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2016年9月9日整理•一、背景: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割据混战。

•(时代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二、儒家——孔孟之道

1、孔子(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政治思想:“仁”和“礼”(“仁”的核心精神是“爱人”爱人如己,孔子的爱有是差等的。

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礼”是指西周的奴隶主贵族的等级制度(局限性)。

•治国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德治。

•哲学思想:注重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体现了以人为本)

•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子弟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并重、温故知新等。

2、孟子(战国):

❶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信四种道德规

❷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❸提出“君轻民贵”的民本思想。

3、荀子(战国):

天人关系:“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吸收道家思想)学习的最高目标:把握“礼”。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治国思想:礼法并重(吸收法家的思想)

思考:

1、荀子的思想中既吸收了道家的思想,也吸收了法家的精华,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那为什么还要把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荀子思想的核心仍然是“仁政”和“礼”,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但他的学说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种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从而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二、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春秋)

(1)“道”

道可道,非常道。

不是永久、永恒

意思是,道如果能用语言说出来的话,那

它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万物滋生的源头,是世界的根本。

(2)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3)朴素的辩证法:

老子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矛盾对立双方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如:高和矮、有和无、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可以相互转化。

(4)小国寡民——消极倒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从分裂走向统一,面对这一历史潮流和乱世,老子找不到更为有效的思考方式,希望回归到他理想中的小国状态。这一思想显然违背了当时历史潮流,带有保守性。

2.庄子(战国)

(1)“齐物论”

(2)崇尚自然,追求逍遥

三、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1.“法”“术”“势”相结合

2.加强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3.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主张进行社会改革,以适应社会大变革发展的需要)

4.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四、墨家(代表平民利益)

兼爱(博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尚贤(举贤才)、节俭

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对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汉代儒学

一、春秋战国:“丧家犬”的学说

二、秦朝:被毁灭的学说——焚书坑儒

1.焚书坑儒的原因: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统治。

2.焚书坑儒的概况

3.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1)实质: 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2)积极影响: 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3)消极影响: ①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三、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

1.正统地位确立的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 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董仲舒儒学新: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是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

(2)“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

积极: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消极: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合法化、神化王权;为儒学披上神学的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3)“三纲五常” :

积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注入道德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极: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因此,被统治者采纳并确立为官方统治思想。

2.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3.传播儒学的基地:太学 (儒学教育官方化,进一步提高儒学的地位)

4.正统地位确立的意义:

①抑制了暴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③加强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进步。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的局面

一、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政治:工商业阶层队伍扩大

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明清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社会统治危机

矛盾思想界出现继百家争鸣后又一次活跃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