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小学生》读后感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记得初次翻阅《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正好接任了三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
欣喜能够和刚刚步入中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紧张的是能否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好老师。
正是有了这种“甜蜜的负担”,我清空自己,积极学习,迎接新的挑战。
抱着这样的心态,拜读了这本书。
读懂学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曾投身于学前与小学阶段的教育研究工作,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
他们是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践行者。
本书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幼小衔接、习惯养成、心理健康、读书、家校合作、美育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和阐述。
下面我就来谈谈该书对我的启发。
一、关于班级管理在教学中我发现,个别孩子似乎始终只知道玩乐,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玩乐的内容在发生变化,他们观察和试探这个世界,在与周围碰撞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塑造自我。
而我们教师,就是为他们创建这个世界的人,我们在他们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陪伴他们,因此,我们要细心地了解他们,严密地关注他们的发展变化;我们还要不停地审视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引领者和启发者。
二、关于学校生活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曾经说过:“孩子来到学校不作文吧只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和同伴会面,和他们一起玩儿,彼此交换新闻乃至新玩具等等。
学生永远不会丢掉那些使他兴奋的、使他忧伤的、使他快乐的,以及他希望得到的东西。
”所以,教师和家长都要理解,校园生活不仅仅有课堂、作业和考试,还有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
孩子们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教育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才能完成他们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从而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我们在观察和审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也在观察和审视着我们。
三、关于职业幸福感魏书生老师对教师幸福的理解颇有深度:“我们觉得教师的工作尽管又苦又累,但又确实是一项很吸引人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
《读懂小学生》读后感
《读懂小学生》读后感-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读懂小学生》有感屯村实验小学朱淳强在杨老师的《读懂小学生》一书中,从多角度进行阐述,不仅介绍了小学生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而且提出了简单易行的教养策略,让我从中领略了好多思想,也获得了一些启发。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困惑一直围绕着我。
既想和学生亲密无间,又想树立老师的威信。
杨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随着年级的增长,师生关系从亲密转向平等、民主。
”正是如此,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总是围绕在老师身边,喜欢与老师亲近,毫不吝啬地赞美老师,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
升入中年级,学生开始能够客观评价老师的行为,对老师的看法更具有批判性。
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老师平等相处,不再“惟命是从”。
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老师似乎越来越难于走进学生的内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真正信服老师,爱心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法宝。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有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热爱之心则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赢的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和学生相处中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例如,给学生带红领巾,为他们整理衣领,叮嘱他们多喝水,用真诚理性的谈话代替歇斯底里,或许,那时的我们与孩子的心最接近。
今年是六年级的副班主任,虽然在校生活上已经不再需要不断叮嘱哪些危险哪些不能玩,但是面对全班学生最让我们费尽心思的还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
当我们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差生补课时,却换来他们不尽人意的成绩时,确实会有些沮丧。
多番打击之后我们甚至会对他们失望,不再抱有期望。
然而杨老师告诉我,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
《读懂小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读后感2000字
读懂小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读后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会面临着不同的学生事件,有的可以当即解决,有的可能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了解和寻找办法,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而不同的世界,如何才能读懂小学生的内心,真切捕捉可用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呢?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书《读懂小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这本书通过48个典型案例,从心理学层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切实的帮助。
现与大家我的一点读书收获和感悟。
给予实质性的指导与支持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之时也是他们面临困难之时,家长或教师要及时关注,并努力给予指导。
书中通过如何帮助“零起点”入学新生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引导胆小的学生、如何帮助做事拖拉的学生等,向我们描述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当下的状态。
在我们所面临的学生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写作业慢、自理能力差、书写习惯不好、交友存在障碍、没有读书习惯等,一开始成人可能还会有耐心,时间一长不见效果,便会气急败坏地指责、训斥,到头来毛病没改掉,关系倒是紧张了不少。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上一年级,由于幼儿园就属于掉队的学生,认字不如别的小朋友多,写字也不如别的小朋友好,背诗也不能流畅,幼儿园时没有什么硬性要求,便也算轻松度过了。
可上了一年级就不同了,老师抓得紧,不会就会在群里点名,还与家长电话微信反映,家长再也不能稳坐钓鱼台了,便开始猛攻,每天晚上,家成了战场,时而耐心讲解,时而疾声力吼,时而又压低声音耐住性子再来一次,不过关决不罢休,直到全家人筋疲力尽才算过完这一天。
我对朋友说,其实孩子也是希望好的,这个现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首先大人不能太着急,要先接受这个暂时落后的现实,不能因此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不能让孩子有自己是个笨孩子的想法。
其次,家长还要看看孩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薄弱,要有意识地进行补救,并尽量与生活相结合,增加趣味性,减少死记硬背。
读书笔记于阅读中的重要性 ——《读懂小学生》有感
读书笔记于阅读中的重要性——《读懂小学生》有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当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和休闲活动,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并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提高其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才能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
阅读一本书,想要从书中有一些收获。
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前读书我是不记读书笔记的,看到喜欢的书就一股脑的看完,精彩之处多看两遍,碰到喜欢的句子就多读几遍,有时与生活相联系感慨颇多,也只是灵感一闪而逝。
那时觉得自己是读懂了的,也有一些思考,但后来想写一些读书笔记时,才发现脑袋一片空白,无从下笔,印象深刻的人或情节也找不到位置,懒得再翻书,就此不了了之。
之后,我读书时就会记读书笔记。
如果是我自己的书,我会用铅笔在精彩的句子上做标注,在简短的写一些思考。
这样,一本书读完,翻一翻可以看到许多痕迹,看到标注就可以想起当时读到此处的心情,再写读书笔记就会轻松很多,而且对整本书的脉络情节也会清楚很多。
图书馆借来的书不能乱画,就随时在手边放一个本子,碰到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如果觉得这一页都写得很好,就用手机拍下来,回头在整理。
将整理的内容放在一个本子上,后面写上读书笔记,有时还会发现不同作者相同的观点,对书的理解就更深了一些。
每一本书,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读完一遍,自以为收获很多,闲暇时再翻一翻,却又发现一些新的的东西,用读书笔记记录每一阶段的感悟,也是理解自己的过程,看到自己内心的成长。
尤其伟大的作品,历经岁月的作者写出精炼美妙的句子,每读一遍,就多一层理解,愈发觉得作者总结之精妙,讽刺之刻骨。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本书,读是读不完的,但通过写读书笔记,增加对每一本读过的书的思考,收获的不比囫囵读几本书少。
《读懂孩子》的读后感
《读懂孩子》的读后感《读懂孩子》的读后感(精选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读懂孩子》的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懂孩子》的读后感1说到《读懂孩子》这本书之前,我突然想起小学时,我们的班主任和我们说“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又譬如一些书上说有些孩子能在很吵闹的环境中专心的看书,在还是小孩子时我也尝试去排除周围的干扰,但事实我尝试了多次都没有成功。
当时我认为我就是一个天生容易被干扰的人,我也因没这种能力,烦恼了很久。
以上是我童年的一些有趣回忆,但确实也困扰了我一段时间,假如有时光机,我应该把《读懂孩子》这本书带回去给我小学的老师看看,书中有一个篇幅讨论了孩子“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并不否认世界上有超强专注力的人存在,但那绝对是个例,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即使是我们成人也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很长时间,更何况是孩子呢?很显然要求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因为3-6岁儿童的“注意”还主要是“无意注意”,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是如此,我们不能违背幼儿生长过程中心理特点,至于那些美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是苦了孩子累了自己。
但是x观察,班上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一些孩子能比较容易专注完成一件事,而有些孩子需要不断的去提醒,这个存在个体差异,但我们也不能否定环境因素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自己去判断什么是重要的,而去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比如孩子在很专心的看书,到吃饭时间了,家长通常会觉得吃饭比较重要,就会打断他,其实这样做对幼儿的专注力有很大影响。
专家建议孩子在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时,应该让他做完,其他事情可以稍微推迟。
同时我们在一些活动中还需要提供利于专注的环境,让幼儿进行活动,我发现孩子在做一些事情时,开始时非常专注,但是当教室里老师开始谈论时,孩子们也开始分心。
《读懂小学生》读后感
《读懂小学生》有感屯村实验小学朱淳强在杨老师的《读懂小学生》一书中,从多角度进行阐述,不仅介绍了小学生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而且提出了简单易行的教养策略,让我从中领略了好多思想,也获得了一些启发。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困惑一直围绕着我。
既想和学生亲密无间,又想树立老师的威信。
杨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随着年级的增长,师生关系从亲密转向平等、民主。
”正是如此,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总是围绕在老师身边,喜欢与老师亲近,毫不吝啬地赞美老师,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
升入中年级,学生开始能够客观评价老师的行为,对老师的看法更具有批判性。
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老师平等相处,不再“惟命是从”。
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老师似乎越来越难于走进学生的内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真正信服老师,爱心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法宝。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有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热爱之心则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赢的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和学生相处中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例如,给学生带红领巾,为他们整理衣领,叮嘱他们多喝水,用真诚理性的谈话代替歇斯底里,或许,那时的我们与孩子的心最接近。
今年是六年级的副班主任,虽然在校生活上已经不再需要不断叮嘱哪些危险哪些不能玩,但是面对全班学生最让我们费尽心思的还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
当我们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差生补课时,却换来他们不尽人意的成绩时,确实会有些沮丧。
多番打击之后我们甚至会对他们失望,不再抱有期望。
然而杨老师告诉我,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
书中提到:“老师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读懂小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读后感
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读懂小学生》有感现在的小学生所接触的是一个科技化、信息化的世界,面对各种参差不齐、扑面而来的信息,他们没有完全有能力进行筛选和辨别,这也将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和形成。
成长的路上需要引路人和陪伴者。
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当仁不让。
教师应该要学会站在学生地角度思考问题,掌握学生地情绪和状况,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在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读懂小学生》这本书。
书中记载了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老师的48个心理咨询实录和他的一些笔记建议。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困惑”、“成长烦恼”、“人际关系”和“心理障碍”。
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地情况着重看了“学业困惑”中的一个小故事《好学生就该考第一》。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像肯定句,但其实我在读的时候是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对于好学生的定义应该是从多个维度的,而不是仅仅从单一的成绩去判定,书中来咨询的小女孩是一个好胜心非常强的孩子,有着班长的身份加持,她对好学生的理解就是片面化的成绩考第一。
因此也造成了她后续的一些心理困扰。
杨敏毅老师从和小女孩的谈话中了解了这个女孩的观念,也适时的指出了这种观念的不合理性。
在我的班级里也有这样过于绝对化和以偏概全的学生,比如班长小辰,不够强大的心脏加上十足的好胜心,最后就会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观念的不合理才是转变其挂念行之有效的方式。
这也提醒我们,要留心观察学生成绩的波动所带来的情绪波动。
尤其在“双减”的背景下,要学会真正的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我看的第二个故事是《龙慢慢的烦恼》。
这是一个讲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拖延习惯的故事。
拖延这两个字,在我们班也非常常见,总有那么几个学生磨磨蹭蹭的,像算盘一样,拨一下,动一下。
强化时间观念、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提出弹性要求、建立行为契约是杨敏毅老师提出来的四个方法。
但是每个人的拖拉原因是不一样的,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读懂孩子》读后感(大全五篇)
《读懂孩子》读后感(大全五篇)第一篇:《读懂孩子》读后感《读懂孩子》是由萧斌臣所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
本书共26万字,其中80个话题都是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最热点和难点的话题。
既独立成篇,也相互关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读懂孩子》读后感1《读懂孩子》这本书早就买了,直到现在才断断续续的看完,边看边反思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时还会为书中的事例流泪,莫名的,触动心中的某个点,只是自己还没有察觉。
这本书的到来像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在面对孩子和家人无处安放的情绪时,它让我安静,给了我指引,所以总想看得慢一些,细一些,更好的去体会书中的道理。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五大法则,每一个法则就像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在眼前浮现。
整体法则教我懂得尊重,让我反思自己对待孩子和家人的态度,有时候过于强势,有些霸道而蛮横,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改进的方向。
序位法则,更多的让我看到爱人和孩子在我心中的位置,还有自己的小家庭的现状,夫妻之间的问题,让孩子开始占据了我们的主要位置,我很庆幸能及时遇到这本书,发现现在面临的问题,让我能及早改善。
平衡法则给了我更多的指引,开始平静的面对纠结在心中的一些问题,改变了我对于家庭中一些不公平事情的看法,思想的改变带来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变化,客观冷静的看待问题,尊重事实,带来情感的流动,生活中的和谐画面越来越多。
我想这是这本书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吧。
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生活中也有类似,关于孩子的各种情况,都能在家庭系统中找到缘由,如果没有经历过家庭图,我会觉得这是个神奇而又难以置信的事,在自己制作和讲解家庭图之后,更加感受到家族系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我都觉得有必要更好的与家庭联系,与家族和解,尊重法则,尊重系统,才能获得更好的自我。
《读懂孩子》读后感2说到《读懂孩子》这本书之前,我突然想起小学时,我们的班主任和我们说“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又譬如一些书上说有些孩子能在很吵闹的环境中专心的看书,在还是小孩子时我也尝试去排除周围的干扰,但事实我尝试了多次都没有成功。
丛春玲《读懂小学生》读后感
丛春玲《读懂小学生》《读懂小学生》——给小学老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丛春玲0 2023 年的暑假,凤凰办中心校为我们老师每人提供一本《读懂小学生》一书进展假期阅读学习。
随着社会的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阅读不管是老师阅读,还是学生阅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从教二十多年的我,虽然教学路子明晰,但身为班主任的我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对班里问题生的管理让我头痛,读了《读懂小学生》一书,让我豁然开朗,颇有体会,也印证了理论与理论的关系。
《读懂小学生》这本书共十章:本书从老师怎样做好学生的幼小衔接,怎样做好教学工作,怎样建立习惯,怎样管理问题生,怎样引导阅读,怎样进展班级文化建立,怎样做好家校合作,怎样安排自己更具意义的人生等方面,为小学老师提供启发和建议,希望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亲爱的小学老师读懂小学生,使老师这一特殊职业更具意义。
班里的问题生表现为:淘气捣蛋,扰乱秩序啊;学习跟不上;脾气不好,“玻璃心” ;我们老师苦恼问题生,但想一想,问题生比我们更痛苦,每天都挨批评,每天还要听听不懂的课,每天为写作业不会而发愁……,当我读完《读懂小学生》第四章:这样的学生是问题学生吗时,心中心潮澎湃,平时自己对待问题生的态度是自己错了。
该如何对待问题生本书给了明确的讲解:首先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关系好了,才会有好的回报,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
其次,学生缺乏自我管理。
三是过分依赖外在评价。
四是正确理解和处理“品德修养”问题。
五是来自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
对问题生也让我有了自己的看法。
一、坚持不放弃,表达爱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至高境界是爱,教育者最高尚的情怀仍然是爱。
爱是教育与教育者永久的主题。
这样的爱,表达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播与精神引领中,表达在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理解与忠诚中……这样的教育就是品格高尚的教育,这样的老师就是师德高尚的老师。
由于问题生常常被遗忘,要想使他们在短期内由后进变先进不大可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多接触他们、理解他们,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多沟通,平时也多注意他们的细微变化,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他们才把自己当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喜欢你,从而喜欢你的课堂。
低年级“写话”能力的培养 ——读《读懂小学生》有感
低年级“写话”能力的培养——读《读懂小学生》有感学生从刚入小学时,只能读懂简单的句子,歪歪扭扭地写自己的名字,到后面可以读小说,写几百字的作文,这是老师针对他们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状况,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引导的结果。
所以低年级阶段如何将孩子们引入阅读与写作的世界中,显得尤为重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低年级的写作即为写话,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因而,在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使他们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所以老师在进行低年级写话教学时,应时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激发他们的写话的兴趣,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
从本书中,体会到提高低年级“写话”能力,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充分利用教材,巧妙利用绘本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低年级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
字里行间充造着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
此外,课文通常配有插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表达。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毕竟有限,阅读作品仍以绘本居多,而绘本最大的好处在于画面的丰富和文字的留白。
以郭丽萍老师的教学《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十多页的画面只配了寥寥几十个字。
于是老师引导学生们观察图片、发挥想象,看他们是否能创编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故事。
没想到只是稍加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就像开了闸的水,一发而不可收了。
有的学生把图中每个小动物的神态描写栩栩如生;有的学生把动物叫声模仿的惟妙惟肖;有的学生把狡猾的狐狸则变成了倒霉的“灰太狼”。
后来,老师把故事插图发给每位家长,请家长聆听孩子创编的故事,同时将其记录并打印下来,带到学校给其他同学听,或在家里读给亲戚朋友听。
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写话兴趣越来越高,随之发展和提高的还有思维力和创造力。
《《读懂小学生》读后感(共5篇)》
《《读懂小学生》读后感(共5篇)》《读懂小学生》读后感1经钟校长推荐,我有幸读到了一本从心理学层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的书籍《读懂小学生》。
这是一本分析学生各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的案例。
整本书共有48个案例,均从具体的事实案例中分析了其心理原理,从而“对症下药”、“直击要害”,将一个个对于班主任来说棘手的“案件”“破解”。
当读到“出口成‘脏’的男生”这一案例时。
我忽然感悟,这不就是我们班的廖鸿德吗。
那个全班学生的“话题男孩”,那个女生来办公室给我打报告的名字频率出现得最高的“脏话王”。
我无数次“请”他到办公室进行思想教育没有任何改善,联系家长共同教育也于事无补。
这个案例的到来简直就是“天降甘露”。
我赶紧往下面看,原来是家庭原因让那个男孩养成了讲脏话的坏习惯,说脏话对于他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于是心理老师找到了他的家长要求家长共同改掉这个习惯,从那以后男孩慢慢改掉了讲脏话的坏毛病。
从此他朋友变多了,学习习惯也得到提升,人也变得开朗许多。
我照葫芦画瓢,试着去找找我们班“脏话王”说脏话的原因。
不找不知道,一找便发现他说脏话的一小半原因还在我身上。
他的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时管不住自己,不是开小差就是去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因此他的点名率很高。
他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用不文明的语言去刺激班上的同学,让他的名字一遍一遍的出现在我的耳边。
在一次日记中他写道,我从一开始就不是个好学生,就算我有所改变也改变不了老师对我的看法,那我什么要改变,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原来如此,我找到了廖鸿德,说出了我最真实的想法以及我反复教育他的初衷。
我们约定,给对方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星期我不批评他,他从此不再去刺激其他学生。
慢慢的一个星期变成一个月,我再也没有收到班上同学的“举报”。
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偶尔偏离航道,的调控会让他们慢慢回归正确的轨道。
我们就是那个,我们要做那个,从逆反心理中击溃他们,再去建设他们美好学习生活的神。
读懂小学生读后感
《读懂小学生》有感屯村实验小学朱淳强在杨老师的《读懂小学生》一书中,从多角度进行阐述,不仅介绍了小学生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而且提出了简单易行的教养策略,让我从中领略了好多思想,也获得了一些启发。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困惑一直围绕着我。
既想和学生亲密无间,又想树立老师的威信。
杨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随着年级的增长,师生关系从亲密转向平等、民主。
”正是如此,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总是围绕在老师身边,喜欢与老师亲近,毫不吝啬地赞美老师,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
升入中年级,学生开始能够客观评价老师的行为,对老师的看法更具有批判性。
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老师平等相处,不再“惟命是从”。
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老师似乎越来越难于走进学生的内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真正信服老师,爱心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法宝。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有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热爱之心则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赢的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和学生相处中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例如,给学生带红领巾,为他们整理衣领,叮嘱他们多喝水,用真诚理性的谈话代替歇斯底里,或许,那时的我们与孩子的心最接近。
今年是六年级的副班主任,虽然在校生活上已经不再需要不断叮嘱哪些危险哪些不能玩,但是面对全班学生最让我们费尽心思的还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
当我们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差生补课时,却换来他们不尽人意的成绩时,确实会有些沮丧。
多番打击之后我们甚至会对他们失望,不再抱有期望。
然而杨老师告诉我,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
书中提到:“老师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读懂小学生 心得体会 爱丫丫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人民路小学爱丫丫什么是教育?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可能并未能走进学生心里,更别说触及学生的灵魂。
我们可能只是做了一个知识的传播者。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你打开一个学生的心灵,你会发现那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你好像找到了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不仅能让你解决实际问题,还能让你随同学生一起成长。
这本书教给我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读懂每一个孩子,让每一颗心灵充满阳光!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你会发现原来你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多留“一分钟”给自己和孩子,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更美。
这本书教给我们,我们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构建,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背景等等。
奥苏泊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本书教给我们,我们要积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并且激发学习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孩子来讲。
这本书教给我们,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新知。
我们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习惯,张扬学生的个性。
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并且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我们常说“理解万岁”,但是,我们最常做的却是跳过理解的过程,简单粗暴地去追求一个结果。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在教育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思路,让我们真正关注到了教学,关注到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会孩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在实践中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锻炼坚强意志,增强自信心,果然是开卷有益。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小学的六年时间里,学生从一个刚出幼儿园的娃娃,一点点长大,骨骼肌肉,大脑神经系统都在暗暗地发展变化着,这六年,一个人从具体直观,形象,感性的思维方式渐渐转向抽象的,有逻辑的思维方式,从只能够感受和体会自己的需要,倒可以站在对方以及不同他人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从简单直接的情感体会和表达,到拥有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只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到生殖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和变化,从而拉开青春期的序幕,学生们似乎始终只知道玩乐,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玩乐的内容在发生变化,他们在观察和试探这个世界,在与周围碰撞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塑造自我,而我们教师就是为他们创建这个世界的人,我们在他们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陪伴他们,因此我们要细心的了解他们严密的关注他们的发展变化,我们还要不停地审视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引领者和启发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习惯,那怎样帮助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呢?首先给小学生一个可以理解的理由和目标。
我们是成年人,比起小学生更加高瞻远瞩,所以在为他们制定规则,要求他们养成好习惯的时候,我们自己能够理解这些好习惯带来的长远益处,但是小学生们往往不是很理解。
比方说,让小学生养成记作业的习惯,为的是回到家以后可以查看,不容易遗漏。
而长远的目标是等到将来学业和工作任务繁多的时候做记录的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做事更加井井有条,效率更高。
然而,小学生是想不到这么长远的,尤其是刚入学,不太会写字的时候,就会产生抵触的想法:为什么要做这个?做这个有什么用?于是聪明的老师想出办法,用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作业,需要听的画个耳朵,需要说的画个嘴巴,需要做的画个小手,学生也兴致勃勃的记在本子上。
兴趣和热情成了他们做这件事可以理解的理由。
其次,明确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到底是谁的。
老师们每天辛辛苦苦的提醒学生坚持某一个好习惯,但是常常吃力不讨好,因为学生总是认为这是老师给他们找事儿,不是自己的事儿。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 读书感悟和读书摘抄
我的感悟: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悟是小学阶段处于人生的开端,小学六年是学生变化最大的六年,也是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的六年,对于我第一次带一年级的老师来讲,这本书给我在这一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指点迷津,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帮助小学生养成好习惯,怎样守好课堂这块阵地,怎样才是用对了“表扬”和“批评”,怎样去引导家长与学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于怎样规划好我自己的人生,收获职业幸福。
所以,看似人生开端的小学阶段,虽然远离成功与收获,貌似寻常,却暗藏玄机。
读书摘抄:1.小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
2.对于小孩子来说,听指令表演动作、听反话、猜拳、演双簧、背上写字等游戏是比较有趣的训练方法,而随着学习生活的不断积累和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也会慢慢提高。
3.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观察和体验后,先鼓励孩子们说出来,再写下来,反复练习,终有收获。
4.教学中,通过直观的操作,以及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思维的过程,就会比较容易发现孩子的困难,因而也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帮助到孩子。
5.人不可能处处拔尖,也不可能处处无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能够自我肯定和发现自己的价值,是成长必要的体验和精神营养。
6.孩子们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教育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才能完成他们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从而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7.因势利导,让孩子们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对抗,在安全范围内释放出自己的情绪,并在动作中将对抗的情绪转化为友好的竞争关系。
8.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初到一个环境,最重要的是先找到归属感。
9.先接受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再要求学习成绩,这是迎接新生的必要顺序。
10.孩子能够有事可做,尤其是能够为别人做事,他才会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11.一个勤快的、无微不至地照顾学生的教师就像勤快、体贴的妈妈一样,容易教出懒惰的学生。
12.真正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小学生》有感
屯村实验小学朱淳强
在杨老师的《读懂小学生》一书中,从多角度进行阐述,不仅介绍了小学生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而且提出了简单易行的教养策略,让我从中领略了好多思想,也获得了一些启发。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困惑一直围绕着我。
既想和学生亲密无间,又想树立老师的威信。
杨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随着年级的增长,师生关系从亲密转向平等、民主。
”正是如此,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总是围绕在老师身边,喜欢与老师亲近,毫不吝啬地赞美老师,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
升入中年级,学生开始能够客观评价老师的行为,对老师的看法更具有批判性。
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老师平等相处,不再“惟命是从”。
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老师似乎越来越难于走进学生的内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真正信服老师,爱心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法宝。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有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热爱之心则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赢的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和学生相处中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例如,给学生带红领巾,为他们整理衣领,叮嘱他们多喝水,用真诚理性的谈话代替歇斯底里,
或许,那时的我们与孩子的心最接近。
今年是六年级的副班主任,虽然在校生活上已经不再需要不断叮嘱哪些危险哪些不能玩,但是面对全班学生最让我们费尽心思的还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
当我们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差生补课时,却换来他们不尽人意的成绩时,确实会有些沮丧。
多番打击之后我们甚至会对他们失望,不再抱有期望。
然而杨老师告诉我,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
书中提到:“老师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当教师对学生积极良好的期望时,会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会把这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前进。
“说你行,你就行”,然而这种期望的目标也要因人而异。
面对一个唾手可得的苹果和一个跳了无数次都够不到的苹果,同样无法促进学生进步。
因此,只有那种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超出其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和行动的动力。
对每个学生来说,教师的期望水平应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因人而异。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对每个学生的积极期望。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优势给予期望。
读懂小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解读他们的感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真挚的爱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以积极的期望促进孩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