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庐山游记
书院教育
![书院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c1db71ef78a6529647d53f9.png)
私学教育
私学的产生和兴起: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学
• 汉代经师讲学兴盛;一般称“精舍”或“精庐”; 学生分“私淑弟子”“著录弟子”和“及门弟子”。
• 魏晋南北朝出现儒佛道兼综的私学。
• 隋唐:私学继续存在。
• 五代、宋:出现一种高层次的私学——书院。
• 关于书院起源,学界存在三种争议:
• 书院之谓
• 办学性质—私学分化发展的结果,高层次的私学。 • 办学内容—读书治学场所,学术研究基地,藏书 刻书阵地,尊贤祭祀的高地。 • 思考:当今高校的办学任务?
• 参考:李国均《中国书院史》;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等
• 书院——读书治学
• 书院——讲学讨论
• 书院——藏书刻书
• 书院——尊贤祭祀
• 一是认为,书院起源于唐代。朱熹《石鼓书院记》:“故 有书院,起唐元和间,州人李宽之所为。”柳诒徵也称: “书院起于唐而盛于宋。” • 二是认为,书院产生于五代。盛朗西认为:“书院以白鹿 洞为最早。”章柳泉也认为:“书院始于南唐建立的白鹿 洞学馆。” • 三是认为书院起于宋代。洪迈和王夫之均持此观点。 • 思考:你们怎么看?
岳麓书院学规
•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 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 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 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 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 应天书院
• 书院历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晋,杨悫(que)在归德 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 • 1008年,当地人曹诚“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杨 悫)之庐”,在其旧址建筑院舍150间,藏书1500卷, 并愿以学舍入官,并请令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主院,以 曹诚为助教,经由应天府知府上报朝廷,受到宋真宗 赞赏,翌年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 •
胡适散文庐山游记
![胡适散文庐山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d0c9eae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8.png)
胡适散文庐山游记胡适散文庐山游记导语: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胡适散文庐山游记,欢迎大家阅读!十七,四,九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
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
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
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
因作绝句记之: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
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
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
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
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
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使道桥,楷朱子起的名字。
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凿石鹿置洞中。
这两人真是大笨伯!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
南唐升元中(937—942)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
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落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
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远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
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
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
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和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和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和朱。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八年级语文(新优质)质量监测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八年级语文(新优质)质量监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8d38d2f55270722182ef70a.png)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新优质初中(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31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3)句还需填写作者。
(12分)(1)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2)冰霜正惨凄,▲。
(刘桢《赠从弟(其二)》)(3)烈士暮年,▲。
(▲《龟虽寿》)(4)八方各异气,▲。
(曹植《梁甫行》)(5)▲,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6)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7)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8)▲,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10)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山水高低有致的句子是“▲,▲”。
2.给加点字注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骤.雨(▲)(2)深恶.痛疾(▲)(3)仁cí(▲)(4)锐不可dāng(▲)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2分)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
”清风文学社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4.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短语。
(3分)5.小明同学找到三则关于“诚信”的材料。
(6分)【材料一】近日,选修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学生,都收到了一封由授课老师苏湛发来的警示邮件:有22名学生因为期末考试文章抄袭,相关选修课成绩被判为零分。
邮件强调:“此分不可更改。
”(节选自《现代教育报》2018年9月19日A3版)【材料二】▲本报讯江苏省首批诚信示范街区名单近日公布,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榜上有名。
那个改变庐山历史的西方人
![那个改变庐山历史的西方人](https://img.taocdn.com/s3/m/87c4821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7.png)
那个改变庐山历史的西方人牯岭· Kuling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㈠慧远的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的大趋势。
㈡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
㈢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胡适《庐山游记》牯岭雪夜日落5点20分,太阳穿过鄱阳湖上浓浓的水雾,第一缕阳光开始向东依次铺满庐山的山谷。
5点40分,第一辆采买车从山下归来,满载着一天的蔬菜和肉禽。
6点钟,早点摊开始营业。
6点半钟,车辆和行人不约而同地涌上街面,这个名为“牯岭”的小镇便完完全全的从睡梦中醒来了......牯岭夜景初来庐山的游人总会惊诧于这里竟有一座如此设施完备的小镇,可以为游人提供一切日常所需。
然而,就在一个多世纪前,人们还不敢想象山谷里如何会出现一座城镇,当时除了砍柴的山民和零星的探险者,这里几乎就是人迹罕至。
美庐别墅原英国进出口公司1886年的初冬,一位来自西方的年轻探险者李德立在中国向导的引领下,走上了庐山九十九盘古道登山的路。
这次登山的目的原本极其简单,他只想在这山上选一块地,建一座可以避暑消夏的房子。
正是他登山后的这么一眼,庐山几千年的历史从此改变。
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庐山好汉坡今天,庐山的别墅享誉海内外。
600余栋遍布山间的别墅姿态各异,很多别墅已经存在了100多年,它们几经易手,主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它们最初的主人都是从那个叫李德立的英国人手中购得建房的土地。
李德立亲笔签名的书(庐山图书馆藏)1894年李德立私人图书馆的书签(庐山图书馆藏)1925年及1933年的借书记录(庐山图书馆藏)这个改变庐山历史的人——英国基督教美以美会的传教士李德立。
没有人记住他上山的具体日期,只知道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也没有人描绘过他长什么样子,是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还是黄色的头发褐色的眼睛;更没有人提到他是披着大氅还是穿着皮服,是背着行囊还是空着两手;没人知道。
人们知道的只是这个英格兰肯特郡走出来的传教士,很年轻很年轻,年轻得只有22岁,还知道他此时来到中国还不到一年。
胡适经典散文集
![胡适经典散文集](https://img.taocdn.com/s3/m/91a0d22f5727a5e9856a61f8.png)
胡适经典散文集导读:胡适是中国第一位提倡白话文的学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在胡适的散文中,拥有先进的思想,有着旧文化和新文化的碰撞,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值得我们仔细阅读。
以下文章选自《胡适散文》,一起随着胡适先生的优美散文感悟他领悟到的哲理吧。
1. 《记辜鸿铭》:我远远的望见他把我的报纸传给同坐客人看。
我们吃完了饭,我因为身边只带了这一份报,就走过去向他讨回那张报纸。
大概那班客人说了一些挑拨的话,辜鸿铭站起来,把那张《每周评论》折成几叠,向衣袋里一插,正色对我说:“密斯忒胡,你在报上毁谤了我,你要在报上向我正式道歉。
你若不道歉,我要向法庭控告你。
”我忍不住笑了。
我说:“辜先生,你说的话是开我玩笑,还是恐吓我?你要是恐吓我,请你先去告状;我要等法庭判决了才向你正式道歉。
”我说了,点点头,就走了。
>>>>>>/sanwen/78672.html2. 《庐山游记》: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
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
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
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
因作绝句记之: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sanwen/78670.html3. 《差不多先生传》: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庐山记游
![庐山记游](https://img.taocdn.com/s3/m/b81af86c31b765ce05081425.png)
庐山记游遥想庐山,自中学始,已是经年,终于成行,在这个夏日,于我,不是避暑,而是缘于心灵之呼唤。
从南山始上,山路崎岖,稍有不适,但见竹树葱翠,渐渐心有沉浸。
入住牯岭新世纪,稍微休整,开始庐山之游。
步行花径,虽导游把如琴湖说的惟妙惟肖,然因其是铲除大林寺而蓄其湖,实是失望。
自然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已是无存,但依然游人如织。
或是因为“白司马花径”里的白居易石像吧,许多人争相合影,像前小池绿荷一片,让我独喜这一片翠意。
花径出来步入锦绣谷。
天桥之传说是夸张的,一路走下去倒真的是一幅锦绣,有险峻之美,据说是当年名僧慧远采撷花卉与草药之地。
只是,如今,有谁能如慧远般以禅心享受这一片锦绣?亲自感受仙人洞,绝无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喟。
也许是岁月遥遥,如今的仙人洞倒是香火缭绕,吕洞宾安坐于几个女道士中间,不知他是否还能感受到“一滴泉”的叮咚悦耳?午后,由自然转入人文。
淡淡无痕的“谈判台旧址”远没有在庐山会议旧址前来的震撼,因为历史在人心,少年读“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不仅是一个伟人对另一个伟人的盛赞,更是一种相惜之怀吧。
这个指挥过百团大战,指挥过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在文革饱受其辱。
在这个炎热的中午,站在那里,内心唏嘘不已,虽人流汹涌,但那一刻,我心滚动于历史的烟云。
在美庐别墅,感受一份清幽,抛开政治不谈,单单蒋宋之姻亲,在这样的院子,这样的树木,这样的水声里无论怎样的心事都会随风而逝吧。
同一幢房子,国共两党最高之领袖,这令人玩味。
“美庐”,这意味深长的名字即使是附会的,也让观者赞叹不已。
坐在院内的石凳上,不远处有几人在打牌,头顶大树参天,想想今日之平凡如你我安坐于此一刻,想想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风云际荡的历史,真是沧海桑田匆匆过。
晚上,本想去看一场《庐山恋》,宝宝下午流了鼻血,或是旅途劳顿不适,便随她们在宾馆里。
她们两个看书,我自己也看书,间或看电视,看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世界。
万国博览——庐山牯岭
![万国博览——庐山牯岭](https://img.taocdn.com/s3/m/9bafb654011ca300a6c390df.png)
3、庐山别墅结构
木结构
石木结构
砖木结构
木结构别墅
筑多别 。为墅
木的 质墙 ,体 铁多 皮为 屋木 顶质 ,鱼 下鳞 层墙 用版 石, 墙柱 砌子
4、别墅墙体类型
方整墙体
一面镜墙体
乱石插花墙体
自然断面墙体
方整墙体
但墙 外 法石 糙都这
是体 墙 砌料 。很种
与线 用 筑厚 规墙
﹐
大 日僧
笑相陶慧
而送潜远
白居易草堂
《 恋人绝峰匡
庐 恋白,北庐
山 不乐又寺奇
草 能天甲曰秀
堂 去见庐遗,
记 。而山爱甲
》 因爱。寺天
面之元。下
峰,和介山
腋若十峰。
寺远一寺山
,行年间北
作客秋,峰
为过,其曰
草故太境香
堂乡原胜炉
。,
,
浔阳江畔《琵琶行》
千 移寻忽醉主浔 呼 船声闻不人阳 万 相暗水成下江 唤 近问上欢马头 始 邀弹琵惨客夜 出 相者琶将在送 来 见谁声别船客 , ,?,,,, 犹 添琵主别举枫 抱 酒琶人时酒叶 琵 回声忘茫欲荻 琶 灯停归茫饮花 半 重欲客江无秋 遮 开语不浸管瑟 面 宴迟发月弦瑟 。 。。。。。。
万国博览
庐山牯岭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
(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 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 学大趋势。
(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 趋势。
——胡适《庐山游记》
一、人文庐山
1500 4000
庐山植物资源
![庐山植物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b496add26fff705cc170a72.png)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考察)报告标题庐山地区植物资源实习报告姓名:院部:年级:学号:填表日期:庐山地区植物资源目录1.庐山地区地理概述一,概述2.庐山地区植物地理一,1895年开发以前庐山植物概况二,1895年开发后的庐山植被概况三,现今庐山植被概况四,主要实习点—庐山植物园五,庐山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小结庐山地区地理概述一,概述有着“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的庐山,地处东经115°30′-116°20′,北纬29°20′-29°50′。
坐落于江西省北部东至鄱阳湖,西至瑞昌县,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
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2,周长约70km。
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庐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降水丰沛,相对湿度大可达74%。
庐山是地垒式断块山,绵延着90余座山峰,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其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因其山高谷深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形成了庐山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特点。
庐山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植物生长茂盛,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植物有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热带、亚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7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庐山地区的植物不仅种类丰富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庐山植物园更是自然界的瑰宝,庐山植物园现已建成展览、生产、试验区共10个,温室2000平方米,收集、保存活植物3400余种,收藏植物腊叶标本16万号,成为中外人士来庐山游览观光必到之地和传播植物学知识的课外教学课堂。
庐山地区植物资源一,1895年前的庐山植物景观建设古代建设时期(1840年以前)此时段属个人小范围零星种植期,多结合庭园美化及其周边绿化进行。
有史可查的有:董奉的“杏林”、庆云庵的“万杉”、黄龙寺的“三宝树”。
读庐山游记有感
![读庐山游记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48ced584254b35eefd344f.png)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人之一的胡适先生,自幼熟读经书,经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后来赴美留学,吸收了西学思想,归国后在文化和学术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他提倡的白话文创作和“活的文学”、“真的文学”、“人的文学”的革故鼎新之主张,影响深远,泽被后世。
源于此,他的散文“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博约笃厚,自成一派,“甚或超过他的新诗,而居其创作成绩的首位”,这恰好印证了他在《什么是文学》中所言:“文学有三个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胡适散文内容博杂,意蕴悠长。
胡适最提倡写传记散文,认为“模范人物的传记”,“可以做少年人的良好的教育材料。
”例如在《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中,他力推富翁杨斯盛赈灾捐款的慈善之心和“破家兴学”的明智之为,在《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中,力赞美女昭君出赛和番的爱国之举,在《高梦旦先生小传》中深情回忆了梦旦先生“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和“没有利心,没有名心,没有胜心”的高贵品质。
适之的传记散文都是有史有据,此情恳切,令人深思,体现了“纪实传真”的思想。
胡适的杂文思想深刻,生动幽默。
譬如《差不多先生传》一文运用了夸张手法和巧妙的构思,刻画了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针砭了国民的劣根性,深刻又不乏幽默。
文中写差不多先生“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语言之畅,意蕴之深堪成为散文珍品。
胡适的游记不多,可是情景理交融,于素朴的叙写中穿插历史的考据,清新厚重,颇动人心。
譬如《庐山游记》一文,作者除了描写松涛杜鹃白鹿洞万山寺秀峰寺等美景之外,更多的则是对庐山文化和洞寺文化的探源与思考。
文中写道:“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
庐山游记阅读答案
![庐山游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38eb1b6c85ec3a87c2c525.png)
篇一: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文/丰子恺(有改动)品读:本文系作者1956年所作游记散文《庐山游记》中的一部分,为读者揭开了庐山的神秘面纱。
文章写景状物,从容不迫,随意自然;情感率真,语言朴质,而似乎信手拈来的诗文典故又使文章显得气韵生动,极富情趣。
1.选文围绕“庐山面目”而写。
第①段生动地说明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________;第②段揭开了一个常人不知的“庐山真面目”:________。
2.品味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①第二段中加粗的“凭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第二段中加粗的“太”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________________3.画线句①的表达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4.通过画线句②,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个性?________________1.庐山多雾(白云出没,作怪)庐山天桥没有桥2.①面对庐山古迹怀念古人,感慨往事。
②表示否定;作者一方面从照相的角度肯定它没有出格,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它像“商业广告”一般让人上当,因而“略感不快”。
3.按由近及远的顺序,生动地描写了“凭窗远眺”所见的树林阴翳、白云变幻的美妙景象;同时连用四字短语和结构相近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4.特立独行、心态平和、心境闲适、自得其乐。
来源:学习周报语文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2009-2010学年第20期总第176期苏教版题型:048篇二:庐山游记阅读答案篇三:庐山游记阅读答案作者:来源:文章阅读网时间:2014-12-11 12:29 阅读:国庆前夕,说自驾到庐山走走,只是随意地一说,哪知欣然成行了。
我们是国庆前一天下午到九江的。
第二天天刚亮,从九江宾馆出发,不久,就开始登山了。
说是登山,其实是车载我们上去的。
二十余公里绕来绕去的盘山公路,我们小心地走了四十余分钟,才来到庐山山门口,真是“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看手机,整七点。
站在门口,伸了个懒腰,正欲踏步入门,忽听说离牯岭镇尚远,牯岭镇才是景区的起点,我们忙又驱车向前。
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教学提纲
![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d04ec3a0116c175f0e485c.png)
庐山游记阅读答案篇一: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文/丰子恺(有改动)品读:本文系作者1956年所作游记散文《庐山游记》中的一部分,为读者揭开了庐山的神秘面纱。
文章写景状物,从容不迫,随意自然;情感率真,语言朴质,而似乎信手拈来的诗文典故又使文章显得气韵生动,极富情趣。
1.选文围绕“庐山面目”而写。
第①段生动地说明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________;第②段揭开了一个常人不知的“庐山真面目”:________。
2.品味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①第二段中加粗的“凭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第二段中加粗的“太”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________________3.画线句①的表达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4.通过画线句②,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个性?________________1.庐山多雾(白云出没,作怪)庐山天桥没有桥2.①面对庐山古迹怀念古人,感慨往事。
②表示否定;作者一方面从照相的角度肯定它没有出格,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它像“商业广告”一般让人上当,因而“略感不快”。
3.按由近及远的顺序,生动地描写了“凭窗远眺”所见的树林阴翳、白云变幻的美妙景象;同时连用四字短语和结构相近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4.特立独行、心态平和、心境闲适、自得其乐。
来源:学习周报语文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2009-2010学年第20期总第176期苏教版题型:048篇二:庐山游记阅读答案篇三:庐山游记阅读答案作者:来源:文章阅读网时间:2014-12-11 12:29 阅读:国庆前夕,说自驾到庐山走走,只是随意地一说,哪知欣然成行了。
我们是国庆前一天下午到九江的。
第二天天刚亮,从九江宾馆出发,不久,就开始登山了。
说是登山,其实是车载我们上去的。
二十余公里绕来绕去的盘山公路,我们小心地走了四十余分钟,才来到庐山山门口,真是“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看手机,整七点。
站在门口,伸了个懒腰,正欲踏步入门,忽听说离牯岭镇尚远,牯岭镇才是景区的起点,我们忙又驱车向前。
温泉活动策划书
![温泉活动策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0763ae83ba0d4a7303763a04.png)
温泉活动策划书前言天沐温泉作为一家刚起步的新型企业,主要以娱乐、休闲、度假为主,欲想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必然离不开广告的宣传。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九江),景点到处都是,所以天沐温泉面临的竞争很大。
目前,天沐温泉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相对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
为了进一步推广,达到大众消费。
结合目前的具体状况分析,并对消费者进行消费引导,必须有一系列的广告策划,来提升天沐温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一,九江旅游背景分析: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与湘、鄂、皖三省相邻,是江西省的北大门及唯一的沿江开放的城市。
现辖市(瑞昌市),两区(庐山区、浔阳区),九县(星子、都昌、永修、德安、武宁、修水、湖口、彭泽、九江县)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432万,城区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46万。
九江的历史,一直可以追到秦汉时期,历史以浔阳、柴桑、江州等著称于世。
明清时期已发展成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130多年前,被迫成为帝国主义的通商口岸。
九江的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她北临长江,南依庐山,东傍鄱阳湖。
我国最长的水上运输通道长江,与我们南北铁路的大动脉京九铁路成为十字交汇中心,九江成了江西的被大门。
九江又是一座中外遐迩的旅游城市,20XX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
全市境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近400余处,形成了一个规模大、数量多、类型全、品位高。
所辖六区(牯岭、山南、沙河、永修、浔阳、共青)。
二点(石钟山,龙宫洞),一线(长江,鄱阳湖水上旅游线)的大型旅游区。
其龙头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为我国首次,世界罕有。
同时,庐山又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二、庐山天沐温泉的分析:1.地理位置分析:天沐温泉在庐山脚下,南临鄱阳湖,北靠昌九高速公路、庐山机场、京九铁路。
105国道经此而过,便利的交通给天沐温泉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天沐温泉的历史分析:天沐温泉以前叫“庐山温泉”,是庐山山南八景之一。
庐山游记阅读答案
![庐山游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7131a6c85ec3a87c2c53b.png)
篇一: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文/丰子恺(有改动)品读:本文系作者1956年所作游记散文《庐山游记》中的一部分,为读者揭开了庐山的神秘面纱。
1.选文围绕“庐山面目”而写。
②第二段中加粗的“太”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________________3.画线句①的表达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4.通过画线句②,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个性?________________1.庐山多雾(白云出没,作怪)庐山天桥没有桥2.①面对庐山古迹怀念古人,感慨往事。
来源:学习周报语文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2009-2010学年第20期总第176期苏教版题型:048篇二:庐山游记阅读答案篇三: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我们是国庆前一天下午到九江的。
第二天天刚亮,从九江宾馆出发,不久,就开始登山了。
说是登山,其实是车载我们上去的。
二十余公里绕来绕去的盘山公路,我们小心地走了四十余分钟,才来到庐山山门口,真是“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看手机,整七点。
我惊讶于近两万人在这样远离尘嚣的高山岭镇,过着自在而舒心的日子,他们各安其所,各做各的一份儿事情,又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难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游庐山康王谷后要写《桃花源记》呢,敢情的确有这样的好地方,莫非这里就是桃花源?我正纳闷,同行人说赶快找个饭店,先填饱肚子再说。
走了几家早餐店,也都是客满,只好认定一家,站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前客让后客,才挤上了座位。
初阳东升,曲折而来又蜿蜒而去的长冲河畔,一幢幢造型别致,风格不同的西洋别墅,躲在密密的林荫里,安详而静谧。
这些西洋建筑风格的别墅,据说在庐山有近千幢,都是当年西方传教士来庐山传教留下的,而这里最为集中。
面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的“美庐”别墅,石墙木构,两层建筑,明快简洁,充分体现了“庐山房子铁皮盖”的特点。
这幢别墅是1934年,英国的巴莉女士赠送给宋美龄的礼物,后来一直是蒋介石夫妇的夏季避暑官邸。
1948年8月,蒋介石因喜爱这里而特别命名为“美庐”。
《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
![《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540e0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7.png)
《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写照和传承,是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凝练简约的文字、独具匠心的布局,深邃的思想、审美的情趣、价值的认同,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
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
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
风止,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④,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
途中访简寂观,未往。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
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
复返宿秀峰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庐山游记优秀散文
![庐山游记优秀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68417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7.png)
庐山游记优秀散文庐山游记优秀散文(通用2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庐山游记优秀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庐山游记优秀散文篇1“一山飞峙大江边”。
雄伟的庐山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景色泛胜。
由长江、庐山、鄱陽湖相夹而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
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 也。
正因为如此,庐山才会水气郁结,云蒸霞蔚,孕育了庐山独有的云海、飞瀑、绝壁三大奇观。
自古以来,庐山以其峰峦叠嶂,万壑争流,幽谷深涧,瀑布飞悬,岩崖俏秀,云海滔滔,造就了一幅著称于世的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5 月28日清晨,游船抵九江港。
我们离船登岸,乘车向九江南郊驶去。
车行半小时,至庐山东麓的莲花洞。
进入了盘山路,沿途三百九十六道弯,转得人头晕目旋。
放眼窗外,漫山青翠,满眼碧绿,莽莽苍苍,无涯树海,在晨风中扶苏摇曳,我们仿佛陷入了巨大的绿色旋窝之中。
“跃上葱笼四百旋” 的诗意,的确把此时此境描绘得淋一漓尽致。
车到山顶,印入眼帘的,是一片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的莽莽绿野,著名的“云中山城”牯岭镶嵌其间。
牯岭这座钟灵毓秀的山城,被牯牛岭分为东西两边。
东边青松蔽日,溪流潺一潺,近千幢风格各异的别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点缀在万绿丛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西边地势平坦,峰峦葱笼,一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主亍道依山而建,蜿蜒于林阴之中,形成一座繁华的天亍云市般的山城。
我们乘车在亍心花园转了一圈,就沿着宽宽的景区大道,向城北的如琴湖驶去。
漫步于湖边的林阴|道上,凝望着这青山环抱的一潭碧水,碧水如琴,叮咚有声,真佩服殷周匡氏七兄弟有过人的眼光,能隐居于此,夫复何求?慢慢地走到湖的尽头,就是有名的“花径”。
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2)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2)](https://img.taocdn.com/s3/m/1d78676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0.png)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2)
此地离栗里不远,但雨已来了,我们要赶回归宗,不能去寻访的故里了。
道上见一石碑,有"柴桑桥"大字。
旧《志》已说,"渊明故居,今不知处"。
(四,页七。
)桑乔疏说,去柴桑桥一里许有渊明的醉石。
(四,页六。
)旧《志》又说,醉石谷中有五柳馆,归去来馆。
归去来馆是朱子建的,即在醉石之侧。
朱子为手书颜真卿《醉石诗》,并作长跋,皆刻石上,其年月为淳熙辛丑(1181)七月。
(四,页八。
)此二馆令皆不存,醉石也不知去向了。
庄百俞先生《庐山游记》说他曾访醉石,乡人皆不知。
记之以告后来的游者。
今早轿上读旧《志》所载周必大《庐山后录》,其中说他访栗里,求醉石,上人直云,"此去有陶公祠,无栗里也。
"(十四,页十八乙。
)南宋时已如此,我们在七百年后更不易寻此地了,不如阙疑为上。
《后录》有云:
尝记前人题诗云: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
惜乎不记其姓名。
我读此诗,忽起一感想:陶渊明不肯折腰,为什么却爱那最会折腰的柳树?今日从温泉回来,戏用此意作一首诗:
陶渊明同他的五柳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
"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
晚上在归宗寺过夜。
在杂志+发表文言文游记
![在杂志+发表文言文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031de0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c.png)
在杂志+发表文言文游记
《游庐山记》
庐山,乃五岳之外一奇山也,其峰峻岭秀,瀑布飞泉,云雾缭绕,如梦如幻。
吾与友人结伴而行,徒步攀登,沿途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至山腰,见一古寺,名曰“东林寺”。
寺内香火鼎盛,钟鼓悠扬,僧人们诵经打坐,一派祥和之景。
吾等在此参拜祈福,感受佛法之庄严。
继续上行,至庐山主峰,峰顶云雾弥漫,宛如仙境。
极目远眺,但见群山连绵,江河如带,令人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吾等在此留连忘返,拍照留念,欲将此美景永留心中。
下山途中,吾等顺道游览庐山之美庐。
此处乃蒋介石与宋美龄之旧居,现已成为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二人之生活用品及照片,展示了其生活之点滴。
吾等在此领略历史之沉淀,感受岁月之变迁。
此次庐山之行,吾等饱览山水之美,领略历史文化之底蕴,收获颇丰。
庐山之美,言语难以形容,唯有亲临其境,方能领略其魅力。
《庐山》短文阅读答案.doc
![《庐山》短文阅读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6f0546e009581b6bd9ebd0.png)
《庐山》短文阅读答案【篇一: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文/丰子恺(有改动)品读:本文系作者1956 年所作游记散文《庐山游记》中的一部分,为读者揭开了庐山的神秘面纱。
文章写景状物,从容不迫,随意自然;情感率真,语言朴质,而似乎信手拈来的诗文典故又使文章显得气韵生动,极富情趣。
1.选文围绕“庐山面目”而写。
第①段生动地说明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________ ;第②段揭开了一个常人不知的“庐山真面目”:________ 。
2.品味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①第二段中加粗的“凭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②第二段中加粗的“太”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________________3.画线句①的表达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庐山多雾(白云出没,作怪)庐山天桥没有桥2.①面对庐山古迹怀念古人,感慨往事。
②表示否定;作者一方面从照相的角度肯定它没有出格,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它像“商业广告”一般让人上当,因而“略感不快”。
3.按由近及远的顺序,生动地描写了“凭窗远眺”所见的树林阴翳、白云变幻的美妙景象;同时连用四字短语和结构相近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4.特立独行、心态平和、心境闲适、自得其乐。
篇二:庐山游记阅读答案篇三:庐山游记阅读答案我们是国庆前一天下午到九江的。
第二天天刚亮,从九江宾馆出发,不久,就开始登山了。
说是登山,其实是车载我们上去的。
二十余公里绕来绕去的盘山公路,我们小心地走了四十余分钟,才来到庐山山门口,真是“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看手机,整七点。
站在门口,伸了个懒腰,正欲踏步入门,忽听说离牯岭镇尚远,牯岭镇才是景区的起点,我们忙又驱车向前。
我惊讶于近两万人在这样远离尘嚣的高山岭镇,过着自在而舒心的日子,他们各安其所,各做各的一份儿事情,又把自己的家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难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游庐山康王谷后要写《桃花源记》呢,敢情的确有这样的好地方,莫非这里就是桃花源?我正纳闷,同行人说赶快找个饭店,先填饱肚子再说。
专升本语文试卷11套
![专升本语文试卷11套](https://img.taocdn.com/s3/m/adb66fac360cba1aa911da45.png)
试卷1一、选择题(其中1-7为单选,8-10为双选,每小题1分,共10分)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之“恶”解作()。
A.恶劣B.恶行C.厌恶D.丑陋2、《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创自()。
A.陈房主B.萧统C.魏曹植D.魏曹丕3、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
A.田园诗人之宗B.隐逸诗人之宗C.山水诗人之祖D.田园诗人之祖4、李清照的词以()为界,前期多闺情相思之作,后期多抒写个人身世的哀痛和山河破碎的感慨。
A.澶渊之盟B.靖康之变C.隆兴和议D.绍兴和议5、“这种新式的头油,我闻了就反胃。
”这句话暗示了“母亲”对“姨娘”送给她头油从而带给她的()。
(《髻》)A.生理反应B.心理反应C.性格变化D.行为变化6、在《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中,那位能日行八百里尽力解救宋江的好汉名叫()。
A.张顺B.郑天寿C.戴宗D.李逵7、哈姆莱特的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是()。
A.隐忍审慎B.犹豫不决C.嫉恶如仇D.柔弱忧郁8、叶芝《当你老了》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A.语调平静B.节奏舒缓C.感情真挚D.韵味深长9、从《七律•登庐山》这首诗可以看出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A.气势磅礴B.刚健豪迈C.激情澎湃D.擅用典故10、王国维初名国桢,其号除观堂外,还有()。
A.人间B.静安C.永观D.静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采薇》: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朱熹主张待人接物应该:己所不欲,。
3、《醉花阴》中最为人称赏的后三句是,,。
4、《当你老了》以的方式回顾自己对对方的爱之路。
5、胡适说“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二),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
(三),代表西方文化侵人中国的大趋势。
”三、简单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听听那冷雨》的主题思想。
2、《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反映了李白怎样的心态。
四、阅读理解题(共20分)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庐山游记》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庐山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3169dd58fb770bf68a557c.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上了初中,如果要问语文试卷最难的是什么,就是阅读理解如何拿到高分。
阅读理解分数比值大,并且难以踩中拿分点。
那么有没有一些实用答题技巧呢?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信息提炼要准确,表达的语言要精练信息的提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作答质量的高低。
这就要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次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表达的能力。
能否精练地表达出来,反映出考生是否准确地筛选整合出了信息。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答题,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因为很多时候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一、江行观感译完了柯罗连科的《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第一卷三十万字之后,原定全家出门旅行一次,目的地是庐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庐山游记
胡适:庐山游记
十七,四,九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
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
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
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
因作绝句记之:
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
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
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
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
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
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使道桥,楷朱子起的名字。
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凿石鹿
置洞中。
这两人真是大笨伯!
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
南唐升元中(937;942)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
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落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
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远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
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
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
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和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和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和朱。
乾嘉以后的书院乃不祀理学家而改祀许慎郑玄等。
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
祀许慎郑玄等。
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
朱子立白鹿洞书院在淳熙己亥(1178),他极看重此事,曾札上丞相说:
愿得比祠官例,为白鹿洞主,假之稍廪,使得终与诸生讲习其中,犹愈于崇奉异教香火,无事而食也。
(《庐山志》八,页二,引《洞志》。
)他明明指斥宋代为道教宫观设祀官的制度,想从白鹿洞开一个儒门创例来抵制道教。
他后来奏对孝宗,申说请赐书院额,并赐书的事,说:今老佛之宫布满天下,大都逾百,小邑亦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势犹未已。
至于学校,则一郡一邑仅置一区,附廓之县叉不复有。
盛衰多寡相悬如此!(同上,页三。
)
这都可见他当日的用心。
他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沸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
(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趋势。
从白鹿洞到万杉寺。
古为庆去庵,为“律”居,宋景德中有大超和尚手种杉树万株,天圣中赐名万杉。
后禅学盛行,遂成“禅寺”。
南宋张孝祥有诗云:老干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浮着图。
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
(《志》五,页六十四,引《1史》。
)
今所见杉树,粗又如瘦碗,皆近两年年种的。
有几株大樟树,其一为“五爪樟”,大概有三四百年的生命了;《指南》(编者按指《庐山指南》)说“皆宋时物”,似无据。
从万杉寺西地约二三里,到秀峰寺。
吴氏旧《志》无秀峰寺,只有开光寺。
毛德琦《庐山新起》(康熙五十九年成书。
我在海会寺买得一部,有同治十年,宣统二年,民国四年补版。
我的日记内注的卷页数,皆指此书。
)说:
康熙丁亥(1707)寺僧超渊往淮迎驾,御书秀峰寺赐额,改今名。
明光寺起于南唐中主李1.李主年少好文学,读书于庐山;后来先主代杨氏而建国,李1为世子,遂嗣位。
他想念庐山书堂,遂于其地立寺,因有开国之祥,故名开先寺,以绍宗和尚主之。
宋初赐名开先
华藏;后有善暹,为禅门大师,有众数百人。
至行瑛,有治事才,黄山谷称“其材器能立事,任人役物如转石于千仞之溪,无不如意。
”行瑛发愿重新此寺。
开先之屋无虑四百楹,成于瑛世者十之六,穷壮极丽,迄九年乃即功。
(黄庭坚《开先禅院修造记》,《志》五,页十六至十八。
)此是开先极盛时。
康熙间改名时,皇帝赐额,赐御书《心经》,其时“世之人无不知有秀峰”(郎廷极《秀峰寺记》,《志》五,页六至七。
)其时也可称是盛世。
到了今日,当时所谓“穷壮极丽”的规模只剩败屋十几间,其余只是颓垣废址了。
读书台上有康熙帝临米芾书碑,尚完好;其下有石刻黄山谷书《七佛偈》,及王阳明正德庚辰(1520)三月《纪功题名碑》,皆略有损坏。
寺中虽颓废令人感叹,然寺外风景则绝佳。
为山南诸处的最好风景。
寺址在鹤鸣峰下,其西为龟背峰,又西为黄石岩,又西为又剑峰,又西南为香炉峰,都1奇可喜。
鹤鸣与龟背之间有马尾泉瀑布,双剑之左有瀑布水;两个瀑泉遥遥相对,乎行齐下,下流入壑,汇合为一水,迸出山峡中,遂成最着蛐青玉峡奇景。
水流出峡,入于龙潭。
昆山与祖望先到青玉峡,徘徊不肯去,叫人来催我们去看。
我同梦旦到了赤边,也徘徊不肯离去。
峡上石刻甚多,有米帝书“第一山”大字,今钩摹作寺门题榜。
徐凝诗“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即是咏瀑布的。
李白《瀑布泉》诗也是指此瀑。
旧《志》载瀑布水的诗甚多,但总没有能使人满意的。
由秀峰往西约十二里,到归宗寺。
我们在此午餐,时已下午三点多钟,饿的不得了。
归宗寺为庐山大寺,也很衰落了。
我向寺中惜得《归宗寺志》四卷,是民国甲寅先勤本坤重修的,用活字排印,错误不少,然可供我的参考。
我们吃了饭,往游温泉。
温泉在柴桑桥附近,离归宗寺约五六里,在一田沟里。
雨后沟水浑浊,微见有两处起水泡,即是温泉。
我们下手去试探,一处颇热,一处稍减。
向农家买得三个鸡蛋,放在两处,约七八分钟,因天下雨了,取出鸡蛋,内里已温而未熟。
日陇间有新碑,我去看,乃是星子县的告示,署民国十二年,中说,接康南海先生函述在此买田十亩,立界碑为记的事。
康先生去年死了。
他若不死,也许能在此建立一所浴室,他买的地横跨温泉的两岸。
今地为康氏私产,而业归海会寺管理,那班和尚未必有此见识作此事了。
此地离栗里不远,但雨已来了,我们要赶回归宗,不能去寻访陶渊明的故里了。
道上见一石碑,有“柴桑桥”大字。
旧《志》已说,“渊明故居,今不知处”。
(四,页七。
)桑乔疏说,去柴桑桥一里许有渊明的醉石。
(四,页六。
)旧《志》又说,醉石谷中有五柳馆,归去来馆。
归去来馆是朱子建的,即在醉石之侧。
朱子为手书颜真卿《醉石诗》,并作长跋,皆刻石上,其年月为淳熙辛丑(1181)七月。
(四,页八。
)此二馆令皆不存,醉石也不知去向了。
庄百俞先生《庐山游记》说他曾访醉石,乡人皆不知。
记之以告后来的游者。
今早轿上读旧《志》所载周()必大《庐山后录》,其中说他访栗里,求醉石,上人直云,“此去有陶公祠,无栗里也。
”(十四,页十
八乙。
)南宋时已如此,我们在七百年后更不易寻此地了,不如阙疑为上。
《后录》有云:尝记前人题诗云: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
惜乎不记其姓名。
我读此诗,忽起一感想:陶渊明不肯折腰,为什么却爱那最会折腰的柳树?今日从温泉回来,戏用此意作一首诗:陶渊明同他的五柳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
晚上在归宗寺过夜。
胡适作品_胡适散文集胡适:我的母亲胡适:高梦旦先生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