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合集下载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成语和俗语是中国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们起源于古代,流传至今,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

成语和俗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传递出丰富的内涵和智慧。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解释其内涵,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成语的理解成语是由若干个字组成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但成语的意思并不等于其组成字的简单叠加。

它是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意义,具有特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解析其理解和用法。

1.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了多余的事情,给本来就完整的事物增加了冗余。

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个人在画蛇的画上增加蛇的脚来使画更加逼真,结果却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做事要抓住事物的本质,避免不必要的冗余。

2. 一箭双雕:一箭双雕是指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效果。

它不仅强调行动的高效性,也反映了人们追求事半功倍的心态。

3.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故事来自于《战国策·齐策四》。

故事中有个人发现一只野兔正好一跳一跳地撞到他种的树上,于是他就决定守株待兔,结果没有撞到兔子却被饿死。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过于依赖运气和机会,而不去真正努力和拼搏。

因此,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主动去争取机会,而不是盲目依赖运气。

二、俗语的理解俗语是一种广为流传且常用的话语,在民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它们一般由平常的词语组成,简单、通俗易懂,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观点和体会。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俗语,并解析其意义和用法。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俗语来源于一个古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一片叶子挡住了视线,而无法看到眼前的泰山。

这个俗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因为小事而忽视了更重要、更大的事物。

正确理解使用成语

正确理解使用成语

5.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即使词义后来被引申了,其本义也偶尔会出现, 要结合句意准确判断.如: (1)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 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 酒店收入.(山东) (2)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 我总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 途同归.(广东) (3)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 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 象力.(1995年全国卷)
(包括成语)
成语的特点: ①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 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例】“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 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 的“艾”只能读yì ,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 惩治的意思。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 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 占有的意思。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 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 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 乱。

试题特点
1.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运用
2.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理解
3.语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试题的特点 ①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 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 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 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 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 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1999年:殚精竭虑、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 1998年:望其项背、处心积虑、火中取栗、拭目以待 1997年:莘莘学子、不孚众望、趋之若鹜、万人空巷 近7年所考过的这28个成语,不论在各种媒体上,还是人 们的口头,甚至中学生的作文中,其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 的。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来说,它同考汉字读音、书写、实 词、虚词使用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说它着重考常用成语 的使用,并不是说试题就没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怎么会本 项考查的得分率常常是比较低的呢?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语文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一部分,它们是由一些特定的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被广泛使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加修辞效果,并传达深层的思想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一、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多种用法,如下所示:1. 形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成语可以通过一组特定的字,准确地形容或描绘某种事物或情境。

例如,成语"如鱼得水"形容一个人在适应新环境时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2. 表达意图和感情:成语可用于表达作者的意图、情感或态度。

通过运用恰当的成语,可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成语"大义灭亲"传达了坚守原则的勇气和决心。

3. 丰富修辞效果:成语是修辞手法中的常见元素,可以通过借用成语的形式和内涵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描述一个人目光狭窄、见识短浅时,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起到了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4. 表示人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成语可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行为方式或处事态度,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

例如,成语"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对于报复的坚定决心。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作为语文的一部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的意义及其思想内涵:1. 国士无双: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领域内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才能或成就。

强调个体的杰出和独特。

2.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做事领先。

表达了迅速、勇敢地做事的态度和决心。

3. 学富五车:形容知识渊博,博学多才。

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跳梁小丑:比喻行为鲁莽、可笑且不值一提的人。

揭示出自负和不自量力的负面特征。

5. 自愧弗如:形容感到自愧、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表达了对他人优秀之处的敬意和仰慕。

成语不仅是文字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成语解释及例句

成语解释及例句

成语解释及例句一、成语解释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意义的词组,常用于修辞和表达。

它们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们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成语并附上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守株待兔解释:守株待兔是指一个人安于现状,不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机会,而等着机会自动来到,希望能够轻松地得到成功。

例句: - 他从不努力学习,只是守株待兔地等待好成绩的到来。

- 你不能守株待兔,应该主动去争取你想要的机会。

2. 亡羊补牢解释:亡羊补牢是指事情已经发生了损失,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弥补一部分损失。

例句: - 小明意识到他错过了交作业的时间,但他决定亡羊补牢,立即完成作业。

- 公司意识到市场变化,决定亡羊补牢,加快产品研发进度。

3. 锦上添花解释:锦上添花是指在原本已经很好的基础上再做更好,为已经非常出色的事情再增添额外的优点或价值。

例句: - 这个好消息就像锦上添花,使得我们的节日更加快乐。

- 在他出色的表演之后,女主角的演唱更像是锦上添花。

二、成语例句下面是一些常用成语的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1.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释:表示所有的人都应该团结友爱,没有族裔或国界的隔阂。

–例句:我们应该用宽广的心胸对待他人,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2.画龙点睛。

–解释:在文章、绘画等中点燃关键之处,使作品显得独具一格或更加生动有趣。

–例句:在描述历史事件时,作者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真正画龙点睛。

3.隔岸观火。

–解释:看着别人遭遇困难而不去帮助或解决问题。

–例句:他选择隔岸观火而不是帮忙解决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

4.百折不挠。

–解释:经历多次挫折后,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例句:他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他百折不挠地追求梦想。

5.触类旁通。

–解释:通过类推、比较等方法,将某个问题和另一个不同的问题联系起来。

–例句:我在学习数学时,发现触类旁通对于解决难题非常有帮助。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表达简洁、形象的寓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理解。

在汉语写作中,正确地运用成语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技巧和艺术性,更能增加文笔的韵味与情趣。

本文将就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进行解析。

一、增色添彩成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寓意。

合理运用成语能够为作文增色添彩,使文笔更加优美、生动。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作文中,写到“和风拂面,花开满园,草木吐绿”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春风得意”这个成语。

这样不仅增加了作文的艺术性,也表达了春天给人的愉悦和活力。

二、深化含义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能够在文章中通过对比、metaphor 情景对比等方式,深化作品的含义。

以“覆水难收”为例,这个成语源自《左传》中的一句话。

“覆水难收”常用来比喻事情处理不当,后患无穷。

在一篇写人心难测的文章中,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暗示人心复杂的特点,同时深化了主题的含义。

三、烘托氛围正确运用成语能够有效烘托文章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选用恰当的成语,能够使写作更具感染力。

比如,在描述恐怖气氛的惊悚小说中,可以使用“不寒而栗”、“鬼魅缭绕”等成语来烘托气氛,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惊悚。

四、雕琢细节运用成语还能够精确地描述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在描述周围环境时,可以使用“鸟语花香”来形容一个喧闹的市场场景,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市场的热闹与活力,同时增强了文稿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在写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运用成语不仅能增添文笔的灵动与魅力,更能深化文章的意境与内涵,烘托氛围,细腻地描绘细节。

因此,在写作中运用成语要具体情境和作品主题,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及观赏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作为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出错率却极高,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毫无头绪,全凭感觉答题,结果可想而知。

“词语辨析”只能靠死记硬背吗?不,其实这类题也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解题方法,答题也可以很轻松!考点归纳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

解题思路(1)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包括准确理解基本义、褒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

基本概念1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2引申和比喻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

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3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秀美、壮丽、谦逊、刚强等。

贬义词是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笨、奸诈、卑劣、渺小等。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语文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广泛运用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一种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

通过掌握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1. 意义的直观理解许多成语的意义可以从字面上直观理解,如“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一箭双雕”表示一举两得、一举两得等。

这些成语的意义往往与其中的字词有关,通过对字面意义的分析,可以迅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比喻和象征意义成语在语言中常用于比喻和象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狼吞虎咽”形容吃得非常快、贪婪;“捧心西装”比喻装束整洁得体等。

这些成语通过类比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涵义。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和韵味。

1. 赋予语言生动性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能够赋予语言更多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一石二鸟”中的“一石二鸟”与“一箭双雕”的说法,都比直接使用“达到双重效果”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感。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和说服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3. 丰富文章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丰富文章的修辞效果。

例如,“形容月亮”可以用“明月如银”、“月白风清”等成语来修饰,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4. 促进阅读理解成语的运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通过正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同时,正确运用成语也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提高文章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成语与俗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出某种含义或道理。

成语和俗语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丰富语言的表达,还能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一、成语的应用与理解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的字序、字数和表达方式,通常是由四个字组成。

它们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和使用,常常携带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成语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还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成语的正确应用需要考虑语境和语义。

在一些场合,人们常常使用成语来夸张、比喻或描述某种情况。

例如,“亡羊补牢”用来形容事后补救错误的行为,“杯弓蛇影”用来形容对事物过于敏感、多疑的心理等等。

此外,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内涵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这些内涵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加以理解。

例如,“知难而上”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安于现状”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等。

二、俗语的应用与理解俗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用语,它们常常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一种普遍的道理或经验。

与成语不同,俗语可以由2个或3个字组成。

俗语的应用和理解也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俗语通常是根据民间生活、社会常识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它们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情景和问题,可以通过俗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熟能生巧”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可以获得技能的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地坚持去做等等。

对于俗语的理解,需要我们熟悉社会常识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许多俗语都反映了民间智慧和价值观,理解这些俗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积极学习和运用俗语,我们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还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

三、成语与俗语的区别与联系虽然成语和俗语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属于汉语中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功能。

成语的理解运用

成语的理解运用

再见
D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C
7、下面语句中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A
13、下面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防止沙漠的南侵。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9、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赔偿费了。 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D
01
“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01
02
昨晚,在上海音乐厅,一场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带着人们畅游了迷人的音乐长廊。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凝练了丰富的寓意和情感,能够生动地形容事物和表达观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广泛运用和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有时会误用或滥用成语,造成误解或让人感到突兀。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成语的意义和来源要正确使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意义和来源。

成语通常具有含蓄和隐晦的特点,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只有真正理解了成语的实际含义,才能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误用或滥用成语。

二、注意成语的语境成语的使用要结合语境进行,只有在恰当的语境下使用才能发挥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不同的场合需要使用不同的成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要注意成语的时态和语气,适当调整它们的用法和形式。

三、避免滥用成语虽然成语可以起到形象生动的表达作用,但滥用成语可能会造成矫揉造作、过于庞大或煞风景的感觉。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适度,避免在不适合的场合频繁使用成语。

四、注重成语的形象表达正确使用成语需要注重其形象表达的效果。

成语通常采取了一种隐喻或象征的方式,能够更加形象地描绘事物。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明确形象的成语,并且在表达时要尽量贴近成语的意义和形象。

五、积累丰富的成语搭配正确使用成语需要积累丰富的成语搭配,掌握它们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

通过广泛阅读和实际运用中积累搭配,能够更好地把握成语的使用方法,避免误用或滥用成语。

六、注意成语的变化和演变成语是语言的产物,它们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有些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可能与原来的含义有所出入,因此要注意对成语的了解和掌握,以避免发生因过时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误用。

七、避免直译成语有些成语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直译成语可能会造成语义上的歧义或不通顺的表达。

因此,要避免在跨文化交流或翻译中直译成语,而是选择合适的翻译或替换。

八、注重成语的适用性虽然成语已经成为中文表达中常用的固定搭配,但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使用成语。

成语的含义及使用

成语的含义及使用

成语的含义及使用本文列举了部分成语的含义和其使用,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1.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率先行动,带头前进。

例句:他在比赛中一马当先,带领队伍获得了胜利。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例句:他本来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还是画蛇添足地加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3. 杯弓蛇影:比喻因为疑虑或恐惧而产生的错觉或误解。

例句:那个小偷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以为是警察,结果惊慌失措地逃跑了,这完全是他杯弓蛇影的结果。

4.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缺乏开阔眼界的人。

例句:他只待在家里看电视,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真是个井底之蛙。

5. 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

例句:那个小混混总是狐假虎威地欺负弱小的同学,让人很讨厌。

6. 守株待兔:比喻不劳而获,坐等成功的到来。

例句:他整天无所事事,只是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

7. 纸上谈兵:比喻只会空谈理论而不实际行动的人。

例句:他虽然很有学问,但是总是纸上谈兵,从不实践自己的理论。

8.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用过于强大的手段对付小问题,显得不必要和浪费。

例句:这个问题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力气解决,杀鸡焉用牛刀呢?9. 自食其果:比喻自己做错了事情,最终要承担后果。

例句:他一直欺骗家人,最后自食其果被家人赶出了家门。

10.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艺术品中加上关键性的一笔,使其更加完美。

例句:这幅画的主题是自然风光,画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最后用一朵花来点缀画面,画龙点睛,使整幅画更加生动。

11. 对牛弹琴:比喻向不懂的人讲解高深的知识或艺术作品,显得白费口舌。

例句:他对那些音乐爱好者讲起了古典音乐,结果他们听得一脸茫然,就像是在对牛弹琴一样。

12.如鱼得水:比喻非常适应某个环境或工作状态,感到非常自在和舒适。

例句:这个画家的笔下,花草树木仿佛是活生生的生物,他画起来就像是和自然融为一体,如鱼得水。

13.浅显易懂:意思是表达或解释的内容简单明了,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语文课是学生们熟知的一门课程,而成语的使用与理解是语文课中的重点之一。

在学生们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成语的来源、意义等。

本文将探讨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一、成语的来源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汉语中最重要的修辞之一。

成语的来源相对复杂,常常与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有关。

据历史记录,早期的成语较为简单,如“东西南北”、“十步之内必有桥”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语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与时代背景相关的复杂词语,如“铁饭碗”、“两面三刀”等。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特点。

成语中的字词通常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熟练掌握成语的使用和理解对于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有重要帮助。

例如,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教导人们“不要做无用功”,“龙飞凤舞”则指人们的舞姿优美动听。

三、如何学习成语学习成语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方法,首先建议进行分类词汇学习,把成语分为固定用法、故事类、象声词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词性和用法。

其次,建议学习成语的来源和典故,了解成语所代表的意义,熟练掌握成语的基本语义。

最后,练习成语的运用,例如写成语故事、填空练习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和理解。

四、成语运用的误区在使用成语时,有些错误需要避免。

首先,不要滥用成语,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性和表达能力。

其次,在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成语所代表的含义是否与上下文一致,以免造成内容上的偏差。

最后,不要完全依赖成语,必须在成语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五、结语成语的使用与理解是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成语,不仅可以加深对汉语文化和语言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需要掌握好成语的来源、意义和运用误区,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发挥最佳作用。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专题:成语理解与运用一、成语常见误用类型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成语用法知识点

成语用法知识点

成语用法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掌握成语的用法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用法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

一、成语的基本用法1.比喻与象征:成语通常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珠联璧合”比喻完美搭配。

2.惯用搭配:成语在使用时常常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表达方式。

例如,“拔苗助长”中的“拔苗”不可分开,表示过早地干预可能适得其反。

3.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上有时可以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例如,“如雷贯耳”中的“如雷”形容声音之大,加强了形象的描述。

二、成语的常见用法1.用于修饰名词:成语可以用来修饰名词,起到形象生动的描述作用。

例如,“一针见血”中的“见血”修饰“一针”,形容直截了当。

2.用于比较、对立:成语可以通过比较、对立的方式来表达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例如,“才高八斗”中的“才高”和“八斗”形成了对比,强调才华出众。

3.用于警示、劝导:成语常常可以用来警示、劝导他人,通过成语的形象表达方式来加强语气和效果。

例如,“守株待兔”告诫人们要主动积极,不可过于依赖外在机会。

4.用于叙述、解释:成语也可以用来叙述事情的经过和解释一些现象或原因。

例如,“一曝十寒”的成语,可以解释一时得意忘形的后果。

5.用于标题、引语:成语也经常可以用作文章的标题或者引语,突出主题和点明观点。

例如,“忍辱负重”可以作为一个文章的标题,引发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三、成语的运用技巧1.用多义成语:多义成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运用,增加语言表达的变化和丰富性。

例如,“兵强马壮”可以表达军队的实力,也可以用来形容身体健壮。

2.陈述与反问:在句子结构上,可以通过使用成语来加强陈述的语气,也可以用于反问,增强反讽的效果。

例如,“一败涂地!”表示完全失败,“一事无成?”表示事情没有任何成果。

如何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

如何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

如何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语言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本文将介绍如何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成语,提升语言能力。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成语作为汉语的特殊表达形式,往往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孩子理解成语的首要任务是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在进行成语教育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通过讲故事、看动画、观看舞台剧等形式来引导孩子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启发孩子们联想和思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二、注重成语的课堂运用在教育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过程中,注重成语的课堂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成语接龙、成语填空、成语猜谜等,促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成语,培养他们对成语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故事、卡片、图片等教具进行互动教学,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成语的魅力,提高他们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使用成语要帮助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还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语。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孩子们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感受成语的使用场景。

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剧本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运用成语,模拟真实的使用情况,培养他们的成语运用能力。

四、培养孩子对成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热爱成语,就需要培养他们对成语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材、趣味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成语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还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父母和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成语,并向孩子们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成语是是汉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都和成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类文体中如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说明文、学术论文等,成语均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可以这样说,要学好语文,掌握成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文学上要达到一定境界,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非常关键。

一、成语的含义和特点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意义完整的、结构上定型的、在语法上与单词等价的固定性短语,是现成的或既成习用语。

如成语“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并不是四个字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结构上则不能改变字眼或顺序,不能说成“鼠目光寸”等;在句中则起一个单词的语法作用,如“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句,“鼠目寸光”跟“有眼无珠”都是“徒”的定语。

二、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一)成语的来源1、历史继承下来的A、古代书面语言:有的属于神话传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有的属于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有的属于历史典故:负荆请罪、破釜沉舟;有的属于诗文名句:忧心忡忡、老骥伏枥。

B、群众口头语言:水到渠成、千夫所指、狼子野心、正大光明。

2、当代创造出来的:一穷二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扬长避短、饮水思源、自力更生、按劳取酬、争分夺秒、穷则思变、厚今薄占、史无前例、与时俱进。

3、从外民族借用来的:火中取栗(拉·封丹寓言)、象牙之塔、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心心相印(佛教经典)。

(二)成语的结构在五万多条汉语成语中,有三字格的,也有五字、六字、七字格的,如“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

但绝大多数成语(约占96%)为四字格式。

这些四字格的成语,其内部语素的组合是有一定的语序和层次的。

汉语语法的各种结构,几乎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

概括起来,成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并列关系(内部又可分陈述、支配、偏正)陈述的并列式:由两个陈述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并具有固定的词义和惯用的搭配。

成语广泛应用于汉族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一、成语使用方法1.理解成语的意义:在正确使用成语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往往由两个或以上的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整个成语的意义通常与字面意思不完全一致。

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成语的出处、来源和用法来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例如,成语“画龙点睛”字面上意思为在画龙时点亮龙的眼睛,但实际意义是在文章或作品中加入一句关键的话语,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2.正确运用成语:成语往往有固定的搭配和用法,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循成语的惯例。

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语序或成分,否则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例如,成语“班门弄斧”指的是老师傅在木匠班门口摆弄斧子,意思是用自己的斧头在专业方面向专家炫耀。

如果将“班门”改成其他地点,或者将“弄斧”改成其他动作,就无法表达成语原本的意义。

3.恰当使用成语:成语虽然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

在正式的场合或者严谨的文体中,使用成语要谨慎。

在口语交流、幽默或者故事情节中使用成语则更为合适。

例如,在正式的商务会议中使用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够正式和严肃,而在家庭聚会或者友好交流中使用成语则可以增加趣味和交流效果。

二、成语的相关知识点1.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通常有四种,分别是《诗经》、《论语》、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留下了许多成语的雏形。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也被后人发展成了成语。

2.成语的用法:成语可用于修辞、比喻、点题、判断、议论等方面。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声势,使语言更具韵味。

3.成语的分类:成语按照词义可以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其中形容词成语最为常见。

成语解读的技巧与方法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成语解读的技巧与方法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成语解读的技巧与方法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成语是中文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过简洁而形象的字词组合,传递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

然而,由于成语的特殊性,很多人在阅读和理解成语时常常感到困惑。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成语解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是理解成语含义的重要基础。

成语来源于历史、文学、传说等各个领域,它们都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故事。

通过了解成语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例如,成语“画蛇添足”源于一则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多此一举;成语“打草惊蛇”则源于《战国策·赵策一》中的故事,意味着做事要谨慎小心。

二、寻找成语的上下文语境在阅读成语时,了解成语所在句子或语篇的语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分析成语所处的上下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时,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

例如,成语“一毛不拔”可以表示人吝啬小气,也可以表示人非常大方,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会有所变化。

三、注意成语的形象比喻和修辞手法成语通常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在理解成语时,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其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推测其含义。

例如,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羊补牢”就是一种典型的比喻手法,意味着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

成语“杯弓蛇影”中的“杯弓蛇影”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人过于敏感和多疑。

四、善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是我们的好帮手。

现在有很多成语词典和成语查询网站,可以帮助我们查找成语的解释、来源和用法。

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成语,并且及时解决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积累和运用成语最后,要想熟练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积累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学习和阅读中,我们应该多花些时间注意观察和记忆成语,积累一定量的成语词汇。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我们适当地运用成语,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增加文章或对话的韵味。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成语误用的原因。

能力目标:理解和运用成语。

德育目标: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重、难点:理解和运用成语。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法:启发式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成语误用的常见原因有:1、词义误用;2、褒贬颠倒;3、范围不当;4、前后矛盾。

【经典例题】1、词义误用:(1)他的文章思想混乱,文理不通,真是不刊之论....。

(2)为了让分别数载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沟通信息,我们精心组织了联欢会。

(3)反腐巨片《生死抉择》在各地上演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解题指津】(1)“不刊之论”是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2)“不期而遇”词义为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3)“凤毛麟角”的意思是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上例没有珍贵、稀少的意思。

【经典例题】2、褒贬颠倒:(1)这些家伙现在装老实,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会东山再起....。

(2)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3)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解题指津】(1)“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作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现比喻失势以后又重新得势。

此句使用者的意图是要表达"重新活动起来"的意思,应用含有贬义的"死灰复燃"而不能用"东山再起"。

(2)“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非常镇静,是褒义词,此句应用贬义词。

(3)“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是贬义词,此句应用褒义词。

【经典例题】3、范围不当:(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成语的理解和使用成语是是汉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都和成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类文体中如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说明文、学术论文等,成语均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可以这样说,要学好语文,掌握成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文学上要达到一定境界,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非常关键。

一、成语的含义和特点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意义完整的、结构上定型的、在语法上与单词等价的固定性短语,是现成的或既成习用语。

如成语“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并不是四个字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结构上则不能改变字眼或顺序,不能说成“鼠目光寸”等;在句中则起一个单词的语法作用,如“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句,“鼠目寸光”跟“有眼无珠”都是“徒”的定语。

二、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一)成语的来源1、历史继承下来的A、古代书面语言:有的属于神话传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有的属于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有的属于历史典故:负荆请罪、破釜沉舟;有的属于诗文名句:忧心忡忡、老骥伏枥。

B、群众口头语言:水到渠成、千夫所指、狼子野心、正大光明。

2、当代创造出来的:一穷二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扬长避短、饮水思源、自力更生、按劳取酬、争分夺秒、穷则思变、厚今薄占、史无前例、与时俱进。

3、从外民族借用来的:火中取栗(拉·封丹寓言)、象牙之塔、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心心相印(佛教经典)。

(二)成语的结构在五万多条汉语成语中,有三字格的,也有五字、六字、七字格的,如“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

但绝大多数成语(约占96%)为四字格式。

这些四字格的成语,其内部语素的组合是有一定的语序和层次的。

汉语语法的各种结构,几乎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

概括起来,成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并列关系(内部又可分陈述、支配、偏正)陈述的并列式:由两个陈述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

例如:烟消云散、兴高采烈、风平浪静、苦尽甘来、天翻地覆。

支配的并列式:由两个支配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

例如:发号施令、有条有理、贪小失大、避重就轻、患得患失。

偏正的并列式:由两个偏正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

例如:深谋远虑、暴风骤雨、左顾右盼、四分五裂、粗枝大叶。

四个语素的并列式:青红皂白、生老病死、声色犬马、喜怒哀乐、礼义廉耻、骄奢淫逸、吃喝玩乐、是非曲直、之乎者也、悲欢离合。

2、陈述(主谓)关系:白驹过隙、叶公好龙、气象万千、啼笑皆非、耳目一新。

3、支配(动宾)关系:顾全大局、投其所好、扣人心弦、饱经风霜、以强凌弱。

4、偏正关系:不速之客、庞然大物、世外桃源、窈窕淑女、倾盆大雨。

5、补充(后补)关系:感激涕零、盛极一时、体贴入微、轻于鸿毛、遗臭万年。

6、连动关系:守株待兔、束手待毙、过河拆桥、负荆请罪、结党营私。

7、兼语关系:望子成龙、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请君入瓮、纵虎归山。

三、成语的理解和掌握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特定意义,有的成语的字与意义的关系比较简单,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义来,如“视死如归”、“对牛弹琴”、“千方百计”等,但更多的成语,其意义不是每个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如果望文生义,难免用错。

下面就归纳介绍几种理解和掌握成语词义的方法。

1、对于并列关系的成语,可以根据对文的规律推导出疑难词语的词义所谓对文,原本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

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分别叫“同义对举”和“反义对举”。

根据对文的这一特点,我们常常可以由一个熟词或词的常用义去推断另一个生词或词的冷僻义。

在成语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规律来推到疑难词的词义。

如:殚精竭虑追亡逐北身体力行摧枯拉朽求全责备待人接物名存实亡舍本逐末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避实就虚阳奉阴违2、对于有些成语,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个关键字或疑难字的意义,整个成语就不难掌握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成语中的一两个关键字别住手脚,结果导致望文生义的错误,所以记住这一两个关键字的意思,是轻松破解整个成语意义的钥匙。

不速之客杀人越货赴汤蹈火不能自已拨乱反正不求甚解任重道远走马观花痛哭流涕日薄西山尾大不掉欣欣向荣望秋先零文不加点铤而走险心广体胖理直气壮不刊之论3、有些成语中的虚词值得我们注意载歌载舞言归于好铤而走险突如其来卓而不群率尔而对羌无故实下车伊始语焉不详生死攸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4、有些成语中的同义复词值得我们注意穷极无聊如其不然百无聊赖语无伦次休养生息囤积居奇5、有些成语中的通假字应引起我们重视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跳梁小丑名列前茅洞心骇目掉以轻心自怨自艾高屋建瓴打破沙锅问到底四、成语的使用和规范(一)读准成语的字音掌握和使用成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音。

从古代到现代,成语的语音在不断变化,而且汉字又不是表音文字,不象英文那样一看便知读音,必须与语义联系起来才行,部分成语中的一些字虽字形与现在的一样,但仍然保留了古时的读音,极易发生误读,甚至有些字到现在已不再使用,只保留了古汉语的印记,使今人更难掌握它的读音。

1、疑难字的读音这里说的疑难字,主要是指现在已不常用的字和易与形近字弄混的字。

如:暴殄天物怙恶不悛刚愎自用不卑不亢相形见绌咄咄逼人弄巧成拙面面相觑纵横捭阖残垣断壁病入膏肓一丘之貉2、多音字的读音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成语中的多音字人们往往容易读错,贻笑大方。

不省人事省吃俭用深恶痛绝恶贯满盈济济一堂无济于事妙趣横生飞来横祸生杀予夺丢三落四别无长物毁家纾难自怨自艾心宽体胖呼天抢地拾级而上窗明几净荷枪实弹(二)掌握成语的写法汉字是音、形、义三要素的统一体,成语一般由四个汉字组成,而且是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因此,要正确掌握好成语,就必须注意成语书写的规范化,避免写错别字。

成语书写形式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主要有下列五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最为常见。

1、因误写同音字或近音字而致误(1)那么只有去问窦松贵,他是明正言顺的队长,又是在党的,也一定知道内情。

(曹玉林《苏醒的原野》)(2)他们在河两岸修地堡、盖城池,好淫烧杀,无恶不做。

(俊然《长长的乌拉银河》)(3)白麻皮含蓄地笑了笑,不慌不忙地翻出手中的两张“爱司”,温文而雅地说:“对不起,统统被我吃进!”(叶辛《蹉跎岁月》)2、因误写形近字而致误(l)只是因为他是太平镇上的当权人,又是丁大耳朵的管家汉,为了利用,也只好虚与委婉。

(李英儒《女游击队长》)(2) 小沈想起党团组织对自己的期望,决定揠旗息鼓,避免了一场殴斗。

(《人民日报》1981年5月5日)(3) 刚睡醒的苏平不暇思索地答道:“二的平方等于四,四的平方等于八。

”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3、因误写同音近形字而致误(l) 你热爱金泉河,熟悉金泉河的脾性:夏天象一匹桀傲不训的烈马,咆哮奔腾,一泻千里;秋天象一个温柔文静的姑娘,轻泛涟漪,明丽可爱,……(崔巍、钮宇大《爱与恨》)(2)解放前,回回多是肩挑贸易,朝谋夕食,读书人如凤毛鳞角。

(马瑞芳《煎饼花儿》)(3) 他不畏艰苦,风尘朴朴,跑遍全国的山川大地,创建了“地质力学”,在勘探矿藏、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青年》1979年第8期)4、因“字”的排列次序不当而致误(1)要是在党外人士面前不宣传,棱模两可,或者干脆装哑巴,那样做,我就感到实在太别扭了。

(艾煊《山雨欲来》)(2)三多娘眉笑眼开地站在大门口,由杏花陪伴着,一直等他们在小学转角处消失。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3)旧中国就象一个衣服上打着无数补钉、带着一群号饥啼寒的儿孙、受尽凌辱的苦难的母亲。

(《浙江日报》1980年1月19日)(4)三十年后,后人编辑的冼氏(冼玉清)遗著刊行,中国文化又重演着一段火尽薪传的故事。

(陆键东《一个女子与一个时代》,《收获》1997年6月)5、因其他原因而致误(1)河流万里,总有个头,海阔天涯,也有个边。

(路一《赤夜》)(2) 不到前半晌,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来。

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挤得水泄不通。

(崔巍、钮宇大《爱与恨》)(3)她,一忽儿在帐房里招呼招呼,一忽儿到帐房外人群里去看看,忙的不得开交。

(杨友德《俄洛天刚亮》)(三)避免成语的误用成语既然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本身自然是合于规范的语言材料。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有些人由于未能掌握好成语,出现了下列所举的一些错误。

1、因不明成语意义而致误成语绝大多数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有典故或来源,有的保留了古汉语的词义,这些成为我们理解和使用成语的难点,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误解、误用。

例如把“不刊之论”的“刊”(删改)误解为刊登,把“不足为训”的“训”(典范,准则)误解为教训,把“危言危行”的“危”(正直)误解为危险,……对于诸如此类的成语,切不可以今释古,望文生义,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1)我这时才留心看到,有四五个彪形大汉,已扇面形向我围来,其中一个首当其冲,瞪着红眼珠子,张着大嘴向我伸出了手,一股恶臭的酒气喷来,……(植林《一个女囚的自述》)(2)那猫倒也不孚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

(《文汇报》1980年11月9日)(3)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高考浙江卷)2、因疏忽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场合而致误有的成语只能用于一定的对象,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场合。

比如“德高望重”只能用于老人,“聪明伶俐”是对少儿的用语,“血气方刚”只能用于青年,青梅竹马、相敬如宾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洛阳纸贵、江郎才尽等只能用于写文章或是文学艺术之中,“万籁俱寂”和“鸦雀无声”都是形容“很静”,但前者用于描写自然界的寂静,后者用来形容聚集于一定场合的人们极其安静,注意力高度集中等等。

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其适用的对象、范围、场合,就会弄巧成拙。

例如:(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题)(2)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3)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因忽略近似成语的差别而致误有些成语字面上或意义上很相近,极易混淆。

但仔细分析,它们之间一般都不能相互取代,总有着细微的甚或是极大的差别。

例如“粗心大意”和“粗枝大叶”都有“不认真”之意,但前者指“思维”,后者指“做事”;“日薄西山”和“山穷水尽”都含有“到了尽头”的意思,但前者形容衰老或腐朽的生命接近死亡,后者比喻陷入绝境。

“不足为凭”与“不足为训”,前者指不能作为凭证、根据,后者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