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构划 系统推进 提升小班化教育效能
乡村教研: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进入发展快车道
乡村教研: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进入发展快车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浙江省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将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和持久的动力。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底部攻坚、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浙江省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经之路。
要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研体系和教研工作的支撑作用。
为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简称“省教研室”)开启了数十年如一日的乡村教研实践,致力于打通乡村小规模学校(本研究将其界定为乡村地区办学规模在200人以下的学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明确价值导向,省市县乡教研联动常态化2013年浙江省教育统计年报显示,全省200人以下规模的小学有475所,到2020年增长到529所,占全省所有小学的比例为15.9%,并且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乡村小规模学校强校提质势在必行。
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常态化教研联动机制是首要问题。
1.关注“软质量”,从“外援”走向“内源”浙江省经济活力强,城镇化进程快,政府及社会对乡村教育高度重视,教师工资待遇不断提升,教育投入、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已实现硬件上的均衡配置,校际办学条件差异系数控制在0.3以内。
如何提升“软质量”成为当下最迫切、最棘手的现实问题。
“软质量”是相对于硬件而言的,涵盖了校园文化品质、课程开发与建设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队伍水平、学校治理效能等一系列因素。
单纯依靠外界“造血”的外援式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软质量”的现实需求,小规模学校亟须建立自己的造血机制,寻找自身的生长点和发展内驱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的良性发展之路。
“软质量”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唯一标准是能否满足学生成长之需,亦即能否为学生成长提供适宜的、匹配的、有质量的教育服务,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切实提升学校教育的“软质量”,也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求。
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教师、教材、教法”(以下简称“三教”)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工程。
“三教”是职业院校关于“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学要素,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一、高职院校“三教”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薄弱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教师数量不足。
高职教师工作强度大,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
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整体素质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普遍不足,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锻炼,授课时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帮助,但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没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信息技[摘要]“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三教”主要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内容缺少职业教育特色以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
文章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实施路径:校企共建管理机制,保障“三教”改革实施;校企共定改革方案,绘制“三教”改革蓝图;校企共探改革之路,推动“三教”改革创新。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作者简介]吴宝明(1964-),男,江苏昆山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督二脉”
“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督二脉”作者:夏红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时政)》2023年第08期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中指出:“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
”园本课程建构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驱动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载体。
建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对园本课程认识模糊、师资专业素养不足、资源利用结构单一、课程开发比较零散等诸多问题,其显著问题在于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脱节。
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领导力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以支撑课程理念落实于课程实践。
近两年,沾益区第一幼儿园根据园所实际,探索出“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任督二脉”的有效路徑。
即:以创生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优化的课程制度为基础、以有效的指引教研为途径,三者融为一体来有效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脉”——幼儿园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督脉”——教师建设园本课程的专业能力。
一、创生课程理念,支撑园本课程建设(一)明确课程理念,彰显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能力一是分析实情,确定理念。
沾益区一幼管理团队基于园所现实分析,明确“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多种路径,熟悉理念。
通过两年的主题课程探索以及多次班本课程分享,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理念。
三是创设适宜环境,课程理念有形化。
在环境规划与调整中,倾听幼儿的想法,珍视幼儿的愿望,与幼儿同参与、共行动。
(二)落实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在探索课程时,老师们改变“离开教材后无所适从”的状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指导,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点,以“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等理念为指引,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为支撑,以教材作为参考,结合沾益区一幼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园所、家庭、社区资源,助力课程的生成。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作者:崔洁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4年第07期[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目的是改变以往课堂教学重教轻评的模式,有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要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让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具有连贯性和结构化,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9-0020-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新课标增加了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还强化“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为此,教师应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把評价融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展开,以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一、基于课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参照与凭借。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单元,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根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能凸显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使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课堂中得到落实。
江苏省教育厅就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进行周密部署等
江苏省教育厅就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进行周密部署等健全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很重,涉及面广。
为此江苏省教育厅明确要求,必须周密部署、整体推进,抓住重点、务求实效。
具体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深化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二是进一步抓好课程教材建设,着力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开放兼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是引导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创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五是加强支撑教育质量的教学设施建设,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深化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为重点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推进学习方式变革为目标启动课程基地建设,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南京市“百校千师”携手共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继续实施“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的战略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南京市教育局下发文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及任务,要求教师培训机构及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校与校结对帮扶,携手共进。
结对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共同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各自发挥优势,在培训、科研、教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口交流和携手合作。
日前,市教育局组织了结对协议签字仪式。
江苏省一维多利亚州中小学教育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日前,江苏省一维多利亚州中小学教育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研讨会由省教育厅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与儿童早期发展部主办、苏州市教育局承办。
两地教育主管部门代表、维州和苏州20所结对学校代表共70多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代表分赴苏州市10所结对学校进行影子学习和交流访问。
维州官员介绍,维州学校教学质量高,学习环境好,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多元化课程开设、小班化教育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2024学校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
2024学校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小班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热点话题。
小班化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将提出2024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小班化教学的目标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小班化教学,提供更精细化的教学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班化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实施措施1.人员配备:每个小班设置1名班主任和2名任课教师,由班主任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学生管理,任课教师负责学科教学。
2.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合理设置小班课程。
每个小班设置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既满足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兼顾学生兴趣和发展方向。
3.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力。
4.资源配置: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班级教室、教学设备、教材和教辅材料等。
教育部门要加大投入,保障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施。
5.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
四、实施步骤1.制定小班化教学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
2.建立小班化教学管理团队,明确职责和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3.招募并培训相关人员,提高教师的小班化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班级组织和调整,确保每个小班的人数适宜。
5.制定小班教学课程表,合理安排课程和活动,确保教学进度。
实施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楚任杰朱中雄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2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地区的学校,其班额大部分在50多人,更有甚者,部分小学的班额已达到80人以上,初中(特别是初一)已达到100人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班额过大,直接限制和减少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和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教师难以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目标已从知识、技能的学习扩展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要求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小班化教育!一、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优点1.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小班化教學,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的有利条件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地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2.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小班化教学的空间大为增加,师生间、学生间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随之增大,教师利用扩大了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加强指导与交往,强化了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影响,加大了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
3.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主性,兴趣更广泛,个性更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成长。
二、进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1.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实行的班级授课制大部分为大班教学,其组织形式以“秧田式”居多,教学活动主要依靠师生的双向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权威因素,有意无意地发挥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少数优生,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发言机会,得不到教师的激励肯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
整体建构 学做融合
整体建构学做融合作者:刘冰梅黎有文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24年第08期[摘要]文章围绕“整体建构,学做融合”的设计理念,系统性地探讨了单元作业设计的理论框架、核心原则、实施策略、设计模板等内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具有参考价值的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范式,同时辅以丰富的实践案例,助力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学做融合;单元作业;整体建构[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3-0096-03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笔者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单元作业进行了实践研究,提出了“整体建构,学做融合”的单元作业设计理念,具体将从设计原则、流程及策略等方面進行阐述,旨在为以减负增效为目的的作业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一、基本原则(一)整体性原则设计作业时着眼于单元整体,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精心规划课时分配、合理布局教学内容、明确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以及构建知识网络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
整体规划旨在确保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二)情境性原则依据“无情境不命题”的基本准则,将数学问题融入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为数学知识赋予生动、具体、形象的背景和故事。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学,还能深化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进而准确把握数学的本质。
(三)差异性原则设计作业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思维方式、作业习惯和速度等),应设计基础性、提高性、综合性和拓展性作业,避免“一刀切”。
同时,创造性安排自主型、开放型、操作型、生活化、实践性、弹性作业,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多样性原则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彩,避免单一化和机械重复。
同一课时的作业内容在题材、题型、表达方式、知识点强化和作业方式等方面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幼儿园强镇筑基推进体系
幼儿园强镇筑基推进体系
幼儿园的筑基推进体系是指为幼儿园的发展和提升建立起的全面的推进体系。
这个体系的目标是提高幼儿园的质量和水平,让幼儿园成为优质的教育机构。
在这个体系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 师资培训:幼儿园的师资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
这包括教育学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掌握等。
同时,还需要提供进修机会,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教育环境建设: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
这包括改善教室设施、增加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等。
3. 教育课程设计:幼儿园的教育课程是幼儿发展的指导方针。
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知识。
这要求幼儿园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课程。
4. 家校合作: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家长的有效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这包括定期的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筑基推进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涉及到师资培训、教育环境建设、教育课程设计、家校合作等多个
方面。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才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小学深化“班课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深化“班课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与班级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我们决定深化“班课一体化”工作。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深化“班课一体化”工作,推进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二、工作内容1.建立班级教育目标体系: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每个班级建立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教育目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行动方案。
2.加强班级管理与教学协作:建立班级协作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班级教学计划、教育活动等,并进行定期的评估与反馈。
3.提升班级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通过教师专业培训和学科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能力,合理布置课程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开展优秀班级评选活动:根据学校和班级的标准,每学年评选出若干优秀班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激励班级师生更好地参与“班课一体化”工作。
5.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参与:通过家长会议、家校互动平台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实施步骤1.成立“班课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任命相关负责人,并成立由教务处、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代表等组成的“班课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班课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编制“班课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分工等内容。
3.开展培训与指导:组织相关教师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能力,增强班主任的管理和协作能力。
4.建立班级档案与评估体系:每个班级建立完整的档案和评估体系,包括学生档案、教师档案、教育活动记录等。
5.定期评估与总结:每学期组织“班课一体化”工作评估与总结,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和督导。
四、保障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学校向“班课一体化”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培训、材料购置、奖励等方面。
开发小班化教学 推动农村教育特色发展
开发小班化教学推动农村教育特色发展作者:任玉龙来源:《山西教育·管理》2024年第03期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随迁就读和择校就读的农村适龄儿童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农村小学适龄入学儿童数量骤减。
目前,农村小学“小班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推行合理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利用好“自然小班化”趋势,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基于相关政策和当前形势,现以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同过小学校为例进行探究。
小班化教学要求学校“因地制宜”。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
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合理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运用,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过小学总人数不足百人,最大班容量不超20人,原有的“大班化”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
面对新形势,需结合班级特点采用“一对一帮扶”、“手牵手”互助等办法助力高效教学,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小班化教学要求变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管理理念、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小班化教学要求变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有许多类型,一些模式在大班化教学中难以高效实施,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
为探究高效、新颖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同过小学将课堂教学融于实践活动中,例如,数学课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长度单位的奥妙;劳动课时让同学们走进校园劳动实践田体验除草、翻土、种苗、收获的过程,感悟劳动的乐趣;语文课时倡导学生走近生活为家人介绍喜欢的景点,当一次“小导游”。
诸如此类的校园活动将课本内容融于实践,学生可以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
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终身学习。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构建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小班化教学,建构灵动的“悦读”课堂——以五上“快乐读书吧”教学活动为例
小班化教学,建构灵动的“悦读”课堂——以五上“快乐读书吧”教学活动为例【摘要】教师要发挥每册“快乐读书吧”栏目的重要作用,系统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以五上“快乐读书吧”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整体研读,纵观各段相关内容,横联单元整体教学;课上充分发挥阅读小组作用,助力建构灵动的阅读课堂,方法先行,寻“点”拓思,提供展示平台,后置活动形成延展,有效促进语文要素迁移运用。
【关键词】分组导读快乐读书吧阅读全过程1.整体研读,把好学习之舵(一)纵观各段相关内容五上第三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
纵观各学段的相关内容,发现这次的安排是在三年级童话、寓言故事和四年级神话故事阅读基础上的提升阅读。
在实施教学之前,笔者梳理了与该主题有关的“快乐读书吧”阅读安排。
各年级安排的阅读内容从童话故事到民间故事,由国内到国外,语文要素的变化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五上的学生已经有多次故事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勾连先前习得的阅读方法,指导民间故事的阅读,使方法更加多元。
五上学生在中年级已有“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的基础,而本单元要求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要精准定位,把握好尺度,既要避免越位,又要避免不到位。
(二)横联单元整体教学“快乐读书吧”所在位置是整组课文的最后。
五上民间故事这组教材,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这两篇民间故事为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为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语文要素“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创造性复述故事”设计,最后以“快乐读书吧”结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体系,确定单元语文要素,一课一课有序推进。
这组教材应紧扣“创造性复述”这个导读的核心要素,在精读、略读课文中学习方法,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梳理总结,再在口语交际课上得以实践运用,而“快乐读书吧”是迁移巩固阶段(如上图),这样层层深入,逐步提升能力。
优化教学活动结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优化教学活动结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活动结构的优化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一些优化教学活动结构的方法和措施:1. 引入启发性问题和情境: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建立联系和整体意识: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教学活动应该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比较和联系,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和整体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知识体系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分阶段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应用和拓展知识。
4.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5. 创设情景和实践环境:为了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教学活动可以创设情景和实践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评价和反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总结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评价和反馈应该注重全面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在实施以上优化措施时,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发展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推行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推行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则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
然而,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资源分配不均等。
因此,推行小学小班化教学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文将探讨推行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规模小班化教学的核心是将大班拆分成小班,因此制定合理的班级规模是至关重要的。
班级规模的大小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和教师的数量来确定。
一般而言,小班的规模应在15-25人左右,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推行小学小班化教学需要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以满足小班教学的需要。
首先,学校应提供足够的教室和教学设备,确保每个小班都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其次,学校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以确保每个小班都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促进小班教学的开展。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小班化教学注重个性化教育,因此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课、实践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推行小学小班化教学需要家校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活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家庭作业辅导、家庭学习指导等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班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艺术、体育、科技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学校可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江西: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江西: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无
【期刊名称】《动漫界(幼教365)》
【年(卷),期】2024()12
【摘要】日前,江西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江西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总页数】1页(P7-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江西日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巩固均衡成效聚焦提质扩优统筹推动大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扩优提质,区域先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福州晋安召开
3.集团化办学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之路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校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2篇)
学校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1.1 学校小班化教学的意义随着小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教育品质的提高,实施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小班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1.2 学校小班化教学的目标通过小班化教学,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
(3)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质量。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2.1 小班组织形式(1)组建小班: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重新分班,每个班级控制在20人以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关注和照顾。
(2)小班教学:每个小班设有1名班主任和2名任课教师,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
(3)活动组织: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组织,促进小班内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2.2 教师培养与支持(1)教师培训:为小班教学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包括小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2)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小班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3)教育资源支持:为小班教师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包括教学教材、教具等,保障教学质量。
2.3 学生评估与跟踪(1)个体评估: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追踪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反馈,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4 家庭教育支持(1)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家长培训:为家长提供孩子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家庭作业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作业指导,使家庭作业成为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2.5 教学管理与监督(1)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小班教学管理体制,明确教师的教学责任和权利,加强教学管理和监督。
怎样基于单元整体,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怎样基于单元整体,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局限于对教师个体的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
因此,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评一体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
本方案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单元整体,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方案步骤1.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结合国家教学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教学特点的教学评价标准,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学生表现等多方面指标。
2.教学资源整合: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包括教师队伍、教室设施、教学材料等,以支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开展教学评价培训: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一体化培训,提高他们对教学评价标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教学评价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摩、学生作品展示、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单元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强化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和全面性。
5.结果分析与反馈: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适时分析与反馈,鼓励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并对教学评价制度进行持续优化。
预期效果•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准确反映教学质量。
•营造良好的教学评价氛围,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注意事项•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师生意见,确保教学评一体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应符合实际情况,既要全面、又要具体可操作。
•持续跟踪评价效果,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其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本方案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特殊应用场合1. 小班教学在小班教学场合下,学生人数较少,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受到限制,需要针对小班教学增加一些条款。
•增加家长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家长反馈意见,以此来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增加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成果有更深的认识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可以更全面地考察教学的成果。
小班化教研机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班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以班级人数较少为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班化教学,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小班化教研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班化教研机制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班化教研机制的内涵小班化教研机制是指在小学教育中,以小班化教学为背景,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教研模式。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小班化教研机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2. 教师合作:小班化教研机制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同研讨、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课题研究:小班化教研机制注重课题研究,通过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教学评价:小班化教研机制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师提供反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小班化教研机制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班化教研机制有助于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小班化教研机制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小班化教研机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小班化教研机制有助于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四、小班化教研机制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小班化教研组织:学校应成立小班化教研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小班化教研工作。
2. 制定小班化教研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小班化教研计划,明确教研主题、时间、地点、人员等。
3. 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小班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构划系统推进提升小班化教育效能
1.构建小班化教育理念体系。
我们将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确立为“面向每一个,幸福每一个”,将推进目标定义为“让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在全面中张扬个性;建立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式多元、同层对比的激励评
价机制”。
2.明晰小班化教育科学内涵。
(1)降低教师权威控制性,建立良性互动、和谐温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师生关系;(2)提升个别化关注度,给予学生更多表现和发展才能的机会;(3)舒展学生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活动空间大的优势,对教室布局进行灵活调整,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4)营造
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形成尊重、开朗、真诚与宽容的态度。
3.确立小班化推进的整体构划。
小班化教育,并非是一种微缩的“大班”教育,而是涵养了方
方面面。
对此,我们以小班化的四个要义出发,充分论证,从环境创设、教学要求、小组合
作学习以及评价及作业改进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确保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有序整
体推进。
二、系统推进,提升实验效能
1.关注每一名学生,充分落实全纳性。
为实现充分关注每一名学生,我们制订并实施了基于
小班化教育的规范。
如保证学生100%课堂发言、100%课堂展示、100%得到激励、100%得到
收获的“四个100%教学规则”,“每学期对每名学生至少家访一次,每月与每名学生至少亲密
接触一次,每周至少对每一名学生隆重推介一次”的教师“三个一”工作常规,等等。
2.注重个性化学习,充分凸显个别化
(1)注重教学的针对性。
我们打破中小学学段界限,组织教师编写“年级间”“学段间”知识点衔接教程,把知识点、考点、疑难点、基础点、拓展点进行汇总归纳,建立一套可循环使用,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体系。
同时,建立学情分析档案,精准把握每一名学生的性格、习惯、
兴趣、能力,找准每名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的难点、疑点、兴趣点等,以便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与学生实际对接。
(2)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年初,我们下大力气引进了“学帮理练”教
学法,这套教学法与小班化教学理念是相吻合的,自学、合作、梳理、练习,这正是关注每
个学生自主发展过程。
特别是教师面批,这是大班额解决不了的,一节课下来教师可以面批
3-4次,基本可以掌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3)注重学
生的选择权。
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及作业,由小组协商的方
式帮助学生选择,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选择与自己学习起点相适应的学习任务或作业。
本学年,我们在语文主题学习上下功夫,针对某个主题或某个片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篇目,在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
3.构建互动式课堂,充分体现活动化
(1)树立“放”的意识。
活动化是小班教学的突出特征,对此我们充分给予学生开放的自由度,允许学生插嘴,鼓励争论,提倡标新立异,尽可能采取聊天方式与学生自然亲近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胆怯畏惧心理。
(2)提升“控”的能力。
为防止出现课堂活动表面热闹而缺乏实效的现象,我们设置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小组合作的依存度,引入多维
度的评价机制,让每名学生都为自己的表现负责,通过个别的交流,及时矫正学生不经思索
信口而出的不良习惯,进而提升课堂互动的效益。
三、优化细节,提高实施实效
1.优化小组合作
(1)均衡小组配置。
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采取自愿组合与教师调控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均衡分为6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分为三个层次:智慧之星、奋进之星和发展之星,鼓励学生进阶。
在评价小组时,以进阶程度及发展程度给予科学评价,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不丢下一个学生。
(2)展开合作竞争。
在小组内,采取分工
合作、“兵教兵”等方式,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单;在组间,采取整体竞争和同层竞争相结合的
方式,也就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不同组同层次的竞争对象,降低目标高度,学生通过努力
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学习乐趣;在班级间,我们分层组织各种竞赛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运作,我们发现这种纵向竞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纵横交错”的同质竞赛,充分调动学生
的成功欲和表现欲,同时进一步促进组内的合作帮扶。
2.优化作业设计
(1)分层选做作业。
学校统一制订作业模板,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学情分析、疑难点等
设计作业单,于每周一张贴在作业板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基础题或拓展题,完
成后签上自己的名字,每周五教师把解题思路出示在作业单上,学生可以自主剖析、自我反思。
为了强化学生自主提高,单元检测时,作业单的题目会出现在试卷上,从而达到外力促推,内力驱动的效果。
(2)每日一练作业。
坚持每日晨读、午练计算,同时将练习情况通
过展示墙或家长QQ群及时展示,并分门别类地评出“周最佳”“月最佳”等。
(3)阅读写作作业。
开展每周一读、每周荐读等活动,每周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及优秀作文或片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练笔习惯。
当然,在推进小班化教育进程中,我们也还存在着教师相对不适应、对学生个性把握不够精准、课堂活动不够紧凑等问题,特别是教师队伍老化带来的理念相对陈旧,构成了制约小班
化教育推进的瓶颈。
对此,我们将认真反思,强化研训,明细规范,让教师在“入格”的基础
上不断“升格”,最终形成适应小班化教育的“风格”,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