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语言研究中的争论
观点一:观察目标是言语本身, 观点一:观察目标是言语本身,反对研究抽 象的语言系统 观点二:研究深层的规则系统, 观点二:研究深层的规则系统,认为言语行 为不规则,不一致,带有很多错误。 为不规则,不一致,带有很多错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1.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才能 学会语言。 2.从言语中接触到大量的语言事实,应总 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 掌握。
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了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 百家争鸣。(语言理论的多元化) 近30年来语言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语言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转向语言的 功能和使用,着重研究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运用、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新兴的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 言学
四、功能主义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思考:
1 一些作家宣称要打破语言常规,踢翻语言 规律,你对这种观点是怎么认识的?根据语言与言语 关系的论述,谈谈你的看法。 2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校园流行语,如 “蛋白质”理解成了“混蛋、白痴、神经质” , “神童”理解成了“神经病儿童”等,怎样理解这些 语言现象,请用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加以评说。
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 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则 流程图式如下: 流程图式如下:
语法→转换部分→表层结构→语音部分→句子的语音表现 ↓ 基础部分→深层结构(指向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句子的语义表现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启示和局限
启示:语言结构教学如果不和语义关联起 来,就无助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目的语, 最终导致语言教学的失败。 局限
2)语言交际能力
定义: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 内容
第三讲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1)
第三讲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理论语言学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的宏观指导,影响到语言教学的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识,从而成为不同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
具体语言学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语言规律的揭示,从微观上给语言教学以启示,不仅影响到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影响到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等各个教学活动的环节。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1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
符号是用来代表客观事物的,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不是形状),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也完全是“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所定。
但符号一经由社会“约定”,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变更。
索绪尔提出一对概念――共时性和历时性并共时性具有优先性,他认为科学的语言学,其研究对象应该是共时性的语言,而不是历时性的,传统的语言研究关注的是语言的历史演变,把它作为能从中看到社会生活发展变迁的历史现象,并非研究语言本身,而在语言发展历程中分辨其中大量的或然性和不规则性,建立语言自身的系统,正式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所要做到的。
注意:词和词组是语言的静态备用单位,句子是语言的动态使用单位。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特征启示我们: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口语是语言最初出现的形式,世界上已经查明的语言或方言约有5500多种,其中有70%的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
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同口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口语是书面语的源泉,对书面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2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语言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
教学原则的基本性质及教学原则的层次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教学过程上看,从教学关系上看,从内外因
上看,从教学原则上
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原则:把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确立为对外
汉语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核心,并把这一原则确立为对外汉语教学的 总原则之一,这是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 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所谓的结构、功能和文 化的具体所指究竟为何,还有分析,“三结合”如何结合同样有不同的 看法,对功能和文化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三结合”在教学中究竟体现 在哪些方面,如何来体现
核心是学科基本理论,外联(联系学科的理论基
础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导(指导学科的 应用研究如教材编写研究、测试研究等)
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形成
两面向: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面向中 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
三结合:结合国外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理
论和实践,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两个根本问题 “教什么”和“怎么教”,结合中国的教育传 统和教学方法
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养目 标来决定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法回顾 与展望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初创阶段,采用语法翻译法和演绎法进行教 学,典型教材是由北大中国语文专修班于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 语言综合教学的直觉意识
语言教学理论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一、学科理论基础的性质✓每一门学科都必然用到相关学科的理论,汉语作为第事语言教学历经数十载的实践,它吸收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它们乊间的关系。
(一)哲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哲学主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指导,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离不开哲学的帮助,而且,哲学还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学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语言教学就寸步难行。
”(吕必松,1992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同语言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的研究成果,对第事语言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语言学✓仍宏观上看,普通语言学对语言的性质、特点、功能的认识,对语言的产生和収展的论述,对外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仍微观上看,普通语言学对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分析和研究,对语言亊实的描写和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具体的教学活动也具有指导作用。
2.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语言学✓朱德熙先生特别强调,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就必须加强对汉语本体迚行研究。
✓“上课许多问题说不清,是因为基础研究不够……应该强调汉语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迚。
”(朱德熙,1989 )3.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都能为第事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都直接促迚第事语言教学。
例如:戴浩一,1985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在对汉语动词与处所词乊间关系的研究中収现,动词前的处所词根动词后的处所词作用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论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论
(一)学科语言理论
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通语言学及其 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其 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必须和第二语言教 学实践相结合,只有服务于第二语言 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第二语言教学 的学科语言理论。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 ❖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是究汉。语,汉语的结构规律、
❖ 有关学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调查、研究主要依 托于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应用研究所 反映出的问题,反过来,学科发展建设方面的进 步也能够促进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
❖ 吕必松:基础理论、教学理论 ❖ 吕必松: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 崔永华:支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 ❖ 刘 珣:基础理论、学科理论、教育实践
中位教学原则:亚原则或分原则,是部分教学工作 或部分教学活动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 围是局部性的。如课堂教学原则、课型教学原则、 课程设置原则等。
下位教学原则:微原则或单原则,是某一项教学工 作或某一教学环节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 范围是单一性的。如课堂练习机会均等的原则、 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返还的原则等。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第二,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第三,以结构、功能语言教学服务。
中国的对外3汉、语中教学国是传在中统国的教传学统文观化和传统的
教育思想中进行的,中国的教师有着浓厚的中华 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学对象是 以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很不相同的文化 传统和教育观念为背景的。在这种情况下,既不 能完全照搬中国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也不能一 概否认之,而应该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中国 的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 法,从中做出取舍和调整。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教 育思想的合理成分,又不至于对学生学习造成障 碍。
第三章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施来赫(谢/希)尔(A. Schleicher)
最早提倡用自然 科学方法来研究 语言,并把语言 的发展比之于一 株植物的生长, 从而提出了语言 的“谱系树”模 式。
奥古斯特· 施莱赫尔A. Schleicher
是自然主义语言学派的创立者,他重视语言的规律 性和客观性,但把语言看成是一个有机体,认为语 言也和有机体一样有生长、成熟和衰老期,认为生 物学的术语都可以用于语言研究上,如:基因、属、 种等。把语言学看成是自然科学,以生物学原则研 究语言的发展和分类。他宣称在还没有读过达尔文 的名著“物种起源”以前,自己就已经发现了语言 的遗传和自然竞争现象。他发明了一种按照植物分 类法则对语言的谱系分类方式,并按照生物进化树 的方式排列各种语言。他是第一位提出“语言进化” 观念的人。他以这种方法推搠古印欧语对历史比较 语言学有一定的贡献。
一 、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P67) A(本质特征) B符号 是用来代替客观事物的,有( )和( )两个方面。 语言的物质形式是( ),语言符号是( )和( )的结合 体。 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也 是(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所定,有强制性。 C系统 语言系统又是分层次的结构,音位——语素——词、句子等 分支系统: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文字等子系统 以语义系统为核心,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紧 密联系。 语言系统依照(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关系来组织和运作。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 语言 口头 语言 书面 语言 说 听
表达 (输出)
理解 (输入)
写
读
启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习 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技能课的特点。 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
(二)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启发和指导 作为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对比语言学,任
务是对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共时对比,描 述它们的异同,总结规则。 如: 在桌子上on the table 在桌子下under the table 在政治上 in politics 在……基础上on the basis(of)
(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语音方面
(1)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 (2)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不易掌握。 (3)音变是语音教学中的难点。
2、词汇方面
(1)同义词以及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增加了学 习的难度。 (2)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3、语法方面
(1)虚词、量词的运用;代词的活用;离合词、 兼类词问题。 (2)补语问题。 (3)语序问题。 (4)同义句式的用法问题。 (5)汉语的意合法。
程序,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等, 都要受一般教育理论的指导。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学探讨的重要课题, 处理不好,就可能培养出高分低能、有知识无能力 的学生。
(三)教育主体观
(四)教学法的改进 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学法也在不断改
进。现代的教学法开始注重学以致用,尊 重学生的实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 交际能力。
除了他,班里其他人也走了。(加合式)
B、Other persons in the class left except him. 除了他,班里其他人都走了。(排除式)
C、All rooms are occupied except this room.
除了这一间,全住满了。(排除式)
(三)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吸收汉语语 言学的研究成果
4、汉字方面 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组合方式多样,多音常用
对外汉语----基础理论
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1)母语与外语:是俺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母语不一定是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也不一定是外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目的语与媒介语: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媒介语:指一种被用作媒介性质,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母语的国家以及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交际得到相互发展目的的通用语言。
比如世界语、肢体语等等。
主要存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的需要使用的其他语言,包括教材媒介语以及教师的课堂用语。
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1)基础理论书p12-13(2)应用理论教学理论就是一种应用理论。
研究对象是第二语言教学本身,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以及跟教学有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3)应用研究 p12-13(4)教育实践 p13(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
3.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①根本目的不同:进行母语教学时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的语言知识,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绝大部分是从发音、字母开始,从培养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即母语教学。
②学习者在获取母语时,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心理和社会习惯已经形成。
对外汉语教学时,新的思想意识、文化现象的接受和理解就会有难度,甚至产生障碍和冲突。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既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的学科。
文稿4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提要本文系统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教学理论。
其中,学科语言理论包括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研究、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究;语言学习理论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包括学科性质理论、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法理论、中国传统教育观;跨文化教学理论包括文化教学的地位、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的原则。
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概说1.1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李泉2002)中,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的内涵,并指出学科建设体系由“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学科发展建设”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组成部分都可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
但是,在学科建设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中,只有中间的两个部分——学科基本理论和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这二者构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其中又以学科的基本理论为学科理论的核心,是学科存在的主要证明和标志。
没有学科基本理论的指导和启发,学科应用理论就不可能形成和存在,至少难以深入和提高。
不把“学科发展建设”看成是学科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其中的内容有的不是“学科”理论本身的研究,如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进修培训等;有的研究理论含量又不很高,如学科发展规划研究等;更重要的是,“学科发展建设”的“研究”不能全面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其成果不能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根本问题上有所作为。
因为它们本身主要是实践性的、工作性的,尽管这种“实践”和“工作”对学科发展和建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而不把“学科理论基础”看成是学科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则不是因为内容的理论性不强,也是说有关的研究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根本问题上完全无所作为,主要是因为它们分属不同的学科。
把学科理论基础纳入学科建设体系,以及确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仅仅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跨学科性的学科,也即仅仅因为它们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形成的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B关于直接用汉字教语音和汉字教学提前的试验。有 些教师认为用惯了拼音文字的学生根据汉语拼音学语音 要受母语文字发音和拼音的干扰,出现洋腔洋调。因此 主张直接用汉字教语音,让学生通过对汉字发音的强迫 记忆掌握汉语语音。等语音基本过关以后再教拼音,拼 音只作为给汉字注音的工具,而不作为联系发音和说话 的工具。这些教师还认为,一开始就教汉字不会给学生 带来不可克服的困难。
语言学学科——语言 汉语语言学学科——汉语 语言教育学科——语言教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汉语作为第二
语言教学
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而言,只有教学理论才 能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才是汉语作 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标志,才能把汉 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例如语 言学学科)区别开来。在所有这些方面,其他理论 都无法代替。因此,只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 教学理论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本体理 论。
1984年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了语言教学研究所, 出版了《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1985)和《现 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 1985年又成立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杨惠元《听力训练81法》1988、《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 1996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1990 赵贤洲、李卫民《对外汉语教材教法论》1990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1990、《华语教学讲习》
③从基础阶段开始,直接用汉语讲课。从1964年秋 季以后,大多数教师一开始就直接用汉语讲课。 实践性原则讲求理论要实用,少而精,精讲多练。 并且,一个教学班常常包括好几个国家、好几种 媒介语的学生,不便于选用媒介语的情况,就开 始直接用汉语讲课了。
基础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
基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
2.各自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3.和对外汉语教学关系最直接的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一.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Stern: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基础理论;应用型理论;实践型理论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1)吕必松:(1996)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2)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结构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崔永华:(1997)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刘珣:(2000)理论基础(七大学科);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教育实践: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育;未来汉语师资的教育。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1.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供指导2.认识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过程的本质3.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4.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第二语言教学以语言为教学内容;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二、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1)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启示:a 音义联系;b 语言系统及各分支系统;c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启示:a 教学应以言语为对象,培养言语技能。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和自觉掌握。
(3)语言具有生成性启示:a 教学目的: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有限的材料表达丰富的思想。
b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communication:传递与获得信息。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如果说语言学、文化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那么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途径。
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语言学关于普通语言学作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普通语言学对语言普遍性质、特点、功能的揭示,给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以重要的指导和影响。
二是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是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最直接的理论基础。
第三语言学中的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及其他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给对外汉语教学以启发和指导。
自从19世纪普通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出现了四大主要思潮,代表了普通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
不同语言学派的理论,一直在宏观上给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教学法的形成以极大的影响。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长期以来,对语言的研究始终存在着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两大思潮。
近30年来,语言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转向对语言功能和使用的研究。
着重研究语言的功能、运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从而兴起了对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等边缘学科的研究。
这些学科理论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新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6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转换生成语言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正确组合声音和语素;能区分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能区分同一结构的歧义;能区分句子中的语法关系;而最根本之点是能运用这一有限的规则体系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第二章 理论基础篇
附语言学流派简介:
总的说来,现在国际语言学界主要有两大潮流, 总的说来,现在国际语言学界主要有两大潮流,一 个是形式主义,另一个是功能主义。 个是形式主义,另一个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形成于70年代,零星的功能观点在前人的研究中已经出现,但 功能主义形成于70年代,零星的功能观点在前人的研究中已经出现,但 直接先驱是二战时期的布拉格学派。对中国影响较大的系统功能语言 学由Halliday创建。吸收了索绪尔、马泰休斯、布勒、雅格布森、马 学由Halliday创建。吸收了索绪尔、马泰休斯、布勒、雅格布森、马 林诺夫斯基、沃尔夫、弗斯、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成果。以Halliday 林诺夫斯基、沃尔夫、弗斯、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成果。以Hallida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已形成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但 整体上功能主义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 释各种语言语义的、语法的、和音系的各层次的语言特征(袭放 2003.3)。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研究功能与形式的对应关系,解决语 2003.3)。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研究功能与形式的对应关系,解决语 言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形式主义公认的代表是Chomsky, 形式主义公认的代表是Chomsky, 认为人的语言中有一个共同的形式即 普遍语法, 它是先天的,是生物秉性, 它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基本形 式,后天经验是必要的, 但后天经验只决定语言的类型。 “语言习 得机制” 得机制”、“普遍语法”、“语言能力” 普遍语法” 语言能力”
• 声调
– 发音(13和24)——听辨(随意地说 )——巩固 听辨( 听辨 巩固
子弹 党章 贪心 荡漾 南方 健康 寒冷 杭州
辨音能力的培养
• 声、韵、调的分辨 (从单音节开始)
– – – – 拼音听写 相似语音的辨析 辨析声调 听音写出声调, 听音写出声调,然后读熟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讲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
第一节语言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语言现象本身的科学。
第二语言教学是研究如何教和学一门语言的科学。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
前者对后者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这种指导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揭示语言普遍规律的普通语言学和揭示特定语言规律的具体语言学,在关于语言普遍的规律和原理及所授语言的具体特点和规律方面,给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以重要的指导和影响。
1.1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1.1.1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言语语言(l a n g u e)和言语(p a r o l e)人和张三李四的关系教学启示:教学要从言语活动入手,而不能从语言规则入手。
1.1.2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
教学启示:首先要着眼于口语。
学习语音要密切结合语义。
1.1.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语言交际:理解和表达;靠训练来获得。
正确性和得体性比如:“老师,您几岁了?”教学启示:教学目的。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1.1.4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与语言例如:他昨天坐火车去上海了。
H e w e n t t o S h a n g h a i b y t r a i n y e s t e r d a y.教学启示:1.1.5语言是一种完整的系统按组合和聚合关系运作。
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系统和语用规则1.1.6语言具有创造性(生成性)有限———无限教学启示:例如:再吃点!1.1.7语言在言语社团或言语文化中发生作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比如,同一个人,为什么有人称之为老王,也有人称之为小王?教学启示:1.1.8语言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产物语言的客观和主观:教学启示:既要········,又要·········1.2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1.2.1语音方面优点:1.音节少。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一章笔记(共5篇)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一章笔记(共5篇)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一章笔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简论第一节:学科性质和任务从学科归属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应用语言学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经验领域遇到的语言问题。
最充分的分支是外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汉语教学又只是外语教学的一种。
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被应用的只是主要在三个方面,1,理论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
2.跟语言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3,教育学的相关学科。
中国应用语言学有两个分支:汉语教学(两点: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广义的:指联系实际问题来进行的语言研究和语言学研究。
包括词典学,翻译法等等。
原来指把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知识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解决某一单独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裔)局限性:着眼于中国国内的教学对象,在国外比较难用。
狭义:对本国语非汉语这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不包含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广义:所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包括对少数民族,对外:对外国人,外族人)汉语教学:“对外“难于为国外的汉语教学所用,国际场合常用。
华语(华文)教学:原因:1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成为“华文(语)教学“2,当地的华裔较多。
(对象主要是华裔子弟)3:跟“中华”对应。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比较科学,经常实用,不受地点,场合的限制、不足:太长,音律不那么平衡,使用不太方便。
对外汉语教育学:强调教育的内涵,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目前较多使用“对外汉语教学”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
(教学,学科,事业)(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本意,主要指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化, 其中的一个表现是专题研究得到加强。 首先,中高级阶段的教学理论研究受到关注。 其次,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和汉语偏误分析受 到重视。
第三,国内外学者对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语 法体系提出尖锐而中肯的批评。
第四,文化教学问题自80年代中后期逐渐引 起人们的兴趣。 第五,90年代开拓了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属 于探索阶段。 到60年代中期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到一定 的规模,教学经验也更加丰富。 钟锓《15年汉语教学总结》中对外汉语教 学重要的理论原则: 1、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实践性原则,精讲 多练 2、主张“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 求,分阶段侧重 3、主张整个教学过程是综合性的,即 “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综合在一种实践 课内”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74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74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语言现象本身的科学第二语言教学是研究教授和学习语言规律的科学对其的指导和影响是
段智鹏 20091103308
通过对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学习掌握如下问题: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74)
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语言现象本身的 科学,第二语言教学是研究教授和学习语言规律的科学, 对其的指导和影响是:„„(P75)
三、教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 础(P77)
四、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P77、78)
另一方面的表现:
1.对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更加自觉, 2.与相关学科的研究更加紧密, 3.与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结合更加密 切。 在学科性质、理论体系研究、课堂教学理 论研究、教学法研究以及对学科发展理论 的学术评论等方面也有很大发展。
[经济学]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一、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基 础理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语 言现象本身的科学。 第二语言教学既要研究语言是什么,又要研 究语言怎么教和怎么学。 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是多方面的、 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一)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一种既普通又特殊的现象。
结构主义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
功能主义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圣经》里“巴别塔”的故事
人类相信必有一种最原始的共同语言。是 什么呢?它是怎么变成不同的语言的?世 界上的语言到底有多少种?他们之间的关 系又是什么?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把有关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 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 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 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
语言的组织方式是形式结构和语义结 构的统一
形式结构:词和词的结合形式,词和词 结合后的语音形式。
词的语音形式 句调 逻辑重音
语义结构:语义关系的构成,反映概念和 概念的关系。
考物理 考大学 考研究生 考老师
因为交通不方便,所以我们不常常见面。 交通不方便,我们不经常见面。
一一对应
一对多
对世界语言分类 产生的理论:对比分析理论 教学中进行具体的对比
语言研究中的争论
观点一:观察目标是言语本身,反对研究抽
象的语言系统 观点二:研究深层的规则系统,认为言语行
为不规则,不一致,带有很多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
2.各自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3.和对外汉语教学关系最直接的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一.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Stern: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基础理论;应用型理论;实践型理论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1)吕必松:(1996)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2)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结构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崔永华:(1997)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刘珣:(2000)理论基础(七大学科);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教育实践: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育;未来汉语师资的教育。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1.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供指导2.认识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过程的本质3.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4.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第二语言教学以语言为教学内容;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二、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1)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启示:a 音义联系;b 语言系统及各分支系统;c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启示:a 教学应以言语为对象,培养言语技能。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和自觉掌握。
(3)语言具有生成性启示:a 教学目的: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有限的材料表达丰富的思想。
b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communication:传递与获得信息。
启示:a 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b 技能训练。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语言反映思维,影响思维。
启示:a 教学中介绍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b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课堂用语目的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
启示:教授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启示:a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b 二语教学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c 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1)古代语言学三大中心:中国、印度、希腊(2)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1)历史比较语言学德国Historical and Commparative Linguistics琼斯(W.Jones)1786 揭开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拉斯克(R.Rask)、格里姆(J.Grimm)、葆朴(F.Bopp);施莱赫尔(A.Schleicher)19世纪中“谱系树”理论;洪堡特(W.Humboldt)19世纪下半叶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意义: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
局限性: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2)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索绪尔(F.de 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学的“圣经”意义:突破了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
三大学派: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哥本哈根语符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创始人:鲍阿斯(F.Boas)萨丕尔(E.Sapir)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语言论》3)转换生成语法美国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标志:1957 乔姆斯基(N.Chomsky)《句法结构》“语言能力”&“语言表现”“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guisition device)“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理论意义:将语言学研究的触角伸向人类认知领域,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4)功能主义语言学欧洲Functional Linguistics代表人物:韩礼德(M.A.K.Halliday);马丁内(A.Martinet)☆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海姆斯(D.H.Hymes)1966 首次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四个特征:a 语法性b 可接受性c 得体性d 现实性*卡纳尔(M.Canale)1983 交际能力模式a 语法能力;b 社会语言能力;c 话语能力;d 策略能力意义: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评估语言学习效果的标准;交际法☆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话语(discourse):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哈里斯(Z.Harris)1952 首先提出“语篇分析”“话语语言学”“会话分析”:对日常会话的结构和规律进行分析。
意义:培养交际能力必须加强连贯表达的训练;汉语话语研究☆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韩礼德:*儿童在语言展过程中掌握了七种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表达个体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成人的语言功能:观念功能、交际功能、话语功能☆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奥斯汀(J.Austin)50s末“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
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格赖斯(H.P.Grice)60年代中“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语用学三、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1.语音:*音节由声、韵、调三部分组合而成*基本音节只有400多个;*没有复辅音;*声调变化规律;2.词汇*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广泛运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音节词占优势(85.6%)3.语法*无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多功能性;*量词丰富,有语气词。
4.汉字:*意音文字。
*汉语学习者的主要障碍。
*启示:吸收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通过语言对比发现汉语学习的特点及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三)教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教育学: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规律的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要求特点:(1)教学内容:目的语(2)范围:跨国家、跨文化(3)目标:对目的语掌握的熟练程度(4)成功率低(5)标准:交际中能否运用第二语言要求:(1)一般教学规律(2)特殊规律(3)贡献1.教育的作用与目的(1)教育的基本功能:对社会、对人的发展。
遗传、教育、环境(2)目的: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时代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语言教育是德、智、体、没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2.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1)教学(2)教学论(3)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学生认识活动的特殊性。
(4)教学模式:*夸美纽斯(enius)1675 《大教学论》1)传授式2)活动式3)发现式4)发展式启示:教学模式多样化;强调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5)教学原则普遍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3)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5)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6)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7)直观性原则8)巩固性原则9)量力性原则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课业及其进程。
是教育目的的体现,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的评估。
*课程论:是指课程设置的研究。
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
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教学方法: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
(1)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a 教学理论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b 教学手段c 课程改革(2)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a “启发式”(根本指导思想)——“注入式”b 运用多种教学法,关注指导教学法的教学原则(3)主要教学法(以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为依据)a 讲授法b 观察法c 训练法d 陶冶法*教学法的科学性与程序性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一、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一)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1.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2.言语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技能定位三个语言功能区:前言语区(布罗卡区)后言语区(韦尼克区)上言语区3.大脑功能侧化一定的功能为一侧大脑半球所控制右半球:主管与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4.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一般认为,从两岁到青春期之前,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得时期。
在大脑功能侧化过程中,大脑可塑性较大,孩子能学好母语。
伦尼伯格(E.Lenneberg)60s 语言习得“关键期”: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
通常认为1—14、15岁时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
还有人认为习得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是12岁左右。
(二)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第二语言记忆:是第二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保持和再现,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主动积极的活动过程。
1.记忆的类型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表象,视觉和听觉形象逻辑记忆:逻辑思维,规则情绪记忆:情绪或情感运动记忆:运动状态、动作形象,技能按记忆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2.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遗忘规律遗忘:储存的信息不能正确提取出来。
暂时——永久部分——完全理论解释:衰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大题!!!!影响遗忘的因素(1)识记的时间(2)识记的内容有意义材料较无意义材料遗忘慢启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3)识记的数量数量大的有意义材料遗忘较快启示:掌握好“量”的因素(4)识记的程度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启示:应鼓励学习者采用“过度学习”策略(5)识记的方式结合一定的情景、多通道输入信息遗忘慢启示:实物、图片、多媒体调动视觉、听觉、动觉多种感官(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英] 铁欣纳(E.B.Titchener)主张:内省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者对自己的直接经验做精确的观察与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