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辩证施治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病名: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二.中西医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及要点①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②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④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有缺血改变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2.鉴别诊断①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以膻中或左胸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伴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温通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等。
厥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
②胃痛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泛酸唆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及诊疗(下)
中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及诊疗(下)包培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ICU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王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硕士4.寒凝心脉证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心悸,胸闷气短,手足不温,冷汗出,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病机: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细辛、栝楼、薤白、当归、芍药、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备选方: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选乌头赤石脂丸加筚拨、细辛、高良姜。
加减:①胸痛并有瘀血之象加川芎、赤芍、降香、乳香、元胡、筚拨;②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
临证备要:本证当以芳香走窜、温通行气类药物治疗为主。
桂心、吴茱萸、干姜、麝香、细辛、蜀椒、丁香、木香、安息香、苏合香等,此类药物具有辛香走窜之弊,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阳气。
5.气阴两虚证心胸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益身甚,伴倦怠乏力,声低气微,面色苍白,易于汗出,舌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脉细缓或结代。
病机: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加减:①兼气滞血瘀:加川芎、郁金;②兼痰浊:加茯苓、白术、白豆蔻;③兼纳呆、失眠(心脾两虚):加茯苓、茯神、半夏曲、远志、柏子仁、炒枣仁。
备选方:①心脾两虚(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纳呆):养心汤加减茯苓、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当归、川芎;②以心气虚为主者: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或易桂枝)、丹参、当归、淮小麦、大枣。
临证备要: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尚能使冠状动脉和肾动脉扩张。
生脉散有正性肌力的作用。
6.心肾阴虚证心痛憋闷时作,虚烦不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评价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奇偶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0.00%,组间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X2=4.3290,P=0.0374)。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标治本,安全性高,无依赖性,治疗效果显著,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冠心病心绞痛;效果冠心病心绞痛随着现在生活工作压力大、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发病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称胸痹,最早见于《内经》。
本病的临床重视度极高,目前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及外科手术,但西药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毒副作用,介入和手术则是创伤性治疗,并不能彻底治疗。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标本兼治[1]。
现为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的总体效果,特进行本次实验,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研究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奇偶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为12例、8例;患者的年龄45岁至72岁,平均年龄是(52.36±3.11)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为11例、9例;患者的年龄45岁至72岁,平均年龄是(52.41±3.19)岁。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1次/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早晚各1次、硝酸异山梨酯20mg,早晚各1次,心绞痛发作时含化硝酸甘油。
观察组:根据患者临床证型辨证施治:(1)心血瘀阻型患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2)气滞心胸型患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3)痰浊阻塞型患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4)阴寒凝心型患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当归四逆散加减。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采用中医辨证方案治疗临床体会
编辑 : 赵聪 编号 :E B. 1 5 0 1 3 l 1 1 ( 修 回:2 0 1 5 . 0 2 . 2 0 )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5 . 0 9 . 0 2 2
医 药大 学. 2 0 1 4 . [ 4 ] 崔晓蕾, 徐龙炳. 有 限理 性 下 的金 融 创 新 与金 融 监 管 博 弈 分析 [ J ] l 上 海 金
融, 2 0 1 1 , ( 1 ) : 6 1 - 6 4 , 4 1 .
[ 5 ] t 丽, 孙 晓玲 . 银杏 叶滴 丸治疗 冠 心病 不 稳定 型 心绞 痛 6 0 例疗 效观 察 [ J ] . 中医 临床 研 究, 2 0 1 2 , 0 4 ( 5 ) : 7 5 7 6 .
冠 病 合 并 绞 痛 采 用 中 医 辨 证 方 案 治 疗 I 临f 床 体 会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r e a t i n g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t i a t i o n
中医临床研 究 2 0 1 5年第 7 卷 第9 期
. 4 1 .
通 ,最终达 到治疗冠心病 ,缓解心绞痛 的效果【 。 采取参 术冠心方颗粒剂治疗 的乙组 ,其治疗 效果与心绞痛 症状计分情 况等均优于 甲组患者 ,有 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 , 对冠心病稳 定型心绞痛患者予 以参术冠 心方加 以治疗,疗 效确 切 ,且可有 效改善心绞痛症状 ,值得大 力推 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给出一些建议。
一、病因分析与病机判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中医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痰浊、血瘀等。
气滞主要指心脉气滞,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痰浊则是指体内湿热或痰湿内阻,影响血液循环;血瘀则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需要针对这些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二、中医治疗原则1.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原则。
通过调理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延胡索等。
2. 祛痰化湿:湿热和痰湿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治疗侧重于祛除体内的湿热和痰湿,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血液循环阻力。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半夏、陈皮等。
3. 温肾壮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与肾阳不足密切相关。
通过温肾壮阳,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药物有杜仲、肉苁蓉、淫羊藿等。
4. 舒肝安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侧重于舒肝安神,调理心脏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药物有龙胆草、酸枣仁、和田玉等。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1.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闷、呼吸短促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柴胡为主药,能够疏肝和胃气,舒缓心脉气滞。
配合其他药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减轻心绞痛症状。
2.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肉苁蓉、山药等药物为主,能够温肾壮阳,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冠状动脉供血能力。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入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1%;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确切,诊断不同症候进行针对性辨证施治,达到满意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心绞痛;疗效冠心病主要为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症状[1]。
该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我国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传统西医的治疗方法注重治标的模式,治疗效果不够明显,同时副反应较多。
本研究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胸痹心痛病的诊断以及《内科学》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为(62.5±3.4)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3.5±1.1)年,其中轻度心绞痛患者6例,中度心绞痛患者8例,重度心绞痛患者3例;对照组17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为(63.8±3.7)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病程为(4.1±1.3)年;轻度心绞痛患者7例,中度心绞痛患者8例,重度心绞痛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
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诊断标准,是中医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的诊断内容。
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诊断,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型及辨证诊断标准,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中医学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型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型、痰湿阻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火旺型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证型进行介绍。
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情志不畅,气郁化火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为胸闷、疼痛胸部疼痛拘紧,胸部疼痛拘紧,疼痛牵引至左肩臂及双肩背部,有时也伴有胃脘痞闷、呕吐等症状。
2. 痰湿阻滞型痰湿阻滞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浑身沉重,乏力,心悸等症状。
3. 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
4. 阴虚火旺型阴虚火旺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为心烦、口干咽燥、口苦、多梦、失眠等症状。
三、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诊断标准1. 气滞血瘀型的辨证诊断标准1)胸闷、疼痛,疼痛部位拘紧,不适牵引肩臂、颈项;2)脉象沉涩或弦数;3)舌质暗、胖苔紫暗。
2. 痰湿阻滞型的辨证诊断标准1)胸闷憋闷,疼痛沉重;2)乏力;3)脉象滑数;4)舌质胖润、苔腻。
3. 气虚血瘀型的辨证诊断标准1)心悸、气急、胸痛;2)脉象沉细或迟;3)舌质淡、胖嫩、边有瘀点。
4. 阴虚火旺型的辨证诊断标准1)心烦、口干咽燥;2)失眠多梦、秋极;3)脉象细数;4)舌质红绛、裂红无苔。
四、结论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型及辨证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治一直是中医治疗的核心。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效果观察42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进行临床研究,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此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8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为8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搜集相关数据。
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和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以后,患者的康复率达到92.5%,对照组的康复率为67.5%,两组患者病情虽然都有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更加明显,复发概率较低,患者能够正常生活,今后可以将中医辨证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从患者的需求出发,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患者的身体素质,实现有效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为患者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冠心病主要是指脂质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脂质附着在动脉内膜上,其中一些类似粥样的脂质物堆积,并形成白色的斑块,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多,最终导致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心脏缺血,并产生心绞痛症状[1]。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影响较大,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很有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本研究主要是讨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经过统计,男性患者占有90例,平均年龄为65岁;女性患者占有70例,平均年龄66岁。
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患有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上的主要症状集中在心肌缺血、缺氧、窒息等几个方面[2]。
本研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60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主要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西医治疗,经过一定的时间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并且记录相应的数据。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参 考 文 献
[] 1张仲景 《 金匮要略》七版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0 3年 ( 20 [] 2 杨培君 《 实用中医心血 管病诊疗 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0 08 [] 3 史大卓 张昱《 实用 中医 内科病证 结合治疗 》 民卫 生出 版社 人
2 0 0 7
主症 : 胸痛 遇寒则加剧 , 形寒肢 冷 , 面色苍 白 , 心悸气 短, 舌淡紫 , 白润 , 苔 脉沉紧 。 治 法 : 温 散寒 , 痹通 阳 辛 开
症状 的分析研究 , 把冠心病心绞痛归为 5种病症 , 并从本文就我个人 所具有 的中医学知识 , 对冠心病 心绞 痛不同病症 的中医 辩证治疗发展方案做出以下总结。 【 关键词 】 冠心病 心绞痛 ; 胸痛 ; 中医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施治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施治摘要:运用中医理论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了辨证施治,探讨了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冠心病心绞痛(AP)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性缺血与缺氧,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发病时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应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
”1 病因病机从中医学理论上讲,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年老体衰均为胸痹心痛形成的病因。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虚则为阴阳气血亏虚、心脉失养,实则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阻滞心脉。
本病病位虽然在心,但其病因病机与肺、脾、肝、肾的盛衰关系密切。
如《血证论》中说:“水病则累血,血病则累气”,在五脏病变时所产生的瘀血、痰浊、气结、寒凝等病理产物,又可相互影响,成为诱发本病的内在因素,使心脉痹阻加重,表现为各种心绞痛症状。
2 辨证论治本病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
在辩证论治时,要将辩病与辩证相结合,进行辩证分析,以确定虚实,分清标本。
标实应区别血瘀、气滞、寒凝、痰浊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脏腑阴阳的偏重。
笔者依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将AP患者分为如下八证。
2.1 心气不足因心气不足,血运不利,血滞心脉,故心胸隐痛阵阵、心悸、胸闷气短、神疲懒言、乏力自汗、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边有齿印、脉虚细弱。
治宜益气养心。
方用保元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2 肝肾阴虚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肝阴不足,风阳上扰;肾水不足,心火失济,不能上济于心,故见胸闷心痛、心悸不宁、头晕耳鸣、心烦失眠、面部烘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024年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范文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篇一一、引言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中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独特优势。
本文旨在系统整理古今中医文献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理论体系及临床实践,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二、冠心病心绞痛古代中医文献概述古代中医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多被归为“胸痹”、“心痛”等范畴。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胸痹的描述,认为其病因多为气血不和、经络阻滞。
随后的医家如张仲景、孙思邈等人在其著作中也对胸痹心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以调和气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其中以中药治疗为主。
三、冠心病心绞痛现代中医文献分析现代中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更加深入,不仅继承了古代医家的理论体系,还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
现代医家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与气血亏虚、痰瘀互阻、寒凝心脉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其中以中药治疗为主。
在中药方面,医家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阴等作用的中草药。
四、古今中医文献中治疗方法与理论的比较研究古今中医文献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有一定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医家主要从气血、经络等方面进行论治,强调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而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对病因病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出了更多的治疗方法。
在药物选择上,古今医家均强调辨证施治,但现代医家更注重药物的剂量和配伍,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
此外,现代医家还注重患者的心理调护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认为这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环节。
五、结论通过对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进展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进展[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管腔狭窄或者堵塞问题,或者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从而使得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从而导致的心脏病。
其中心绞痛作为冠心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暂时缺血和缺氧问题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近些年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概率逐年增高,对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加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具有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进展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其中诊断标准为气滞、血瘀、痰浊,其中出现这一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存在肺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等问题,属于一种虚标实证[1]。
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因为气血不畅从而导致患者的心脉痹阻,使患者出现心绞痛问题[2]。
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理论作为基础,同时采用活血化瘀作为基本的治疗方法,从而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3]。
一、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的研究中,其中发病原因与患者的身体因素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患者年老体弱,饮食不当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都会导致这一疾病发病概率增加[4]。
通常会由于患者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以及暴食、悲伤过度、酗酒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病,其中发病部位主要在于患者心脏,但是这一疾病与患者的肝、脾、肾、肺脏等功能失调有着重要联系,其中这一疾病属于虚标实证,其中虚症主要以患者肺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作为主要[5],同时标实主要是指患者存在痰浊、血瘀、气滞、寒凝导致患者心脉阻滞为主,患者因为心脉不通以及心脉失荣导致出现胸部疼痛症状,其中在发病过程中冠心病心绞痛拥有着虚实夹杂的特点,在发病过程中或者患者以实证为主,或者以虚证为主,同时也存在虚实并重的问题[6]。
二、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在进行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其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进行综合考虑[7],目前在我国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宣痹通阳法以及阳理气化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8]。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孙洪英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孙洪英摘要】目的:探讨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共20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共20例,其中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出现2例腹泻,1例烧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冠心病;心绞痛【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217-01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主要为脂质代谢异常使血液中脂质附着在动脉内膜上,形成白色斑块,随着斑块不断增加,堵塞动脉腔,使动脉变窄从而出现心绞痛[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西医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易复发,治疗不够彻底;近年来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经临床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恶性肿瘤等患者。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59.2±3.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2±1.3)年;合并症:高血压患者有7例,糖尿病患者有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4例,脑梗死患者有2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3~74岁,平均(59.7±3.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4.1±1.1)年;合并症:高血压患者有8例,糖尿病患者有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3例,脑梗死患者有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体会
搏间歇或不齐的现 象。在症候 方面 《 灵枢 ・ 厥病 篇》 明确
指出 :“ 真心痛 ,手足青至节 ,心痛甚 ,旦 发夕死 ,夕 发旦 死” 、“ 厥心 痛 ,痛如锥针刺 其心 ,心痛甚 者 ” 、“厥 心痛 ,
夹杂之象 。①如寒 凝心 脉 ,表现为 寒凝气 滞血瘀 者用 乌头 赤石脂丸 ,又可见 阳虚感 寒或寒 伤 阳气 ,用 当归 四逆 汤合 肾气丸。②气滞心胸可兼见气郁 化火者用丹 栀逍遥散加 味 , 脾 胃气滞者 用 逍遥 散合 丹参 饮 。③ 痰 浊 闭阻 ,可 见 化热 、
冠心病心绞痛 多因正气亏虚 ,以及 痰浊 、瘀血 、气 滞 、
寒凝而引起心脉 痹阻 不畅 ,临 床 以膻 中及 左胸 部突发 性憋 闷 、疼痛为主症 的一种病证 。 中医 多属于 “ 胸痹 ” 、“ 真心 痛”、“ 厥 心痛” 的范畴 , 《 素问 ・ 痹 论》 曾指 出 : “ 心痹
1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急性发作期 ,寒凝心脉者 ,治 以祛寒活血 ,宣 阳通痹 , 用 当归 四逆 汤加 减 ;气滞心 胸者 ,治 以疏调 气机 ,和血舒
脉 ,用柴胡舒肝 散加 减 ;痰浊 闭阻 者 ,治 以通 阳泄浊 ,豁
痰开结 ,用栝 蒌薤 白半 夏汤 加味 ;瘀血 痹阻 者 ,治 以活血 化瘀 ,通脉止痛 ,用 血府逐 瘀汤 加减 。缓解 期多 表现 为本
经 验 交 流
Ex p e i r e n c e Co mmu n i c a t e
中 国 民族 民间 医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1 51・
中医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给予中医辩证论治分型,现对不同分型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63例冠心病心绞痛者治愈率为73.02%,总有效率为92.06%;其中以心血瘀阻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最高为80%和100%,其次为痰浊壅阻型71.43%和92.86%;阴寒凝滞型75.0%和91.67%;气虚血瘀型66.67%和83.33%;心肾两虚型最低为60.0%和80.0%。
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辩证论治,对临床症状给予辩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分型;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属于“胸痹”、“心痛”等病的范畴。
中医学由以前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阴寒为标的辨证,也向多方位发展:从“瘀”论治,从络从风论治[1]。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和实验研究皆证明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等作用。
现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6.5±2.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4年,平均病程5.5±0.5年;所有患者均有心电图ST及T波改变,临床表现:心绞痛24例,心胸窒闷气短39例。
高脂血压症28例,高血压21例,脑血栓后遗症8例,高黏血症6例。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型,心血瘀阻型20例、痰浊壅阻型 14例、阴寒凝滞型12例、气虚血瘀型12例、心肾两虚型5例。
1.2 方法心血瘀阻型 20例,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及诊疗(上)
中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及诊疗(上)包培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ICU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按其症状表现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其发生与年老体衰、肾气不足、膏粱厚味、损伤脾肾、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思虑劳倦,伤之心脾及气候等因素有关。
发病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以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为主,标实则以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为主。
其基本病机则是心脉痹阻。
心主血脉,若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进而导致心阳不足,清阳失展,血气阻滞,不通则痛,则出现心脉痹阻,症见胸痹心痛。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则痰浊内生,痹阻心脉而胸痛。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心失滋养,心火上炎,心肾不交,从而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症状。
肾阳不足,胸阳不振,阴寒痰浊乘袭于阳位,阻滞心脉而作心痛,因此冠心病是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为本,以气滞,血瘀,痰浊和寒凝等有形之邪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
一、临床诊断(一)诊断要点1.主症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引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
胸闷胸痛一般持续3~5min,很少超过15min即可缓解。
严重者可见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2.兼症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3.年龄多见于中年以上。
4.诱因劳累过度、抑郁恼怒、饮酒饱食、受寒等。
(二)病证鉴别1.悬饮相同点:二者均有胸痛。
胸痹: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分析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析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71例。
对照组采取西医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6%,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治疗更具针对性,临床应用准确、安全、有效、疗效佳,值得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发生急剧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此病对人体具有较大影响[1]。
中医是中华上千年的文化精髓,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除根、不易复发的优点,对于该病的中医治疗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进行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对治愈有效率、心肌耗氧量和心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71例。
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6.1±3.2)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5.3±4.6)岁。
观察组心肾阴虚者19例:胸闷,过劳则重,多汗,夜寐不安,常伴有耳鸣头晕,腰酸腿软,舌红有紫斑,脉冲细数;心血瘀梗19例:胸部有绞痛感且入夜加重,气短且喘,舌质暗红且有瘀斑,苔白,脉沉;阳气虚弱18例:胸闷气短,畏寒多汗,面黄唇紫,舌白,脉微且细;气阴两虚15例:隐有胸闷刺痛感且时有时无,头晕目眩,倦怠懒言,面黄且劳则重,舌红有齿痕,脉细。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64%);有效7例(28%);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9例(36%);有效10例(40%);无效6例(24%);总有效率7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1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2例头痛,2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冠心病心绞痛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患者主要变形为胸闷胸痛,胸痛彻背,心慌气短等症状[1],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发病,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有针对性和优越性。
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试验对象,患者正在主要有胸闷、胀痛、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经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
患者对本试验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8~72岁,平均(58.7±3.6)岁;病程3~12年,平均(6.7±1.8)年;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5岁,平均(59.2±3.4)岁;病程1~11年,平均(6.5±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比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理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辩证施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使动脉狭窄、阻塞、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发生于四十岁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是以脑力劳动者为多。
近二十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了1~3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年龄提早了5~10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五类,本文章主要介绍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论点。
冠心病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没有此病名,但却有很多相关记载。
冠心病、心绞痛《内经》中所论之“。
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及《金匾要略》中所称之“胸痹心痛”相似,由此可将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于“胸痹;心痛”等病症的范围。
病因: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特别是老年体虚,中年劳累过度,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更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根据目前发病的年龄、职业、以及临床症状分析主要以饮食不当最为关键。
1、饮食不当过食肥甘生冷,饮酒过量,脾胃受损,运化失健,家湿生痰,上犯心胸,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发为心痛。
2、病机,脏气亏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本病多在心气、心阳、心阴、心血不足的基础上发生,如心阳不足,阴寒痰浊内聚,痹阻心脉血瘀气滞,而发生本病。
本病亦与肝、肾、脾功能亏损有关,如肝肾不足,心脉失养,痹阻不畅,脾胃损伤,气血不足,或聚湿生痰,痰阻心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3、病理因素主要为阴寒、痰浊、血瘀、气滞,阴寒、痰浊均可阻滞心阳,致心之阳气不得舒展而发病。
气滞络痹,血郁成瘀,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致心脉不通,气血不行而发病,如本病久发,寒凝痰阻,气滞血瘀,心脉痹阻,终致阻寒、痰浊、血瘀、气滞交互为患而致病。
4、辩证实治: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加以分析其治法应依据活血行瘀,理气止痛,豁痰开结,宣痹通阳为主要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