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控制技术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产业也变得越来越快。
尤其是汽车制造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汽车在进行驾驶与运行的过程中,汽车的底盘控制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汽车底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汽车底盘直接影响着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探讨了汽车底盘的控制技术手段实施状况,合理预测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底盘;控制技术;实施现状;发展趋势前言:对于汽车底盘进行全面操作控制,旨在确保汽车平稳与安全行驶,并且达到了灵活节约汽车行驶过程能耗的目标。
近些年以来,汽车底盘的控制操作系统组成结构日益趋向于完善,从而更加方便汽车驾驶人员对其实施必要的操控管理。
车辆驾驶技术人员在正确操作汽车底盘装置设备的前提下,确保达到实时调整车轮附着力的效果,避免了汽车行驶中的安全风险因素产生。
1、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基本含义汽车底盘控制的技术基本含义就是车辆驾驶技术人员针对底盘相应部位进行必要的操作处理,确保达到车辆行驶速度改变、刹车、车轮偏倚角度以及车辆制动力矩调整控制等目标。
车辆驾驶人员对于车辆底盘的自动控制指令应当进行准确的发送操作,通过实施科学的优化设计方法来调整车辆现有的偏倚角度、车轮滑动速度、路面附着强度等关键性能参数[1]。
因此从总体角度来讲,对于汽车底盘实时控制调节的实践技术思路应当体现在保障汽车行驶过程的平稳安全,合理提升汽车系统装置的各项参数性能。
2、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目前实施现状2.1牵引力控制技术车辆底盘的牵引作用力参数应当得到科学的合理设置,有效确保底盘牵引力达到适中程度。
牵引力控制的技术实现要点就是实时监测车辆驱动轮的滑动频率速度,避免车辆驱动轮表现为过快的滑动现象。
车辆牵引力应当被控制在最佳的系统参数设计范围,否则如果超出了底盘牵引力的设置参数范围,那么整车稳定性就会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
对于车辆进行牵引力的自动调节控制,上述过程不能缺少车辆防抱死的内置系统模块作为辅助,确保实时性的传感检测信号数据能得到准确的传递。
底盘控制知识点归纳总结

底盘控制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底盘控制的概念底盘控制是指控制汽车底盘部分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实现汽车稳定、舒适、安全、高效运行的技术。
底盘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轮胎和轮毂等。
二、底盘控制的重要性底盘控制对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底盘控制系统可以使汽车更加稳定、操控更加灵活,可以有效提升汽车的通过性和安全性,提高汽车的悬挂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对于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底盘结构1.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减震和支撑车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常见的悬挂系统包括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等。
在底盘控制中,悬挂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车辆的行驶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是在车辆行驶中实现制动功能,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鼓式制动等。
在底盘控制中,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3. 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实现车辆的转向功能,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转向系统包括了转向机构、转向传动机构等。
在底盘控制中,转向系统的稳定和精准对汽车的操控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轮胎和轮毂轮胎和轮毂是汽车底盘的重要部件,直接与地面接触,对汽车的通过性和行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底盘控制中,轮胎的选择、轮毂的稳定性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四、底盘控制系统1.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出现抱死现象,使得车辆保持稳定,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制动性能,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
2.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是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根据车辆的动态状态和车载负荷的不同,智能调节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使得制动效果更加稳定,减少了制动距离,提高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汽车底盘控制关键技术

浅谈汽车底盘控制关键技术李朋飞,范文轩摘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汽车外观㊁内饰以及控制系统均发生了巨大改变㊂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安全性能是最基本的条件,除此之外,汽车的舒适度㊁节能环保等也是未来汽车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㊂作为汽车关键技术之一,底盘控制技术对于汽车安全性能影响较大,基于此,着重介绍了目前快速发展的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系统类别,并对未来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㊂关键词:汽车底盘;控制;关键技术一㊁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原理目前,汽车发展趋向于智能化㊁电动化方向,汽车底盘控制技术作为汽车发展需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根据驾驶员的相关操作来完成汽车加速㊁减速及调转方向等工作,对汽车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㊂驾驶员通过操纵汽车中的转向盘㊁油门和制动踏板等元件来控制汽车,而这些操纵的执行量主要依靠前轮的转向角以及车轮的驱动力矩或制动力矩,以及轮胎的纵向力和侧向力㊂汽车底盘控制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在给定路面附着系数和车轮法向力的前提下,对车轮滑动率和车轮侧偏角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轮胎的纵向力和侧向力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利用轮胎和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达到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㊁机动性和舒适性的目的㊂二㊁汽车底盘控制关键技术(一)并行式控制并行式控制如图1所示,首先传感器接收外部环境情况,然后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各子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各控制器对子系统的执行机构发射信号,之后执行机构向汽车传输执行相关操作的命令,最后汽车做出反应㊂从图1可以看出,各子系统的相关工作由各自对应的控制器控制,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因此协同性较低㊂另外,不同子系统所对应的生产厂家有所差异,这些厂家不同的系统开发模式也决定了子系统的相容性受到限制,使得汽车难以达到最佳的动力学性能㊂图1 并行式控制结构(二)集合式控制传统并行式控制系统结构难以满足汽车发展需求,因此集合式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其包括系统的控制构架㊁软件构架以及电子构架3个组成部分㊂集合式控制结构能够使各子系统协调工作,但也意味着该系统内部比较复杂,各子系统之间需要配合完成工作,可见集合式控制系统是软件和硬件㊁信息和指令㊁控制和功能算法的集合体㊂集合式控制结构包含全局控制器和子系统控制器两种类型的控制器,两者发挥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㊂全局控制器也称为主控制器,是最高级的处理器,主要有两大功能㊂(1)全局控制器可向下一级控制器发送相关控制命令,检测汽车的运行状态㊂集合式控制结构的开发模式与并行式结构不同,集合式控制在开发时是从整体角度出发,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式开发,所以相对于并行式控制结构,集合式控制系统的集成度较高㊂(2)集合式控制结构采用的是集成控制系统,相对于并行式结构其容错能力较强㊂三㊁集合式控制结构的分层集合式控制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层结构,将汽车底盘的控制系统分为上层协调系统与下层控制系统㊂上层协调系统负责接收驾驶员的相关信息,并向下层控制系统下达命令,根据其反馈的相关决策进行修正;下层控制系统所涉及的子系统较多,主要包含悬架㊁转向及制动等,根据上层传输的信息利用这些子系统执行任务,通过不同层次之间的共同作用,使得汽车达到最优的性能指标㊂一般来说,分层结构主要分为硬件层㊁信息层㊁目标层㊁协调层㊁功能层和执行层6层结构㊂其工作的流程为:首先,信息层利用传感器来采集汽车运行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层;其次,目标层根据驾驶员发出的控制命令来确定相应目标,与协调层协同工作,给不同的子系统分配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最后,功能层接受任务命令并发挥功能完成目标控制㊂四㊁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一)第二代ESP系统车轮制动力及主动转向系统控制对于汽车底盘稳定性至关重要,两者都对汽车底盘控制效果有一定影响㊂第二代ESP系统是将上述几种控制系统的优势结合的新一代控制系统,其基础运行系统已实现完全智能化,可利用网络控制子系统,并将子系统做出的决策反馈给高层次的控制系统,之后高层次控制系统将任务指令传输给下层控制系统,以达到精准的控制效果㊂(二)GCC全方位底盘控制系统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中,GCC全方位底盘控制系统的层次较高,其主要是在网络基础上,利用控制器接收信号了解汽车的运行状况㊂GCC控制系统利用网络与汽车底盘控制系统连接,然后发出控制信号及最高层次的控制指令,接着执行系统根据驾驶员的操作给各控制器发布的执行命令,对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检测,最终由监测的信息来判断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㊂五㊁结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将继续趋于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更快速地传递驾驶员的操作指令,充分发挥底盘控制系统的作用,确保汽车行驶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李玉柱.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185+208.[2]孔博,王丽琴.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8):57.[3]吴明华.底盘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10-211.[4]鲁秀伟,古红晓,陶松.基于汽车底盘集成控制与最新技术研究[J].时代汽车,2018(12):147-148.作者简介:李朋飞,范文轩,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㊂451。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3. 学会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概述2. 电子控制单元(ECU)3. 传感器与执行器4. 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5. 电子制动控制系统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视频等资料,讲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
2. 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故障排查。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在实际车辆中的应用。
4.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底盘电控技术》2. 实验室设备: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实验台架、诊断工具、传感器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和故障排查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解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两次课,每次2课时。
3. 授课地点:教室和实验室。
七、教学进程1. 第一次课:介绍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第二次课:讲解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工作原理。
3. 第三、四次课:介绍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相关知识。
4. 第五、六次课:讲解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原理及故障诊断。
5. 第七、八次课:讲解电子制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及故障诊断。
6. 第九、十次课: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故障排查。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以便能够理解和应用后续知识。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汽车底盘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汽车性能的关键所在。
对于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以及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是针对汽车底盘系统特点开展的一项综合研究,旨在提高整车的性能表现,优化车辆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以及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文将对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底盘集成的概念及特点底盘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底盘的集成是指将涉及到底盘的各个部件和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整车性能的提升和行驶安全性的提高。
底盘集成主要包括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通过整合这些关键系统和部件,使得整车的性能得到提升。
底盘集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底盘集成是整车技术的综合体现,它涉及到汽车的多个关键系统和部件,要求在整车层面统一考虑和优化。
2. 多元化:底盘集成需要考虑到不同车型、不同品牌、不同用途的车辆,以及不同驾驶环境和路况,需要具备多元化设计和适应能力。
3. 系统化:底盘集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各个部件和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调、互补的整体。
4. 高度集成化: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底盘集成要求从以往的简单集成发展到高度集成化,将各个部件和系统无缝衔接。
二、底盘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底盘控制技术是底盘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悬架控制、转向控制、制动控制、传动控制等。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底盘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现代汽车的要求。
1. 悬架控制技术: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部件,对汽车的悬挂性能和行驶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悬架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空气悬架等,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悬架系统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实现对车身姿态、悬架刚度、减震效果等参数的实时调节,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和操控性。
2. 转向控制技术: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一、 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介绍: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 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也可称作ESC或VSC。
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
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
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
2011年9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
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
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综述图片论坛]、新天籁[综述图片论坛]、雅阁[综述图片论坛]八代等都装配了ESP。
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二、 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技术介绍:TCS的英文全称是 Traction Control System,中文意思是“牵引力控制系统”。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研究

底盘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现行人的识别和 避让,提高车辆在城市道路上的安全性能。
底盘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集成化
未来底盘控制系统将更加集成化,实现多种控制功能的综合控制 ,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智能化
底盘控制系统将与智能传感器、算法等更加深度融合,实现更加 智能化的控制。
电动化
通过控制差速器的锁止状态,可以提高车辆在越野和冰雪路面
自动驾驶辅助
底盘控制系统可以与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配合,实现车辆 的自动加速、减速、转向和制动,提高车辆的自动驾驶 性能和安全性。
车辆编队行驶
底盘控制系统可以与智能驾驶技术结合,实现多辆汽车 的编队行驶,提高行驶的效率和安全性。
按控制方式分类
分为主动控制系统、半主动控制系统和被动控制系统。
底盘控制系统功能
提升驾驶性能
增强舒适性
底盘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 性,使驾驶更加平稳和安全。
通过调节底盘参数,底盘控制系统可以有效 减少路面不平带来的冲击,提高乘坐舒适性 。
节能减排
提高安全性能
底盘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优化空气动力性能来 降低汽车的风阻,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放。
智能底盘控制系统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底盘控制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 点,包括线控底盘系统、主动悬挂系统、四轮转向系统等。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围绕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展开,重点 研究传统底盘控制系统和智能底盘控制系统。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汽车底盘控制技术进 行深入探讨。
VS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 研究,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性 能评估和校准,以提升控制系统的实用性 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汽 车和不同的使用场景,对所设计的控制系 统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深入研究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助于推动国家底盘控制技术的发展,改进底盘控制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从而提高车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车辆的安全。
目前,我们在车辆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但是,由于对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而有希望的分析,还有许多其他问题有待解决。
因此,有必要分析车辆控制技术的现状,制定一种更科学的优化地面控制设计的方法,从而确定该技术今后的方向。
从而研究了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趋势以供指导。
关键词: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复杂性的逐步提高和现代电动汽车向智能化和电气化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新的发展路径,即电动汽车的改革和发展方案,因此近年来电动汽车底盘综合控制技术引人注目,但现阶段电动汽车底盘综合控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原理目前,汽车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电动化,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是汽车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根据驾驶员的相关操作,完成汽车的加速、减速、转向等,对汽车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驾驶员通过操纵车辆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等部件来驾驶车辆。
这种操作的执行量主要取决于前轮的转向角度和车轮的驱动力矩或制动力矩,以及轮胎的纵向力和横向力。
汽车底盘控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给定道路固定系数和车轮垂直力的条件下,正确调节和控制车轮滑动速度和车轮偏转角度,达到间接调节轮胎垂直力和横向力的目的。
充分利用轮胎和包装之间的附着力,达到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机动性和舒适性的目的。
2电动汽车专用底盘的开发现状许多汽车制造商在制造新的汽车专用外壳方面存在许多技术困难。
因此,许多制造商正在合作制造电动汽车外壳。
电动汽车的总重量16吨或8吨虽然广泛应用,但在生产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总的问题是生产技术很高,有些企业技术不符合生产标准。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也日益成为汽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底盘集成技术是指将底盘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提高汽车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而底盘控制技术则是指控制底盘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实现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本文将针对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一、底盘集成技术底盘系统是汽车的支撑结构,它是汽车悬挂、制动和转向等部件的总称。
底盘集成技术旨在将这些部件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汽车整体性能的提升。
在传统汽车底盘系统中,各个部件往往是独立设计和制造的,造成了部件之间的功能重叠和性能不协调。
而底盘集成技术则是通过整合和优化,使各个部件之间相互协调,从而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1.1 悬挂系统汽车悬挂系统是底盘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在底盘集成技术中,悬挂系统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汽车悬挂系统往往采用独立悬挂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可以实现各个车轮的独立运动,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易造成车身的摇晃和侧倾。
而在底盘集成技术中,可以采用横臂式悬挂或多连杆悬挂结构,通过整合和优化悬挂系统,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平顺。
底盘集成技术通过整合和优化底盘系统的各个部件,使汽车在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得到提升。
底盘集成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是指控制底盘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实现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底盘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汽车的驾驶安全和行驶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1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是一种应用在汽车底盘系统中的主动安全技术,它通过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引擎动力进行控制,以保持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稳定性。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熟悉常见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2. 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2)具备诊断和修复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故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概述(1)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2.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组成与作用(1)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功能与结构。
(2)变速器控制单元(TCU)的功能与结构。
(3)制动控制单元(BCU)的功能与结构。
(4)悬挂控制单元(SCU)的功能与结构。
3. 常见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及应用(1)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2)电子稳定程序(ESP)。
(3)电子控制悬挂系统(ECS)。
(4)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系统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案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诊断和修复实践。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相关教材。
2. 课件:PowerPoint 或其他演示软件制作的课件。
3.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实物或模型:用于展示和讲解。
4. 诊断工具:如OBD诊断仪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8课时: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概述及发展历程。
第9-16课时: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第17-24课时:常见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及应用。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是指将汽车的底盘系统进行整合,并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
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行驶。
在过去,汽车底盘系统通常是由传动系统、悬挂
系统和制动系统等独立组成的,而现在的汽车底盘集成技术通过整合这些系统,可以更好
地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工作,以实现更优化的性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汽车底盘集成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
通
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来监测并控制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以实现更精准的控制和响应,提升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传动系统方面,底盘集成技术可以实现更智能
的换挡控制,提升动力传递效率和乘坐舒适度。
在悬挂系统方面,底盘集成技术可以通过
自适应悬挂控制,根据路况和驾驶状况调整悬挂刚度和阻尼,提升悬挂性能和稳定性。
在
制动系统方面,底盘集成技术可以实现更精准的制动力控制和分配,提升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汽车底盘集成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和驾驶需求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
在普
通行驶模式下,底盘集成技术可以通过优化悬挂控制和制动控制,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在运动模式下,底盘集成技术可以调整悬挂刚度和制动力分配,提供更激动人心的驾驶体验;在低摩擦路面行驶模式下,底盘集成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动力分配和制动力分配,提供
更好的抓地力和安全性。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摘要: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回顾了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几种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问题和挑战;解决方法1. 引言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底盘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承载着汽车的重量,并提供悬挂、转向和制动功能。
底盘集成是指将底盘的各个部件进行整合,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底盘控制技术是指控制底盘各个部件的运动和行为,以实现更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2. 汽车底盘集成的发展历程汽车底盘集成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底盘集成,主要是将底盘的各个部件进行整合,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第二个阶段是电子底盘集成,主要是在传统底盘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以实现对底盘各个部件的智能控制。
第三个阶段是智能底盘集成,主要是将底盘的各个部件进行互联,以实现更精准和自适应的控制。
3.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底盘集成需要考虑到各个部件之间的连贯性和兼容性,以确保整个底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底盘控制技术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底盘各个部件的运动和行为,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
底盘集成和控制技术需要适应不同道路和驾驶条件下的变化,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4. 解决方法和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技术。
可以使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来实现对底盘各个部件的精准控制。
该算法通过建立底盘的数学模型,并预测未来的底盘运动和行为,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可以使用智能传感器和通信技术来实现对底盘各个部件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底盘部件的故障或不良行为,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和调整。
可以使用自适应控制算法来实现对底盘集成和控制技术的适应性。
底盘控制知识点总结图

底盘控制知识点总结图一、概述底盘控制是指汽车底盘系统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车辆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进行综合控制,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底盘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悬挂控制系统等。
二、汽车稳定控制系统汽车稳定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的动态状况,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发动机和制动系统进行控制,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处理传感器所获得的车辆动态信息,通过控制发动机和制动系统来调整车辆的姿态。
1. 车辆动态信息车辆动态信息主要包括车辆的横向加速度、侧滑角、转向角速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陀螺仪、转向传感器、轮速传感器等传感器获取。
2. 发动机控制汽车稳定控制系统通过发动机控制来调整车辆的转向姿态,一般采用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来实现,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来调整节气门开度,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3. 制动系统控制汽车稳定控制系统通过制动系统控制来实现对车辆的稳定控制,一般采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来实现,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来控制制动液压系统,使车辆保持稳定的制动力。
4. 应用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行驶、紧急避险等情况下,通过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制动力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三、制动防抱死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车辆制动系统来防止车轮抱死、提高车辆制动性能和操控性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的轮速信息,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制动系统进行控制,使车辆在制动的同时保持车轮旋转,不会发生抱死。
1. 轮速传感器制动防抱死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来获取车辆各个车轮的转速信息,一般采用霍尔元件来检测车轮转动,传感器将转速信息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
2. 制动液压控制当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到车轮即将抱死时,会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来控制制动液压系统,调整各个车轮的制动力,从而使车辆保持稳定的制动力。
3. ABS工作原理当车轮即将抱死时,制动防抱死系统会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制动液压系统,使制动力得到调整,从而保持车轮的旋转,不会发生抱死,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 熟悉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单元。
3.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作用,包括提高行驶安全性、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4.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驱动系统。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概念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作用和应用领域的掌握。
第二章:制动系统电控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电控技术的原理和功能。
2. 掌握ABS、ASR和ESP等制动系统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熟悉制动系统电控技术的安全性和优势。
教学内容:1. 制动系统电控技术的原理和功能,包括ABS、ASR和ESP等。
2. ABS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包括轮速传感器的检测和控制单元的控制。
3. 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包括牵引力控制和制动力控制。
4. ESP电子稳定程序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包括车身稳定控制和防抱死制动控制。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制动系统电控技术的原理和功能。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ABS、ASR和ESP等制动系统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采用模拟演示法,展示制动系统电控技术的安全性和优势。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制动系统电控技术原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ABS、ASR和ESP等制动系统电控技术应用的理解。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底盘集成的概念和意义,然后探讨了底盘集成的关键技术,包括底盘结构设计、底盘控制系统和底盘传动系统。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汽车底盘集成;底盘控制技术;底盘传动系统1. 引言汽车底盘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底盘结构、底盘传动系统以及底盘控制系统等。
底盘集成是指将这些组成部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加紧凑和高效的底盘系统。
底盘集成的目标是提高汽车的性能、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经济性。
2. 底盘集成技术及控制技术2.1 底盘结构设计底盘结构设计是底盘集成的基础,包括车身结构设计、底盘悬挂系统设计和转向系统设计等。
优化底盘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刚性和稳定性,降低车辆的重量,改善悬挂系统的性能。
2.2 底盘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是底盘集成的关键技术之一,包括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等。
现代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来控制车辆的各个系统,实现对车辆性能的精确控制。
2.3 底盘传动系统底盘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和驱动轴等部件,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
优化底盘传动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3. 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对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国外一些知名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将底盘集成技术应用于部分车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内一些汽车研究院和高等院校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
4. 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底盘集成技术的研究领域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底盘集成技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试验设备,成本较高。
汽车底盘线控与动力学域控制技术

汽车底盘线控与动力学域控制技术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
汽车底盘线控与动力学域控制技术作为这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改变着我们对传统汽车驾驶方式的认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分析其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以期为汽车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汽车动力学中的作用。
底盘线控技术是指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对汽车底盘系统的精确控制,包括转向、制动、悬挂等多个方面。
这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汽车的操控性、稳定性和舒适性,为驾驶者带来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力学域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汽车底盘线控中的应用。
动力学域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多变量控制理论的高级底盘控制技术,它通过对车辆动力学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实现对车辆运动状态的精确控制。
这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驾驶者提供更加稳定、舒适的驾驶环境。
本文将展望汽车底盘线控与动力学域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底盘线控与动力学域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自适应化。
它们将与车辆其他系统实现更加紧密的融合,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
汽车底盘线控与动力学域控制技术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汽车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汽车底盘线控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正逐渐从传统的机械控制向线控技术转变。
汽车底盘线控技术,也称为线控底盘系统,是指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实现对汽车底盘系统的精确控制。
这一技术主要涉及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和线控悬挂等几个方面。
线控转向系统(SBW,Steer-By-Wire):SBW系统取消了传统的机械转向装置,完全由电子系统控制转向。
底盘控制知识点总结

底盘控制知识点总结底盘控制是指控制汽车的底盘部分,包括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是汽车驾驶和操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司机来说,掌握底盘控制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驾驶汽车,并且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文将对底盘控制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详细解释。
1. 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控制的关键部分,其作用是使汽车在行驶时能够按照司机的指令改变行驶方向。
转向系统由转向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和转向控制装置等部分组成。
(1)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转向齿条、转向齿轮、转向机构壳体等,其作用是将驾驶员的方向盘转动的扭矩传递给前轮转向,使汽车改变方向。
(2)转向传动机构转向传动机构由转向柱、传动齿轮、转向销等组成,其作用是将驾驶员的方向盘操作转换为前轮的转向角度,使汽车能够按照司机的指令进行转向。
(3)转向控制装置转向控制装置包括转向传感器、转向助力装置等,其作用是监测驾驶员的转向意图,并且提供一定的助力,使转向更加轻松和灵活。
2.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底盘控制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是提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减少震动和颠簸,同时还能够保持车身的稳定。
(1)悬挂系统结构悬挂系统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挂臂、悬挂球头等部分,其作用是支撑和连接车身和车轮,使车身在行驶中能够平稳地跟随地面起伏。
(2)悬挂系统工作原理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弹簧和减震器来吸收路面的颠簸和震动,减少车身的摇晃和倾斜,同时还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保持稳定,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悬挂调节系统现代汽车悬挂系统还配备了一些调节装置,如可调节减震器、主动悬挂系统等,其作用是根据驾驶情况和路况自动调节悬挂刚度和高度,以提高行车性能和安全性。
3.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控制的关键部分,其作用是使汽车能够在行驶中安全地减速和停车,同时还能够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1)制动系统结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盘、制动钳、制动片、制动油泵、制动传感器等组成,其作用是通过摩擦来抵消车轮的运动能量,从而实现减速和停车的功能。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汽车底盘是指支撑车身的主要部件,它承受着车身重量和驾驶员的乘坐负荷,并且负责连接车轮和传动装置。
底盘集成技术是将传统的底盘组件进行集成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模块,从而减小了底盘的重量和体积,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底盘集成技术的关键在于优化设计和精准控制。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选择更适合车辆需求的底盘构件,减少不必要的零部件,简化底盘的结构,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精准控制则是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底盘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和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性能。
底盘集成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通过集成设计,可以更好地控制车身的刚性和扭曲,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抗侧翻能力。
底盘的集成设计还可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性能,减小车辆受碰撞时的损伤,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底盘集成技术的研究还有助于提高汽车的能效和环保性。
通过减小底盘重量和降低功耗,可以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
采用轻量化的材料和结构,可以使车辆更加节能环保。
除了底盘集成技术,底盘控制技术也是汽车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
底盘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对车辆的转向、悬挂、制动等功能进行够精确的控制,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采用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可以实时检测车辆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制动和转向控制,保持车辆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的稳定性。
底盘控制技术的研究还可以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减少车身对悬挂的影响,从而提高驾驶舒适性。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是近年来汽车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通过优化设计和精准控制,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驾驶舒适性和车辆性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汽车的能效和环保性。
这些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可靠的交通工具。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解汽车底盘电子控制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及其维修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汽车电控过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型控制的构造、性能及维护方法,并具有从事汽车底盘电控检测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情况正确选择检测工具和仪器。
在课程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际任务为载体,通过对任务的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同时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目标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实施模式,突出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特色创新、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保证教学内容要适时、适度、实用、实际,做到课程设置符合岗位需求,教学内容符合技能培养。
通过对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等内容的分析,经专兼职教师共同探讨后,确定了《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课程目标如下,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表述。
(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
2.了解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3.了解拉维娜式齿轮变速器的结构与挡位分析。
4.掌握辛普森式齿轮变速器的结构与挡位分析。
5.了解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6.掌握电控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分析方法7.了解ABS的作用。
8。
掌握ABS的基本组成。
9.掌握ABS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工作情况。
10.了解电子制动力分配的作用。
11.掌握ABS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分析方法。
12.了解ESP的作用及类型。
13.了解ESP的组成及控制原理。
14.掌握典型ESP的结构与工作情况。
15.掌握ESP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产力正在不断地增强,各行各业都有着非常快速的发展,在这其中,汽车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我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水平。
如今我国的汽车制造技术经过不断地完善以及不断地创新,许多高科技技术已经逐渐的在汽车制造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的应用直接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汽车之中的各项技术中,汽车底盘控制技术作为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当中,这项技术的使用直接促进了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影响。
标签:汽车;底盘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1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
汽车底盘是汽车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在汽车的结构组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汽车的底盘控制技术也就是汽车的控制系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是根据驾驶员发出的指令来对汽车实现控制。
驾驶员通过一种特定的控制装置来对底盘进行控制,汽车底盘大多数是由前轮的转向角等因素所决定的。
在进行底盘设计时,要严格的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设计,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分析来调整相关的参数,从而实现对汽车底盘的控制,增加汽车对地的附着力,从而增加汽车的性能,保证驾驶人的生命安全。
2 主要的控制技术
2.1 防抱死系统。
汽车在进行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高速的情况下,汽车的车轮滑动率将达到30%,这样就会导致在进行刹车制动的过程中,汽车的制动距离就随着延长,在面对紧急情况的时候,就会非常危险,如果制动力系数增大,那么就会导致在制定矩增加,同时导致汽车的滑动率增长,所以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危险。
所以也就是说,在汽车的车轮滑动率大于30%时,就会出现制动力指数发生波动的情况,从而严重的影响了了驾驶人的安全。
所以,要想保证安全,维持制动系数的稳定,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技术来控制车轮的滑动率,使其保持在30%之内。
另外,在汽车进行高速行驶的时候,由于惯性力等原因的影响,在转弯时将会有非常严重的危险现象,如果车轮发生抱死状态,车轮的侧向力指数就将无限的接近与0,这时就将几乎失去了侧向力的作用,汽车就将会失去控制,从而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车辆的侧翻,对驾驶人,以及交通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汽车中的防抱死系统在维护汽车的安全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防抱死系统中的最为核心的部件就是轮速传感器,这种部件的作用主要就是对车轮的转速进行测量,之后再将数据上传到相应的控制单元,之后由驾驶员实现对车速的合理控制,电磁式传感器在其中的应用比较常见,这种传感器不需要电源来支持工作,其需要汽车在高速的运行情况下来进行工作,
如果速度降低,那么传感器的相应的信号强度就会随之降低,甚至出现无法正常接受信号的情况,从而导致防抱死系统出现严重的故障,严重的影响车辆的正常驾驶。
如今最新型的防抱死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避免在实际驾驶的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对驾驶人的人身安全做出了很好的保证。
2.2 牵引力控制技术。
汽车的牵引力控制技术主要是对汽车的驱动轮进行控制,如果自车的驱动力矩相对较大,那么就会出现滑动运动,所以为了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就应该将将汽车的驱动轮的滑动率控制在20%以下,这样将会在保证汽车动力的同时又能够很好的吸收一部分的侧向力。
驱动轮滑动率的控制系统就是汽车上的TCS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根据防抱死系统而演化而来的,其根据这一系统进行了简要的改变以及创新,目前在汽车的应用当中比较广泛。
一般在汽车中,防抱死系统以及牵引力控制系统都是不可缺少的,两个系统所受到支配的控制单元也是相同的,所以在汽车发生故障的时候,相应的部件就会发出指令来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其安全。
3 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第二代新型ESP系统。
由于一些原因,汽车的稳定性往往会出现问题,多以汽车要想得到更加稳定的控制就要更加严格的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转动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第二代ESP 系统借助了网络技术的优点,将集中系统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其成为了一个整体,从而更加容易的实现控制,使控制的效果更加完美。
为了保证第二代ESP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应该保证在原有的设备控制系统上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系统的设置,从而将一些数据上传到更高层次的控制系统之中,从而实现车辆的稳定。
3.2 GCC底盘控制系统。
GCC 全方位底盘控制系统目前的应用还不是非常的广泛。
这种技术目前采取最为先进的方式来通过网络与相应的底盘进行链接,从而实现相应的控制,同時还能够实时的检测到目前车辆底盘的工作状态,很好的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4 總结
总而言之,目前汽车制造行业中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汽车底盘控制技术已经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有着更加高科技化的技术作为保障,我国的汽车行业将越走越远,同时这样的底盘控制技术的使用将会最大程度上保证驾驶员的安全,保证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林启豪.分析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2015,25(11):126.
[2] 王海文.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17):133-133.
[3] 郭双晓.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山东工业技术,2015,(13):26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