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井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古井》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3. 课文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的能力。

3. 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古井》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古井》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

(2)引发学生对古井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井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展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探讨课文中的哲理和人生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学生对古井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醒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古井》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古井》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的探讨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课文《古井》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欲望。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古井》。

(2)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词语和句型学习:(1)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例。

(2)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

4. 主题思想和寓意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词语和句型运用评价:通过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3. 主题思想和寓意探讨评价:通过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古井》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词语和句型的示例和练习材料。

4. 讨论和表达的指导材料。

六、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古井》,了解课文内容。

2. 课堂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详细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僻词语的解释、句型的运用等。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古井》这篇课文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井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井的定义、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提问讨论、教师讲解。

1.4 教学步骤:(1)展示古井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井的外观。

(2)提问:你们对古井有什么了解?古井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教师讲解古井的定义、历史和文化内涵。

(4)引导学生思考古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第二章:课文阅读2.1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古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古井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课文《古井》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讲解、讨论交流。

2.4 教学步骤:(1)学生自读课文《古井》。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讨论:课文中的作者对古井有什么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4)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三章:古井的文化内涵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古井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古井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案例分析。

3.4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古井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讨论:古井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依然存在?(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古井的象征意义。

第四章:古井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古井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2 教学内容:古井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研究。

4.4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古井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2)学生讨论:为什么需要保护与传承古井?(3)小组研究:提出保护与传承古井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古井文化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井的文化内涵及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古井》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了解和感受我国古代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真善美;(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词汇学习: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古井”、“清澈”、“汲取”等,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汇的含义,并进行造句练习。

3. 句型练习:针对课文中的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等,进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故事背景介绍:讲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古代民间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了解和感受我国古代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古代民间故事的理解;(2)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词汇学习和句型练习;2. 合作交流: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3.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3. 小组活动: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古井》的文本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辅助教学;3. 准备词汇卡片和句型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4. 准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道具和背景布置。

《古井》语文教案

《古井》语文教案

《古井》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古井》。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古井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古井》。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古井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古井文化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古井》,生字词卡片,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古井文化。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古井的相关知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古井》。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古井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古井》。

(2)运用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古井的小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绘制一幅古井的图片,并配以简短的介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表情和情感传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中心思想,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述出来。

2.能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所倡导的勤俭节约、珍惜水资源的意义。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生活品质。

二、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古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活品质,理解珍惜水资源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的中心思想,领会文章中所倡导的勤俭节约、珍惜水资源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水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必要性。

2. 学习课文1.教师介绍课文《古井》,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每段内容的含义。

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听取同桌的阅读,互相检查发音是否准确。

3. 练习1.听录音,模仿朗读课文并感受情感。

2.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表达对古井及水资源的看法。

3.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写一篇题为《珍爱水资源,从我做起》的作文,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和评定。

4. 游戏给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双人PK,每对学生对答一题,错者淘汰,直到最后的胜者获胜。

5. 分享让学生发表自己所写的小组作文,并得到其他组的点评和评分,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

五、课后拓展1.学生可以到周边的环境中寻找水资源,学习如何保护水资源。

2.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PPT制作或海报制作,展示珍爱水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3.学生可以自主观察、了解周围住户的节水情况,进行调查和作文撰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语文《古井》教案设计,学生们更加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知道了如何珍爱水资源。

在分组讨论及作文撰写环节,学生们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表达,展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水环保的意义。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古井》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古代井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感受古井的历史氛围。

(3)学会欣赏古代诗词中关于井的描写,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古井》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学会生字词,了解古代井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井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欣赏古代诗词中关于井的描写,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古代井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想象联想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井的历史氛围。

5.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词中关于井的描写,培养文学素养。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古井》文本及配套练习题。

2. 相关古代井文化的资料和图片。

3. 古代诗词关于井的描写片段。

4. 黑板、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引发学生对井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古井》,掌握生字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理解文章主旨。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井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4. 想象联想:(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井的历史氛围。

(2)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一座古井,并简要描述。

5. 欣赏与创作:(1)展示古代诗词中关于井的描写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讨论归纳:共4句话。

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

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教案设计古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提倡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井为主题,通过学生对古井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古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通过讨论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古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古井的特点,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古井是什么吗?- 观察图片,古井的特点有哪些?- 你们喝过古井里的水吗?2.学习古井的历史和文化(30分钟)- 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井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 带领学生了解古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井这么重要?古井的历史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观察古井并表达(30分钟)- 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古井,了解古井的实际形态和周围环境。

- 分组讨论并整理观察结果,每个小组做一份观察报告。

-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观察结果,包括古井的外观、水质等方面的观察。

4.环保讨论(30分钟)- 引导学生围绕古井和环境保护展开讨论。

-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现代社会古井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环境污染对古井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古井和周围环境?5.课堂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概括古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井和环境保护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观察古井的同时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讨论环境保护问题加深了对环保意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然而,教学时间稍短,可能需要增加配套练习和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古井和环境保护问题的理解。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时需要注意掌握好讲解和引导的平衡,保证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井》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井》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井》教课方案教课方案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古井》教课方案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 , 认识作者从古井获得的启示 , 懂得应当如何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 , 寓理于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读下手细细品悟 , 引起思虑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情 . 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单为同乡们供给泉水 , 并且陶冶了人们的品行 , 使学生遇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重难点分析 :理解古井崇高品行和对人们的启示是本课的要点 , 教课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亲密联系的句子 , 在组织学生经过读 . 思. 议的过程 , 透辟的理解它的含义.教课过程 :一. 复习导入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 古井给我们留下了如何的印象?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 : 多好的古井啊 , 它不单为同乡们供给着生命的泉水 , 还陶冶着同乡们的品行 , 使他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 . 今日持续去感觉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 . 板书 : 生命的源泉 . 陶冶品行( 设计理念 : 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 突出文章中心 , 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二.细读思虑 , 感悟无私 .1.默读思虑 :出示自读提示 :( 课件展现自读提示 )(1) 从课文哪几部分能够看出古井为人们供给着生命的泉水 ?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领会到〝它不单为同乡们供给着生命的源泉 , 还陶冶着同乡们的品行 , 使他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画出有关语句 .(2)领会着读自己感觉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虑 .( 设计理念 : 经过学生自己读 , 自己感悟文章的所在 .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能以教师的讲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三. 集体沟通 , 领会无私 .依据学生报告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1.研究第二自然段(1)指引学生抓住〝从晨曦熹微到暮色降临〞〝纷至沓来〞〝叮叮当当. 吱悠吱悠〞〝乡下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剖析作者从时间.人数 . 声音 . 路面四个方面详细描绘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好多 . 表示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依据课文描绘的内容 , 眼前涌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 , 进行口头描绘 .(3)人们到古井取水 , 每日迎着晨曦 , 踏着暮色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拥有什么精神 ?( 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诵 .2.研究三至五自然段(1)指引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 , 那个帮提〞〝不愿接受酬劳〞等词句 ,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 进行理解领会 .)(2)同乡们拥有什么精神 ?( 乐于助人 , 不求回报 )(3)古井和同乡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归纳 ?( 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同乡们 , 同乡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 , 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同乡们的品行 , 使他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 . 〞理解〝陶冶〞一词 .)(4) 〝使他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但指帮助两位老人担水不要酬劳的同乡们 , 也包含那两位老人 . 由于从〝男的是个老党员 . 在抗日战争期间腿负过伤〞能够看出他是个老革命 , 以前打过仗 , 负过伤 , 是革命的元勋 . 凭着这一点能够向党 . 向人民提出要求 : 让自己唯一的女儿留在身旁工作 , 照料自己 . 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 , 他们也是遇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 分角色朗诵老两口和同乡们的话.( 设计理念 : 在读中领会 , 在读中思虑 , 在思虑取沟通 , 在沟通中领会古井的作用.领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朴实. 和善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要点段 , 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 , 它不单为同乡们供给着生命的泉水, 还陶冶着同乡们的品行 , 使他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 .(1)情境说话 : 同乡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布自己的见解 .(2)改为叹息号读 . 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 ! 它不单为同乡们供给着生命的泉水, 还陶冶着同乡们的品行 , 使我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 . 〞( 设计理念 : 以〝井〞来启示〝人〞 , 这〝人〞不单包含〝我〞和同乡们 , 还包含文章的读者 , 即全体师生 . 进一步领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 , 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专心领会这是一口如何的古井 , 并填空 .这是一口 ( ) 的古井 .这是一口 ( ) 的古井 .这是一口 ( ) 的古井 .这是一口 ( ) 的古井 .( 设计理念 : 经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 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 内化升华 , 找寻无私 .1.师: 在我们生活四周也有很多像古井同样无私奉献 , 不计酬劳的人 , 你发现了吗 ? 谈谈他们平常是如何做的?2.学生自由表达 .( 设计理念 : 在生活中找寻语文 . 运用语文 , 升华感情 .)七.课外拓展 , 学会写法 .1 认识〝借物喻人〞的写法师: 《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叹古井 , 实质上也在赞叹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 这类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 借物喻人要抓住处描绘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像的地方 , 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 .教师介绍《白杨礼赞》《荔枝蜜》3.环绕某一物件 ( 如: 路灯 . 煤炭 . 粉笔等 ) 写一个片段 . 要求写出物件特色 , 赞誉他的一种精神 .( 设计理念 : 指引学生将课内知识延长到课外, 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有关的课外书去写近似的文章, 做到学致使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井》教课方案教课方案二教材剖析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同乡们如何从古井里取水 , 又从中遇到教育的事, 赞叹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 , 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之情 .教课目的经过学习本课 , 要让学生学习本课 _个生字 , 正确读写〝培养 . 纷至沓来 . 水桶 . 吱悠. 水缸 . 酬劳 . 抱歉 . 不单 . 陶冶〞等词语 . 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 学习课文时 , 要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词句提出问题议论 , 学习〝从内容中领会思想感情〞 . 学生不只要理解课文内容 , 还要懂得古井不单为同乡们供给泉水 ,并且陶冶了人们的品行 , 遇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课重 . 难点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词句提出问题议论, 学习〝从内容中领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教课构思本文是一篇充满感情 . 文字优美的课文 ,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 在朗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抓住要点句 , 指引学生领会古井的品行 , 遇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课准备投电影教课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初读课文 , 认识粗心 , 理解内容 , 领会古井的品行 , 遇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 , 你们见过井吗 ?喝过井水吗 ?作者走开家乡好多年了 , 但是故土的一口古井却向来令她难以忘却 , 这是为何呢 ?二.初读课文 , 认识粗心 .1.自由小声读课文 , 读准字音 .2.用我们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 思虑 : 你以为那句话最重要 , 抒发了作者对古井的赞叹之情 .3.投影出示 : 〝多好的古井啊 , 它不单为同乡们供给着生命的泉水 , 还陶冶着同乡们的品行 , 使他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 . 〞点拨 : 这口古井有什么作用 ?为何 , 让我们一同去看一看吧 .三.精读课文 , 领会感情 .( 一) 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 , 思虑 : 你读懂了什么 ?2.课文把古井比作什么 ?甜美的乳汁指什么 ?为何把古井比作母亲 ?( 二) 学习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 , 那么这位〝母亲〞是如何培养子女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段 .2.点拨 : 你读懂了什么 ?3.从哪能够看出取水的人多 ?( 时间 . 人数 . 古井四周 )4.春雨有什么特色 ?刚下过春雨的路面什么样 ?〝老是〞说明什么 ?5.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 , 古井为同乡们供给着生命的泉水 . 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你以为应当如何读 ?谁再来读一读 .( 读出赞叹之情 )( 三)学习三五段.1.为何说古井〝还陶冶着同乡们的品行 , 使他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 思虑 :同乡们是如何帮助村里的一对老人担水的?2.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诵 3--5 段.3.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 ?同乡们是如何帮助他们的 ?〝这个 . 那个〞说明什么 ? 〝挑一担 . 提一桶〞说明什么 ?〝老是〞说明什么 ?4.当老人表示抱歉时 , 同乡们是怎么做的 . 怎么说的 ?5.〝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 ?可它素来没跟人们要过酬劳〞这句话什么意思?6.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 想像这一部分描绘的情形 .7.分组议论 : 谈谈自己想到的内容 .8.沟通 . 表演 , 进一步领会古井是如何教我们做人 .( 四) 学习第六段 .1.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 ?学到这儿 , 你对这口古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把它比作母亲适合吗 ?2.引读课文 , 〝因此 , 作者衷心的赞叹 , 多好的 ......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1. 把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摘抄下来, 领会这样写幸亏哪里 .2.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板书设计取水的人 ( 以水养人 )5 古井纷至沓来无私奉献( 像母亲 )帮助于老人(以德育人)乐于助人不要酬劳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教课内容进一步学习课文 , 经过有感情地朗诵 , 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 让学生在读中遇到感情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背诵 .(1)齐背 .(2)同位相互检查 .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 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哪些事?( 取水的多 , 帮助老人不计酬劳 )2.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够看出〝取水的人多〞 ?3.同乡们是如何帮助老人的 ?4.古井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联系内容和领会详细说一说 .(1) 组织学生疏小组议论 , 进一步理解内容 .(2) 共同沟通 , 加深领会 .三.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 点拨 : 作者如何正确运用词语表达呢 ?1.比较句子 .( 投影出示 )(1) 比较一下哪一种表达感情更激烈 .古井像子女 .古井培养同乡们 .第一句话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慈祥的母亲, 由于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崇高的, 为了培养子女 , 能够毫无保存的奉献自己的全部 , 而古井同伟大的母亲同样 , 无私的向人们奉献甘甜 . 清冷的泉水 , 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 , 因此说古井像母亲同样 .(2)比较表达有什么不一样桶儿叮叮当当 , 扁担小曲 .桶儿响 , 扁担也响第一句表现出轻松 . 欢乐 .四.自学短文《养花人的梦》1.出示要求 .(1)有几个自然段 , 各讲什么 ?(2)主要内容 , 哪能些词用得好 ?(3)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议论沟通 , 共同校正 .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抄录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5古井培养陶冶无私奉献小学四年级语文《古井》教课方案教课方案三教课目的 :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示 , 领会故土人民对他人无所求 , 无私地贡献自己所有力量的崇高品行 .2.持续学习边读边想的念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 ,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4.用〝培养〞〝纷至沓来〞造句 .教课重.难点:学习一边读 , 一边想的念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学习古井静静奉献的精神.四.教课时间 : 两课时五.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 启示讲话 , 揭露课题你们见过井吗 ?喝过井水吗 ?今日我们来学习第 5 课《古井》 .二. 范读课文 , 谈感觉下边听老师把课文朗诵一遍 , 听后回答 : 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 ?听了课文你们感觉并如何 ?三, 读通课文 , 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 , 碰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简单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诵 , 检查可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 , 思虑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 议论并归纳 :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 , 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日到古井取水的人纷至沓来.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④者两口对同乡们送水不愿要酬劳深表抱歉.⑤同乡们以井作比劝告老人.⑥谈谈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 , 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 , 每句话讲了什么 ?议论归纳 :共 4 句话 . 第 1 句交待古并地点 , 第 2 句讲井水清冷爽口 , 第 3 句说同乡都来取水 , 第 4 句赞叹古井培养之恩 , 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 , 联系密切 .2. 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 第 4 句 ) 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 ?( 指温柔的性格 , 平和的态度 ,) 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 , 幸亏哪里 ?(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 崇高的 . 伟大的 ,为培养子女能够献出自己一生的精力, 古并就像慈祥的母亲 , 敞开胸襟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 , 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 . 这类品行与母亲的崇高道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诵第一段 , 提示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 . 抄录培养〞温情〞甜美等词语 .六. 作业抄录词语 ; 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段二. 讲读第二段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 , 那么这位〝母亲堤如何培养子女的呢 , 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 取水的人多 ) 在这一段有没实用一个〝多〞字呢 ?( 没有 ) 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3.联合学生的回答解说以下词语 .〝熹微〞形容清早阳光不强. 〝纷至沓来〞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停.4.春雨有什么特色 ?5.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 3至 5自然段.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 ?同乡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3.当老两口表示抱歉时 , 同乡们是怎么回答的 ?4.解说〝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 ?可它素来没跟人们要过酬劳 . 〞一句的含义 .①齐读同乡们的话 , 想一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 ?〞中的〝多少〞是指多仍是少 ?( 指多〕应当用疑问仍是一定的语气未读 ?( 一定〕②详细谈谈古井有哪些贡献?③〝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 , 起什么作闭 ?( 表示转折 , 进一步赞叹古升无所求 . 无私贡献的精神 )④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诵第三段 .四.讲读第四段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 ?3. 理解〝它不单为同乡们供给着生命的泉水, 还陶冶着同乡们的品行 , 使他们懂得应当如何做人〞一句的含义.①在这句话中作者重申的是哪个意思?. 后一个意思 .②〝陶冶〞是什么意思 ?( 比喻给人的思想 . 性格等以有利的影响 J 从课文哪儿能够看出古井陶冶了同乡们的品行 , 使他们懂得了应当如何做人 ?( 第三段 )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赞叹了古井不单供给了清冷爽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 并且以自己崇高的品行影响着人们 , 令人们从中遇到良发 , 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 , 无私地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五.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 颂扬了什么 ?( 课文表达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 赞誉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 . 无私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的崇高品俗 , 同时赞叹了故土人民无私奉献 . 乐于助人的精神 ,)2.读了《古井》 , 你有什么感觉 ?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课下练笔环绕某一物件 ( 如 : 路灯 . 煤炭 . 火柴 . 粉笔等〕写一个片段 , 要求写出物件的特色 ,赞誉它的一种精神 .。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井》教案2 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井》教案2 人教版

《古井》教案教学要求:1、自学课文,了解词语的意思2、认识古井的作用,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3、谈谈读文后的感受重难点、关键:1、理解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包含的道理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1、出示各种古井图片2、认识古井的作用以前没有哗哗流下的自来水,人们喝水都要打井取水。

现在一些乡村人们还要靠井水来维持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井的文章。

3、板书课题:古井二、学习课文(一)、自学生字词(二)、自学课文,解决不懂的词语(三)、自学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可以谈好内容,也可以谈好词好句)(四)、老师在学生自由谈的基础上归纳重要内容和名句1、《古井》讲叙了乡亲们佩服古井,学习古井,帮助老人的故事。

2、作者写《古井》一文,用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五)、学习1、2自然段出示刚才学生讲到的好句进行教学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1)“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2)古井的水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一词来形容它(清凉可口)(3)哺育是什么意思?(养育)(4)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因为古井用它的泉水养育了乡亲们,所以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母亲也用乳汁养育了孩子,它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拥有乳汁即泉水,承担养育的责任)(5)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对古井的感激与热爱)2、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1这是句(2)读出你喜欢的词语(晨光熹微、络绎不绝、乡间小曲)(3)这些词说明了什么?(取水时间长,乡亲们很快乐,取水的人多......)(4)这么一说,这个比喻句用得更好了,那就带着赞美的口气读一读。

3、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下过一场雨(1)这是句(2)为什么把井水比做春雨,而不比做秋雨、冬雨呢?(春雨很珍贵,春雨是乡亲们最喜欢的......)师:是啊,春雨贵如油。

(3)齐读最后一句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5、师小结《古井》一文讲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刚才我们了解到古井无私奉献井水,《古井》还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学习3—6自然段,就明白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井》教案 人教版

《古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嘉微”’络绎不绝”等词语,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3、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难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于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一)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二)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生字读音:“乳(rǔ)汁”的“乳”,“报酬(chó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扁担(dà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单薄(bó)”的“薄”不要读成“báo”的音;“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读成“sì”的音;“日子长着哩(li)”的“哩”应读轻声;“提供(gōng)”的“供”不要读成“gòng”的音;“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é”的音;“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暮色”的“暮”下边是“日”;“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熹微”、“歉意”、“陶冶”、“络绎不绝”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

《古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古井》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古代井文化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井文化的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 井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

2. 培养学生对课文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古井》及相关资料。

2.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古井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简介井文化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古井》,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井文化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2)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井文化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井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井文化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井文化的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井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4.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5. 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七、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井文化知识的了解等方面。

《古井》教案范文

《古井》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古井的景色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古井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保护古迹、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古井的景色及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古井景色及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井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井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中所描绘的古井景色及特点。

(2)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古井》,了解了古井的景色及特点。

同学们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保护古迹,爱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古井的小作文。

3. 调查身边的古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古井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井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井的了解和印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精神。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井4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井4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井4人教版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能力要求:学习运用自己提出文题、自己解决文题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学习运用自己提出文题、自己解决文题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前面的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想像乡亲对老人说的话,培养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常规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大家猜两个字谜:一字十个口,很早很早就有。

上边有口没盖,下面有口没堵头,左右有口没挡头,中间有口没有头。

2、板书课题:古井3、作者远离故乡多年,对家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忘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二、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新词1、要注意的字音:乳、哺、熹。

2、要注意的字形:缸、歉、冶。

3、要理解的词语:晨光熹微、暮色降临、络绎不绝、报酬、陶冶。

四、理清课文层次1、请同学自读课文,每人度一段,大家想像每段讲了什么。

2、自由发言。

3、老师提点:从大家的发言中,你能找出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吗?是哪几段涉及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重点理解最后一句。

2、用投影打出第四句话。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3、用自己提出文题、自己解决文题的方法讨论,理解句子的意思。

4、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如何抓住重点文题。

“甜美的乳汁”是指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这样说?自己是怎么想的?5、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6、汇报讨论情况。

7、出示2、3句话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古井》语文教案

《古井》语文教案

《古井》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古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井的来历、特点以及古井对人们的重要性。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古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井的来历、特点以及古井对人们的重要性。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井的来历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2)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古井》文本。

2. 与古井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投影仪等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古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古井的来历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古井的来历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表现的古井特点,如清澈、甘甜等。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出示与古井相关的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并背诵。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古井的来历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2. 抄写课后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写5遍。

3. 背诵课文《古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畅性、准确性。

《古井》语文教案

《古井》语文教案

《古井》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2. 将课文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古井》的作者、背景及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井对人们来说如此重要?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学生通过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项与课文相关的任务。

(2)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完成一篇练笔文章。

精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

精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教案设计篇一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讨论归纳:共4句话。

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

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道上》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锗路人为他人欢乐默默付出辛劳的高尚品格。

2、学习主字新词,理解“葱茏”“傀疚”“仰望”等词的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裸后问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与赞美铺路人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峨眉山
1、同学们游览过哪些大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游峨眉山途中看到的事,题目是《峨眉道上》。

2、简介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迭翠,一向有“天下峨眉秀”之称。

山间有很多古迹,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课文中提到的洪椿坪是地名,是峨眉山上的一处景点。

二、范读课文
那么,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了什么事呢?听教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三、读课文,指导分段
1、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思考:课文着重写了什么人?是从课文的哪儿开始写的?那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我们在石板铺成的山路上攀登感到非常吃力。

第二段(二一六自然段〕”途中“我”和一位峨盾山上的铺路人谈话。

第三段(第七、八自然段):讲销路工作的艰辛,赞美销路人默默奉献、计当无名英雄的高尚品格。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是怎样的路”有什么特点?(攀登的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非常陡。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山路的陡峭?(仰望、天梯、竖、陡坡〕
4、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仰望”是怎样的看?谁来做个仰望的样子?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讨论归纳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讲登山途中我们遇到十几个装着石板上山的人。

第二层(三一六自然段〕: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并了解到铺路的艰辛。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在登山时遇上了十多个什么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3、轻声读三至六自然段,看看通过询问“我”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体现了铺路人的辛劳?(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

背上山去铺路,)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思考:由铺路人作者想到什么?画出第七自然段中表示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归纳铺路人的辛劳之处。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几十万、几百万、数不清
运送方法:靠人工
工作时间:年复一年
3、我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

”愧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伤愧不安)“我”为什么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铂设好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销路人长年累月背着大石板上山铺络,吃了那么多的苦,流了那么多的汗,都依然默默无闻付出着卒劳,与他们相比,作者感到愧疚)
4、铺路人这么辛劳地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作者把他们称为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一心只想让游人方便,给滁人欢乐,他门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选石铺路)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练习背诵七、八两个自然段
六、识记其余生字,书写生字词。

七、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