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道的含义汇总

合集下载

酒道丨黄酒之礼

酒道丨黄酒之礼

酒道丨黄酒之礼
中国乃礼仪之邦,酒乃礼仪之催化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酒逢知己千杯少。

以酒为礼,以酒会友,以酒论事,少不了酒的助兴和点缀,饮酒赋诗、挥毫泼墨,少了酒就少了灵感,也就见不到类似“兰亭序”、“岳阳楼记”等稀世珍宝。

黄酒承载了释放人们精神,惠泽人们健康,以及表达情感、体现爱心、激发睿智的作用。

黄酒之道,谓之酒道。

酒道之衍,是绍兴黄酒的文化传承,是对祖辈留下的宝贵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延续,也是修身养性、崇礼杨德、倡导和谐的一种形式。

第一步酒道表演,先行酒礼。

净手、洗杯、温酒,当气温低于10度时,黄酒即可温饮。

温酒是酒礼的起始,也是行礼的准备,通过温酒的加热,可以使黄酒中和融洽,醇味愈厚,有利于酒香入味,暖人心扉。

第二步是品酒,黄酒品尝有三:一看、二闻、三尝,三者合一谓之品。

品酒为酒道之精华。

绍兴黄酒看似温和,其实颇有后劲,适宜细酌慢饮。

斟酌之间,不仅是品酒的色、香、味,品酒的历史、文化,更是品人生之真谛。

第三步为敬酒。

敬酒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敬酒行礼,体现的是酒礼与酒德,符合扬礼崇德的文化内涵,是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酒之道,表达的是一种尊重、一种诚意、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对社会次序的遵从。

酒文化漫谈之:酒人、酒礼、酒道与酒令

酒文化漫谈之:酒人、酒礼、酒道与酒令

酒文化漫谈之:酒人、酒礼、酒道与酒令酒人、酒礼、酒道与酒令一、酒人《史记》云“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史记·刺客列传》卷八十六),首次得及“酒人”。

何谓“酒人”?裴骃集解引徐广曰“饮酒之人”(《史记·刺客列传》卷八十六),即好喝酒的人。

好喝酒而成习惯,常喝酒而成癖好,以酒以为乐,以酒为事,无甚不可无酒,无酒不成其人,言其人必言酒,是可谓“酒人。

”由此观之,酒人是一切爱酒、嗜酒者的统称。

但中国历史上酒事纷纭复杂,酒人五花八门,绝难统为简单品等。

若依酒德、饮行、风藻而论,历代酒人似可略区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分级,可谓三等九品。

上等是“雅”、“清”,即嗜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

中等为“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味平泛庸浊。

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行、伤风败德,沈溺于恶秽。

纵观一部数千年的中国酒文化史,以这一标准来评点归类,历史上的酒人名目大致如下:1、上上品上上品可谓“酒圣”。

李白《月下独酌》诗云:“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月下独酌》之四)。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托克马克附近),白出生于此。

用酒来缶时世抗争,来缓解自己在政治和精神重压下的痛苦与压抑,达到一种“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满,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巴中趣,勿为醒者传”(同上之二;又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贵事》卷四《醉圣》,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

正是在这种境界中,李白才发为奇语,歌为绝唱,进行了辉煌的创作,为民族留下了珠光,璀璨的伟大诗作。

这种凭酒力返本还真,充分实现自我,创造非凡业绩的酒人是当之无愧的“酒圣”。

酒使李白实现了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成就了伟大的业绩;酒又帮助他超越了自我,成了中华学人不阿权贵,率直坦荡,成名立业的楷模,成了民族历史上士子文人的自况形象。

白酒论道

白酒论道

三味酒道系列一白酒论道(一)万物皆有道。

茶道,花道是东方文化的经典,酒道却沉没在嘈杂的低级的白酒营销中,酒旗飘扬,酒风浩荡,道何在?道就是演绎酒的精神文化,享用文化,娱乐文化经及消费文化,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享受酒的风格,灵气和律动。

这是三味酒道的宗旨,也是中国白酒文化的浓缩。

酒道的器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古人有句话叫做“礼以酒成”,也就是说无酒不成礼。

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便形成灿烂缤纷的酒文化。

要喝酒,就离不开酒器,因此,酒器便成为酒道之重要组成部份。

酒器作为形成酒文化的酒的载体,它有着诞生、发展的历程美好的轨迹。

酒器是随着酒的发明而产生的。

据说,酒产生在新石器时代,据此推断,我国古代酒器应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酒器的产生,可早到六七千年前,而到五千多年前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己在使用一些极为精美别致的酒器了。

中国古代酒器的品类极多,功用各异,质料也多种多样。

与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相伴随,我国古代酒器经历了千变万化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人工酒器,目前已知的是陶器;此外,很可能还应有竹木器、兽角器和植物果实的硬壳。

酒器的出现,不仅是酒存在的最有力的历史特证,而且也是人们开始有选择地进行酿酒、贮酒,使酒的自然属性发生质变的标志。

最早我国的酒器是陶器;商周时代是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代,酒器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从印纹过渡到了原始瓷;秦汉时出现了玻璃杯;三国两晋南北时,以青铜图案酒器为主…..中国古代酒器与古代艺术有不可割裂的密切关系。

几乎从洒器一出现,人们就十分注重酒器的造型与装饰,也非常讲究酒器的用料。

酒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古代酒器,可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研究我们的悠久历史,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酒道。

酒具的品味酒器作为形成酒文化的酒的载体,是中华酒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东方古道佳酿飘香,而酒具也在这漫漫长途中渐臻完善和精美。

随着当今家庭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餐桌上的洒杯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喝酒需要窍门 喝酒有酒道

喝酒需要窍门  喝酒有酒道

喝酒需要窍门喝酒有酒道喝酒有酒道,大方面可以说到我国是礼仪之邦,酒场即使客套话也正是一个人酒道的表现。

在酒场上,非常的讲究,如果不知道一些规则,哪些应该和不应该的,便不要乱来。

虽然别人不会说你,但却在别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实喝酒的窍门也很简单,只要你细读一遍以下关于喝酒的窍门,便不会出笑话了。

步骤/方法1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诀窍四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2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

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3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诀窍十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碰杯,敬酒,要有说词。

4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啦叽地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5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

跑不了的,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上厕所去,没人拦你。

6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酒人、酒礼、酒道与酒令(二)

酒人、酒礼、酒道与酒令(二)

酒人、酒礼、酒道与酒令(二)(七)下上品下上品是“酒徒”辈。

饮必过,沉沦酒事,少有善举,已属酒人下流。

曾与猪共饮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豕饮”典故的晋人阮咸常醉不醒,骑在马背上右摇右晃,“如乘船行波浪中”。

阮咸以及晋代码王的王恭、三国时的郑泉等应均属此类酒人。

(八)下中品下中品是史文所谓“酒疯”、“酒头”、“酒魔头”、“酒糟头”辈,可以统称为“酒鬼”。

指嗜酒如命,饮酒忘命,酒后发狂,醉酒糊涂,甚至为酒亡命一类的酒人。

现今社会亦多有此类酒人。

他们嗜酒如命,酒未饮而先见其醉态见酒必饮,饮则必醉,醉则无形:面赤眼直,鼻肿嘴斜、口出胡言、言多秽语,秽气直冲、唾沫上溅,举上失常,行止猥琐,种种令人作哎之行状,不一而足。

笔者六十年代末在东北某农村曾识得一生产队人,其人正属此类。

渐有一晚自某农家作竟日饮后出,凉风一袭,即一头栽到村中路北柴禾垛旁,翻肠兜肚吐出,一小犬随来尽吞其秽。

次日清晨,村民但见此人仍酣唾路北;而小犬竟醉死路南。

此事竟传为民间笑谈。

(九)下下品下下吕类是“酒贼”辈,为酒人之最末一流,最下之品。

此类酒人人品低下,不仅自身酒丧德无行,且又因酒败事,大则误国事,小则误公事或私家之事,且此类人多是以不光明、不正当的手段吸民之膏血,揩国之脂泽,即饮不清白之酒,脏污之酒,其行为实同于贼窃。

故名其为“贼”,当在力戒绝杜之列。

二、酒礼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

我国自古有“酒以成礼”之说。

《左传》云:“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

以君成煽动,弗纳于淫,仁也。

”“酒以成礼”,则佐礼之成,源于古俗古义。

史前时代,酒产量极少,又难以掌握技术,先民平时不得饮酒。

只有当崇拜祭祀的重大观庆典礼之时,才可依一定规矩分饮。

饮必先献于鬼神。

饮酒,同神鬼相接,同重大热列、庄严神秘的祭祀庆典相连,成为“礼”的一部分,是“礼”的演示的重要程序,是“礼”得以成立的重依据和礼完成的重要手段。

周公就曾严厉告诫臣属“饮惟祀,德将无醉”。

只有祭祀时才可以喝酒,而且绝不允许喝醉。

对号入座:酒鬼、酒混、酒棍、酒徒、酒坛、酒客、酒杰、酒仙、酒圣、酒家们!

对号入座:酒鬼、酒混、酒棍、酒徒、酒坛、酒客、酒杰、酒仙、酒圣、酒家们!

对号入座:酒鬼、酒混、酒棍、酒徒、酒坛、酒客、酒杰、酒
仙、酒圣、酒家们!
混得好的酒有品牌,人在酒里混也要有品牌。

对号入座吧!酒鬼、酒混、酒棍、酒徒、酒坛、酒客、酒杰、酒仙、酒圣、酒家们。

酒鬼:中性词,天天喝酒,每喝必醉者(此等人有的酒量并不少,但是由于痴酒及醉酒,被认为是酒品低劣,被列入不列级)
酒混:贬义词、能喝酒(此等人无钱无品但经常混酒喝,一旦喝上酒他话比主人多)。

酒棍:贬义词,爱喝酒,也能喝酒(此等人经常混酒喝,烟酒乱来,无酒品)。

酒徒:中性词,常常小酒一杯,独得其乐(此等人缺乏豪情,且难窥酒的真谛)
酒坛:中性词,不常喝酒,但酒量很大(此等人自称对酒没反应,喝酒如同喝水,空有量而不会品。


酒客:褒义词,已略知品酒,能聚友于厅堂,交友于酒间。

仗义好客。

酒杰:褒义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常挑战数人而不败。

酒仙:褒义词,能得酒之真谛,常游离于半醒半醉之间,能得飘飘欲仙的境界,形醉而意不醉。

酒圣:褒义词,酒之大全者,闻之能品真假、品之能分派别年限、能测度数、能辨香型,具有以上各类的优点。

酒家:褒义词,品酒成家者,品尽人间各酒,择优秀专属一品,能品出物质的酸甜苦辣麻涩咸、品出幸福的味道,集酒、人、礼、德、品、责一体。

酒道的含义

酒道的含义

第一节酒道的含义何谓酒道?酒道乃饮酒的门道,是对酒的品鉴之道,是对整个饮酒过程的典雅之举。

酒道,包括对酒品的选择,酒具的选用,饮酒场景的挑选,赏酒、饮酒、下酒菜等程序,以及融合在所有程序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含义。

古时对饮酒之道十分讲究,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

酒道的高雅和粗俗与饮酒者的修养和文化层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酒道的核心是品酒论文化。

不同的人格修养必定产生不同的酒道形式和不同的饮酒过程。

鉴赏、品尝、写诗、作画是中国历代酒道中的最高境界,而划拳赌酒则是市井汉子的豪饮之举。

中国独特的饮酒“行令”,是含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酒道之一,行令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尤其是那些少有文化且特别喜欢附庸风雅、装腔作势的人,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话,但能增加饮酒的气氛,故一些文人墨客,在饮酒行令时往往会挑选几名不是文化人的陪客,以此来激活气氛。

品酒不仅仅是对酒的品尝,而是通过酒这一特殊的媒体,发挥人的不同潜能。

有人品酒,神定气清,才思泉涌,力作遗世;有人品酒,虚怀若谷,谈古论今,与世无争;有人品酒,以器为美,考古研今,怡然自得;也有人品酒,以酒解烦闷,以酒释愁情,以酒松身心。

各个不同的酒种往往能表现不同的酒道形式,饮白酒的人多喜欢豪爽,在划拳呼令中暂且忘记生活的各种压力,体现在一个“爽”字上;饮啤酒的人多喜欢量,以不停地干杯和敬酒,来体现一个“诚”字;爱喝葡萄酒的人,多喜欢品尝辨味,大多了解一些法国葡萄酒的文化和饮酒常识,在浅斟慢饮中体现一个“雅”字;而喝黄酒的人,大多懂得中国酒的深刻含义,其香在幽,其味在沉,细酌慢饮地领会其无穷的滋味中体现的是一个“品”字;而喜欢饮加草药配制的露酒的人,大多体现在一个“养”字上。

通常有雅兴行酒道,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即所谓的酒杯有艺、上酒有序、倒酒有方、温酒有类、配菜有别。

1.酒杯有艺所谓有艺,指的是酒杯的造型要有艺术性,选用要讲究与酒搭配。

我国历来注重对酒杯等饮器的研究与制作,从古代的原始陶杯、青铜杯具,到瓷质杯、金银酒杯;从天然的动物角杯、螺杯,到经过人为加工的犀角杯、玉石杯,无不体现出对酒杯艺术性和珍贵性的追求。

酒里有乾坤,杯中藏世界——共话酒德、酒礼、酒风

酒里有乾坤,杯中藏世界——共话酒德、酒礼、酒风

酒里有乾坤,杯中藏世界——共话酒德、酒礼、酒风来源:凤凰网酒业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

所以,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在我国民间也有杜康造酒的传说。

有一天,仙人指点他: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会碰到三个人。

从他们身上各取一滴血,滴入酒糟里,美酒即成。

结果,杜康第二天遇到三个人,分别是秀才、武士和疯子。

这就是饮酒三境界:第一阶段如同文人,温文尔雅、谦逊尚礼;第二阶段如疆场武士,称兄道弟、酣战淋漓;第三阶段超量饮酒后仪态全失,不敢说的话说了、不敢做的事做了。

酒德中国古代的酒道,精髓就是中和二字,主张对酒无嗜饮。

酒可以饮,但要饮而不过,饮而不贪;饮似若未饮,绝不可太过,故谓之和。

和就是平和谐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饮酒要饮到不影响身心,恰到好处;有乐而不误事,才能被称之为和。

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只要控制到位对人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古人把饮酒视为一种养身之道。

那么,古人是如何以酒养身的呢?首先是勿强饮,即不过量。

古人饮酒,遵循温克。

也就是说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

三爵不识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应该很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

三爵也就是适量,量足就好了。

其次是勿空腹饮。

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认为饮酒必佐佳肴。

酒进入人体后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酒精时需要各种维生素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容易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

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等食物。

再次是勿混饮。

混杂饮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酒礼酒桌上的礼仪很多。

要先给长辈斟酒。

如果有客人的话,先给客人斟酒再给长辈斟酒。

斟酒不宜太满也不宜太少,最好八分满。

跟别人碰杯应该是左手放在杯底,右手拿着杯子;端酒杯与别人碰时要低于别人的酒杯,这是一种尊重。

法国酒道介绍

法国酒道介绍

建发物流酒类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法国酒道
在中国和日本有茶道,在法国则有酒道,法国人浪漫已为世人所知,在法国饮酒则可谓人生之一大享受。

品味一顿丰盛的法国大餐,饮饮酒,已经不仅仅是“吃饭”而已,它还代表着一种礼仪、一种品味、一种浪漫及一种精致的享受。

就像爱情一样,需要人细细思量、细细体会而且永远令人着迷!同时,因为吃法国菜耗时极长,也是观察对方耐心及教养的最佳时机!
法国人对酒很讲究。

一餐中可以饮几种不同的酒,而且是先后次序分得清清楚楚。

大致上是分为餐前酒,又叫开胃酒、餐酒及餐后酒。

餐前酒有马天尼、威士忌加冰、枣子酒、甜白酒等。

最流行的却是一种叫Ricard的,这酒要加三至四倍水稀释,变成白色才喝。

味道很怪,颜色又浊,像开稀的鲜奶,一点不像酒,倒像药水。

此外在婚宴、寿宴里也有粉红色的香槟。

还有一种以野草莓做的果汁加大量白酒或香槟冲的餐前酒,也很可口,叫Kir。

伴着餐前酒一起的下酒食物,多是咸芝士饼仔、橄榄、花生米等。

主客一面饮一面打开话题,单是餐前酒可以花去二小时。

餐前酒后,正餐酒有几个可能:一是红酒,二是白酒或粉红酒。

红酒要配肉、白酒配海鲜。

红酒在开餐前两个小时就得放在餐桌上,让它的温度与室内相同,这样才能尝到红酒的真正味道。

因为法国人贮藏红酒多是在地窖里,地窖的温度比室内温度低许多。

酒道稿

酒道稿

原始酒道稿一、开场迎宾何为酒道?酒道,就是酒文化与精神的结合,是回归中国传统饮酒文化的品鉴之道。

中国传统酒道讲究“讲酒品,崇饮器,行酒令,懂饮道”,可分为“赏酒有乐、盛酒有艺;温酒有度、凉酒有时;上酒有序、斟酒有方;品酒有章、敬酒有礼;行酒有令、谈酒有兴;配菜有别、藏酒有法”等十二个部分。

今天我们为大家呈现的是“盛酒有艺,温酒有度,凉酒有时,品酒有章”四个部分。

希望我们赊店名莊的酒道师为大家呈现的“酒道表演”能陪伴大家度过一段美妙的时光。

首先请酒道师净手现在请欣赏“净具”表演。

二、温酒有度在中国传统酒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温酒有度。

现在请欣赏温酒表演。

我们所采用温酒壶的材质是银,银自古就是最好的温酒材料之一,具有传热快、防毒、杀菌的特点,并且历来皇亲贵族、名门世家多以銀为材料制作酒具,以体现其高雅、富贵。

酒温着喝有两大好处:一是口感更好。

白酒经过加温以后,香味更浓,入口更舒服,入喉更柔顺;二是更健康,将酒加温至45-50℃之间,可以加速酒体中少量的低沸点物质挥发,使酒体更加纯净,更加健康。

三、凉酒有时【主持人】刚温好的酒在50℃左右,是不适宜人体饮用的,人体最佳的饮用温度在38℃左右,正所谓“冷酒伤肝,热酒伤肺,温酒最好”,因此温酒之后还要进行凉酒,以达到最佳的饮酒温度。

酒道师先将温酒壶中的酒倒入盛酒壶中,这个过程是第一次降温,再讲酒倒入分酒器中,进行第二次的降温。

这就是凉酒的整个过程。

四、品酒有章下面我们进入传统酒道中的“品酒有章”环节。

所谓“品酒有章”,其实就是指“先品再饮,品有章法,饮则缓饮”。

酒一倒出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的,说明酒中的香气物质较多,这叫“喷香性”好;将酒杯举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处,头略低,闻其气味。

再轻轻饮一小口,慢慢咽下,这个在古代叫“啐酒”。

酒一入口,香气就充满口腔,说明酒中低沸点的香气物质多,叫做“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依然留有余香,说明酒中高沸点香气物质多,叫做“余香性”好;五、古人酒礼表演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

(胡普信)酒道

(胡普信)酒道

酒道胡普信何谓酒道?酒道乃饮酒的门道,是对酒的品鉴之道,是对整个饮酒过程的典雅之举。

酒道,它包括对酒品的选择,酒具的选用,饮酒场景的挑选,赏酒、饮酒、下酒菜等程序,以及融合在所有程序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含义。

古时对饮酒之道十分讲究,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

酒道的高雅和粗俗与饮酒者的修养和文化层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酒道的核心是品酒论文化。

不同的人格修养必定产生不同的酒道形式和不同的饮酒过程。

鉴赏、品尝、写诗、作画是中国历代酒道中的最高境界,而划拳赌酒则是市井汉子的豪饮之举。

中国独特的饮酒“行令”,是含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酒道之一,行令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尤其是那些少有文化且特别喜欢附弄风雅、装腔作势的人,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话,但能增加饮酒的气氛,故一些文人墨客,在饮酒行令时往往会挑选几名不是文化人的陪客,以此来激活气氛。

品酒不仅仅是对酒的品尝,而是通过酒这一特殊的媒体,发挥人的不同潜能。

有人品酒,神定气清,品出才思泉涌,力作遗世;有人品酒,虚怀若谷,谈古论今,与世无争;有人品酒,以器为美,考古研今,怡然自得;也有人品酒,以酒解烦闷,以酒释愁情,以酒松身心。

各个不同的酒种以往往能表现不同的酒道形式,饮白酒的人多喜欢豪爽,在划拳呼令中暂且忘记生活的各种压力,体现在一个“爽”字上;饮啤酒的人多喜欢量,以不停的干杯和敬酒,来体现一个“诚”字,爱喝葡萄酒的人,多喜欢品尝辨味,大多了解一些法国葡萄酒的文化和饮酒常识,在浅斟慢饮中体现一个“雅”字;而喝黄酒的人,大多懂得中国酒的深刻含义,其香在幽,其味在沉,细酌慢饮地领会其无穷的滋味中体现的是一个“品”字;而喜欢饮加草配药的露酒的人,大多体现在一个“养”字上。

通常有雅兴行酒道,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即所谓的酒杯有艺、上酒有序、倒酒有方,温酒有类、配菜有别。

酒杯有艺所谓有艺,指的是酒杯的造型要有艺术性,选用要讲究与酒搭配。

我国历来注重对酒杯等饮器的研究与制作,从古代的原始陶杯、青铜杯具,到瓷质杯、金银酒杯;从天然的动物角杯、螺杯,到经过人为加工的犀角杯、玉石杯,无不体现出对酒杯艺术性和珍贵性的追求。

酒道的含义

酒道的含义

第一节酒道得含义何谓酒道?酒道乃饮酒得门道,就是对酒得品鉴之道,就是对整个饮酒过程得典雅之举。

酒道,包括对酒品得选择,酒具得选用,饮酒场景得挑选,赏酒、饮酒、下酒菜等程序,以及融合在所有程序中得民族特色与文化含义。

古时对饮酒之道十分讲究,有严格得程序与规定。

酒道得高雅与粗俗与饮酒者得修养与文化层次有十分密切得关系。

酒道得核心就是品酒论文化。

不同得人格修养必定产生不同得酒道形式与不同得饮酒过程。

鉴赏、品尝、写诗、作画就是中国历代酒道中得最高境界,而划拳赌酒则就是市井汉子得豪饮之举。

中国独特得饮酒“行令”,就是含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得酒道之一,行令者必须具有一定得文化修养。

尤其就是那些少有文化且特别喜欢附庸风雅、装腔作势得人,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话,但能增加饮酒得气氛,故一些文人墨客,在饮酒行令时往往会挑选几名不就是文化人得陪客,以此来激活气氛。

品酒不仅仅就是对酒得品尝,而就是通过酒这一特殊得媒体,发挥人得不同潜能。

有人品酒,神定气清,才思泉涌,力作遗世;有人品酒,虚怀若谷,谈古论今,与世无争;有人品酒,以器为美,考古研今,怡然自得;也有人品酒,以酒解烦闷,以酒释愁情,以酒松身心。

各个不同得酒种往往能表现不同得酒道形式,饮白酒得人多喜欢豪爽,在划拳呼令中暂且忘记生活得各种压力,体现在一个“爽”字上;饮啤酒得人多喜欢量,以不停地干杯与敬酒,来体现一个“诚”字;爱喝葡萄酒得人,多喜欢品尝辨味,大多了解一些法国葡萄酒得文化与饮酒常识,在浅斟慢饮中体现一个“雅”字;而喝黄酒得人,大多懂得中国酒得深刻含义,其香在幽,其味在沉,细酌慢饮地领会其无穷得滋味中体现得就是一个“品”字;而喜欢饮加草药配制得露酒得人,大多体现在一个“养”字上。

通常有雅兴行酒道,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即所谓得酒杯有艺、上酒有序、倒酒有方、温酒有类、配菜有别。

1、酒杯有艺所谓有艺,指得就是酒杯得造型要有艺术性,选用要讲究与酒搭配。

我国历来注重对酒杯等饮器得研究与制作,从古代得原始陶杯、青铜杯具,到瓷质杯、金银酒杯;从天然得动物角杯、螺杯,到经过人为加工得犀角杯、玉石杯,无不体现出对酒杯艺术性与珍贵性得追求。

酒道的名词解释

酒道的名词解释

酒道的名词解释
酒道,是指酒文化和酒产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道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酒道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酒文化,包括酒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品鉴技巧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酒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酒道的发展中,注重创新和变革也是至关重要的。

酒产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

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可以提高酒的品质和产量,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酒的需求。

同时,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也是酒道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不断改进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可以提升酒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认知度。

酒道的发展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酒产业的管理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条件。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酒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于酒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总之,酒道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酒文化的传承和酒产业的发展。

通过传承酒文化、注重创新和变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酒道的发展必将为酒文化的传播和酒产业的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E9%99%88%E5%9F%B9%E8%B4%A4%E8%81%8C%E4%B8%9A%E7%94%9F%E6%B6%AF%E8%A7%84%E5%88%92[1]

%E9%99%88%E5%9F%B9%E8%B4%A4%E8%81%8C%E4%B8%9A%E7%94%9F%E6%B6%AF%E8%A7%84%E5%88%92[1]
1016班陈培 贤
——酒道——
什么是酒道?“道”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承载了丰富内容的字,是指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而酒道就是以“酒”为媒介的综合文化体系,包括了美酒 之源、造酒之技、容酒之器、赋酒之篇、饮酒之道、敬酒之礼、品酒之艺、体验之妙、祭酒之仪九大体系。 中国酒道三步曲】 【中国酒道三步曲】 传说中国最早的酒味道并不是很好,酿酒者便向仙人求教。仙人告诉他,只要在酒里滴入他明天早晨遇到的三个人的各一滴血即可。酿酒师便在第二天早 晨依次遇到了秀才、武士和疯子,说服他们后,将他们的各一滴血滴到了酒里,果然酒里充满了芳香与醇厚……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三个不同人的血,才使得中国的酒文化中有了饮酒三部曲。 饮酒的第一个阶段」: 」:温文尔雅,如同文人。刚开始喝酒时一般由宴席的文人或德高望重者致祝酒词,然后再位次展开,所有人都会展现儒雅的绅士风 「饮酒的第一个阶段」: 度,庄重而层次分明。酒席之间充满了谦谦之辞,如同一群秀才在饮酒高谈,这也许正是传说中酒里滴入秀才血的缘故吧。 饮酒的第二个阶段」: 」:酣战淋漓,如同武士。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人们的大脑都开始兴奋,话语渐渐多起来,于是觥筹交错、杯来瓶往进行激战。 「饮酒的第二个阶段」: 初相识要好事成双,哥俩好要感情深一中闷,表敬重要以酒表真心,有瓜葛要以酒释前嫌,甚至有人说酒风就是作风,酒品就是人品……总而言之,不管 和谁都有喝酒的理由。这个阶段就像是一场混战,人人侠肝义胆,人人如武士拼死疆场一样一往无前,、这就是传说中帝血入酒的第2个人:武士,才成 就如此的激情。 饮酒的第三个阶段」: 」:热烈无忌,近乎疯狂。“酒潭”的深浅总是有别的,所以几轮较量之后,总会先有人不胜酒力败下阵来,但武士的杀身成仁思想 「饮酒的第三个阶段」: 怂恿着他不能言败,于是赤膊上阵继续厮杀……洒过量了,头有些晕,话有些失控……疯狂状态随即出现。已经达量还冒充酒仙,已经迷糊还不停叫嚣。平 时不敢说的话敢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说了出来;不敢做的事做了,不该做的事也做了,呈现一种“疯癫”的状态。这就是传说中的第3个人:疯子所灌入 酒中“疯癫”的基因。 领略中国白酒饮酒之道】 【领略中国白酒饮酒之道】 “中国酒道”与华夏酒文化紧密相连。“道”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承载了丰富内容的字,是指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而酒道就是以“酒”为媒介的综 合文化体系,包括了美酒之源、造酒之技、容酒之器、赋酒之篇、饮酒之道、敬酒之礼、品酒之艺、体验之妙、祭酒之仪九大体系。 认真反省被我们遗忘的“酒道”,仔细看看《笑傲江湖》中祖千秋向令狐冲演绎酒道,体会其博大精深,品味非凡。 由于长期“粗暴”的饮用方式,消费者越来越不注重品味,喝不出也不想喝出白酒的味道。白酒越来越流于官场形式,每个人只求酒桌子上香味浓、 气氛烈,“浓香”之下好办事。在这种虚假繁荣之下的白酒,真实的拥泵越来越少,假意的奉迎越来越多,白酒面临着被其它酒种取代领导地位的危机。 有人说,葡萄酒丰富的“香”和“味”决定了它需要细致玩赏、品味。白酒又何尝不是呢?白酒发展到今天,其风格流派之多、香型划分之细腻,绝 不亚于葡萄酒。然而白酒在发展中却忽略了“酒道”的发展,以至于今日白酒不得不仓促应对因消费者长期养成的“爆饮”习惯而造成的“健康危机”。 白酒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品味,有着丰富的香型;有着众多的风格、流派,有着很高的酒精含量,白酒应该讲究饮酒之道。 酒道细分」 酒道细分」 “酒道”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酒文化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可分为北派粗犷豪爽型和南派优雅细腻型,可分为官场型和江湖型,可分这礼 仪型和居家型,也可按上面提到的地域文化分类等等。例如:婚丧嫁娶之酒属于礼仪型,结拜金兰、发誓立咒属于江湖型,“敬酒”、“罚酒”属于官场 型。而“划拳”则更复杂,它既可分南北,活力的“主流力量”。 “二红喜呀!三结义呀!……”这既是北派风格又属传统型。而四川一带流行的“三国拳”则属于地域型或传统型,它的产生源自于蜀汉政权的统治影响。 如今流行的“棒棒拳”、“警察与小偷”、“美女与色狼拳”等自然是典型的现代“酒道”。这亦说明中国的“酒道”在不断发展,以至国际影视巨星成 龙特意在好莱坞大片《龙旋风》中插入“划拳”一节来向世界观众展示中国文化。 还有一种叫“咂酒”,意为用舌头品尝酒的意思,是一种注重细腻品位的饮酒之道,它属于南派风格,而如今却在逐渐消失,在川北少数民族聚居区 仍留有影响,甚至当地推出了以“咂酒”命名的瓶装酒。 我们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可以发现更多的“酒道”,它们不一定都具有文化开发价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化市场日益细分的今天,它能为我 们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在被遗忘、被忽略的情况下,中国酒道顽强的生存和发展也证明了其自身的重要价值。

中国酒道教学文案

中国酒道教学文案

中国酒道中国酒道,是酿酒和饮酒的内在内涵和文化蕴味的外延,是酿酒、饮酒、论酒的知识总集。

在我国古代,酒就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祭祀天地、宗庙,敬奉嘉宾,否则是不会轻易使用的,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行成了一套礼俗,并且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酒道。

酒道传播中国酒道的传播者是以酒道师为主的酒类行业从业人员、专家和学者。

酒道师是为填补中国酒类行业在酒品的推广、品鉴和消费环节的职业空白而开发的职业技能培训考评项目,由全国酒道师职业考评管理办公室负责酒道师的考评管理工作。

专业的酒道师必须获得与其职业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证书才能上岗。

历史渊源所谓酒道,本意当是指酿酒艺术及其境界。

酒的历史是惊人的,几与人类同龄。

中华酒道,更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发展成熟提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酒道与淳厚的酒文化。

这从各个历史时期的酒器便可见出端倪。

诸多精美绝伦的酒具,按材质可以分为陶器、瓷器、漆器、青铜器等;按年代可以分为上古、汉唐、两宋、明清等;按用途可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等。

酒道,又岂只是酿酒工艺,其实从酒器到饮酒礼仪与程式,无不体现着酒道。

就出土的古代青铜酒器而言,据铭文及其文献记载,什么身份用什么酒具,也是严格定制,绝不可以僭越的。

婚丧嫁娶、敬神祭祖、祭拜天地、年节礼俗、尊卑长幼、上下左右,敬酒饮酒都是有规矩的,既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民俗礼仪,也成为酒文化的重要蕴涵。

酒道礼仪古人对饮酒之道非常讲究,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而酒道的高雅与粗俗与饮酒者的修养和文化层次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古人饮酒以“礼”为要,以“令”为趣,感受到的是超乎“酒”作为物质本身的一种精神享受。

中国古老的饮酒礼仪有四步:拜、祭、踤、卒爵。

酒道的含义

酒道的含义

第一节酒道的含义何谓酒道?酒道乃饮酒的门道,是对酒的品鉴之道,是对整个饮酒过程的典雅之举。

酒道,包括对酒品的选择,酒具的选用,饮酒场景的挑选,赏酒、饮酒、下酒菜等程序,以及融合在所有程序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含义。

古时对饮酒之道十分讲究,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

酒道的高雅和粗俗与饮酒者的修养和文化层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酒道的核心是品酒论文化。

不同的人格修养必定产生不同的酒道形式和不同的饮酒过程。

鉴赏、品尝、写诗、作画是中国历代酒道中的最高境界,而划拳赌酒则是市井汉子的豪饮之举。

中国独特的饮酒“行令”,是含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酒道之一,行令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尤其是那些少有文化且特别喜欢附庸风雅、装腔作势的人,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话,但能增加饮酒的气氛,故一些文人墨客,在饮酒行令时往往会挑选几名不是文化人的陪客,以此来激活气氛。

品酒不仅仅是对酒的品尝,而是通过酒这一特殊的媒体,发挥人的不同潜能。

有人品酒,神定气清,才思泉涌,力作遗世;有人品酒,虚怀若谷,谈古论今,与世无争;有人品酒,以器为美,考古研今,怡然自得;也有人品酒,以酒解烦闷,以酒释愁情,以酒松身心。

各个不同的酒种往往能表现不同的酒道形式,饮白酒的人多喜欢豪爽,在划拳呼令中暂且忘记生活的各种压力,体现在一个“爽”字上;饮啤酒的人多喜欢量,以不停地干杯和敬酒,来体现一个“诚”字;爱喝葡萄酒的人,多喜欢品尝辨味,大多了解一些法国葡萄酒的文化和饮酒常识,在浅斟慢饮中体现一个“雅”字;而喝黄酒的人,大多懂得中国酒的深刻含义,其香在幽,其味在沉,细酌慢饮地领会其无穷的滋味中体现的是一个“品”字;而喜欢饮加草药配制的露酒的人,大多体现在一个“养”字上。

通常有雅兴行酒道,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即所谓的酒杯有艺、上酒有序、倒酒有方、温酒有类、配菜有别。

1.酒杯有艺所谓有艺,指的是酒杯的造型要有艺术性,选用要讲究与酒搭配。

我国历来注重对酒杯等饮器的研究与制作,从古代的原始陶杯、青铜杯具,到瓷质杯、金银酒杯;从天然的动物角杯、螺杯,到经过人为加工的犀角杯、玉石杯,无不体现出对酒杯艺术性和珍贵性的追求。

酒礼、酒道与酒令

酒礼、酒道与酒令

全来了
击鼓传花
两只小蜜蜂 青蛙落水 玩骰子 猜骰子 拍数字
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 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 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 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 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 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 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 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 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开餐之后,主人敬第一杯酒,举杯庆祝大 家相聚,随后主人分别敬了王局和小李酒。 平时王局对小李很是器重,因此小李就想 借这次宴请的机会,借花献佛,感谢王局对 他的照顾,所以小李端起酒杯单独敬王局。 饭局一直在延续,在中间时小李觉得其他 人都是领导并且一直很照顾他,所以就端起 酒杯敬酒,说:“多谢领导们的照顾,我来 敬大家一杯。” 饭局还没有结束时,小李就把酒杯中的酒 喝完,不再喝酒。待宴请要结束时,主人端 起酒杯喝最后一杯酒。
3、点酒水
点酒水时,主人询问客人喝什么酒,然后 主人点酒水。 点酒水的顺序是:白酒、红酒、啤酒、其 他。如客人不喝白酒再点红酒、啤酒以及 饮料。 斟酒的顺序:白酒、红酒、啤酒、其他。
酒类的选择
白酒:中国宴席的主打酒,酒的档次决定 宴请档次; 红酒:有外宾或有尊贵客人不喝白酒的情 况下选择;啤酒:年轻人聚会或熟人聚会喝少量啤酒 以表意思;
端午节
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 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 据文献记载:唐代光启年间(885—888 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菖蒲酒是我 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 为御膳时令香醪。 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五日 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由 于雄黄有毒,现在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 用了。传说中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现出 原形,引出小青盗仙草的故事。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全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全

中国饮食文化1.什么是饮食文化2.为什么中国古代会出现“发达的食文化,滞后的食研究”的现象3.“食医合一”与“饮食养生”有何差别4.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是如何形成的5.在中国历史上,“味”的含义是如何演变的6.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7.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有哪五大特性8.中国菜的地方性有哪些表述方式9.“菜系”的数目,目前主要有哪些流行的说法有的专家提出用“菜系”表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有的专家提出用“饮食文化圈”表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试分析两种观点的主要分歧是什么你认为如何表述较好,为什么10.什么是饮食文化区中国有哪些饮食文化区11.饮食文化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12.什么是素食什么是斋食13.中国各饮食文化区的大致区域范围是什么各饮食文化区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14.什么是饮食文化层试论中国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的内容和方法论意义15.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有哪几个层次16.果腹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17.小康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18.富家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19.贵族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20.宫廷层主要由哪些人群构成基本特点是什么21.试述各时期宫廷饮食文化的特点;22.试论中国历史上各饮食文化层的典型代表及文化特征;2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24.什么是民俗什么是饮食民俗25.试述中国主要传统年节的食俗;将“七夕节”宣传为“中国情人节”的时代意义26.年节食俗有哪些文化特征27.中国的餐制是怎样发展的居民的食物结构有何特点28.什么是人生仪礼29.诞生礼食俗主要有哪些内容30.婚事食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1.寿庆食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2.丧事食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3.什么是宗教宗教信仰食俗有哪些特性34.试述佛教食俗;35.试述伊斯兰教食俗;36.试述基督教食俗;37.试述道教食俗;3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哪些食俗是积极健康,需要提倡的哪些食俗不良,甚至是迷信、恶俗,需要拚弃的39.试述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原因;40.茶叶有哪些种类41.茶艺与茶道有何关系中国的茶道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试比较分析各家茶文化;42.中国的茶道有何特点与日本茶道有何区别43.茶馆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四川、杭州、广东、北京的茶馆有何不同44.中国酒道有什么特点按白酒的特点分,白酒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45.什么是酒令酒令有哪些常见的种类46.试述中国饮食的“十美风格”; 举例说明你对菜点浓烈美与清淡美,以及菜点触感设计艺术的理解;47、什么是合卺48、什么是乌兰伊德49、什么是满汉全席47.饕餮贵族食思想的要点是什么48.庶民大众的食思想是怎样的49.为什么说清正之士的食思想是历史上饮食思想健康科学的代表50.本草家的食思想是怎样的51.试论素食者的食思想;52.试论美食家的食思想;53.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食思想54、什么是查干伊德55、简释茶经;56、简释随园食单;57.如何理解“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有何作用58.中国传统宴席的座次有何讲究先秦时期筵席的含义是什么59.参加中国式宴会应注意哪些问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弘扬中国饮食礼俗的优良传统60.按白酒的特点分,白酒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61. 试述中国筷子的功能与文化意义;一、基本概念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着中;4、孔孟食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5、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6、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7、饮食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8、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9、陆羽:陆羽733~804唐中叶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中国古代茶学奠基人、茶道创始人,民间称其为“茶圣”、“茶神”、“茶仙”;所着茶经为中国、亦为世界第一部茶学专着,也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茶学巨着;1011、饮食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社会层次;12、满汉全席:中国清代光绪初期形成的官场筵式,又称满汉大席或满汉酒席,是康熙年间满席-汉席、道光时期满汉席的承续发展;其基本特征是燕翅等海珍与烧烤菜肴的组合;13、茶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着,成书于758年,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着者陆羽;茶经是中国茶文化成熟的标志,体现了系统的茶学思想和完备的茶道程序,对中国和世界饮茶风气与茶学发展影响重大深远;14、随园食单:179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上成熟典范的食学着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食经”,着者袁枚;该书约二万字,由十四单和一序组成,记载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个别食品上溯至元明时代的326种肴馔茶酒等名食,系统的食学理论和详确可行的烹调方法;该书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并有相当的国际影响;15、酒道:中国酒道源于上古时代形成的酒礼,体现敬、欢、宜的精神,根本要求是“中和”,即孔子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16、乌兰伊德:蒙语“红食”,泛指羊、牛、马、骆驼以及禽兽的肉或肉类食品;17、查干伊德:蒙语“白食”,鲜奶、酸奶、奶酒、奶茶、奶干、奶酪、奶豆腐、奶皮子、奶点心等各种奶品;18、糌粑:藏族的传统和代表性食品,是青稞炒熟后磨成面;用茶和后手食,若调以奶茶、酥油、奶渣、糖等则更香甜可口;藏族谑称为本民族的“方便面”;19、茶德:中国儒学传统君子完美人格修养对茶的比德思想,是传统茶人对茶与茶事的道德和哲学认识的升华,主要理解为:诚、清、真——“茶德三昧”,即:诚—诚厚、诚明、诚信、诚敬;清—清真、清俭、清正、清明;真—真情、真性、悟真、归真;20、合卺: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新婚夫妇洞房中的共饮合欢酒礼,破一匏瓜为二杯,一线连两端,取夫妇一体、同甘共苦之意;现代婚礼中的“交杯酒”是其遗俗;21、民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22、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二、简答题1、茶道与茶艺的关系怎样答: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选茶、制茶、用器、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与风格;“道”则是指艺茶过程中贯彻的精神、体现的思想;茶艺有名有形,是外在表现形式;茶道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心灵去体会悟识,是精神、道理、本元与本质;有艺无道则空,有道无艺则枯,艺道结合则灵;二者是相辅相成、表里互张的关系;2、食疗与饮食养生的区别如何答:食疗是针对目标进食者的已发疾病,以特选食料的计划进食为手段的医治行为;饮食养生则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与实践;二者形似而实异,原则和目的均不同;但两者都源于“食医合一”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都是科学合理的进食;3、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文献中“羊大为美”的意义答: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膳之言,善也;羊者,祥也;故美从羊;”“羊大则肥美”;羊在古代是黄河流域先民最主要的肉源;羊的行走、产乳、繁殖、增肥加重诸特点为一切人所需要依赖,是最重要的财富与食料;是最普泛的一般等价物;祭祀和会盟时最重要的牺牲;人际交往中的最重要礼物;4、迄止19世纪时,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类别怎样答:迄止19世纪时,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如下: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是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和素食文化圈等12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紧密相连的子文化区位并存的民族饮食文化区域形态;5、“满汉全席”演化的历史阶段性、基本特征与原因是什么答:满汉全席是清代光绪年间流行的官场筵式模式;但其在清代的发展演变却经历了满席—汉席分立、满汉席、满汉全席三个不同形态的阶段;康熙皇帝为了永固爱新觉罗皇朝政权统治的政治目的,不断强化满族的文化优势地位,于康熙二十三年对宫廷宴事礼制实行“满席—汉席”分立的改革;“满席”名目正式出现,获得了“国宴”的尊贵名分,并且一直严格维系到清帝国的最后岁月;但满席—汉席分立的习尚在朝廷以外的官场维系到道光初年便逐渐被合一的“满汉席”筵式所代替;光绪初期,满汉席又被规模更大的满汉全席筵式所逐渐取代;这既反映了满族饮食文化再造与维系的发生演变历史,也同时表明满、汉民族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并最终融汇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整体的必然结局;6、“满汉全席”的相对稳定模式和不可或缺的品种是什么答:“满汉全席”的相对稳定模式是指燕翅加烧烤的基本格局;不可或缺的品种是指烤猪、烤鸭、烤排子和燕窝、鱼翅、海参等所谓“海八珍”类肴品;7、“十美原则” 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十美原则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重要的思想结晶;其具体内容是:质:原料和成品品质与营养的严格要求,是美食的前提、基础和目的;香:鼓诱情绪、刺激食欲的气味;色:悦目爽神的色泽;形:体现美食效果,服务于食用目的的富于艺术性和美感的膳品形态;器:精美适宜的炊饮器具;味:饱口福、振食欲的滋味;适:舒适的口感;序:一台席面或整个筵宴肴馔在原料、温度、色泽、味型、浓淡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宴饮设计和饮食过程的和谐与节奏化程序等;境:优雅和谐又陶清怡性的宴饮环境;趣:愉快的情趣和高雅的格调;8、试说中国茶的种类及其代表品种答:中国茶业的种类繁多,命名方法也不少;有的以茶叶产地的山川名胜为主题而命名,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有的以茶叶的形状而命名,如碧螺春、瓜片、雀舌、银针、松针等;有的以加工方式而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9、试说明粽子的起源答:“粽”字已见于东汉末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子又名角黍,起源约在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三代时期,古人有以大公牛祭祀社稷的礼俗,后渐改为以芦叶裹黍米如牛角状代替杀牛祭祀;南北朝以后,逐渐有了端午吃粽子以纪念屈原之说,并流传至今;10、孔孟食道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答:孔孟食道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孔孟食道同时是孔、孟二人对其先优秀饮食文化传统和其时饮食文化优秀成果的总结,它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的主体食文化思想观念,而且是其后二千余年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主体思想与观念;11、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哪些饮食主要禁忌是什么答: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共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饮食禁忌不善不洁者,主要是:猪肉、自死畜、血、未经呼安拉之名而宰杀的动物、奇蹄目动物、一切异形动物,以及酒等;12、怎样认识“七夕”节庆重新热起的现象七夕节,又名七夕、乞巧节等,本源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民间有妇女乞求智巧之事,故名;七夕节的主要饮食活动是在农历七月初七日晚,家家陈瓜果食品,焚香于庭以祭祀牵牛、织女二星;相当长时间以来,七夕节在大陆地区已经被人们淡忘;但近年来由台北等一些城市酒店业的率导“中国情人节”的营销活动,使这一中华传统节日又得以焕发新的生机,七夕节已经开始再次被炎黄子孙所心仪,开始重新回到民族大众首先是青年群体的现实生活中来;18、如何理解中国饮食史上“文化创造线”的意义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即居于果腹层与小康层的分界线与果腹线之间;所谓“饮食文化创造线”,应当理解为是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只有长期相对稳定地超出果腹性纯生理活动线之上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水准,才能使文化创造具有充分保证;13、简述中国年节文化的基本特征答:1多元复合;多元复合首先体现在参加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社会各层面;其次体现在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上,往往融合了农事、娱乐、饮食、交际、信仰等多种功能;2崇祖好祀;中国人有崇祖好祀的传统,每逢年节,人们特意烹制专门的美味佳肴,以示对祖先神灵的虔诚祭祀;3讲求功利;人们在节日中的饮食活动无不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如过年吃年糕,寓年年高,吃鱼,寓年年有余等;4异乎寻常;古代中国普通居民的饮食水平是相当低下的,节日饮食则相对充裕得多;5区域差异;中国古代民间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6功能显着;传统节日有显着的社会功能,人们通过宴饮以及一系列节日活动加强亲族间的联系,调节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社会性意义; 14、简述北京茶馆的类型与特点;答:老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能;1市民文化味道浓郁的“书茶馆”老北京有许多书茶馆,饮茶只是媒介,饮茶与文化娱乐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2其乐融融的“清茶馆”与“棋茶馆”北京的清茶馆,饮茶的主题较为突出,皆用盖碗茶;早晨茶客们在此论茶经、鸟道,谈家常,论时事;中午以后,商人、牙行、小贩则在这里谈生意;“棋茶馆”是专供茶客下棋的娱乐的场所;3颇具田园情趣的“野茶馆”“野茶馆”多设置在风景秀丽之地,一派田园风光,使饮茶活动增添了不少自然情趣;4功能齐全的“大茶馆”大茶馆集饮食、饮茶、社会交往、娱乐为一体,所以较其他种类茶馆不仅规模大,而且影响也深远;15、简述饮食文化区位形成的原因;1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地域因素2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因素3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三、论述题1、试论中国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的内容和方法论意义答:中国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层“果腹层”,在象征整个民族群体的图形中所占比例大约是87%;由“果腹层”和“小康层”的2/3合成的下层社会约占全民族人口的90%;“小康层”、“富家层”约分别占7%、4%;“贵族层”和“宫廷层”合计约占2%,后者实际比例当在千分之三左右;中层社会与上层社会食者群占全民族人口的比例大约分别是4.5%、5.5%;这与中国封建制时代社会财富实行集权分配、等级消费以及中层社会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的史实基本一致;饮食文化的五个层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第一层次的存在,是其他四个层次存在的前提,而且是以第一层次食者群的无限广大和经常波动于果腹线上下为条件;2层次越高,食者群越小;3一般说来,一个食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越高,他也就可能处在相应的较高层次上;4一般说来,层次的高低,也就是饮食文化发展系列上的高低,愈高的层次,则愈能更多地反映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5各层次间交互影响,高层次的辐射作用要大于低层次对高层次的影响;方法论意义主要是:是正确认识历史上中国饮食文化事象、规律、性质、原因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对民族饮食文化的现实认识也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同时,这一方法也适用于一切历史文化领域;要求正确画出“中国历史上的饮食文化层示意图”2、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答:具体内容见简答题答案6意义可以理解为:“十美风格”审美原则的形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历史文明不断进步、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逐渐趋向丰富深化和系统完善的标志;它说明,自遥远的古代,我们民族的先人,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美食家和饮食理论家们,一向非常注重从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的高度来审视、理解与追求“吃”这一物质活动;饮食文化,作为精神和心理因素的一面,始终与物质和生理因素的另一面紧密结合并渗融参悟,逐渐形成民族饮食文化特征和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组成的完美系统的审美思想;3、试论中餐公宴进食方式改革的出路与意义中餐公宴传统人手一筷到底制的进食方式一直处于越来越强烈的责难声中,它的不文明和不卫生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碍于传统势力,改革的呼声虽高,实践的效果却并不明显;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的出路不明确;在公筷轮流制、小姐分食制、分餐合食制等方式一一被检验出局之后,我们认为“双筷制”是最具可行意义的选择,其意义是:1、中国人用筷助食的6000年文明不能中断; 2、中国烹饪的艺术性和中餐公宴的和合性得以保全; 3、筷子文化得以提升; 4、宴享场合的文化品位与气氛更加突显;5、“一筷制”的弊端尽除;因此,可以说:用“双筷制”——每个人用两双筷子吃饭,取代“一筷制”——人手一筷到底制的中餐公宴进食方式不仅是保留而且还是更好张扬中华民族筷子文化的最佳可行选择;4.试述中国历史上五个饮食文化层的主要范围、典型代表及文化特征;层次主要范围代表及特征总体风格果腹层农民为主体乡村农民饮食文化清闲的村野情趣,粗糙简单的饮食,浓郁酣畅的乡土味几乎是纯生理生活; 粗,吃“无奈”小康层市民、农村中普通市民饮食文化食品质朴可口,食品制作小地主,下级简便易行,具有桥梁作用; 俗,吃“实在”胥吏富家层中等仕宦富商士大夫饮食文化追求饮食艺术,格调雅致,不重奢侈; 雅,吃“滋味”贵族层贵胄达官累世“衍圣公府”饮食文化显赫的贵族气派,鲜明望族的私家风格,浓烈的文化氛围; 贵,吃“气派”宫廷层宫廷饮食清宫御膳华贵尊荣、气势恢宏,注重礼制和程式化, 威风八面的皇家气派尊,吃“威风”。

花有花道,茶有茶道,酒有酒道吗?

花有花道,茶有茶道,酒有酒道吗?

花有花道,茶有茶道,酒有酒道吗?古人常讲“格物致知”,喜欢从观察事物的本末中汲取知识来实现对生活、人生的领悟。

茶客喜欢茶,于是就悟出了“千秋大事一杯茶”的茶道;花客痴迷花,于是就悟出了“一花一世界”的花道,剑客执着于剑,于是悟出了“无招胜有招”的剑道。

酒者钟情于酒,那么于酒之中又能悟出什么道理呢?“道”于人来说,是一套体系完整而又相辅相成的思想学说,它来自于对事物的经验与思考,并对事物的发展有所指导。

酒道是以酒为依托点的文化意蕴,美酒的起源,酿酒的高艺,容酒的器皿,颂酒的文赋,敬酒的礼仪,饮酒的意识等无不渗透着诸多内涵,从而为酒道赋予无限的活力。

酒道,自酒诞生的时候就浅生慢长,与人的思想发展一样,慢慢的臻于完善。

美酒的起源无意识的野果采集、储藏等使果实中的糖分自然发酵从而形成最原始的酒。

根据酒的起源,我们可以悟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但成事的关键还需多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酿酒的高艺原料粉碎,制曲等工艺的相辅相成让酒的发展更加臻于完善。

根据酒的制备技术,我们要学会在做事情的时候有合理的思考思路,并制定完整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成功率增加。

容酒的器皿容酒的器皿多种多样,不同的酒也需要不同的酒器来搭配。

人在生活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事情,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一样的事情不正如以不同的酒器应对不同的酒一样吗?总而言之,人的胸怀要像酒器一般学会包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酒”。

颂酒的文赋文人墨客酒后的作品有的气宇轩昂,有的哀愤离愁,不同的人生百态构成了绚丽夺目的酒文章。

生活的滋味林林总总,酸甜苦辣的味道谁都无可避免,我们只有认真的体味,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活。

敬酒的礼仪传统文化的日新月异为礼仪之邦注入了新的活力。

敬酒礼仪的有序进行,不仅体现了一个人言谈举止间渗透的涵养,也体现了一种酒文化的传承。

生活中多些礼仪,对一个人气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饮酒的意识喝酒的时候难免心中有所念想。

酒道的最高境界在于修身养性,让人在无意之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1中华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

1中华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

1中华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
1中华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理论)是什么?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主张;孔孟食道。

2.举例说明哪些饮食原则(理论)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观点?不符合项是什么?
3中国饮食文化的五个特征是什么?4如何理解肴馔制作的灵活性?具体看ppt;
5.美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6怎样描述粤菜、鲁菜、川菜、苏菜的特点?7粤菜中为什么有早茶?广东人为什么在外就餐多?
8.谈谈你对素食主义的理解。

如何吸收它的优点,找出它的缺点?
10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有哪几个层次?其特点是什么?
如何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以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
12据你所知,中外饮食文化的主要差异有那些(至少谈五个方面以上的内容)?
葡萄酒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14.谈谈你对“饮酒”的理解?
15.如何理解“酒以成礼”、“酒道”、“酒令”?
解释五种饮酒方式的含义:仪式、宴会、干呕、沉沦和放纵。

比较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异同。

18什么是民俗?什么是饮食民俗?农历十九年的饮食习俗有哪些文化特征?20世纪出生仪式和饮食习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哪些食俗是积极健康、需要提倡的?哪些是不良,甚至是迷信、恶俗,需要扬弃的?22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有哪几个层次?
如何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以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
24据你所知,中外饮食文化的主要差异有那些(至少谈五个方面以上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酒道的含义何谓酒道?酒道乃饮酒的门道,是对酒的品鉴之道,是对整个饮酒过程的典雅之举。

酒道,包括对酒品的选择,酒具的选用,饮酒场景的挑选,赏酒、饮酒、下酒菜等程序,以及融合在所有程序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含义。

古时对饮酒之道十分讲究,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

酒道的高雅和粗俗与饮酒者的修养和文化层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酒道的核心是品酒论文化。

不同的人格修养必定产生不同的酒道形式和不同的饮酒过程。

鉴赏、品尝、写诗、作画是中国历代酒道中的最高境界,而划拳赌酒则是市井汉子的豪饮之举。

中国独特的饮酒“行令”,是含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酒道之一,行令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尤其是那些少有文化且特别喜欢附庸风雅、装腔作势的人,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话,但能增加饮酒的气氛,故一些文人墨客,在饮酒行令时往往会挑选几名不是文化人的陪客,以此来激活气氛。

品酒不仅仅是对酒的品尝,而是通过酒这一特殊的媒体,发挥人的不同潜能。

有人品酒,神定气清,才思泉涌,力作遗世;有人品酒,虚怀若谷,谈古论今,与世无争;有人品酒,以器为美,考古研今,怡然自得;也有人品酒,以酒解烦闷,以酒释愁情,以酒松身心。

各个不同的酒种往往能表现不同的酒道形式,饮白酒的人多喜欢豪爽,在划拳呼令中暂且忘记生活的各种压力,体现在一个“爽”字上;饮啤酒的人多喜欢量,以不停地干杯和敬酒,来体现一个“诚”字;爱喝葡萄酒的人,多喜欢品尝辨味,大多了解一些法国葡萄酒的文化和饮酒常识,在浅斟慢饮中体现一个“雅”字;而喝黄酒的人,大多懂得中国酒的深刻含义,其香在幽,其味在沉,细酌慢饮地领会其无穷的滋味中体现的是一个“品”字;而喜欢饮加草药配制的露酒的人,大多体现在一个“养”字上。

通常有雅兴行酒道,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即所谓的酒杯有艺、上酒有序、倒酒有方、温酒有类、配菜有别。

1.酒杯有艺所谓有艺,指的是酒杯的造型要有艺术性,选用要讲究与酒搭配。

我国历来注重对酒杯等饮器的研究与制作,从古代的原始陶杯、青铜杯具,到瓷质杯、金银酒杯;从天然的动物角杯、螺杯,到经过人为加工的犀角杯、玉石杯,无不体现出对酒杯艺术性和珍贵性的追求。

爱好饮道的人,无不以拥有华贵的酒器而自豪。

杯,是中国饮酒文化的缩影,是人民爱美之心的物化表现。

确实,一只好杯,会让人玩赏有加,就算倒的是一杯普通的酒,也会感觉到是一杯美酒了。

当然不是说有了一只选材讲究、造型精美的酒杯,就无论什么酒,都用这一只杯子来饮。

饮酒选杯还应考虑不同的酒种,选用不同的酒杯,方不失为一种饮道。

如,白酒杯宜选取小巧型的非高足的瓷质杯型,因其酒度较高,大杯易醉;黄酒杯宜选用50克左右的圈足或高足的瓷质或玻璃酒杯,尤其是冬天更要选用易加温的圈足酒杯或酒盅;葡萄酒杯宜选用胖肚敛口高足的郁金香玻璃酒杯,有利于闻香和观色;啤酒杯宜用高身鼓肚厚底的玻璃杯,一般以250毫升为宜,用来观赏其泡沫的洁白度、细腻性和持久性。

因此,不同的酒应选用不同的杯来适应不同的需要,而不同的杯均可以用着力显示美感的纹饰,至于玻璃杯则应尽可能地采用不加任何修饰的高透明度的无色玻璃,用以观看色泽,提高对美酒的鉴赏趣味。

2.上酒有序上酒有序专指为一次饮酒选用不同的酒种而言的。

从味觉理论上来说,味淡、酒度低的酒品要先饮,刺激感强的一般不应先行刺激味觉细胞,要放到后面品赏。

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的酒采用先后有序的办法来分别品赏。

具体是低度的、新鲜的、纯酿造的酒类饮用在先,高度的、陈年的、蒸馏的或配制的在后;普通酒先上,名酒后上;干酒先品,甜酒后饮。

这样自始至终味觉始终在兴奋中,避免味觉的钝化。

3.斟酒有方斟酒,首先是斟酒的器具。

目前有两种最为普遍的器具:一是直接用酒瓶倒;二是先将就装入酒壶(酒注)中,再向客人的杯中筛。

直接用酒瓶的,要分清是什么酒,白酒和啤酒瓶子震动幅度大小没什么关系,只要小心倒酒就成。

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就要小心了,要先行观察酒瓶中沉淀的多少,尽可能地小心倒酒,不能将沉淀倒入杯中,以影响酒色的透明度和光泽。

同时,用瓶子斟酒时,拿瓶的手从倒时的手心向下要慢慢地转动到手心向上,将标贴示人,再顺势及时提起瓶口,这无论从礼貌上还是规范操作上都是必须的。

用壶斟酒,则比较好办一点,如果是有些沉淀的酒,只要在倒入壶中时注意,一般不会带入酒中,关键是倒入壶中前要有思想准备,轻拿缓倒,以保证没有沉淀带入酒中。

同时,提壶之手要轻柔连贯,细流入杯而不能外溅。

第三,斟酒时要注意酒杯中的量,一般白酒杯因为容量较小,可筛至八九分;黄酒杯稍大一点,至六七分足矣,不要超过八分,否则饮用时、敬酒时易将酒洒出杯外,又显得不太雅观;葡萄酒根据法国的传统斟酒方法,以倒入杯中三分之一即可;啤酒因杯子较大,一般以倒入酒液半杯左右,泡沫至杯口鼓起为度。

4.温酒有类中国传统的黄酒在饮用时,除夏天采用冰镇外,大多时间里均采用加温的办法来提高酒香,改善口感。

有句话叫“跑过三江六码头,喝过爨筒热老酒”,把以喝过的热老酒作为自己见多识广的资本。

从发明饮酒器以来,一直就有温酒器伴随,夏商时代盛行的盉就是最著名的温酒器。

黄酒的最佳温热温度为30-45摄氏度。

根据不同的气温,采用不同的加温温度,一般是气温高时加温也可适当高一点,气温低时,加温则宜稍低一点,其原因是由于气温与酒温温差不宜过大,否则味觉受温度的显著变化反而会受到影响。

冬天喝白酒也有人稍时加温,以适应口感,也有人认为可以将低沸点的甲醇和乙醇得以挥发,其实这也是一种想当然的思想表达,白酒如果加热到能将酒中所含的少许有害成分蒸发或挥发掉,则此酒一定不能再入口下肚了。

因白酒温度加到40℃以上,已十分地“冲”,就连40度以下的低度酒入口也非常地冲,根据笔者反复试验和多方询问,无论春夏秋冬白酒以不加温为上策。

由于白酒性烈,饮后即会产生血流加快身体发热的自然反应,不会产生像黄酒、啤酒这些低度酒饮后发冷的感觉。

其它蒸馏酒也以不加温为好,否则易损害酒的风味。

这一点在饮酒之道中,务必要正本清源,以增加饮趣。

葡萄酒除冬天气温降至0℃以下,才需要加点温外,一般情况下也是不用加温的,而全年大多数时间里对葡萄酒饮用前进行降温倒是必须的。

从国内外葡萄酒品赏专家中得出的经验是:白葡萄酒最佳饮用温度为2-8℃,红葡萄酒的最佳入口温度为15-20℃,也就是说红葡萄酒以室内温度为参照,可不经任何处理即可饮用,而白葡萄酒最好稍许降温则风味更佳。

啤酒大多在夏天喝,以冰镇后喝更爽,且酒内的二氧化碳气更不易逸出,增强“杀口”感。

冬天要喝啤酒,加温一般也不超过20℃为好,否则一入杯中气体即刻挥发,影响口感。

中国人喝啤酒不像美国人是用作饮料来解渴的,而大多数是用来佐餐的,更应注重口感,且啤酒的最佳饮用温度为8-14℃,故喝酒时酒温只要略加调节就可以了,不要盲目地像黄酒那样去加热。

5.配菜有别下酒菜也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国外饮酒大多不在乎菜而在乎酒,中国人则不同,喝酒时若没有较好的下酒菜,是有煞风景的。

因此,中国的酒道中,菜成为其中最为讲究和最具研究价值的内容。

也就是有研究食文化的必研究酒文化,所有研究酒文化的必了解食文化,这也与饮酒的下酒菜有着极大的关系,于是也就理解了法国为什么把饮食归在文化部下的划分道理。

有人曾经强调佐酒的菜要色、香、味俱佳,其实不然,色香味是菜肴的基本要求,而并非作为下酒菜而言的。

色香味只是做到了酒菜的基本要求,而作为下酒菜更重要的在于如何正确搭配,也就是如何用不同的酒去适当地与不同的下酒菜相配合。

袁宏道在《觞政·十四之饮储》中说:“下酒物色谓之饮储。

一清品,如鲜蛤酒蟹之类;二异品,如熊白西施乳之类;三腻品,如羔羊子鹅灸之类;四果品,如松子杏仁之类;五蔬品,如鲜笋旱韭之类。

”袁宏道这里向大家指出了一些可以作为下酒菜的东西,但没有哪类菜下哪种酒这样的说明。

一般情况下,吃肉、禽类这些带有脂类的食物时,宜用白酒或干型黄酒、干红葡萄酒这些酒,因含糖量低,适于佐餐解腻。

吃海鲜河鲜之类的鱼腥食物,宜与干白葡萄酒这些酒与经典绍兴酒----加饭酒,既能在饮酒时抑制住一些腥味,又能品尝到河海鲜的“鲜”。

啤酒一般不宜作为餐饮酒,如作为日常的饮料,则感觉更好,由于其酒度很低,口感有比较淡爽,如作为餐饮酒最好还是配一些以蔬菜类为主的时鲜菜,这样不会掩盖住啤酒的纯正口味。

干果类食物一般配白酒和黄酒,这样会增加干果类食物嘴嚼时的果实香味。

另外,上酒如果是先上酒度低的,则菜也应先上清淡的。

如果酒上的就是烈性酒则菜的味可重一点。

所以上菜一般也应先清淡后重辣,不至于把酒的口感香味掩盖了。

各种酒在饮用之道上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种种酒道构成中国酒文化的灿烂与多姿。

第二节酒道之由来中国的酒道可以说是受中国历史悠久的茶道之影响,从醉饮二月避婚、不醉无归的尽兴,到品酒赏酒、激发灵感的饮酒之道,是东方中国上万年历史文化和酒文化沉积的表现,是中国哲学美学长期浸润的结果。

酒后的灵感迸发和超常发挥,是任何其它食品所代替不了的。

早在中国封建社会之初的夏殷时代就有极为严肃的祭祀礼,便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酒道。

《诗经》中有:“饮酒孔嘉,维其令仪”;“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这是中国早期酒道的诗化语言。

表示饮酒要有礼仪,要有风范;人要做到高雅圣洁,在饮酒上就应表现出温文尔雅,恭谨得体。

这也是古时酒礼的最好写照。

古时可以说酒礼与酒道基本上是统一的或兼而有之。

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也是对酒道的最早注释。

据《春秋左传》载,齐景公入晋国贺晋嗣君即位,席间行投壶礼,赋诗助兴。

中行穆子举箭唱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

”齐景公马上应和:“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

”各自炫耀自己的富足。

这也是后世酒道内容中行酒令的滥觞。

这是从夏商时的射礼演变而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的“曲水流觞”则又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种借风俗之名行饮酒之道的做法,后来被许多文人墨客所效仿,并流传至今。

当时还明白了酒是陈的好的道理,具体可从晋时《南方草木状》中可以得到证明。

“南人有女数岁,既大酿酒,侯冬陂池竭时,置酒罂中,密固其上,瘗陂中。

至春潴水漫,亦不复发矣。

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

”也就是说,所谓的“女酒”,其陈贮时间都在十年以上,故作者嵇含特别赞赏这种酒“其味极美”。

且陈酒是饮中之道的首要环节,是激起饮中之趣的第一媒体。

唐宋时期是中国酒道快速发展和逐渐完备的时期,但唐宋时饮酒,大多在饭(食)后,如段成式《许皋记·许汉阳传》中有:“食讫命酒。

”;段的另一著作《异疾志》中又载“烹鸡设食,食毕,贯酒欲饮。

”张悦《虬髯客传》中有“公访虬髯,对馔讫,陈女乐三十人,列奏于前,食毕行酒。

”;徐嶷《物怪录》中有“六七人共食,食毕命酒欢饮。

”当时的饮酒之道,是在食毕进行,饱食徐饮、欢饮,既不易醉,又能借酒获得更多的欢聚尽兴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