=r 真+R A >r 真E 测=U 示数+I 0(r+R A )=(U V +U A )+I 0r =E 真三、图像法0000r r r r VV V V V V VR U I U I I I R I I R =+=+-=+-+测测测示数示数测量值E ()()000r r r r r VVRR =<=+测真V 0V00V 0V V V V 0V 00V 00V V R r R r I R r R R I R r R r I R r r 1R I +++=+++-=)(0000r r r V V V V R R U I E E R R =+=⋅<++示真真()RR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时,可画出路端电压U 与电流I 关系的图像。
甲图中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分流RU I I I I VV ==-=∆测真 △I 随U V 的示数增大而增大,当U V =0即电路短路时I 真=I 测,即可得到测得的图像与真实图像的关系(如丙图)。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多种,它们的测量原理都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几种测定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比较如下:1.电流表外接法这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电路图,只要测出两组U、I 的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对电路的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
图1【分析方法 1】计算法: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其测量的原理方程为:其中 U、I 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这样就得到多组数据,每两组数据就可以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设某两组U、I 的值的大小关系为: U1>U2,I 1<I 2。
解得:,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的示数 I 不是流过电源的电流I0,有I I 0,那么<测得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E0表示电动势的真实值,r 0表示内阻的真实值,则方程,用应修正为:解得:,可见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分析方法 2】图像法:以上是定量计算分析,还可以利用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来定性分析。
如图 2 所示,直线①是根据U、I 的测量值所作出的U- I 图线,由于 I <I 0,而且U越大, I 和 I 0之间的误差就越大,而电压表的示数U 就是电源的路端电压的真实值 U0,除了读数会有误差外,可以认为U=U0,经过修正后,直线②就是电源真实值反映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线可以很直观的看出E<E0, r <r 0。
【分析方法 3】等效法:把电压表和电源等效为一新电源,如图 1 虚线框所示,这个等效电源的内阻r 为 r 0和 R V的并联电阻,也就是测量值,即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电压表和电源组成回路的路端电压,也就是测量值,即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知道,要减小误差,所选择的电压表内阻应适当大些,使得。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及误差分析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及误差分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是每个实验室中常见的电学实验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并进行误差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有一个电源、一个准确的伏特表、一根准确的接线和一些标准电阻。
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步骤:1.连接电源和伏特表:将电源的正极与伏特表的正极相连,电源的负极与伏特表的负极相连。
2.调节伏特表的测量范围:根据电源的电动势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并将伏特表调节到这个范围。
3.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将伏特表的测量引线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记录下伏特表的示数,这个数值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4.连接标准电阻:将标准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伏特表的负极。
5.测量电源的内阻: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电源的内阻,即R=E/I,其中E是电动势,I是通过电路的电流。
6.重复测量:上述步骤可以重复多次,取不同的标准电阻值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误差分析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指导我们正确解读实验数据和结果。
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差:1.仪器误差:伏特表的示数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这个误差,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精确的仪器或者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连接线的内阻:实际上,连接线也会有一定的电阻,这个电阻被称为内阻。
这个误差可以通过使用更好的连接线来减小。
3.电源的稳定性:电源的电动势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为了减小这个误差,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稳定的电源,或者让电源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量。
4.实验环境的影响: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这个误差,我们可以控制好实验环境,并进行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的监测记录。
总结一下,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一项常见的电学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连接电源和伏特表,使用标准电阻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在进行误差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仪器误差、连接线的内阻、电源的稳定性和实验环境的影响。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误差分析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误差分析
一、电源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电源电动势测量方法有开路电压法和负载电压法。
1.开路电压法:将电源的正负极端口开路,直接测量其输出电压。
这
种方法适用于内阻较高的电源,可以有效避免负载对电动势的影响。
但开
路电压法无法反映电源的内阻情况,只能获得电源的暂态特性。
2.负载电压法:将电源连接到额定负载上,测量电源输出电压,然后
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源内阻。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阻较低的电源,可以同时
测得电动势和内阻两个参数。
但负载电压法会因负载的变化而影响测量结果,对于负载变化较大的电源,测量结果可能较不准确。
2.温度影响:电源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电源内部温度升高。
高温会引起电源输出电压的漂移,从而产生电动势误差。
3.电缆损耗:长距离的连接电缆会产生电阻,导致电源输出电压下降。
特别是在高频率下,电缆的电阻和电感会更加显著地影响电源电压。
4.测量仪器误差: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会对电源电动势测量结果产生
较大影响。
包括电压表的精度、内阻和灵敏度等。
三、改进方法
1.降低电源内阻:通过更好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减小电源的内阻,可
以降低负载对电源电动势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温度补偿:使用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电源内部温度,通过补偿电动势
的漂移,减少温度引起的误差。
3.优化电缆选择:选择低电阻、低电感的电缆,减小电缆的损耗和干扰对电源电压的影响。
4.使用高精度仪器:选择精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比较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比较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评价电源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人们常常进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该实验通过连接电源、电阻和电流表,测得电源输出电流和电源端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本文将对“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比较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常用的方法是将电源接入电路,测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然后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的电动势。
然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本身的误差、电源输出不稳定、电源内部电阻等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电源输出不稳定也是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之一、电源的输出有可能受到温度变化、电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输出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值不稳定。
为了减小这种影响,可以使用稳压稳流电源或者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
另外,电源内部电阻是衡量电源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电源内部电阻会导致电源输出电压在负载电流变化时发生衰减。
在测量电动势和内阻时,需要采用恰当的电路示意图,考虑电源内阻的影响,以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比较“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的误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测量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误差。
此外,还应该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对于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比较,我们需要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误差、电源输出的稳定性以及电源内部电阻等因素。
在实际测量中,应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同时,还应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测量和误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误差分析是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测量结果的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和判断。
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同样需要进行误差分析。
本文将从电动势的测量误差、内阻的测量误差以及可能产生误差的其他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来分析电动势的测量误差。
电动势是电源提供给电路的总能量,可以理解为电源本身的电压。
测量电动势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有伏特计法和法拉第电磁感应法。
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引入不同的误差。
在使用伏特计法测量电动势时,误差主要来自于伏特计的灵敏度和内阻。
伏特计的灵敏度是指伏特计在读出电压时的最小可测量电压变化量。
如果伏特计的灵敏度较低,那么测量电动势时可能无法准确读出小电压的变化。
此外,伏特计本身也存在着内阻,会带来一定的测量误差。
因此,在使用伏特计法测量电动势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伏特计,尽量减小内阻,并在读数时注意准确度。
而在使用法拉第电磁感应法测量电动势时,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引入误差的外界磁场和变化速度。
法拉第电磁感应法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磁通量来测量电动势的,而外界的磁场会干扰测量。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保证周围的磁场稳定,并且要尽量减小测量电路中的磁感应强度。
此外,测量电动势时改变电路中的磁通量的速度也会影响测量结果,需要注意控制变化速度,使其尽量稳定。
其次,我们来分析内阻的测量误差。
内阻是指电源本身存在的电阻,会阻碍电源提供给外部电路的能量传输。
测量内阻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电动势分配法或电流比较法。
在使用电动势分配法测量内阻时,误差主要来自于电流表和伏特计的灵敏度。
电流表的灵敏度决定了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变化量,伏特计的灵敏度决定了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变化量。
如果电流表或伏特计的灵敏度较低,则无法准确测量小电流或小电压的变化。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流表和伏特计,并注意其准确度和灵敏度。
使用电流比较法测量内阻时,误差主要来自于电流源的稳定性和标准电阻的准确度。
简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及误差
简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及误差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电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其目的是衡量电源的性能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误差。
一、测量电源电动势的方法:1.直接测量法:将电源接入一个回路,然后使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输出的电压,即可得到电源的电动势。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不适合对于电动势变化较大的电源,因为电压表的量程有限,无法测量较高的电压。
2.电压比较法:使用一个已知电压输出的标准电源和待测电源串联,然后使用电压表测量两者的电压差。
通过比较两者的电压差,可以间接地得到待测电源的电动势。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电源,但需要一个已知电压输出的标准电源作为参照。
二、可能产生的误差:1.电压表的误差:电压表的精度限制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的电压表的精度一般在0.1%~1%之间,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压表来进行测量。
同时,在测量时要注意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如选择合适的量程、保持电压表和待测电源之间的接触良好等。
2.电源内部电阻的误差:实际电源的内阻会对电动势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当内阻较大时,待测电源的输出电压会因为内阻的电压降而降低,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因此,在测量电源电动势时,要选择内阻较小的电表和较低阻抗的回路,以减小内阻的影响。
3.电源状态的稳定性:电源的电动势可能会随着使用时间和负载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为了减小这部分误差,可以在实验前对电源进行预热,使其稳定在一个状态。
同时,在测量时要尽量保持负载恒定,避免负载的变化对电源的输出造成干扰。
总结起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是电路实验中常见的操作,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合适的校准和补偿,以减小实验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方法研究及误差分析摘要:本文就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做进一步研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伏安法测量带来的误差,并结合新教材对该实验的多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还简单介绍了精确测量电源电动势的仪器——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误差分析 方法总结电学实验向来是高考实验题的首选素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中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是高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体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学习应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技巧,还能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但我们似乎不应该满足于这最基本的收获。
如果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你就会发现,课本上的这个实验本身存在着无法消除的系统误差,那么弄清楚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并且具体算出误差的大小对精确测量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人教版的新教材就该实验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使该实验更为灵活、创新,为学生开拓了更广的思路。
下面我们就对这一实验做进一步的挖掘,先弄请其误差的来源及其大小,再结合新教材探寻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实验方法。
一、 伏安法(U-I 法)1、方法介绍这是人教版的老教材提供的常规方法(如图1),由E=U+Ir ,如果能测出U ,I 的两组数据,就可由两个关于E ,r 的方程解出E ,r 。
基本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可变电阻。
在本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公式法: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2)图象法以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U,I 值画U-I 图象(如图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 ,可知U 为I 的一次函数,图象应是一直线。
当I=0,属于断路情况,此时U=E ;当U=0,属于短路情况,此时I=I 短=E/r ,由此可知r=E/I 短。
2、误差分析在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入会带来一定的实验误差。
那么到底是电流表的内接(图3)还是外接(图4)误差更小一些呢。
下面我们尝试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比较这两种接法所带来的误差。
r I U E 12+=r I U E 11+=211221I I U I U I E --=2112I I U U r --=短图2(1)公式法:在通常较为粗略的数据处理时,就把电流表的示数I 作为通过电源的总电流,把电压表的示数U 作为电路的路端电压,求得的结果我们暂且称之为测量值E 测和r 测。
如果考虑到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则电表的读数就不再准确。
下面我们分别就电流表的内接和外接两种情况来讨论一下E ,r 的真实值与测量值间的差别 ①电流表内接(如图3,设电压表内阻R v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I v ,使电流表的测量值I 小于流过电源的电流I 真,即有I 真=I+I v ,而I v =U/R v ,修正后有②电流表外接(如图4,设电流表内阻R A )由于电流表的分压 U A ,使电压表的测量值U 小于路端电压U 真,既有U 真=U+ U A ,而U A =IR A ,修正后有(2)图象法:作U-I 图象①电流表内接电压表的测量值,即为准确的路端电压,但电流表的测量值I 小于总电流I 真,有I 真=I +I V ,又∵I v =U/R v ,∴U 越大,I V 越大,I 真与I 的偏差越大。
只有在短路时,U=0,I V =0,才有I 真=I=I 短。
如图5所示,实测的图线用实线表示,经过I V 修正后的真实图线用虚线表示。
经过比较可得:测测r I U E 12+=测测r I U E 11+=211221I I U I U I E --=测2112I I U U r --=测真真r R U I U E V ⎪⎪⎭⎫ ⎝⎛++=222真真r R U I U E V ⎪⎪⎭⎫ ⎝⎛++=111测真E R U U I I U I U I E V>----=12211221测真r R U U I I U U r V>----=122112真真r I R I U E A 111++=测真E I I U I U IE =--=211221真真r I R I U E A 222++=测真r R I I U U r A <---=2112图6 12E 短图5②电流表外接电流表的测量值,即为准确的总电流,但电压表的测量值U 小于路端电压U 真,有U 真=U+U A ,又∵U A =IR A ,∴I 越大,U A 越大,U 真与U 的偏差越大。
只有在断路时,I=0,U A =0,才有U 真=U=E 。
如图6所示,实测的图线用实线表示,经过U A 修正后的真实图线用虚线表示。
经过比较可得:(3)等效电压源法一个电源如果不计内阻或内阻为零,则它为一理想电压源。
实际的电压源都有一定的内阻r ,故一个实际电压源可以用理想电压源与电阻r 串联来表示。
等效电压源定理(戴维南定理)内容是: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等于该网络的开路电压,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去电源电动势以外网络的总电阻。
如图7,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等于a 、b 两点开路时的端电压,等效内阻等于有源网络中除去电源电动势的总电阻。
接下来我们就用等效电压源法来分析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
①电流表内接(如图3,设电压表内阻R v ,待测电源E 和r )将电压表R V 和电源看成是一个电压源,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为将可变电组R 两端开路时的端电压U ,即等效电压源内阻r ’为R V 与r 的并联,即在等效电压源的电路中,电流表测的就是总电流,电压表测的就是路端电压,由E=U+Ir 求得的E 测,r 测,便是此等效电压源的E ’,r ’由于一般电压表R V >>r ,∴E 测≈E ,r 测≈r 误差较小,一般采用这种接法测电动势和内阻。
②电流表外接(如图4,设电流表内阻R A ,待测电源E 和r )将电流表R A 和电源看成是一个电压源,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为将可变电阻R 两端开路时的端电压U ,即E U E ==’,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 ’为R A 与r 的串联,即r R r A +=’同理 真测E E <⎪⎪⎭⎫ ⎝⎛=<短真测I E r r r 真测E E =⎪⎪⎭⎫ ⎝⎛=>短真测I E r r r图7 E rR R U E V V ⋅+==’r RR R r V V ⋅+=’ER r E E r R R E E V V V <+=⋅+==1’测rR r r r R R R r r V V V <+=⋅+==1’测rr R r r A >+==’测EE E =='测由于一般电源的内阻和电流表的内阻相差不多,采用这种方法时,使内阻的测量误差非常大。
除了伏安法外,新教材还介绍了伏欧法和欧安法。
二、伏欧法(U-R 法) 1、方法介绍:如果能得到U ,R 的两组数据,同样能求得E 和r 。
实验器材:电压表,变阻箱,如图8。
(1)公式法(2)图象法由I=U/R 把变量R 转换成I ,通过U-I 图象求E 和r 。
2、误差分析:由于实验中电压表电阻R V 的存在,具有分流的作用,I 真=U/R +I V ,类似于伏安法电流表内接情况的误差分析。
三、欧安法(R=I 法)1、方法介绍:E=U+Ir=IR+Ir如果能得到I ,R 的两组数据,也能求得E 和r 。
实验器材:电流表,变阻箱,如图9。
(1)公式法(2)图象法由U=IR 把变量R 转换成U ,通过U-I 图象求E 和r 。
2、误差分析:由于实验中电流表电阻R A 的存在,具有分压的作用,U 真=IR+U A ,类似于伏安法电流表外接情况的误差分析。
四、补偿法以上讨论的三种方法,都存在着系统误差,虽然通过前面的误差分析我们可以算到准确r RU U Ir U E +=+=r R U U E 222+=r R U U E 111+=()12212112R U R U U U R R E --=()12212112R UR U R R U U r --=()212112I II I R R E --=211122I I R I R I r --=r I R I E 111+=r I R I E 222+=的结果,但毕竟不方便。
我们希望能寻求更简便,更准确的实验方法或实验仪器来测量电源电动势。
要想准确的测一个电源的电动势,必须在没有任何电流通过该电源的情况下测定它的路端电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利用补偿法。
原则上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电路,其中E x 是待测电源,E 0是可以调节电动势大小的电源,两个电源通过检流计G 反接在一起。
当调节电动势E 0的大小,使检流计的指针不偏转(既电路中没有电流)时,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大小相等,互相补偿,即E x =E 0,这时电路达到平衡。
为了得到准确、稳定、便于调节的E 0,实际中采用如图11所示的电路代替上面的电路。
在这个电路里,供电电源E ,制流电阻R(调节R 可以改变供电电源的输出电流)和滑线电阻AB 所组成的回路,叫做辅助回路,它实质上是一个分压器,电流流过滑线电阻时,电势从A 到B 逐点下降,在A 、B 间拨动滑动接触头C ,就可以改变A 、C 段电阻两端的电压U AC 。
标准电源Es 、待测电源Ex 与检流计所组成的支路叫补偿回路。
测量时,把开关拨到位置“1”,滑动C 使检流计指零,则E s =U AC =IR AC ,再将开关拨到位置“2”,滑动C 使检流计再指零,则s ACAC AC AC x E R R IR U E ⋅==='''。
只要能读出两次AC 间的电阻,即可求得Ex 。
这便是电位差计(可用来准确测量电源电动势的仪器)的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1》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7月 [2]《电磁学》 赵凯华 陈熙谋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工学》秦光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李琪宏 “等效电压源法分析负载的最大功率”,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35卷第6期,2006年B 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