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
3)所以艺术家必须要关心艺术生产工具,关心怎样重建艺术形式,使作家 、读者和观众成为艺术活动的合作者。
各种艺术工具
艺术的神秘化被打破,比如,摄影艺术,电 影,倾向大众化。(俗文学、雅文学)
4)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他提出,传统艺术作品有一种稀罕、 特权、距离与永恒的“光晕”机械复制消灭了传统艺术的这种脱离群 众的“光晕”,他使“真品”和“摹本”的区分不在有效,本真性的 评判标准也不在适用。(支持盗版) 我们一样吗
二)艺术成就
• 1)评论了自象征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之间所有现代文艺思潮。但没有 系统理论著作。 • 2)论著形式都以论文、评论、散文、译著等方式,其学术思想不追 求体系,呈现“星从”特点。 • 3)作品:除博士论文教授资格论文外,还有《普鲁斯特的意象》 1929、《作为生产者的作家》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1936、《讲故事的人》1936、《论波德莱尔的几个问题》1939以及 以后经人整理出版的《理解布莱希特》1973等。 • 4)评价: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最有创造性、给人最多以 启迪的思想家之一。
“光晕” 示了人 和客体之 间自然的、 非异化的 关系,他 不应当被 摧毁,而 应当被保 留。
5)反讽乌托邦
波德莱尔的诗就是以显示震惊效果的手法来 与现代人的震惊体验相抗衡,一如巴尔扎克 显示出贪婪、卡夫卡呈现出无望来祛除它,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巴黎的忧郁》中, 描写的是拥挤的大众、致人死命的交通、性 的诱惑、商品的移情、虚假的时尚、机械生 产的节奏、起义者、流浪汉、拓荒者,以及 身不由己地被抛入现代化都市文化市场的文 人和在发达工业社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游离 与沉浮的艺术家。总之,波德莱尔展示的是 现代城市的死亡牧歌,他撕破了幻美得理想 纱幕,暴露了现代商品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本 来面目。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笔记
西方文论史的笔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笔记框架:
古代文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和诗学理论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观点和理论。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诗艺》以及他对诗歌的看法。
中世纪文论
基督教会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及圣经文学批评的出现。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中世纪哲学家的文学和艺术观点。
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思潮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和理论。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和美学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看法和理论。
19世纪到20世纪文论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各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和理论。
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恩格斯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文学的影响及他们的文学观点。
当代文论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对文学的影响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罗兰·巴特、雅克·德里达、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等当代哲学家、批评家的文学观点和理论。
在整理笔记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时期的文论进行更详细的划分和整理,例如在19世纪到20世纪文论中,可以进一步分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更具体的时期,并分别列出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和理论。
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某些时期或流派的文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整理。
西方文论史简述(一二三章)
西方文论史简述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首先,理性精神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阿波罗崇拜,节制,追求平衡;再次,还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戏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首先,提出的是“虚构问题”。
修辞学派为演讲服务,关注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叙事的过程,叙事中指其为虚构,文学本身即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的是“语言与真理”的问题,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是普罗泰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的性的人,他的语法学成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正名”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应该作正确的措辞理解,这一概念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认识的水平,从而使人们符合实际地运用语言;另外包括对“逻各斯”的理解,语言在语法意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了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语言的文学运用形式具有韵律性,单是形式不足以能给人以美感,不能使观众产生由心灵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早期特别强调语言的劝诫性,越到后期,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劝说作用,削弱了语言在表达真理这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与传递感觉的悖论”。
缺点是:不顾整体,过于专注对细节的表达。
3.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组成部分: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诗的作用首先是“诗与真理”的问题——柏拉图“洞喻”理论(《理想国》):表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真理观,人在认识上的囚徒境地使得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异,往往真伪不分,感觉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官世界,另一个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
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但是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简明西方文论史
基督教的新生,首先表现在教义的精致化,即把原始基督教改造成
为拉丁基
督教这一工作主要是由拉丁会神学家或教会博士,如圣安布罗
斯(339--397)、圣哲罗姆(347--420)、圣奥古斯丁(354--430)等人完 成。其次,是教会的等级化。再次,是教皇的神化。最后,是基督教对异
族的同化。
在思想、文化、教育、知识等领域,基督教也是一家独断:拉丁语是西 罗马规定的官方语言;教育被教会垄断,其目的是培养僧侣教士,最早是从 寺院开始的。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是在反对诺斯替教的斗争中产生的。
四、普罗提诺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 (205--270),他出生于埃及,受教育 于亚历山大的希腊哲学家安莫纽(175-242)。曾随罗马远征军到过波斯,后 20年在罗马讲学以终。
普罗提诺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柏拉图哲学思想 的变种。普罗提诺反对古希腊以来关于美在和谐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美不是一种关系,不论这种关系是和谐还是比例、对 称;美是一种性质,不是物质的性质而是精神、灵魂的性质。 比如,对物质美的观照,不是通过回忆和灵感,而是通过视听
1艺术的本质:模仿说 2 悲剧的成因:过失说 3 悲剧的灵魂:动作说
4 悲剧的公用:陶冶说
第二章
古罗马:继承和衰落
一、贺拉斯和《诗艺》 贺拉斯(65B.C.---8),是从罗马共和转入罗马帝国时期的 抒情诗人和讽刺诗人,原是一获释奴隶的儿子,曾作为共和派军员参
加过内战。
贺拉斯在文论上的著作是《诗艺》,这原是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 的一封信,因是讨论文学创作的,1世纪后被昆提里安改为〈诗艺〉, 它直接取材于亚历山大学者托勒密的〈诗艺〉,就是经验之谈。 贺拉斯在〈诗艺〉中,把“艺”把写诗的技巧放在首要地 位,但在这方面,罗马没有多少可供继承的遗产, 在高度发达的希腊文化面前,罗马人总有一种自卑感,正如塞内加所 说:他们对我们显得如此伟大,因为我们自己是如此渺小。贺拉斯的 折衷主义在《诗艺》中多所表现。比如在内容和形式上,在天才和技 巧问题上,在艺术的功用,即教益或快乐的问题上,他既重教益,又 重快乐,第一次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
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
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教案标题: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西方文论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西方文论史中的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3. 培养学生对于文论史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大纲:第一课:导入与概述1. 导入:通过引入一段有关文论的名言或者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文论史的兴趣。
2. 概述:简要介绍西方文论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本教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第二课:古希腊文论1. 文论史的起源:介绍古希腊文论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和波斯特的诗学理论。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古希腊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三课: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1. 文论史的转折点: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论与古希腊文论的联系与区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蒙田的论文集《随笔》和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四课:启蒙时代的文论1. 文论史的发展趋势:介绍启蒙时代文论与前两个时期的联系与区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休谟的经验论和康德的审美判断。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启蒙时代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五课:现代文论1. 文论史的多样性:介绍现代文论的多元发展和理论派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论等。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现代文论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六课:总结与评价1. 总结:回顾西方文论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理论派别。
2. 评价: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报告,对于不同文论派别进行评价和比较。
3. 思考与展望:引导学生思考文论史的意义和对于自身学习和研究的启示。
教案评估与反馈:1. 课堂讨论与互动: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
迷狂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2、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3、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灵感说:对文学艺术特征的最早概述。
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神助,灵启,陶醉,迷狂;其二,语义学上的解释:“神灵附体”,“神灵感受”,“热情磅礴”;其三,柏拉图将灵感说运用到文艺创作过程中。
柏拉图对灵感说的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一,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神灵评附”(《伊安》);其二,灵感的表现:“诗性的迷狂”对立“迷狂∕灵感”与“理智”,否定理智在创作中的作用(《斐德若》);其三,灵感的获得过程:“灵魂回忆说”,对真善美世界的回忆(《斐德若》)。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
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与本人作为爱诗之人的矛盾;价值:其一,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场,区别理智与情感;其二,看出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其三,得出文艺创作的过程是由现实美向理想美的追求过程,形象创造过程。
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流溢说古罗马普罗提诺用以解释万物从某个先验本原产生的学说。
他认为万物从“太一”、”理智”、“灵魂”三种原初原理派生,从始点到终点存在着一个流溢过程。
太一是一切事物而不是万物中的一种,万物都有其来源,因为它们都可以回溯到它们的源头。
太一是充盈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不具有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任何东西,由于它是充溢的。
由它流溢出来的东西便形成了别的实体。
第一种原初原理即第二重流溢,表现为理智或理智形式。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修订版)是在1994年出版的《西方文论史》基础上修订完成的,是一部自古希腊至当代的西方文论的全史。
《西方文论史》由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后现代文论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西方自古希腊至当代重要文艺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和西方文论的整个发展历程。
《西方文论史》全书共分1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古希腊、
德国古典时期、唯意志论、俄苏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文论是"文学理论"的简称,主要包括对文学规律的总结,对具体作品的评判,对文学新潮的倡导,推动等方面的系统理论。
它涉及文学与社会的产系、文学作品的内部规律、文学作品创作与鉴赏的基本方法、主体创作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心态等方面的研究。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惟独“理式”才是真正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管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管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者“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顾,这种回顾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采,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顾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西方文论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马其顿斯吉塔拉人,世界古 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 教育家之一。马克思曾称他是古希 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 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黑格尔称他 “人类导师”。 • 鲁开昂学园。 • 逍遥学派。
《诗学》
• 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见《诗 学· 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 1、序论(1—5章),阐述诗的本质,模仿 的三点区别,诗的起源及史诗和悲剧的异同; • 2、悲剧论(6—22章) • 3、史诗论(22—25章) • 4、史诗与悲剧比较论(26章)
• 亚氏:卡塔西斯Katharsis——净化,“净 洗”、“宣泄”、“洗涤”。 • 亚里士多德:“像哀怜和恐惧或是狂热之类 情绪虽然只在一部分人心里是很强烈的,一 般人多少有一些。有些人受宗教狂热支配时, 一听到宗教的乐调,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 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一种治疗和净化。 这种情形当然也适用于受哀怜恐惧以及其他 类似情绪影响的人。…受到净化,因而心里 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
四、摹仿与真理
• “洞喻” • “镜子喻” • “床喻” 第一种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床的理念(Idea) 第二种是木匠依床的理念所制造出来的个别的床 第三种是画家摹仿个别的床所画的床—— “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 了两层” • 摹仿诗人是说谎者,他们的造物并不表现真理。
• “我认为,如果他(诗人)对自己摹仿的事物 有真知的话,他是一定宁可献身于真的东西 而不愿献身于摹仿的。他会热心于制造许多 出色的真的制品,留下来作自己身后的纪念。 他会宁愿成为一个受称羡的对象,而不会热 心于做一个称羡别人的人。”《理想国》
三、诗人的罪状
西方文论史
‚古风时代‛的文化繁荣
1、神话 (1)希腊神话主要有两大类型:神的传说和英雄故事神的传说主要集中 在赫西 阿德的《神谱》中,英雄故事则主要荷马史诗中 (2)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赫拉克利斯与地狱守门犬
2、希腊宗教
(1) 希腊宗教的类型:希腊宗教是泛化神教:奥林帕斯教(多神教):
(2)希腊宗教的性质:希腊宗教是一种世俗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宗教
(3)没有一个庞大的僧侣阶层,各个城邦都建有神庙,但只依靠为数不多 的男女祭司进行管理。
3、早期自然哲学
(1)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产生的文化渊源:
希腊神话的影响
古代近东文化的影响 2)主要哲学流派: ①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 ②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
③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
(1)政治组织上:军事民主制和英雄时代 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
父系氏族阶段。
氏族、胞组、部落和部落联盟。 军事首领(巴赛勒斯)、 长老议事会和部落大会。
(2)经济上:古代城市文明消失
(3)文化上:线形文字B的消失
(三)‚古风时代‛的希腊文化
‚古风时代‛的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1、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已完全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数以百 计的奴隶制城邦
政治上:把居民分为四等,依照等级服兵役,纳税和享有权利,有利于富商、 平民和手工业者参政结束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3、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制的逐步完善。 内容:A 废除原有四个血缘部落 改选执政官 E 创立‚贝壳放逐性‛ 意义:使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国逐步趋于完善 4、伯利克利立法:民主制的完善 B 建立‚500人会‛。 D 创设‚十将军‛制。
3、人本主义哲学的代表 (1)智者派:普罗塔哥拉他 ‚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一(性质(一)西方文论与西方文论史地域之分经济之分文化意义之分:指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体系。
西方文化传统,指以古希腊、罗马文化源头并以基督教为普遍的宗教信仰。
西方文论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学理论遗产;西方文论史就是西方的人文学者关于文学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反思史。
特点:哲学美学、诗学(二)反思内容1.文学创作的本质规律:也就是文学是什么,这是文艺理论构建的一个主要线索和中心支柱。
(1)摹仿论柏拉图的“镜子说”柏拉图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本质)。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不依存于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
抛弃了柏拉图虚幻的理式概念,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肯定了艺术摹仿对象本身是真实的存在。
谷鲁斯内模仿论述西方文论史
谷鲁斯内模仿论述西方文论史谷鲁斯内(Gertrude Stein)是一位美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实验性文学的倡导者。
她的作品对西方文论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独特风格和破坏传统的创新思维,给西方文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模仿谷鲁斯内的论述风格,探讨西方文论史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西方文论史的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罗兰·巴特,西方文论史经历了多个重要的节点。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誉为西方文论史的开山之作,他提出了悲剧、史诗、喜剧等文学形式的分类和评判标准。
而巴特则强调了文本的多义性和阐释的主观性,将文论推向了一个更加相对主义的境地。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西方文论史中的几个重要流派。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是其中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结构主义强调了文本的内部结构和符号系统的重要性,试图将文学创作与普遍的符号规律联系起来。
而后结构主义则更加关注读者的主观阅读体验和意义的生成过程。
除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文论也在西方文论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文论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尤其在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文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到意识流和后现代主义等文论潮流。
意识流理论强调了作家意识流的表达和叙述形式的创新。
而后现代主义则更加关注文本的自我反思和反叛传统的姿态。
这些潮流的兴起使得西方文论史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最后,我们必须提到谷鲁斯内自身的影响。
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语言的实验性运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她的作品挑战了传统文学的模式,重新定义了文学创作的边界。
她的“失真镜片”理论和对“连续存在”概念的追求,对后来的文论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谷鲁斯内对西方文论史的模仿论述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她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性写作方式,将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索和脉络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索和脉络西方文艺理论史,就是西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
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和论述即文论著作,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史研究的对象。
文艺理论来源于文艺实践,同时又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西方文艺理论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是按照“他律”和“自律”所形成的“合力”来运行的。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很难面面俱到把它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呈现出来,只能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将其发展线索和脉络大致梳理一下。
纵观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四大本质论”、“五大本体论”和“两大序列贯穿”:一、“四大时期”:1)古典文论时期: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前8世纪——15世纪)2)近代文论时期:文艺复兴、法国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马列文论(16世纪——19世纪末)3)现代文论时期:以叔本华、尼采非理性哲学为理论基础,包括叔本华、尼采的直觉主义文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文论、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和存在主义文论等等。
(20世纪60年代以前)4)当代文论时期:以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包括后结构主义(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核心)、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文论等等,主要是瓦解现代主义形式中心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四大本质论。
任何理论的构建都有其逻辑线索或中心支柱。
对于文艺理论来说,文学的本质问题,即文学是什么,是每个文论家在探索和研究文学特征及其规律时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
西方文论史.doc
《西方文论史》课程学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理式:理式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理式或译为“理念、观念、理型、模式”等,是柏拉图构想的一个境界,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是实体,思想中的理式世界永恒不变,绝对存在,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他的摹本。
净化:Catharsis 或者Catharsis,净化,又译“卡塔西斯”,后来弗洛伊德所谓的“宣泄”也是用这个词。
卡塔西斯、宣泄、净化或陶冶,本指医学术语,指放血或用泻药治病。
“净化”起初是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一种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便也得到了净化。
“净化”后来成为亚里士多德解说悲剧的重要概念,悲剧中的“净化”,既是通过“怜悯和恐惧”,也是要排除“怜悯和恐惧”,最终求得新的和谐。
过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过失说”,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的,有弱点的好人:“他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
”但是“他之所以陷入否运,并非因其恶德败行,而是因为‘错误’(过失)。
”具体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可以包括两种:一是判断不明的错误,比如俄狄浦斯;二是道德选择的错误,比如美狄亚。
即无意的“失误”和故意选择的“罪过”。
或然率和必然率: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概念。
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像历史学家那样“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诗学》所说的“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情”。
相对而言,“已经发生的事情”多半只是“个别的、偶然的”,“或然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才更具普遍性。
所以亚里士多德相信“诗偏重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重于叙述个别”;即使诗人选用历史题材,也会从中挖掘“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成其为诗人或者“创造者”。
亚里士多德由此从“摹仿”得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结论: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真理,而且“诗歌比历史更真实”。
合式:“合式”的概念可以导源于苏格拉底对两种“和谐”的区分。
第一种是一般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抽象意义上的美,是客观的和谐;第二种才是针对一个具体对象及其特定功用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具体的美的对象,是主观的和谐。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西方文论史是对西方文论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西方文论史中的重要名词解释:1. 古希腊文论: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开端,它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社会。
古希腊文论家主要关注文学和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形式,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论理论,如“模因派”和“三一原则”。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时期,时间跨越了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推崇,这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的文论思潮,它强调规则、秩序和对古典文学的模仿。
古典主义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影响了许多文学作品。
4.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时古典主义的反对者。
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并赞美自然、热爱自由和追求原创性。
浪漫主义对西方文论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鼓励了创造力和个人独立性的发展。
5.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文论理论,它强调文本的结构和内部关系的重要性。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而是由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系统决定的。
6.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的文论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强调“没有中心”和“没有固定的真理”,鼓励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文学创作。
7. 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中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批判和探讨。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作者的地位,倡导女性权益和平等的发展。
西方文论史的各个时期和理论都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论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了解这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西方文论的发展和变迁。
西方文论史教程
西方文论史教程西方文论史教程一、古希腊文论1、古希腊文论早期历史:古希腊文身文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其影响蔓延到罗马时代,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西格玛之作,及罗马意识形态家赫拉克勒斯等主要文学作家和诗人概述。
2、古希腊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古希腊文论涉及到了诸如心理学、比较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主要讨论包括历史和文学运用、文体、表达美学,以及传统文化收藏、文学创作、文学形态学等古希腊文论话题。
二、中世纪文论1、中世纪文论的发展历史:中世纪文学的发展始于公元451年,结束于1453年,中世纪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佛本斯学说,神学与撰写礼节书,以及玛丽安娜文学读本等许多著作。
2、中世纪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中世纪文论涉及到了诸如教会历史、宗教文学、宗教礼仪等多个领域。
传统文学作品的收集,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学流派、文体、表达美学与写作技巧进行探究,以及对宗教神性的崇拜,等话题也在中世纪文论中有所涉及。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论1、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的发展历史: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从14世纪到17世纪,瓦萨洛尼、道格拉斯、费尔南多、拉米等艺术家不断开拓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的新领域。
2、文艺复兴时期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在研究诸如哲学、历史、文学、绘画等多个学科领域,具体讨论内容涉及宗教艺术创作,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流派、文体、表达美学等话题。
四、近代文论1、近代文论的发展历史:近代文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此时正如此时英国和法国那样,开始受到近代经济、政治活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2、近代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近代文论旨在探讨西方文学的修辞法、文学艺术价值观以及时局文学趋势的发展等问题,具体讨论包括文学行为的审美价值、文体样式的变化、文学及其艺术性成分的分析等。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史讲述了从古希腊时期至19世纪初,对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学巨匠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作品。
西方文论史将他们的作品进行浓缩,即用简洁的语言述说整部作品的内容,同时又保留了原著中特别精彩的对话或者情节。
西方文论史进一步思索和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的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学和思想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西方文论史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也不同于文学批评史。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歌德、席勒、黑格尔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并最终发展出西方文艺思潮的当代面貌,这些理论学者的文艺理论著作属于全人类,是人类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论史是以西方文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代表某一时期的主要文艺思想,引领当时主流思潮,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方文论史系统地介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学说,梳理其中的基本观念及其不同形态,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寻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更深入地把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他批判了前人的经验性的定义法,第一次在科学的意义上建立了西方范畴学上的定义方法。
他从定义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逻辑学说开创了西方两千多年的西方理性精神。
他为诗所下的定义,也正是以科学理性精神为基础,从而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诗学”,作为哲学思想的一门。
这正是诗学思想的出发点。
根据这个出发点,他把诗学研究的对象,如悲剧、史诗等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
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方法是从生物学中带来的分类方法和有机整体观念。
所谓生物学分类方法,是把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属,一是种差。
“属是一些不同种的事物的本质范畴的称谓。
”如动物这个属,包括人、牛、马许多不同的种,一属有多种。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一、西方文论史的性质与学科西方文论史是一门理论课程,属于文艺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属于历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文艺学包括五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册文学史文学理论史的分支:中国古代文论史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二、历史著作是史料与观念的统一一部历史,是某种观念统帅的史料。
对于一部历史来说,占有史料固然重要,但统帅史料的观念也很重要。
如果统帅的观念是错误的或是片面的,它就可能舍去与这种观念相对立的史料,或者即使选用也会做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优秀的历史著作,是详实的史料和进步科学的观念的统一。
当然,要达到这两者的统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由于历史著作都是从某种观念出发对史料的选用、剪裁、解释、评价,因此任何一部历史都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能当做绝对真理。
三、西方文论的三种形式:西方文学理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文学理论,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都包含的文学理论。
其中有些哲学家、美学家还专门撰写了文艺理论,如亚里斯多德写了《诗学》、尼采写了《悲剧的诞生》。
第二种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论他们的文学见解,比如贺拉斯写《诗艺》、雨果写《<克伦威尔>序言》。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像圣·伯夫、德·桑克蒂斯、韦勒克那样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的文艺理论著作。
这三种文学理论各有特点:使人作家的文学理论著述是他们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对当时的创作影响比较直接;哲学美学家的文学理论是他们则的哲学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较抽象晦涩,但它依托一定的哲学思想,因而往往影响一定的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的论著往往是对前两种文艺理论的归纳、挖掘,使文学理论更加系统、更有深度。
四、西方文论的分期:古代文论: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直觉主义、象征主义、现代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从结构主义到结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及性别批评理论、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
西方文论史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史读书笔记【篇一:《西方文论史》读书笔记】第十一章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从法国兴起,再波及英国、美国并影响全世界的文艺理论思潮,它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为标示,向传统的文艺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引起了轩然大波。
唯美主义也是西方文艺理论史的转折点。
此后,艺术是否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是否有独立的价值,它与艺术创作主题主体的关系如何等问题,一直成为西方文艺理论讨论的中心。
可以说,从唯美主义到形式主义、直觉主义,再到西方现代派的各色理论,唯美主义是在是充当了上乘西方古典和近代文论,下开现代派文论的中间枢纽的角色。
戈蒂叶轮艺术美没有目的1.艺术的性质:无功利艺术无功利是戈蒂叶的核心观点,奠定了他的艺术本质论。
即有用的东西不是艺术,艺术是完全无功利的。
2.艺术的目的:唯美是求3.“形式”及其内涵认为是人的任务是抓住感官印象并将它的美用语言准确地、赤裸裸地再现出来,就是形式。
戈蒂叶的“形式”是以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现象界”为基础的,所以,“形式”在戈蒂叶看来,绝对不是指食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指食物在创作者主体心灵中的投影,及其创作者对这个投影的把握和感受,即创作者对事物外形的主管建构和主观感受。
4.艺术与生命活动:艺术意味着自由、想了、放浪王尔德论形式就是一切1.艺术与自然:不是艺术模仿自然,而是自然模仿艺术自然风景中总有不完美的地方,因此艺术根本不应该模仿自然,相反,自然应该模仿艺术,而实际上自然就没有停止过对于艺术的模仿。
在王尔德看来,如果说一无是处的自然还有一点效用,也只限于作艺术的原料。
2.艺术与人生:艺术不应该模仿人生首先,人生是不完美的、丑陋的,不值得艺术进行描写。
其次,在某种情况下,艺术虽然可以把生活作为一部分原料,但必须经过重新创造过程,使之成为新的、优美的、与生活无涉的形式。
在此基础上,王尔德提出艺术就是谎言,就是创造的观点。
艺术不是照相,而是想象力的创造。
3.艺术与时代:艺术与时代相对抗其一,艺术不表现时代,只表现自身。
(完整)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Q:美的来源(本质)毕达哥拉斯:数。
数的和谐。
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只从形式结构方面探寻艺术的和谐美.↓赫拉克利特用他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艺术和美,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摹仿”不只是指再现自然,而且有摹仿自然的生成规律的意思。
“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不同于毕侧重于静止、平衡的统一,赫的统一是运动与斗争的,特别强调内在的和谐。
看不见的和谐,是对立面斗争形成的更高的和谐。
↓德谟克利特:文艺摹仿自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伍蠡甫《西方文论史》)他所说的“从……学会了……”,显然不是重复再现自然,而是自然启发下进一步的创造。
“任何艺术……都不能不经研究而获得。
”(伍蠡甫《西方文论史》)文艺的对象:不是生物性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应该“仿效好人”“好事”。
↓苏格拉底:“艺术摹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让人物像活的一样。
↓柏拉图:理式论摹仿伦。
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隔着三层纸".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
但是在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同时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
在灵感说中,揭示了艺术创造应有的超越性。
↓亚里士多德: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摹仿的艺术”与柏拉图的不同.他把职业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区别;扩大了“摹仿的艺术”的范围;改变了摹仿的对象。
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直截了当地提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即:文艺摹仿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式】
在柏拉图心中,万事万物有一个本源,这个本源就是理式。
类似于中国的“道”,它体现着万物之为万物的本质。
柏拉图继承前人神性观,认为理式最初起源于神,由神创造出各类事物的共相,就是理式。
【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把宇宙万物的成因归结为四种(以文学艺术为例)
1、质料因:自然和人生
2、形式因:作品的形式
3、动力因:艺术家(亚里士多德强调动力因是艺术的根本成因)
4、目的因:艺术品的完成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主要指古希腊罗马古典学术的复活或再生,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的人文学科,如修辞学,哲学,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来取代神学。
它实际上是托古创新,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
代表人物有拉伯雷,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
【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先驱们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主张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具有反神权,反专制的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近代人类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权力意志】
尼采认为人的认识和道德价值观念都取决于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
后者不是来自上帝或其他物质和精神实体,而来自人的生命本身。
人的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创造力,或者说一种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倾向。
尼采把生命的这种倾向看作是生命的愿望、意志。
但他不同意叔本华把生命意志归结为追求生存的意志,而认为生命的本质并非追求生存。
因为不处于生存之中者不能有愿望,而处于生存之中者所追求的不再是生存,而是发挥其生命力。
他由此认为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
【本雅明“灵韵”说】
1、灵韵代表艺术作品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
最完美的复制品也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本真性。
原作的本真性是唯一不可复制的东西,可以不受技术的可复制性的制约。
(舞台表演对比拍电影)
2、灵韵指的是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一种距离感。
正是这种距离感,产生了艺术作品的灵
韵。
艺术品的两种价值:膜拜价值(距离感,神秘感,敬畏感),展览价值。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对比】
1、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摹仿说,承认艺术摹仿自然。
但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存在不
同。
2、天性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天性就有模仿的本能,孩提时代就有摹仿的本能,最
初的知识就是摹仿而来,各种题材的艺术都是摹仿的产物。
而柏拉图曾否认把摹仿看做人的天性的做法,他把摹仿看成是人在迷狂状态中对先验的理式的一种回忆,人的模仿能力是在后天习惯中自然形成的第二天性。
3、理性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家摹仿中的理性,艺术是一种与真正理性结合而运用的
创造力特征,摹仿能体现可然律和必然律,包含着理性。
而柏拉图认为摹仿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临摹,无技巧,没有灵性。
一种是通过灵感,凭神灵凭附,把所见到的永恒的理式表现出来,是出于一种非理性的迷狂状态。
4、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要表现人生,认为艺术摹仿的是事件,性格和思想,是“行动中的
人”。
而柏拉图认为艺术要服从政治,要表现健康,优美的方面,反对人物形象不完美的艺术作品。
5、最后,亚里士多德还认为“音调感和节奏感”也是出于人的天性。
音调感节奏感是对诗
人自己身心节律的一种模仿。
【朗吉诺斯“崇高”的涵义】
1、朗吉诺斯认为,崇高乃是人的伟大的灵魂对比人更伟大的对象的渴慕,追求和竞赛的结
果。
2、朗的“崇高”主要是指与优美相对的广大的“壮美”或者“阳刚美”的范畴。
不仅局限
在文学的范畴,还包括对自然的崇高评价。
比如赞扬尼罗河,多瑙河甚至海洋,而不会去赞叹小小的溪流。
3、朗强调主体在欣赏崇高时的主导作用。
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
的动物,而应当向往那些真正伟大的神圣的事物。
这种思想,既肯定了主题,又强调了对象感性形态的前提。
崇高风格的五要素:
1、庄严伟大的思想
2、慷慨激昂的激情
3、辞格的藻饰
4、思想的藻饰和语言的藻饰
5、高雅的措辞
【莱辛“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
1、莱辛认为造型艺术是时间艺术,是通过物体来暗示物体,在事物的静态形式中体现出动
态,以有限的富有孕育性的顷刻,显示出无限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2、造型艺术选择的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要包含过去,又暗示未来,尽量使艺术作品包含
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和耐人寻味的内容。
让欣赏者在反复玩味中让想象充分发挥自由活动,感受到比画面或者雕塑本身更多的东西。
【康德天才论】
1、康德对天才的定义:康德认为天才是一种以判断力为基础,又偏重于想象的先天直觉能
力。
天才是“天赋的才能”,它本身是属于自然的,这种能力“是和摹仿的精神完全对立着的”。
康德认为天才的根本心理基础在于非凡的想象。
2、天才的基本特征:独创性和典范性。
●独创性是天才的首要特征,它是不可重复的发明。
艺术的独创性之中,体现着理性
的意图。
这种理性意图使艺术创作成为一种自由的活动,独创性正体现在这种自由
活动中。
独创性的作品显出一种生气,这种生气时从天才的心中灌注到艺术作品之
中的,因此作品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
●典范性又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强调天才的作品对其他天才的“唤醒”和启发作用。
(唤醒作用的两个特点:1、不可摹仿,天才的产品时后继者的范例而不是摹仿对
象,是对于另一个天才唤醒他自己对于独创性的感觉,从既有规则的束缚中解放出
来。
2、不可传授,作为一种自然禀赋,天才是不能传受的,只能通过典范来唤醒
其他天才,是这些天才察觉到自己的天生素质,从而将他们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
二是为艺术立法,成为其他作品的评判标准。
艺术法则是由自然通过天才给与艺术
的。
3、不足之处:康德对于到底何种能力被称为是独创性能力,未经界定。
再比如,在典范性
作用上,将艺术创造的根源归结于自然,是自然通过天才给艺术立法,片面的强调了自然根源的一面,忽略了它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面。
【黑格尔的悲剧观】
悲剧冲突的本质:
1、悲剧的本质就是表现两种对立的普遍伦理力量的冲突和和解。
黑格尔运用对立
统一的矛盾法解释悲剧冲突,把冲突看成戏剧的最佳情境,只有当情境显得对
立统一,导致冲突的时候,情境才能显出它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黑格尔认为悲剧最适合表现辩证法。
这是是悲剧史上第一个把矛盾冲突学说真
正运用于悲剧学说,自觉地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3、黑格尔的悲剧学说以“冲突说”为基础。
他认为,悲剧只能建立在特定的矛盾
冲突之上,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悲剧冲突就是悲剧的推动力量。
4、黑格尔重视由精神方面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认为只要有建立在这种种冲突基础
上的悲剧,才是理想的悲剧。
悲剧冲突的类型:
1、由单纯的物理或自然原因,如疾病,车祸等产生的冲突
2、由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
(第一类,由亲属关系所以其的继承权《麦克白》,
第二类,阶级出身和人应有的权利,欲望和要求构成的冲突,《阴谋与爱情》第三类,由于天生性情造成的主体情欲所形成的冲突《奥赛罗》)
3、心灵的冲突,这是最本质性的冲突,也是黑格尔认为最理想的冲突。
(一类,人无意
中做错事,后来意识到那件事本质上破坏了某种应该受尊重的道德力量。
《俄狄浦斯王》;第二类,意识到而且由于这种认识和意图才产生的破坏,阿咖门农为了胜利返回希腊杀死亲生女儿祭神;第三类,行动本身不引起冲突,但是由于所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情景,使它变成一种引起冲突的行动《罗密欧朱丽叶》)
悲剧的结局:
1、冲突双方同归于尽;
2、冲突双方有一方实行退让,双方和解,永恒的公理取得胜利。
黑格尔的悲剧学说基本倾向是乐观的,悲剧的目的是加强观众对人类美好事物的信任。
【柏拉图----文艺的社会功用】
1、文艺服务政治:柏拉图在政治上的野心,体现在他试图建立一个“理想国”,柏拉图对
艺术非常的了解,因此在制定理想国的治国方案时,非常注意艺术对人心的影响,并从政治家的角度,利用文艺的理想,对艺术进行规范,限制,使得艺术为培养他的理想国的合格国民服务。
柏拉图要求文艺一定要服从政治,无论其艺术性多高,目的是让文艺为理想国的政治服务。
2、批判人物形象不完美的艺术作品: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的艺术,不但是自身的摹仿,
而且会导致读者的摹仿。
因此,文学作品中的神和英雄,应该是公民好的学习榜样。
同时认为悲剧不利于人们用理性战胜困难,喜剧煽动人们的情欲,悲恨,影响都是坏的。
颂歌最好,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没有细节描写,没有不满愤怒的情绪流露。
3、音乐审查:柏拉图对当时流行音乐审查,认为音调哀婉柔缓的靡靡之音都要取缔,而音
调简单严肃的战斗性意味强的要提倡。
4、反对反抗:柏拉图反对不循规蹈矩的人,悲剧从正面写问题,具有反抗性,如普罗米修斯
反抗宙斯,美狄亚弑子反抗,都不符合他理想国的文艺政策。
5、不足之处:柏拉图单纯的从国家统治者的角度制定文艺政策,这种狭隘的政治功利违背
了艺术规律。
因为情感中卑劣的一面否定了个人情趣,个人感情世界及正常爱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