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及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课题: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教学⽬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进⾏简便计算,并⽤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观察、概括能⼒和语⾔表达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课件:卡⽚【教学过程】(—)谈话导⼊,孩⼦们今天今天好多⽼师和我们⼀起,他们有⼀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想)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孩?多少⼩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共有多少个孩⼦?学⽣列式,师板书(⼆)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准备题:(1)27+73 73+27 (2)37+58 58+372.学⽣计算得数。

3、请学⽣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出⽰例1根据学⽣回答板书:40+56=96千⽶56+40=96千⽶师:和前⾯的两个例⼦⽐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符合猜想的例⼦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举例,如35+20 =20+35等等让学⽣多说同桌互说学⽣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设计⼀组式题验证,⼩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活实例。

例:⼀家电影院,⾛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共有⼏个座位,(⽤两种⽅法计算)(1)⼝答列式:476+518 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教版《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 共14课时教学⽬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观察⽐较,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的⽐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

3、运⽤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导⼊新授加法和减法是⼀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探索发现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教材P2 例1主题图⼀列⽕车从西宁经过格尔⽊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 814km,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怎样计算?你能⽤线段图表⽰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独⽴思考后独⽴列式:814+1142=1956(千⽶)并展⽰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P3 例1(2)(3)学⽣独⽴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说为什么⽤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要求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个加数,求另⼀个加数,做减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_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_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同时注意针对自学检测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订正。

达标训练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1、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题千千300达标训练1、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2、从终点出发向( )方向走( )米到2,再向( )方向走( )米到1,再向( )走( )米回到起点。

3、四个人一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

1、 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3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3题”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回想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一部分最容易出错?(学生发言,师总结)。

出示复习提纲:(一)看图填空。

以学校为观测点:①邮局在学校北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②书店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③图书馆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④电影院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二)根据要求画一画。

1、某勘探队在A城南偏西50°方向上约60千米处发现稀有金属矿。

请你在平面图上确定金属矿的位置。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本单元学习内容。

2、学生总结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3、学生练习做课件出示的复习提纲拓展训练1、看一看、填一填。

以灯塔为观察点A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B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2、用心选一选。

(1)北偏西30°,还可以说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解决混合运算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规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2)(2)三角形的分类。
(3)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并且还有一定的分类标准,但这些标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论。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淀的很多关于三角形的感性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二)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学科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为“三会”,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学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在三角形这一单元中主要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归纳法和模型意识。如分类思想: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要给三角形分类,学生首先要确定好分类的标准,而且在分类时标准要统一明确。
(4)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
(1)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
动手操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第二,操作可以对通过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第三,操作可以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比如,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中,由于操作中的误差,造成了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学生“拼出”了三角形,面对这一情况,的解决方法是借助一些推理。比如,4+5=9,9与9都平行(重合)了,拼不成了。也可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等于的时候是拼不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操作中积极思考,否则,缺乏思考的盲目操作会造成操作的无效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202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策略:利用教材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等式仍然成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深入的情感体验,也体验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过程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出示91页的天平图: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回答说明什么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两边的质量仍然相等。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1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学情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作课件学生:收集的标签彩笔直尺和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忆生活,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

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三色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学会解简单的方程和等式。

3. 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

4.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第二单元:方程和等式1. 方程和等式的概念。

2. 解简单方程和等式。

第三单元:乘法和除法1.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3.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3. 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方程和等式的解法。

3.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4.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1.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解复杂方程和等式。

3. 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交流能力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正确与否、书写规范与否等。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全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教学时间安排,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等。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三课时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抓住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巩固。

2、四个同学跳绳,数量如下图。

姓名小丽小亮小明小贝数量(个)128 130 126 132平均每人跳几个?3、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原来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要3小时才能到达。

铁路提速以后,火车的时速达到140千米。

现在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2、小明参加800米跑步比赛,每分钟跑310米,跑了2分钟,距终点还有多少米?4、李老师去服装城批发了18件上衣用去450元,35条裤子用去770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二)堂清反馈:归结深探第四课时混合运算第五课时有关0的运算0+12= 48-0= 67×0= 0÷23= 42-42= 2、填空。

24-()=24 ( )×23=0 0+( )=190 ( )÷47+18=183、45-45×20 (45-45)×20想: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并完成P13页“数学游戏”(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单元是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根底上学习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以下的特色: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法,援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2、进一步开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

《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思考完成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刻,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觉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地开展!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C。

4、距离表达引导: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师:只了解一段为500米,不了解这里到底有多长的距离,你能估量一下吗?5、小结。

三、尝试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迎战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做一做: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

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置的方法。

1、了解以“小夹角〞描述方位的方法。

2、了解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方法。

3、了解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际距离的方法。

4、能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
3.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3.有关0的运算1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6.四则运算练习课1课时。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44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中等生能积极学习,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的阿斗!总而言之,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大单元集体备课 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大单元集体备课  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或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我们设计2课时。

学生通过借助学具或自制学具进行大量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亲自动手、体验与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经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视图,体会平面与立体的转换,产生空间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像与观察方位对应,发展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用于之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单元目标1.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的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操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耐心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利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操作。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数字进行排列组合的问题解决。

2.培养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趣味问题引入排列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Step 1: 数字排列组合的概念讲解介绍数字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排列和组合,并举例说明。

Step 2: 示例演练老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尝试进行排列组合操作,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Step 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要求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一些数字排列组合问题。

Step 2: 组内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记录下解题过程。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Step 1: 总结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2: 总结归纳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并提醒他们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排列组合的知识。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第95—97页例1、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754+3826 2000-493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小组合作:(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1、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2、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1、口算下面各题:0.7+0.9 4.7-0.5 0.56-0.45 1.2+0.81-0.4 0.39+0.15 7.7+0.6 3.6-0.84.8-3 1.7-0.32、算一算:10.52+3.48 15.24-3.849.9+10.11 100-0.27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一共节约了多少元?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相关链接】<<小数点的悲剧>>一位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飞船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一位勇敢的宇航员没用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飞船消失了,这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课题: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灵活运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运用小数进行复杂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小数加减法的实例及解析。

2.工具:计算器、小数运算练习册。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摆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回顾一下小数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并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并纠正。

3. 练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一些小数计算题。

•老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经验。

4.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应用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小数的加减法展开,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数加减法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后续教学中,还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0的运算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租船问题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减法的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