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新机制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新机制新方法

—— 2010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部署培训专题

2010年10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前不久,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2010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部署培训会。全国部署培训会有关专家授课的内容,经整理在本版刊登,供各地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时参考。

2010年度全国土地遥感监测工作介绍

2010年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结束后的第一年,是按照新机制,采用新方法,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的开局之年。当前调查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如何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保持下去,国家及时准确地掌握耕地和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一、遥感监测工作基本思路

按照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创建新机制、采用新手段、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查清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更坚实基础”的要求,部地籍司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的任务和需求,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采取“国家组织遥感监测,地方开展变更调查,国家进行核查”的最新组织模式开展年度调查和监测工作,并组织编制了《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总体方案》。其中,国家组织的遥感监测工作,通过全国范围全覆盖的遥感前后时相影像对比,对新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充分发挥遥感监测直观优势,最大程度地为地方变更调查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撑,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满足2010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工作的需要。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依据总体方案编制了《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实施方案》。为做好遥感监测任务的实施,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又进一步编制了《2010年全国土地遥感监测任务技术方案》和《2010年全国土地遥感监测任务监理细则》。

2010年全国土地遥感监测工作,通过采购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数据,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高程数据等控制资料为基础,以区县为单位,制作覆盖全国的最新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与2009年标准时点遥感影像图叠加分析,监测2010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将最新遥感影像和监测信息及时下发给地方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变更调查成果核查,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提供基础资料。

二、遥感监测分区及使用数据情况

根据各地土地利用变化特点、管理需要,以及遥感资料的保障能力,将全国划分为四类遥感监测工作区。各区分布及使用数据源情况如下:

一类区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包括全国155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市辖区,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使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QuickBird和WorldView等遥感数据。

二类区面积约162万平方公里,包括除一类区外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所辖县(市)。使用2.5米分辨率左右的SPOT5和P5等遥感数据。

三类区面积约554万平方公里,包括除一、二类区外的中、东部地区以及西部重点区县。使用5米分辨率左右的RapidEye、北京一号等原始遥感数据。其中,部分区域需要RapidEye与遥感二号融合数据。

四类区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为我国西部沙漠、戈壁和藏北无人区。使用5米分辨率的遥感八号及30米分辨率的HJ-1/2国产遥感数据。

三、遥感监测技术指标

1. 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横坐标加带号。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方式与基础底图一致。

高程系统:与使用高程数据一致。

2. 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提取标准

遥感监测图斑以影像为依据提取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即前时相未建设,后时相已推填土或已形成建(构)筑物的地块。包括三种类型:

图斑类型1: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有明显建设痕迹(如地基、建筑物等)。

图斑类型2:前时相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有建设推填土痕迹。

图斑类型3:前时相有推填土特征,后时相有明显建设痕迹。

3. 最小监测图斑面积

不同原始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最小监测图斑面积分别为:分辨率小于等于1米时,最小监测图斑面积为0.3亩;分辨率为1米~2.5米(含)时,为1亩;分辨率为2.5米~5米(含)时,为2亩;分辨率为5米~10米(含)时,为5亩;分辨率为10米~30米(含)时,为15亩。

4. 监测图斑表达

监测图斑以矢量形式表达,基于GIS软件建立图斑的拓扑关系,生成图斑属性表,属性表包括县级行政区名称、代码,监测图斑编号、类型,前后时相,中心点坐标,监测面积等信息。

四、遥感监测成果

1.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图

以2010年正射影像图为背景,叠加监测图斑界线及其编号、注记、县级及以上行政界线及图廓整饰等要素。一般以县级辖区为出图范围,若完整县级辖区面积较大或不规则,则分块出图。

监测图斑、审批界线等采用不同色标的线框表示,可参考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图图例。

2. 监测图斑信息记录表

依据图斑属性内容,以县级辖区为单位制作遥感监测图斑信息记录表(见下表),记录每个图斑基本信息。

监测图斑信息记录表

3. 监测信息管理文件夹

采用文件夹形式统一管理县级辖区监测成果,包含图廓整饰、县级行政界线、注记、遥感监测图斑、本年度审批用地界线、后时相正射影像图、后时相镶嵌块信息文件、遥感监测图斑信息记录表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图等成果内容。

五、遥感监测成果下发

将根据数据接收进度,以县(区、市)为单位分批次生产,“接收一批、生产一批、监理一批、下发一批”。

1. 不同源数据融合的区域数据下发

2010年12月10日前,全色数据不能完全接收的县(区、市),将先以多光谱单一数据为基础制作正射影像图,提取遥感监测图斑,及时下发给地方开展变更调查。待全色数据接收完整后,再重新制作融合后正射影像图、提取变化图斑及制作最终监测成果,再次下发给地方。

2010年12月10日到2011年1月30日,全色数据未能接收完整的县(区、市),将按照批次接收到的全色数据范围进行数据融合、图斑重新提取,并及时下发,用于地方变更调查复核。

2011年1月30日后,全色数据仍未接收完整的县(区、市),不再接收新数据,已下发成果作为最终成果,不再给地方下发新成果。

2. 成果下发公告

为方便地方随时了解本地成果生产完成情况,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将在院主页(网址:/)定期公布最新数据获取情况和监测成果生产进度,各地应及时查询和联系项目组。

3. 成果领取程序

成果资料以省为单位,派专人到项目组资料室领取,领取时携带地籍处介绍信。同时,各省在资料室留两块移动硬盘,用于成果循环复制。

4. 成果保密

遥感监测成果均属于保密资料,请各地在使用过程中做好保密工作。严格按照签订的“成果资料保密协议”相关要求,妥善保管、使用成果资料。

第一次领取时,领取人应携带加盖公章和责任人签字的“保密协议”,送交遥感监测组资料室,办理成果资料领取手续。

构建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

一、新形势下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与以往工作的区别

1.技术手段不同。以往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大部分为手工绘图和量算面积,信息及遥感技术应用较少。新形势下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充分运用3S技术,以遥感技术作为调查和数据掌控的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以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外业调查的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数据建库和汇总上报的平台。

2. 工作基础不同。以往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建立在第一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受当时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制约,难以确保数据全面变更。而新形势下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建立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上,起点高,对确保数据现势性的要求更高。

3. 数据审核方式不同。以往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单纯对数据流量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外业实地核实量小,存在人为干预调查工作的可能。新形势下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全覆盖的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动态遥感监测成果,对数据质量总体掌控,应用对数据流量的合理性审核,全面核查每个变化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干预和调整数据成果。

4.组织模式和程序不同。以往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组织模式较为简单:“地方调查,逐级汇总,国家审核出数”。新形势下土地变更调查的组织模式更为合理:“国家掌控,地方调查,数据库更新,国家全面核查,国家库更新,数据汇总”。

二、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面临的机遇。一是《土地调查条例》出台,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有法可依;二是国务院38号文件要求建立长效的土地调查新机制;三是基础调查工作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