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史重点7
中外医学史重点7
中外医学史重点1.早期医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来自经验医学。
2.古埃及早期医学经验记载于《纸草文》内。
3.古巴比伦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灵魂”的居所。
曾用羊肝进行占卜。
4.古印度的雅利安文化及其医学的来源是四部《吠陀》经,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椰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5.古印度医学家及其著作:妙闻—《妙闻集》、阇罗迦《阇罗迦集》。
6.中药汤液的发明者:伊尹7.古代中国巫医并存,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渐分离。
8.《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
9.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书:《导引图》10.《皇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1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12.《伤寒杂病论》(张机,张仲景著)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辩证施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证施治紧密的结合起来。
被誉“群方之祖”13.《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四大经典,成为中医学术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
14.扁鹊(秦越人)创立“和缓之术”,行医有“六不治”原则。
15.华佗字元化,发明“麻沸散”。
创造了“五禽戏”,开创了我国医疗体育的先河。
16.公元前6世纪末在古希腊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医学流派:1)克伦吞医学学派2)西西里医学学派3)尼多斯医学学派4)科斯医学学派17.希波克拉底(西医之父)的主要成就与特点: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与气质、体质的概念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3)把疾病看作全身性反应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18.记述解刨学的第一人:希洛菲利19.西方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20.西医医圣:盖伦21.《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著)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22.唐代王冰著《次著皇帝内经素问》。
23.《脉经》(王叔和著)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定位诊脉法。
24.《诸病源候论》(巢元方著)是中医学对逐个疾病、逐个症状展开具体而细致的病因病机讨论的开端,代表着中医学认识与论方法论的进步。
中外医学史
第一章人类早期的医药文明1.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燧人氏“钻木取火”)2.舞蹈最早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3.古代导引疗法是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知识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积累起来的。
由于历代重要著作中记载的植物药数量最多,因此后世绝大多数的中药典籍都以“本草”名之。
5.由于最早的针砭工具是石头加工制作的,称做砭石,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砭石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
6.西周的手工业生产因种类多、分工细而有“百工”之称。
夏代“天干”纪日法,商代“干支”纪日法。
周代发明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冬至和夏至。
7.殷商时期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甲骨卜辞。
8.“疾年”指多疾之年,“雨疾”“降疾”表示和降雨一样,一次就有许多人染病。
9.春秋时期秦国明医医和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第二章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战国、秦汉、三国)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
普遍认为这两部灸经是《灵枢·经脉》的祖本。
《五十二病方》全书1.5万字,目录列有52种病名并有“凡五十二”字样而由整理者命名。
2.《导引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3.《阴阳脉死候》主要论述了由表知里诊断致死性疾病的方法,是最早的诊断专书。
4.《黄帝内经》最早著于《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医经七家,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经。
《内经》非一人一时之手。
5.五行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说明各脏腑之间的功能要协调平衡,将五行学说引入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来认识和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人体脏腑及各器官相互联系的整体关系。
历史医学知识点大全
历史医学知识点大全医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承载了人们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
历史医学知识点涵盖了从古代至现代的医学发展历程,展示了人类关于身体和疾病的认知与探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些历史医学的重要知识点,带您一起回顾医学的发展历史。
1. 古代医学古代医学是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开始观察身体和疾病,并寻求治疗方法。
古埃及人就运用植物和动物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而古希腊医学家则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提出了四体液理论,即血液、黄胆、黑胆、粘液的平衡与不平衡会导致疾病。
2. 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历史悠久而丰富。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强调平衡与调和。
养生、预防疾病、中草药等都是中医药的重要内容。
而《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
3. 解剖学的发展解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解剖学家希波克拉底斯提出了“身体是由四个元素构成”的理论,并开展了解剖学的实践研究。
而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医生巴鲁基艾利乌斯才再次探索解剖学,改变了当时对解剖的禁忌和迷信,为现代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现代医学的奠基现代医学的奠基可以追溯到18世纪。
科学家发现了病菌存在的证据,并提出了各种传染病的防控方法。
路易·巴斯德的疫苗理论更是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了革命性进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逐渐从单纯的治疗转向预防和全面的健康管理。
5. 抗生素的发现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无意中发现了青霉素,这是抗生素的鼻祖。
抗生素的问世改变了许多传染病的治疗方式,使得许多原本致命的疾病得以控制和治愈。
6. 基因工程与遗传医学基因工程和遗传医学的发展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大突破。
科学家发现基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运用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等技术,为一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历史医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医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对历史医学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了解到人类在医学领域的发展轨迹以及医学思想的变迁。
本文将以历史医学知识点的总结为主线,介绍几个重要的历史医学知识点。
一、古埃及的医学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而古埃及也是医学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古埃及人注重生活与死亡,他们的医学知识与宗教、神秘主义紧密结合,医生被视为神的代理人。
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尸体解剖和草药的运用,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解剖学和草药疗法知识。
二、古希腊的医学古希腊是医学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希波克拉底则被誉为“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液说”,即人体健康与体内四种体液的平衡与否息息相关。
他提出“治疗要遵循自然法则”,通过饮食、休息和草药疗法来恢复健康。
三、中医学中医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理论建立在“阴阳”、“五行”和“气血”等哲学概念基础上,通过观察外部表现与内部机制的关系,辨证施治。
中医学不仅注重治疗疾病,还强调预防和调整人体的平衡。
四、古印度的医学古印度医学以《阿育吠陀》为代表,主张保持身体、心灵和灵魂的平衡。
其中包括了运用草药、按摩和瑜伽等方法治疗疾病。
古印度医学还注意到了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如空气、水和饮食等都对健康产生影响。
五、近代西方医学近代西方医学的发展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许多重要的医学理论和技术被发现和应用,如免疫学、微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
这些发现和进步推动着医学的现代化,并改变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式。
总结:历史医学知识点的总结是对人类医学发展过程的一次回顾。
从古埃及、古希腊,到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再到近代西方医学,每个时期都留下了重要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这些知识点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学思维,也为我们理解和发展现代医学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历史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医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学科,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贡献和限制。
西方医学史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古代医学时期1. 古埃及医学- 古埃及医学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的医学知识主要通过祭祀和巫术传承。
- 古埃及人发明了木乃伊技术,通过防腐处理保存尸体,这一技术对后来的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古埃及医学著作《埃德温纸草卷》记载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如骨折、烧伤、皮肤病等。
2. 古希腊医学- 古希腊医学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被誉为西方医学的摇篮。
- 恺撒·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医生,他提出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
- 希波克拉底学派认为疾病是由体液失衡引起的,提出了“四体液说”。
- 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是希腊神话中的医神,被奉为医学的象征。
3. 古罗马医学- 古罗马医学继承了古希腊医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 加伦(Galen)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医生,他系统整理了古希腊医学知识,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理论。
- 加伦认为疾病是由体液失衡和内脏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强调诊断和治疗的结合。
二、中世纪医学时期1. 教会医学- 中世纪医学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医学研究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 教会医学强调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注重病人的灵魂救赎。
- 拉齐奥·罗马努斯(Razius Manlius)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医生,他整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医学知识,编写了《医学大全》。
2. 阿维森纳(Avicenna)- 阿维森纳是波斯医学家,被誉为“医学之王”。
- 他的著作《医典》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世纪医学的代表作。
三、近代医学时期1. 解剖学的发展- 意大利解剖学家安德烈亚斯·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在16世纪发表了《人体结构》一书,彻底颠覆了当时的解剖学观念。
- 维萨里的解剖学研究为现代医学奠定了基础。
2. 微生物学和病原学- 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发现了微生物,为微生物学和病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外医学史
中外医学史知识要点概述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姓名:裴超专业:10医保学号:10216027一·基因研究的萌芽阶段1908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森以“基因”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概念,从而生命科学领域开始了对基因本质的长期探索。
第一位对基因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被称为“分子生物学之父”。
1926年,其出版的《基因论》提出了对基因的最初理论概述,但并未能真正了解基因的物理,化学本质。
二·基因研究的进展及其主要学派20世纪30~50年代,对基因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学派,即结构学派,生化学派,信息学派。
(一)结构学派结构学派的主要成绩是对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真正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基因研究的进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一些学者了解到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内,并认为其有重要生理功能;第二个阶段:1929年,俄裔美国学者列文等人发现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因而核酸被划分为DNA和RNA,而且证明了核酸的组成成分,即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依碱基,核酸,磷酸的顺序连接而成;第三个阶段:1945年,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英国科学家阿斯特伯利对DNA分子进行了精确的测量,提出“分子生物学”一词。
1950年其又以分子生物学为题在美国进行了专题讲座,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创立作了舆论准备;第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在核酸结构的测定实验中,获得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根据大量实验提出了DNA是双链的螺旋结构,而且威尔斯金推断了双螺旋可能是唯一正确的结构模型。
(二)生化学派……(二)信息学派……总结:(1)约翰森以“基因”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概念;(2)摩尔根:第一位对基因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人,被称为“分子生物学之父”,其出版的《基因论》提出了对基因的最初理论描述;(3)基因研究的三个主要学派:结构学派,生化学派,信息学派;列文等人发现了DNA,将核酸分为DNA和RNA,而且证明了核酸的组成成分;(4)阿斯特伯利提出了“分子生物学”一词,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大量实验获得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并提出了DNA是双链的螺旋结构,而且威尔金斯推断双螺旋可能是DNA唯一正确的结构模型。
中外医学史重点简答题整理
简述《内经》的内容、成就《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全书共分18卷。
《素问》以问答的方式写成,分9卷论述人体发育规律,人与自然的相应关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等。
《灵枢》分9卷论述9针形质、用法、禁忌、人体经络循行、穴位、人体体表与内脏解剖、针灸方法与原则等。
成就:反应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特点。
标志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的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试述《神农本草经》的重要内容与成就。
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收载药物共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属补养可以久服的药物。
中品属补养兼能攻治疾病的,下品一般多有毒性而专用于攻治疾病的药物。
按三品分类是我国药物学上最早的分类方法。
2.概括地记述了君成左使,齐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的基本理论3.记载了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服法。
总之,《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它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不仅为我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贡献,历史意义张仲景原书16卷,《伤寒论》对外感热病的发生、证侯群、疾病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按三阴三阳经辩证治疗,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的治疗原则,并以理、法、药、方为一体进行论述,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辨证施治原则。
《金匮要略》以疾病分篇,共25篇,论述内外妇等科杂病,以内科为主,要点是将疾病的病因分为三类,阐述了不同病因和杂病的关系。
这是中医学中最早的病因学说。
贡献:1、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2、将中医临床治疗时的八法具体运用于方剂之中3、创造了许多剂型4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5、两书中供论述脉象20多种、载方375首,用药384种,采用内服、外用多种剂型。
《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提出的辨证施治原则及组方理论,在今天中西结合的临床实践中仍发挥着作用。
中外医学史重点
中外医学史重点?
答:中外医学史的重点内容相当丰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在中国医学史方面:
1.周朝时期,宫廷医生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科,包括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同时,提出了六气病因学说,包括阴阳、风雨、晦明等因素。
2.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高潮,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
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包括《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编纂。
其中,《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
3.汉代以后,中医逐渐形成了针灸、推拿、草药治疗等独特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腧穴”等理论。
在西方医学史方面:
1.古埃及的医学史料包括史密斯纸草文和埃伯斯纸草文,分别记录了外科知识和医学通论。
2.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希波克拉底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他的医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3.罗马时期的塞尔萨斯是最早用拉丁文写医书的百科全书学派代表人物。
4.中世纪的欧洲,医学发展相对缓慢,但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医学家和著作,如盖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5.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西方医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逐渐建立,临床医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的来说,中外医学史的重点内容包括各个时期和地区的医学发展、重要医学家和著作、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医学的历史和现状,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医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古埃及医学—纸草文;1.古印度医学—吠陀时期:三体液学说:气、胆、痰;2.古希腊医学—亚里士多德—最早的解剖图谱制作者3.希波克拉底—四体液病理学说四体液学说:气、胆、痰、血液;4.盖伦—实验生理学大师5.哈维—发现血液循环6.维萨里—建立人体解剖学7.西登哈姆—近代临床医学之父8.莫干尼—建立病理解剖学9.奥恩布鲁格—发明叩诊法10.詹纳—发明牛痘法预防天花11.巴斯德—巴氏消毒法:把酒加热到约60℃,持续20~30分钟;12.科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13.特异免疫:自动免疫、被动免疫白喉病14.南丁格尔—护理学15.弗来明—发现青霉素;青霉素具有很强的抑制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的作用;现在治疗多种传染性疾病和细菌感染性疾病;16.赛麦尔维斯—无菌手术法17.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认识和解决医学与健康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指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观;当今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8.基因组、蛋白质组概念:基因组:指某物种的全部基因,人类基因组有一共有30亿碱基对;蛋白质组:一个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组织或一种生物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指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19.干细胞:即人体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的能力;20.3P医学:预测性、预防性和个性化21.转换医学B2B:“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22.“5+3”、“3+2”模式: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上两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23.医学课程的5种模式:1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2综合性课程模式.3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4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5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模式. 24.医学考试方法:笔试、口试、实践性考试采用结构化客观临床考试—OSCE,既多站考试,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标准化病人考试标准化病人—SP、计算机模拟;25.医学学习特点:1在学习的目标上更加注重培养职业素质道德;2在学习内容上更加注重拓宽知识面和训练实践技能;3在学习的方法上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经验的累积;4在学习的对象上主要以有生命的动物和人为主;26.医学学习遵循的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循序渐进的原则;3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4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27.医学知识的记忆方法:1理解记忆法;2归纳记忆法主题概括、内容概括、简称概括、顺序概括、字头概括、表格概括;3多器官联合记忆法;4形象记忆法;5自测记忆法;28.卫生人员的准入:1具有高等学校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2)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职业资格证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五年的;3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4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历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9.临床医生的权力:概括为行医权包括诊断权处方权处置权和证明权;医德:良好的形象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高尚的品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30.护士行医者:基本的、常规的病人保健工作,例如体检,记录病史,开检验单等,类似医生助理角色31.整体化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将特定的护理程序系统的应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模式;注重人的整体素质,人与环境的整体性质以及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法上的整体性质;32.社区工作基本内容:1社区诊断:运用社区医学的基本原理,对社区存在的或者潜在的社会卫生问题、人群健康水平及个体健康状况做出判断;2实现初级卫生保健;3建立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4建立社区合理的医疗保健制度;5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各年龄段人群的保健,提供连续全面的卫生医疗服务;33.全科医学: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34.病人:有疾病行为并寻求医疗帮助且被医生症断为患有疾病者;35.病征:由疾病使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性结构或功能被破坏而产生的客观性表达,腹泻、肝脾大等体征;36.病感:是疾病对身体异常或在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某些主观性自我感受如疼痛,乏力,精神不集中等;37.病态:是指机体与外环境协调方面显示出的社会功能异常,如社会活动能力下降,孤独,烦躁,行为异常等;38.求医行为及类型:是病人在察觉自己患病后所采取的寻找医学帮助的行为;主动求医被动求医强制求医;39.求医行为影响因素:1对疾病的察觉和感知程度;2社会经济地位;3种族文化差异;4医疗卫生服务;40.遵医行为:病人按照医务人员的医嘱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的行为;41.遵医行为影响因素:1病人对疾病的看法及治疗的期望;2病人所患疾病的种类、症状及就医方式;3病人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服务的满意与认可度;4病人对遗嘱的理解和记忆能力;5病人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心理;42.提高遵医率的途径:1改革医疗制度、提高医德修养、业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增进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及对医疗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2关心体贴病人,了解并满足病人的需求,耐心详细地回答病人的问题,提高病人对医嘱的理解记忆和执行程度;3引导提倡“理解合作型”和“相互参考型”的医患关系模式,鼓励病人随时向医务人员提出医疗反馈意见,以改进医患关系,提高遵医率;4简化医疗程序,减少大处方,减少对贵重药品和精尖医疗设备的追逐,让公众生得起病也看得起病;43.病人权利: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权和自主选择权、医疗活动的知情权和同意权、保护个人信息的保密权和隐私权、享受评判医疗服质量并提出建议要求的评判监督权、享受减免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豁免权;44.病人义务:1及时就医,配合治疗的义务2尊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规定的义务;3依法按章缴纳医疗费用的义务;4主动参与医学研究和服从强制性医学措施的义务;45.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1倾听理解,开放引导,以人为本;2增强意识,提高质量,完善服务;3整体医疗,全面健康,全程监督;46.沟通类型空间关系:1语言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2非语言沟通:副语言、身体语言、空间关系:非语言沟通的空间距离:亲密距离8-30cm只允许较亲密的人,如情侣、孩子、家人进入、个人距离30-90cm是朋友间进行交谈的适当距离、社交距离100-200cm适合于正式社交活动、一般商务、外交会议上的交往、公共距离200cm以上;47.医患关系定义、模式、影响:狭义:医生与病人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广义: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与以病人为中心的群体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48.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1正确处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加强医德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新模式;3给病人以庄重可亲的印象;4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5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49.医际关系:家庭型、师徒型、指导-被指导型上级医生对下级医生、平等合作型;50.医护关系:医生与护士的关系,专业分工,平等合作共事的关系;51.沟通性治疗概念、特征:定义:以患者为中心、治疗性沟通有明确的目的性、沟通过程中的医患自我暴露的要52.常用医患沟通技巧:尊重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及文化背景;传递温暖的感觉;获得病人的信任,理解病人的感觉;53.亚健康状态概念3征状态:是指介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又称为人体第三状态;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54.疾病定义:机体在外界条件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异常;55.疾病原因内,外:1外界因素: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营养性因素;2内在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56.发病四期概念:易感期、发病前期、发病期、发病后期完全恢复健康、不完全恢复健康、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蔓延扩散、合并症继发症后遗症、死亡57.衰老机制、定义:定义:生物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的退行性变化;机制学说:遗传因素的程序性表达、细胞代谢损伤的长期累积、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58.脑死亡:是包括大脑、间脑特别是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出现不可逆性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脑电波、脑血管造影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具有人类个体生命终结的全部含义;安乐死:是指患有不治之症者在危重濒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经病人或其亲友要求并由医生认可,用人道的方法使其终结生命;197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承认安乐死为自然死亡;59.诊断:医护人员按照内在的思维范式对病人的表现做出解释和说明,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前提60.诊断3基本过程:诊、断、和验证诊断;61.临床诊断4种基本形式:病因诊断克山病、大骨节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解剖性诊断肝硬化、胸膜炎、脑血栓形成、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生理学诊断意识障碍、心功能不全;综合诊断酒精中毒性肝硬化;临时诊断发热待查;62.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程序诊断法、归缩诊断法、目录诊断法、除外诊断法;63.3种辅助检查及优缺点: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普通X线、CT、DSA、MRI、骨扫描、PET-CT和超声检查;内镜检查鼻咽镜、喉镜、食道镜、支气管镜、纵膈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优点:可直接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色泽、同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内镜治疗:内镜可用于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止血和较小肿瘤的切除;优点: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64.临床治疗8原则:以人为本、职业道德、重视心理治疗、整体性和统一性、个体化、最优化治疗、最低成本、预防为主原则;65.常用治疗方法:根治性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姑息治疗、预防性治疗、康复治疗、诊断性治疗;66.姑息治疗:疾病已不能治愈时,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痛苦延长生命;67.对症治疗:不是以去除病因为目标,而是缓解病痛与不适或间接得恢复病人的功能的治疗方法68.药物疗法:运用合成或天然的化学物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69.病历定义: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病历记录是最重要的医疗档案和最基本的原始资料;70.主观性病例资料: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疑难病例谈论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不可复印71.客观性病历资料的内容: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可复印72.医疗事故定义、处理措施、特征:定义: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因过失造成病人人身伤害的事故;特征:责任主体是正规医务人员、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之中、主观上必须有过失主要是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必须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不良后果必须有因果关系;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1熟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遵纪守法;2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3要始终有一份敬业精神;4医疗纠纷绝大多数有医患关系恶劣的背景;5诊治病人时,要和病人耐心沟通,让病人知道你是谁,你在他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他建对你应有的信任;6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快带进临床活动中;7对于病人的要求,合理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合理的要耐心解释;8许多疾病一时甚至很长时间内得不到明确诊断,要安抚病人及家属的焦躁情绪,并予以反复检查,联系专家会诊,还可适当的对症处理缓解病人痛苦;9任何时候说话都要有分寸,临床上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不要轻易给病人承诺;10任何时候对疾病都要有一份敬畏,不要大意疏忽;11诊断治疗必须因人而异;12对治疗无望甚至垂死的病人,只要病家不放弃,就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去治疗;13重视病人家属、朋友、同事的情感和需求;14在医疗实践中,遇到诊治意见和其他医生不同的情况,要反复思考,认真推敲,切勿固执己见;15时刻记住不要再病家面前评价其他同事在诊治方面的不足;不是医疗事故的情况: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病人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病人病情异常或者病人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73.个体预防:针对个体所采取的预防疾病的措施;74.群体预防:包括健康人在内的整个人群的疾病预防;75.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是疾病预防的最高目标;健康促进、健康保护针对病因的特异性预防—“五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对麻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七种传染性疾病进行强制性计划免疫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前期和发病早期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延误,故二级预防又称为“三早”预防;有利于终止个体疾病进一步演进和群体疾病蔓延;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期或者发病后期而进行适时有效处理;防止后遗症、并发症或残疾,是疾病预防的核心;76.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9种77.康复医学:对象:因损伤,疾病,老龄而导致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着者;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与吞咽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78.常见病或多发病:慢性病既慢性非传染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病、传染病既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疾病,甲类:鼠疫、霍乱;乙类: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丙类:结核病、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寄生虫病、地方病、职业病;79.60%-80%的信息来自问诊;。
《中外医学史(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读书笔记模板
一扁鹊 二淳于意 三华佗
一史诗、神话中的医药 二自然哲学与医学学派 三希波克拉底及其医学理论
一亚历山大利亚医学 二古罗马医学 三古代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比较
第一节中医文 1
献整理和理论 总结
第二节本草学 2
的发展与综合 性方书的编撰
3
第三节中医临 证各科的分化
4
第四节医学教 育
5
第五节中外医 学交流
一疫病与古典欧洲文化的衰退 二基督教医学与拜占庭医学
一伊斯兰文化和希腊化时代 二阿拉伯医学的黄金时代 三阿拉伯医学成就
第二节本草学与方 剂学成就
第一节中国医政制 度的加强与医籍的
整理研究
第三节中医各科的 全面发展
第四节金元医 家学术创新与
争鸣
第五节西医学 建制化的开端
一医政制度的加强 二医籍的整理研究
第二节中医理论体 系的形成
第一节先秦与秦汉 医学
第三节著名中医医 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四节西方古 典医学的奠基
第五节西方古 典医学的发展
一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 二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书 三张家山汉墓出土医书 四武威汉墓出土医书 五其他出土医药文物
一 《黄帝内经》 二 《难经》 三 《神农本草经》 四 《伤寒杂病论》
第二节中医学在当 代医疗保健中的价
值
第一节当代医学发 展的特点与趋势
第三节当代医学面 临的主要题
一医学的学科分化、交叉与综合 二医学观念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三当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一中医学推动“大健康”进程 二中医学哲学观对西医学的启示
一疾病谱的变化 二传染性疾病表现出的新问题 三医学发展带来的社会法律与伦理问题 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正与医疗保障体系
一本草的编修与药学理论的创新 二方书的编著与方论的兴起
中国医学史重点笔记
中国医学史重点笔记中国医学史是一个悠久且丰富多彩的领域,涵盖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医学史的一些重点内容和要点:1.古代医学阶段:•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这两部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基础,其中记载了对疾病、诊断、治疗以及中医药理论的初步认识和总结。
•针灸与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治疗方法,对经络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医药发展:•中药学的兴起:中药学的发展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这是一部记载了大量中草药的药材学著作,对中医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药方剂的创制:通过不同草药的组合与煎煮方式,中医医生创制出大量有效的中药方剂,如四物汤、逍遥散等。
3.医学教育与理论发展:•中国古代医学院校: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一些医学院校兴起,教授中医、针灸、药学等内容。
•医学理论进展:从阴阳五行理论到经络学说,再到气血理论和脏腑学说,中国医学不断发展完善了各种理论体系。
4.现代医学的兴起:•近现代医学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现代医学,建立了一系列近代医学教育机构,推动了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现代化。
•现代医学的发展:从传统中医药到西方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国的医学体系逐渐完善,现代医学技术和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5.中西医结合与现代医疗:•中西医结合:近年来,中国医学趋向于中西医结合,将传统中医疗法与西方现代医学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医疗模式。
•现代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在医疗器械、药物研发、手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以上是中国医学史中的一些重要要点,展现了古代医学传统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脉络。
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国医学在世界医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和演变过程。
中外医学史
中外医学史1、砭石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针刺工具),主要用来切开脓肿,排脓放血,清除腐败。
2、五药:草木虫石谷3、酒为百药之长,其药用:1)最早的兴奋剂(低剂量)、麻醉剂2)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驱寒气、消毒杀菌3)作为溶剂可用来加工炮制药物4)行药势(作为药引)4、汤液的意义:1)是整体观在药物学方面运用的具体体现2)为提高疗效、减低毒性的深化研究创造了条件3)为以后方剂学的诞生埋下了伏笔5、《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医学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兽医6、《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到秦汉时期。
8、《黄帝内经》的内容:1)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构成一个整体·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2)阴阳五行学说在天地运动规律、万物变化规律、人体结构、医药学理论的运用9、《难经》强调“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命门之说。
10、《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
11、《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与成就:1)创三品分类2)总结药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剂型理论·服药时机理论3)阐述了临床用药的基本指导思想4)正确分析和科学记载了大量药物的功效12、《伤寒杂病论》分为记载外伤部分的《伤寒论》,记载内伤部分的《金匮要略》13、《伤寒杂病论》被誉为“群方之祖”对方剂学的贡献:1)提出了较为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2)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因病制剂)3)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14、张仲景根据《内经》中有关病因的学说,把复杂的病因概括为三大类。
15、希波克拉底学派的主要成就与特点: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及气质、体质的概念。
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3)把疾病看作全身性的反应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16、希洛菲利是记述解剖学的第一个人17、盖伦写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人体解剖的著作《论解剖规程》18、南朝齐梁间全元起著《素问训解》,是注疏《素问》的开山。
医学史知识点总结医学史知识点总结
得输血成为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 从而解决了因手术失血过多而 死亡的问题, 外科学也因此搬掉了一块阻碍其发展的拦路石。
巴斯德在医学上有何贡献
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巴斯德是个里程碑。对微生物做出奠基性贡献的学
发现,分离和鉴定了许多细菌。他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伤 寒杆菌, 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白喉和破伤 风杆菌,痢疾杆菌,鼠 疫杆菌等许多病原微生物。同 时他对传染病的发病原理进行了全面的 研究,为现代传 染病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发现结核杆菌。他指出并证明人类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 导致。并 系统提出了明确鉴定某种特有微生物是引起某 种特定疾病的三条原则, 即“科赫原则”。
p178
以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为例, 分析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生物技术是人类发展最早的技术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一。20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起现代意 义上的生物技术, 如发酵技术, 细胞工程, 生物酶技术, 医疗生物技术以及遗传育种技 术等, 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则使得现代生物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新生物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除了在科研领域一些相关技术成为
首先, 基因治疗的危险性显而易见。 其次, 基因治疗还伴随着诸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 利用基因工程开发新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另一类应用。其核心技术就是在基 因水平上对生物体操作, 以达到五中之间遗传信息的转移, 从而培育新的生物品种。20 世纪以来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 新技术和新产品给人类医疗保健 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危害。首先就是巨大的商业利益会导致轻率的 利用生物技术, 将人类基因不断的用于生产商品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不断的被人为转换,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其次, 在使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药品时, 也发现了 许多原来没有预料的危险, 是的人们不得不考虑大量生产和使用基因工程类药物的安全 性问题。 总之, 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药学领域的应用, 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它可能在未来
中外医学史-中文
• 中外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 中外医学理论体系 • 中外医学实践与应用 • 中外医学科技与现代化 • 中外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
01
中外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中医的起源
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巫医, 逐渐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体系
。
经典中医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 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中医著作 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 的形成。
病理学
诊断与治疗学
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组织、细胞和 分子水平的改变,揭示疾病本质和发展规 律。
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包括药 物、手术、放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中外医学理论体系的比较与融合
异同点比较
比较中国医学和西方医学理论体 系的异同点,包括基本理念、学 术范畴、疾病认识和治疗原则等
方面的比较。
动物和矿物等,通过煎煮、熬制、研磨等方式制成各种剂型,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02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特色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在疼痛缓解、失眠、焦虑等方面具有显著疗
效。
0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国医学中的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手法按摩身体各个部位,
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对于缓解疲劳和改善身体状况有
学术交流
中外医学学术交流也是促进医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学术组 织等形式,中外医学专家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研究成果,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跨国合作研究
跨国合作研究是中外医学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跨国合作,可以整合全球资源 ,共同开展医学研究和实践,推动医学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国际联合实验室、跨国医疗 合作项目等。
中外医学史
中国和西方的医学史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传统,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起源于古老的中华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中关于医疗的记录。
中国古代医学主要包括中医和道家医学两大体系。
中医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为代表,提出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腧穴”等理论,并形成了针灸、推拿、草药治疗等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医学史上,中医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医学史: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医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被誉为“医学之父”,他提出了“四体液”学说,奠定了西方医学的基础。
随后,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对解剖学和病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文化与古希腊罗马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得到了发展,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兴起,现代西方医学开始崭露头角。
交流与影响:
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东西方医学得以交流,中国的针灸、中药传入西方,而西方的外科手术、药物制备技术也传入中国。
近现
代,中西医学相互借鉴,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为世界医学的发展贡献了新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中外医学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世界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医学史知识点
医学史知识点导言医学史是研究人类医学发展历史的学科,通过探索医学领域的演变和突破,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对疾病的认知、药物的发现以及医学实践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学史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医学发展的脉络和主要里程碑。
1. 古代医学与中国古代医学古代医学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医学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它阐述了阴阳、五行、经络等理论,对中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医学还包括了针灸、推拿、草药等疗法,这些疗法至今仍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
2. 希腊医学与希波克拉底希腊医学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以理性思维和观察病征为特点。
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被称为“医学之父”,他倡导了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环境和饮食调节的治疗观念,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罗马医学与盖伦罗马医学在希腊医学的基础上发展,其代表性人物是盖伦。
他系统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知识,提出了“四体液说”(即血液、黏液、黑胆汁、黄胆汁)和“养生八法”等理论,并将解剖学引入医学教学。
4. 中世纪医学与巴黎与蒙彼利埃学派中世纪医学受到基督宗教的影响,而宗教对科学发展产生了限制。
巴黎与蒙彼利埃学派是当时医学教育的两大流派,他们对经典著作进行研究和注释,维护着医学知识的传承。
5. 文艺复兴时期与解剖学的重要突破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在医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安德烈亚斯·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的著作《人体构造》彻底颠覆了古代医学对解剖学的错误观念,奠定了现代解剖学的基础。
6. 科学革命与现代医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时期,医学开始逐渐转向实证主义和实验方法。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通过对循环系统的研究,揭示了血液循环的机制,开创了现代生理学的先河。
此后,医学在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7. 20世纪的医学进展和突破20世纪是医学史上变革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中国医学史重点(常存库版)
中国医学史1401100022第一章医药的起源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诗经》是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记载了植物药50余种,多为后世常用药物。
《山海经》以记载我国早期名山大川及地理物产为主的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
酒为百药之长,汤液创制于商代(传说为伊尹)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五行的最早记载是《尚书.洪范》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一)马王堆汉墓医书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少了手厥阴心包经。
2、外科尤为突出的《五十二病方》3、《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却谷食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二)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1、《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非一人一时之作,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共162篇。
主要成就:1、强调整体观念(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身心是统一的、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4、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
2、《黄帝八十一难经》,书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自序,作者有人认为是秦越人,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
主要内容和成就: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在脉诊部分首创“独取寸口”的脉诊法,经络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证,脏腑部分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在疾病部分把伤寒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湿病,针灸治疗部分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
3、《神农本草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非一人一时之作,东汉。
内容与成就: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收载药物365种,将药物按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2、论述了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3、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医学史重点
1.早期医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来自经验
医学。
2.古埃及早期医学经验记载于《纸草文》内。
3.古巴比伦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
“灵魂”的居所。
曾用羊肝进行占卜。
4.古印度的雅利安文化及其医学的来源是四部《吠陀》
经,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椰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5.古印度医学家及其著作:妙闻—《妙闻集》、阇罗
迦《阇罗迦集》。
6.中药汤液的发明者:伊尹
7.古代中国巫医并存,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渐分离。
8.《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
9.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书:《导引图》
10.《皇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1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12.《伤寒杂病论》(张机,张仲景著)提出了包括
理、法、方、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辩证施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证施治紧密的结合起来。
被誉“群方之祖”
13.《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为中医四大经典,成为中医学术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
14.扁鹊(秦越人)创立“和缓之术”,行医有“六
不治”原则。
15.华佗字元化,发明“麻沸散”。
创造了“五禽戏”,
开创了我国医疗体育的先河。
16.公元前6世纪末在古希腊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
四大医学流派:
1)克伦吞医学学派
2)西西里医学学派
3)尼多斯医学学派
4)科斯医学学派
17.希波克拉底(西医之父)的主要成就与特点:
1)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与气质、体质的概
念
2)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
3)把疾病看作全身性反应
4)提倡医学道德修养
18.记述解刨学的第一人:希洛菲利
19.西方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
20.西医医圣:盖伦
21.《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著)是现存最早的《内
经》注本。
22.唐代王冰著《次著皇帝内经素问》。
23.《脉经》(王叔和著)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定位诊
脉法。
24.《诸病源候论》(巢元方著)是中医学对逐个疾
病、逐个症状展开具体而细致的病因病机讨论的开端,代表着中医学认识与论方法论的进步。
25.《新修本草》(唐朝)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
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26.《雷公炮制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炮制学专著。
27.《肘后备急方》(葛洪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急
救手册。
28.孙思邈
1)善于养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寿医学家,
后世称“药王”。
2)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后世多合称《千
金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
全书。
3)提出“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发明用
手指比量取血法。
4)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发明者。
5)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6)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
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9.《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著),是我国现存第一
部外科专著。
30.《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名著。
31.《颅囟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学专著。
32.《针灸甲乙经》(皇甫谧著)是我国现存最早、
并以原本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
33.葛洪妻子鲍姑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女灸
家。
34.阿维森纳是阿拉伯医学文化黄金时代的代表,著
有《医典》,成为当时东方以及后来西方的权威医学著作。
3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
法典。
36.《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
都为官修方书,被称为宋代三大方书。
37.《金镜录》(元代敖氏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
文并茂的舌诊专书。
38.宋代吴简主持编绘的《欧希范五脏图》是已知世
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刨学图谱专书。
39.《阴证略例》是河北赵县人王好古(字近之)著。
40.《外科精要》(陈自明著)强调外科用药应根据
脏腑经络虚实因证施治,标志着外科与伤科的分立。
41.《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著)是我国早期较
完善的综合性妇产科专著。
42.钱乙,字仲阳,是我国中医儿科鼻祖,著有《小
儿药证直决》
43.《洗冤集录》(宋慈著)世界最早法医学著作,
也是我国现存第一步系统的司法检验专书。
44.
中国医学史医学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医者及年代学术思想学术流派治疗方法刘完素
(河间)
(1120~1200)
火热论
1.认为伤寒各证多与火热有关
2.六气皆能化火
寒凉派
治疗伤寒病症,以清热
通利为主,善用寒凉
药物张从正
(子和)
(1156 ~1228)
攻邪论
一经致病,既可攻邪,邪去病止
,不可妄用补药。
攻下派
主张攻邪用汗、吐、
下三法
李杲
(东垣)
(1180 ~1251)
脾胃论
1.“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2.把内科疾病概括为外感与内伤
两大类
补土派
善于运用补上、中、
下三焦元气,以补脾
胃为主,
朱震亨
(丹溪)
(1281 ~1358)
相火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1.相火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2.相火有变:相火妄动、煎熬真阴
滋阴派
提倡滋阴降火,善用
滋阴降火之剂
金元四大家
45.公元11世纪萨勒诺医学校是当时世界医学的中
心。
46.《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部方书。
47.张介宾,字景岳,著作《景岳全书》是明代学术
特色鲜明的医学全书。
48.李时珍(字东壁)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
伟大的药学著作。
49.薛己
1)著《内科摘要》是我国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医书。
2)著《疠疡机要》是我国首部麻风病专书。
50.温病四大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是温
病学说形成、发展、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
51.1543年维萨里出版了划时代的著作《人体构造》,
奠定了近代西方医学发展的基础。
52.哈勒是近代生理学之父,著有《生理学纲要》。
53.叩诊法是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的诊断技
术。
听诊器是由法国巴黎医学院医生雷内克发明的。
莫尔姆霍滋发明了检眼镜。
54.18世纪,中国种人痘法来预防天花,同时期英
国人贞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技术。
55.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56.阻碍外科学发展的三大难关:疼痛、感染、失血。
57.德国医生伯格曼创用蒸汽灭菌法,奠定了无菌外
科的观念。
58.1928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
青霉素。
59.近代中西医汇通
1)唐宗海主张中西医的原理是一致的,但中医长于
气化,西医长于解刨。
2)朱沛文主张通其可通,并存互异
3)张锡纯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
60.摩尔根是分子生物学之父。
61.心电图诊断技术是荷兰科学家艾因托芬发明的。
62.1954年,毛泽东同志指出:“重视中医,学习中
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并发扬光大,这将是我们祖国对全人类贡献的伟大事业之一”。
1980年,卫生部制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