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

合集下载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各种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主要以发作性胸闷胸痛、甚则心绞痛为表现,是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常见病。

属中医“胸痹”、“胸痛”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致使瘀血闭阻心脉、气虚心脉失养所致。

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阴寒交互为患。

病位在心,但与肺、脾、肾、肝有关。

治疗以活血化瘀、豁痰泄浊、辛散通阳祛实邪,补气血、温阳气、滋肾阴扶正气,并需重视适寒温、调情志、节饮食、起居有常等生活的调养。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药治疗与调养的方法。

一、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1、活血化瘀法:由于“瘀”是冠心病最直接的致病因素,因此,活血化瘀能推陈生新、祛瘀消滞,是临床治疗中必用大法,且疗效显著。

多选用当归尾、赤芍、川芎、丹参、三七粉、桃仁、枳壳等。

2、宣痹通阳法:即宣散痹阻、温通阳气,为汉代张仲景医圣创立的胸痹治疗大法,他认为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主要为“阳微阴弦”,阳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

适用于冠心病的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

多选用瓜蒌、薤白、法半夏、枳实等。

3、芳香温通法:适用于冠心病感受寒邪,特别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时可起到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寒性收引、凝滞,人体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正常都有赖于阳气的温煦作用。

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

《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芳香温通药物具有芳香走窜、辛散温通作用,能通利血脉,通则不痛。

多选用檀香、麝香、苏合香、石菖蒲、肉桂、炮附子、炮姜等。

4、健脾疏肝法:饮食不节而致脾胃运化失健、聚湿生痰,情志失调而致肝失疏泄、气血瘀滞。

冠心病中医指导内容

冠心病中医指导内容

冠心病中医指导内容《冠心病中医指导内容》冠心病是一种以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生率在现代社会不断增加。

中医在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一些冠心病中医指导的内容: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合理饮食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推荐患者饮食应以清淡、健康为主,少吃高脂肪、高盐、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等。

建议增加蔬菜、水果、谷物和豆制品的摄入,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如鲑鱼、沙丁鱼等。

此外,还可以借助中草药调理,如山楂、红花、丹参等,具有消脂降压、活血化瘀的作用。

2. 中药调理: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针对其病变特点,中医可采用舒心安神药物,如合欢皮、夏枯草等,有助于缓解心脏压力和改善情绪。

同时,中医还可以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桃仁等,帮助消除心脏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改善心肌供血情况。

3. 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与心脏密切相关,心脏是情志的主要器官之一。

因此,在治疗和预防冠心病过程中,中医强调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忧虑、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

中医建议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参与社交活动、学习放松技巧等方法来调节情绪,以达到平衡心身的效果。

4. 中医理疗:中医还可以采用一些理疗手段来治疗和预防冠心病。

比如,通过中医推拿、穴位按摩等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张心血管,缓解心脏症状。

此外,还可以借助中医独特的针灸疗法,刺激相关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增强心肌供血能力。

综上所述,《冠心病中医指导内容》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情志调理和中医理疗。

这些内容在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强调综合治疗,解决病因和病理两方面问题,以期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

中医治疗冠心病5种方证,辨证选择中药及中成药

中医治疗冠心病5种方证,辨证选择中药及中成药

中医治疗冠心病5种方证,辨证选择中药及中成药中医病因病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在于心,涉及肝、脾、肾等脏,以“阳微阴弦”为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失养; 标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胸痹心痛历史悠久,方法丰富,至今临床仍卓有疗效。

1 心血瘀阻证胸痛以固定性疼痛为特点,症见面色紫暗,肢体麻木,口唇紫暗或暗红,舌质暗红或紫暗,舌体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紫暗,脉涩或结代。

若伴胸闷痰多、舌苔腻脉滑,痰瘀互结者,宜加涤痰汤;豁痰宣痹; 若伴舌苔黄腻,痰瘀热互结者,宜加温胆汤或小陷胸汤化裁。

2 气滞血瘀证胸痛以胸闷胀痛,多因情志不遂诱发为特点,症见善太息,脘腹两胁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紫或暗红,脉弦。

治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加减。

若伴呃逆,胃气上逆者,可加用丁香、檀香; 若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气郁日久化热者,可加牡丹皮、栀子。

3 痰浊闭阻证胸痛以胸闷痛为特点,症见痰多体胖,头晕多寐,身体困重,大便黏腻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治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薤白、半夏、白酒) 加减。

若气塞、气短、咳逆、小便不利,痰饮内阻者,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汤。

若气塞、气短、心下痞满,气滞明显者,可用橘枳姜汤。

若饭后心绞痛发作者,可加陈皮、炒白术等健脾化痰之品。

痰瘀互结证患者,中成药可用丹蒌片。

4. 寒凝心脉证胸痛以卒然心痛如绞,感寒痛甚为特点,症见形寒肢冷,冷汗自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苔薄白,脉沉紧。

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方选宽胸丸( 荜茇、高良姜、细辛) 加减。

5 气虚血瘀证胸痛以胸痛胸闷、劳则诱发为特点,症见气短乏力,身倦懒言,心悸自汗,面色淡白或晦暗,舌胖淡暗,脉沉涩。

常见冠心病的八种证型及常用中成药1寒凝

常见冠心病的八种证型及常用中成药1寒凝

常见冠心病的八种证型及常用中成药1寒凝寒凝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证型,指由于体内寒邪滞留,导致心脉凝滞不畅而引发的心脉狭窄和心绞痛等症状。

下面将介绍寒凝型冠心病的八种常见证型以及常用的中成药治疗方法。

一、寒凝阻络型寒凝阻络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包括大黄附子汤,该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舒筋的作用,可缓解心绞痛症状。

二、寒凝痰湿型寒凝痰湿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痰多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包括温通化痰汤,该方具有温阳通络、化痰止咳的作用,可改善痰湿阻滞的症状。

三、寒凝血瘀型寒凝血瘀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包括活血化瘀方,如桃红四逆汤,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络止痛的功效,可缓解瘀血导致的症状。

四、寒凝气滞型寒凝气滞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急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包括散寒行气汤,该方具有温阳通络、散寒行气的作用,可改善气滞导致的症状。

五、寒凝血瘀痰滞型寒凝血瘀痰滞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痰多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包括活血化痰方,如消痰散,该方具有活血化痰、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改善痰滞导致的症状。

六、寒凝湿热型寒凝湿热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口苦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包括清热祛湿方,如龙胆泻肝汤,该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舒肝的作用,可改善湿热内蕴导致的症状。

七、寒凝痰瘀型寒凝痰瘀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痰多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包括活血化瘀祛痰方,如调痰止咳汤,该方具有活血化瘀、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改善痰瘀阻滞的症状。

八、寒凝虚滞型寒凝虚滞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包括温补正气方,如补中益气汤,该方具有温补脾胃、益气固表的作用,可改善气虚导致的症状。

以上是常见冠心病的八种寒凝证型及相应的常用中成药治疗方法,患者应根据自身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与药方推荐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与药方推荐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与药方推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

传统中医药学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循环和脏腑功能,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药方推荐。

一、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五脏”、“气血”和“阴阳”。

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主要与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肺脏相关。

其中,心主血脉,肝藏血,脾主运化,肾主水液代谢,肺主呼吸。

当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或者脏腑功能紊乱时,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冠心病。

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1. 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来调理患者的机体。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丹参、夏枯草、莪术等。

这些中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脏供血,抗血小板凝集和抗氧化等作用,从而缓解冠心病的症状。

2.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刺激,针灸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脏供血,降低心脏负荷。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和“神门”等,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3. 中医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的按摩和拍打,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并改善心脏供血。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捏、推、按和拍等。

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药方推荐1. 方剂一:丹参饮药材:丹参、黄芪、石决明、决明子制法:将以上药材煎煮,浓缩至适宜剂量。

功效:活血化瘀,调理心脏供血。

用法:每日三次,每次口服100毫升。

2. 方剂二:黄连消心汤药材:黄连、黄柏、黄芩、上清黄连、生大黄制法:将以上药材煎煮,浓缩至适宜剂量。

功效:清热解毒,舒缓心脏压力。

用法:每日三次,每次口服10克。

四、小结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内服药物、针灸和推拿等疗法。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成为当代社会健康领域的一大隐患。

冠心病是一种心脏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心力衰竭。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深入浅出,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源于古代医家对心脏和血管的深入研究。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主宰着血液的运行和循环。

中医将冠心病归类为心脏病的一种,认为其病因主要是因为心脏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

传统中医认为,心脏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血不足、瘀血堆积、痰湿内阻等,进而引发冠心病。

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在于调节心脏气血的运行,恢复血液的畅通。

其次,中医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且独特。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冠心病纳入了整个身体的调理范畴。

针对冠心病的不同症状和阶段,中医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中药治疗。

中药通过调理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血管等方式,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健脾的中药常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如丹参、川芎、党参等。

此外,中医还采用了针灸、推拿、艾灸等疗法治疗冠心病。

这些治疗方法在改善冠状动脉血供和缓解心绞痛等症状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与西医相比,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更加注重病因、病机以及整体调理。

中医强调预防和早期干预,提倡“治未病”的理念。

相较于西医药物的副作用和手术的创伤性,中医的治疗方法更加温和和自然。

中医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

此外,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绪管理等,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

然而,中医在冠心病治疗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中医的治疗过程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病情可能无法迅速抢救。

其次,中医治疗方法的疗效难以直观地展示出来,需要患者付出一定的耐心和信任。

此外,中医的诊断方法相对主观,缺乏精确的仪器检测手段,容易受到医生个人经验和判断的影响。

中医药服务之冠心病

中医药服务之冠心病

中医药服务之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又称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在祖国医学书籍中是找不到“冠心病”这个病名,但本病确属于祖国医学中记载的“心痛”、“胸痹”等证范畴。

两千多年前的《内径》一书中就有过详细的描述,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痛、两臂内痛”。

在《灵呕·厥病篇》有关厥心痛症状的描述:“痛如以锥针刺其心”,“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

在汉朝《金匮要略》中提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千金方》进一步指出胸痹有“引痛”、“自汗”、“绞痛如刺”,并提到“不治数日死”的严重后果。

这些都说明古代医学家对冠心病的症状和分型已有充分认识。

本病应按“胸痹”论治,治疗要点是抗心绞痛和降血脂。

重在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起到预防、治疗心绞痛的双重作用,作用持久,但于“治标”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

故在中医治疗的同时应采用西医常规疗法。

㈠中医疗法1.中成药中成药包括“芳香温通”、“活血化瘀”、“扶正宁心”等类。

⑴麝香保心丸舌下含服(也可内服),2粒/次,3次/日。

或症状发作时含服。

⑵冠心苏合丸口服(嚼碎),1丸/次,1~3次/日。

⑶复方丹森滴丸舌下含服,6~10粒/次,3次/日。

⑷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4~6粒/次,3次/日。

急性发作时,10~15粒/次。

⑸灵宝护心丹,舒心口服液每次10~20ml,3次/日,口服。

⑹其他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等,做静脉滴注。

2.针灸疗法㈠穴位内关、心俞、郄门、膻中、神门、天池(左)、神封(左)、复溜。

运用快速捻转提插法。

㈡耳针心、交感、神门、皮质下、交感、内分泌、小肠。

㈢穴位注射疗法每次可选2~4穴位,用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等,每穴0.2~1.0ml,每日或隔日1次。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气滞、血淤、湿浊等因素导致心脏失去调节平衡而引起的。

下面将从中医理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一、中医理论1. 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精神意志”三者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命体系。

其中,五脏六腑分布在人体内部,主要负责人体的机能活动;经络气血则贯穿全身,为五脏六腑提供营养和能量;精神意志则是人体活动的指挥者。

2. 疾病发生机理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人体内部的气血失去平衡而引起的。

其中,湿浊、痰饮、气滞、血淤等因素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

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内部的经络阻塞、气血不畅,从而影响心脏机能,引发冠心病。

二、中医诊断1. 望诊中医学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面色苍白或发绀,舌头呈暗红色或有静脉曲张现象,脉象细弱或沉紧都是常见的表现。

2. 闻诊中医学通过听取患者心音和呼吸声来判断患者身体状况。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心音弱或不规则,呼吸声较重等情况。

3. 问诊中医学通过询问患者身体感觉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4. 切诊中医学通过按摩患者身体部位来判断患者身体状态。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胸部压迫感和疼痛等情况。

三、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方子,以调节气血、祛湿化淤为主要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丹参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利用针刺和艾灸等手段来调节人体内部的经络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脏压力,改善心脏功能。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利用手法按摩人体特定部位,以调节经络和气血为主要目的。

冠心病中医认识与中药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冠心病中医认识与中药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冠心病中医认识与中药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1. 冠心病的中医认识包括哪些内容?
答:冠心病的中医认识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心脾不足、肝郁气滞、热毒郁闭等病机。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早期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不舒、肥胖、血脂异常等,长期不治疗可以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进而导致冠心病。

2.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原则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气血,调和脏腑,防止再发。

具体应用的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病情和病机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冠心病需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开方用药来使用,千万不能自行选择药物和剂量,以防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后果的发生。

3. 常用于冠心病中的中药有哪些?
答:常用于冠心病中的中药主要有:降血脂类药物:风降心痛片、降脂通络胶囊、鱼腥草抑脂口服液;活血化瘀类药物:丹参、红花、川芎、三七、洋金花等;调气通络类药物:全麻扁担杆、麦冬、山茱萸、黄芪等;心脏营养类药物:人参、枸杞、茯苓、当归等。

4. 冠心病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控制疾病?
答: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因,保持适度的体重、合理的饮食,注意避免情绪激动等情志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同时,要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加强锻炼心肺和血管的功能。

同时,患者需要规律使用药物并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和治疗,注重日常生活保健,坚持不懈地治疗冠心病。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导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在对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一、冠心病的中医认识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一类疾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心脏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常见的中医病名有“心绞痛”、“心痹”等。

中医认为冠心病主要原因是心脏受到情志不舒、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因素的损伤,导致心脏气血不足,血瘀痰湿等病邪阻滞心脏血管,引起冠脉痉挛或堵塞。

二、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原则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原则是以调理心脏气血为主,并根据具体病情采用药物、饮食调理、针灸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从根本上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调整情绪,防止病情恶化。

三、常用中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方法1.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丹参可以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改善心脏供血不足,从而缓解心绞痛。

患者可以口服丹参片或者用丹参配制的丹参注射液。

2. 三七:三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药材,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患者可以将三七研磨成粉末,每日服用适量的三七粉,或者按中医师的建议进行药物调剂。

3. 五灵脂:五灵脂是一种中医药物,经常用于治疗心梗、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五灵脂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心脏缺血症状,改善病情。

患者可以口服或者贴敷五灵脂制剂。

4. 复方七叶皂苷钠片:复方七叶皂苷钠片是一种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实践中。

复方七叶皂苷钠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脏功能。

5.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具有养血益气、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在中医治疗冠心病中,黄芪可以提高心脏的供氧能力,增加心肌的耐受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冠心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防治知识单位:冠心病中医药防治知识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痉挛导致心机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独具特色,血脂康、通心络胶囊,还有丹参片、丹参注射液、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地奥心血康及具有“扩冠"效应的单味中药丹参、三七、葛根、山楂、决明子、毛冬青等,临床用于冠脉斑块具有很好的预防、消退和稳定的作用。

传统的针灸治疗冠心病既简便又行之有效,常见穴位有内关、膻中、心俞、间使、足三里等,它不但可缓解心绞痛,还能调节机体功能,针灸疗法可适用于冠心病的全过程。

目前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成药有10多种,但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速效救心丸:该药属于活血理气药,可以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用于治疗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每日三次含服,每服3~6粒,急性发作可服10~15粒.一般在5分钟内心绞痛得到缓解。

(2)苏合香丸: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

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3)冠心苏合丸:由苏合香、乳香、檀香、青木香、冰片、朱砂、白蜜组成,制成小蜜丸。

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

1次1丸,日服3次,口含或嚼服。

(4)苏冰滴丸:由苏合香脂,冰片组成,口含或吞服,每次2~4粒,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绞痛,治疗胸闷气短等。

(5)冠心二号片: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组成,功用理气活血止痛,有强心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每次服5片,1日2次,该药可较长时间服用,一般没有副作用,不属于速效药物。

中医食疗:1、大蒜粥: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蒜瓣,再将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后,将蒜再放入粥中略煮。

可早晚食用。

2、芹菜红枣汤: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每日2次。

3、木耳烧豆腐:黑木耳15克,豆腐60克,葱、蒜各15克,花椒1克,辣椒3克,菜油适量.将锅烧热,下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豆腐,煮十几分钟,再下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炒匀即成。

中医怎样认识冠心病

中医怎样认识冠心病

中医怎样认识冠心病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如果发生粥样硬化血栓栓量或血管发生痉挛等,管腔会狭窄或者堵塞,血液通过就会受阻,进而使下游的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由此导致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甚至堵塞。

冠心病的症状:胸痛、胸闷、大量出汗、气短恶心或呕吐、头晕乏力、背部颈部一侧或双侧肩疼等。

这种病一般好发于老年人中,但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这种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冠心病可以分为慢性冠脉疾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此,可能有很多人都想知道,冠心病是由什么原因而引起的呢?一旦得了这种病,这种病又有些什么症状呢?一旦得了这种病,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呢?一旦得了这种病,我们又应该怎么去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呢?接下来,笔者就带着这几个问题,一一来为大家解答,请看以下内容:1.冠心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在中医学上,造成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与心、肝、肾、脾诸脏的盛衰有关,可在心气、心阳、心血或肝、肾、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等病理所导致。

在日常生活中,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年龄、遗传、高血压、过度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熬夜等人群,都会诱发冠心病的发生。

1.冠心病有什么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病情的症状都非常相似,如果得了冠心病,表现症状主要有:胸痛、胸闷、头晕乏力、呼吸短促等,冠心病发作时,有时候还会伴随着其他症状的出现,如:牙疼、突然发冷汗、头晕、恶心、呼吸短促加剧等情况的出现,一旦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一定要及时就医确诊,在就诊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如实告知医生病情情况,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定要做好相关病情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

1.冠心病治疗方式一旦检查结果诊断为“冠心病”后,一般采取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要多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多向医护人员了解冠心病有关的知识,在服用药物期间,要避免漏服或多服药物,在服用药物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一定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知识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知识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知识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肌肉血液和氧气的主要血管。

当冠状动脉受到堵塞或收缩时,心脏的供血就会受到限制,导致心肌缺血(供血不足)甚至坏死。

中医药对冠心病的认识在中医药理论中,冠心病被归类为“胸痹”、“心绞痛”等范畴。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内湿气积聚等。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

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活血化淤、消除湿气等方法,达到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减轻心脏负担的目的。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饮食对冠心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患者应遵循“健脾和胃、清肝泻火、活血化淤”的原则,合理搭配食物,减少高脂、高盐、高糖等对心脏健康不利的食物摄入。

推荐的健康饮食习惯包括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中草药作为辅助治疗,如山楂、红豆、金银花等具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的中草药。

2. 中药调理中医药常常采用中成药或方剂来治疗冠心病。

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调节气血、舒经通络、消除湿气等效果。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丹参片、川芎嗪、三七粉等,它们具有活血化淤、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方剂方面,常用的有桃红四物汤、逍遥散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冠心病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遵循合理用药和个体化调理原则。

3.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改善心脏供血情况。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尺泽”等。

针灸可以缓解冠心病患者胸闷、心慌等不适感,并具有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4. 中医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

通过按摩背部、胸部和腹部等特定部位,促进气血循环,舒缓紧张情绪,缓解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推拿按摩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怎样认识冠心病

中医怎样认识冠心病

中医怎样认识冠心病冠心病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其实是西医上的解释,而在中医认为冠心病是属于“心悸”、“胸痹”的范围里。

西医认为冠心病是血管阻塞或者狭窄从而导致供血、供氧不足,引发心肌机能障碍或病变。

而中医则认为这是血郁积在胸,气机郁滞而导致的,中医所说的血瘀和西医里的血管阻塞狭窄是不一样的,而自以为活血化瘀就可以治疗冠心病更是错上加错,中医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方法。

一、中医怎么看待冠心病?中医学对冠心病病因、病机有较多研究与记载,其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范畴。

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证候特征,多伴有短气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

多数患者休息或除去诱因后症状可以缓解。

根据中医病因病理的认识,冠心病大多是由于阴阳寒热失调、气机逆乱,导致了气血淤滞、心脉痹阻、不通而痛。

正如《素问痹论篇》中所说:“心痹者,脉不通”。

该病主要因正气亏虚,年老体衰,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胸阳不振,使心脉痹阻而致。

其中,痰瘀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人体阴阳平衡破坏是发病的主要内因。

在中医治疗方面必须辨证论治,因病治疗。

另外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适当锻炼、注重情绪,患者不应过分悲观。

冠心病其实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只要合理治疗,积极防护,一样可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二、细说冠心病症状1、实证(1)痰浊内阻:阵发胸闷或心前区憋痛,连及肩臂,心悸,心慌,形体肥胖,身重乏力,泛泛欲呕。

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结代或弦滑、滑数。

(2)胸阳痹阻:心胸疼痛颇甚,痛连肩背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每于受寒后诱发,心悸气短。

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或迟或结代。

(3)气机郡滞:胸闷而痛,时时憋气,每因情志变动而诱发。

舌质晦暗,苔薄白,脉弦或结代。

心脉瘀阻:心胸疼痛,似锥如刺,痛有定处。

连及肩背,心悸气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或促、或结、或代。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有哪些?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有哪些?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有哪些 ?冠心病患病率逐年提高,患病群体主要是年龄大于四十岁的中老年人、膳食习惯不良的人、吸烟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等。

冠心病威胁人体健康,病情严重情况下极易致死。

从中医角度来看,冠心病包含于厥心痛、胸痹,患病群体多为老年人。

冠心病治疗的过程中,坚持辨证施治原则,通过中药制剂进行身体调理,实现标本兼治。

那么冠心病诱发原因有哪些?临床表现是怎样的?以及冠心病的药物疗法有哪些,下面从中医层面具体介绍。

从中医角度认识冠心病之所以会发生冠心病,主要病因总结为:气血不足、阴阳亏虚、血液淤塞等。

中医观察这一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气虚、心阳虚损、积痰、胸闷等。

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患有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中医诊治冠心病的过程中,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时出现的概率较高。

由于个体差异显著,所以冠心病临床症状不同,冠心病的病情轻重程度有别。

例如,心阳虚脱症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胸痛剧烈、身体发冷;痰热扰心症临床表现为口苦口干、多痰、胸闷如窒等;寒滞心脉症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苔白、心悸等。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中药治疗期间,做到标本兼治,一般来说,急症治标(驱寒、活血等)、缓征治本(补充阳气、滋阴养血等)。

简言之,标本细分前提下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中药及中成药治疗阶段,遵循补益气血、滋阴补阳等法则,待诱病因素去除后,彻底根治疾病,达到活血化瘀、理气宽胸、清除痰热等效果。

辨证治疗、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药膳治疗、验方具体如下:1.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主要有心阳虚脱、心脉瘀阻、寒滞心脉、心气阴两虚、痰热扰心。

心阳虚脱症治疗时,以回阳固脱为中医治疗目的,中医疗法为人参熟附子、姜枣+桃仁、红花。

心脉瘀阻症疗法为:当归+瓜蒌、九香虫、肉桂等。

寒滞心脉症疗法,即煎制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蜀椒,口服冠心苏合丸。

心气阴两虚症治疗时,人参、枣仁、黄连等。

痰热扰心症治疗时,黄连、半夏、浙贝、胆南星联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

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脑力劳动者多见,对人们健康危害大,为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虚实夹杂的本虚标实证。

临床表现随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论治时视病情变化而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使心胸之阳舒展,血脉运行畅通。

治本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之法;治标则以祛寒、豁痰、活血等法。

总之,要辩虚实、明标本进行补虚或泻实,或标本兼顾,进行辩证分型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该病多为气血不足,阴阳亏虚、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等引起。

临床表现多见不足和虚损的症候。

因此,用中药治疗时多用补益气血,滋阴补阳之类法则治疗。

“扶正祛邪”原则指导下,先切除诱发、加重的因素,根治本身的病患。

祛邪以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通络,理气宽胸,化湿通络,清除痰热为主。

1. 补虚主要是补阴、补阳(补肾)、补气、补血、补肝肾。

2. 活血化瘀有血府逐瘀汤,药物有田七、丹参、红花、川芎等。

3. 温通心阳有附子苡米散,药物有石菖蒲、桂枝、附子、苏子、霍香等。

4. 豁痰通络有栝萎薤白半夏汤等。

药物有橘络、法夏、川贝、苍术等。

5. 理气宽胸有四逆散等,药物有香附、瓜萎、枳壳等。

6. 化湿通络可用平胃散或二陈汤加霍香、佩兰等。

7. 清除痰热,方用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等。

页首真心痛(急性心肌梗塞)辨证论治1.寒滞心脉证:心痛剧烈,胸闷短气,心悸,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紫,舌淡紫,苔白,脉弦紧或沉伏,或结代。

治以温通血脉。

乌头赤石脂丸(《金贵要略》方。

药物组成: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蜀椒)改为煎剂,送服冠心苏合丸。

2.心脉瘀阻证:心痛如刺,剧烈难忍,胸闷心悸,面唇青紫,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或结代。

化瘀宽心。

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方。

组成: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加瓜蒌、三七、水蛭、九香虫、肉桂等。

3.痰热扰心证:胸闷如窒,心痛不休,口苦口干,或体胖痰多而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清热化痰宽胸。

小陷胸汤(《伤寒论》方。

组成:黄连、半夏、瓜蒌)加浙贝、胆南星等。

4.心气阴两虚证:胸闷心痛,短气,神疲乏力,心烦失眠,眩晕,汗出,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促或代。

补益心气、滋补心阴。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方。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加枣仁、枣皮、黄连等。

5.心阳虚脱证:胸痛剧烈,胸闷气短,面色苍灰,焦虑不安,四肢厥冷,冷汗不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苔白滑,脉微细或结代。

回阳固脱。

参附汤(《妇人良方》方。

组成:人参、熟附子、姜、枣)加桃仁、红花等。

页首冠心病的中药治疗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胸痹、心痛和真心痛的范畴。

此类病变常以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等为突出的临床特征。

根据中医病因病理的认识,大多是由于阴阳寒热失调、气机逆乱,导致了气血淤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

正如《素问?痹论篇》中所说:“心痹者脉不通”。

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主要中医病理基础。

历代医家应用活血化淤法治疗胸痹、心痛和真心痛的记载,散见于诸多医籍之中,可谓不胜枚举。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根据临床实践自拟的经验方--愈梗通淤汤,比较具体地体现了活血化淤与祛痰利湿并重的治疗原则,愈梗通淤汤的组成是:生晒参10~15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10克,广藿香12~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6~10克。

该方具有益气活血、清淤抗栓、利湿化浊的功效,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病人,能够促进梗死组织愈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心肌梗死实为心脉痹阻病证,属于内科急重症的范畴。

临床上常表现为气虚、气滞、血淤浊阻、气阴两虚、心阳不振,其证情凶险且错综复杂。

故而在立法处方时应以标本兼治、通补兼施为宜。

因此,需要选用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淤抗栓通脉以及化浊祛湿、通腑降逆的方药。

愈梗通淤汤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基本用方,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加减运用,灵活变通。

方中人参以用生晒参或红参为好,津液亏损者可用西洋参。

有人说“人参专于补气而短于疗疾”,其实不然。

人参为“气中血药”,帅气之力既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

党参虽然也可以用,但因其为平补,而且作用相对缓和,似不能与生晒参等的温补益气之效同日而语。

古称黄芪乃“疮家圣药”,亦可“遂五脏间恶血”。

临床实践表明,黄芪确有补气生肌的功效。

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冠心病病人血虚当补,血滞当通,选用当归正逢其时石丹参补血之力虽稍逊于当归,但通淤之力强于当归。

玄胡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雷公炮炙论》有“心痛欲死,速觅玄胡”之说。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亦证实,川芎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尤佳,玄胡索得此,效用更彰。

心肌梗死时由于气血聚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司,脾失健运,湿浊上泛,阻遏胸阳,故而可见苔腻脉滑,纳呆呕恶、大便干结之症。

痰湿浊阻不除,胸阳之气难以恢复。

观察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人的舌象,大多舌质暗、苔厚腻,甚至出现黑燥苔。

藿香、佩兰合用,有醒脾和胃、避秽利湿的功效,四时均可以用。

陈皮、半夏理气和中,降逆止呕,治疗浊阻效果尤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陈皮可治“途中心痛”之语,张仲景亦有“呕加半夏”之训。

大黄之用,功在祛淤生新。

胃气和顺则五脏也得以安和。

在加减运用愈梗通淤汤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辨证精当,遗方灵活。

凡处于低血压状态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凡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凡出汗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加至30克;凡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可酌情应用四逆汤、柴胡疏肝散;凡心痛剧烈者,可含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克,三七粉3克,冲服;凡大便干结或不畅者,可加桃仁泥10克,火麻仁10克;已畅通者可改用番泻叶10克泡水当茶饮;凡舌暗淤血重者,可加莪术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凡脉结代者,可用复脉汤或保元汤;凡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凡夜卧不安者,可加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

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应注重活血化淤与祛浊利湿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规律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作为病人,也应密切关注自己病症的特点,及时、准确地向医生反映病情变化,以便于医生正确地辨证施治,合理地用药。

页首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1、冠心苏合丸是古方苏合香丸经改制而成的复方丸剂,内含朱砂、苏合香油、冰片、制乳香、檀香、青木香等成分。

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

每次1粒,每日3次,必要时加服1粒。

服药后5~30分钟起作用,持续2~3小时。

2、苏合香丸有芳香开窍、温化痰浊、行气止痛功效,内含苏合香、麝香、冰片、香附、檀香、丁香、沉香、木香、乳香、朱砂、诃子肉、犀角等成分。

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止痛效果明显。

口服蜜丸每次1粒,每日1~2次。

3、丹参片及丹参注射液丹参有活血化淤、养心除烦、镇静安神的功能。

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脉血流的作用。

丹参片1~2片/次,每日3次;丹参注射液肌注每次2~4毫升,每日2次。

静注每日1次,每次4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稀释;静滴每日1次,每次8~1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稀释,10~14天为一个疗程。

4、复方丹参片及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降香。

丹参可活血化淤、行淤通经;降香理可理气开窍,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并有镇痛、安定的作用。

复方丹参片每次2~4片,每日3次;复方丹参注射液肌注每次2毫升,每日1~2次;静滴每日8~16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10~14天为一疗程,也可以2~4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静注。

5、地奥心血康有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心肌缺血、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每次100~200毫克(1~2片),每日3次。

6、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成分组成,经严格的标准生产,每粒滴丸有效活性成分恒定。

它能抑制脂类过氧化、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并清除氧自由基,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

在心肌局部缺血和缺氧的情况下,它能保护心肌细胞、降低心肌新陈代谢损耗,阻止钙进入细胞并提高心肌细胞中钾的含量。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防止血栓形成。

页首冠心病病人不宜长用的中成药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这类药既能缓解心绞痛发作,又无西药硝酸甘油引起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所以有些冠心病人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以为这样能有效地预防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其实,这种作法并不科学。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症的范畴,其病机在于气血淤滞、闭阻胸阳,不通则痛。

而使用冠心苏合丸的目的在于芳香开窍以止痛,复方丹参片则有活血化淤的作用。

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将冠心苏合丸1~2粒放在舌面上含化或咬碎吞咽,在半小时内会出现较好的效果,起效时间虽较硝酸甘油片迟些,但持续作用的时间较长。

如果病人近来心绞痛发作较频繁,也可每日3次连续使用冠心苏合丸或复方丹参片(疗程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这对于控制心绞痛频繁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冠心苏合丸属于急救药物,当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或消失后,则应改用其他药物。

症状较轻的冠心病病人,不宜长期连续服用这些药物。

因为在冠心苏合丸中含有乳香、冰片、檀香、青木香、苏合香油等成分,复方丹参片则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多用、久用会耗伤气血,对病情不利。

冠心苏合丸的药性偏温,属“温开”的芳香开窍药,因此对冠心病病人最为合适。

如属热痹型的病人,则需加服大补阴丸或知柏地黄丸等养阴药,以免出现唇干舌燥、心烦、口渴、喉痛、便秘等症状。

又因方中乳香、苏合香、冰片对人体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冠心病合并食道炎及胃肠病人应慎用。

页首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药膳患者嗜睡乏力、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口干舌燥、气短自汗、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弱。

食疗原则:调补阴阳、益气养血。

药膳举例:芪菇黑鱼片黑鱼1条(约500克),黄芪20克,香菇20克,葱、姜、盐、酱油、料酒、味精、糖少许。

黑鱼去头及内脏等,切成薄片,加盐、葱、姜后上浆;黄芪水煎浓缩成50毫升;香菇泡软略煮。

热锅中加油少许,将黑鱼片在油中煎熟,再加入黄芪浓汁、香菇及糖、葱、姜、盐、酱油、料酒,略煮收汁,起锅时稍加味精,作菜肴食用。

黑鱼味甘性寒、补脾益胃、养心益肾;黄芪补气;香菇补气健脾和胃。

本菜肴功效补气养阴,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各种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出现慢性心衰、下肢浮肿者最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