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胰超声标准切面及常见疾病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演示
• 三、正常声像图及正常值
• 纵切略呈半圆形,边缘稍钝,轮廓清晰,表现光整,脾实质为非常均
匀的点状中低回声,肾皮质<脾<肝。脾门是确定脾脏的重要标志 ,经过脾门脾血管出入脾脏。 • 1、脾厚径(测量脾门至脾膈面的间距): • 正常值:男<4cm,女<3.8cm • 2、脾长径(脾的最大长轴断面图象,测其上下端): • 男9.0cm 女8.5cm • 3、脾宽径(垂直于脾长轴切面测量其最大横径): • 4 ~ 6cm • 4、脾V内径:5 ~ 8mm
• 脾脏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静脉。脾动脉起自腹腔动脉,为 其最大支。再分出胃左动脉后,沿胰腺上缘至脾门附近分
支入脾。在脾内为终末支。互相交通者不到1/10。脾静脉 在脾内与动脉伴行,在脾门汇成脾静脉干,沿胰动脉后 方越过肠系膜上动脉向右走行。在行程中再汇纳部分胃 短静脉、胃左静脉和胰静脉的若干细支,最后在胰颈后 方与肠系膜上静脉汇成门静脉。
现在是8页\一共有60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9页\一共有60页\编辑于星期日
• 四、脾疾病
• 1、弥漫性脾肿大。 • 2、脾囊肿。
• 3、脾包虫囊肿。 • 4、脾结核。
• 5、脾血管瘤。 • 6、脾肿瘤: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脾血管内皮肉瘤,脾淋
巴瘤。 • 7、脾梗塞。 • 8、脾脓肿。
• 9、脾外伤。
• 1、粟粒型 • 为相对早期阶段,脾内仅有散在的粟粒样结节,脾脏轻
度或中度肿大,实质内散在分布结节状低回声,直径2~ 5mm,发生钙化后脾实质内均匀散布点状或斑片状强回 声,可有线状声影。 • 2、干酪坏死型
• 为脾结核的进展期,脾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脓腔, 其中充满干酪样坏死组织和脓液,脾脏肿大明显,实 质内病灶较大靠近被膜的病灶可使脾表面呈结节状隆 起,病灶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为液化形成的 无回声区,其间散在细点状回声。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6页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7页
8脾脏囊肿
分为:真性囊肿、假性囊肿
超声表现:
脾实质内见圆形、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光 滑,后方回声增强
囊肿较大可致脾脏外形不规则 多囊脾为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等囊腔,分布
较密集。常合并多囊肝,多囊肾 假性囊肿内可见光带分隔,弥漫细点状回声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8页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9页
10脾脏实质性肿瘤
脾脏原发性肿瘤少见。肿瘤分良性、恶性;良性肿瘤 以血管瘤多见,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多见
超声表现:
脾脏正常或肿大
脾内显示实质性团块回声,团块大小、数目及内部 回声不一
脾血管瘤:脾内显示边界清楚偏高回声团,有 “网络状”表现。CDFI:团块周围及内部可有 脾动、静脉分支绕行或穿行
脾脏超声诊疗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1页
2脾脏正常超声表现
二维:
正常脾脏肋间呈半月形,冠状切面呈三角形 轮廓清,包膜光滑 脏面:数个切迹,为脾门,有脾动、静脉出入 脾实质呈均匀细密中等回声 正常测值:厚径4cm;长径<11cm;脾门处脾静脉 内径<8cm CDFI:脾门部及脾实质内脾静脉为兰色血流,脾动脉 为红色血流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2页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3页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4页
脾脏超声诊断简要介绍
第5页
6脾脏肿大
多为继发性改变,主要病因有:肝硬化门脉高压;感 染性;一些血液病
超声表现: 脾脏增大:厚径>4cm 脾脏内回声分布均匀或出现局灶性异常回声 门脉高压引发,脾静脉显著扩张,脾门静脉主干内 径>0.8cm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人体左上腹部,是一个负责调
节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而脾脏超声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首先,脾脏正常大小的测量标准是通过B超或彩超仪器测量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脾脏的大小受到年龄、性别以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成人脾脏的长、宽、厚度一般为10-12cm、7-8cm、3-4cm左右。
在测量时应注意患者体位的影响,一般采用左侧卧位,使脾脏得以自然下垂,减少计算误差。
其次,脾脏的形态特征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呈椭圆形或椭球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没有明显异常结节或囊肿。
在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脾脏的形态特征,及时发现和诊断异常情况。
另外,脾脏的内部结构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包括纹理、脾静脉及脾动脉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重点观察脾实质的密度均匀性、血液供应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脾脏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脾脏的功能状态。
例如,脾脏增大可能与贫血、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脾脏缩小可能与肝硬化等疾病相关。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脾脏超声测量标准对于评估脾脏病变及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掌握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希望本文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脾静脉超声测量方法及标准切面
脾静脉超声测量方法及标准切面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空腹或至少4小时禁食,以确保腹部内脏器官的清晰显示。
患者需要脱掉上衣,躺在检查床上,以便医生进行超声检查。
2. 仪器准备,医生需要准备好超声仪器,选择合适的探头和频率,调整成适合脾静脉超声检查的模式。
3. 定位,医生通过超声仪器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的腹部,定位到脾脏区域,寻找脾静脉的位置。
4. 测量,一旦定位到脾静脉,医生可以使用超声仪器测量脾静脉的直径。
通常情况下,脾静脉的测量是在呼吸屏气时进行的,以减少呼吸对脾静脉直径的影响。
标准切面一般包括纵切面和横切面。
纵切面是指超声探头与脾静脉平行的切面,可以清晰显示脾静脉的走行和直径。
横切面是指超声探头与脾静脉垂直的切面,可以清晰显示脾静脉的横断面形态和直径。
这两种切面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地评估脾静脉的情况。
总的来说,脾静脉超声测量方法及标准切面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帮助他们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脾脏超声诊断标准
脾脏超声诊断标准
脾脏超声诊断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脾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脾脏超声诊断标准:
1. 脾脏大小:正常脾脏的长径约为10-12 厘米,宽径约为6-8 厘米。
脾脏的大小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生理状况而有所不同。
2. 脾脏形态:正常脾脏的形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边缘光滑,无明显的结节或肿块。
3. 脾脏实质回声:正常脾脏实质的回声均匀,强度中等,类似于肝脏的回声。
4. 脾脏血管:脾脏内的血管通常可以在超声图像上显示出来,包括脾动脉和脾静脉。
这些血管应该是通畅的,没有血栓形成或狭窄的迹象。
5. 脾脏病变:超声可以用于检测脾脏内的病变,如脾脏肿瘤、脾脏囊肿、脾脏梗死等。
这些病变通常表现为异常的回声区或肿块。
6. 脾脏周围结构:超声还可以评估脾脏周围的结构,如胰腺、胃、结肠等,以检查是否存在与脾脏相关的病变或异常。
脾的超声标准切面
脾的超声标准切面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对脾脏进行全面的检查。
以下是脾脏的超声标准切面:
1.矢状切面:在矢状切面上,可以观察到脾脏的上下端及前后端。
脾脏后缘与胃壁之间有一条清晰的界线,这是区分脾脏和胃的关键。
同时,脾脏下缘与胰腺之间也有一条清晰的界线。
2.横切面:在横切面上,可以观察到脾脏的左右端及前后端。
脾门处可见脾静脉、脾动脉和淋巴组织。
此外,在脾脏的左侧还可观察到胃短动脉。
3.斜切面:在斜切面上,可以观察到脾脏的前后端及左侧边缘。
在此切面上,可清晰地观察到脾静脉、脾动脉和淋巴组织的走向和分布。
通过以上三个切面的观察,可以对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当脾脏出现病变时,超声图像上会出现相应的异常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四)脾梗死
【诊断要点】
1.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楚。
2.内部回声因病程长短不同,梗死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 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回声逐渐增强而 且不均匀,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7/13/2020
.
3
脾脏的超声表现
1.脾脏轮廓被膜光滑,脾脏被膜为强回声,脾实质回声中等均 匀略低于肝脏。脾门血管走形清楚(图10-2-2)。
2.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成人脾厚<4cm,最大长约12cm;
7/13/2020
图10-2-2 正常脾脏超声表现
图10-2-3 副脾超声表现
脾门处见圆形等回声结节,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
变形。
【鉴别诊断】
超声显像对脾囊肿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目前诊 断脾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7/13/2020
.
14
1.脾假性囊肿与脾包膜下血肿鉴别后者多呈新月形,内部有 细点状回声。同时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新近有外伤史,脾区 疼痛和叩击痛较明显。
2.脾囊肿与脾脓肿鉴别后者边缘回声较强、模糊,内部常有 云雾样点状及带状回声。同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有全 身感染及脾区疼痛和叩击痛。
7/13/2020
.
11
图10-2-5 脾梗死 脾脏增大,脾上极见边界清楚低回声区
SP:脾
7/13/2020
.
12
7/13/2020
.
13
(五)脾囊肿
【诊断要点】
脾囊肿按有无内衬上皮成分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1.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脾囊肿按有无内衬上皮成分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1.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 可有弥漫性低、中强度回声。 2.囊壁锐利清晰,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3.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4.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畸变,囊肿周围的正常脾组织被挤压 变形。
【鉴别诊断】
(二)脾大
【诊断要点】
1.脾脏肿大主要表现为超声测值增加。有以下异常声像图之一者, 可考虑脾大。 (1)成年人脾脏厚径超过4cm或长径超过12cm。 (2)在无脾下垂的情况下,脾下极超过肋下或脾上极达到腹主动脉 前缘。 2.声像图对脾大程度的估测 (1)轻度肿大:脾脏测值超过正常值,但仰卧位检查,深吸气时声像 图脾脏下极不超过肋弓下缘3cm。 (2)中度肿大:声像图脾脏明显增大,但下极不超过脐水平线。 (3)重度肿大:声像图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以下,并可显示脾脏周围 器官受压移位或变形。
3.仪器
(2) CDFI检査:观察脾脏和脾脏结节及肿物的血流信号的分布和 丰富程度,脾门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必要时观察门静脉。 测量结节内动脉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图10-2-1)。
脾脏的超声表现
1.脾脏轮廓被膜光滑,脾脏被膜为强回声,脾实质回声中等均 匀略低于肝脏。脾门血管走形清楚(图10-2-2)。 2.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成人脾厚<4cm,最大长约12cm;
【诊断要点】
1.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楚。 2.内部回声因病程长短不同,梗死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 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回声逐渐增强而 且不均匀,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3.由脾淤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脾实质局部坏死,多数发生液化, 形成不规则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细点状回声,少数未 液化的坏死灶,形成高回声区。
脾胰超声诊断
多囊脾
脾脓肿
脾肿瘤
• 比较罕见 • 分原发(良性和恶性)和转移两类 • 以恶性淋巴瘤和急慢性白血病引起者相对
较多,可以引起普遍性均质性脾肿大,也 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 • 良性肿瘤中以海绵样血管瘤较常见
急性病毒肝炎、伤寒败血症、全身粟粒性结核、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血吸虫病等。
• (2)淤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 血栓形成。
• (3)增生性脾肿大。各种原因的贫血、某种血红 蛋白病、骨髓纤维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 (4)浸润性脾肿大。如含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 含神经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淀粉样变性和血色 病等。
• 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腺导管输入十二指肠。胰腺导管分 主胰管和副胰管,主胰管直径为0.2-0.3cm,从胰尾起始 ,贯穿整个胰腺至胰头右侧 ,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左后 壁处的十二指肠乳头,约70%的胰管在肠壁入口处与胆总 管末端汇合成胆道口壶腹,构成胆汁和胰液的“共同通道 ”。
胰腺长轴切面的大体形态可分为哪几种 类型?
脾破裂的声像图有何特点?
• 脾外伤有各种不同病理类型,加上出血量 的多少和病期有不同,声像图表现亦各有 所异。
• 超声显像对脾外伤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 值,并可提示腹腔内有无出血和出血量的 多少,同时可观察脾包膜下出血的动态变 化,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 预后的估计。
中央破裂
• 为脾脏实质内破裂,可伴有脾内血肿。超 声图像表现为脾体积增大,脾轮廓光滑整 齐,病变处局部回声紊乱,密度不均,可 出现不规则回声增强或回声减低区,也可 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无回声内 见小点状低回声漂浮。
脾脏超声检查的途径及标准切面
脾脏超声检查的途径及标准切面主要体位是右侧卧位,左上肢上举使肋间隙增宽,有利于脾脏的显示。
也可采用仰卧位,左侧肋间和肋下进行扫查。
很少采用俯卧位,一般用于脾脏较小时,或者其他体位显示不清时。
一、左肋间斜切面(仰卧位/右侧卧位)右侧卧位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肋间斜切扫查,显示脾脏长轴、脾门和脾门血管。
测量内容:脾脏厚径及长径左肋间斜切面腋前线至腋后线逐一进行斜切,通过脾门显示脾静脉时,测量脾的厚度及长径。
SP:脾脏; SPV:脾静脉测量位置:脾静脉及分支最大长轴切面。
(1)脾脏厚径:在前倾冠状切面上,脾门处测量至对侧凸面包膜的最短距离(脾门处至对侧缘弧形切线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前倾冠状切面为在冠状切面基础上使声束平面进一步朝前(腹侧)倾斜。
(2)脾脏长径:冠状切面上显示脾脏最大长轴切面,测量其上下端间径。
(3)脾静脉内径:显示脾门部血管,在近脾门部1~2cm处测量脾静脉主干内径。
正常参考值(成年人) :(1)厚径:男性<4cm,女性<3.5 cm;(2)长径: <12cm;(3)脾静脉内径:≤0.8cm正常参考值(儿科):新生儿:≤2cmx 6cm(厚径x长径);1岁内: ≤2.5cmx 7cm(厚径x长径);学龄前:≤3cm x 9cm (厚径x长径);学龄后:<3.5cmx12cm(厚径x长径)。
二、左肋缘下扫查,观察脾肿大程度脾肿大程度的确定:1.轻度肿大:仰卧位平静呼吸时不超过肋缘线,深呼气时不超过肋缘3cm;2、中度肿大:仰卧位时脾脏下级超过肋缘下3cm直至脐水平3.重度肿大:仰卧位时脾脏下极超过脐水平,周围脏器受压移位。
三、纵切面和冠状切面(仰卧位)仰卧位于左锁骨中线至腋后线做纵切和冠状切面扫查,了解脾脏的位置。
显示脾实质和脾门。
脾脏胰腺的超声诊断
病情危重但需进行超声检查时, 应提醒临床医师先进行抗休克等治疗, 待病情稳定或配备抢救措施后再进行检查, 以免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脾外伤超声检查存在假阴性。如超声未能明确显示脾破裂的直接征象, 但腹腔内出现游离液体时, 应结合临床, 不能完全除外脾破裂的可能。
【检查方法】
用 2.0--5.0MHz 凸阵探头 , 线阵探头亦可。 多采用右侧卧位。 在左侧第9--11肋间及肋下逐一扫查 , 观察全部脾区。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病变区的血流情况。
【检查内容】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脾动脉栓塞 , 其二维声像图显示脾内出血、水肿、坏死等无回声区,彩色血流成像可确认脾动脉内流道中断部位 , 栓塞部栓子应为低回声小团块。
胰腺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体表投影:上缘相当于脐上10cm,下缘相当于脐上5cm。
胰腺的血管解剖 胰头 埋于十二指肠弯内,上方 是门静脉和肝动脉。右前 方为胆囊;后方是下腔静 脉;末段胆总管 穿行于胰头实质后部。 钩突 前方肠系膜上静脉;后方 是下腔静脉。 胰颈 前方是胃幽门,后方肠系 膜上静脉穿行。 胰体 前方是胃、小网膜囊;后 方腹主动脉;上缘为腹腔 干及其分支(脾A、肝总A 、胃左A) 胰尾 位于脾静脉前方;前方是 胃体后壁,直胰尾指脾门。
第七节 脾脏实质病变
【检查方法】
用凸阵探头, 线阵探头亦可。 多采用右侧卧位, 亦可用仰卧位。 通过左侧肋间的逐个扫查,以获取脾脏不同断面的声像图,并通过呼吸动作来观察脾脏肿瘤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以显示支配该占位病变的血供情况。
1. 血管瘤多数呈均匀的高回声病灶,边界清晰,外形多较规则;内部小蜂窝状暗区或见管道结构。常为单个, 偶见2--3个。如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术检测常无丰富动脉血流进入瘤内, 个别在瘤体周边测及点状或短线状血流。 2.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也称"错构瘤")呈不均匀混合性回声病灶,可显示包膜。内部多数呈强回声或强弱不等的回声错杂分布,可伴强回声斑及后方衰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 3. 转移性肿瘤呈脾内一个或多个圆形局灶性病变,常具清晰包膜, 周边可有低回声晕圈 , 内部回声随不同癌肿而呈多样表现,但因声分布常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见肿瘤外及内部有彩色血流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内回声均匀,细小的中等回声,比肝脏的回声略
强,随着老年化和脂肪组织含量增多,胰腺回声 略偏强。 3 、正常人的胰管显示为横贯胰腺实质的两条平行的 中强回声线,平整明亮,中间为管腔。
正常胰腺超声探测要点
利用标识血管来判断胰腺的位置:
观察胰腺大小、边界、回声。
观察胰管管径和走行。
观察是否有占位 ,如有病灶判断是否受到挤压、推移、 包绕、或血栓。
脾外伤
被膜下破裂:
于脾表面与被膜间可探及无回声 区,内可见散在点状回声飘浮。
中央型破裂:
为脾实质内部破裂、出血,声像 图为脾外形轮廓规整、清晰,实 质区见无回声区,伴散在细小点 状回声,外形不规整。
真性脾破裂
中央型脾破裂
被摸下脾破裂
脾梗死
脾脏多显示肿大,病变区可 单个或多个,呈楔形或三角 形的弱回声区,尖端指向脾 门,基底较宽,内部可有散 在的强回声斑。 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病变处无 血流信号显示。 梗塞区伴随纤维化和机化而 回声逐渐增强,呈现强弱回 声相间的复杂图像。
单纯性脾囊肿多无 自觉症状。
脾外伤
中央破裂、被膜下 破裂及真性破裂。
脾结核
是结核病的局部 表现之一
脾肿大
当在助缘下显示 脾脏声像图时, 应提示为脾肿大;
有良性、恶性两种
脾梗死
某原因引起脾动脉 或其分支栓塞
脾脓肿
全身感染性疾病 时脾脏继发改变
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结构消失,表面呈结节状,质
胰腺长轴切面(显示胆总管)
胰尾长轴切面
胰腺断面解剖
在纵切面,可以观察胰腺的横径。
沿下腔静脉纵切,位于下腔静脉与左肝之间,可以观察到胰头,呈椭圆形。
沿腹主动脉纵切,位于腹主动脉及左肝之间,可观察到胰体,呈三角形。
由胰体再往左侧,相当于腹主动脉左缘,纵切时可观察到胰尾,亦呈三角 形。
51
胰腺头部纵切面
脾脓肿
全身感染性疾病时细菌经血行至脾 脏,或脾囊肿继发感染所致。超声 图像特征: ①脾脏肿大,脓肿呈圆形或椭圆形, 壁较厚,内缘不整齐; ②脓腔内呈液性暗区,其内可见散 在的细小点状回声,或呈混合性回 声
脾结核
声像图显示脾内均匀密布米粒 大小低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晰。 在慢性血行播散性结核时脾脏 轻度肿大。声像图表现大小不 一、分布不均匀实性团块,可 呈现强回声、低回声或蜂窝状, 边界较清晰,有钙化时见强光 斑及声影。
脾门处的动静脉相通测血管分支,副
脾位置从横膈到阴囊都有报道。
形。其二:脾脏手术切除。
游走脾 脾区扫查见不到脾脏的回声,腹腔 其他部位扫到实性肿块,轮廓、形
内脏转位
脾脏位于右季肋区,肝脏胆囊位于 左季肋区。
状、内部回声均与脾脏相同,同时
可显示脾门及脾血管。
副脾
内脏转位
游走脾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脾囊肿
干扰。
2 、仪器的选择
选用腹部超声探头, 3.5MHZ ,获得高分辨力和高清晰度的图像要调试放大 器和增益的深浅,调节聚焦数等,以胰腺轮廓清楚、形态结构可见为准。 3 、体位 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或站立位
胰腺长轴断面-上腹横切扫查
胰腺长轴切面
胰腺长轴切面(包括左肾静脉)
胰腺长轴切面(包括右肾动脉)
二、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仪器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
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探测相同。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 辨力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 探测相同。
(二)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不宜在饱餐后进行,空腹探测图像更清 晰,以免脾过多的向后方移动。为清楚显示脾门区、胰尾、左肾附
脾恶性淋巴瘤
图像特征:脾脏增大,形态失常。肿
瘤呈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低回声区, 边界清晰,边缘整齐。病灶<1cm时 可呈弥漫性点状低回声。彩色多普勒 为瘤内及周边丰富动脉血流。
良 性
脉冲多普勒可测到动、静脉频谱。
脾实性占位
恶 性
脾血管瘤
与肝血管瘤类似,边界清晰,边缘欠 规则,回声增强,病变区内可有圆点 状、细短管状无回声区,有少数呈低 回声区。彩色多普勒病变内外仅见点 状静脉血流。
脾的位置毗邻关系
脾位于腹膜腔内左季肋部后外侧,处于第9~11肋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
其长轴与第10肋骨一致。正常范围:长度、宽度、厚度:长10-12cm,
宽6~8cm,厚3~4cm,重110--200g,在肋缘下摸不到。
脾面前方与胃底及胃体相邻,其后方与左肾及左肾上腺相贴,其下方与结肠脾
曲相接,脾门与胰尾相邻。
脾脏囊性病变
单纯性脾囊肿
脾脏大小形态无明显 变化或局部隆起,实 质内见多个或单个大 小不等类圆形无回声 区,后方回声增强。
多囊脾 形态失常;②脾实 质内大小不等多个 液性暗区;③本病
脾表皮样囊肿 增大;囊肿近圆形,
脾包虫囊肿
①脾脏多显著增大, 囊肿较大,脾体积常
囊壁厚而光滑。可见
“双边”结构,厚约 价值。与肝包虫一样, 囊沙型,母子囊型。
脾、胰超声扫查规范
刘 影
脾脏
01 04
正常脾超声基础:脾的解
剖概要
02 03
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脾超声探测要点
正常脾声像图表现和超声 测值
05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一、脾的解剖概要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脾的形态呈长椭圆形,多似 橘瓣样或蚕豆样。分为膈面和脏面,脏面中央凹陷处为脾门, 有脾静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是重要的超声探测标志。
1 、胰腺弥漫性肿大,形态饱满,超出正常值,轮廓清晰、整齐。
2 、实质回声减低,炎性发作时减低程度较少。
3 、胰管多无扩张,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下腔静脉受压变细。
4 、可见胆系病变,可发现胆囊结石和胆道结石。
5 、上腹部胰腺区可见较多肠道积气,虽然导致胰腺显示不清,但从另外 角度间接提示胰腺炎的存在。
充血性脾 肿大
脾静脉是门静脉的一个 主要分支,当门静脉压 力增高时,脾脏由于淤 血、纤维化而增大,如 在肝硬化、慢性右心衰 竭、门静脉或脾静脉炎 症或血栓形成。
感染性脾 肿大
各种急性或慢性全身 性感染均可引起脾肿 大。如病毒性肝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伤寒等,脾脏因 显著充血与炎细胞弥 漫性浸润而增大。
3. 超声检测脾时,应尽量利用脾静脉作
为超声解剖标志,以便标准化。
4. 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测,定期 随访。
脾脏的正常生理变异
副脾 副脾大多位于脾门处,呈圆形或椭圆 形,回声与脾脏相同,有的副脾有与 脾缺如 其一:无脾综合征,脾脏及腹腔其 他位置都扫查不到脾脏,肝脏位置 居中,常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内脏畸
边界清,囊壁较光滑, 1mm,有特异性的诊断
囊内常为无回声或浮
后方回声增强。
变常同时伴有肝、
肾的多囊病变。
动的细点状低回声点; 可有:单囊型,多囊型,
脾囊肿
多囊脾
脾表皮样囊肿
脾包虫囊肿
脾错构瘤
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团状回声,边界 清晰,回声与脾组织近似或略增强, 当瘤内纤维较多时,杂乱不均。彩色 多普勒表现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
四、脾超声探测要点 (一)探测内容 1. 首先观察脾数目,位置和形态。 2. 观察脾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 3. 观察脾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4. 应仔细观察脾血管及其周围分支的变化。 5. 观察周围脏器有无病变,及与脾脏的关系。
(二)注意事项
1. 扫查脾必须全面,以免漏诊。
2. 必须熟悉脾的正常生理变异。
转移瘤
分三种类型:(1)强回声型:不规则 不均匀强回声,外周有声晕环绕。(2) 低回声型:均匀低回声,类圆形,边 界清,后方回声稍有增强。 (3)混合 回声型:病灶以实性主,内部可有不 规则的液性暗区,病灶外周可见声晕。
脾血管瘤
脾错构瘤
脾恶性淋巴 瘤
脾转移瘤
脾外伤
真性脾破裂:
脾外形失常,脾包膜连续性中断, 中断处脾实质内、被膜下及脾周 围组织、盆腹腔可见无回声区。
注意事项
1 、空腹 8h 以上,必要时饮水 500ml 。
2 、变换检查体位和探头角度,确保胰头的显示程度,
坐位检查,以肝脏作为透声窗,胃内的气体上升到 贲门避免干扰。
3 、注意判断腹膜后肿物和胰腺本身的肿物。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炎性病变
急 / 慢性胰腺炎、 局限性胰腺炎 囊性病变 胰腺真 / 假性囊肿 、胰腺囊腺瘤 / 癌 实性肿瘤 胰腺癌、壶腹部肿瘤、胰岛细胞瘤
6 、胰腺周围出现渗出。肝肾隐窝或盆腔可有少量液性暗区。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肿大,轮廓不清晰,边缘不规则。 实质回声减低伴不均匀坏死强回声。 胰腺周围组织层次结构模糊增强。 胰腺局部渗出积液或血肿和假性囊肿形成。 麻痹性肠梗阻导致肠道积气、肠蠕动差。
慢性胰腺炎:
急性者反复发作后,胰腺进行 性破坏及纤维化,常见的小叶
近肿物或进行左上腹部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情况下饮水300-500ml
后再查,小儿可在哺乳后进行。
(三)探测体位和途径
1、右侧卧位是方便、常规采用的一种体位。
2 、仰卧位显示脾与肾、胃、膈的关系等。
3 、俯卧位 不常采用。此体位常用于脾较小、肺气肿或右侧卧 位、仰卧位探测不清的患者。
(三)扫查方法 1. 左肋间斜断面扫查
穿行于胰头后部。
钩突 前方肠系膜上静脉;后方是下 腔静脉。
胰颈 前方是胃幽门,后方肠系膜上
静脉穿行。 胰体 前方是胃、小网膜囊;后方腹
主动脉;上缘为腹腔干及其分
支(脾 A 、肝总 A 、胃左 A ) 胰尾 位于脾静脉前方;前方是胃体 后壁,胰尾直指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