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师德建设说开去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当代教师要胜任社会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用其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当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一个规模快速膨胀期后,由于教师数量增加所带来的繁重教学任务和学校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实施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这就对现代教师的素质结构提出了要求。
当今社会,虽然教师的德行、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目前传统中的师德与新时期的师德存在的区别主要在于: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待学生应该是“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激情,以行导行”。爱生是教师的基本品质,是事业心与责任感的体现,这种爱包含着辛勤劳动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种爱意味着奉献和责任。有了爱心,就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有了爱心,就能“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爱心,就能“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要用博大的爱去关爱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和带领学生走上成才之路。爱心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上,教师的每一个赞许的目光、每一个慈祥的微笑,每一句亲切的话语,都能像阳光雨露一样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
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平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果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
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做好一名教师就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无论学历有多高,教学能力有多强,都应不断地“充电”,更新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旺盛的活力,才能顺应时代的节拍,跟得上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在学生面前永远知识“渊博”。因为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师德还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待事业应该是“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所以,对事业的热爱是一种奉献,它展示了教育者无私的品格,宽广无垠的心田,体现了教师不求所取的价值观;对事业的爱是一种希冀,它寄托着奋斗者的追求,耕耘者的希望,它意味着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对事业的爱是一种热情,它代表着春蚕精神、泥土品格,它预示着自我完善的形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主动挖掘教学活动的教育因素,通过潜移默化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与优良的学风教育。
此外,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