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冠心病

合集下载

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型冠心病,是指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其症状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

疾病简述
1. 诱因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2. 症状特点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等锐性痛,有时仅觉胸闷不适。

部位主要在胸骨后部,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至颈、咽、下颌部。

疼痛出现后一般逐渐加重,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舌下含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缓解。

3.
随访要点
生活事项(饮食活动等)
预防
特别提示。

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标题: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引言:稳定性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对于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治疗、指南一、诊断标准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检查结果。

一般来说,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

此外,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以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二、治疗方法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方法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该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应的检查也是预防措施的重要一环。

四、管理建议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医院和医生应该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等。

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例如,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因胸痛、胸闷等症状就诊,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狭窄。

经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效果良好。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和特殊检查等方面。

以下是这些方面的详细介绍。

1.临床表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持续时间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而且可能不典型,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电图,我们可以了解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检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

在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倒置、心律失常等。

这些改变可能在症状出现时记录到,也可能在静息状态下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冠心病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心肌损伤程度。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血液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等。

血液检查中,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肌酶等可能升高,而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到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运动异常。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影象学检查影象学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CT等。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分布情况,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而CT可以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和斑块情况,对于预测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他影象学检查方法也在冠心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特殊检查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冠心病。

运动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运动测试来观察心肌缺血的表现。

药物试验也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给患者注射药物来观察心肌血流情况,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冠心病的定义

冠心病的定义

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指的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心肌功能异常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冠心病可以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类型。

1.稳定型冠心病:稳定型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通常在运动、情绪激动或进食后出现。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压迫性的胸痛,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出汗和恶心等症状。

2.不稳定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发生急剧变化,心绞痛发作频繁和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通常比稳定型冠心病更剧烈,发作持续时间更长,而且不易被药物缓解。

3.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遗传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的形成,从而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4.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液检查和介入性检查等多个方面。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绞痛发作的特征和相关的症状。

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特征改变。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心肌酶的升高程度,进一步确认心肌损伤的程度。

介入性检查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等,以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5.冠心病的治疗:冠心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轻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或搭建冠状动脉旁路,增加心肌的供血量。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记录、血液检查报告和治疗方案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心绞痛等症状。

2.心绞痛: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通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出现。

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

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

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稳定型冠心病,也称为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

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胸痛和其他症状。

本文将探讨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稳定型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手段,主要通过药物作用来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常用的药物包括:(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症状。

(3)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4)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也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生活方式改变是稳定型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包括饮食调整、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

饮食方面应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肌缺血。

对于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无法控制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球囊或支架放置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处,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通过移植血管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段,为心肌提供新的血液供应。

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病情恶化。

稳定型冠心病(也称为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胸痛,通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以下是稳定型冠心病临床路径的概述。

症状识别:稳定型心绞痛通常表现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的胸痛,可伴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痛通常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给出一些建议。

一、病因分析与病机判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中医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痰浊、血瘀等。

气滞主要指心脉气滞,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痰浊则是指体内湿热或痰湿内阻,影响血液循环;血瘀则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需要针对这些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二、中医治疗原则1.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原则。

通过调理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延胡索等。

2. 祛痰化湿:湿热和痰湿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治疗侧重于祛除体内的湿热和痰湿,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血液循环阻力。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半夏、陈皮等。

3. 温肾壮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与肾阳不足密切相关。

通过温肾壮阳,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药物有杜仲、肉苁蓉、淫羊藿等。

4. 舒肝安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侧重于舒肝安神,调理心脏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药物有龙胆草、酸枣仁、和田玉等。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1.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闷、呼吸短促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柴胡为主药,能够疏肝和胃气,舒缓心脉气滞。

配合其他药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减轻心绞痛症状。

2.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肉苁蓉、山药等药物为主,能够温肾壮阳,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冠状动脉供血能力。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合并抑郁焦虑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及转诊建议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合并抑郁焦虑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及转诊建议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合并抑郁焦虑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及转诊建议SCAD诊断标准注:SCAD稳定性冠心病,CCTA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BNPB型利钠肽SCAD合并抑郁、焦虑筛查与诊断1、SCAD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表现:SCAD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临床上除表现出SCAD相关症状外,同时合并抑郁、焦虑的症状。

SCAD的相关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喘憋、心悸、恶心、出汗、发抖等。

抑郁的临床表现以心情低落为主,其他表现还包括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失眠、食欲下降和自杀观念,并有其他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异常。

焦虑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过分担心、害怕、烦躁、坐立不安、失眠、颤抖、身体发紧僵硬等情感行为症状,惊恐发作是急性焦虑发作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濒死感、四肢发麻、呼吸困难等症状。

2、其他相关病史:询问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抑郁和焦虑等病史,以及家族心血管疾病病史和家族抑郁、焦虑病史也有助于此类患者的识别。

3、体征:SCAD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情绪激动时可出现第1、2心音同时增强,胸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发冷、出汗,还有可能出现一过性第3、4心音和二尖瓣关闭不全。

4、辅助检查: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如心脏标志物、凝血指标(D-二聚体等)、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

患者近期如有胸痛或心脏不适症状,和/或上述指标有异常,建议进一步于上级医院就诊,进行以下检查一一24h动态心电图、胸部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核素显像及核素负荷试验等,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

5、心理问题的初筛与评估:可采用“三问法”对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初筛。

3个问题分别为“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心理状态或需要用药?”“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原因?”。

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

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

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摘要以运动康复治疗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对稳定性冠心病疗效确切,目前已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在临床实践中正逐渐推广和普及。

近年来国内外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和护理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康复师护理联盟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本共识,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和护理实践的快速规范发展。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1]。

研究显示,心脏康复(cardiacrehabilitation,CR同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率,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全因病死率降低8%~37%,心血管病死率降低7%~38%[2];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指出基于运动的康复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全因病死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运动康复可使不良事件减少20%~30%[3]z有效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CR 已被中华医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ESC等多个权威学会纳入临床指南,推荐应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康复(A类证据/1级推荐)[4,5]。

稳定性冠心病(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 z SCAD)包括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是冠心病康复治疗和护理实践的重要阶段[6]。

本共识对稳定性冠心病在心脏康复评估、运动危险分层、运动处方、物理治疗与护理实践等核心环节明确流程和方法要点,通过康复团队合作,致力于推动稳定性冠心病在住院期、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过程中,高质量实施康复治疗和护理,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状态,同时强调SCAD的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康复治疗师及护理人员提供实践操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冠心病的病理诊断与分型

冠心病的病理诊断与分型

冠心病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冠状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血管腔狭窄。

准确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冠心病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展开探讨。

一、病理诊断在病理学检查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冠心病的病理诊断。

1.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冠心病病理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心脏冠状动脉取材,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脉壁的结构变化,可以明确冠心病的存在与程度。

其中,冠状动脉内膜增厚、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以及血管壁斑块形成是典型的病理特征。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特定抗体与组织中靶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显示出分子的分布与表达情况的方法。

在冠心病的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斑块,并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与易碎性。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变化,来了解冠心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预后因素。

例如,检测一氧化氮合酶等基因表达的变化,可以判断冠心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二、病理分型根据冠心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1. 稳定型冠心病(SAP)稳定型冠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供血不足,表现为心绞痛发作。

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将稳定型冠心病进一步分为单纯性斑块狭窄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2. 不稳定型冠心病(UAP)不稳定型冠心病是一种进展迅速且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类型。

其特点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易破裂并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阻塞。

根据病变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不稳定型冠心病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不稳定型。

3. 冠心病并发症冠心病还可以伴随多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衰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总结:冠心病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一、疾病概述稳定性冠心病包括3种情况: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的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缺氧临床综合征。

缺血性心肌病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通常无症状,表现为长期、静止、无典型缺血症状的状态[1]。

二、药物治疗原则[1, 2, 3, 4, 5, 6]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有两个目的,即缓解症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

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药物包括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和改善预后的药物。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目前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3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

缓解症状与改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有两方面的作用。

(二)改善预后的药物此类药物可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预防心肌梗死、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稳定性冠心病治疗药物的用药指征和推荐药物见表1[1, 2, 3, 4, 5, 6]。

三、治疗药物[1, 2, 3, 4, 5, 6](一)硝酸甘油1. 药品分类:硝酸酯类。

2. 用药目的: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

3. 禁忌证:禁用于心肌梗死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者;对硝酸甘油过敏者。

4. 不良反应:头痛、眩晕、虚弱、心悸、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口干、恶心、呕吐、虚弱、出汗、苍白、虚脱、晕厥、面红、心动过缓、心绞痛加重、药疹、剥脱性皮炎等。

who冠心病分型新标准

who冠心病分型新标准

who冠心病分型新标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冠心病的分型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目前最新的冠心病分型标准是由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一新标准。

WHO冠心病分型新标准根据病因、病和病理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等因素对冠心病进行分类。

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新标准进行阐述。

首先是病因方面的分类。

冠心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冠心病,其中又分为动脉硬化型和非动脉硬化型。

继发性冠心病则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冠心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其次是病和病理机制方面的分类。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类型,可以将冠心病分为以下几类:单纯型、多支病变型和主干病变型。

单纯型是指冠状动脉只存在一支病变的情况,比较容易处理。

多支病变型是指冠状动脉同时存在多支病变的情况,治疗上需要更加综合考虑。

主干病变型是指冠状动脉主干存在病变的情况,治疗上需要特别注意。

最后是临床表现方面的分类。

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特征,可以将冠心病分为以下几类: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稳定型冠心病是指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相对较稳定,一般可以通过休息或药物缓解。

不稳定型冠心病则是指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不稳定,可能出现运动耐力下降、突发胸痛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综合以上的分类,冠心病的新标准如下所示:I类:原发性冠心病a.动脉硬化型b.非动脉硬化型II类:继发性冠心病a.高血压性b.糖尿病性c.风湿性d.其他继发性因素III类:冠状动脉病变类型a.单纯型b.多支病变型c.主干病变型IV类:临床表现a.稳定型b.不稳定型通过这样的分型,临床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分类冠心病患者,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该分型标准也为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了统一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

总之,WHO冠心病分型新标准通过考虑病因、病和病理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等因素,为冠心病的分类提供了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指导。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药物治疗 SCA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有两个目的,即缓解症状及预防心 血管事件。 (一)缓解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目前缓解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三类:β受体阻滞 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 CCB)。缓解症状与改 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 中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有两方面的作用。 1.β受体阻滞剂:只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SCAD 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 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 耗氧量,还可通过延长舒张期以增加缺血心肌灌注,因而可 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运动耐量。目前更倾向于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应用β受体阻 滞剂治疗期间心率宜控制在55~60次/min。β受体阻滞剂常用 药物剂量见表11。
七、超声检查
静息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帮助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部分SCAD患 者左心功能正常,但可见局部心室壁活动异常,这种情况提示 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大。经胸超声心动图还有助于排除其他结 构性心脏疾病,如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另外,颈动脉超 声检查若发现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增加和/或存在粥样斑块,也提示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增加。



运动或药物负荷影像学检查的推荐详见表5。
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CTA)有较高的阴 性预测价值,敏感度为95%~99%。若冠状动 脉CTA未见狭窄病变,一般可不进行有创性检 查。对于PTP 为中低度(15%~65%)的疑诊 SCAD者,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较大。冠 状动脉CTA的特异性较低,为64%~83%。随 着PTP的增加(尤其是年龄的增加),钙化越 来越常见,而钙化会显著影响CTA对狭窄程度 的判断,可能高估狭窄程度。因此,CTA对此 类患者仅能作为参考。对CTA的推荐详见表6 。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重磅发布。

距《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已过11个年头,这十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由急转慢,心血管疾病被更早的诊断和治疗。

这十年来,新医疗药物、器械和检查设备的不断涌现,新的医疗理念和观点不断形成,新指南也应运而生。

本指南所指的稳定性冠心病包括了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从诊断、评估、治疗和危险因素管理全面提供临床循证依据。

SCAD的诊断方法临床中我们常被问到的是“大夫我到底是不是冠心病”,心内科医生都会以是否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来初步诊断(表1)。

一直以来症状是冠心病诊断的首要因素,但大家对症状的判断大多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本指南中创新提出验前概率(PTP),量化评估罹患SCAD的临床可能性。

在了解患者病史后,结合其胸痛性质、年龄和性别三大要素,得出SCAD的PTP(表2)。

表1胸痛的传统临床分类表2?有稳定性胸痛症状患者的临床验前概率(PTP,%)注:浅蓝色区域为PTP<15%(低概率),深蓝色区域为15%≤PTP ≤65%(中低概率),浅棕色区域为65%<PTP≤85%(中高概率),深棕色区域为PTP>85%(高概率)。

PTP验前概率的临床可操作性强,它不仅统一规范我们对SCAD的症状判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合理的SCAD的诊断路径。

LVEF<50%并且胸痛典型者,建议直接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行血运重建。

LVEF≥50%者,可根据PTP决定后续诊断路径:(1)PTP<15%(低概率):基本可除外心绞痛。

(2)15%≤PTP≤65%(中低概率):建议行运动负荷心电图作为初步检查。

若诊疗条件允许进行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则优先选择后者。

(3)66%≤PTP≤85%(中高概率):建议行无创性影像学检查以确诊SCAD。

冠心病的概述

冠心病的概述

冠心病的概述1. 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管壁的粥样斑块(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完全阻断,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

2. 冠心病的主要类型冠心病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三种类型。

1.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主要症状是胸部不适、疼痛,多发生在激动、劳动或寒冷等诱因下,通常可以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

2.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更加突然、频繁,且疼痛程度更严重。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可能预示着心肌梗死的风险。

3.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也被称为心脏病发作,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的表现之一。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所致。

其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3. 冠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机制。

1.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变,通常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胆固醇和脂肪等物质在血管壁中沉积,形成粥样斑块。

2.血栓形成也是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粥样斑块破裂或破裂处发生血小板聚集时,会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或部分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3.冠心病的发病还与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炎症在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进展。

4.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范本:一、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的狭窄、阻塞引起,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

本文档旨在提供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或缺血性心脏病的总称。

冠脉狭窄程度大于50%且存在临床症状时,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依据。

三、冠心病的分类1.稳定型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痛或不适感,持续时间少于20分钟,通常与体力活动有关,但休息或药物治疗后可缓解。

2.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胸痛或不适感,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在休息时发生,与体力活动关系不大,不能通过药物缓解。

3.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胸部剧烈疼痛,可以向左肩、左臂、下颌或上腹放射,伴有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冠心病的诊断要点1.病史:患者应详细询问疼痛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诱因等。

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杂音等方面的检查。

3.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如ST段抬高、T 波倒置等。

4.心肌酶谱: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等指标升高。

5.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可以观察到冠心病的损伤程度和位置。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冠状动脉内腔狭窄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2.临床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疼痛等症状。

3.ST段抬高:指心电图中ST段比基线高出0.1mV以上。

4.T波倒置:指心电图中T波向下偏移。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心电图示例、影像学检查结果示例等。

七、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根据本文档中的定义给出解释。

2.心肌梗死:指心脏肌肉血液供应受到阻塞,导致心肌损伤的情况。

3.冠状动脉造影:一种通过X射线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位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冠心病的不同类型和分类标准

冠心病的不同类型和分类标准

冠心病的不同类型和分类标准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冠心病的类型和分类标准对于临床诊治、预防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不同类型和分类标准,以提供更好的认识和了解。

一、稳定型冠心病稳定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表现为心绞痛发作的缺血症状。

主要特点包括:1. 稳定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闷、胸痛、喘息感等短暂发作,通常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出现,休息或患者停止活动后逐渐缓解。

2. 心电图改变:静息心电图可能正常,劳累心电图会出现缺血性改变,如ST段压低、倒置或T波倒置等。

3. 运动试验阳性:心绞痛发作可通过运动试验诱发,如负荷增加时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

4. 血液检查:血清心肌酶谱正常。

5. 有稳定的冠状动脉病变:经冠脉造影显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二、不稳定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冠心病是稳定型冠心病进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以胸痛不稳定或心肌缺血急性发作为主要特征,提示存在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斑块。

主要特点包括:1. 不稳定的胸痛:胸痛出现频率增加、发作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或静息胸痛新发。

2. 高危因素:此类患者存在缺血性心肌病变、病情不稳定,易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

3. 心电图改变:可能出现ST段压低、倒置、T波倒置或ST段抬高等缺血性改变。

4. 血液检查:心肌酶谱可因心肌损伤而升高。

5. 心肌缺血: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显示存在心肌缺血区域。

三、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冠脉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的高度加重,最终引发心肌坏死的严重后果。

主要特点包括:1. 剧烈胸痛:呈持续性胸痛,可以向上颌部、左上肢或肩胛区辐射,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

2. 心电图改变:表现为ST段抬高、胸导联T波高耸、Q波出现等明显缺血性改变。

3. 血液检查: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MB等。

4. 心肌损伤区域:心肌显像检查显示存在心肌梗死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Eng J Med 2009;360:961–972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稳定型冠心病 的治疗策略及比较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SCAD的病理基础
冠状动脉的固定性阻塞病变(解剖改变)
左主干狭窄大于50% 一支或多支冠脉主要血管狭窄大于70%
微血管功能不全及冠脉痉挛(功能异常)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推荐 低剂量阿司匹林适用于每个SCAD患者 氯吡格雷适用于无法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 他汀适用于每个SCAD患者 如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心衰或糖尿病同时建议使用ACEI或 ARB
级别 I I I I
水平 A B A A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CAD的药物治疗策略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小结 part I
再血管化治疗VS优化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后患者:再血管化减少死亡率、心梗
左室功能不全:再血管化改善患者生存率
多支病变及大面积缺血:再血管化显示出优越性
左主干病变:再血管化治疗无可争议的优势
低危SCAD患者:除减轻症状并无改善预后作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小结 part II
稳定性冠心病传统诊断标准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危险度分层
分层依据:
临床危险评估
心脏收缩功能
对负荷试验反应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危险评估
临床症状、体征 既往病史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 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吸烟) 实验室检查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再血管化治疗(PCI)
• DAPT及支架(Part 1)
推荐 无长时间DAPT禁忌症者推荐使用DES 级别 I I I IIa IIa 水平 A B A C C
阿司匹林适用于择期PCI患者
氯吡格雷适用于择期PCI患者
持续氯吡格雷服用但仍发生支架内血栓者推荐换用用普拉 格雷或替格瑞洛
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CAD的临床表现
劳力性胸痛
心外膜血管固定性狭窄
微血管功能不全
血管收缩所致非固定性狭窄
上述各样因素的混杂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静息性胸痛
血管痉挛(或性) 局部的心外膜血管 弥漫的心外膜血管 微血管 上述因素的混杂
无临床症状 缺血性心肌病改变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JAMA 2007;297:1985–1991
Unknown
• 十年随访结果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JAMA 2007;297:1985–1991
Unknown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JAMA 2007;297:1985–1991
DANAMI研究
Conservative Group (n=505), n (%) Male History Angina pectoris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Smoking Employ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terior Q wave Inferior Q wave Anterior non–Q wave Inferior non–Q wave Undetermined Type of inducible ischemia 418 (83)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n=503), n (%) 413 (82)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第一医院
• 血脂控制:LDL-C <1.8 mmol/L (,70 mg/dL) 或 LDL-C至少降低50%基础值
冠脉解剖结构未知前提下不推荐预先使用氯吡格雷 择期PCI前后不推荐根据常规的血小板功能监测调整抗血 小板药物治疗 低危择期PCI患者不推荐使用普拉格雷及替格瑞洛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FFR、IVUS及OCT
推荐 FFR推荐适用于无缺血客观证据但可能会影响冠脉血 流的病变 FFR<0.8的狭窄病变在有缺血症状及心肌负荷试验阳 性患者中推荐再血管化治疗 IVUS及OCT可考虑用于鉴定斑块的特性 IVUS及OCT可考虑用于改善支架的释放 中度狭窄病变无缺血的客观依据或无FFR<0.80者不应 考虑再血管化治疗 级别 I I IIb IIb III 水平 A B B B B
• MASS II研究 • SYNTAX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MASS II研究
• 多支病变患者
Circulation 2010; 122:949–95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YNTAX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 Eng J Med 2009;360:961–97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推荐
推荐使用短效硝酸酯类 一线用药:β-RB和/或CCB控制心率及改善症状 二线用药:长效硝酸酯类/依乏布雷定/尼卡地尔/雷诺嗪依 据血压、心率及耐受程度 曲美他嗪可作为二线用药 根据病情,特定患者二线用药可升级为一线用药 无症状患者伴大面积心肌缺血(>10%)应考虑β-RB
CASS的注册研究结果(P<0.001)
冠脉造影结果 正常 单支病变 双支病变 三支病变 12年存活率 91% 74% 59% 5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治疗策略
非侵入性治疗策略
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
再血管化治疗策略
冠脉PCI治疗
CABG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 改善饮食习惯 运动:中-高强度锻炼3次/周,30min/次 性生活前预防性应用硝酸甘油(NYHA II-III) 体重控制
A (angina+ ischemia)
B (angina only) C (silent ischemia)
139 (28)
79 (16) 287 (57)
143 (28)
80 (16) 280 (5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Circulation 1997;96:748–755
P=0.45
P=0.0038
P<.00001
P<.0000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Circulation 1997;96:748–755
左室功能不全
CASS注册研究
STICH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TICH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 Eng J Med 2011;364:1607–161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再血管化治疗VS优化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后患者 左室功能不全 多支病变及大面积缺血 左主干病变 低危SCAD患者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心肌梗死后患者
SWISSI II研究
DANAMI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SWISSI II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DAPT及支架(Part 2)
推荐 对于某些高危的择期PCI患者(如左主干、支架内血栓史 或2DM)可考虑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 级别 IIb IIb III III III 水平 C C A A C
若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型检测的结果会导致治疗方案的 明显改变,对于某些特定或高危患者(如高危出血、依从 性差或既往支架血栓)可考虑使用
低危SCAD患者
COURAGE研究
BARI-2D研究
FAME-2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COURAGE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Eng JMed 2007;356:1503–151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Eng JMed 2007;356:1503–151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运动负荷心电图
危险组(评分) 低危(≥+5) 中危(-10~+4) 高危(<-11) 总百分数(%) 62 34 4 4年存活率(%) 平均年死亡率(%) 99 95 79 0.25 1.25 5.0
负荷影像检查(负荷核素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冠状动脉造影客观的评估窄的部位、范围和严 重程度
血压控制:推荐<130–139/80–85 mmHg,糖
尿病推荐<140/85 mmHg
• 血糖控制:HbA1c~7.0% generally ,6.5%–
6.9% on an individual basis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药物治疗
改善患者症状药物
硝酸酯制剂 钙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
• PCI VS OMT改善SCAD患者症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 Engl J Med. 2008 Aug 14;359(7):677-87
BARI-2D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N Eng J Med 2009;360:2503–2515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