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测试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电化学腐蚀测试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金属表面的质量和结构的损坏。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能和评估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耐蚀能力,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腐蚀测试方法。
其中,电化学腐蚀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金属在电化学条件下的电位和电流变化来研究其腐蚀行为。
电化学腐蚀测试的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金属与环境中的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在腐蚀过程中,电极表面同时发生阳极和阴极反应。
阳极反应是指金属表面的氧化反应,产生金属离子;而阴极反应是指还原反应,使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
在电化学腐蚀测试中,使用参比电极与被测试金属构成电化学电池,通过测量电极电位和电流来了解腐蚀过程。
在进行电化学腐蚀测试之前,需要设置合适的实验条件。
首先,选择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其次,选择合适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是被测试的金属材料,参比电极是一个稳定的电极,用于测量电极电位。
常用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
此外,还需要一个计数电极用于测量电流。
最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浓度和搅拌等因素。
在电化学腐蚀测试中,有几种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极化曲线测试。
该测试方法通过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绘制出电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得到一个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可以提供有关腐蚀速率、腐蚀类型和腐蚀机理的信息。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交流阻抗谱测试。
该测试方法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交流电信号,测量电极的阻抗谱。
阻抗谱可以提供有关电解质溶液和电极界面的腐蚀信息。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电化学腐蚀测试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方法,例如线性极化测试和动电位极化测试。
线性极化测试是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个小幅度的电压变化,测量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到一个线性极化曲线。
线性极化曲线可以提供关于阳极和阴极反应速率的信息。
动电位极化测试是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不同速率的电势变化,并测量电流的响应,从而确定腐蚀速率。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化学腐蚀: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碰撞、化合 而形成腐蚀产物。例如金属锌在高温的含氧气氛中的腐 蚀。
1 Zn 2 O2 ZnO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
✓ 电化学腐蚀:通过失去电子的氧化过程(金属被氧化)和得 到电子的还原过程(氧化剂被还原),相对独立而又同时完 成的腐蚀历程。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3、腐蚀电池工作历程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1.1.5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自由焓准则 当△G<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进行。
化学成分不均一 电化学不均一性组物织理结状构态不不均均一一
表面膜不完整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如下图所示:含杂质铅的锌在硫酸中的微电池腐蚀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铜板上的铁铆钉为什么特别容易生锈?
CO2 SO2
H+ Cu
H2O
Fe2+
(1)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
阴极:去极剂与电子结合的反应速度<消耗阳极送来
的电子
电子密度增高
电位向负方向移动
阳极:金属失去电子成为水化离子的反应速度<电 子流出阳极的速度 双电层内层电子密度减小
电位向正方向移动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目录
•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 •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 •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措施 •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应用
01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金属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的损坏或变质。
分类
根据腐蚀机理,金属电化学腐蚀可分为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阳极反应是指金 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而阴极反应则是指介质中的氧化剂获得电子的过 程。
腐蚀速率和腐蚀速率方程
腐蚀速率
表示金属腐蚀的快慢程度,通常以单 位时间内金属损失的质量或厚度来表 示。
腐蚀速率方程
描述腐蚀速率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关 系的数学方程。这些影响因素包括金 属的性质、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 等。
腐蚀的危害
01
资源浪费
金属腐蚀导致大量金属资源浪费, 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环境污染
04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措施
改变金属的成分和结构
合金化
通过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形成合金,以提高金属的耐腐 蚀性。例如,不锈钢就是通过在铁中加入铬、镍等元素制成 的,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非活性金属
选择那些不容易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金属,如金、铂、不锈钢 等,这些金属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具有很 好的耐腐蚀性。
03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湿度
湿度是金属腐蚀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潮湿环境中,金属表面容易 形成水膜,从而引发电化学腐蚀。
温度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金属的腐蚀速率。高温环境下,金属表面的水膜 容易蒸发,留下盐分等导电介质,促进电化学腐蚀。、盐等,能与金属发生化学反 应,导致腐蚀。
第三章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宏观腐蚀电池
铜铆钉
1. 异种金属相接触 如 电偶腐蚀 2. 浓差电池 (1)金属离子浓度不同,
铝板
浓度低电位低,容易腐蚀 (2)氧浓度不同 氧浓度低电位低,更容易腐蚀 3. 温差电池 如金属所处环境温度不同,高温 电位低,更容易腐蚀
粘 土 沙 土
微观腐蚀电池
(1)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
化学成分不均匀
平衡电极电位
当金属电极上只有一个确定的电极反应,并且该反应处于动态平衡,即金属 的溶解速度等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在此平衡电极过程中,电极获得一个 不变的电位值,该值被称为平衡电极电位(可逆电极电位)。
Fe Fe2 2e Fe2 2e Fe
Fe Fe 2+
Fe 2+ Fe
电荷平衡: ia = ic
金属在25℃时的标准电极电位 e (V,SHE)
电极反应
K=K++e Na=Na++e
e,伏
-2.925 -2.714 -2.37 -1.66 -1.63
电极反应
Ni=Ni2++2e Mo=Mo3++3e
e,伏
-0.250
-0.2 -0.136 -0.126 -0.036 0.000 +0.337 +0.521 +0.189
组织结构不均匀
微观腐蚀电池
金属表面的物理状态不均匀
金属表面膜的不完整
(2)液相不均匀性
离子浓度(质子或氧离子浓度)
(3)系统外界条件不均匀性
温差、光照等分布不均匀
3.3 电极与电极电位
电极
电极的概念——电子导体(金属等)与离子导体(电 解质)相互接触,并有电子在两相之间迁移而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的体系。 电极一般分为单电极和多重电极 单电极是指电极的相界面上发生唯一的电极反应 多重电极则可能发生多个电极反应
电化学腐蚀原理

§1 电化学腐蚀概述 §2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3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5 金属腐蚀防护 §6 腐蚀与防护研究方法
§1 电化学腐蚀概述
电化学腐蚀概述
1、电化学腐蚀含义: 金属表面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使
0 0 -35184 0 G = iI = -35184 Cal
例3:Au在酸性溶液中: Au + 3H+ Au3+ + 3/2H2
0 0 103600 0 G = 103600 Cal
例2: Ni在酸性溶液中 Ni + 2H+ Ni2+ + H2
0 0 -11530 0 G = -11530 Cal
G = iI 可判断: Zn在酸中可能腐蚀 Ni在酸中可能腐蚀 Zn 腐蚀倾向性 > Ni腐蚀倾向性 Au在酸中不会腐蚀。
(2)由标准电极电位可判断腐蚀倾向性 标准电极电位与反应自由能变化关系:
G = -nFΔEo = -nF(Eo+ - Eo- )
(2.7)
— 电池所作最大功(电功)等于该体系自由能的减少。 (+)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IE
阴离
子
紧密层-
相间电荷转 分散层-
移
粒子热运
动
++++++ ++-
• 紧密双电层的定量描述 -平板电容模型:
a = q / C 或 C=q / a = / 4 d
(2.1)
• 考虑到分散层:
a = 紧密层 + 分散层 = a -1 + 1 式中a-相间电位;q-界面电荷;C-双层电容;-介电常数;d-双层距离。
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是由于金属表面与溶
液中的电化学物质发生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现象。
电化学腐蚀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腐蚀形式,对许多工业设备和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对于防止和控制腐蚀至关重要。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可以通过腐蚀电池的形式来理解。
在电化学腐蚀中,金属表
面的微观区域存在着阳极和阴极两种反应。
阳极区域发生氧化反应,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阴极区域则发生还原反应,金属离子接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
这种电化学反应导致了金属表面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的速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金属的种类、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温度、氧气浓度等。
一般来说,金属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比在碱性溶液中的要快,因为酸性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高,可以加速金属的氧化反应。
此外,温度的升高也会加快电化学腐蚀的速率,因为高温可以促进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为了防止电化学腐蚀,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金
属材料,如不锈钢、镍基合金等。
其次,可以通过涂层、镀层等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此外,控制溶液的pH值、氧气浓度等也
可以有效减缓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总之,电化学腐蚀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腐蚀形式,对工业生产和设备设施造成了
严重的损害。
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腐蚀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缓电化学腐蚀的发生,延长金属设备的使用寿命。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金属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遭受损害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具有导电性质,其内部存在自由电子,可以形成电流。
不同金属的电化学性质有所差异,会影响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2. 电化学反应:金属腐蚀主要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进行的。
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表面会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中,金属作为阴极或阳极参与电子传递过程,从而导致金属的腐蚀。
3. 电化学腐蚀过程:在电解质溶液中,当金属表面存在局部缺陷(如划痕、裂缝等)时,就会形成阳极和阴极的区域差异。
阳极区域发生氧化反应,金属通过失去电子被溶解成阳离子进入溶液中;而阴极区域则发生还原反应,一些物质被还原成金属。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的一部分被腐蚀,组成金属的原子被离子替代,最终导致金属的损坏。
4. 影响腐蚀速率的因素:金属电化学腐蚀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液中的电导率、氧含量、温度等。
此外,金属的合金成分、微观结构和表面处理等也会对腐蚀速率产生影响。
5. 防腐措施:为了减缓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发生,可以采取多种防腐措施,例如使用防腐涂层、合金化、电镀、阳极保护等方法,以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新型防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新型防腐技术:包括 涂层保护、电化学保
护、缓蚀剂保护等
推广应用:在石油、 化工、船舶、电力等
领域的应用情况
研发进展:新型防腐 材料、新型涂层技术、 新型电化学保护技术
等
未来展望:新型防腐 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
景
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理论研究进展
金属腐蚀电化学原理:介 绍了金属腐蚀的电化学机 制,包括阳极反应和阴极
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研究 进展
新型防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防腐材料的 种类:包括金属 氧化物、陶瓷、 高分子材料等
新型防腐材料的 性能特点:具有 良好的耐腐蚀、 抗氧化、抗疲劳 等性能
新型防腐材料的 应用领域:广泛 应用于石油、化 工、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等领域 的设备防腐
新型防腐材料的 发展趋势:高效、 环保、节能、低 成本等方向
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有害物 质,污染环境
金属腐蚀导致资源浪费和环 境污染
腐蚀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气 体和液体,对人类健康造成
威胁
பைடு நூலகம்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措施
金属材料的选用与处理
选用耐腐蚀材料: 选择具有较高耐 腐蚀性能的材料, 如不锈钢、钛合 金等。
表面涂层处理: 在金属表面涂覆 防腐涂层,如油 漆、防锈油等, 以隔离金属与腐 蚀介质。
性能下降:腐蚀导致金属 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 等下降,影响正常使用。
安全隐患:腐蚀严重时可 能引发安全事故,如设备
突然断裂、爆炸等。
经济损失:金属腐蚀造成 设备维修、更换等额外费
用,影响生产效益。
设备的损坏
金属电化学腐蚀会导 致设备外观损坏,影 响美观和使用性能。
腐蚀会导致设备强度 降低,容易发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化学腐蚀原理
1.腐蚀电池(原电池或微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接触时发生的自溶解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被氧化,所释放的电子完全为氧化剂消耗,构成一个自发的短路电池,这类电池被称之为腐蚀电池。
腐蚀电池分为三(或二)类:
微电池示意图
(1)不同金属与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接触就会形成腐蚀电池。
例如:在铜板上有一铁铆钉,其形成的腐蚀电池如图10—7所示。
铁作阳极(负极)发生金属的氧化反应:
Fe → Fe2+ + 2e-;(Fe → Fe2+ + 2e)=-0.447V.
阴极(正极)铜上可能有如下两种还原反应:
(a)(a)在空气中氧分压=21 kPa 时:O2+4H++4e- →2H2O;
( O2+4H++4e- →2H2O )=1.229 V ,
(b) 没有氧气时,发生2H+ + 2e-→ H2;(2H+ + 2e-→ H2)=0V,
有氧气存在的电池电动势E1=1.229-(-0.447)=1.676V; 没有氧气存在时,电池的电动势E2=0-(-0.447)=0.447V。
可见吸氧腐蚀更容易发生,当有氧气存在时铁的锈蚀特别严重。
铜板与铁钉两种金属(电极)连结一起,相当于电池的外电路短接,于是两极上不断发生上述氧化—还原反应。
Fe氧化成Fe2+进入溶液,多余的电子转向铜极上,在铜极上O2与H+发生还原反应,消耗电子,并且消耗了H+,使溶液的pH值增大。
在水膜中生成的Fe2+离子与其中的OH—离子作用生成Fe(OH)2,接着又被空气中氧继续氧化,即:
Fe2+ + 2OH-→ Fe(OH)24Fe(OH)2 + 2H2O + O2→ 4Fe(OH)3
Fe(OH)3乃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机械部件就受到腐蚀。
(2)电解质溶液接触的一种金属也会因表面不均匀或含杂质微电池。
例如工业用钢材其中含杂质(如碳等),当其表面覆盖一层电解质薄膜时,铁、碳及电解质溶液就构成微型腐蚀电池。
该微型电池中铁是阳极:Fe → Fe2+ + 2e-
碳作为阴极:如果电解质溶液是酸性,则阴极上有氢气放出(2H+ + 2e-→H2 );如果电解质溶液是碱性,则阴极上发生反应O2+2H2O+4e- →4OH- 。
总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所形成的腐蚀电池阳极反应一般都是金属的溶解过程:
M →M z+ + z e-
阴极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是不同的反应,最常见的有下列两种反应:
①在缺氧条件下,H+离子还原成氢气的反应(释氢腐蚀)
2H+ + 2e-→ H2。
(=0.0V)
该反应通常容易发生在酸性溶液中和在氢超电势较小的金属材料上。
②氧气还原成OH-离子或H2O的反应(耗氧腐蚀)
中性或碱性溶液中O2 + 2H2O + 4e —→ 4OH-。
(=0.401V)
在酸性环境中,O2 + 4H+ + 4e-→ 2H2 (=1.229V)
2.腐蚀电流一旦组成腐蚀电池之后,有电流通过电极,电极就要发生极化,因而研究极化对腐蚀的影响是十分必要。
在金属腐蚀文献中,将极化曲线(电势~电流关系)绘成直线(横坐标采用对数标度),称为Evans(埃文斯)极化图(图10—8)。
在Evans极化图中的电流密度j腐蚀表示了金属腐蚀电流,实际上代表了金属的腐蚀速率。
图10—8 腐蚀电池极化图
影响金属表面腐蚀快慢(即腐蚀电流j)的主要因素:
①腐蚀电池的电动势——两电极的平衡电极电势差越大,最大腐蚀电流也越大。
②金属的极化性能——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极化程度愈大(即极化曲线的斜率),腐蚀电流愈小。
③氢超电势——释氢腐蚀时,氢在金属表面析出的超电势逾大,极化曲线的斜率就逾大,腐蚀电流反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