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课文配有六幅图,分别与六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
本课分2个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
授课完毕,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这堂课有成功之处。
一、运用多种有效手段使学生准确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课文第一课时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而且一年级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我主要利用三个有效手段使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手段一:抓明线引暗线,条理清晰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我又问了设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当学生通过第一次浏览课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
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__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__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手段二:据文贴画,贴中取乐上课前,我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
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我在课堂上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含反思1设计思路: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
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①.画故事。
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
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通用6篇)篇一: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斥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奇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
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援助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异过程,自然活泼地呈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改变过程,以及生活习性,蕴含了遇事能主动探究的道理。
了解教材、文本才能够深入地把握文本的重难点,更好的找到切入点。
由于同学前期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在正式上课中字词类的学习孩子们比较简单掌控,不足之处在于一部分同学不能够沉下心来把所学的字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好。
难点在于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究的精神,加强阅读科学童话的爱好。
依据授课中涌现的问题,我也一贯在反思,终究还是说的太多,没有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同学。
例如:在书写教学的过程中,多多鼓舞同学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通过争论沟通相互共享。
例如:可以用加一加识记“披”、熟字换偏旁识记“孩”、形声字识记“肚”、看图识记等,扩展识记、书写汉字的方法,让孩子们有据可依、有律可循。
针对一些易错的笔顺、关键笔画以及偏旁部首的笔画改变,点到为止,引导同学观测、发觉、表达、书写、感知、掌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跳字的笔顺就比较多,尤其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教学中的重点,引导同学书空的同时还要下笔写一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自己亲身感知的才印象深刻。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现在书写不在于速度、在于立场,想要提高孩子书写的爱好,一是予以同学发觉、发言的机会,还要予以孩子展示书写的平台、实时有效的评价机制等。
为了突破孩子们能深入地了解小蝌蚪生长改变的过程,以及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些难点。
前期在预习的过程中鼓舞孩子我手画我知,从交过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对于文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虽然个别孩子理解上会有些偏差,但是正好以此为切入点,在学习小蝌蚪的生长改变的过程中,孩子们以本为主、以画为辅,相互探究沟通、订正、学习。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中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活动过程: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3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
(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中班优质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及活动反思
中班优质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内容,感受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要勇敢、自信,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细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小蝌蚪成长过程图片、小蝌蚪与妈妈角色卡片。
2.环境准备:整洁的教室,舒适的座位安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熟悉的动物,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引导幼儿关注蝌蚪,询问幼儿对蝌蚪的了解。
(二)故事讲述1.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针对故事情节,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三)故事讨论1.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讨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引导幼儿关注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勇敢和自信。
(四)活动环节1.角色扮演:请幼儿扮演小蝌蚪、妈妈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图片观察: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3.故事续编:请幼儿发挥想象力,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
2.引导幼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五、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整体效果较好,幼儿对故事内容感兴趣,参与度较高。
2.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环节,幼儿表现出较高的表演欲望,为活动增色不少。
4.图片观察环节,幼儿观察仔细,讲述生动,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1.在活动过程中,对部分幼儿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
2.故事续编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完整,需要加强引导。
改进措施:1.在活动前,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2.增加互动环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
3.在故事续编环节,引导幼儿先思考再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亲情,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课后反思9篇
幼儿园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课后反思9篇小蝌蚪找妈妈课后反思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一)在幼儿的心中,妈妈是最最重要的人,而小蝌蚪却不在妈妈身边。
它们游啊游,到处去找自己的妈妈。
很多幼儿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也都很喜欢这个故事。
语言交流《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会按顺序讲故事,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动物特征,培养幼儿理解、想象、记忆和表达能力。
这一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重在理解动物间的对话和故事情节,学会动物间的对话,特别是描述青蛙特征的词句。
我先安排幼儿听故事磁带,然后教师逐幅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然后教师先逐幅完整地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动物间的对话。
老师讲完,再请幼儿尝试自己讲,特别要说出青蛙特征的话。
这一课时,为下一课时幼儿表演打下了基础。
在第二课时,先结合教学挂图,一起回忆故事内容。
再请幼儿倾听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鼓励幼儿说出动物间的对话。
最后才让幼儿戴上头饰表演。
由于前面有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幼儿才有话可说,动作表演自如,进行得很流畅。
从这次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幼儿的角色表演是否能流畅,主要在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对语言的学习,这样语言交流课才能扎实地训练幼儿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是篇脱离拼音的的看图学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
由于本班学生是农村孩子,对蝌蚪并不陌生。
教学本课我直接导入,问:你们谁见过蝌蚪,在哪里见过,长成什么样子?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触发他们的生活实践,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导入后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每副图,猜猜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
课文以对话为主,我以朗读为主。
本课文没有注音,学生朗读有一定难度,我以教师范读形式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通过图片,让幼儿预测故事情节。
(2)老师展示完成后的小蝌蚪和水母的小手工,并让幼儿猜测制作过程。
3.正文
(1)复述故事情节
老师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和观看图片,理解故事情节并配合手势互动表演。
(2)阅读指导
老师重新读故事,指导幼儿注意角色的动作、情感和神态,让幼儿尝试表达他们所理解的内容。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能听懂、朗读、模仿、表演故事中的语言并初步理解故事情节,能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掌握简单的句型及词汇。
能够制作相应的小手工,并简单论述制作方法。
2.思维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和对孩子的保护、照顾和关爱,培养幼儿的认真观察、思辨推理、理性判断等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体会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学习到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感恩心理和爱心。
二、教学过程
1.热身
(1)温馨的问候
老师先向幼儿问候好,询问他们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
(2)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中,老师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活动身体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情感呈现
老师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制作小手工过程中,感受到的妈妈的关爱和亲情之美。
三、教学反思
本次教案的教学目标突出亲情教育和手工制作,注重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实践教学思路,既丰富了幼儿的课堂经验,也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多手牵、多面向”的教育原则,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热身活动、预测故事情节、语言呈现、小手工制作等,使孩子在观看故事的同时,得到身心的全方位开发和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篇1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
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兴趣。
教学进行到一半时,一个孩子一脸真诚、满是疑惑地问:“老师,为什么乌龟有四只脚呢?”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乌龟本来就是四只脚嘛!我和孩子们的理解是一样的,还有什么理由让乌龟是四条腿呢?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乌龟壳太重了,必须要四条腿才能撑起来!”留心关注身边的孩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孩子学会说话以后,他会不断地追问“这是什么”;过了这个阶段,他又会不断地追问“这是为什么”。
当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时候,我们往往理屈词穷,要么敷衍说:“本来就是这样的!”要么索性说:“自己想去”可悲的是这才形成一这节课的一个“败笔”。
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傻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乌龟为什么有四只脚煷由物学、遗传学、力学的角度去探讨,未尝不能找到答案。
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博学告诉孩子很多,很多。
当然这种探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太深奥了些。
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回避、敷衍孩子的问题,更不能嘲笑孩子的这种思考。
屈原的《天问》发人深省,李白、苏轼的问天、问宇宙、问人生之作也成为千古绝唱,瓦特的疑问更是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
谁能肯定,今天问“乌龟为什么有四只脚”的孩子不会成为明天的栋梁之才熕又能相信一个从小就被剥夺思考和疑问权力的孩子长大了会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没有疑问的全知者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宇宙、社会、人生的奥妙是无穷的。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1、《乐园》图谱,《小蝌蚪找妈妈》课件、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2、“小动物们在乐园里玩得可高兴了。
天渐渐地黑了,小动物们也陆续回家,小鸡、小鸭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了,急得要哭了。
”小朋友愿意帮小鸡、小鸭找到妈妈吗?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三、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1、按图片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课后反思: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1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1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篇1《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好玩的童话故事。
文章写了一群小蝌蚪在查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事。
教材既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学问,又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宠爱的小蝌蚪入手,通过好玩的动画演示,激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宠爱之情,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在生活中的观看以及课外学问说一说对小蝌蚪的了解,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说着自己对小蝌蚪的了解。
紧接着,我又呈现青蛙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小蝌蚪和小青蛙的不同,学生观看认真,能抓住特点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紧接着导入新课——小蝌蚪找妈妈。
本文动词的使用比较有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首先让学生上台来做做动作,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贮存来感受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尤其是当有的学生表演不到位时,我让他找一位自己宠爱的朋友上来再演示动作,然后两个人一起表演,学生能在轻松快活的气氛中理解词语,而且不简洁遗忘,最终再让学生表演读,增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小蝌蚪的礼貌和急迫的心情。
不过在表演的过程中,由于过于留意学生的参与度,我让更多的学生上台参与到表演读中,这局部教学时间有些超出,因此,在后面提炼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的变化的挨次时反而略显时间不够,虽然学生也能说出小蝌蚪的变化,但个别学生说的不够精准,这也是需要今后需要有效调控课堂需要留意的地方。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篇2《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好玩,以对话为主,是进展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固然还存在着很多缺乏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布满了朗朗书声。
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依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究新颖事物的特点。
202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篇)_1
202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聋校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运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而语言教学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帮助聋生建立语言信息和视觉形象的相互感应关系,它们之间具有彼此触发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人的认知活动是从感性开始的。
因此,直观教学对于聋生的认知显得尤其重要。
采用直观教学法,能使聋生充分运用视觉器官,观察事物形象媒体,使聋生获得的概念鲜明、完整、充分而真实,具体而明确。
此外,直观教学法也能唤起聋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较好的直观教学手段。
新课程理念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其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交流、相互沟通、想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能与学生真诚地开展交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凸显小蝌蚪找妈妈生动的动态画面,帮学生建立了语言信息和视觉形象相互感应的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找”与“变”的两条线索,让学生主动观察这两个交错进行的过程,然后主动思考小蝌蚪身体变化的过程,最后主动进行有序地、完整地表达。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蝌蚪在长成青蛙过程中,身体上发生的变化,使学生真切地理解了“先、又、接着、最后”这几个词的先后关系,同时也学会了使用这几个词语。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聋生能说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为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作用的。
应该说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保持课文情节的完整性、保持语言文字表达的完整性,更能捕捉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主动观察、主动学习课文内容。
这对聋生理解语句意思很有效,对训练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有效。
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该为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捷而欢呼,更该为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精彩而喝彩!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中班语言教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小青蛙音乐。
活动过程: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PPT课件二、理解故事内容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
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mdash;mdash;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刚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mdash;mdash;咦,那是谁的妈妈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mdash;mdash;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mdash;mdash;刚刚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朗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能模仿蝌蚪、蝴蝶、小鱼、青蛙、鸟等动物的声音。
3.能简单地描述蝌蚪在水里的特点和动作。
4.能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蝌蚪找妈妈》2.范围:–词汇:水、蝌蚪、小鱼、青蛙、鸟、蝴蝶等。
–语句:小蝌蚪在水里,小鱼和青蛙在玩,小蝌蚪遇到了蝴蝶,蝴蝶告诉小蝌蚪妈妈在上面,小蝌蚪向上游,看见了鸟,最后成功找到了妈妈。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小蝌蚪在水里、遇到其他动物并最终找到妈妈的过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听说教学法:通过听故事、说话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听说能力。
四、教学器材1.故事书《小蝌蚪找妈妈》2.图片:蝌蚪、小鱼、青蛙、鸟、蝴蝶等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故事书《小蝌蚪找妈妈》,并引导孩子们一起看图片,猜猜故事的内容。
2.通过询问孩子们对蝌蚪的了解,激发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2. 教学过程1.第一遍朗读故事:老师朗读《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引导孩子们注意细节,对故事有初步的认识。
2.第二遍朗读故事:老师再次朗读故事,今次加入角色模拟动作,如蝌蚪在水里爬游、蝴蝶在空中飞舞等,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观察图片学习: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图片,让孩子熟悉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并模陈表演蝌蚪、鱼、青蛙、蝴蝶、鸟等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老师可以给出相应的词汇和语句。
4.故事讲解:教师讲解水中物体的浮力、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等相关知识。
5.语言练习:通过引导孩子复述故事、讲述角色、描述蝌蚪在水中的特点和动作等,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内容复述1.让孩子回想故事情节,自由描述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老师及时纠正语句错误,鼓励孩子自信表达。
2.以单个孩子为角色,模拟故事情境并讲述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通过模拟小蝌蚪在水中的过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10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1)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目标);(2)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反思教学技能(反思教学得失);(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造成伤害;(4)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5)反思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理念);(7)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小蝌蚪找妈妈》是大部分孩子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本次活动的重点是1.学习观察画面中小蝌蚪的变化及周围背景的变化,想像故事的情节,并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的内容,并用想像填补画面空白,讲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小蝌蚪生命过程的乐趣。
在语言教学中设计的提问一般比较多,不同的提问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提问设计不仅能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扩展孩子的想象空间,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又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从多角度认识事物,引发幼儿产生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提问往往太表面化、模式化。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语言活动失去了兴趣,甚至让他们不再去关注别人的发言。
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幼儿已有水平的了解上对教案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在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先有感情地讲完故事后,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先后提出了下列问题: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最后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后,我认为:这些问题太过于表面化,完全是让幼儿在回忆故事的内容,没有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只要把故事的内容的记住就能回答出问题,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中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中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吧。
教学目标:1、讨厌听到故事,介绍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结合的形式充份体会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鼓励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自学,体悟生活。
教学准备:(心智准备工作)看完小蝌蚪;(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一.宝宝和妈妈1、回答: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回答:你们和妈妈紫带像是吗,什么地方紫带最像是?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
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打听妈妈(鼓励幼儿观测图片并讲诉故事)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小蝌蚪碰到了谁?就是怎么反问的?青蛙妈妈到底短的怎么样?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玩演出游戏幼儿饰演小蝌蚪,教师依次饰演其他角色,玩玩小蝌蚪打听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三、活动延展: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教学思考:《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
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真的这文言的设计整体来说就是自然、简洁、随心所欲开朗的,教学内容合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智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就是孩子们胃口盎然。
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有看到自己的妈妈时,就是什么样的心情引入,使幼儿晓得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具《小蝌蚪打听妈妈》的故事,这不仅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也使幼儿存有了一个多样的想象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乐园》图谱,《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
(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
2.“小动物们在乐园里玩得可高兴了。
天渐渐地黑了,小动物们也陆续回家,小鸡、小鸭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了,急得要哭了。
”小朋友愿意帮小鸡、小鸭找到妈妈吗?
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三、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
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
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
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
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
形特征)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1.按图片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
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
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