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化学方法检测溶解氧的原理

化学方法检测溶解氧的原理

化学方法检测溶解氧的原理
化学方法检测溶解氧的原理是利用溶解氧与特定的化学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电流、电势或颜色等性质来间接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氧电极法、亚硝酸盐法和化学指示剂法等。

1. 氧电极法:利用以银为主体的电极或以铂为主体的电极,将电极放在水中,通过测定电极产生的电位差来间接测定溶解氧含量。

2. 亚硝酸盐法:溶解氧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的过程中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可以通过电流的测定来间接测量溶解氧的含量。

3. 化学指示剂法:通过使用某些特定的化学指示剂,如亚硫酸铵、亚碳酸钠等,与溶解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具有颜色变化的化合物,根据颜色的变化来间接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比如溶解氧含量较高时,亚硫酸铵溶液呈现橙黄色,含量较低时,颜色变为淡黄色。

这些化学方法可以依靠化学反应的特性来间接测量溶解氧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定量范围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等领域。

溶解氧测定方法大全

溶解氧测定方法大全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

溶解氧的饱和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

清洁地面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

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

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使溶解氧降低。

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趋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殖,水质恶化。

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废水排出前的工艺过程,一般含量较低,差异很大。

1.方法的选择测定水中溶解氧通常采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

清洁水可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池塘柳牌溶解氧检测盒即采用此方法。

水样有色或含有氧化性及还原性物质、藻类、悬浮物等干扰测定。

氧化性物质可使碘化物游离出碘,产生正干扰;某些还原性物质可把碘还原成碘化物,产生负干扰;有机物(如腐植酸、丹宁酸、木质素等)可能被部分氧化,产生正干扰。

所以大部分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必须采用修正的碘量法和膜电极法测定。

水样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于0.05mg/L,二价铁低于1 mg/L时,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

此法适用于多数污水及生化处理出水;水样中二价铁高于 1 mg/L,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水样有色或有悬浮物,采用明矾絮凝修正法;含有活性污泥悬浮物的水样,采用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

膜电极法是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

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现场测定。

2.水样的采用与保存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样常采集到溶解氧瓶中。

采集水样时,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存在采样瓶中。

可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缸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1/2左右。

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立即加固定剂于样品中,并存于冷暗处,同时记录水温和大气压力。

一、碘量法GB7489--89 概述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

测定溶解氧的方法

测定溶解氧的方法

测定溶解氧的方法
溶解氧是指液体溶液中的活性氧,是这种液体溶液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解氧是水体环
境中生物活动、水质调节、水体生态及底物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溶解氧也称溶氧量,是指水体混合物中,气体溶于水中所形成的饱和氧气比例。

水中混合
体经日光照耀后,溶氧量会极大地增加,这也是水体生物活动所必须的,遂就把溶解的氧
看作是水生物的最大的氧气来源。

溶解氧的检测一般是用溶氧仪来测定,利用这种仪器可
以准确地测出水体里溶解的氧量大小。

溶解氧测定方法一般有两籍:
一、离子传感器检测法。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利用离子传感器对水样中的溶氧进行检测,一旦水样中溶氧量发生变化,离子传感器的数值输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
出溶氧的当前大小。

二、颜色发生分析法。

这种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得到一种颜色,用它来反映溶氧量的多少。

当溶氧量发生变化时,颜色的变化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出溶氧的当前大小。

溶解氧是水体环境中的重要指标。

检测溶解氧的常用方法包括离子传感器检测法和颜
色发生分析法。

它们都可以准确地测出水样中的溶解氧量,为水体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可靠
的数据。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支柱。

溶解氧在水体中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污染物、植被等,因此,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评估环境水质的重要指标。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有效评估水质状况。

一、原理溶解氧是一种呈黑褐色的气态,具有特殊的吸收谱线。

当吸收剂溶液和溶液混合后,光谱会出现比原溶液更强的特征峰,这就是溶解氧吸收谱线。

当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溶解氧的吸收率时,可以以此来表征溶解氧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是,样品中的溶解氧的吸收率是经过分光对准的,在过去的测量过程中,根据样品中的溶解氧浓度和溶液的底物浓度,可以由分光光度法的曲线计算出溶解氧浓度的含量。

二、采样分析1.样取样取样前先要根据检测要求,确定取样的位置和时间,然后按照操作规定取样。

根据普通管装有水样吸管,将水样尽量靠近测定水深处及均吸取样品,如果测定点有较大液位变化,使用自动采样器取样也可以实现。

2.品分析根据混合比例,将分光光度计校准溶液倒入暗室或腔室中,分别记录吸收值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并绘制曲线,经由拟合可得出溶解氧浓度与测量值的关系。

根据拟合后的模型式,可以得到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值,以此来表征水质状况。

三、结果及分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可以根据拟合后的模型式得出溶解氧的浓度值。

测量结果和评估水质状况相结合,可以帮助人们对当地水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

四、结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它可以客观、准确地表征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和水质状况,为控制和管理水质、改善水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

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

溶解氧的检测方法介绍一、碘量法(GB7489-87)(Iodometric)碘量法(等效于国际标准ISO 5813-1983)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使用化学检测方法,测量准确度高,是最早用于检测溶解氧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4MnSO4+8NaOH = 4Mn(OH)2↓+4Na2SO4 (1)2Mn(OH)2+O2 = 2H2MnO3↓ (2)2H2MnO3+2Mn(OH)3 = 2MnMnO3↓+4H2O (3)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4KI+2H2SO4 = 4HI+2K2SO4 (4)2MnMnO3+4H2SO4+HI = 4MnSO4+2I2+6H2O (5)再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来计算溶解氧的含量[3],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 = Na2S4O6+4NaI (6)设V为Na2S2O3溶液的用量(mL),M为Na2S2O3的浓度(mol/L),a为滴定时所取水样体积(mL),DO可按下式计算[2]:DO(mol/L)= (7)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0.2mg/L和小于氧的饱和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

当水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铁离子、游离氯时,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此时应采用碘量法的修正法。

具体作法是在加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固定水样的时候,加入NaN3溶液,或配成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加于水样中,Fe3+较高时,加入KF络合掩敝。

碘量法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清洁水。

碘量法是一种传统的溶解氧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高且准确性好,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19mg/L[4]。

但该法是一种纯化学检测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无法满足在线测量的要求[5]。

同时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腐植酸和木质素等会对测定产生干扰。

水中溶解氧(DO)及其测定方法知识详解

水中溶解氧(DO)及其测定方法知识详解

水中溶解氧(DO)及其测定方法知识详解1、什么是溶解氧?溶解氧DO(英文Dissolved Oxygen的简写)表示的是溶解于水中分子态氧的数量,单位是mg/L。

水中的溶解氧饱和含量与水温、大气压和水的化学组成有关,在一个大气压下,0℃的蒸馏水中溶解氧达到饱和时的氧含量为14.62mg/L,在20℃时则为9.17mg/L。

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或大气压力下降,都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溶解氧是鱼类和好氧菌生存和繁殖所必须的物质,溶解氧低于4mg/L,鱼类就难以生存。

当水被有机物污染后,好氧微生物氧化有机物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如果不能及时从空气中得到补充,水中的溶解氧就会逐渐减少,直到接近于0,引起厌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变黑变臭。

2、常用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有两种,一是碘量法及其修正法(GB 7489-87),二是电化学探头法(GB11913-89)。

碘量法适用于测量溶解氧大于0.2mg/L的水样,一般碘量法只适用于测定清洁水的溶解氧,测定工业废水或污水处理厂各个工艺环节的溶解氧时必须使用修正的碘量法或电化学法。

电化学探头法的测定下限与所用的仪器有关,主要有薄膜电极法和无膜电极法两种,一般适用于测定溶解氧大于0.1mg/L 的水样。

污水处理厂在曝气池等处安装使用的在线DO仪使用的就是薄膜电极法或无膜电极法。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是向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棕色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生成游离碘,再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游离碘,即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当水样有颜色或含有能与碘反应的有机物时,不宜使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可使用氧敏感薄膜电极或无膜电极测定。

氧敏感电极由两个与支持电解质相接触的金属电极及选择性透过膜组成,薄膜只能透过氧和其他气体,水和其中可溶物质不能通过,通过薄膜的氧气在电极上还原,产生微弱的扩散电流,在一定温度下电流大小与溶解氧含量成正比。

溶解氧检测方法

溶解氧检测方法

溶解氧检测方法
溶解氧(DissolvedOxygen,DO)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

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于环境监测、水质评估以及水生态系统研究等都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溶解氧检测方法:
1.萤光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溶解氧测量方法。

它基于氧气与荧光物质(如鲑鱼胶)的有机融合反应。

通过激发和测量荧光物质的暗化程度,可以间接测量溶解氧的含量。

2.电化学法:这种方法使用电极来测量溶解氧。

最常见的是氧化还原电极(Clark电极)。

在氧化还原电极中,氧气与阴极上的还原剂反应,产生电流,并与溶液中的氧气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可以推导出溶解氧的含量。

3.红外线法:这种方法使用红外线吸收原理来测量溶解氧。

溶解氧会吸收红外辐射的特定波长,因此通过测量透射或反射的红外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测量溶解氧的含量。

4.试剂法:这种方法使用含有特定试剂(如亚硝酸盐试剂)的化学反应来间接测量溶解氧。

试剂与溶解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测的指示性变化(如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量反应产物的浓度,进而推断溶解氧的含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溶解氧检测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仪器设备的可用性。

在选择和使用检测方法时,需要注意方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灵敏度,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测量。

溶解氧荧光法

溶解氧荧光法

溶解氧荧光法
溶解氧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用于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氧气分子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的原理,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确定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具体来说,溶解氧荧光法使用一种叫做荧光探头的设备来检测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该设备通常由一个光源和一个探测器组成。

光源发出的紫外线会激发水中氧气分子的荧光,然后荧光信号被探测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通过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就可以得到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值。

溶解氧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水质监测、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某些有机物质和颜色较深的水样可能会产生干扰,需要进行相应的预处理或校准。

此外,由于荧光探头需要定期更换和维护,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设备的清洁和稳定性。

溶解氧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溶解氧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溶解氧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溶解氧(DO)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是水体中生物呼吸和氧化还原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解氧的浓度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溶解氧的准确检测和监测对于水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溶解氧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许多发展和突破。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溶解氧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1.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溶解氧检测方法,通过电极和电化学反应来测量溶解氧的浓度。

其中,膜型溶解氧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法检测技术。

它利用氧气在水中的弥散和电化学反应,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势差来确定溶解氧的浓度。

膜型溶解氧传感器具有响应快、检测范围广、灵敏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估等领域。

2. 光学法光学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溶解氧检测方法。

它利用氧气对光的吸收特性来测量溶解氧的浓度。

光学法主要有光纤溶解氧传感器和荧光溶解氧传感器两种类型。

光纤溶解氧传感器通过测量光纤中的光强变化来确定溶解氧的浓度。

荧光溶解氧传感器则利用荧光染料的荧光强度与溶解氧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溶解氧的浓度。

光学法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和生物过程研究等领域。

3.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一种基于声波传播和反射特性测量溶解氧浓度的方法。

它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受到氧气浓度影响而发生的声传播速度变化来间接测量溶解氧的浓度。

超声波法具有无污染、非侵入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和水质监测等领域。

除了上述的基本检测技术,还有一些创新性的溶解氧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溶解氧传感器,可以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溶解氧检测系统,可以实现高通量、高精度的自动化检测。

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将进一步推动溶解氧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溶解氧的检测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方面,溶解氧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和污染程度,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汇总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汇总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汇总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量。

溶解氧的测定是水质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对水体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溶解氧的测定方法进行汇总。

1.经典官能团法经典官能团法是使用一种化学试剂与溶解氧反应,通过与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间接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例如,通常使用亚硝胺化合物与溶解氧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着色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2.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通过测定电极与溶解氧之间的电位差来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常用的电化学测定法有极谱法、偏振极谱法和电流检测法等。

其中,偏振极谱法适合于低浓度范围内的测定,具有高灵敏度和较好的准确性。

3.光学法光学法利用溶解氧对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基于光学原理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有融通法、时间分辨荧光法、红外吸收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计算溶解氧的浓度。

4.光学传感器法光学传感器法是使用特定的光学传感器对溶解氧进行直接测定。

这种方法利用传感器中固有的荧光染料对溶解氧的荧光猝灭现象,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变化来间接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5.氧电极法氧电极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溶解氧浓度测定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氧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其中氧电极是一种半透膜电极,通过伴随溶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而发生电位变化,从而实现溶解氧的测定。

6.电化学阻抗法电化学阻抗法是利用溶解氧对电化学过程的扰动而测定溶解氧浓度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电极系统在特定频率下的交流阻抗变化,间接反映出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每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具体选用时,需要考虑实际应用的要求和条件,综合考虑精度、灵敏度、快速性、操作简便性和设备价格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溶解氧测定原理

溶解氧测定原理

溶解氧测定原理
溶解氧测定原理是通过电化学法进行测定的。

该方法是利用溶解氧与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流与溶解氧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可以间接地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在溶解氧测定中,常用的电极是氧气电极。

氧气电极由两个电极组成,一个是氧阴极电极,另一个是参比电极。

氧阴极电极上的电极材料通常是银,而参比电极可以使用银/银氯化银电
极或银/银离子电极。

在测定过程中,将氧气电极放入待测液体中,通过施加一定的电压,使氧阴极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分子在氧阴极上接受电子还原为氧离子,同时电荷通过电解质传递到参比电极上。

这一过程会产生一个与溶解氧浓度相关的电流信号,通过测量这个电流信号的大小,就可以确定溶解氧的浓度。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条件的控制。

例如,应控制测量温度、气压等参数,并且保证电极表面的清洁程度以及电极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溶解氧测定原理基于氧气电极的电化学反应,通过测量电流信号来间接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从而评估水质的好坏。

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

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

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指溶于水中的氧气分子的含量。

水体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监测和测量溶解氧的含量对于环境保护、水质监测和生态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的氧电极法:氧电极法是测量溶解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使用氧化还原电极测量水样中的氧气分压,然后根据氧气分压和温度关系,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测量范围广,但需要校准和维护氧电极。

2. Winkler法:Winkler法是一种经典的溶解氧测量方法。

该方法使用亚硝酸铵将水样中的溶解氧气氧化为氧化亚铁离子,然后使用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来测定氧化亚铁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可靠,但需要较多的试剂和时间。

3.光电法:光电法使用溶解氧的强吸收特性来测量溶解氧的含量。

通过测量透过一个光阑后的入射光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光电法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灵敏度高,响应快,适用性广泛,但需要光电设备和校准。

4.荧光法:荧光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溶解氧测量方法。

该方法使用荧光物质和溶解氧之间的荧光猝灭现象来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荧光法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灵敏度高,响应快,可在线连续测量,但需要荧光物质和荧光测量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溶解氧检测方法需考虑多个因素,如测量范围、准确度要求、响应速度、设备可用性、成本等。

此外,还需注意对水样的取样和处理,避免因采样和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总之,溶解氧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校准和质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种水体中溶解氧的检测方法介绍

三种水体中溶解氧的检测方法介绍

4 Mn S O4 +2 I 2 +6 H2 O ( 5)
再 以淀粉 作指 示剂 ,用硫 代 硫酸 钠 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释放 出 的碘 .来计 算溶 解氧 的 含量 ,化学方程式为 ( 6):
2N a 2 S: O +I 2 Na S O + 4N a I 2 f 、
和 碱 性 碘 化钾 ,生 成 氢 氧 化 锰 沉 淀 (1 )。. d L H , t 氢 氧化锰性质极 不稳定 ,
定含 量 碘 量法 是测 定水 中溶 解氧 的 基准 方法 ,使用化 学检 测 方法 .测 量 准确度 高 ,是最 早用于 检测 溶解 氧 的
方法 。其 原理 是在 水样 中加 入硫 酸 锰
2 M n M I 1 O 3 +4 H 2 S O + H 1 4
酸 、腐 植酸 和 木质 素等 会对 测定 产 生 干扰 。可氧 化 的硫 的化 合物 ,如 硫化
物 硫脲 ,也 如 同易 于消 耗氧 的呼 吸 系 统 那 样 产 生 干 扰 。 当含 有这 类 物 质
4 Kl +2 H: S O4
4HI +2K S O 4 (4 )
对 水体 中 各 污 染物 的降 解 ,从 而使
水 体 较 快 得 以 净 化 ;反 之 , 溶 解 氧 低 .水体中污染物降解较缓慢。 快 速 准确 地监 测溶解 氧 ,在环 境 监删 、水 产 养殖 、褒水 生 化处 理等 领 域具 有重要意 义 、 溶解 氧的测定一 般 分 为化学 法 和仪 器法 :化 学法 主要 为 滴 定法 和 闰视 比 色法 ,仪器 法 则包 括
离氯时 ,可 能 会对 测定 产生 干扰 .此
时应 采 用碘 量法 的修 正 法 。碘量 法适 用于水源水 ,地面水等清洁水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DO)是研究水体水质的重要指标,是清洁的、健康的水体活性组分之一,常用来衡量水体健康状况。

根据溶解氧浓度水体能否支持生物的生存,检测溶解氧对水质评价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有滴定法和比色法。

滴定法:
滴定法是检测溶解氧最常用的测定方法,试样中的溶解氧一般通过硝酸铜滴定反应,将溶解氧的形式转变为氧气,用刻度瓶来测定氧气的体积。

这种方法一般操作时间较长,耗时约20min,实验技术也要求较为严格。

比色法:
比色法是一种相对快速、准确度也较高的检测溶解氧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试剂中的有色物质吸收光谱来表征溶解氧的浓度。

比色法可以测量检测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其操作过程简单快速,一般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准确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总结:
滴定法和比色法是目前检测溶解氧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滴定法操作简单但耗时较长,比色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也较高。

但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正确操作准备样品,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1 -。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碘量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碘量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碘量法
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碘与溶解氧反应生成碘化物,然后通过测定反应溶液中剩余碘的量来计算溶解氧的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需要准备好碘量法的试剂,包括碘化钾(KI)溶液和盐酸(HCl)溶液。

2. 将待测样品取一定的体积,加入碘化钾溶液和盐酸溶液,使样品中的溶解氧与碘化钾发生反应生成碘。

3. 然后在反应一定时间后,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加到反应溶液中,使其由无色变为蓝色。

4. 同时,使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作为标准溶液,通过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来消耗溶液中的碘。

5. 当蓝色溶液变为无色时,记录已滴加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6. 根据已知溶液的浓度和滴加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溶解氧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氧的测定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碘量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含有还原剂或氧化剂等干扰物质的样品,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溶解氧测定方法范文

溶解氧测定方法范文

溶解氧测定方法范文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是水体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的含量。

溶解氧浓度在水环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水生生物生存和水体供氧能力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和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是水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1. 万氏法(Winkler method)万氏法是一种经典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它基于溶解氧在碱性溶液中与亚硝酸盐的反应生成碘,然后碘与含有碘化钾和淀粉的滴定液中的碘化汞反应生成三碘化汞,在滴定过程中使用亚硫酸钠还原三碘化汞,再滴定剩余的亚硫酸钠,根据亚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溶解氧含量。

2. 电化学法(Electrochemical method)电化学法是一种常见的实时在线溶解氧测定方法。

它基于电化学传感器原理,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确定溶解氧浓度。

最常用的电化学传感器是氧化银/银电极(Ag/AgCl)传感器,它在一定电势下催化溶解氧的还原反应,根据电流的大小推算溶解氧浓度。

3. 荧光法(Fluorescence method)荧光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它利用荧光化学性质,通过测量被激发的荧光发射强度来确定溶解氧浓度。

常用的荧光法仪器是溶解氧电极,它由发射光源、滤光片、荧光探头和光电传感器组成。

荧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准确性等优点。

4. 亚硫酸盐氧化法(Sulfite Oxidation method)亚硫酸盐氧化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溶解氧测定方法。

它基于溶解氧氧化亚硫酸钠生成硫酸的反应,然后通过滴定一定浓度的碘溶液来测定亚硫酸钠的余量,根据亚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溶解氧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用。

当需要高精度和准确测量时,万氏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在需要实时监测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情况下,电化学法和荧光法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针对不同的水体类型和测定需求,还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测定,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溶解氧检测操作规程

溶解氧检测操作规程

溶解氧检测操作规程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气体的含量,它是水体中生物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水体的监测和评价,溶解氧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溶解氧检测的操作规程。

一、实验器材准备1. 水样采集容器:选择无菌的采水瓶或塑料瓶,可以有效避免氧气的损失和污染。

2. 溶解氧计:选用精准的溶解氧检测设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3. 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温,选择准确度高的电子温度计。

4. 搅拌棒:用于均匀混合水样。

二、实验前准备1. 清洗设备:确保实验仪器和试剂瓶都是干净的,避免污染和干扰。

2. 校准:按照溶解氧计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三、采样与样本处理1. 采样地点选择:选择代表性的水体点位进行采样,在不同深度和位置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采样时间选择:一般选择上午和下午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进行采样,避免太阳直射和风浪影响。

3. 采样容器准备:提前洗净容器,避免杂质和污染。

4. 采样方法:将采样容器完全浸入水中,打开瓶盖,待容器充满水样后缓慢上移,保证样品尽量不被气泡污染。

5. 样品处理:若样品中有大颗粒物质,需进行过滤或沉淀,避免对溶解氧测量造成影响。

四、实验操作1. 测量前准备:打开溶解氧计电源开关,预热一段时间。

2. 校准:根据溶解氧计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使用标准溶液进行零点校准和氧浓度校准。

3. 读取测量值:将预处理好的水样倒入溶解氧计中,等待一段时间,测量结束后记录读数。

4. 清洗:测量结束后,用纯净水彻底冲洗溶解氧计的电极,避免污染和干扰。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包括测量时间、位置、水温等信息。

2. 数据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评估水质健康程度。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佩戴实验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溶解氧计电极棒的损伤和样品的溅出。

2. 注意溶解氧计使用的电压和电流,避免电器安全问题。

详解检测溶解氧的三大方法原理

详解检测溶解氧的三大方法原理

详解检测溶解氧的三大方法原理目前溶解氧主要的的检测方法有三种,通过对三种方法的原理、测量精度、时效性等方面的介绍,分析和比较,论证荧光法LDO测定水中溶解氧快速、精确的特点。

1、溶解氧的基本概念: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它以每升水中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溶解氧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水中溶解氧量是水质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水体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溶解氧高有利于对水体中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从而使水体较快得以净化;反之,溶解氧低,水体中污染物降解较缓慢。

水中所含溶解氧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使溶解氧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时对氧的消耗和生物呼吸的消耗;(2)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等,这两种作用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特点。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没有受到耗氧物质(一般为有机物)污染的水体,溶解氧呈饱和状态,如清洁地表水溶解氧接近饱和。

在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较多时,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溶解氧将不断减少,甚至可接近于零,从而使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

因此,在对水体的质量评价中,把溶解氧作为水质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

2、目前在使用的三大检测方法:目前我国的检测方法标准有:《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GB74 89-1987)、《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HJ506-2009)和美国ASTM 标准(D888-05),前两种是中国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后一种是美国环保署认可标准方法。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原理: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

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由于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反应生成硫酸锰。

15分钟后加入浓硫酸使棕色沉淀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

温克勒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温克勒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温克勒法测定溶解氧的基本原理前言在环境监测、水质检测和水生生物研究中,溶解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溶解氧的浓度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克勒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溶解氧浓度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解释温克勒法的基本原理。

溶解氧的定义和特性溶解氧是指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

在水体中,氧气以气体态溶解在水中,并与水分子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

溶解氧的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温、气压、溶解度和水体的养分含量等。

温克勒法的原理温克勒法(Winkler Method)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测定溶解氧浓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以下原理:1.溶解氧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氧化亚硫酸钠(Na2SO3)。

2.在碱性条件下,亚硫酸钠(Na2SO3)与碘化钾(KI)反应生成碘。

反应方程式如下:Na2SO3 + 2KI + H2O → Na2SO4 + 2KOH + I2其中,I2是红棕色的溶液。

3.碘(I2)与磷酸铁(II)(Fe2+)反应生成三碘化铁(FeI3)。

反应方程式如下:Fe2+ + 2I2 → 2FeI3这个反应会形成蓝黑色的溶液。

4.三碘化铁(FeI3)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价铁(Fe2+)和亚硫酸盐(SO3^2-)。

反应方程式如下:2FeI3 + 2Na2SO3 → 2FeSO4 + 2NaI + Na2S4O6这个反应会导致溶液由蓝黑色变成淡黄色。

5.我们可以通过滴定一定浓度的含碘试剂的量来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温克勒法的步骤温克勒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样品准备首先,我们需要采集一定量的要测定溶解氧的水样。

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应尽量避免样品受到空气中的氧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

样品可以通过采集水样后迅速封闭以避免氧的损失。

步骤二:添加试剂接下来,我们需要在一个容器中加入碱性溶液和稳定剂。

碱性溶液通常包含氢氧化钠(NaOH)和碘化钾(KI)。

稳定剂的作用是禁止其他氧化物干扰溶解氧的测定。

步骤三:溶解氧反应将水样加入到试剂容器中,并迅速封闭容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氧的检测方法介绍
一、碘量法(GB7489-87)(Iodometric)
碘量法(等效于国际标准ISO 5813-1983)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使用化学检测方法,测量准确度高,是最早用于检测溶解氧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4MnSO4+8NaOH = 4Mn(OH)2↓+4Na2SO4 (1)
2Mn(OH)2+O2 = 2H2MnO3↓ (2)
2H2MnO3+2Mn(OH)3 = 2MnMnO3↓+4H2O (3)
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
4KI+2H2SO4 = 4HI+2K2SO4 (4)
2MnMnO3+4H2SO4+HI = 4MnSO4+2I2+6H2O (5)
再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来计算溶解氧的含量[3],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3+I2 = Na2S4O6+4NaI (6)
设V为Na2S2O3溶液的用量(mL),M为Na2S2O3的浓度(mol/L),a
为滴定时所取水样体积(mL),DO可按下式计算[2]:
DO(mol/L)= (7)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0.2mg/L和小于氧的饱和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

当水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铁离子、游离氯时,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此时应采用碘量法的修正法。

具体作法是在加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固定水样的时候,加入NaN3溶液,或配成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加于水样中,Fe3+较高时,加入KF络合掩敝。

碘量法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清洁水。

碘量法是一种传统的溶解氧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高且准确性好,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19mg/L[4]。

但该法是一种纯化学检测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无法满足在线测量的要求[5]。

同时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腐植酸和木质素等会对测定产生干扰。

可氧化的硫的化合物,如硫化物硫脲,也如同易于消耗氧的呼吸系统那样产生干扰。

当含有这类物质时,宜采用电化学探头法[6],包括下面将要介绍的电流测定法以及电导测定法等。

二、电流测定法
(Clark溶氧电极)
当需要测量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时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电流测定法。

电流测定法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DO)的含量。

溶氧电极的薄膜只能透过气体,透过气体中的氧气扩散到电解液中,立即在阴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O2+2H2O+4e à 4OH- (8)
在阳极(负极),如银-氯化银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4Ag+4Cl- à 4AgCl+4e (9)
(8)式和(9)式产生的电流与氧气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此电流就可以得到溶解氧(DO)的浓度。

电流测定法的测量速度比碘量法要快,操作简便,干扰少(不受水样色度、浊度及化学滴定法中干扰物质的影响),而且能够现场自动连续检测,但是由于它的透氧膜和电极比较容易老化,当水样中含藻类、硫化物、碳酸盐、油类等物质时,会使透氧膜堵塞或损坏,需要注意保护和及时更换,又由于它是依靠电极本身在氧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氧浓度的特性,测定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在测量过程中样品要不停地搅拌,一般速度要求至少为0.3m/s,且需要定期更换电解液,致使它的测量精度和响应时间都受到扩散因素的限制。

目前市场上的仪器大多都是属于Clark电极类型,每隔一段时间要活化,透氧膜也要经常更换。

张葭冬[7]对膜电极的精密度作了研究,用膜电极法测量溶解氧的标准偏差为
0.41mg/L,变异系数5.37%,碘量法测量溶解氧的标准偏差为0.3mg/L,变异系数为4.81%。

同碘量法做对比实验时,每个样品测定值绝对误差小于0.21mg/L,相对误差不超过2.77%,两种方法相对误差在-2.52%~2.77%
之间。

代表产品有美国YSI公司的系列便携式溶解氧测量仪,如YSI58型溶解氧测量仪,该仪器可高质量地完成实验室和野外环境的测试工件,操作简便携带方便。

测量范围为0~20mg/L,精度为±0.03mg/L。

三、荧光猝灭法
荧光猝灭法的测定是基于氧分子对荧光物质的猝灭效应原理,根据试样溶液所发生的荧光的强度来测定试样溶液中荧光物质的含量。

通过利用光纤传感器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由于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绝缘性好、无电火花、安全、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便于利用现有光通信技术组成遥测网络等优点,对传统的传感器能起到扩展、提高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能完成传统的传感器很难甚至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非常适合于荧光的传输与检测。

从80年代初起,人们已开始了探索应用于氧探头的荧光指示剂的工作。

早期曾采用四烷基氨基乙烯为化学发光剂,但由于其在应用中对氧气的响应在12小时内逐渐衰减而很快被淘汰。

芘、芘丁酸、氟蒽等是一类很好的氧指示剂〔8〕,如1984年Wolfbeis等报告了一种对
氧气快速响应的荧光传感器,就是以芘丁酸为指示剂,固定于多孔玻璃。

这种传感器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可低于50ms),并有很好的稳定性。

1989年,Philip等〔9〕将香豆素1、香豆素103、香豆素153三种荧光指示剂分别固定于有机高聚物XAD-4、XAD-8及硅胶三种支持基体中进行实验。

从灵敏度、发射强度和稳定性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了香豆素102固定于XAD-4支持基体中是作为一种灵敏可逆的光纤氧传感器的中介的最佳选择
的结论。

使用这种荧光指示剂的光纤氧传感器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后来过渡金属(Ru、Os、Re、Rh和Ir)的有机化合物以其特殊的性能受到关注,对光和热以及强酸强碱或有机溶剂等都非常稳定。

一般选用金属钌铬合物作为荧光指示剂即分子探针。

金属钌铬合物的荧光强度与氧分压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激发态寿命长,不耗氧,自身的化学成份很稳定,在水中基本不溶解。

钌铬合物的基态至激发态的金属配体电荷转移(MLCT)过程中,激发态的性质与配体结构有密切关系,通常随着配体共轭体系的增大,荧光强度增强,荧光寿命增大,例如在荧光指示剂中把苯基插入到钌的配位空轨道上,从而增强络合物的刚性,在这样的刚性结构介质中,钌的荧光寿命延长,而氧分子与钌络合物分子之间的碰撞猝灭机率提高,从而可增强氧传感膜对氧的灵敏度。

目前的研究中,钌化合物的配体一般局限于2,2’-联吡啶、1,10-邻菲洛啉及其衍生物。

Brian[10]在实验中比较了在不同pH值介质条件下制得的Ru(bpy)2+3与Ru(ph2phen)2+3两种不同涂料的传感器性能,结果显示在pH=7时Ru(ph2phen)2+3显示了更高的灵敏度。

为延长敏感膜在水溶液中的工作寿命,较长时间保持其灵敏性,吕太平〔11〕等合成Ru(Ⅱ)与4,7-二苯基-1,10-邻菲洛啉的亲脂性衍生物生成的新的荧光试剂配合物Ru(I)[4,7-双(4’-丙苯基)-1,10-邻菲洛啉]2(ClO4)2和Ru(Ⅱ)[4,7-双(4’-庚苯基)-1,10-邻菲洛啉]3(ClO4)2。

Kerry[12]等合成Ru(Ⅱ)[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洛啉]3(ClO4)2。

实验均发现随着配体碳链的增长,荧光试剂的憎水性增大,流失现象减少,可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Ignacy[13]等研究还发现极化后的[Ru(dpp)3Cl2]氧传感膜对氧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吸附在硅胶60上的钌(Ⅱ)络合物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既强烈又稳定的粉红色荧光,该荧光可以有效地被分子氧淬灭。

其检测原理是根据Stern-Vlomer的猝灭方程[14]:F0/F=1+Ksv[Q],其中F0为无氧水的荧光强度,F为待检测水样的荧光强度,Ksv为方程常数,[Q]为溶解氧浓度,根据实际测得的荧光强度F0、F及已知的Ksv,可计算出溶解氧的浓度[Q]。

实验证明这种检测方法克服了碘量法和电流测定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光化学稳定性、重现性,无延迟,精度高,寿命长,可对水中溶解氧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其测量范围一般为0~20mg/L,精度一般≤1%,响应时间≤60s。

四、其他检测方法
电导测定法:用导电的金属铊或其他化合物与水中溶解氧(DO)反应生成能导电的铊离子。

通过测定水样中电导率的增量,就能求得溶解氧(DO)的浓度。

实验表明,每增加0.035S/cm的电导率相当于1mg/L的溶解氧(DO)。

此方法是测定溶解氧(DO)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可连续监测。

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样利用金属铊与溶解氧(DO)定量反应生成亚铊离子:
4Tl+O2+2H2Oà4Tl++4OH- (10)
然后用溶出法测定Tl+离子的浓度,从而间接求得溶解氧(DO)的浓度。

使用该方法取样量少,灵敏度高,而且受温度影响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