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和惩罚强化类型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
许多人误解了“负强化”“惩罚”这两个概念幼儿教育中的正强化与负强化一、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是正面刺激(如食物),在行为之后呈现。
如,孩子表现好,给他一粒糖,这就是正强化。
负强化是负面刺激(电击、病痛、噪音等),在行为之后撤销。
如,一个学生原理因为犯错误被记大过处分,近期由于表现好,取消了处分,这就是负强化。
二、负强化-惩罚惩罚是在行为之后呈现或加强某种负面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比如,小明没有遵守“跑步时不能从后面推别人”——在大家跑步时,从后面推了晓勇,结果被老师请出队列,罚站1分钟。
这就是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的相同点仅仅是刺激的性质都是负面的,但负强化是撤销或减弱负面刺激,惩罚是呈现或加强负面刺激,负强化的作用是建立某种行为(比如,取消逐渐变好的孩子原有的处分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惩罚的作用是消除某种行为(上述例子中,罚站1分钟,会让小明从后面推人的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美国临床心理医生吉尔和沃尔夫曾使用负强化法训练过一组重度智能不足儿童,以培养其形成解大小便的习惯。
实际训练时采用个别矫治法。
训练人员用一条约四五米长的布带,一端绑在患儿的腰部,另一端绑在厕所里。
训练初期,实验者仔细地观察这些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出现想上厕所的意愿。
当他们一发现孩子有上厕所的意愿时,一方面立刻松散所绑腰带(即撤除厌恶刺激),一方面给以奖励,并说:“很好。
”第二阶段,要求儿童能自动走向厕所,方给他解开布带,并给予奖励。
第三阶段,要等儿童走进厕所,坐在马桶上,才松开布带并给以奖励。
最后,要儿童解好大便,并穿好裤子,才能把布带松开,并给以奖励。
以上程序采用了逐步训练法来提高训练的标准。
实验结果证明,此法对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到厕所里大小便的习惯),有较好的效果。
增加的话就是强化。
在强化里面,如果是呈现一个喜爱刺激使得行为频数增加,就是正强化(阳性强化);撤除一个厌恶刺激使得频数增加就是负强化(阴性强化)。
激励——强化
激励——强化
强化的具体方式有四种:
1、正强化。
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的加强、重复出现。
2、惩罚。
当员工出现一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时,采取惩罚的办法,可以约束这些行为少发生或不再发生。
惩罚是力图使所不希望的行为逐渐削弱,甚至完全消失。
3、负强化,负强化强调的是一种事前的规避。
俗语“杀鸡儆猴”形象说明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对出现了违规行为的“鸡”加以惩罚,意欲违规的“猴”会从中深刻地意识到组织规定的存在,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4、忽视,就是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
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强化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在一个行为产生后,如果随后给予其中一种刺激,这个行为就有可能在日后再次发生。
强化方式是指针对不同行为的强化方式。
基本的强化方式有四种,分别是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惩罚性强化和延迟强化。
下面对这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正性强化:正性强化是指给予一个令人愉快的刺激作为强化,以增加特定行为的发生率。
正性强化可以是物质的(如食物、礼物等),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赞扬、表扬等)。
正性强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赋予奖励来增加一个特定行为的出现的可能性。
当一个行为被正性强化后,个体会感到满足、快乐或得到奖励,从而更有可能再次表现出这个行为。
2.负性强化:负性强化是指通过删除一个不想要的刺激来增加特定行为的发生率。
负性强化并不是惩罚,而是通过减轻压力、不良情绪或不适感来增加一个特定行为的出现的可能性。
负性强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供一个避免不想要的刺激的机会,增加特定行为的发生率。
当一个行为被负性强化后,个体会感到放松、舒适或避免不适,从而更有可能再次表现出这个行为。
3.惩罚性强化:惩罚性强化是指通过提供一个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特定行为的发生率。
惩罚性强化可以是物质的(如体罚、罚款等),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批评、警告等)。
惩罚性强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给予惩罚来减少一个特定行为的发生率。
当一个行为被惩罚性强化后,个体会感到不快、受到惩罚或失去奖励,从而更有可能不再表现出这个行为。
4.延迟强化:延迟强化是指对一个行为的强化效果在行为发生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出现。
延迟强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个体对未来奖励的期望来增加特定行为的发生率。
当一个行为被延迟强化后,个体会学会等待,并且希望在行为之后获得奖励,从而更有可能再次表现出这个行为。
总的来说,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给予奖励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特定行为的发生率。
正性强化增加了特定行为的满足感或快乐感,负性强化减轻了个体的不适感或压力,惩罚性强化给予个体不愉快的刺激,延迟强化通过个体对未来奖励的期望来增加行为的发生率。
酷学网国考教师资格证: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
“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在武汉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这部分的内容考察比重大、频率高。
而考察频次之最莫属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里面“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
在考试中绝非单纯的考概念文字性的表述,而是让考生区分在教育教学实践实例中利用了强化规律还是惩罚规律,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是呈现性惩罚还是取消性惩罚。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几种区分“强化”和“惩罚”的方法。
一、依据概念区分直接依据概念区分,需要记忆准确,考察各位考生的记忆能力。
如果善于记忆,记忆精准,那这个方法是极好的。
强化:通过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通过某种刺激降低反映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提高反应概率刺激的方法。
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刺激的方法。
呈现性惩罚: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概率的方法。
取消性惩罚:取消愉快刺激降低反应概率的方法。
二、运用记忆口诀运用记忆口诀,可以达到复习备考时省时、省力的效果。
而且这次小编我提供的可是一个顺口溜的记忆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着实不错。
记忆效果是减轻了,但是提醒各位考生千万不要记混淆。
给他他想要的叫正强化,给他他不想要的是呈现性惩罚,不给他他想要的叫取消性惩罚,不给他他不想要的叫负强化。
三、巧用表格表格清晰、直观,能够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四、分步走分步走,就是分两步走。
先区分是强化还是惩罚,然后进一步区分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是呈现性惩罚还是取消性惩罚。
如果反应的概率增加了那就是强化,反应的概率减少了就是1惩罚。
然后再看是呈现或取消的什么性质的刺激。
这种方法,在第一步就可以排除两个选项,小编认为这对加快考生做题的速度是大有裨益的。
巩固练习:小明做完作业,妈妈给她看一个小时电视的奖励。
(正强化)小鼠拉线可以避免电击,所以它会不断拉线。
(负强化)小明没做完作业,老师罚她抄写一遍课文。
(呈现性惩罚)小明没做完作业,妈妈把看一个小时电视的特权收回了。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引用: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想要好结果的增加,惩罚是要坏结果的减少。
拒绝吃药下的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核心概念。
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正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消极强化物撤去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惩罚:分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负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他所想望的东西不出现,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行为:做(吃药)这件事情的好处:事情本身给与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有收获,行为增加(吃药会好或允许做感兴趣的)。
行为:做(不吃药)这件事情的坏处:事情本身给与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无收获,行为减少(不吃会死或不做不感兴趣的)。
行为:不做(吃药)这件事情的坏处:事情之外给与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有亏损,行为减少(需要做不感兴趣的)。
行为:不做(不吃药)这件事情的好处:事情之外给与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无亏损,行为增加(不允许做感兴趣的)。
1.正强化:给与一个好的刺激。
(胆小的孩子发言后)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不躺着看书就停止批评)3.正惩罚:给与一个坏刺激。
(饭前不洗手)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不完成作业就不让看电视)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1操作与未操作:负强化是去掉一个刺激,惩罚是给予一个刺激。
2刺激的性质:负强化是去掉的往往是好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增加的刺激),惩罚给予的是坏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减少的刺激)。
相同点:都能使减少不好的行为的发生率。
以下的概念理解1)正强化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好刺激。
为了使儿童能够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得以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
奖励的方式可以给予对方喜爱的实物,代币,金钱,也可以是微笑,点头,称赞及表扬等。
举例说明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种类
举例说明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种类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强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强化是指一种行为后果,可以增加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正强化是指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而负强化则是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下面将列举一些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种类。
1. 奖励强化:奖励是指一种积极的强化方式,可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给孩子发放奖励金或奖品,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惩罚强化:惩罚是指一种消极的强化方式,可以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处罚,可以减少他们违规的行为。
3. 社会强化:社会强化是指通过社会交往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会更加倾向于继续这种行为。
4. 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指通过自我激励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当一个人设定了目标并成功实现时,他会感到自我满足,从而更加倾向于继续这种行为。
5. 意向强化:意向强化是指通过意向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有益时,他会更加倾向于继续这种行为。
6. 意外强化:意外强化是指通过意外事件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当一个人偶然获得了意外的奖励时,他会更加倾向于继续这种行为。
7. 连锁强化:连锁强化是指通过一系列行为的强化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当一个人完成了一项任务并得到了奖励时,他会更加倾向于继续完成下一项任务。
8. 反强化:反强化是指通过减少某种行为的强化来增加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当一个人不再得到奖励时,他会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9. 间歇强化:间歇强化是指通过不定期的强化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例如,当一个人不知道何时会得到奖励时,他会更加倾向于继续这种行为。
10. 变化强化:变化强化是指通过改变强化方式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强化和惩罚强化类型
4、评价
①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 习理论。 ②试误说以尝试和错误概括所有的学习过 程,忽视了认知、观念、理解在学习过程 中的作用,不符合人类学习的实际,有以 偏概全的倾向。
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把这种通过联结作用而 形成的对一些刺激做出反应的现 象称为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es。
2.学习可以促进有机体的成熟 3.学习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三、学习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学习主体分类
1.机器学习:把人的某些智能赋予机器,让机器模拟
人的某些智能,以代替和扩展人脑的某些功能。
2.动物学习:靠直接方式获得个体经验,消极地适应
环境,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3.人类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
第五章 学习
科学家发现: 饿肚子学习记得更清楚
1
聪明的汉斯
20世纪初,一匹叫汉斯的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汉斯的主人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名叫威廉· 冯· 奥斯滕。 1901年,他买下汉斯,并开始给它上课。他想弄清楚,通过 系统的授课,一匹马的思维能力究竟能提高和发展到什么程度 。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主人的教导下,聪明的汉斯经过一 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4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当人们向它呈现 算术题目时,它会用蹄子令人惊奇地敲出准确答案。汉斯还学 会用敲击蹄子的方式认字:每个字母可以翻译成数字代码,汉 斯就可以用蹄子敲击次数来代表这个字母。
5、高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建立起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后,如果 实验者在每次铃声响起之前又向狗呈现一个灯光,那么 几次重复后,灯光也能激起狗的唾液分泌。 经典条件作用建立之后,让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条件刺 激反复相伴呈现,结果该中性刺激也变成条件刺激,也 能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应。以这种程序建立起的新的条件 作用,称为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 conditioning) 以此类推,如果不断用新的中性刺激与条件刺激相匹配 ,在理论上就可以建立无限多的高级条件作用,从而在 刺激与刺激、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起复杂的联系。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正强化、负强化、出现性赏罚、撤销性赏罚这几个常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要点,而且涵义极易混淆,所以也是考试的难点,接下来,华图教师为广大考生详细解析这四个概念的差异。
期望咱们可以很好的把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是指随同行为出现的任何能添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强化有正强化(施行奖赏)与负强化(撤销赏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沉强化。
首要咱们看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界说,正强化通过出现某种影响,往往是愉快的影响增强反响发作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影响,往往是讨厌的影响,来增强反响发作的概率。
从界说中可以看出,强化都是为了进步某种行为发作的概率。
举例来说,妈妈想让小明快点写作业,对小明说:“假如你写完作业的话,那就允许你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
”这儿写作业这种方针行为是添加的,所以挑选强化,动画片是一个愉快影响,让他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便是给他出现一个愉快影响,因此这儿运用的是正强化原理。
那么换一种思路,妈妈想让小明快点写作业,对小明说:“假如你写完作业的话,今日晚上你就不用刷碗了。
”这儿写作业的这种方针行为也是添加的,挑选强化,刷碗是一个讨厌影响,不让他刷碗便是撤销这个讨厌影响来添加小明写作业这种行为。
为了更好的区别正强化和负强化,咱们做几道例题稳固下:例1: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
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赏罚D.衰退答案:A解析:做这道题之前先找方针行为,方针行为是考试成果进步,爸爸想让小安的成果进步,也便是方针行为添加,然后咱们再看外界的影响改变,“土豪金”对小明来说是愉快影响,给他买土豪金,便是给小明出现一个愉快影响,所以这道题挑选正强化。
例2:古时对“戴罪建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衰退 B.赏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答案:D解析:首要咱们找到方针行为便是“建功”,很显然,这儿的是想要“建功”的行为添加,接着咱们再看外界的影响改变,“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赏罚,刑法对犯人而言是一种讨厌影响,减轻赏罚意味着消除这个讨厌影响来添加犯人的“建功”行为,因此,这道题挑选负强化。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削弱
正强化:即奖赏,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发生某种行为,如果得到奖励,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提高。
这种令个体满意的奖物,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称为增强物。
正强化在学校行为中的正用强化物的正用《姐姐教书》永华来自一个环境很差的家庭背景,到过他家的人都知道,破旧的窗户、杂草丛生的院子、脏乱不整的房间……环境的确令人不敢领教,再加上不好的名誉,他的哥哥被送到少年辅育院管训中,使他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无法与同学打成一片,因此从来不参加班上的任何活动。
辅导老师尝试如何改变此种偏差,并且也希望班上同学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
他想到一个法子,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借机会问永华:“你的姐姐在哪里教书?”许多同学注视他,他的脸上显出光彩的样子……从那天起,情况改变了,他开始积极参与班上活动,有时同学会跟他聊天。
这一年下来,表现日渐进步。
正强化在上课行为中的误用削弱:是指有意忽视某一不当行为,对之不作直接反应,任其自行消失。
一般在行为不太严重时使用。
削弱在课堂行为中的正用当老师让同学们按规定完成班级卫生工作时,黎莎仍然在做白日梦,盯着指甲发呆。
老师赞美同组同学说,“席梦,好极了!你很努力,很快就会完成工作!”黎莎仍然继续做白日梦。
老师继续夸奖其他的同学,“柯罗,做得很整洁,继续保持下去!”这时黎莎开始工作。
过一会儿,老师赞美她说:“好极了!黎莎!你做得不错!”后来所剩的时间内,老师花三四次的机会去赞美她。
结果,黎莎改变了。
削弱在学校行为中的误用还是调皮君彦是班上一个有小聪明的孩子,但是奇怪的是不把聪明放在课业上,上课时花样百出,下课生龙活虎,是老师头痛的一个孩子,为此想尽办法也无法改善。
但每次做壁报时却表现得很好,拿起笔宋,一画一勾,没有多久,生动的素描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美丽的风景展现于壁报里,尤其是刻画如神的卡通人物更是令人叫绝……可是这些都无法抵消那些不良行为,所以老师对他的杰作也就没有反应了。
行为主义流派
成就行为 替代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唤起
(设计系列接近的成就目标) (相似者的成功) (“你能行!”) (不同情绪状态会影响效能感)
联结(格斯里研究)
连锁反应
进入行为状态形成联结
三、应用行为学习规律
(一)行为学习手段
强化:促进行为 消退:不予强化使行为消减 惩罚,阻止行为
(二)强化和惩罚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和剥夺
强化和惩罚类型 呈现 消除
喜欢的刺激 正强化 讨厌的刺激 惩罚
剥夺 负强化
(三)强化和惩罚的有效施用
行为主义公式: S—R 刺激和反应,强化联结
引发特定反应的刺激——线索(决定
何时何地做出何种反应)
会泛化 情境中多重线索联合作用 机体内部线索引起连锁反应 如:神经质反应和习惯迁移
强化
满足需要形成强化 特殊情形下的微妙强化 驱力下降形成强化 次级驱力具有同样特点(米勒、多拉德) 焦虑恐惧属于次级内驱力 获得奖励前的行为和逃脱惩罚后的行为被 强化(格斯里)
强化和消退结合
避免强化/消退误用
灵活转换惩罚和强化 选择适宜的强化
行为塑造原则
小步渐进:强化一系列向期望 行为接近的行为 行为强化标准量的逐渐变化 强化接近期望方向的行为
行为塑造ABC
Anticipation 设置更多线索 Behavior 设计可行的行为步骤 Consequence 增强后果的强化感受
五、班杜拉研究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观察模仿,替代强化
交互决定论
行为及其外部和内部决定因素彼此相互影响:
心理学知识点:强化理论
心理学知识点:强化理论一、基本概念1.强化强化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指的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频率。
所以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目的都是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
例如:如果你今天表现好,我就奖你一朵小红花。
(正强化)如果你们今天表现好,我就不布置家庭作业。
(负强化)2.惩罚惩罚指的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行为出现的频率。
例如:如果你再调皮捣蛋,我就把你打一顿。
3.消退消退指的是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消退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
例如:学生上课讲话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力,老师不予理睬,慢慢学生就不讲话了。
二、概念区分负强化VS惩罚负强化强调的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出现频率,而惩罚强调的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出现的频率。
前者是增加行为反应,后者是减少行为反应,可以以此进行区分。
三、题目检测1.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他站到教室后面,这里教师运用的强化类型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C。
解析:学生扰乱课堂,教师通过呈现厌恶刺激的方式减少其扰乱课堂的行为,属于惩罚。
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未系安全带,车辆会持续发出警报声,直到驾驶员系上安全带警报声才会消失,这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B。
解析:通过撤销厌恶刺激,也就是警报声消失,来增加驾驶员系安全带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
强化物的第二种分类:
1)消费性强化物: 牛奶、曲奇、糖果、水果、 汽水、可乐、冰激淋、…… 2)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看电影、看连环画、 购物、郊游、手工制作、过生日、…… 3)操作性强化物:玩具汽车、画画、迷宫、布娃 娃、电子游戏、乐器、…… 4)拥有性强化物:宠物、漂亮衣服、鲜花、邮票、 钢笔、笔记本、MP3、军刀、…… 5)社会性强化物:赞美、微笑、关注、倾听、与 你聊天、逗你玩、讲故事、……
2. 强化: 通过强化物增强或维持某反应行为的过程. 3. 强化原理(Reinforcement Principal):在一个 操作行为(即反应)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物,操 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1)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在环境中增加某种 刺激,使得反应概率增加 .这时的刺激物叫做正强化 物. 2)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指的是当某种刺激 在有机体的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 .此时的刺 激物叫做负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即用高频的活动 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 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第三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学习理论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心理学三个代表人物
1. 韦特海默,M. (Max Wertheimer l880~1943)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的强化安排: 最初安排连续强化,然后安排固定间隔强化, 最后安排变化比例强化.
(三)惩罚
惩罚(Punishment)是一种导致反应减少的过程. 1)正惩罚:反应后呈现厌恶性刺激 . 2)负惩罚:反应后消除奖励性刺激. 惩罚与强化的区别:强化是增加或维持反应概率, 而惩罚则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的作用:只起暂时的抑制作用而不能消除这 种行为. 惩罚可能会引起负效应,如逆反心理、攻击性 行为、暴力倾向、撒谎、回避行为、双向负 效应
如何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
如何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如何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如何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理论属于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在教招考试时着重考察对强化规律的区分,通常以单选、判断的方式出现。
资格证 笔试 策略类 如何区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娄喜 原创
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娄喜强化与惩罚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两大基本规律。
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许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大多很容易混淆负强化与惩罚。
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呢。
华图老师帮你区分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强化和惩罚的概念。
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是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其中,惩罚又分为正惩罚与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负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一个正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产生。
再次,正强化与负强化的联系与区别。
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一种用来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强化过程,二者在结果上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正强化使用愉快刺激而负强化使用厌恶刺激。
如“孩子在家如果做家务,就奖励他爱吃的零食”,这就是正强化。
其中呈现的愉快刺激就是给他爱吃的零食,目的是增加孩子做家务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孩子不太喜欢洗碗,如果他表现好,就奖励他可以不洗碗”,这就是负强化。
其中“奖励他可以不洗碗”就是中止厌恶刺激,目的是增加孩子表现好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接下来看一下负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区别。
通过定义可以出来,区分负强化和惩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的就是强化,如果是减少或抑制行为发生概率的就是惩罚。
如“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就不要孩子做家务”,这就是负强化。
因为这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做家务”来增加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当学生写了错别字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抄写20遍”,这就是惩罚。
因为“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抄写20遍”,呈现这一厌恶刺激的目的是减少学生“写错别字”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其中,老师要求学生把写错的字抄写20遍,是通过呈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因此是正惩罚。
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
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
强化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对行为加强的方式,增加该行为发生的频率。
强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其中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正罚和负罚。
正强化是指通过赋予某种奖励或者让个体获得某种积极的体验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
例如,老师表扬一个学生的好表现,从而增加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频率。
负强化是指通过避免某种不愉快的体验或者减轻某种不愉快的体验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
例如,一个人驾驶时系好安全带,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警示声响起,从而增加了系安全带的频率。
正罚是指通过施加惩罚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
例如,一名学生因上课时说话而被罚站,从而减少了该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频率。
负罚是指通过剥夺某种奖励或者让个体体验某种不愉快的体验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
例如,一个孩子因捣乱而被禁止看电视,从而减少了该孩子的捣乱行为的频率。
这些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是为了影响个体的行为,从而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某种刺激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强化方式,并且需要注意强化方式的强度和时机,以避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 1 -。
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
四种强化方式的基本原理
强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
在心理学中,有四种基本的强化方式,分别是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强化是指通过奖励或加强某种行为的结果来增加其出现频率。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被强化的行为更加愉悦和有价值,从而使得它更容易被重复。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一名学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负强化则是通过消除某种不愉快或痛苦的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
的出现频率。
比如,一名驾驶员在车内听到警报声,立刻系上安全带,这种行为就是通过负强化来增加其出现频率。
正惩罚是通过施加一种不愉悦或痛苦的刺激来减少某种行为的
出现频率。
比如,一个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喊叫,父母就会给他一个严厉的眼神或是说一些严厉的话,这就是一种正惩罚。
负惩罚则是通过去除某种愉悦或有价值的刺激来减少某种行为
的出现频率。
比如,父母从孩子的口袋里拿走他的零花钱,以惩罚他在学校做了一些坏事,这就是一种负惩罚。
以上四种强化方式都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但是不同的强化方式对人的情绪和学习效果也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强化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1 -。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
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
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
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
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
消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
不论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可以增强该行为(反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使该行为得到增强。
间隔式强化:
行为发生与强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按比率出现或撤去。
间隔式强化分为时间式和比率式。
时间式又分为定时距式强化和变时距式强化。
比率式又分为定比率式强化和变比率式强化。
定时距式强化就是每次过一定时间间隔之后给予强化;变时距式强化就是指每次强化的时间间隔不等;定比率强化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固定比例;变比率式强化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
教育心理学指导: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
教育心理学指导: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中学教师资格证的笔试需要考的内容有一门是《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心理学来说,有一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下面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的:教育心理学指导: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强化与惩罚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两大基本规律。
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许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大多很容易混淆负强化与惩罚。
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呢。
老师帮你区分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强化和惩罚的概念。
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是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其中,惩罚又分为正惩罚与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负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一个正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产生。
再次,正强化与负强化的联系与区别。
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一种用来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强化过程,二者在结果上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正强化使用愉快刺激而负强化使用厌恶刺激。
如“孩子在家如果做家务,就奖励他爱吃的零食”,这就是正强化。
其中呈现的愉快刺激就是给他爱吃的零食,目的是增加孩子做家务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孩子不太喜欢洗碗,如果他表现好,就奖励他可以不洗碗”,这就是负强化。
其中“奖励他可以不洗碗”就是中止厌恶刺激,目的是增加孩子表现好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接下来看一下负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区别。
通过定义可以出来,区分负强化和惩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的就是强化,如果是减少或抑制行为发生概率的就是惩罚。
如“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就不要孩子做家务”,这就是负强化。
因为这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做家务”来增加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运动技能的学习
(四)根据学习方式的分类(D.P.Ausubel,1978)
有意义 弄清概念 听教师精心 学习 之间关系 设计的教学 科学研究
听演讲或 学校实验 常规的“研究” 看材料 室活动 或心智的“生成” 机械 学习 背乘法表 应用公式 尝试错误 解题 “迷宫”问题解决
接受学习
有指导的发现 学 习
(三)根据学习结果分类(R.M.Gagne)
1、言语信息的学习 掌握的是以言语传递的内容,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 2、智慧技能的学习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 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 。 3、认知策略的学习 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学习 过程的方式。 4、态度的学习 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人对人 、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的内 部状态。 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 肉动作构成的活动,是在不断 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五章 学习
科学家发现: 饿肚子学习记得更清楚
1
聪明的汉斯
20世纪初,一匹叫汉斯的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汉斯的主人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名叫威廉· 冯· 奥斯滕。 1901年,他买下汉斯,并开始给它上课。他想弄清楚,通过 系统的授课,一匹马的思维能力究竟能提高和发展到什么程度 。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主人的教导下,聪明的汉斯经过一 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4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当人们向它呈现 算术题目时,它会用蹄子令人惊奇地敲出准确答案。汉斯还学 会用敲击蹄子的方式认字:每个字母可以翻译成数字代码,汉 斯就可以用蹄子敲击次数来代表这个字母。
11
(五)根据学习的水平分类(R.M.Gagne)
水平
类型8 类型7 类型6
学习层次的名称及含义
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能通过思维将学到的 概念与规则灵活地加以运用以解决问题 规则学习——能理解由若干概念构成的规则 概念学习——能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辨别学习——能辨别多个大同小异的刺激,并做出 相应的不同反应 言语连锁学习——即根据言语刺激与反应行为的顺 序组合的反应。
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人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间接性 计划性 被动性
(二)根据学习内容分类(冯忠良)
1.知识学习
建立认知结构
知与不知、知之深浅
2.技能学习
形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智力与操作 知与不知,会与不会
3.社会规范的学习
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行为需要
知与不知,会与不会,愿意与不愿意
1、生平
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 主要代表,动物心理 实验的首创者,教育 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 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2
一次表演中,后来成为德国总理的贝特曼· 霍尔维格是观众之一。人 们把他的名字介绍给汉斯,一连念了好几遍,直到汉斯点了点头。一刻 钟后,汉斯毫不犹豫地用蹄子敲击起来,观众们根据挂在前面的字母表 可以容易地对照出汉斯的“拼写”是否正确。结果汉斯敲出了“贝特曼 ”,除了不发音的h之外,其他字母一个不差。在场者看得目瞪口呆, 然后一片欢腾。聪明的汉斯与它的主人奥斯滕成了德国媒体广泛报道的 对象,公众被能计算、会拼写的汉斯吸引了。但也有怀疑者认为,在表 演中可能有什么猫腻,或者耍了什么骗人的把戏。 后来,聪明的汉斯引起了科学机构的关注。人们成立了一个试验委 员会,对聪明的汉斯进行科学鉴定。1904年9月12日,委员会作出了鉴 定结论:没有发现存在骗人的花招。 鉴定结果让人们更困惑了:难道汉斯真的能够做出过去人们认为动 物不能做的事?动物难道真具有超乎人们想像的思维能力吗?
独立的发现 学 习
《地球上的星星》
Ishaan (伊夏)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 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 、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 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整洁更感兴趣。 而伊夏在学校,似乎什么也做不对。当他惹出 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掌控的范围后,他被送 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导”。一天,一位 新的美术老师Nikumbh(尼库巴)突如其来,用 欢乐和乐观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 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 考,去梦想,去想象。在新教师的耐心辅导和 关怀下,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现于外的行为。 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学习条件: 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
代表人物及其学说
桑代克:试误-联结说 巴甫洛夫、华生:替代-联结说(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强化-联结说(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稳定 和持久变化的过程。
第一,学习必须导致个体某种变化; 第二,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 第三,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第四,人与动物都存在学习。
5
二、学习的意义
1.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行为的先天成分与成熟 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行为的后天成分与学习 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最低级动物生命形 式(原生动物) 最高级的动物 生命形式(人)
2.学习可以促进有机体的成熟 3.学习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三、学习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学习主体分类
1.机器学习:把人的某些智能赋予机器,让机器模拟
人的某些智能,以代替和扩展人脑的某些功能。
2.动物学习:靠直接方式获得个体经验,消极地适应
环境,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3.人类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
3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本能行为(instinctive behavior)
通过遗传获得的种族经验,生来就有生存必需,但适应 性非常有限。
习得行为(learned behavior)
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个体经验
更灵活,更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
4
学习的定义
认 知 学 习
类型5
类型4
联 结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动作连锁——将多个刺激-反应联结串连成复杂行为
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 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
学
习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概述
产生背景: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萧条、实证
主义的兴起
主要观点:心理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