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教学设计
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为了忘却的纪念》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铭记,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的分析。
(3)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2)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抗日战争吗?它对我们国家有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相关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分享。
4. 人物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5. 细节描写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其中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人物为对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庭作业:继续阅读与抗日战争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了解历史,提升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对学生的细节描写写作进行评价,关注描写的手法、形象刻画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案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怀念母亲》这篇文章。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提高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怀念母亲》这篇文章。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熟悉《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4.2 学生准备:预习《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母亲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5.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5.3 讲解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5 总结教师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强调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5.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下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发誓要好好孝顺母亲。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等环节。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写的感恩母亲的文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7.1 开展母亲节活动:在母亲节当天,组织学生为母亲准备礼物,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7.2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创作关于母亲的诗歌,并进行朗诵比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8.1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8.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1三、单元模块设计模块一课文教学1.课前行动(1)知背景,晓人物同学们,请读读第三组课文的提示语,想想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再看看教材选用的课文,文中的事情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1927.1944.1947.1974年),主要人物有哪些?(李大钊、英勇的战士、张思德、周恩来)对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选择上网、到图书馆、走访等形式搜集与本组课文相关的资料吧!并作好记载和整理。
(2)学生字,解生词请学生课前自学本组课文的生字和理解难懂的生词意思。
把学习成果记录在本子上。
2.课堂风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本组课文的时代背景,谈读书体会。
2.认识本组课文18个生字,会写23个生词,理解难懂的词语意思。
能读通顺本组课文。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交流时代背景,谈读书体会。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本组课文的时代背景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把优秀的资料整理在一起。
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搜集的好资料。
(有雷同就不再重复)(参考资料:1.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1889年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为了革命工作,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
被捕后,遭受了种种残酷的刑罚,始终坚贞不屈。
在监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受到许多犯人的敬爱。
4月28日,万恶的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同志,同时遇害的有20多人。
2.张作霖:奉(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系军阀首领。
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盘踞东北。
1926年3月,他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今河北省西部及山西省北部)山东等省,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的破坏。
《深深的怀念》问题化教学设计方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思德所在部队在开赴前线前,留下老弱病残编成了一个警卫连。张思德因有伤病也被编入警卫连,任副班长,负责云阳镇八路军留守处和荣誉军人学校的警卫。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1938年春又任班长。1940年春,张思备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
3.这些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是否给同学们一点启示,同学们,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更应该及早立下自己的志向。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板书:我的理想)
二、明确要求,自己准备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从小树立目标十分重要。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板书:我的理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思想内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谈听了资料的感受。
2.看了相关的书籍和人物的事迹,如《红岩》等,交流读书心得。
2、能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他说:“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他在战争年代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人已当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范文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怀念母亲》,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生命,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怀念母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2. 学会运用朗读、感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怀念母亲》的文本或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母亲节的资料或故事。
3. 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1.3 引入课文《怀念母亲》。
2. 阅读理解: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 情感体验:3.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3.3 教师播放相关母亲节的歌曲或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4. 创作表达:4.1 教师引导学生以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爱意。
4.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自己的表达感悟。
5. 总结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5.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六、教学延伸:6.1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6.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母亲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亲情经历。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母亲的对话,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七、作业设计:7.1 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阅读其他有关母爱的文章或故事。
八、教学评价:8.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互动参与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怀念母亲(纪念活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母亲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影响;2. 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3. 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具有感人的母亲视频,或者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美好时光。
步骤二:内容介绍(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次纪念活动的目的和安排。
告诉学生,我们将通过不同的方式,一起怀念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步骤三:绘画创作(20分钟)1. 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彩色笔。
2.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一幅与母亲相关的画作。
可以画母亲的形象、妈妈与自己的合影,或者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等。
步骤四:分享与交流(10分钟)让每位学生将自己的画作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创作过程。
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互相交流。
步骤五:朗诵或朗读(10分钟)选择一篇关于母亲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朗读或朗诵,表达对母亲的格外思念和感激之情。
步骤六:寄语母亲(15分钟)让学生写一张寄语母亲的明信片,可以是一句心里话、一段小故事或者一首诗歌。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出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
步骤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次活动的过程和收获进行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情感教育、讨论、绘画、朗诵、写作等;2.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创作表达的水平以及分享和交流的积极性等。
四、教学手段:投影仪、播放设备、白板、彩色笔等。
五、拓展活动: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纪念活动中,让他们为孩子朗读一段关于母亲的故事或者寄语,以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家校合作的氛围。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9模块四拓展训练教学目标:1.巩固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2.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3.能找出文首尾呼应的句子。
教学重点:巩固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点二、1.本单元要我们掌握哪些知识点?2.(能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会在习作中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复习方法四、1.我们归纳主要内容常用哪些方法?2.(题目拓展法抓六要素段意连接法抓重点句段的方法)什么叫首尾呼应?运用它有什么好处?(呼应指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首尾呼应。
好处:可以使读者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五、巩固训练六、《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深深的怀念“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的怀念”主题教学课程教案(第三课时——自主阅读课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学过程等七个方面展开教案。
一、教材分析: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围绕此主题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即《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另安排了2篇略读课文,即《灯光》和《一夜的工作》,《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整合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班55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
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景和情,我将本单元课文的教学安排为四课时四课型,分别是:整体感知、语言学用、自主阅读、综合评价。
在此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三课时的教学,自主阅读课型。
三、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
理念二:课前完成预习,课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阅读引向深入。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5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一夜的工作》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齐说(教师揭题)。
这篇文章是何其芳同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那么,他这“一夜的工作”效果怎样?我们还得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边听录音边看课件)二、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
根据思考线路──加深理解(1)师:课文录音听完了,也看了课件,谁能说说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师: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3)什么叫“劳苦”?平时我们通常说的什么劳苦?(工作劳苦)。
(4)什么叫“简朴”?平时我们通常说的什么简朴?(生活简朴)。
小结:作者写总理的一夜工作,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写的。
三、学习课文1.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用了哪些例子说明周总理工作劳苦?又从哪几方面讲他生活简朴的?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结果,随机出示并指导朗读。
(1)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任务重)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6模块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当众即席演讲的能力。
2.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3.口语交际中,要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往,敢想敢说。
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
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4.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5.能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一篇记叙文《我的理想》教学重点: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写一篇记叙文《我的理想》教学难点:1.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能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写作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课前,老师已布置你们收集一些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说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积累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
3.这些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是否给同学们一点启示,同学们,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更应该及早立下自己的志向。
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板书:我的理想)二、明确要求,自己准备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从小树立目标十分重要。
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板书:我的理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想。
3.汇报自己的理想。
(老师随机提问)三、小组交流1.同学们,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你们都有崇高的理想。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练习把自己的理想,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说出来。
(板书: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2.小组交流、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3.推荐上台交流的同学四、班级演讲1.大家都讲过以后,各小组推荐讲得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我的理想”的演讲,要注意演讲的要求。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围绕此主题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即《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另安排了2篇略读课文,即《灯光》和《一夜的工作》,《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整合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主要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训练思考:学习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由于本组课文的内容与现在学生生活相差较远,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基于六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本组课文时,主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只作点拨、指导。
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者布置学生读中国近代史以及一些革命书籍,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渗透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相结合的意识,又为学习本组课文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进一步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训练巩固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进行主要内容的归纳能力,并能通过重点词句或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最后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3.能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二、学习课文1.文章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学习“被捕前”,品析人物语言。
(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设计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应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析词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最后在读中品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学习“被捕时”,体味人物神态,。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案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反思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课文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到父母的爱,并学会珍惜。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到父母的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怀念母亲》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分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引出课题《怀念母亲》。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父母的故事,体会父母的爱。
5. 个人反思: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心得体会。
6. 分享与交流: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到父母的爱。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回答问题来进行评估。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享的质量。
3. 学生写关于父母爱的短文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八、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将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三组“深深的怀念”整组模块教学设计8模块三回顾探究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2.背诵《囚歌》
3.阅读革命书籍
教学重点:
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学会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盘点
二、交流平台
1.读对话,想想这次我们交流的主题是什么?
(本组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2.回顾课文内容
(1)本单元每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
a.请学生分小组交流
b.抽生说
3.回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4.结合所学课文《匆匆》等讨论首尾呼应的好处
5.结合自己的作文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二、日积月累
1.读诗《囚歌》
2.交流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叶挺生平
3.交流这首诗的意思
4.朗诵
5.背诵
6.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诗歌?交流。
三、课外书屋
1.读短文
2说说课外书屋推荐了哪些书籍?
3.你曾经看过类似的哪些书籍?有何感受?交流。
群文阅读-永远的怀念教学设计-语文-小学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深深的怀念”教学设计【本组概述】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选编的四篇课文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十六年前的回忆》记下了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
《灯光》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一夜的工作》讲述了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
《主题阅读》教材:《生命中的两份手稿》《小英雄雨来》《纪念白求恩》《战死疆场,英名永垂》不论是课文还是同步阅读的文章,都文质兼美,历久弥新。
文中所体现出的无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使我们深深的怀念。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从而深深怀念革命先烈们的无私的精神,高尚的品质。
【教学内容】1.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2.《主题阅读》教材:《生命中的两份手稿》《小英雄雨来》《纪念白求恩》《战死疆场,英名永垂》【教学重点】1.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培养阅读兴趣,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单元整合篇一、单元导语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英雄。
当我们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时,要知道它是来之不易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深深怀念他们的高尚品质。
(课件出示知识树及本单元主题——深深地怀念)二、主题回顾在第五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是:(课件出示四篇课文题目)在这四个感人的英雄事迹中,什么让你久久的感动和深深的怀念?学生自主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本组单元文章的主题:《十六年前的回忆》——坚贞不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永久的缅怀(第二课时)教案 泰山版
永久的怀念(第二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曾历尽苦难,历尽沧桑。
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挽救苦难的民众,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大。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永久的缅怀》,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些先辈们。
二、讲述先辈故事,激发缅怀之情
1.在这些让我们敬仰的先辈中,有一批批的仁人志士,他们没有经历硝烟与炮火,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们同样满怀爱国热情,为报效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谱写了一幅幅壮烈的篇章。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爱国的仁人志士》,(板书:爱国的仁人志士),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为我们介绍了哪几位仁人志士。
2.自读课文,看一下都介绍了他们哪些爱国事迹,了解到这些爱国事迹后,你有哪些感受?
3.汇报交流,谈感受。
三、感悟志士言行,树立报国之志
小结过渡:其实,像这样的仁人志士还有很多,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志士?
1.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讲讲他们的爱国事迹。
2.交流收集的爱国人士的名言佳句:
播放有关仁人志士的课件。
读了这些名言佳句,你收到什么启发?
观念辨析,指导言行
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是小学生,报效祖国是将来的事情,以后再考虑,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缅怀了这些可敬的仁人志士。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怀念优秀教学设计怀念教学设计
怀念优秀教学设计 [《怀念》教学设计] 季羡林生XX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描述心中的,引入新课,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无数次沐浴着的爱。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练说:___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都对自己的有着一份独特的爱。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对这两个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
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⑴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 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的?⑵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抱终天之恨。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 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③ 补充资料,谈感受:我不忍想象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当我从北平赶回XX,又从XX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
⑴ 摘抄词语。
⑵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的爱。
第二课时一、回顾“亲生”,感受敬慕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永远的怀念教学设计
泥沃小学张蕊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第二课永远的怀念7-12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了解一些有关平津战役具体事件及指挥战役的著名人物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介绍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知道这些地方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通过调查、了解天津还有许多纪念馆,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在调查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增强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前收集,了解一些有关平津战役具体事件及指挥战役的著名人物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了解天津的纪念馆,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天津历史平津战役的主要事件、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走访等方法,搜集和整理天津的纪念馆的信息,课上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红旗插上天津城》,了解了天津解放的时间以及经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远的怀念》。
4月5日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的日子,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走进天津的各大纪念馆,了解革命战士的丰功伟绩。
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中国古老、广袤的土地上,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空前规模的大决战,这就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二)展馆介绍(学生分组搜集资料,组长介绍天津的纪念馆)
1、平津战役纪念馆
它是反映我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的专题纪念馆,于1997年建成,展厅总面积4000平方米,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和多维演示馆三部分组成,通过2500余件文物和多媒体、电动沙盘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热情讴歌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讴歌了解放军灵活作战的战略战术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
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
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
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2、周邓纪念馆
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
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
命道路。
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
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
地,撒在天津海河。
为世世代代缅怀铭记周恩来
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
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在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
之际——1998年2月28日开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水上公园风景区,占地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建于1998年2月28日周恩来诞辰百年纪念日前夕。
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三大展区即主展厅、按1:1比例仿建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题陈列厅和专机陈列厅。
主展厅内有:周恩来生平展“人民总理周恩来”、邓颖超专题展“邓颖超—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西花厅专题陈列厅设有复原陈列和主题文物展“伟大的
情怀”;专机陈列厅陈列着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伊尔—14型678号专机,现为国家二级文物。
纪念馆的展览主题突出,天津地域特色鲜明,生动再现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光辉灿烂的一生以及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3、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
中共天津市历史纪念馆,是1924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第一个领导机关——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诞生地。
于2007年6月29日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重新扩建布展后正式对外开放,为建党86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
纪念馆通过4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和大量的历史文物以及真实的影像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从“五四”运动以后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亲怀和正确领导下,天津地方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创造的辉煌的业绩,谱写的一篇篇壮丽的篇章。
4、觉悟社纪念馆
觉悟社是1919年五四运动中,天津青年学生的进步社团。
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中的骨干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二十余名青年组织起来的革命团体,成立于1919年9月16日。
现在的馆址就是当年觉悟社经常集会活动的地方。
1982年修复,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建立觉悟社纪念馆。
5、梁启超纪念馆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的梁启超纪念馆,由梁启超先生的故居和“饮冰室”书斋组成。
修复后的梁启超故居,分为书房、起居室、家族纪念室等十二个展室,再现了梁启超当年居住的环境。
梁启超纪念馆里一百多件家具都是按当年的陈设原汁原味复制的,并根据梁启超后代反复回忆进行布置的,力求贴近当年原貌。
纪念馆大院中央竖立着一尊
梁启超铜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
由原籍新会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敦厚父子设计,铜像栩栩如生,再现了梁启超年青时朝气蓬勃的风采。
6、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吕祖堂)
吕祖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原是供奉仙人吕洞宾的道观,后辟为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著名的紫竹林、老龙头战斗以及整个天津保卫战的战斗计划都是在此拟定的。
历史渊源极高。
(三)感悟升华
同学们,听了这些纪念馆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介绍给大家。
(四)总结
我们走近中国近现代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温着他们的丰功伟绩。
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大家重温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一步认识到“平津”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了解了解放天津的历史,同时也加深了对先烈的崇敬,增强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