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笔记ⅡWord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笔记Ⅱ笔记Ⅱ中包含教学大纲(1-19)+详细解析(20-70)

教学大纲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二、太阳和太阳系

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

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

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同时,地球运动时,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轨道面(黄赤交角),这影响着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法制度和计时制度。

第四节地理坐标

一、纬线与纬度

二、经线与经度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的圈层分化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三、地球的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一、海陆分布

二、海陆起伏曲线

三、岛屿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表面是太阳辐射和太阳能转化的主要场所。

(二)地球表面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两相或三相界面。

(三)地球表面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以及各种地貌形态。

(四)地球表层具有复杂的、高速度和高强度的物质、能量交换、转化和循环过程。

(五)地球表层存在着复杂的强烈的内部分异过程。

(六)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教学重点认识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变,掌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

教学难点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的概念和理论。

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地质博物馆认识构造运动、地质构造以及地震、火山。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壳”、“构造运动“火山”、“地震”,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夏邦栋等. 地质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2.

2.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3. 傅承义.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7

4.

4. 周廷儒. 故地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一、化学成分与矿物

(一)化学成分克拉克值

在已知的108种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92种,并有300余种同位素。

(二)矿物

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它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三)主要造岩矿物与常见矿物

岩石是造岩矿物按照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二、岩浆岩

岩浆岩是上地幔的高温熔融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甚至喷出地表

形成的岩石。

(一)岩浆岩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挥发物。

(二)岩浆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

1. 产状

2. 结构: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3. 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三)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1. 按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2. 按结构、构造与产状: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3. 综合分类:

三、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一)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