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设近代工业博物馆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遗产及其保护
姚伟钧1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张之洞在湖北执政期间,大力兴办重工业和轻工业,不仅为武汉地区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切实的贡献,而且也为武汉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由此,武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并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也给武汉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值得骄傲的近代工业文化记忆。加强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这有利于保护武汉的工业遗产;有利于提高市民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有利于提升武汉的城市文化品格;有利于武汉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张之洞武汉近代工业遗产保护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张之洞乃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1889年8月8日,清廷调两广总督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从此,张之洞踏上了治鄂兴汉之旅,迈向其一生事业的巅峰。
1889-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执政期间,大力兴办重工业和轻工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不仅在中国独占鳌头,而且在东亚也是突出的。如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电厂、水厂以及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还有造纸、制革等都在这时相继建成投产。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武汉的工厂数目和工业实力超过了天津和广州,仅次于上海,武汉三镇也一跃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中心之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的对外贸易额居全国第二,“驾乎津门,直追沪上”。张之洞督鄂18年间的新政实绩,不仅为武汉地区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切实的贡献,而且也为武汉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
什么是“工业遗产”呢?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
与之类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3年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房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
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对工业遗产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即“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姚伟钧: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
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近代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自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埠之后国外资本工业兴建的近代工厂、洋务派官员以及民间资本家兴办的中国民族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谱写了悲壮宏伟的历史篇章,它们构成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中国近现代的作坊、资源开采、冶炼方式、包括运河在内的运输设施等都是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建于1890年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和黄石港区。它与武汉市近代工业遗产直接相关。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由张之洞创办,是中国第一个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钢铁联合企业。1893年创办的汉冶萍主体工厂汉阳铁厂,是当时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的世界第二个现代化钢铁企业,被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可见,在中国近代工业文化遗产中,武汉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
武汉近代工业的崛起是以张之洞1889年任湖广总督后陆续兴办的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布、纱、丝、麻局等著名企业为代表:
1、湖北枪炮厂
又名汉阳兵工厂。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图谋自强,萌发了兴建新式枪炮厂的思想,1888年向德国商购机器,1889年拟在广州石门建厂。后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他又以湖北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和煤铁方便为由,奏请将枪炮厂移设湖北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北麓,1890年4月7日清廷准奏,定名为湖北枪炮厂。湖北枪炮厂的设备是当时全国兵器制造工厂中最新式的,主要设备购自德国力佛厂和格鲁森厂。生产枪、炮、枪弹、炮弹,以及与其配套的炮架、铜壳、底火等产品。张之洞委派候补道蔡锡勇为总办,兼领其事。
1892年(光绪十八年)四月开始施工,1894年(光绪二十年)五月枪厂竣工。七月,枪厂发生火灾,机器、厂房均遭损坏,经修复后于翌年六月正式开工,所产步枪为改良后的德国1888年式5响毛瑟枪,此枪便是湖北枪炮厂生产数十年的汉阳式79步枪,即“汉阳造”。同年四月,枪炮厂从铁政局分离,另设枪炮局。八月成立炮厂,仿造德国3.7生的克虏伯陆路快炮和5.7生的过山快炮。接着又添购压炮钢大气锤、试枪炮钢拉力和枪炮速率各机器。光绪二十一年冬,建炮架、炮弹、枪弹三厂,熔铜厂亦相继成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1904年时,湖北枪炮厂规模宏伟,分厂林立,厂各有名,张之洞以该厂非枪炮二字所能包括,奏请朝廷,改名为湖北兵工厂。1908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抗战时内迁。清末时,此厂规模、水平居全国之首。抗战后此厂改、并入其他厂,机器设备也流入各厂。
2、汉阳铁厂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位于汉阳龟山北麓(今国棉一厂厂址),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1891年动工,1893年9月建成投产。该工程由英国人约翰逊设计,厂区占地约730亩。它是中国19世纪以前唯一的近代化钢铁企业,也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比日本的八幡制铁所早八年。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六个大分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四个小分厂。其中六个大分厂均为钢结构厂房,是中国较早使用钢结构的工厂。四个小分厂,均为砖木结构厂房。
工厂建成时,炼铁厂拥有100吨和250吨高炉各两座,日产能力为200吨。最高年产铁12万吨。钢厂有8吨贝色麻砖炉两座,年产钢6万吨左右。全厂共有烟囱16个,最高达67米,并铺有2414米长的专用铁路。
至辛亥革命前,工厂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共有工人约3000名。到抗日战争前,共产铁250万吨,钢55.8万吨。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