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珍珠鸟》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珍珠鸟》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珍珠鸟》教案(集
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诗词《珍珠鸟》的作者、内容及寓意。

•正确朗读、理解诗词《珍珠鸟》。

•能够感悟诗词传达的意境和美感。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领悟诗词《珍珠鸟》的意境和美感。

•正确朗读《珍珠鸟》并理解其内涵。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及意境。

四、教学准备
•音响设备
•诗词《珍珠鸟》的课件或板书
•与《珍珠鸟》相关的图片或素材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通过展示图片或古典音乐,引入珍珠鸟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词(15分钟)
1.讲解诗词《珍珠鸟》的背景、内容和寓意。

2.逐句解析《珍珠鸟》中含蓄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朗读与分组讨论(20分钟)
1.学生分组,轮流朗读《珍珠鸟》。

2.各小组讨论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步:表演和赏析(20分钟)
1.邀请学生进行诗词表演,展示诗词的美感。

2.共同欣赏各组的表演,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诗歌之美。

第五步:小结与反思(10分钟)
1.整理本节课的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学生表达对《珍珠鸟》这首诗的感悟和思考。

六、课堂作业
1.写一篇意境描写《珍珠鸟》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本单元要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

(3)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 《山行》(2)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3) 《古诗三首》(4) 《秋天的雨》2. 生字词:(1) 《山行》:行、寒、霜、红、径、坐、意识(2)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铺、印、泥、膝、级、院、段(3) 《古诗三首》:绝、胜、妆、翠、稻、粱、菊、儿童、追、黄、出、林、鸣、飞、绝、云、千、万、寒、雀、小、沙、点、金、秋、冬3. 写作方法:(1) 描述自然景物的方法(2)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事物特点(3)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3) 写作方法的掌握与运用2.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3) 写作技巧的运用四、教学措施1.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2.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课堂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流畅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备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景知识的介绍,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少年中国说》课本2.备课教师PPT和讲义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4.学生课堂互动工具(举手、小组讨论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少年中国说》的主题和作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通过简单的提问和讨论,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步: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子(10分钟)1.老师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中文含义和用法。

2.学生跟读和朗读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记忆和理解。

第三步: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组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并讨论,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3.小组展示各自的理解,共同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重点内容。

第四步:课文表达与作文(15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进行口头表达。

2.老师指导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作文写作,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第五步:合作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汇总各组讨论的要点,总结课文的重要内容,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五、课堂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2.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老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启示和感悟,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熟练朗读古诗《示儿》,感悟其中的意蕴。

3.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朗读古诗,理解古代诗人的感情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人含蓄的语言表述,领会其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3.PPT课件4.音响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对诗歌的简短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介绍古代诗人的感情表达方式。

3.学生朗读古诗《示儿》,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学生的语音语调。

3. 关联课文通过讲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示儿》。

4. 启示与讨论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对古诗《示儿》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默写古诗《示儿》的部分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五、板书设计•《示儿》•古代诗人的感情表达方式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表达方式,通过导入、学习、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动讨论,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祝教学顺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
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朗读课文,表达感情。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中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让学生理解桂花雨对人们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1.课本、黑板、粉笔。

2.ppt课件或图片。

3.雨滴贴纸或其它教具。

4.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开场(5分钟)
•老师引入主题,简单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新词(10分钟)
•老师给学生介绍生词并呈现词义,让学生正确读音并理解意义。

3. 课文朗读(15分钟)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展示情感。

4. 课文学习(20分钟)
•深入讨论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讨论桂花雨对人们的启示。

5. 情感表达(10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桂花雨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课堂重点。

六、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复习课文,背诵生词,写一篇感受《桂花雨》的短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桂花雨》这篇美丽的诗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小岛》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小岛》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小岛》教案(集体
备课)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培养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学会合作,培养学生集体学习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小岛》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岛屿的特点和生活感受的理解。

2.学生如何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小岛》的课本
2.教学录音机
3.PPT课件
4.学生白纸、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美丽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大自然的探讨。

2. 学习课文
•听录音,跟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气息。

3.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岛屿上会遇到的问题和感受,激发学生表达和合作意识。

4. 朗读表演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课文朗读练习,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体会语言表达的力量。

5. 创作小作文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下自己在小岛上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6. 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展示学生合作与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琢磨《小岛》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觉得最动人的地方并做简短的读后感。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教学安排,希會学生能够在探讨自然和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有
所收获!。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册课本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字、词语、句子、段落等。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教学。

2.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写作能力的培养。

4.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5.美育教育。

三、教学难点1.长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写作技巧的掌握。

3.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古诗积累1.课时安排:4课时2.教学内容:选取本单元的四首古诗,进行讲解、背诵、默写。

3.教学方法:以讲解、讨论、背诵、默写为主。

4.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默写。

5.教学难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

第二单元:散文阅读1.课时安排:8课时2.教学内容:选取本单元的四篇散文,进行阅读、分析、讨论。

3.教学方法:以阅读、讨论、分析为主。

4.教学重点:散文的阅读理解。

5.教学难点: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三单元:小说阅读1.课时安排:10课时2.教学内容:选取本单元的五篇小说,进行阅读、分析、讨论。

3.教学方法:以阅读、讨论、分析为主。

4.教学重点:小说的阅读理解。

5.教学难点:小说的写作技巧。

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1.课时安排:6课时2.教学内容:选取本单元的三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分析、讨论。

3.教学方法:以阅读、讨论、分析为主。

4.教学重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5.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

第五单元:写作训练1.课时安排:8课时2.教学内容:根据本册课本的写作要求,进行写作训练。

3.教学方法:以写作、修改、讨论为主。

4.教学重点:写作技巧的掌握。

5.教学难点:写作内容的创新。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1.课时安排:4课时2.教学内容:根据本册课本的口语交际要求,进行口语训练。

3.教学方法:以口语表达、讨论、表演为主。

4.教学重点: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2《落花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2《落花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班级特点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五年级的部编版语文《落花生》这一课程内容。

班级以文化课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存在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方面需要提高的问题。

1.2 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文韵味。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准备2.1 教学资源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落花生》2.多媒体投影仪、电脑3.教学PPT及相关教学素材4.课堂活动所需的小道具2.2 教学环境布置在课前,老师将教室布置成舒适的学习环境,将相关道具摆放在合适位置,保证学生参与度和专注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活动1.教师播放与“落花生”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老师提问“你们吃过落花生吗?喜欢吗?”引导学生回忆和交流。

3.2 教学内容展开1.教师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跟读,重点讲解生字生词。

2.分组讨论故事情节,让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并展示。

3.3 拓展活动设计1.分组进行小故事编写,学生展示和点评彼此的作品。

2.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四、教学总结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落花生》这一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巩固扩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五、领导评语本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课堂活动互动性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希望教师们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本设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份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结合《落花生》这一课文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效落实,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2《枫桥夜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2《枫桥夜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2《枫桥夜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枫桥夜泊》的意义和内涵,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品味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觉悟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和写作手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意蕴,领悟其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枫桥夜泊》诗歌原文,诗歌赏析资料。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3.学生准备:提前学习诗歌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枫桥夜泊》的背景,并引导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朗诵+理解(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诵《枫桥夜泊》,注重声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教师解释诗歌的背景、寓意,并就关键词、句式进行讲解。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从意境、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深入剖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情感体验(10分钟)•联想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的世界,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第五步:写作训练(15分钟)•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以《枫桥夜泊》为题材,展开联想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对《枫桥夜泊》的理解和感受,撰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枫桥夜泊》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6《我的“长生果”》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6《我的“长生果”》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6《我的“长生果”》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的“长生果”》的故事情节、主题和寓意,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文本分析和解读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我的“长生果”》的主题和寓意•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思考文章对人生的启示和教育意义三、教学内容1. 文章导入教师通过引言、图片或小故事引入主题《我的“长生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教学展开•第一部分:阅读课文,介绍作者和背景;解读文章情节,分析主题和寓意。

•第二部分: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阅读、分析文中对生命和友情的表达,汇报讨论结果。

•第三部分:展开相关活动,可以设计表演、写作、探究等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探究、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法除了书面作业外,可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体味人生真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七、教学延伸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如文学创作、实地考察、展示交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八、总结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位教师充分准备好教学内容,共同为学生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品读《我的“长生果”》中获得美好的心灵享受和成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3《圆明园的毁灭》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3《圆明园的毁灭》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3《圆明园的毁灭》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侵略者破坏的文章。

通过描绘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惨遭毁灭的命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可能难以深刻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认识圆明园的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认识圆明园的历史价值。

2.难点:感悟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圆明园的看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资料:提前为学生准备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

3.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圆明园是‘园林建筑的瑰宝’?圆明园的毁灭对祖国历史文化造成了怎样的损失?”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2.能够模仿朗读课文并表达其情感。

3.能够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能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2.朗读课文并表达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落花生》教材。

2.大屏幕及投影仪。

3.课堂装饰物,如布景、实物道具等。

4.备课教师教学用书。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回顾前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准备好教学用书和课文的相关讲义。

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小游戏或故事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解释词语的含义。

3.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和情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4.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引导他们思考人物的感受和行为动机。

5.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进行写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和表达。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落花生》中的一段话,并体会其中的感情。

2.找到身边一件美好的事物,写下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是否准确?•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调动?以上是《落花生》第2课时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和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教案(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月迹》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祖父观赏月食的故事。

文章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生动,适合学生朗读。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食的现象和原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中祖父与孙子的亲情,引导学生关爱家庭,懂得孝敬父母、敬老尊贤。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月食的概念和原因。

•学习课文的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月食现象的理解。

•学生对课文中抽象词语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和导入•让学生回顾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联想月食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月食的实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语速。

•解释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3. 分析课文•让学生分享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课文。

•请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月食的语言特点和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 课文赏析•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感人情节,讨论小男孩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小组讨论孙子如何孝敬祖父的行动,展示群体智慧。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人和自己是如何爱护大自然的。

•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月食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更深化了对家庭、自然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心家人、珍惜大自然,积极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五、作业布置•背诵并朗读课文《月迹》。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以自己的话描述月食的原因及产生过程,写一篇短文。

•思考并记录下自己如何孝敬父母或长辈的行动。

以上为《月迹》教案(集体备课)的教学大纲,希朅能在学生的阅读和情感体验中有所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3《月迹》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3《月迹》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3《月迹》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迹》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通过描述月亮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变化,展现了月光的美丽和神秘。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他们对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月亮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通过本文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月光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如“皎洁”、“翩翩起舞”等,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描绘了月亮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变化,学生需要理解并描述这些变化。

3.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月光的美丽和神秘。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

2.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写作练习纸:用于学生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后,引出本文的主题《月迹》。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将相和》的意境和主题。

2.能够背诵诗歌《将相和》。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将相和》。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将相和》。

5.能够通过《将相和》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将相和》的主题和意境。

2.背诵诗歌《将相和》。

难点1.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运用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备课教案。

3.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4.诗歌《将相和》的课件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或者用一幅描绘《将相和》内容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学主体(30分钟)1.讲解《将相和》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将相和》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将相和》。

4.学生跟读、朗读《将相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拓展(10分钟)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编写一个类似的诗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将相和》,并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五、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

六、作业布置1.背诵《将相和》。

2.回家后用自己的话语重新讲述《将相和》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将相和》的主题和语言特点,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将相和》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己亥杂诗》的作者及背景;2.理解古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朗读《己亥杂诗》;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己亥杂诗》的意境; 2.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抒情情感; 2. 融会贯通古诗中的意义和现实涵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教师朗读《己亥杂诗》,让学生跟读;•解释生字词,理解古诗的意境。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分析古诗中的意义和情感;•每组展示分析结果,让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4.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中的深层意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教学延伸•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类似《己亥杂诗》的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组织学生朗诵古诗,培养其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记录《己亥杂诗》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词语;•引用古诗中经典的句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备考《己亥杂诗》全文,准备朗诵;•写一份读后感,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

以上就是本次《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的集体备课内容,希朿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的课文内容,包括意群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课文中的事件和情节。

3.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难点: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参与。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材。

2.单词卡片和图片。

3.小组讨论的分组表。

4.课堂展示稿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课文标题,并让学生猜想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1.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放在语调和表达情感上。

2.解释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进行解读和讨论,然后汇报给全班。

3. 操练1.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内容做展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讨论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思考。

4.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1. 导入2. 学习3. 操练4. 总结- 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为《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的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0《牛郎织女(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0《牛郎织女(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0《牛郎织女(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郎织女(二)》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提高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详细的教学计划。

3.备课材料:故事PPT、习题集等。

4.学生准备了解《牛郎织女(一)》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分享学生表演《牛郎织女(一)》的感受。

2.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30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故事《牛郎织女(二)》,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生描述自己对每个人物的认识。

第三部分:小组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牛郎、织女是不是一个幸福的情侣?为什么?2.每组成员依次发言,讨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第四部分:展示分享(15分钟)1.各组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2.老师总结各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牛郎织女(二)》中的人物与故事。

第五部分:课堂练习与讨论(20分钟)1.老师出示相关习题,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

2.学生讨论答案,并针对性地讲解核对答案。

五、作业布置1.默写故事主要情节和寓意。

2.完成相关习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对《牛郎织女(二)》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积极,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以上是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一个都不能少》的内容,把握文中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情节。

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能够正确运用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

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能够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参与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课文《一个都不能少》:阅读理解、朗读技巧、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

1.理解并把握课文《一个都不能少》的内容,包括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情节。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能够正确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四、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停顿等朗读技巧。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

五、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一个都不能少》2.PPT课件:包括课文的文字内容、图片和动画等。

3.课堂小组合作工具: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

4.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预热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谈论团队合作的意义以及小组合作的经验。

2. 朗读课文(15分钟)•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并引导学生模仿。

•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帮助。

3. 阅读理解(20分钟)•分小组进行合作阅读,学生彼此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师带领全班共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讲解(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词组,并解释其意义。

•教师给出相关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重点句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进行创作或表演。

5. 小组合作备课(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课文段落,进行集体备课。

•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和备课内容,列出问题和计划。

•小组展示备课成果,共同分享并进行评价。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反思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单元说明 (1)1 白鹭(主备人:张焕玉) (2)2 落花生(主备人:张焕玉) (7)3 桂花雨(主备人:张焕玉) (11)4 珍珠鸟(主备人:张焕玉) (16)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主备人:张焕玉) (18)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20)5搭石(主备人:龚美仙) (21)6将相和(主备人:龚美仙) (25)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主备人:龚美仙) (30)8冀中的地道战(主备人:龚美仙) (34)习作“漫画”老师(主备人:龚美仙) (37)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39)9猎人海力布(主备人:陈兰春) (40)10 牛郎织女(一)(主备人:陈兰春) (43)11牛郎织女(二)(主备人:陈兰春) (46)习作习作故事(主备人:陈兰春) (49)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51)12古诗三首(主备人:业萍) (52)13少年中国说(主备人:业萍) (58)14 圆明园的毁灭(主备人:业萍) (62)15 小岛(主备人:业萍) (66)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主备人:业萍) (68)16 太阳(主备人:主备人:雷林付) (71)17 松鼠(主备人:雷林付) (74)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主备人:雷林付) (79)18 慈母情深(主备人:雷林付) (81)19父爱之舟(主备人:雷林付) (85)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备人:雷林付) (89)习作6 我想对您说(主备人:雷林付) (92)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94)21古诗词三首(主备人:王玉华) (95)22 四季之美(主备人:王玉华) (102)23 鸟的天堂(主备人:王玉华) (105)24* 月迹(主备人:王玉华) (108)习作______即景 (111)第八单元教学初探 (113)25古人谈读书(主备人:廖江慧) (114)26.忆读书(主备人:廖江慧) (118)27.我的“长生果”(主备人:廖江慧) (123)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主备人:廖江慧) (125)习作:推荐一本书(主备人:廖江慧) (128)语文园地八(主备人:廖江慧) (130)第一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

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 白鹭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

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借助图片体会白鹭不同形态的美。

2 落花生本课采用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重点是通过花生的平凡去品味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2课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多元识字。

3 桂花雨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

重点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2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珍珠鸟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

重点是能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不同表现。

1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约”为内容。

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时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习作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

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1课时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详细地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

语文园地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对词句段的运用。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气,并能灵活运用。

1课时通过朗读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运用朗读、背诵等增加积累。

1 白鹭江川区三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组主备人:张焕玉课题白鹭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猜这是写什么?“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3.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互动学习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板书: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延展学习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

(板书:白鹭)2.听写词语,订正。

(出示课件12)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3.抽查背诵。

互动学习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

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出示课件18-20)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板书:图画美)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

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板书:悠然美)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板书:清澄美)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延展学习四、小结。

1、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