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探究
基于中国中车国际化道路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
基于中国中车国际化道路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作者:王睿哲贺金英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19期摘要:本文以国际化的视角,重点分析了中国中车在2015年由南北车合并后的国际化路径与战略,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方法,深化中国中车的国际化布局,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同时,作者也希望通过此文,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有企业出海参与国际竞争的道路,为中国的国际化事业贡献些许力量。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制度1 中车国际化背景近年来,中国中车不仅推动产品走出去,更将品牌推介出去,赢得全球尊敬和赞赏。
过去的2018年,中国中车国际市场上“好戏连台”,形成“欧美市场渐入佳境,产品服务比翼齐飞”的格局,产品出口到10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研发中心达到15个。
目前,中国中车位居世界五百强第385位,品牌五百强第254位。
株机公司作为中国中车的核心子公司及中国中车“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也是喜讯连连。
在欧洲,株机公司在马其顿、塞尔维亚、捷克、奥地利等国家连获订单,实现动车组、电力机车、混合动力调车机车、储能式现代无轨电车等“中车制造”走进欧洲,完全对接欧洲标准。
在非洲,株机公司不仅签约了21亿美元的中国中车国外市场的最大单,而且实现了南非的本地化生产,形成了“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的海外业务拓展模式。
在马来西亚,株机公司已经占据了马来西亚市场80%的份额,不仅建立了东盟制造中心,用于生产“本地化”的产品,而且还同步的开展了维保业务。
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中国中车加快全球本土化建设,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推进全产业链输出。
而株机公司在中国中车“国际化”大战略的指引下,取得了累累硕果,有效的推动了中车品牌的全球化,加速了中国中车国际化的进程。
2 如何“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株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清和说,公司将深度总结国际化经营的经验教训,对标国际先进,将“五个一工程”切实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国际化进程等工作中,在集团总部精神的指引下,全方位开展“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建设。
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汔车霉 部件 企业 实 施 国 际化 战 路 问题 的 探 讨
陈少 国
( 湖北十堰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学院, 湖北 十堰 4 20 ) 4 00
摘 要: 面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 必须实施国际化战略, 提 高在国内外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产品结构不合 理, 竞争力弱 ; 研发能力弱 与主机 同步发 展受 到制 约 ; 整车企业和零部 件企业的关系等 问题 , 有针对 性地提 出 了实施国际化战略应采取的对策; 按照“ 有所为, 有所不为” 的原则 , 调整产品结构, 形成核心竞争力; 加快研 发平台的建设, 打造核心产品等。以期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零部件: 全球采购; 国际化战略
进、 交货期最短 、 服务最好 的零部 件” 的最佳 采购原 则 , 已 被整车企业莆 遍认 同。四是汽车零 部件 企业 的专 业化分
收稿 日期 :0 5—1 —1 20 1 2
( ) 临的机 遇 一 面 在国际市场 面临的机遇 : 一是 国外 汽车公 司大量外扩 非核 心业务 , 利于 国内优势产 品参与 国 际分 工 , 加 出 有 增 口: 二是 整车厂全球营销 、 采购 网络 的开 放 。 加大 了 “ 非体
化生产 的中小公 司会成为零部件的主流 。 综上所述 , 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 的发 展趋势必然 会影 响我 国汽 车零部件未来发展的方 向, 作为 国 内汽车零 部件 企业应该与时俱进 、 势而为 。 顺 适时 的进 行联合 重组 , 以适 应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 、 系统化 开发 、 规模化 经营 、 模块 化供货 的发展趋势 。 二 我 田汽车 零部件行业面幢的机遁与拂 战
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轨道交通市场渐趋饱和。
伴随着国家铁路行业混改政策的出台,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竞争激烈,轨道交通制造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中车作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大力进行国际化经营。
但由于中国中车国际化水平不高,在国际市场潜力巨大的机会下,研究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可以为中国中车的国际化经营提供指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其它相关企业提供借鉴。
本文以国际化理论,国际化战略选择理论为指导,研究了中国中车的国际化现状,国际化动因。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国际化蛛网模型和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中车国际化的程度,优劣势、机遇和挑战。
最后,结合中国中车国际化的现状以及中国中车国际化的模型分析得出了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
中国中车在未来的国际化道路上可以采取市场全球化、国际人才培养战略,以及S-O战略,即差异化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以及精益管理战略;W-O战略即战略联盟、跨国并购战略以及技术创新战略以及品牌国际化战略。
关键词中国中车;国际化;国际化战略;跨国企业;国际蛛网模型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il transit industry, China's rail transit market is becoming more satur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ixed policy of national railway industry, China's rail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facing fierce competition, and rail transi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which become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China. CRRC as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the world rail transi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vigorously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ow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RRC and the opportunity of great international market potential,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CRRC,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CRRC.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ed enterprises in China.Guided by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choice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osition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motivation of CRRC. And based on these theories and studies, the article used cobweb model and SWOT analysis model to define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of CRRC, and found the benefit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ens of CRRC. At last,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CRRC’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should be world’s marketing strategy,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personnel training, S-O strategy, and W-O strategy. S-O strategy include differential strategy, marke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lean quality strategy, and W-O strategy include strategic alliance, M&A strate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 CRRC;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ization strategy;multinational enterprise;cobweb mode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对象 (2)1.1.3 研究意义 (2)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2)1.2.1 研究方法 (2)1.2.3 研究思路 (3)1.3 创新与不足 (3)1.4 论文框架 (4)第2章文献综述 (5)2.1 企业国际化 (5)2.2 企业国际化战略 (5)2.3 轨道交通企业国际化文献综述 (7)2.4 本章小结 (7)第3章企业国际化相关理论 (9)3.1 影响企业国际化的理论 (9)3.1.1 企业国际化的阶段性理论 (9)3.1.2 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10)3.1.3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动因理论 (11)3.2 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理论 (13)3.2.1 一般竞争战略 (13)3.2.2 产品增长策略 (14)3.2.3 精益质量战略 (15)3.2.4 国际化战略模式 (15)3.3 国际蛛网模型 (18)第4章中国中车的国际化现状 (20)4.1 中国中车的概述 (20)4.2 中国中车的国际化发展历程 (20)4.3 中国中车国际化现状 (22)4.4 中国中车进行国际化的动因 (24)第5章中国中车国际化模型分析 (26)5.1 中国中车国际化程度—国际蛛网模型分析 (26)5.1.1 国际化蛛网模型概述 (26)5.1.2 中国中车国际化蛛网模型量化评估 (28)5.1.3 中国中车的国际化蛛网模型构建 (30)5.2 中国中车国际化的SWOT分析 (30)5.2.1 中国中车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31)5.2.2 中国中车国际化经营的劣势 (33)5.2.3 中国中车的国际化的机会 (34)5.2.4 中国中车国际化经营的威胁 (37)5.2.5 中国中车的SWOT矩阵总结 (37)5.3 中国中车国际化分析结果总结 (38)第6章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 (39)6.1 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的目标 (39)6.2 基于国际化蛛网模型提出的中国中车发展战略 (39)6.2.1 市场全球化战略 (39)6.2.2 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40)6.3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 (41)6.3.1 S-O(优势-机会)战略 (41)6.3.2 W-O(劣势-机会)战略 (42)6.4 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总结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7)第1章绪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浅析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
专版研究园地66浅析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文/吴志诚 刘敏思0 引言21世纪,国际化战略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中国汽车出口量迅速增长。
随着产能的日趋饱和,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日渐放缓,汽车企业进一步加速其海外发展计划。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内企业纷纷积极提高在海外知名度,增加海外市场份额,突破资源约束难题。
在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在实现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正确制定前瞻性的国际化战略对于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的必然性1.1 汽车市场高度全球化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后,汽车保有量已达两亿多辆,乘用车需求量也逐渐趋于饱和。
2016-2019年中国汽车销售量同比逐年下降,2018年销售量“遇冷”,消费主力减少(见图1)。
由此,中国汽车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开辟新天地已成为必然,通过国际化汇聚全球优质资源、降低成本,带来技术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和相关经验积累,反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的国内市场份额。
1.2 汽车生产经济规模较大随着技术研发费用的不断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生产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小有效规模也在不断上升 ,国际大品牌厂商单平台销量可达100万辆,整个集团销量可达500万辆,然而,中国品牌的单平台销量通常不到5万辆,与国际汽车的销量差距甚远。
近些年中国企业正在利用国内外市场的资源,积极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进而开拓海外市场。
1.3 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具备局部优势中国汽车企业多年来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突破,在国内市场取得较大的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优势。
中国的劳动力体量及成本较发达国家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2019年中国电动车销售量居世界首位(见图2),强大的市场支撑使得中国多项新能源汽车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市场”经验。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在全球经济形势有复苏迹象的同时,北美、欧洲和亚洲等主要汽车生产国都出现了乍暖还寒的局面。
世界各大汽车品牌纷纷出现危机,丰田召回近百万辆存在缺陷的汽车,通用遭遇破产危机,本田汽车企业近5000名经理减薪危机。
在面对重重挑战,中国汽车该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国际化道路。
然而中国汽车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其发展的模式和结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汽车业是中国抓住机遇,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巩固中国汽车业在全球汽车业的地位,打造汽车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虽然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的汽车产业,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措施是能够在中国国情上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
预期目标:本文将主要从理论分析,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发展现状概述,中国汽车业国际化遇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以吉利汽车企业为案例进行分析,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方案五方面展开论述,其重点是针对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化制约因素的相应对策方案,以吉利企业为例的研究。
在结合金融危机过后的全球市场背景及广泛地查阅资料,针对中国汽车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希望通过本次论文对中国汽车业国际化的研究,能对中国汽车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使其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占得有利地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岩武俊广(2009)指出:去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可以说非常严峻,我们全球汽车行业也陷于一种从未见过的危机感,首先是日本,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包括美国、欧洲其实我原来以为,中方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汽车市场需求迅速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的日本汽车企业。
浅谈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化发展
浅谈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摘要: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就。
但也应该看到,中车长客的国际化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解析中车长客国际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际化经营环境,寻求中车长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之道,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环境;竞争力;战略措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的国际业务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从初期的零散出口订单,到目前的属地区域化经营,国际化经营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与此同时,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不断抬头,逆全球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全球供应链和客货联通都面临重大打击。
中车长客的国际化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面临一定的波折和新的挑战。
如何利用战略思维统筹协调内外部资源,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中车长客融入全球产业循环、实现“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世界级企业”愿景的关键所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车长客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对于企业国际化能力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车长客的国际化现状在不规则出口阶段和利用代理商出口阶段,出口产品方面呈现出零散化和不规则的特点,通过代理商获取项目信息和市场进入渠道,依托代理商在当地的关系基础和市场信息进行出口贸易。
从2007年开始,中车长客通过自营出口业务的开展,逐步摆脱对于代理商的依赖,开始探索更多的项目合作模式,在工程总包等项目模式中寻找新的角色定位和产业分工。
2014年末,美国波士顿地铁项目的中标,标志着中车长客开启了国际化经营新的篇章。
项目的中标不仅标志着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第一次全面成功进入世界上标准最严苛的美国市场,同时在美国建立子公司和生产厂地更是标志着“海外子公司负责产品经销”与“海外生产和制造,本地化销售”阶段的到来。
中国中车“走出去”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国中车“走出去”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摘要】在2017年初的工作会议上,中国中车确定了“打造受人尊敬的国家化公司”战略目标,成为驶向海外的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黄金机遇,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引领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加速“出海”。
而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脱离不开人力的支撑,需要组建专家领军团队+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创新梯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中国中车一、公司高质量开行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分析中国中车制造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名片,产品现已出口全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在中国中车看来,仅仅“走出去”是不够的,要在“走出去”的基础上做到“融进去”“留下来”。
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在具体运作中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面对海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和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国中车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要么只会外语,要么只会技术,海外优秀人才频频流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外语能力懂经营、会管理、晓技术、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
当前,中国中车海外项目正处于站在新起点、实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实现海外项目持续有效进展,必须尽快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技术,又熟悉企业经营和队伍管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高素质人才。
二、中国中车现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面对国际化人才紧缺问题,公司进行了现有探索,建立校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公司紧密结合国家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与国内语言类高校联系和沟通,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各子公司通过多种选拔方式,依据综合考核结果将员工分类为初级、中级、高级学员,合理输送至相应能力等级的语言类高校进修,初级学员去中车大学进修、中级学员去中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高级学员去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并提供出国培训机会,系统搭建中车国际化人才分类、分级、分职种培养模式,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不是仅仅满足于眼前需求,更具有世界性的眼光,着眼长远。
中国品牌国际化:中国中车境外工会应对及启示
中国品牌国际化:中国中车境外工会应对及启示工会问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随着中国中车进一步融入世界,在全球各地建立本土化制造基地或维修基地,工会问题也成为“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中国中车近年来开展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工会问题及应对方式,重点介绍了在美国和德国开展的涉及工会应对的案例,几点启示供国际化企业借鉴。
一、中国中车境外企业及工会情况到目前为止,中国中车仍然以产品输出为主,即在中国境内制造出成品,交付给用户。
在纯粹以产品输出的区域,不涉及雇用当地员工,因此不涉及工会问题。
随着从产品输出发展到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产业链输出迈进,中国中车需要在境外雇用一定比例的工人,这就产生了工会问题。
目前,中国中车境外雇工存在三种情况。
第一类,新设制造类企业。
这一类主要存在于中国中车在美国、南非、土耳其、印度等地的制造基地,这些制造基地均为新建,由中国中车直接管理,需要雇用当地员工,需遵照当地工会法律开展工作。
第二类,新设非制造类企业。
这一类主要存在于中国中车的境外公司(非制造)中,这类公司为了自身的市场拓展(如中车巴西公司)雇用当地员工,或依据当地法律必须雇用一定的当地员工,这类情况因雇工达不到要求不牵涉工会问题。
比如印度要求员工总数达到20人就应当成立工会,目前中车在印度的公司当地员工人数不到20名,尚未成立工会。
中车在南非的工厂尚未大规模本土化,招聘当地员工有限,并未涉及工会问题,但是根据当地法律,需要聘用当地员工,尤其是青年、妇女和技能水平不高的黑人。
马来西亚对企业没有成立工会的强制性要求,目前中车在马来西亚的公司并未组建工会,但参照国内工会的一些工会活动做法,组建了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等,组织员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
第三类,并购企业。
最近几年,中国中车先后收购了英国丹尼克斯、德国博戈(BOGE)、德国E+M、英国SMD、澳大利亚代尔克等公司,这批并购公司延续当地管理制度和工会传统,并没有新的工会问题产生。
中车的底气:从引进到超越
5月4日,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收到美国东南宾夕法尼亚交通局发来的合同书,正式获得费城双层车订单,总价约11亿元。
事实上,这只是中车最新的一笔海外订单,是中车走向世界的一个小注解。
中国中车行政总监何凤华对《国企管理》记者说,中国中车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7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签约金额从2011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3%。
从中国的中车到世界的中车,它正着力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
从跟随者到领跑者1881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的冷铸铁车轮是由美国费城惠特尼公司制造的。
从当年进口美国费城制造的车轮,到今天为费城研制国际先进水平的双层客车,中车唐车公司华丽转身,是中车作为中国高端核心制造代表,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一个缩影。
200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里先后出现了580名来自中国唐山的技术工人,学成归国时580本学习笔记留下了他们苦学先进技术的艰辛与坚韧。
2017年4月7日,33名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员工飞往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把中国先进成熟的技术带回来”,等中车春田工厂开工时,把知识转化成实践用于地铁车辆的总装备配。
从跟随者到领跑者,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走了很长的路程,中国中车行政总监何1881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车轮由美国费城惠特尼公司制造。
136年后的2017年5月,中车唐山公司收到一份订单——为美国费城研制双层客车。
这一华丽转身,是中车作为中国高端核心制造业代表,从引进者变为超越者的一个缩影。
中车已经有了在全球7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潇洒驰骋的底气和实力。
文∕本刊记者 王棕宝中车的底气:从引进到超越报道实践PRACTICE国企管理2017.06. All Rights Reserved.凤华对《国企管理》记者说,中国中车经历了“仿制起步、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再创新、持续全面自主创新和走出去”六个阶段。
如今中国中车拥有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最为齐全的产品线,据国际行业资讯机构统计,中车的机车车辆新造产品销售收入自2008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刘化龙 中车国际化新视点
刘化龙中车国际化新视点作者:来源:《英才》2017年第05期接受《英才》记者专访前,中国中车集团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化龙刚刚结束两周的全球路演和考察。
最后一站是英国纽卡斯尔,刘化龙除了考察中国中车两年前收购的深海机器人公司SMD外,还与纽卡斯尔议会议长兼(英国)东北交通委员会主席尼克·福布斯(Nick Forbes)会面。
此番会面再一次引来了业界的关注。
福布斯议长在会见后发了一条推特:“今天很高兴会见来自中国中车和SMD公司的领导人——我们对未来投资合作进行了很好地讨论。
”“发完这条推特后,当地媒体就进行了报道,说‘英国北方地区的首条地铁线,已被中国中车瞄准’。
”刘化龙回忆道。
随后,这条新闻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根据媒体报道,日立铁路公司(Hitachi Railway)也对这笔生意很感兴趣。
另一则新闻也反映出中车的国际影响力:在刘化龙路演的最后几天,彭博社披露西门子交通集团和庞巴迪运输集团两大轨道交通装备巨头正在寻求车辆和通信信号业务的整合,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中车整合后对行业的影响。
刘化龙将之前的行业竞争状态描述为“中车看世界”,而如今变成了“世界看中车”。
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中车在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份额占比仅为6%左右。
因此,中国企业海外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突破的关键。
而中车的“五本模式”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样本,从以往的产品输出到如今的服务、技术、资本乃至行业标准的全要素输出,模式创新已在发达国家落地。
国内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传统制造企业如何“降本增效”已是必答题。
重组后的两年内,中国中车通过资源整合、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
刘化龙认为,中车未来战略应定位于国际化、装备高端智能化、产业多元化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中车这张“金名片”打造成为一家基业长青、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
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国中车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轨道交通装备向高端装备的转变;二是从一家中国本土公司向跨国公司转变。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人才、市场和品牌四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进行分析。
技术是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基础。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知识,与国际品牌合作进行联合研发。
中国汽车企业还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通过研发新技术和产品来提升竞争力。
通过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中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人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企业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
为此,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汽车研发人才,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
中国政府还鼓励国内人才向汽车产业转型,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进程。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市场是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动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国际汽车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加大对中国市场的研发力度。
中国汽车企业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国内研发的产品出口到国外。
通过开拓国内外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研发国际化的深度融合。
品牌是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核心。
在过去的发展中,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存在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为此,中国汽车企业加大了对品牌建设的力度,通过研发高品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提升品牌形象。
与此中国汽车企业也积极进行品牌合作和并购,借助国际品牌的影响力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通过品牌建设,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研发国际化的品牌价值。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涉及技术、人才、市场和品牌等多个层面。
通过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市场的开拓和品牌的建设,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研发国际化的长足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政策措施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政策措施作者:支陆逊来源:《汽车与安全》2014年第06期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标志。
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
但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步伐,相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而言,显然是滞后了。
但是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组织,开始关注、支持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发展。
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应该说是初见成效,但是仍然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过去的十年,我国的汽车产品,包括整车零部件,2012年是七百多亿,增长了13.3倍,年均增长速度在30.9%,这个比全国外贸出口平均的增长速度要高11个点。
同时我国的汽车整车出口,从起步到出口突破一百万辆只用了十年的时间,而日、韩、德这些国家花费的时间都在十五到二十年左右。
另外,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也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2012年,汽车产品出口基本上是达到了平均的售价, 1.35万美元一台,出口的平均价格增长了将近5%。
同时我国已经由以改装车为主过渡到了以乘用车和商用车为主的阶段。
小轿车在汽车整车出口量中所占比例 2001年才到4.1%,现在基本上是半壁江山了。
这就是出口结构发生的一个大变化。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附加值不是很高,但还是主导,而且企业的集中度也在提高。
2012年自主品牌出口的占比达到整车出口90%以上。
同时汽车的主体,一方面是出口主体在下降,数量在下降;一方面集中度在提高,前十名的出口企业自主品牌的出口量占汽车整车出口量,一百万辆里面已经占80%。
企业国际化的这种经营的意识在增强,在国外布点、设厂的企业不断增多。
到2012年为止,全国有227家企业在15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4000个售后维修点,应该说是基本上覆盖了出口的主要市场。
同时有32个企业,在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30多个生产基地,说明中国的企业已经慢慢地在出口,汽车出口开始在另外一个阶段发展。
高铁核心技术能力突破之谜——中车“核”战略的演进
中国高铁:从追赶到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两弹一星”、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创新工程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富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伴随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科技工程与产业创新的竞争优势面临挑战,如芯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传统产业大而不强等事实引发政府、产业部门与学术研究的重视。
根据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等研究发现,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能力的“空心化”严重阻碍着国家主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性产业,中国高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等模式的结合,实现了对发达国家高铁产业的追赶与超越,陈劲 梅亮 赵闯 | 文高铁核心技术能力突破之谜中国高铁及其典型龙头企业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核心技术能力的自主创新,成为后发产业追赶跃升到引领全球的创新典型?这非常值得关注,其经验可以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打造、国际竞争环境下的追赶到跃升以及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梅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访问学者赵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首届苏世民学者——中车“核”战略的演进37清华管理评论 Tsinghua Business Review 2018年 第6期高铁核心技术能力突破之谜并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靓丽名片。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截至到2017年底,中国高铁总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超过全球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
这其中,高铁营运里程达到1.9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60%以上,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16%。
运营里程之外,中国高铁在总运量、技术等级、建设速度、运营时速、动车谱系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如表1所示。
中国中车是如何打开美国市场的?
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最大的供应商中国中车产品遍布全球六大洲,105个国家全球83%的产品。
自2014年起,的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等市场,加哥市建立了制造基地,造登陆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典型案例。
靠尊重跨越文化的高墙2015年,中国中车在马萨诸塞州春田市。
春田工厂奠基,来了一位穿着老式西装的老人,是代表他的母亲来出席奠基活动。
见到中车春田项目的中方负责人时,他:“感谢你们保留了我们的,我们的春田终于又迎来了希望。
”这位老者为何要说这样的话呢?这要从。
在最初的规,春田厂区内有一座103岁的“西屋工厂”计划将被拆除。
这座红,是一。
当地居民听说老房子将要被拆除时,全,很多人跑过来跟。
中车的建设团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党委宣传部部长高亢:中国中车是如何打开美国市场的?多年来,国家电网以标准互通塑造创新形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积极主导电力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
制定国际标准59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连通,对接互认与合作,带动标准走出去。
国家电网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发起成立了4个技术委员会,持续增强国际电网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定期邀请国际媒体、记者走进国家电网,参观特高压等重电工程。
国内举办6期外方高级人员管理的培训班,交流培训470余人次。
参展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希腊萨洛尼卡国际博览会,主动阐释核心理念和工作价值,让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每一次投资、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标准都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央企形象的深度实践。
同时,国家电网以民心融通塑造文化现象,加快建设与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相适应,塑造具有强大社会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电网品牌,持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专业、专注持续改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努力弘扬追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以澳洲资产公司高管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员工成为文化相融的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架起了各国人民友谊之桥。
中国企业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点。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与展望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与展望作者:蔡娅囡农驰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05期【关键词】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新能源汽车【中图分类号】U46;U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024-040 前言自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至今已经连续保持12年。
然而,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却微乎其微,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雄心远未达到预期。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汽车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历史、现状,探讨在国内外新形势下,中国汽车行业如何通过制定合适的策略抓住机遇,由大变强,真正走向全球市场。
1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意义1.1 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对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至关重要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商品零售总额达3.89万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税收、投资等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1]。
汽车行业也是支撑国际贸易的重点产业之一。
据相关数据显示,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强国2018年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8%~78%[1]。
2018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106万辆,仅占国内产量的3.8%,相比汽车强国差距甚远(见表1)。
因此,中国汽车行业在国际主流市场中取得领先的市场份额,对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非常关键。
1.2 国际化发展是中国汽车企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跨国经营是所有全球领先车企的共同特点。
跨国经营可以取得规模化的市场、生产和供应链,从而极大地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当下,中国政府正在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汽车企业也有了更强烈的跨国经营压力和动力。
表2是全球主要车企的海外销量占比数据,其海外销量占比基本超过50%,最高接近90%,由此可见,进行国际化经营和充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中国车企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中车: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品牌
企业看点案例分析the enterprIse aspect中国中车: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品牌文/张 勇 张景云2015年,中国中车在原南北车的基础上重组成立,改写了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格局,也被赋予了崭新的历史使命——“上为大国重器,下为产业引擎”。
中国中车确立了“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企业理念和成为“世界一流高端装备产业投资集团”“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愿景。
成立以来,中国中车不负众望,在201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266位,在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179位,在2015年度央企业绩考核中位列第7名,并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和“品牌建设优秀企业”。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三次莅临中国中车考察调研。
总书记赞扬中国中车的高铁、动车是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抢手货”;总理寄望中国中车打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
一、从国际化高度定位中车品牌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品牌传播需要整体品牌战略的支撑,如果不能将企业的品牌建设提升到战略的层面,品牌传播单打独斗,不可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中车成立后,确立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产业投资集团”、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目标。
所谓“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包括以下含义:一要经营业绩好;二要能够引领行业发展;三是受到供应商及合作方敬重,用户满意度持续提升;四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众评价积极正面;五是“股东、企业、员工”关系和谐,发展成果共享共赢。
也就是说,这个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要大而强、富而善、新而美,经得起历史考验,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勇于创新开拓,善于变革发展,持续为民族、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为此,中国中车迅速下发了《中国中车品牌建设指导意见》,系统构建以“一战略、四体系”(即:品牌战略和价值体系、形象体系、传播体系、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品牌建设规章制度,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
中国中车
我们选择此题目是基于。
1.1 中国中车使命一.中国中车是“一带一路”国家最高级别战略亮剑世界之重器,是中国主导新国际经济秩序形成的世界战略执行落实的重要排头兵,是全球高铁时代颠覆500年海权时代的战略终结者。
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是邓小平提出的建设特区;第二次改革开放是彻底改变中国的加入WTO;第三次开放是”一带一路“战略,这是更大级别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中国将用最好的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结缘世界。
中国高铁当仁不让,首当其冲。
中国登高一呼成立的亚投行,50个国家齐聚旗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再次发生颠覆性重组。
亚投行是中国崛起的标杆事件,中国以自己为核心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登上世界大舞台。
“一带一路” 战略,将通过欧亚的内陆交通枢纽建设,形成纵横欧亚大陆的48小时高速铁路网,打通欧亚大陆所有经脉,深度整合欧亚大陆的经济,挑战已辉煌500年的海权时代。
高铁速度将逆转海权与陆权的天平,海权国家将被边缘化,海权国家世界霸主的地位将不复存在。
中国中车,是全球高铁时代颠覆500年海权时代的战略终结者,是中国一带一路亮剑世界之重器。
二.中国中车是主席大国外交的国家形象,是总理引以为豪的中国名片,是他国总统在全球高铁时代争相追逐的国际品牌,是全球媒体频频聚焦的宠儿。
中国铁路外交1.0版对外援助,坦赞铁路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2.0版拿市场换技术华丽转身,与德法等国拉近关系。
3.0版“互利共赢”,中国高铁外交推进国家战略走向世界。
进入3.0时代,高铁俨然已经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国家名片,主席和总理在出访及外交活动中,不遗余力地推荐中国高铁,并且签署了一系列高铁大单。
被国内外广誉为中国装备的“超级推销员”李克强总理去年8月考察铁路总公司时表示,“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
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作为国企改革的标杆,国务院会议听取南北车合并进展,两市可谓前无古人;国务院多次部署中国装备出海,国资委、证监会、商务部等特事特办,全方位服务一路绿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自主创新战略: 科研机构支持中车国际化战略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化人才战略: 人才引进计划
跨文化融合战略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挑战: 1.铁路改革 2.轨道交通安全考验 3.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劣势: 1.公司内部整合风险 2.宏观政策风险
1.3 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模式选择 1.3.1 中国中车发展战略
定位
符合国家战略定位: 跨国经营与全球领先
符合市场战略定位: 跨国经营与全球领先
1.3.2 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与东道国铁路公司 合作
与跨国铁路公司
合资经营
国际化合作方式
重视本土化策略
国际化发展战略模式
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国际化经营策略
制定政府公关
支持国际化人才
1.4 中国中车国际化战略具体内容
A
多元化发展战略: 动车、机车、城轨地铁等等….. 资本运营战略: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以 便投资、收购等海外公 司 推动高铁金融体系建设、 走产融发展之路
中国中车 国际化战 略探讨
前言
我们选择该题目,
是基于。。。。。
目录
中车使命,目标
1
中车国家化战略选择
3
2
4
中车SWOT分析
中车国际化战略实施内容
1.1 中国中车使命&目标
中国中车=主席外交
中国中车=总理名片
U P
中国中车>中国北车+中国南车
1.2 中国中车 SWOT分析
机遇: 1.铁路=国民经济基础 2.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 =三网融合 3.高铁出海=国家战略 01 04 优势: 1.技术优势 2.创新能力 3.稀缺性、垄断性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